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1

初中物理中有专门讲授速度的一节课,以这节课为例,探讨一下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在这节课中,通过老师的讲解,稍有数学基础的同学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速度的计算以及换算方式。但是在速度的比较方法上面,仅仅靠教师的理论讲解是不够的。教师只是告诉了学生如何比较速度的方法,但是却无法用语言讲解这种比较方法的合理性。这种比较方法的合理性只能通过物理实验来论证。因此,教师在讲授这节课程时,应将此课程设计为三部分: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进行课堂理论的讲解、进行课堂实验的论证。在该实验中借助带刻度的长木板、实验小车、秒表以及挡板,通过多次实验分别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和滑到斜面中点的路程及相应的时间,利用公式算出它们的速度并求取速度的平均值,再算出后半段路程的速度。学生通过对比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就能很好地理解了速度的概念和速度的比较方法,并以此论证比较速度的方法的合理性,从而使学生达到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统一、结果与过程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有磁现象中,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磁体中间磁性最弱;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多少有关等抽象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认识这些物理知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可以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让学生更为直观、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二、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探求真知的科学方法

实验是探求真知的一种科学方法。实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种,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转换法”、“实验归纳法”、“验证法”、“理想化实验法”……下面,我就以几种实验方法来简述它们的原理和作用:

1.实验归纳法

“实验归纳法”是在实验基础上,对实验数据认真加以分析,通过实验事实归纳出符合物理规律的认识方法。例如阿基米德原理中浮力的计算公式的得出,就是通过多次实验分别测出物体在漂浮状态、悬浮状态和下沉状态时所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而归纳出浮力的计算公式为F浮=G排=ρ液gV排。在论证金属能导电这个物理原理时,也是运用了实验归纳法。在通过多次实验证实了铜、铁、银、铝、锡等金属能导电之后,教师便带领学生一起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得出所有金属都能导电这个原理。还有所有发声体都在振动;一切物体的分都在作无规则的运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等都是利用了实验归纳法。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让学生掌握并学会应用实验归纳法,将在一个实验中学到的思维方法应用到其它的物理知识的探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验证法

验证法又称演绎法。它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实验验证法是以推理为前提的。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首先要在搜集相关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到一个设想,然后通过多次实验进行论证。如果论证结果与预期结果相一致,那么就证明所设想的是正确的,就得到一个规律。如果论证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那么就证明所设想的是错误的,不存在所设想的这个规律。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或猜想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控制其他变量都相同,只有接触面积的大小不同时来探究此猜想。通过实验验证,这个猜想是错误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验探究,通过实验验证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走出个别的实验误区,从而得到正确的实验理论。同时,老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思维、推理、实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的程序进行探究,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自主探究。

3.理想化实验法(也叫实验推理法)

理想化实验是人们想象出的一种实验,它以现实中有限的实验为前提,经过人们的推理判断,从而得出在理想条件的物理原理。这种理想条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就是通过实验,再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在这一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是为了保证每次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速度),然后比较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通过的距离不同,总结出物体所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通过的距离越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通过的距离越远。(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小车在毛巾上滑行很短的距离就停下了;第二次在水平面铺上较光滑的棉布,小车在棉布上滑行的距离较远;第三次是光滑的木板,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伽利略认为,是平面对小车的阻力使小车停下,平面越光滑小车滑行就越远。伽利略科学地想象:要是能找到一块十分光滑的平面,阻力为零(这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条件),小车的滑行速度将不会减慢。后来经过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最终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理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在我们现实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这只能是在实验的基础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得出。由此可见,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科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探究真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意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好物理知识并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采用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初中物理主要探究的对象是光、电、力、热。这些事物是抽象的,其中所包含的规律是学生难以在脑中想象的,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懂。如果教师仅仅采取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先教后学,那么课程就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不但会使课堂气氛沉闷,而且会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失去兴趣、丧失求知欲。教师应该将物理实验引入初中物理教学,首先演示实验,让学生见到难以想象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地会在脑中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此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同时由教师在旁边做指导,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探究大气压的存在时,教师应先做演示实验,展示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履杯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口上放一片纸,用手按住杯口上的纸,然后倒放过来慢慢把手移开,便可发现杯里的水和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见到这种现象,学生就会十分惊奇,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会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相关原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物理实验教学能锻炼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探究能力、总结能力

在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动手做实验,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原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与演示工作。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其次,教师要向学生详细地讲解实验器材的构造、功能,并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实验之前实验器材的状态;在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并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最后,教师要从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总结从而引出所要讲授的原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演示实验通常要做两到三次,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不但锻炼到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在自己做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总结,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总结能力。综上所述,物理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五、结语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2

一、实验教学中的理念

1.充分地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功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分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实验的探究功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常常是刻板地把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操作步骤和结果一一交待给学生,让他们先记住,再按步骤操作实验。学生他们根本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后发现问题并总结出一些实验结论的乐趣,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这种做法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需要出发

