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1
湖北省是教育大省,高校众多,近几年,作为一个热门专业,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因此,笔者对湖北省各层次高校会计类专业设置情况及学生人数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相关数据结论。
(一)湖北省各层次高校会计类专业设置情况及计划招生规模情况 根据表1 -表2数据以及与其他省份比较,湖北省高校总体数量、开设会计类专业的高校及每年招生人数较多。
(二)湖北省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基数较大,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会计类专业毕业生人数占比虽然从2008年后在下降,但占比还是较大(如表3-表5),湖北省情况比较突出。
从表6看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略呈下降趋势。根据麦可思有关调查结果,目前湖北省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呈现“双高”现象,即高就业率与高失业量并存。在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学以94%排名第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但同时,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排行榜的排名中,会计学排名第5。说明会计专业就业门槛低,但就业质量也较低。
二、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湖北省武汉市及三个地(县)级市的企业,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7份,回收267份,其中在武汉市共发放问卷204份,在荆门市、安陆市、天门市三地各地平均发放20份左右,本次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有254份,有效问卷率为95.1%。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湖北省会计市场对会计人员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状况,探究湖北省高校会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吻合度,改进会计教学。本次调查把1000人以上的企业视为较大规模企业,1000人以下则为中小规模企业。
(一)湖北省企业会计岗位及会计人员相关情况的调查 湖北省企业会计岗位人员数量调查见表7。由表7可以看出,湖北省各企业的会计相关岗位人员数量较少。总体来看,平均有95%的企业出纳人数在5人以下,有超过64%的企业会计人数在5人以下。表8是湖北省企业会计岗位人员流动性调查,从表8可以看出,会计相关岗位的人员流动性普遍不高,其中较大规模企业的会计岗位人员流动性比中小规模企业的会计岗位人员流动性略高。
表9是湖北省企业近两年招聘会计人员的调查,由表9可以看出,湖北企业近两年来的会计岗位人员招聘数较少,与中小规模企业相比,较大规模企业招聘会计人员的数量较多一点,但较大规模企业对会计人员各方面能力要求要比中小规模企业高出很多。此外,调查还发现有近40%的企业都不招收会计实习生,有47%的企业平均每年招收会计人员1~5人,而招聘6人以上的会计实习人员的企业仅占13%。
表7 -表9综合反映出,湖北省各企业的会计相关岗位人员数量都比较少,且财务人员流动性普遍较低,所以湖北省各单位最近两年招聘的会计人员平均数量并不多,而各企业招聘会计实习人员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由于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有限,对于湖北省会计专业毕业生而言无疑增加了就业压力。
(二)湖北省各企业对会计毕业生能力要求的调查 根据本次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最看重的是学历和毕业院校,经调查约有70%的企业比较看重学历和毕业院校。除此之外,由表10 -表 11可以看出,企业看重的依次为毕业生的会计专业水平、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大部分企业都对招聘的会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所招聘的会计人员有从事财务工作的相关工作经验,要求一到岗就可以马上独立操作,或者是经过短暂培训后可以独立操作。
三、湖北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湖北省近两年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共发放问卷1100份,其中一本院校200份,其他各层次院校各300份,共回收1100份,有效问卷1032份,有效问卷率93.8%,主要对各高校会计类专业培养目标及学习情况、课程设置、教材、师资队伍、学生的实践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调查 据调查有相当数量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并不是出于对会计专业感兴趣,而是出于就业的考虑或是被动地按照父母的意愿所作出的选择,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满意度不高,在校期间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这种现象在三本独立学院较为突出(见表12和表13)。
(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调查 根据表14可以看出,三本独立院校的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最低。据调查三本院校中约有90%以上的学校选用与一本、二本院校一样的注会考试教材和名校权威教材,因此学生普遍反映教材难度大,理论性太强(见表15)。
(三)师资队伍调查 从表16 -表17可以看出,三本院校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满意程度最低。主要原因是三本院校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课老师所占比例低,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市场对学生的需求不匹配。
(四)会计专业实践情况调查 根据表18可以看出,在校期间参加过专业实习的学生比例中,三本院校已经实习过的学生比例最低,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想去实习但没有机会。这说明一本二本和高职高专定位比较明确,但三本院校定位模糊。
四、湖北省会计市场供需矛盾分析
从上述对湖北省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以及对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表明目前湖北省会计市场依然存在供需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湖北省会计毕业生过多与市场对会计人才数量需求有限之间的矛盾 目前湖北省会计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一方面,受高校扩招的影响以及受会计专业高薪酬、高就业率的诱惑,会计专业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三本院校大量增加会计类专业,扩大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使得湖北省会计毕业生的总数量严重大于湖北省会计市场对会计毕业生的需求量。另一方面,由于湖北省会计市场需求有限,也使得会计毕业生的数量严重大于市场对会计毕业生的需求量。其中三本院校的会计毕业生介于一本、二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在专业理论深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均显不足,没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就业更为困难。
(二)湖北省高质量会计人才匮乏与市场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目前虽然湖北省每年会计毕业生数量众多,但高质量会计人才匮乏,出现高质量的会计毕业生数量有限与市场需求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的矛盾。湖北省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质量要求很高,特别是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和毕业院校以及会计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同时也比较看重毕业生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而湖北省人数最多的三本院校学生在学历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方面都较一本和二本院校学生差,因此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三)湖北省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层次高校相比就业处境尴尬 湖北省是全国独立学院最多的省份,然而,由于湖北省的会计市场岗位需求有限,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层次高校相比就业处境尴尬。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践能力比独立学院学生强,一些对能力要求较低的会计岗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已经足以胜任,且已占领了这一市场份额;一些能力要求较高的会计岗位,独立学院的学生又无法与一本及二本院校的学生竞争。因此,湖北省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层次高校相比就业处境尴尬,上不能与一本及二本院校相比,且又比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地位极其尴尬。
