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分数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分数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实施;策略
一、分层异步教学法概述
(一)分层异步教学法概念
分层异步教学法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多样化”为核心思想的方法,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将全班学生以分组的形式,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充分体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小组中。分层异步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该教学方法允许教师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及评估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一致。简而言之,分层异步教学法可归纳为:异步达标、分层施教、保底扩展、各有所得。
(二)分层异步教学法内容
分层异步教学法是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不同个性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法。主要是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群体,然后由教师根据不同群体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学生学习目标、内容及方法等。其教师构建的教学流程模式如下图1所示:
图1 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在图1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并列的,其学习活动的目标、任务及形式都是不同的。为此,教师对此类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时其学习方式也就不相同;然后,接下来的学习中也会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汇合为交流、归纳及评价;最后,在经历“分”、“合”之后,再次经历“分”,进行不同的练习训练,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育的目的。
二、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
(一)学生分层
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分层是极为关键的环节。正确的分层需要完全掌握每一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对其数学知识及运用能力进行详细掌握,最终根据不同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通常情况下,教师可根据对学生的个性、学习态度、兴趣及学习主动性等的了解,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分为隐形及动态两类。所谓的隐形是指教师从侧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而动态是指根据学生每一次的数学成绩进行分层,并根据每一次成绩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分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可分为优秀层次(A层)、中等层次(B层)、较差层次(C层)。教师在给学生分层时必须是隐形的,其划分不公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相应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
(二)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是根据学生分层来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优秀层次(A层)的学生可提出一些灵活性及难度性较大的数学题目,重点培养其自主学习及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如可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探索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欲望;对于中等层次(B层)的学生则可设定一般的数学题目,主要以基础知识及课后习题为主,将该层次学生作为课堂主线;对于较差层次(C层)的学生可设定基本的教学目标,目的在于掌握基础知识,从复习逐渐过渡到新的内容,如公式推导及其简单的应用等。当然,教师在设定的过程中则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引导,避免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而导致的心理落差现象,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提问分层
所谓提问分层,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注意提问时的技巧。教师在提问时,应考虑所回答问题学生的实际能力,确保问题从简单到难的逐层过渡。对于简单的提问可由C层次学生来回答,旨在加强已学知识的巩固;在简单问题解答后,可逐层加大问题难度,由B层学生回答,引导探索能力;对于非常难且具有探索的问题让A层次学生回答,培养其创新思维。
如:进行“分数的乘法”教学时,首先,教师可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小明客厅进行装修,一位工人每小时粉刷一面墙的1/4,那这位工人1/3小时后粉了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向C层次学生提问,引导学生采用公式计算,即1/3×1/4。然后,教师又可提出“那这位工人粉刷了1/5的墙需要多少时间呢?”,教师可向B层次或C层次学生提问,使其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培养其逆向思维。
(四)指导分层
小学数学指导教学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如:分类指导、过渡指导。分类指导是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指导,教师可给予相应意见,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引导应重在方法的差异。对于C层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相应地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逐层解决,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对于B层及A层学生,思维较活跃,教师仅仅需要在旁进行启发或点拨就能够较快地对复杂问题做出解答,这样一来,能够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过渡指导是指教师在提出一个教学任务之后,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就提前完成了,而有的学生反映较慢,解决问题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就会出现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等待反映慢的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浪费时间,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过渡指导,相应地提出不同教学任务。
(五)练习分层
练习是任何学科都必须拥有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学习,有利于查漏补缺,教师根据练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及内容。对于练习同样需要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实际水平及思维能力情况,编排不同的练习题目,达到练习的目的。
如: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则可分别设置基础题、巩固题、变式训练题三大类。基础题:“某件商品的原价为50元,现在商场做活动以6.5折出售,那该商品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呢?”巩固题:“某件商品的原价为50元,销售完100件后,再以8.5折的价格进行销售,若有2500元,可买多少件该商品呢?销售了250件,那这件商品共卖了多少元呢?”变式训练题:“某件商品的原价为50元,销售完100件后,再以8.5折的价格销售,销售了250件,那这件商品共卖了多少元呢?”。对于基础题则可由C层次学生回答,巩固题由B层次学生回答,而变式训练题则由A层次学生解答,这样一来,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六)评价分层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评价是以学生作为基准而进行的评价。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须实行分层评价。要改变以往传统的统一评价标准,进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对于A层次学生则可采用及时评价的方式,拓展其思维能力;对于B、C两层次的学生则可采用激励或竞争评价方式,进而增加学习的信心。
三、结束语
分层异步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班级学生,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分层调整教学内容等方式,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分层练习,使各层次学生均有所提高,实现教育面向全体的目标,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赖丽华.探究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3(23).
