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1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192-02
为了体现现代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和创造性特征,我国适时推出了一门新课程――《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主要研究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基本认识;我们传承的文明――对现实社会的追根溯源;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对现实社会主要问题的探索。总的来讲,该学科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整体设计的一门初中社会学科。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定位
《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是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级7-9年级开设的进行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的一门综合性文科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尤其是强调对学生历史的、辩证的观察和认识社会能力的培养,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门新的课程对现有的一些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如地理、历史、政治、社会学、人文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所以可以看做是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
既然有如此高的学科定位,所以这门课程的讲授对教师的综合知识及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它要求讲授的教师至少要具备地理、历史、政治、社会学、人文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基本理论,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学生听课的过程中也才能融会贯通。
目前,为了体现初中教育的综合性及时代性等特征,各个国家开设的社会历史等课程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的历史、自然、地理等学科了,而是包括了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如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有些国家的社会历史学科甚至包括一些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内,所以正是由于时展的需要,学科发展也相应体现出综合发展和不断融合的趋势。
1.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是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体制方面的因素。我国长期以来的填鸭式的灌输和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体制所形成的教育氛围所致。
2.主观因素
(1)教师知识面狭窄
目前初中教师知识面较为狭窄,尤其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严重不足,这主要是受到专业限制。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就是把学生从中学阶段就分成文科生和理科生,大学阶段又分成不同的专业,隔行如隔山,所以教师对跨专业的一些综合知识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往往需要在课下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筋疲力尽。虽然这个属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是主观因素方面,但是究其根源还是由长期的教育制度造成的。
(2)学生主体性缺失
最近几年在中学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从实践角度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个很漫长的改革过程。一般情况下,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掌握有非常丰富的课堂经验,比较注重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善于把握和控制课堂氛围,但是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自主思维活动也受到或多或少的压抑。
三、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1.备课充分,规划时间,课后认真反思,总结经验
教师应加强自身知识积累,增强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例如《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课,教师应先考虑清楚两个问题。即如何选择地图和怎样使用地图,而地图又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在“地图是多种多样的”这一前提下,才会遇到怎样在多种多样的地图中选择合适的地图,继而才会有如何使用好这些地图的问题。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展示一些地图,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用途。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让学生明白地图范围的多样性。《中国地形图》、《中国交通图》、《中国气候分布图》等让学生明白地图内容的多样性。由此导出一个结论就是地图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探究地图的乐趣。
备课时按照这种逻辑预设课堂教学。从起点出发,介绍地图特点,以及地图对人类的贡献,再到如何从这些不同类型的地图中获取我们所要得到的信息。合理分布课堂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已期达到最大的教学成效。课程结束后认真总结,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布置课后作业,对本课所教授的知识加以巩固。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课堂内容。
2.围绕教材体例与知识架构的变化改进课堂教学
改变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合理分布教师教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兼顾学生的群体特点与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具有共性特征。他们渴望了解世界,了解社会。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责无旁贷。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就是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探究未知世界。但是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不容忽视。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思考能力。
例如在讲授“秦朝一统”课程时,教师可引发学生对亲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和秦始皇本人的大讨论。诸如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修筑万里长城以抵御外族入侵等,功绩巨大;而焚书坑儒,制定苛法严酷镇压人民等,又犯下累累罪行。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出对秦始皇客观公正看待的观点,对其有功的一面加以肯定,对其残暴的一面进行否定。进而发散式的教会学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逐渐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评判的能力。
4.关注学生不同层次,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的水平及自身接受和理解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来自城市的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享受的教育资源、认知能力及学校条件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会造成学习成绩的差异。一般来讲,城市学生综合能力如探索能力、参与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及社交能力等都会强于农村学生。所以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殊途同归”提高教学质量。
即便是用一个班的学生,除了中学生共同具有的特性之外,每个学生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他们各自的家庭背景、认知、兴趣以及对学科的心理认同程度等都有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这是一种隐性分层现象。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一个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充分照顾其个性心理。因材施教。逐渐拉平这种分层。
5.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改后,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了解学生的认识过程。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强化教学效果。《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新设的文科综合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比如文本资源、音像资源、网络资源等。尤其是网络在当今时代的异军突起,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资源优势。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可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在学习《盛世文化》课程时,引入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音像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盛世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结合我国历史上的诸如汉唐盛世文化,说明封建时代盛世文化和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盛世文化的不同特点。
在学习《屈辱的岁月》、《》等课程时,可给学生播放《北洋水师》等影片片段,并于我国现在的改革开放相对比,让学生感悟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独立国家的重要性。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去一些历史遗址,结合我国遗留下来的丰富的历史资源,实地现场教学,让学生真切的触摸到历史的脉搏,加深印象。
总之,《历史与社会》这门典型的综合性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以上简述,主要是说明教师通过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不仅充分了解历史,了解世界,了解社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情感、态度以及思考能力,评判能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改革,使这门学科能最大限度的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2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原因;对策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经过了改革和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笔者拟就这些问题作分析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求教于同行者。
