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经济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经济体系

国内经济体系范文1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蒙代尔模型和斯旺模型来分析中国目前经济内外部失衡的现状,对进一步探讨中国内外部均衡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寻找协调内外失衡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蒙代尔模型;斯旺模型;内外失衡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9-0109-02

1 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于2011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伴随着这种高增长,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越来越大。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中国除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资本项目出现了63.21亿元的小幅逆差外,其他年份均保持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持续性“双顺差”已经达到16年。我国自2008年以来在内部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国经济良好发展的基础,也使得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面临很大的困难。

2 基于蒙代尔模型、斯旺模型和财务数据分析中国内外失衡现状2.1 蒙代尔模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蒙代尔模型是以预算作为财政政策的代表,以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来论述其搭配方法的。在蒙代尔模型的分析中,外部均衡被视为总差额的平衡。

图1中,IB曲线表示内部均衡,在这条线上,国内经济达到均衡。在这条线的左边,国内经济处于衰退和失业状态;在这条线的右边,国内经济处于膨胀。EB曲线表示外部平衡,在这条线上,国际收支达到均衡。在这条线的上边,表示国际收支逆差;在这条线的下面,表示国际收支顺差。我国目前经济内外均衡状况处于区间Ⅲ中,我们应该先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解决国际收支顺差的问题,再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来解决国内的通货膨胀问题。直至EB和IB曲线的交点。

2.2 斯旺模型——支出转换性政策与支出增减性政策的搭配

图2中,横轴表示总支出水平,总支出增加意味着需要采取扩张的财政金融政策;纵轴表示汇率,汇率数值变大表示本币贬值。内部均衡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表示扩张性的财政金融政策需要本币升值政策的配合才能恢复均衡。在这条线上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曲线下方的区域表示存在失业,上方表示存在通货膨胀。对外均衡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示扩张的财政金融政策需要本币贬值政策的配合才能恢复均衡。在这条线上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曲线下方的区域表示存在逆差,上方表示存在顺差。两条曲线相交的点表示同时达到内外均衡。我国的内外经济现正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Ⅰ区域。

3 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分析

3.1 我国内部需求结构严重失衡

2000年以来,中国GDP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至2011年3月,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事实上,中国内部需求结构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及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总体上偏好将来消费,人民获得劳动报酬后习惯于储蓄而非消费,致使我国最终消费率严重偏低并持续走低。我国近年来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异常繁荣,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大量展开,投资增幅大大超过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3.2 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单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依靠自身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型工业。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连年增长,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导致了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国内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外资流入和出口增长,而国内储蓄运用不足,金融压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金融机构竞争力低下,其他产业发展缓慢。这也是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进而经济失衡的原因之一。

3.3 财政政策风险大,货币政策收效甚微

根据“丁伯根原则”,我们应该运用N种独立的工具进行配合来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根据蒙代尔模型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我们应该采取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平衡目标、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指派方案。事实上,在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政府于2008年宣布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抵御经济衰退,政府抛出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旨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各种政策都有一定的时滞性,随着2008年以来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在不断扩大(见下表)。

我们可以发现2002—2008年财政赤字基本恒定且逐渐下降,而在2009年财政赤字急剧膨胀,同比上升300%,主要财政状况指标已出现恶化趋势。在财政政策风险趋大的同时,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困境,2008年的中国上半年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下半年5次下调利率的货币政策的表现显得颇具戏剧性。在中国,虽然金融监管方面拥有政治优势——由国务院在统筹,但央行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也恰恰被这种制度所弱化,长此以往,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会产生更大的弊病。此外,我国国际收支常年的“双顺差”弱化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3.4 外部因素

2004年以来世界经济在经历快速扩张的同时,中国等亚洲国家大量出口和美国大规模的双赤字等问题也日益严峻。而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全球失衡不可避免地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此外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对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4 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治理对策

4.1 优化经济发展模式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使其由传统粗放型发展逐渐变为以科学技术指引的集约型发展上来。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经济、社会和自然相协调,效率与公平相协调。在强调扩大消费和内需的同时,强调通过技术进步,依靠要素质量改进和优化配置来提高产量与产品质量,实现经济增长。