[2]拉巴加布.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4).
小学分数的意义范文2
一、对“分数的意义”教学现实的追问
笔者听过多节五年级“分数的意义”的课,有常态课,也有观摩课,尽管这些课上教师行为、学生课堂表现有较大差别,但是他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却大同小异。笔者新近对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计划决策和课堂交互决策作质性研究,以其中的一节“分数的意义”为例,该教师的课堂情况可以大致归纳如下: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用语言(或具体分数)表示结果。即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一副学具,有糖果、棋子、圆形纸片和方形纸片等。学生任意“操作”一个分数,教师再抽查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分物的过程和具体分数,比如“我有八个棋子,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整体的四之一,用表示。”
类似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图示如下:
图1 “分数的意义”现实教学过程图
在课前和课后的及时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教师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教学决策主要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解读。教材(人教版)提供了四条信息(图2):(1)言语“你能举例说明的含义吗?”(2)圆纸片、方纸片和线段图;(3)香蕉和面包,并附“每根是这把香蕉的”“每份是这盘面包的”的示范语言;(4)分数意义和单位“1”含义的描述语言。教师由信息(1)(3)(4)决策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动手操作并言语表述;由信息(2)和(3)决策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分实物”。也就是说,教师从上述信息中作出了两个推理和决策,一是视纸片和面包为起到等同作用的实物;二是视言语表述为分数意义学习的唯一路径。于是,便产生了图1所示的教学过程。
基于这种现实教学中并不鲜见的现象,通过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对信息的意义及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剖析,我们不禁要追问:纸片与面包完全等同吗?分数意义学习只有“分实物言语表述”的单一走向吗?
二、分数意义教学中的纸片:由实物走向模式
对问题“纸片与面包是否完全等同”,在了解关于分数及其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后便可明确作答。
(一)表达“部分与整体关系”意义的模式
我们知道,分数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表示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我们的孩子实际上很难达成认识和理解。除了分数本身比较抽象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明确引导学生建立一些能更形象、更全面说明分数意义的模式。
关于“部分与整体关系”意义的模式有四个渠道可以建立:范围、长度、集合和面积。范围模式对儿童来说是最具体也最容易操作的,整体(单位“1”)是一个范围,而部分是大小与形状的叠合。教师们通常采用这个模式进行分数学习的后续讲解,教师们最常用到的范围模式有圆形和矩形,其实三角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图3 “部分与整体关系”之范围模式图例
但是,它们各自有些特点需要注意。圆形模式便于儿童发现整体却对部分较难理解,矩形模式易于儿童理解部分却难于理解整体,而三角形模式两方面都比较困难。
集合模式则用一个集合作为整体,如图4所示:
图4 “部分与整体关系”之集合模式图例
集合模式对于儿童理解分数有一定困难,因为他们连分实物都会产生一些困难,何况这种抽象的模式。不过,教师可以通过操作实物渗透集合均分的思想,也可以渗透一个整体中可以包含不同类别的物体的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在提供的学具中既包含糖果,也包含棋子。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教师不准备这样做,自己也应该很清楚这一点,因为教师对分数意义全面、完整的理解对学生建构分数的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线段图属于长度模式,小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理解。面积模式包含了范围模式所涉及的情况,这个模式适合于较大儿童(四年级及其以上),图5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类模式。
图5 “部分与整体关系”之面积模式图例
由上可知,分数表达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范围、长度、集合和面积则把这种关系和意义模式化,使孩子们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直观、渐进和全面。进一步地,如果能够意识、找到并恰当运用这些模式,我们的教学也许会更有效。
(二)教材中具有“模式”功能的信息源
那么,教材中是哪些信息在提示我们要构建并运用模式作为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意义的桥梁呢?