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供需矛盾缓解对策
目前湖北省会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吻合度不高,湖北省会计市场出现严重的供需矛盾,为了缓解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社会、学生个人等各方都应做出相应的努力,尤其是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来源的高校。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高校方面 高校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缓解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1)合理控制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湖北省各高校应适当控制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就湖北省情况而言,应该科学规划,本科院校应减少或取消专科招生规模,三本院校适当减少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高职高专院校结合市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办出专业特色。
(2)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各层次高校应针对不同需求的会计市场确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特别是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更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会计市场定位。如独立学院,要注重与一本二本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区别的市场培育。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因此独立学院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可以更偏重实践应用型的课程,增加专业实训课程的比重,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在理论课程学习中可以开设案例分析或财务分析课,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理论来分析案例及会计领域最新的时事动态;可以每周开设一节会计时事阅读和解析课,引导学生关注会计领域的最新时事动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3)合理选择专业课教材,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优质师资队伍。各层次院校根据所对应的会计市场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如独立学院在教材选择上不要选择难度太大、不便于自学的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增加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走进教学,让他们把丰富的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
(4)依托就业基地,建立就业市场监控体系。各层次院校根据所对应的会计市场特点建设广泛的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实习基地是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的平台;另一方面,每年以此为基地,展开全方位的对会计就业市场状况和人才需求质量的调查分析,从而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各层次高校调整专业设置规模和目标定位。
(5)学校对会计市场及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一方面,学校可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用人单位实行长期跟踪,并进行比较,作出客观评价,及时反馈,结合市场需求与学校自身特色来调整会计教学模式,力求使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占领就业市场一部分独立的空间。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及老师应深入学生当中对学生实行长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方面 一方面,社会媒体及教育部门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选择专业的理念。社会媒体及教育部门应引导学生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客观理智,改变对热门专业的盲目从众心理,并对各专业的学生报考人数比例进行合理调配。另一方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科学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分类、分层次管理和指导,制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质量评价体系,促使各类各级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使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规格、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相适应,找到自己的市场份额。适当控制招生增幅、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使之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2013年4月,教育部公布2012年度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审批结果,因专业面窄或已经饱和会导致就业率不高,共258个拟开新专业未获批准,湖北省有含3个独立学院在内的5个申报专业未获批准,其中包括武汉东湖学院的会计学专业。
(三)毕业生自身方面 一方面,会计专业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目前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与实际能力,一味追求到好企业、大企业工作。对此,会计专业毕业生应结合实际市场状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水平进行合理的就业与择业。另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为毕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会计行业非常注重实践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与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假期可以尝试社会兼职,积累社会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市场定位导向下的教育模式研究”(编号:2012472)、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基于会计市场需求导向下的湖北省独立学院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编号:A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颜莉、林碧映:《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调查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9期。
[2]王吉凤:《市场定位下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第9期。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2
关键词:中职生;会计教育;电算化人才;市场需求;财会软件
一、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会计核算上的应用。在会计信息化中,通过会计核算对计算机的应用,不仅可以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来高效、全安的完成企业日常财会事物的操作工作,更重要的是,会计信息化推动了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以适应高级会计运算能力,为会计工作程序提供数据的储藏、分类归档、高速处理等功能,对企业财会信息提供高深度得加工和应用,及时准确的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可靠地财务信息,同时满足企业外部,如政府审计、税务、投资者等详实的会计信息。
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发展通过对计算机的运用,就是要简单的财会记录发展到财会信息,而后汇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或内部控制决策者。目前,会计信息化发展已得到不少的成就,此系统已经完整的被开发,并在实践中应用,通过财务人员的改进和操作,使得在企业的计算机储存有全面、完整的企业信息数据库通过运筹学、决策学等典型的现代数学理论模型,进一步的通过人――机接口对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来帮助公司的内部控制决策者进行正确分析、监管以及探讨企业发展,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市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