新教材把学生动手实践活动融入到学习内容之中,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环境中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尽可能地“玩”够、想够、说够,不强迫学生去说老师框定了的话,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实验课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实验课中,师生的行为和地位是大不相同的。在传统的实验课中强调学生课前预习,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师作讲评。而在新课程下的探究性实验课则强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的欲望,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并交流、讨论,然后按自己设计的步骤实验,并由学生自己评价和小结,而后主动查找资料补充。实验课中师生这种行为方式的转化就得靠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交流、讨论与合作。

二、实验教学中的创新

1.在物理实验结论的应用与延伸中引导学生创新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所获取的知识并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如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物态变化的规律后,及时向学生介绍了“神州飞船”发射中应用到的耐高温材料,“热管”技术等,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进行创新联想“假如你是建筑师,你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使你们的居室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呢?”学生们说出了许多方法。有一位学生的想象非常有创意:“用某种材料,把它填充在墙壁内,室内温度升高时,它熔化吸热,阻止温度升高;当温度降低时,它的液态就凝固放热,阻止温度降低,从而始终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温度,还可以将外墙壁的颜色设计成可变式,冬天为深黑色,夏天为白色。”对于他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以及其他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我都能及时给予鼓励,学生们的创新欲望得到了提高。

2.在实验中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实验探究和创新实验的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出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叠加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转换法、推理法等,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探究过程中寻求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3

一、在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寻求创新

过去物理实验时,教师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背熟实验步骤后才能用固定的实验器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根本不考虑为何要这样做。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探究实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种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分析归纳、获得结论评估与交流”。与验证实验相比,其优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然后放手让学生去结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①音叉的振幅不易观察,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其振幅的大小?②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③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同学们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而且还学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转换法”——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推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幅。因此,用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要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

2、用身边之物创新物理实验

物理也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学。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走路、骑车、照镜子……这些看起来随意的日常生活,其实都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这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背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生活用品,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如用铅笔和橡皮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用雪碧瓶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用两手掌相摩擦感觉发热可探究“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等,这样开展实验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来实验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为学生今后开展创新实验提供了物质保障。

3、应用物理实验结论的延伸引导学生创新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所获取的知识并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如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物态变化的规律后,及时向学生介绍了“神州飞船”发射中应用到的抗高温材料、“热管”技术等,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进行创新联想“假如你是一位建筑师,你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使你们的居室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呢?”同学们说出了许多方法,有一位同学的想象非常有创意“用某种材料,把它填充在墙壁内,室内温度升高时,它熔化吸热,阻止温度升高,当温度降低时,它的液态就凝固放热,阻止温度降低,从而始终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温度,还可以将外墙壁的颜色设计成可变式,冬天为深黑色,夏天为白色。”对于他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以及其他同学“异想天开”的想象,我都能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的创新欲望得到了提高。

4、利用课外活动拓展物理实验创新途径

为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验创新能力,我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学习噪声后,我组织学生到工厂了解、体验噪声危害,分析噪声的产生原因,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学习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后,及时组织学生走访了解了通常家庭的节电情况、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情况,通过实验探究并提出了节电的措施,还制作了太阳能热水器等模型。我们还会根据教学内容及时组织学生在课外完成一些小制作比赛,如在学习光学后组织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潜望镜。此外还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小发明、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又动脑,激发了斗志,磨练了意志,培养了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

5、帮助学生总结实验探究和创新实验的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 、“叠加法”、“等效替代法”、 “转换法”、“推理法”等,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物理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教会学生的一些创新实验的方法,如潜艇的工作原理很难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的,我们可以考虑设计用相似的目的、手段、过程、结果等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创新。

6、利用物理实验史或典型物理实验事例,培养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4

一、情境创设,趣味性演示实验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演示实验,来导出某一知识点的教学,从而起到加深学生记忆的目的。要想达到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我们必须通过一定的情境,将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蕴含其中。

例如,磁场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常说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人为假想曲线,但其又是切实存在,只是看不见摸不着。对此,我们在磁感线的演示实验教学上,不妨利用铁屑将U型磁铁、条形磁铁以及同名磁极之间的磁场分布展示给学生们。首先,我们向学生们介绍,磁感线是分布在磁场四周的曲线,其疏密表示磁场强度、磁感线方向即代表磁场方向。然后,为了帮助学生具体宏观的认识磁场,我们利用一块玻璃,在其上覆盖一层铁粉,将磁铁置于玻璃下表面,轻敲玻璃,可以发现铁粉呈现规则的线性分布,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磁感线。如此一来,抽象的磁感线转变成了具体的铁粉聚集状态,铁粉聚集的浓度与磁场强度有关,铁粉排列的轨迹与磁场方向有关。如此一来,我们通过铁屑的演示实验,便实现了对磁场的实验教学,从而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二、操作训练,实践性验证实验

验证实验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是我们主要采取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在验证实验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与演示实验类似,验证性实验主要还是靠教师来实施,其与演示实验的差异主要在于他们的目的性。验证实验往往是为了验证某项结论或答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物理实验。