我们回到图2,结合上述的分析便不难理解,教材中呈现的线段图、圆纸片和方纸片,特别是纸片,除了是实物外,更重要的是兼具了“模式”的功能。线段图属于长度模式,圆纸片和方纸片既属于范围模式也属于面积模式。如此的话,教材中的信息源除了“分实物”“言语表述”和“符号”外,又多了一个元素,即“模式”。
相对于以往对教材中纸片的认识,通过今天的讨论,纸片便“返璞归真”,兼具实物与模式的功能,其中,模式的功能似乎更富含教学的意蕴。通过对“分数的意义”教材的重新解读,纸片实现了由实物走向模式的角色转换,并将因此给“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构建“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结构
(一)模式的核心地位
在教材所呈现的四个元素,即实物、模式、言语和符号中,模式是联结其余三个元素的桥梁。
首先,纸片是面包、香蕉等实物平均分的模式化。模式是实物操作的数学转化,从实物走向模式是学生经历数学思维抽象、归纳并建立逻辑关系结构的过程,是数学化的过程,即模式化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没有数学化就没有数学”,真正的数学知识应当是关于抽象的数学对象的研究,而并非对于真实事物或现象量性属性的直接研究。所谓数学是模式的科学,由实物操作走向模式走出了数学味。
其次,模式与符号和言语之间分别建立了双向逻辑关系,即模式?圮符号、模式?圮言语、符号?圮言语(经模式表象)。这样的关系可图示如下:
在上述图形中,模式元处于中心地位。模式由实物操作数学化而来,形成“分数意义”抽象的研究对象,并为分数意义的学习提供直观材料和意义建构的载体。例如,平均分香蕉为4份(实物操作),将该过程模式化为平均分成4份的长方形纸片,该模式与符号、言语“把香蕉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整体的四分之一”形成双向逻辑关系,而符号与言语之间经由长方形纸片模式建立了双向逻辑关系。这里提到的双向逻辑关系在后面的探讨中,将更详细地予以解释。
据此,通过分析教材、提取信息解读信息背后的含义建构信息之间的关系等步骤,纸片的“模式”功能在上述关系图中的核心地位凸显出来,它不仅能使分数意义的教学活动的数学味更加显现,也能使该教学过程显得立体多元。
(二)“模式主导,双向多维”教学结构的操作要义
如果把上面对模式、符号、言语、实物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和探讨相应地进行教学过程化,那么,“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结构便水到渠成。如图6:
图6“分数意义”之“模式主导,双向多维”教学结构示意图
把这样的双向关系转化为相应的分数意义的学习活动,则至少有六种路径:
(1)由模式写符号;(2)由符号选模式;(3)根据符号进行言语表述(借助模式表象);(4)由表述写符号(借助模式表象);(5)根据模式进行言语表达分实物的过程(结合符号);(6)言语表达分实物过程后再选模式或画模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其中,(1)与(2),(3)与(4),(5)与(6),是三组互逆的学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而使传统教育中所忽视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而实物操作到模式的数学化过程则是分数意义学习的逻辑起点。
以上解析了分数意义的学习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模式主导,双向多维”教学结构的操作要义如下。
要义一:(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操作走向模式的数学化过程;(2)给模式写符号,同时给符号选模式;(3)借助模式表象,给符号进行言语表述,同时给表述写符号;(4)给模式,儿童言语表达分实物的过程,同时儿童言语表达分实物的过程后再选模式或画模式。
要义二:(1)分实物后引导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到模式的数学化过程,然后写出分数符号;同时,先给出符号由学生选模式,然后再表述分实物的过程;(2)给符号后要求学生言语表达(或画)模式,再依此描述分实物的过程;同时,言语表述模式后,描述分实物的过程,再写出符号。
前者将实物操作到模式的数学化过程相对独立化,后者则将该过程糅合于各个双向的逻辑关系之中。
(三)两种教学结构的比较
图1和图6分别基于教学现实和理论分析勾勒出两类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的教学结构,即“分数的意义”现实教学过程和“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过程。前者呈现断裂性和单向性的特点,学生学习分数意义的活动断裂进行(分实物言语表述符号或分实物言语表述分物过程),跨越了“实物到模式”的数学化的过程,并构建了“实物到言语”的单向学习活动,使整个学习活动显得单一和断裂,不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不利于学生体悟和积累数学化的数学经验,其根本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所以归根结底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后者呈现多维性和双向性的特点,模式元素是整个结构的核心,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从多个维度(实物模式?圮符号、实物模式?圮言语或实物模式、模式?圮符号?圮言语等维度)实现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全面理解,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生活注入活力。
调研中有教师说,在一次小学数学毕业会考中,有一道题目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分数在给出的方格图中用阴影表示出来(即给出符号选择模式),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到“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模式所致。
四、“模式主导,双向多维”教学结构的教学意义
我们归结分数意义的教学结构,并非仅仅追求外在教学形式的简单改变,意在深入挖掘其内蕴的教学意义,使教学形式的改变由内至外而发生,而非外力强加的、缺乏灵魂的生硬动作。
“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分数意义的教学,其内涵的意义至少有以下两点。(1)数学化是数学学习的逻辑起点。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从现实事件中抽象出来的模式,而不是现实事件本身。从现实事件抽象出模式的过程,是数学化的过程。(2)数学学习过程是各路径双向互动、多路径融会贯通的有机整体。数学学习过程是多路径交错的动态过程,各路径相对独立,又整体关联,相互依存。独立的路径双向互动,并非单一走向;关联的路径融会贯通,以一定的模式相互整合,构成数学知识意义生成的有机载体。
上述教学意义的提炼,期望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教学“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地,能把这些教学意义合理迁移到其他的数学教学领域。