(一)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技术性的技能,但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为此,招聘单位自招聘会计人才时,会注重关注学生的会计相关理论知识,尤其在控制与会计信息化联系理念上,我国先前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对保守,仍遵循我国的传统理念,利用落后的方法从事工作,部分地区还采取手工记账的方式,这让财务上的控制工作很难展开,这种缺乏企业长远规划和能动性的工作,一直束缚我国企业转型。对此,企业会强调学生既要充分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好需要懂得现今的理论前沿知识,同时企业还非常注重会计人才的终生培养机制,为此,理论知识不可忽视,为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准备人才。
(二)会计电算人才的社会需求稳中有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国内各个企业所面对的课题,为应对企业现代化这一不可逾越的门槛,企业必须加大对自身财务系统部门的改进。尤其市场经济环境下催生了大量中小企业,由于每天面临着大量的资金运转,对此,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处理这些财务信息,在此前提下,会计电算化人才已经成为各企业争先招聘的对象,社会也急需这一类人才。
三、中职会计教育为应对市场需求所采取的措施
(一)中职会计教育应与现实市场需求相符
中职会计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急需的技术应用型的财会人才,在树立这一目标之后,认真分清市场对现在财会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对此,可以展开更加合适的教学培养。为此,笔者认为对中职会计教育应当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丰富学生的财会理论知识。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当强调财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详细讲解《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等理论课程,使学生具备一个体系化的财会知识体系。第二,掌握基本的财会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会计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第三,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计算机会计信息的使用是进行会计核算必然,同时也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及对外报出会计报表的系列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会计工作服务,这样既适合会计信息发展、会计核算工具变革需求,也对优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化联系产生巨大影响。对此,一定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第四,管理及法律方面知识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向学生灌输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注重讲解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方式等,学会组织人员、财务资源配置的能力,以期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同时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工商、法律和经济知识,有助于自己全面发展。
(二)在教学环节上运用企业常用的财会软件
对于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而言,内部财务控制非常重要,经历事前的预测、分析和决策,事中的控制、修改,事后的核算和重新检讨,但一般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财力投入,操作起来也比较繁琐,事中控制更是无法实施,因此,管理型的会计软件在会计技术发展和企业的需要情况下建立起来了。
对此,在日常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当借助企业常采用的财会软件教授学生。同时要注意这一情形国内外最新开发的财会软件,由于绝大多数企业的财会软件都已经融入或转型为ERP软件,其中国内有代表性的有用友、金碟等厂家的产品,国外主要是SAP、HP等厂家的产品。为此,教师应当选用这些财会软件进行教学演示,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加大对会计软件的开况下,也要大力推行可行、实际的会计信息化技术,这样有助于培养一个高技术性、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莲香.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15)
[2]易玄,刘冬荣.环境变迁、需求变化以及大学会计教育改革――来自我国大学的实证[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3] Richardson Grant,Lanis Roman.Determinants of the variability in corporate effective tax rates and tax reform:Evidence from Australia. Journal of Accountancy . 2007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3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会计专业作为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是培养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会计专业,也根据会计职能的不同对专业知识进行了细分,但是教学质量普遍一般,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不能满足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为了提高高职会计教学质量,必须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指导,加快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使会计专业学生成为真正有用的社会之才。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创新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以及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创新与教学改革已成必然趋势,对于学生自身、高职院校以及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职院校通过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众多弊端,使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找工作时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进而可以更好的完成就业。其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之后,学生的知名度也会提高,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可以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保证企业的良好、稳定运行,促进了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
二、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在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改革的时候,需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明确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在进行分析时,可以从需求结构、人才需求量以及学历需求三方面入手。