验证性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实验目的、器材、原理、分析及结论,其通常是从结论出发,向我们所需要的实验现象靠拢。例如,在固体密度测量的验证性实验上,我们的实验是为了验证密度公式ρ=m/v的正确性。对于本验证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对固体密度的测量,帮助学生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深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实验器材包括天平、量筒、铜块、细线、水等。首先,我们利用天平,按照左物右砝的规则,测定铜块的质量。然后,再向量筒中导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的水量V1。将铜块放入量筒中,再次读出此时的水量V2。最后,将测得的数据带入公式中,验证密度公式是否成立。在该验证性实验中,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通过实践性验证实验的方式,达到强化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三、思维训练,探究式实验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断强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式实验以其充分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物理实验思维训练作用显著。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学,我们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思维。

例如,在电磁铁磁性影响因素的探究性实验中,为了探究影响磁性强弱的因素,我们结合物理知识,利用漆包线缠绕在铁钉上制作成简易的电磁铁,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图。

首先,欲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我们可以通过其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进行判断。然后,是对影响磁性的可能因素的猜想,包括通过线圈的电流、线圈匝数等。按照上图的顺序,我们完成了电路的连接工作,接通开关,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中间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结论: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其磁性越强。通过第四幅图,可以得到结论,在通过线圈的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越多,其磁性越强。本例属于一个较为完整的典型探究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到对照性实验,再到控制变量原则的使用,有效的训练了学生们的物理思维,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四、分组归类,系统化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种类繁多,各章节的实验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各类型实验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学生们难以系统性的掌握。我们必须进行对物理实验进行分组归类,进行系统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尤其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复习阶段,采取系统性的教学手段必不可少。对此,我将中学物理实验分为物理现象观察、实验仪器操作、物理规律验证、物理属性探究等,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按照上述的分类实施专题教学。

例如,按照实验方法分类,可以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包括滑动摩擦力探究实验、物体动能探究实验、电磁线圈的磁性强弱探究实验、导体电阻决定因素研究实验等。可以使用转化法的物理实验有电路通电性判断实验、振动发生探究实验、磁场验证实验、电流发热实验、压强转化成海绵下陷深度等。常用的实验方法还有等效替代法、实验推理法、物理建模法、类比法等等。在实际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本章节的实验类型,将其划分到对应类型的实验方法下,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分类。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实现物理实验技能的教学,也可以实现对学生实验思维的教学,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探究实验中掌握系统化的实验思维。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5

一、重视控制变量法运用,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知识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指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影响前一个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变,从而研究变化的这个物理量与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之为控制变量法。

教师在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解题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如何控制?如何改变?"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在进行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果引导学生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就需要在保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在此实验中,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办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如果让学生去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教师在实验中要换用不同大小的电阻(即改变电阻),以使学生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情况。那么,又如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办法就是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又如在研究影响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如果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改变,而要改变压力大小,就要观察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如何控制不变?办法就是要始终保持木块的底面与木板接触。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办法就是在木块上添加砝码改变压力。当然,在此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观察掌握测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摩擦的大小。再如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功、焦耳定律、电磁铁磁性强变等等的影响因素,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总之,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教师要重视此法的运用。

二、重视类比法运用,引导学生在逻辑推理中掌握知识所谓物理类比法,是指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研究的物理对象与熟悉的物理对象相比较,找出它们的某些共同点、相似点或有联系的特征,从而据此推测出待研究的对象还可能具有熟知对象的另一些特征。物理类比法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会运用类比法,可以有效地把实验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对比,能以旧带新,启发思想的火花,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电压"一节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把电路模型类比水路模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然后将两幅图进行类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比如阀门对开关、水轮对灯泡、水泵对电源、水路对电路、水流对电流等等,进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为有水压,那么,电流的形成是因为有电压。如此,学生就很容易通过这种类比的学习方法,理解了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很多,如把声波跟水波类比,把学习电磁感应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和农民用镰刀垂直地去割水稻这样一个动作相类比......等等。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得良好的促进作用。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创新能力;实验;自主探究学习

同志郑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教学基本功的拓展与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创新精神的学生。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物理实验教学恰恰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在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方面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物理实验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这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利用物理实验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必然会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情感,逐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方法教育的特点,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声波、电波”的迁移法;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推理法等等。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差异,针对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和积极动脑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学习、在自主探索发现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大胆放开课堂:当学生在提出问题和猜想时可“异想天开”各抒己见,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实验操作中可“胡作非为”“别出心裁” 正如苏堆姆林斯基所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在归纳结论时可争个“面红耳赤”,看谁说得有理是因为“真理是从谬误中产生的”。有句广告词说得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敢大胆的想,大胆的做,新的问题才会产生,有了新问题就需要我们去解决,这样就达到了创新的目的。众所周知,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正因为他大胆的想,勇于探索,才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想法奇异才会研究出物质的相对论;爱迪生大胆的做才成为伟大发明家。

古人云“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当今之教学必须破除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考试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特别鼓励学生“好学好问、勤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创新,切实让自主探究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天地。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中不可一概而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高级的、复杂性的思维与实践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效。因此我们要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坚持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推行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