小学分数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EAP);课程改革;分级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医学院校英语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的专业领域英语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薄弱,不仅难以满足专业双语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而且也难以达到当前医学院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有鉴于此,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重心应从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即“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医学英语教学。只有进一步强化医学英语教学,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实质上的突破,才能在学生的通用英语能力与专业教学、医疗、科研实践需要的英语能力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
由于多数医学工作者快速准确获取先进医疗信息和传递自己研究成果的主要渠道是以英语为媒介的互联网、国际性学术会议或期刊,因而具备一定的医学英语交际能力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将教学重心逐步朝应用提高阶段转移,向学生提供学术英语技能型课程和医学语言知识课程等系列衔接性课程,为他们搭建一座顺利进入双语课程学习的桥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与部分研究生的访谈过程中还了解到:发表文章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内容,而发表SCI 文章最重要的是用英语表达自己的选题及论证过程。……但是如何用英语的思维方式、习惯表达和写作规范去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以及在投稿过程中与编辑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上感觉还有较大差距。”
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常缩写为EAP)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大分支,是以应用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
学术英语E AP的特征之一是:学习者常常是成年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学习的时间周期往往有限,学习的主题内容和学习者的职业背景(或即将从事的职业)有着一致性。
在当前,学术英语已经成为国内外大环境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要求。实际上,在美国、英国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国际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前一般都要进行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在日本、香港、台湾、泰国等英语为外语的国家或地区,一些著名大学也都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在国内,清华大学从2010年起对其公共外语的本科生进行了需求分析,其必修课已经由学术英语系列课程构成。
当前大学英语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对研究生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不作相应的改革,就不能与时俱进,就必定会落伍于现实的需求。这种要求把学术英语的分级教学推向了教学改革的首位。“如果把入校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按其实际起点水平分作几个不同的教学层次,如基础教学层次、较高教学层次和以满足特殊需要为目的的教学层次,并且为其设置一些相应课程,如为起点较低的学生开设英语基础课,为起点较高的学生开设高级英语课程,为起点更高的学生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这将更有助于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具体需求。”
因此,对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公共外语进行学术英语的系统教学,切实提高其医学英语方面的学术写作,文献阅读,国际交流等实际能力,显得势在必行。本项教改研究实践,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展开的。“应该在外语界内达成共识的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一般综合应用能力只是手段,而用外语来学习科技知识,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才是目标。”
二、读写译课程改革的目标
只有让全体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都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课改的方向和任务,才能保证课改进展顺利。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外语部的读写译课程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改革课程内容,以专业内容为依托,使学生掌握学术英语阅读,论文写作与翻译方面的一般要求与要点,使学生从“学习英语”向“用英语学习”转变,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动机,适应其在自身专业领域内的科研需要。
(二)使学生掌握医学英语词汇、句法和语篇特点,有能力进行医学学术论文的阅读与写作,培养其对于社会医学问题的思辨能力。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具体目标: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在巩固基础写作技能的基础上,具有基本的医学英语学术写作的能力,懂得向国际期刊投稿与编读往来的语言要点;基础一般的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得到提高与巩固,掌握基础写作的词句语篇要点,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掌握医学论文标题与摘要写作的要点。培养通用英语基础之上,学术英语水平同样良好的新世纪医学专业人才。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采用课堂表现与期末笔试、网络作业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使学生适应新评估体系,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调查,评估教改的成效。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学术素养,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医学英语,调整教学重点,学会新的科学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三、读写译课程的改革内容与方法
相对于本科生来说, 研究生具有更高的学识水平、更强的概念化能力、更好的理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上也更自觉、自律、自主; 同时, 研究生面临更多的阅读专业书籍和科研论文任务, 对英语重视程度和课时安排相对低于本科阶段。也就是说, 研究生在学术英语写作方面具备了较好的思想、内容、概念上的储备, 同时紧迫的教学课时不允许写作教学内容面面俱到, 而只能将教学重心放在学术英语的表达层面。