4.2 深化体制改革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要缩小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范围,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尊重央行的独立性,改变四大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鼓励设立中小型银行。使储蓄资本得到更充分的应用。再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3 加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我国居民储蓄率之所以如此之高,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外,更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极度不健全,很大一部分的教育、医疗等支出还需要居民个人承担,致使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没有安全感。为了防范退休风险、医疗支出风险、失业风险和教育支出风险,中国居民不得不以较多的储蓄来应对。如果中国居民获得了这些社会保障,那么将有助于降低居民的私人储蓄,增加消费,增加国内需求。

4.4 合理使用政策搭配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外部经济“双顺差”和内部通货膨胀压力巨大的失衡状况下,我们应当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结合理论模型采取符合我国现实状况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张彩丽.近15年我国内外经济失衡的成因分析[J].价格月刊,2009(11).

国内经济体系范文2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内容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部署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外贸企业信心,促进进出口平稳增长。政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加强金砖国家合作,达成中韩自贸区协定。整个外贸行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贸易方式转变等结构调整。作为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更应顺应我国外贸改革的要求,培养能服务于“新常态”区域经济下的“精外贸、熟英语、善沟通、懂网络、能创业”的复合型外贸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将是目前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国际贸易通行的书面和口头用语都是英语,各种信函、单证、规章制度等都是英文制作的。且在国贸领域的最新成果、学术交流及信息也都是以英文期刊、杂志、报纸等为主。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双语教学,能真正实现教学内容和实际外贸工作保持一致,引领教师和学生紧跟前沿知识,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但就目前高职院校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不尽理想,远未满足“精外贸、熟英语、善沟通、懂网络、能创业”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培养需要。

一、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语教学载体过度依赖外国原著未能因材施教

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必须接触到国外的第一手最新资料,直接引用国外经典经济类教材,教材内容固然完全能满足老师授课的要求,但国外教材中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与我国差别较大,且教材中所采用的案例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及风土人情,与我国存在巨大差异。如果使用翻译教材却又难以满足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还有,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且参差不齐,不能在双语课堂上进行母语和外语思维的自由切换。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较弱,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存在一定困难,这些都会加重学生对双语课程的畏难情绪。例如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由于多数学生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因,词汇量比较小,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能力不高,拖延了课堂授课的进度,最后双语课教学可能成为教师的自问自答“个人秀”。

(二)双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及连贯性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有很多操作性强的课程,如外贸业务综合模拟、外贸单证实训、外贸英语情景实训、外贸英语函电等。双语教学在这类课程中的实施应起到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双效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以外贸业务综合模拟这门课为例,学生在利用SimTrade的软件过程中既要学会出口成本核算、报价及填制单据,又要掌握业务流程操作,从理论上来讲是对外贸操作流程的全面练习,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手忙脚乱,下次练习仍然如此,提高不大。由此可见,学生对所学课程体系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仅仅掌握了课程中的某个或某些知识“点”,不能将该课程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面”,也就很难做到整个外贸知识的融会贯通。更为遗憾的是,目前很多高职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大部分是以外贸流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作为实训的重点,如制单、报关、货代等,较少涵盖外贸的整个流程。结果双语教学适得其反,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巩固提高英语水平两方面都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最终难以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三)双语教学内容未能尽可能贴近工作岗位能力需求

以外贸谈判实务课为例,由于老师缺乏企业锻炼与谈判实践,整个讲授的内容及实训的模式与外企真实谈判情景相差甚远。很多教师都能够在讲授完之后留出一定时间给学生进行模拟,但整个模拟过程中对于企业背景的设定、交易商品的选择等都过于简单及随便,有的甚至就仅限于美国公司,买卖日常生活用品,而谈判结束又缺乏有经验的专家提供专业的点评,改善学生的外贸谈判技巧。这样的授课内容及模式,结果只能是让学生们面试时纸上谈兵,即使进了公司,也由于不会实际操作,难以解决谈判中的实际问题,取得谈判的成功。