当前人才市场中,初级会计人才数量较多,而中高级会计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初级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及工作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及时掌握新的会计知识以及先进技术,所以在培养更多中高级会计人才的时候,还需要提高初级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同时,随着我国私营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会计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在私营企业中,地方中、小型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在选择会计人才时一般以高职人才为主,这就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对高职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就需要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改革,以满足更多企业高职会计人才的要求。并且,当前很多企业在招聘会计人才时越来越理智,已经不再将学历作为首要考核条件,相对于学历来说,企业更加看重应聘者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这就为专业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高职会计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其在就业竞争中不再处于劣势地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紧紧抓住机遇,通过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企业对会计的多样化需求,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三、当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会计教学是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从现阶段高职会计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仍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结合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难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教学的时候,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首先,部分高职院校仅仅传授学生会计理论知识,不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突出自身教学特点及教学优势。其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从企业或者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教学不具备针对性,学生的得不到个性发展,自身长处和优点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对计算机操作技术和新的专业会计软件的发展及应用重视不够,学生无法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
2.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
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是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教学内容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往往会选择很多教材,也没有对会计专业知识进行细分,学生只能对所有教材进行学习。虽然教材所覆盖的会计专业知识面比较广,但是因为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往往只能学到众多教材的表面知识,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任务,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难以掌握一技之长。并且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及时对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很多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没有纳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实务严重脱节。
3.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老师讲、学生听”是中国传统教学方法,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仍沿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教学效率较低。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综合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能够运用所学会计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力度不足,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知识,没有结合企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也没有设置教学情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很多会计专业的老师往往是按照教材内容一步步完成教学,既没有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_形式,也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导致教学比较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师资力量有待增强
“双师型”教师是进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师资力量,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师资力量有待增强。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基本以具有职业资格证的大学毕业生为主,在经过发展评估之后就直接上岗任职。这类会计教师虽然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论,但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实践指导作用。并且这样的教师不能够迅速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转变,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带来制约和影响,不利于推进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四、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
基于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以及当前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创新会计人才培养、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要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加强与中、小型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而确定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同时,高职院校要树立长远目光,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及会计专业就业前景,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盲目跟风。并且,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做好职业规划,并相信自己可以成为高端的会计人才。
2.调整教学内容结构
科学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方式,所以,高职院校在创新会计教学模式时,需要对原有教学内容结构进行调整,保证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时,不应追求知识面的广泛化,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行细分,并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另外,还应该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性,结合企业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将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纳入教学大纲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3.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较低,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进创新。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以掌握方法论和创造性思维为主线,以知识、概念理论为基石,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分析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其次,可以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结合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模拟,使学生通过实践训练了解会计工作流程,明确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工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可以保留原有教学方式,通过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高职院校应该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会计老师的培训力度,为其创造更多实践机会,使其可以深入到企业会计一线工作中去,通过集中培训增强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应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报考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使会计教师在考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了解并掌握更多的新型会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4