束定芳曾多次提出:中国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集中学习、强化训练。即把原来分散在若干年的外语课程相对集中到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学习。“只有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取得一定的熟练度。”医学院校的学生专业课程多,科研任务重,客观上也要求外语课程压缩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跨度内完成学习,在此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里应达到能应用英语主动进行专业学习的目的。故此,对研究生一年级当中英语水平为中等及以下的学生进行为期半到一年左右的英语强化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校自2010年以来就开始了对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行学术英语教学和分级教学的试验,并在逐年完善改进外语课的设计和质量。在经过了两到三年的不断改进修正之后,逐步进行了扩展。我校将新入学研究生按入学考试成绩由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免试保送研究生也属于A级。将其学时压缩在半到一年的时间内进行集中授课。重点内容是:
(一)将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与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需求相结合。尽量采用经典的国际期刊以及医学科普类范文加以讲解,指导其语言特点,结构模式等,通过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增加实践内容。在课内增加学生就专业内容、前沿科技成果用英语进行自主学术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后增加学生学术英语写作与翻译的实践机会,并且由教师依次详细进行批改,就学生作业中的真实用法示范改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具体课程设置方法:
(一)A级学生采取自主选修学术英语写作课的方式进行学习。该选修课由研究生外语部所有英语老师共同担任,轮流进行医学英语论文各部分写作要领、常用结构等知识的讲座。并由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管理老师定期外请国内外专家以讲座的形式传授实践经验。由于A级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性强,故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尝试向国际期刊进行投稿尝试。
(二)B级学生在巩固基础写作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强化学术写作和翻译的能力,于第一学期集中授课,讲授学术论文写作标题、摘要及正文各部分写作要点,以及向国际期刊投稿信函往来的格式、语言重点。第二学期采用网络学习为主,面授为辅的方式,布置学术写作或翻译篇章练习,教师逐篇逐句批改,集中讲解典型问题,对作业进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及翻译实践能力。网络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在写作课的师生交流上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学生不必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提交作业,而其作业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不同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又可以实时得到教师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
(三)C级学生着重强化英语基础,在阅读,基础写作方面帮助其提高英语水平,从学术英语阅读开始,以阅读带动写作,并进而进行学术英语标题和摘要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授课时间为第一学期。
2012年起,在第一学期采用2+3的授课方式,即读写译课B级采用2节基础写作+3节学术写作/学术翻译的方式进行,C级采用2节高级阅读+3节基础写作/学术写作/翻译的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英语课混排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厌烦情绪,保持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的集中。
要注意的是:C级学生可能出现负面心理因素,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在普通班的学生中, 学生主观地加强应用能力的要求和其自身的语言基础影响到其在课程上的表现和进步, 从而产生课程要求和学习主体、客观实际的矛盾,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积极性。”所以,负责C级学生班级的教师要注意对其进行开导和鼓励,实验证明:“分级以后对低级班学习者采取情感疏导和沟通可以有效改善低级班学生的消极心理感受。”
四、读写译课程的评估体系
由于该课程有5个学分,对学生来说最终成绩非常重要,我们对学生的评定采取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到对不同起点的学生要求不同。表1表示我们对不同级别学生的不同评估方法。
其中的期末笔试内容主要以与医学英语相关的读写译为主,题型除与医学话题相关的词汇、完形填空、阅读等以外,还包括医学英语论文标题优化、英汉摘要互译、社会医学热点问题写作等,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综合检测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后学术英语的能力水平。
另外增加学术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估。如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英文),可在总评成绩中获得加分(10%-15%)。
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让学生评估教学质量,评估该课程是否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和期望,利用专业软件分析学生的进步率评价教学绩效,以及抽样调查教师网上辅导的实际情况等对教师进行考核。同时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估,对课改提出意见,发表建议。
本项课程改革在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实施以来,学生反响良好,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在各自专业方面的学术英语读写译能力。但是由于我部进行学术英语分级教学的时间尚短,学术英语的教材开发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师资队伍也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尽管面临各种困难,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会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学术英语教学队伍,给医学研究生从事将来的科研与交流工作提供有效的辅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女丹,刘宓.浅谈医学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1(11).