二、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优化双语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能服务于“新常态”区域经济下的“精外贸、熟英语、善沟通、懂网络、能创业”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应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课程双语教学内容要新,引用的案例、数据要新,必须紧跟当前实际。从2014年至今,国际市场要素变化大,如汇率市场上由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欧盟继续量化宽松,美元不断走强,欧元不断贬值;国内政策改革力度大,如继上海自贸区之外,我国又有四个自由贸易区批准成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三大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这对操作性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报关实务课为例,如果不更新授课内容,学生所学到的就是错误的操作流程,在教学中使用几年前的案例和数据,就会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达不到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预期效果。因此不断更新及优化教学内容,实现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生和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二)由浅入深,科学架构双语教学内容体系

选定合适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对于实施双语教学尤为重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外向型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在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上,本着“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双语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则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网络化

双语教学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而传统的双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教材阅读及PPT展示为主,课堂信息量有限。信息化的多媒体数字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通过不同模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强化了学生的课堂教学记忆力。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都是利用了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学内容网络化可分步骤实施,最初教师们可以先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案例资料、试题库、前沿信息、教学视频等资源上传至网上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们慢慢再利用慕课平台建设本课程或分享微课。例如国际商法课程,教师可以课前把国内外的经典英文案例上传至平台,学生课外分析,在课间进行有关案例的双语讨论和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相关法律条款的理解及运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知识再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可以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提供相关知识的演变过程及最新的发展趋势,课间解答学生的疑问,课后作评价。

(四)选择内容难度适宜的双语教材,实现因材施教

在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中,教材内容的难宜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国外好的教材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因为太难理解。经多次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还是比较偏好国内学者编著的中英文对照双语教材,认为学习阻力小,对内容的理解深入,有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符合双语教学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同时推荐学生一些内容有所提升的国内全英文双语教材。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时运用到推荐书目上的知识,督促学生学习推荐书目。

(五)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构双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为培养特定的岗位能力服务,这是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总目标。无论是基础英语的学习,还是国贸双语专业知识的学习,都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因为最终评价教学成功与否是以学生的能力能否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将理论课内容、实训课内容、学生网络平台学习内容和校外实践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的行家参与学校的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共同修订教学大纲,搞好专业建设,实现促进产学结合,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实现零距离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率。在实施双语实践教学时要注意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课程主“线”,双语实践课程是围绕国际贸易中某一类业务展开的,强调业务完成过程中的实践操作,比如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国际货运与实务等,每门课程都存在比较封闭的完成路径。每门课的知识“点”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即形成了课程主“线”,再以外贸操作流程为路径以“线”成“面”,最终形成整个课程的体系框架。所以需要建立一门综合性强的实训课程,目标是毕业实习前,让学生把之前国际贸易所学的“点”和“线”,串连成“面”。能否培养出“精外贸、熟英语、善沟通、懂网络、能创业”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关键。单纯依靠提高双语教学总课时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是不科学的。只有通过构建科学的双语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外贸专业英语能力,满足工作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梁桂春.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广西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1(7):125-128

〔2〕王振宇,邓宏.国际贸易专业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10(3):41-42

〔3〕李逢春.双语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11):86-89

〔4〕石碧涛.双语教学实验环节探索———《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探索,2007(6):175-176

国内经济体系范文3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能力;课内实践

一、构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专业技能认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对于国际经贸活动的从业人员来说,除了要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国际经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其中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内单项业务实训、专业讲座、综合业务实训;校外实习的方式主要有商贸实习、行业见习和毕业实习。

商贸实习和行业见习作为了解专业的一种方法,大多以参观为主,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为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实践能力,几乎所有院校都为该专业学生设置了专业实习,要求学生到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10周左右的顶岗实习。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单位实务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其独立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尤其是对所学专业就业渠道和就业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就业从业人员素养要求有一定的认知。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实际的实习效果与这种专业实习方式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原因如下:第一,一项外贸业务从建立业务关系、合同磋商、合同签订和履行,中间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学生接触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了解业务全套流程;第二,由于外贸业务量大,有时只是备货一项,就要动用公司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历时几个月才能完成,因此,实习内容有时显得片面而单一,时间利用效率低;第三,外贸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双方企业的诸多商业机密、谈判筹码、底价等内容,这些在贸易磋商过程中均不宜被局外人知道,而且在谈判与交往中也需营造特有的气氛,因此,学生列席旁观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实习的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