关键词:人才市场;职业能力;会计;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人才市场对专业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同时也促使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从现实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才时最主要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次是具备相当的职业能力。而对于刚走出校门的高校大学生而言,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在校期间培养其职业能力则成为他们获得受聘机会的敲门砖。
一、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职业素质的内容,实质就是指其胜任未来职业活动或顺利完成特定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特定能力的总和,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至少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意识。会计职业意识是指对从事本专业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包括对从事会计职业活动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中不同岗位、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具有的热情以及较强的竞争意识等。
(2)会计职业能力。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潜在表现,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从业知识。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会计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此外,还应有基本的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社交能力和文字表达等综合职业能力。
(3)会计职业心理。会计职业心理是指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需的心理状态及特征。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会计工作必备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良好心态,勇于承担风险,面对失败与工作压力的非常承受能力。
(4)会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思想与实践的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包括:正直、诚实、守信的品质,强烈的会计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等。
(5)会计职业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得体的着装,严谨的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细致的观察习惯、缜密的思考习惯等,都是从事会计工作需要的良好职业习惯。
二、高校培养人才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定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这就意味着高校会计人才教育不仅强调针对职业岗位的操作能力,还注重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际技能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造就一批职业能力突出的从业人员。
(二)调整课程设置,优化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的模式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应加强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为使学习产生积累的效应,把学生的各种课程学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对选定的课程内容必须加以有效地组织和安排。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德育课与文化课、专业课的关系,品行决定素质,素质决定文化和专业;二是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文化课必须开,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有可能继续学习,专业能力才有可能不断提升,才能有好的择业机会;三是处理好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的关系,专业技能应该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体系之中,边理论、边实践,培养学生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判断的能力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可以说贯穿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始终,涉及方方面面。从识别会计凭证,判断其真实合法性、完整正确性,并做出正确会计处理,到合理设置登记账薄,再到组织财产清查,核对账目,最后到编制会计报表。每个步骤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职业判断才能完成。具体来看,会计职业判断大致表现为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实务的运作等方面。会计职业判断同时也贯穿于各种职业层次,无论是企业的财务总监,还是普通的会计主管,甚至一般的会计人员都需要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在教学中,职业判断意识的树立要穿插于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逐步使学生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养成会计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
(四)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木保障。入学阶段正是树立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期,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尤为关键,而现在的高校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增设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并将其纳入必修课程。课堂上,教师可以实施案例教学,利用近年来发生的各种经济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也可以邀请企业界成功人士进行演讲,介绍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判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体现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这要求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明确的定位,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与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5
关键词:会计人才 会计职业能力需求 天津滨海新区
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资源愈来愈依靠国家以及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作为重要的管理人才资源,会计人才资源是我国人才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尤其对于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更加重要。根据天津滨海新区(以下简称“滨海新区”)人才市场对区内国际会计人才的需求预测,每年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这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遇和平台,对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更加尤为迫切。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也由此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滨海新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我们要重新明确适应滨海新区发展的会计职业能力,构建适应滨海新区发展的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为此我们设计和开展了对天津滨海新区企业会计职业能力需求的实地调查。