[2]龙芸.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J].外语界,2011(05).
[3]卢易.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9(06).
[4]Hutchinson, T. & A.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 CUP,1987.
[5]Robinson, P.ESP Today: A Practitioner Guide [M].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1.
[6]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2011(05).
小学分数的意义范文4
一、医学院校中高等数学教育因才施教的必要性
数学对一个人的思想方法、知识结构与创造能力的形成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高等数学教育中是我们百年树人基业中的重要一环。数百年来,几乎在所有大学的理工类、经济类以及医学类专业中,高等数学总是被列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随之社会发展,高等数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数学与医学,特别是生物医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例如,可以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肿瘤生长动力本文由收集整理学、药物动力学等现代生物医学做出定性描述向定量描述的趋变;常微分方程可以运用到临床医学的定量分析和群体医学的动态分析;生物统计学、概率论可以为药物使用、人口统计与流行病、公共卫生管理等作出决策【1】。
医学院校中高等数学教育首要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体现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就是学生之间在数学基础、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学学习态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教育教学理论表明,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动机、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情况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才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取得优异成绩[2-3]。医学院校各个专业从招生到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教学安排上都有较大差异,有的专业只招文科生,而有的只录取理科生,这样从理科基础上就有着明显差异,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让学生从高等数学的教学中真正受益,从而在其后续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学以致用,甚至终身受益,这才是因才施教的具体体现。
二、高等数学因才施教的具体实践
我们将学生以文理基础来作以划分,分别测试以说明因才施教的具体实践过程及其效果,整个过程预期以统计学的方法加以分析处理【4-6】。我们从各专业中分别抽取一部分同学作为样本,然后进行统一测试。测试卷就以测试之前所学的高等数学内容作为测试题目,测试时间为一个小时,这样的测试分别在学期初(大概开学一个月左右)和学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学期初的测试主要目的除了要掌握不同专业学生的一个数学基础的厚薄,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怎样在不同厚薄的基础之上全方位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更合理的开展后期的高等数学课程。学期末的测试主要就是检验这一系列的教学方法的调整是否发挥了预期的效果,哪些方法坚持发扬光大,哪些还需改进。
(一) 理科生学期初期测试
作为首次尝试,我们首先对招收理科生的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招收理科生的专业有:西医临床、检验、影像、护理、预防等,我们从中随机抽取50人,发放测试卷后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1小时,卷面满分100分。同时根据以往经验,我们认为一般会对学生高等数学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基本有:学习的主被动意愿、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高数所花费的时间,因此,在学生交卷时同时需提交一份这三项的调查结果,调查内容如下表所示:
测试完后记录每个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对以上三项内容的调查结果。
从上表可见对理科专业的学生成绩影响最大的是学习时间,其次学习意愿,最后学习目标。再结合三因素调查表,可以发现理科专业的学生一直学理,所以80%以上的学生学习意愿都是主动的,而正因为一直学理,所以好多同学在思想上不足够重视,每周学习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学生只有43%,而再聪明的学生不去付诸行动,也是什么也不能收获的,因此学习时间的长短对理科专业的学生影响最大。
鉴于以上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对于理科生,我们重点是要调整很多同学不重视的心态,通过各种方式督促其学习,以保证学习时间,相应要加强对他们在这门课程上的要求,使其意识到不断努力的必要性,从而去更深的钻研高等数学,将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理科生学期末测试
经过一学期的各种调整和努力,学期末我们仍然选取了学期初时的那些同学作为样本进行测试。同时,与测试题同时发放的还有表1的调查问卷。我们将其两次的测试成绩及学习时间作了对比,结果如下表: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到,理科专业的学生的测试成绩有明显提高,能每周花费10小时以上学习的学生比例也有了大幅度增长。这是对我们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肯定,鼓励了我们对此的努力。而同时我们通过学期初末的调查问卷的对比发现,学习目标的确立基本没什么大的改变,这又提示我们应该在后续的教学中,要重视树立学生积极长远的学习目标,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都是有着促进作用的。
小学分数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呢?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幽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表明,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教学中的幽默恰能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之功效。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一节练习课上,我让学生填合适的单位,一张床的长度是2(?摇?摇),有学生说是2厘米,我没有马上肯定对错,而是开了个玩笑:“老师第一堂课就讲过,同学们的小手指甲的宽就是1厘米,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任务,晚上睡觉时就睡在自己的小手指甲上,看看有谁能睡得下。”学生们哄堂大笑,进而那个说错的同学马上说:“我知道了,不是2厘米,而是2米!”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又比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少数学生由于粗心、马虎,在读写整千整万的数时,不是少写少看一个0就是多写多看一个0,在订正作业时,我强调:“小朋友们的眼睛看数字时一定要小心,不然会出笑话,假如妈妈吩咐你去买标价为1200元的电视机时,如果你不小心把1200元看成了12000元,那个卖给你电视机的人肯定悄悄的窃喜‘我发财了!我发财了!’”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气氛中,明白读写整千整万的数要仔细。这就是教师幽默、形象地发挥出来的教育功能。