在当前大规模开展到实际部门单位进行实习比较困难的前提下,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室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学生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实现掌握具体的业务操作技能的目标。模拟主要是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实例、详尽的操作指南、典型的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单据填写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交易过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二、构建国际经贸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一些院校的国际经贸专业模拟实验室已采购了“外贸实习平台”等相关软件系统,引导学生利用软件进行外贸业务的全面仿真模拟操作。每个参与外贸实习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共同组成模拟贸易环境。通过这样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他们将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甚至银行的日常工作,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来完成整个进出口业务流程,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教学课程,冲破了课程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得以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笔者对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的2005级和2006级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同学认为,综合性实验加深了他们对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他们可以深刻掌握和灵活运用一些专业课程中的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环节、备货、租船订舱、报检、投保、报关、装船出运、结汇以及出口核销与退税等相关知识。同时,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国际经贸专业综合性实验的不足之处:第一。由于开设的时间放置较后,相关的课程若开设时间较早,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学生已经淡忘,操作起来略显吃力,重新学习回顾起来又浪费太多的时间,实践进度过慢,学生操作的熟练性不高;第二,因为实验软件的局限性,如过多的帮助功能,评分时仅以邮件数量为依据,而对邮件质量无法监控等,导致综合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和磋商能力作用不大;第三,综合性实验的模拟性,使得学生的实战能力不强。我们已经得出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单据处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但进一步验证却发现,学生离开模拟环境后,给学生诸如信用证、交易说明等有关材料让其填写相关单据时,学生又显得有点无所适从。

调查表明,仅仅依靠综合性实验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是不够的,应增加专项课程内实践,通过每门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环节开展,一步步打好学生的基本功。作为国际经贸专业校内实践的两个部分,各课程内实践和综合技能实践应该是互补的。利用“外贸实习平台”进行的全面模拟操作的局限性,迫使我们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课程内实践环节的开展上来,希望通过不同课程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弥补综合性实践教学的不足,再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通过对很多高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开设的情况调研,我们构建核心专业课程内实践教学体系如下(以18周教学为例):

1.《国际市场营销》,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及其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发展趋势,初步掌握进入国际市场经营和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组织策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锻炼学生寻求商机、分析市场、拓展市场、选择目标客户的能力。 转贴于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可采用案例教学,并通过营销情景实训、撰写国际市场分析报告和营销计划书等方式完成教学环节。

2.《国际商务谈判》,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外贸函电》,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国际商务英语》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综合应用性课程,其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强调英语在商务环境中的实际应用,重点锻炼学生外贸磋商谈判及业务沟通能力。

目前,这些课程的课内实践可以通过课堂情景模拟进行,主要是模拟真实的商务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口头报告、信函写作、协商对话、现场翻译等形式进行训练。

3.《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本课程主要为培养国际货物运输人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货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流程。

在课内实践环节上,可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模拟等方式,以锻炼学生办理货物运输与保险的能力。

4.《商品检验与检疫》,总36课时,课内实践8课时;《海关理论与实务》,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这两门课程是涉及进出口报检和报关的教学环节,具有政策性、技术性、执法性和涉外性的特点。

在教学上可采用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理论课程可开展实施案例教学法;实训课可开展实验模拟,根据教学内容分模块、分情况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学生到相关部门参观学习。

5.《国际结算》,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国际银行结算方式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操作程序,是以金融、贸易为基础的多边交叉学科,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各种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理论原则指导下办理外汇业务,侧重于业务程序和基本操作方面的实践性教学,需要进行实验模拟,以锻炼学生对货款结算各种方式流程的掌握能力和操作的应用能力。

6.《国际贸易实务》,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该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贸专业核心专业课,是在总结我国对外贸易实践经验和结合国际通行的贸易惯例与习惯做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型、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针对此课程的教学系统软件和实验软件较多,而且使用已经较为成熟,所以本门课程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与组织实验模拟。具体做法是:在开展实施案例教学中加强实训,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情景模拟训练,使学生能较熟练地开展外贸业务环节的业务程序和办理业务手续,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