一、调查方案设计
本次调查采取两种方式展开。第一种采用实地当面交流的调查方式,从两个方向开展,一方面针对滨海新区重点领域中的主要行业企业进行调查,选择的样本量为20家企业;另一方面,针对滨海新区专业服务机构企业(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进行调查,选择的样本量为3家。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财会负责人、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者。
第二种采用网络调查方式。从天津泰达人才网和天津滨海人才网等网站进行职位搜索调查。调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中,招聘财务及相关人员的企业情况及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具体要求。
本次调查以当前滨海新区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所提出的各方面要求为背景资料,结合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就滨海新区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会计专业教学与滨海新区区域经济对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相结合的途径,以达到培养符合社会和区域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目的。
二、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企业一线需求的重点人才是中等学历人员
在滨海新区,中等学历人员(包括中专、技校、高职、大专)是主导产业企业需求的重点,企业生产的主力队伍主要由他们组成,企业对此部分人才需求量较大。
根据调查,对财会人员求职者文化程度要求一项中,约89%的用人单位有要求。不限求职者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为11%;对求职者文化程度要求为大专、高职的需求占72%;对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17%(图1)。由此可见,滨海新区企业对财会人员求职者的文化程度要求中高职大专学历占到了绝对比重。这说明中等学历中,尤其是高职大专学历的人才需求比较旺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需求非常大。因为企业一线的生产主要靠这部分人,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财务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具有相当的技能水平,能够熟练操作相应的财务软件。同时,作为企业员工,相对本科生与研究生,他们对工作环境和工薪待遇并没有特别甚至吹毛求疵的要求,很多高职毕业生更重视能不能在企业中学到知识、锻炼技能。尤其是很多高职院校与企业校企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订单实践培训,使高职生在上岗之前就已掌握企业需要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容易被企业接受。
■
(二)随着滨海新区主导产业变化,财会类高技能人才需求逐渐增长
一直以来,占据滨海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是通讯产业,所以每年与通讯相关的职位需求占据较大比例。但是,随着近几年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其快速发展以及功能区的确立,使得人力资源结构出现较大变化。从2007年开始,滨海新区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试,自此开始,一系列外资银行相继被吸引并在滨海新区落户,摩托罗拉等跨国企业也陆续把财务中心迁入新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金融区,与此同时,金融类人才的需求也变得非常庞大。而财会类人才作为金融类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新区企业对财务助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会计师、成本分析、成本核算、财务类、审(统)计类人才的需求成为抢手需求。根据网站调查,财务人员的需求是目前排行榜上位居第二的热门职业需求。由此可见,滨海新区对财会类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同时,对财会人才的需求结构也由于新区的变化发生着变化。
三、调查后对天津滨海新区会计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根据新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滨海新区的发展对会计职业能力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适应区域发展,构建适合新区发展的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因此,针对新区特点,特做如下会计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6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计人才培养;高校
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新式产业的不断出现,财会人员仅具有简单的出纳和记账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于现阶段企业的需要,现如今企业需要财会人员是知识面广、实务操作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创新型人才,但是目前高校的教育改革难以追随政策改革的脚步,这就造成了高校作为供给方与社会这一需求方产生了矛盾。这种现实情况更倒逼高等院校要做出改变,从人才供给的角度完成人才教育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越性,为我国的会计人才高等教育做出相应的贡献。本文通过结合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现状与调查到的企业需求状况,研究分析供需结构性矛盾这一普遍问题是否也存在于高校会计人才中,希望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来化解矛盾,对高等院校可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会计人才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人才的供给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才的培养层次区分及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于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中。会计学一直被定义为传统应用型学科,需要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但是由于许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没有推陈出新,依旧把教学重心放在学术理论上,使得高校很难培养出综合素质很高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培养层次区分模糊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会计高等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在纵向方面也就是培养层次上,划分出了高职高专、本科、硕士、博士四个阶段。根据我国在2018年12月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中可知,国家对于高职高专、专科、硕士和博士这四个学历的人才培养具有非常明显的层次区分,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其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但是反观实际情况,高职高专类院校与本科院校甚至是硕士培养院校所制定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没有在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有明显的分层,企业发现招聘不同学历的财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没有大的差距,这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得社会上的初级会计人员供给过剩,而能担任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岗位的高层次会计人员严重短缺。在横向上,也就是在同样办学层次的高校,也存在培养层次划分模糊的问题,以地方类院校举例说明,例如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以及河北农业大学基本属于同一办学层次的院校。从三所院校的校名就可以直观发现,他们分别以财经、铁路和农业为特色进行办学,但是反观他们三所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叙述内容同样存在趋同并且模糊的问题,这就无法体现院校特色办学所带来的优势。