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跟学生一起探讨,一起做快乐的研究,一是拉近了师生间的感情,二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有了教师的参与,学生练习的兴趣更加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我们期盼着我们所思、所做的,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发展”,得到充分的“自主发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三、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就会钻研,学习才会有成效。比如在给小学生讲“角的初步知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争当优秀检验员”的游戏。在讲述和模型展示之后,收起教具,请5位同学各拿一张卡片,上面分别画有各种图形,再请一位同学当“检验员”,他手拿一面小红旗,说:“我是检验员,是角不是角,由我来判断!”拿卡片的同学依次走到他面前,问:“我可以通过吗?”“检验员”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来严格把关。认为是角的,小旗一挥,说:“请通过!”认为不是角的,小旗一挡,说:“对不起,你不能通过!”最后再让全班同学为各个“检验员”打分,老师再给判断失误少的“检验员”一些小小的奖励。学生们则会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气氛就会变得十分活跃。这样学生们就会因为“印象深刻”而比较扎实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我们作为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真正让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普昭年.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几种途径[J].中学数学杂志,1997,(6).24.
2.冯建明.小学数学探究四步法[J].陕西教育,2006,总第341期(4).24.
小学分数的意义范文6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整体情况,制定不同小组的不同学习,设置适宜不同小组的学习目标,设计针对不同小组的不同学习计划,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分层异步的教学方法,有益于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强烈,能够很好地满足小学生的不同需求,对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内容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意义
其一,分层异步教学,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征,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小学生活泼、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的心理特征有效融于教学理念,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自觉向教师的既定目标靠拢,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挖掘自身潜在能力,同时也有益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二,分层异步教学,有益于因材施教。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念的先进之处,就在于能够清醒认识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传统“一刀切”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分层异步教学,最大的特征在于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特征、自身学习状况、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以明确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它使每位学生窦娥能得到教师不同层次的指导和帮助,有效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使老师更能准确的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于更好的辅导,以此类推,进入既能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良性循环。
其三,分层异步教学,颠覆传统教学观念。分层异步教学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完全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分层异步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师角色转变为课堂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从被动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的索取知识。在教学进行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友好互动和良好沟通,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和老师进行交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实施策略
2.1 学生分层策略
在教学设计开始前,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动态。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测评、谈话、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走访等形式搜集有用的信息。宏观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结合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特征、心理定势、学习能力为参照,把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按照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法。
2.2 教学目标分层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方法虽然发生变化,但必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数学教师微观指导学生,选择适宜自身发展学习能力的教学层次,宏观把控整体教学进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建议选择层次较高的教学内容,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完成低一级的教学目标后,再向高一级的教学目标发起挑战。
2.3 提问分层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独立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分层提问策略,就是要教师根据学生分组、教学目标划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出问题。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求学习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的学生来解答,注意提出的问题要做到前后衔接,保持问题内在的联系性和启发性。
2.4 个别指导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个别指导策略,就是指对于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教师指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2)当学生完成第一级的教学目标,走向高一级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起到帮助和指引作用。(3)在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提点,帮助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完成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
2.5 练习分层策略
数学是一门重视培养逻辑性思维的学科,数学能力的培养重视把理论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而且小学生具有学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仅仅读懂了题目的道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加强练习。除了课堂上的练习,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有差别的设计赋予创造性的课后作业,通过分层练习,有益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条理清晰的把握不同层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