7.《电子商务》总54课时,课内实践27课时。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基本理论主要介绍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平台、网络营销、电子交易与网络银行、物流基础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和法律保障等;操作技能则强调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主要包括常用网络软件的应用、网络信息的收集和、安全技术的应用、网上购物与支付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论和实践课时的比例各占50%。本课程需要实验模拟教学。

国内经济体系范文4

关键词:竞技体育;对策;研究

1前言

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金牌总数首次超越美国。面对将要到来的伦敦奥运会,我们面临很多问题。首先金牌总数是否能够超越北京奥运会,其次伦敦奥运会是否能够继续占领金牌榜第一,再次金牌数量可能下降多少等等问题。对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实力进行分析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要出于把竞技体余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伦敦奥运周期我国竞技体育竞技实力分析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竞技体育的竞技实力的评价体系,不是由几个少数因素决定的,也不是由几个简单指标能够反应与体现的,而是通过对竞技体育实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总结,本文认为竞技体育竞技实力是由重大国际赛事实力表现和基础实力共同组成,并通过具体的指标所体现的。竞技体育的基础实力是提高重大赛事表现的基础,通过赛事表现反映出其基础实力,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

2.2第29届奥运会各大洲奖牌及奖牌总体态势分析

欧洲依然是世界竞技体育霸主地位,每届奥运会所获得的金牌数远远超过其他大洲;以中、日、韩为首的亚洲各国及地区金牌数和夺金国家数稳步上升;美国继续霸占奖牌榜首位,牙买加凭借着短跑的优势异军突起;澳大利亚实力继续保持,新西兰稳中求升;非洲继续保持着中长项目的优势。

2.3第29届北京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宏观竞技实力分析

2.3.1中、美、俄三国优势项目比较分析

中国主要围绕跳水、举重、乒乓球、射击、体操、羽毛球、女子柔道7个优势项目为突破口;美国则以田径,游泳项目为主,并在射击、球类、摔跤、自行车等项目也有不俗的表现;俄罗斯在体操、田径、摔跤、射击、举重、游泳、现代五项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2.3.2奥运基础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统计分析

在基础项目和集体球类项目上中国队的表现令人失望,在将近占有一半奖牌的基础大项中仅取得4金、2银、6铜的成绩,其金牌和奖牌的贡献率仅分别为7.82%和12.10%,在该项目的占有率更是为低的惊人的3.38%,而相对受人们喜爱的三大球等集体项目,除女子排球之外,其他项目不具备夺牌的能力,与世界强队有明显的差距。

2.4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

2.4.1体育强国在运动项目上的特点。

从奥运会各单项奖牌榜可以看出,名次靠前的6个国家在运动项目上的特点有:奥运会核心项目――田径、游泳、器械体操的成绩排名靠前(中国和德国田径除外);38个单项中25个单项的国际排名第一;每个国家至少有12个项目的名次在奖牌榜前列;在本国传统项目的比赛中能保持优势;在其他项目中能体现绝对的世界顶尖水平。

2.4.2重视体育组织和人才结构建设。

自200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如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都在建立竞技体育组织结构,通过加强政府与国家体育组织间的协作,最大限度地完善国家顶尖竞技体育和青少年竞技体育的条件。

2.4.3 明确青少年培养计划。

在2008年奥运周期,许多项目少年及青年运动员的成绩与世界最好成绩同步提高,部分项目成绩的提高幅度非常明显。后备力量尤其是青年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与世界各国最好成绩的出现密切相关。

2.4.4以世界最好成绩为依据定制计划。

需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伴的紧密配合下定期评估训练计划和比赛成绩结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通过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奖牌榜总体情况分析,可以看出世界体坛竞技体育的总体竞争格局未发生重大的改变,其中第一、二集团夺金实力在不断增强,第三集团数量有所增加但夺金能力下降,使世界竞技体育继续延续着“强弱分明”的两极态势。

3.1.2从竞技体育基础实力分析,我国综合国力与经济水平日益增强,在群众体育、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文化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悄悄地发生改变,竞技体育的基础实力不断的加强与提升。