2.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目前,在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许多高校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学术教育的过程中采取知识灌输的方法,高校在学术理论层面的教导相比于实务操作方面的培养更加看重,导致学生在实务操作上有着明显不足。同时,大部分高校忽略了社会对于会计毕业生的要求,在调查中了解到,在实习和招聘过程中企业最看重的能力并不是“专业能力”,反而是“人际沟通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这应该让高校认识到对于会计人才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对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而需要对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重视,防止毕业生出现知识面狭窄、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这种状况,这些非专业能力正是未来企业需要会计人才所具备的能力。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上出现偏差,会导致会计人才质量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造成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课程结构设置和教育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1.课程结构设置存在不足
第一,高校的课程设置脱离实践。在高校中学生只能是以简单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难以通过实践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吸收、消化,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缺乏连接点,这样的培养体系,带给学生的只是零零散散的碎片知识点。所以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学习存在着相互依附不可分离的关系,只有把两者都把握好,才会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会计人才。第二,课程结构体系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在专业理论课程上,存在课程数量安排过多以及课程结构设置不科学的问题,导致有的专业课程过度耗费高校资源和学生的时间成本,有的专业课程还存在知识盲点与企业实际需要的专业知识不匹配。例如:《公司财务学》和《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在净现值计算、财务分析和资本结构决策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
2.会计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现状并未发生改变,高校对于学生的主要评价方式仍然是期末考试成绩。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为“考”而教的问题,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重点讲授,同时对学生的考核重点偏向于记忆力和应试能力,对实践操作方面的考察过于忽视。这种教育评价体系不仅无法公正客观的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判定,也无法让会计毕业生满足市场的要求。
二、供给侧视角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
基于当前会计人才供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高校需要从自身出发进行供给侧角度的改革,充分了解社会需求,逐步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培养优势,为社会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类会计人才。
(一)完善会计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培养目标
1.构建分层次、分阶段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财会人才市场的主要供给方,高校需要细分财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结合院校本身的办学实际情况,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横向上,同等办学层次的高校更需要明确自己的培养重点和层次。例如,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办学特色就是与铁路相关,那么在会计人才培养上,不仅要把本校的优势继续放大,同时还要在会计人才培养水平上做到领先和优秀,这样该学校毕业生在社会上就具有其他院校毕业生所没有的独特优势。由此可见,高校建立具有独特优势的培养目标体系,可以使学生更受到企业或招聘人员的青睐。
2.重新定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观念需要转变,要明确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校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培养目标体系。高校在向学生传授学术理论知识的同时,不应该只局限于培养会考试的传统优秀学生,更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高校基于社会需求确定自身的培养目标时,高校所供给的会计人才与社会的需求相互匹配,这样供需结构矛盾才能得到缓和。
(二)高校要对课程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做出调整
1.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原则,需要加强通识课的比重,适当减少专业课的类别。课程体系从广义上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应用课程两类,理论课教材内容需要适当压缩和整合,防止出现僵化和重叠的问题;实践课程是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不仅需要高校扩大实践应用课程占总课程的比重,还需要高校把专业知识结构与企业需求精确匹配,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同时得到提升。
2.建立综合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的系统,因此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各项评判指标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从供给侧角度出发,为适应企业对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高校在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时,应当改变现有的考核评价模式,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测验上。具体来说,全面的评价体系应结合企业需求来设置指标,不能仅以学生考试的卷面成绩作为依据,还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其中对实务操作的考核更是重中之重。高校建立综合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还可以助力院校培养出创新实践能力强和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高校培养的传统财会人员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导致财会人才供需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这说明高校会计高等教育在结构、质量和效率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各高校作为主要供给方需要明确并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和改革会计教学方式,向社会输送优秀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天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会计人才就业能力提升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21):129-130.
[2]陈和平,蒙怡霏.基于供给结构视觉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20(06):249-250.
[3]朱惠花,张建华.供给侧视域下提升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研究[J].人力资源,2020(02):112-113.
[4]刘霞.浅谈中职校会计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01):129-130.
[5]陈燕惠.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创新发展分析[J].财会学习,2019(35):117-118.
[6]刘庆志,张晓凌,国凤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2):268-269.
[7]王瑶,吴秋生,黄贤环.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会计之友,2018(24):149-153.
[8]祝婷婷.高等院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