3.1.3从获奖项目分布分析,中国的奖牌主要分布在体操、举重、跳水、射击、乒乓球 球等技巧性较强的传统优势项目,项目优势明显;局部优势项目、新兴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在世界体坛公认的“强队标尺”田径和游泳和三大球等集体球类项目,我国与体育强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1.4从奖牌榜分析,中国奖牌榜呈现“倒金字塔”结构特征,进一步说明中国竞技体育仍处于“强弱明显”的“高点扎堆儿”期,我国竞技体育仍处在赶超的过程中,很多项目还有待发展,基础薄弱的现实并没有随着金牌的大踏步超越而得到全面改善。

3.1.5举办奥运会对东道主的影响及北京奥运会后,人们在对体育观念、体育功能、体育价值等方面发生改变,对改变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变的日益强烈。

3.1.6研究不足之处:①没有对我国奥运军团做最全面的了解,本篇论文在选取资料方面略显单薄。②研究广度有余,深度略显不足,尤其是对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分析不够透彻。③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基本理论还有待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

3.2建议

3.2.1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形成奥运优势项目集团优势

3.2.2优化项目布局结构,拓展新的金牌增长点

3.2.3继续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

3.2.4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加强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3.2.5强化项目管理,优化配置资源

3.2.6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国内经济体系范文5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为一种具有特性的白内障类型。白内障较早发生,且在形状上通常表现为核性,极易导致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病变情况发生[1]。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33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共入选6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为37~79岁,平均年龄为(54.8±2.4)岁;近视时间为1~26年,平均(7.6±5.2)年;白内障患病时间为1~10年,平均(3.5±3.5)年。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为36~76岁,平均年龄为(55.1±1.8)岁;近视时间为1~25年,平均(7.1±6.2)年。白内障患病时间为1~13年,平均(3.2±3.6)年。统计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3d,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性抗生素滴眼液点眼。术前1d将患者眼睫毛剪掉,使用无菌氯化钠溶液(0.9%)冲洗泪道。术前30min使用3次复方托吡卡胺散瞳至充分大。所有手术操作均是在显微镜下进行。

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步骤如下:于12点钟位置行透明角膜切开,3点钟处实施角膜穿刺,注入粘弹剂,环形撕囊,将晶体皮质与核进行充分分离。超声乳化吸出晶体,然后行人工晶体植入,清除残留的粘弹剂。切口注水,恢复前房水密至无渗漏。碘必殊眼膏点眼,术眼加压包扎,结束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步骤如下:按照常规方法实施白内障摘除操作,人工晶状体植入相关操作流程与步骤均与观察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散光度数、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作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和处理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实现统计学分析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以标准差(x±s)表示,并进行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处理,以P

2 结果

2.1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接受相应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情况比较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

2.2两组患者散光度数变化情况比较 接受相应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散光度数分别为(2.05±0.91)D、(2.11±0.82)D,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散光度数分别为(0.82±0.61)D、(1.42±0.59)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有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例为黄斑水肿,2例为囊膜破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有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反应性高眼压分别为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

3 讨论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为眼科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治疗上,使用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存在较多局限性,手术切口相对较大,术后散光明显,并发症多,视力恢复受限[2]。

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传统治疗方式存在的局限性,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散光轻,恢复快,患者视力得到更好恢复[3]。为了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需对患者实施相关检查,在对患者病情具有全面了解的前提下实施针对性治疗;②加强对角膜内皮进行保护,在应用超声乳化技术过程中需使用角膜内皮保护剂,最大限度降低角膜内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③高度重视使用连续撕囊术,保证手术顺利开展;④将晶体后方粘弹剂进行彻底清除,保证人工晶体和后囊膜间存在良好的紧密性,降低术后再发白内障、高压眼的发生率[4];⑤术前需精确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散光度数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存在显著性(P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高,但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把握相关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黄玉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15(01):205-206.

[2]王刚,胡蓉,舒平,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6):7112-7115.

国内经济体系范文6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经济

一、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能够把企业生产出来的废水、废气、固废和其他副产品重新利用,组合,纳入到生产和消费的循环过程中,使这些废水、废气、固废和副产品能够成为新的原材料。外延上来讲,保持原来这些副产品的形式或者再创造这些副产品的形式都可以纳入到循环经济的范畴。这种经济体系的产生源于“大自然的城市危机”。20世纪以来,大自然的命运逐渐掌握在城市人手里,超过一半的人的世界人口都是居住在城市之中,城市的新陈代谢逐渐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不断地产生污染。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1、循环经济是一种新颖的经济体系。不同于传统形式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伴随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以及人类追求高层次生活质量的迫切所形成的一种新颖的经济体系。这种新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发展方式上,更加突出在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建设保护环境这一建设目标为主线贯穿经济发展的始终的。

2、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体系。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就是由于自然资源消耗严重,生态发展压力过大,各国政府都不断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关键性的位置,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改善生态建设,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那么,这种在不消耗原有资源的前提下,循环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增加企业产出,创造社会财富的循环经济就应运而生了。

3、循环经济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的形式是加工利用现有废弃物,不断创造新价值。那么这和我国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方向是同出一辙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从保护地球生态资源为出发点,缓解现有的人口资源危机,逐步实现五个统筹一体的经济形式。因此,我国实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决心是坚定不移地,不仅是中国的迫切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二、循环经济的现状

(一)国内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的水平。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社会资源,自然能源的需求较大,不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实行循环利用以支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未来是没有出路的。经过10年的实践经验,我国的循环经济已经从试点发展到国家战略,并不断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指标体系。“十一五”期间,为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带动和发展了吸纳2800万人就业,总产值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十二五”期间,我国仍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编制和实施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重点规划,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即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乡镇,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由试点向示范推广的转变。

(二)国际现状

从2002年伊始,循环经济被列为我国国家战略以来,欧美国家就有相关经济学家意识到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欧洲著名的哲学家—布尔格教授(法国特鲁瓦工程技术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教授)和瑞士洛桑大学的埃尔克曼已经启动了对我国循环经济的追踪调查。更有相关著作问世,使欧美各界的人士能够分享我国有关循环经济的经验与思考。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50年地球人口将达到90亿,而我国目前的现状就是世界明天的先兆。鉴于世界很多国家仍然存在着对社会资源,自然能源的大需求量,人口压力偏高地区也不断涌现资源短缺危机,那么就现有体系而言是无法支撑的。循环经济就是防患于未然的新经济发展方式,即使地球有了新资源新能源,也必须要继续加大力度发展循环经济,这是保证地球人类资源不枯竭的必要手段之一。

三、循环经济的未来

循环经济作为人类共同发展的经济方式,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那么未来循环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走出中国,不能禁锢在自己的小笼子里,故步自封。对于循环经济的未来,笔者有一些思考。

(一)加快国内生态园建设

循环经济的基础是由六个要素构成的,即:不可再生资源的有节制和最有效的利用;符合资源本身更新条件的再生资源的开采;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消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由于循环经济完成了大规模的内部流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经济系统的输入流量和输出流量。在实践中,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工业生态园为试点的,事实证明,这一方案的效果立竿见影。工业生态园模式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政策倾向于发展三个支柱:属于工业生态学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区和循环经济得以更广泛展开的生态城市。加快国内生态园建设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强国之路。

(二)强强联手

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不是实现一国经济的循环发展,而是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循环经济的未来发展道路上,多个国家进行强强联手是十分有必要的。强强联手一方面可以在国家之间形成互相学习,借鉴经验的朋友圈,不断地督促本国经济前进发展,形成互利互赢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强强联手的实行循环经济更是人类共同的使命,是保护好,发展好我们共同的地球的迫切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强强联手并不代表着霸权主义国家可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能源,而是在坚守国家底线的原则下,在经济发展模式和科技进步上互帮互助,努力构建生态地球,生态家园。

四、结语

我国的循环经济战略主动为后世的可持续发展承担了责任,不仅仅解决了我国的资源、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解决全球的资源、生态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虽然不是可以自动复制的,但却可以启发诱导其他国家和地区采取更广泛的措施和手段,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迪克逊•威克特(美),美国总统经济学,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