一、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影响和阻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有:
1.填鸭式
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客易产生疲劳。
2.陈旧式
有些教师上课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没有语音室,没有幻灯片,没有电脑等现代化的手段来辅助教学,甚至连录音机都少用,从始至终都只靠教师讲述,根本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应试式
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只有笔试,不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了适应学生答卷的要求,很多教师不注重听说训练,学生满脑子装的全是语法、句型和条条框框,听说能力很差。
除此之外,还有厌教式;厌学式;母语式三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原因分析
上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较复杂。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1.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2.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3.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任务过重。4.外语教学用母语讲解,英语教学,应尽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即用英语来讲解。但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听不懂和不理解,除读课文是用英语朗读之外,其余课堂讲解基本上是用汉语来解释,久而久之,学生的听力亦无法提高。5.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三、措施与对策
采取相应措施,克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全面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简多练,导练结合
“精简多练”是指教师在传授语言基础时要精练讲解,不必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精讲就是要讲重点、讲疑点、讲难点,所给出的例句要精炼、典型、实用,以便学生记忆和模仿,灵活运用英语。
“导练结合”是指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训练的步骤,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所设计的练习要贴近生活实际,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学一句,就要真正掌握一句,到交际场合能够脱口而出,所以练的方式十分重要。教师要吸收一切有效的方法为教学服务。
2.加强英语教学设备建设,采用先进手段来组织教学
当今的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英语教学还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了大面积地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加强英语教学设备建设,采用先进设备来组织教学。
3.强化用英语口语讲授,但不排除母语
初一学的汉语习惯已基本形成,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负迁性较大。充分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创造外语环境,尽量减少负迁性的作用,无疑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动力。培养学习兴趣是导致学生热爱这门学科的途径,而好的教学方法又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5.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应该是学生的贴心人,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善于激励他们。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
6.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3
关键词:基础教育;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笔者对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如下认识:
一、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1、美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目前,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课堂内的教学形式为主要的授课形式,而很少进行过课堂外授课的形式。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艺术环境的美术现象进行了解。但实际上,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很少进行室外的教学,学生一般没有课外作业,偶尔会有时,学生在课外完成作业的质量极其不好。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既然在课外完成作业质量差,也就不再布置课外作业,以为其他科目让步。
2、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目前,许多教师认为这一学习领域的课内时间有限,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不能进行口述和文字的学习检测。但实际上平均每学期学生只能完成一半的课堂作业。
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有:(1)教师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不能完成随堂作业;(2)学生进行练习时遇到的困难较多,如工具准备不全、学生对课堂内容不理解等;(3)部分学生对练习不感兴趣或不重视等。
3、美术课堂教学设备状况
目前,从美术课堂的教学使用设备看,比较好的学校一般情况的教学设施较完善。尽管如此,能够到专门的美术教室去上美术课的学校极少。有的老师认为,如果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学生不能完成像“国画”类的课程;有的教师认为,没有计算机室也就不能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查阅电子资料的过程;还有的教师觉得,即使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教学的用处也不大,或存在操作不熟练、麻烦等原因也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二、目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这个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美术课堂教学小学生缺乏口述、文字表达方式和评价环节;(2)教师缺少对整体教学进度的计划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3)学生作品中形象摹仿过于严重,缺乏创造和想象;(4)学生作品中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5)学生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缺少对美术学习的回应;(6)美术课堂教学中无法在传统遇到创新的变革中处理好教学矛盾。除此之外,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创作、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自身对美术学习的思考和感性认知的升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2、欣赏与评述领域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欣赏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设定欣赏课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师没有目标就不能按照欣赏课的内容、环节以及意图进行教学。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环节过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一个角度,使学生参与时过于被动,没有讨论的核心问题,这样就更无感受。第二,在欣赏教学中,知识代替了体验。这样就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能让学生的视、知觉同时活跃起来。第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缺乏质量,这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第四,在欣赏教学中与生活和时代联系较少,忽略对美术现象的欣赏。第五,缺乏学生对实物的欣赏和在一定艺术氛围中的欣赏。除此之外,教学太过模式化,没有结合新的理念和参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在综合与探索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此学习领域的教学不理解甚至采取放弃的做法。
三、加快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策略
1、认清美术基本知识、技能与美术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美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要通过美术的基本知识来实现,离开了艺术知识也就不是美术课堂的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媒介,对美术学科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完善其人格、丰富精神生活等,所以美术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载体。艺术知识和技能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关系是: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2、重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
小学美术教育除了注重教师基本知识结构的培育的同时,应该重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培养过程中,融合美术课程设计理念,并结合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教学,关注教学的变化,注重教学的设计等。
3、完善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
美术课程资源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具有模式化,这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的程度。因此需要加强完善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设计环节,从最基本的对教材的研究开始。其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应首先着眼于最容易利用的资源――教材;再次,从教材出发,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课堂教学设计相结合。
4、注重学生的艺术体验
美术课堂丰富的创作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包括幸福感在内的丰富的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材质等视觉元素可以满足学生对这一体验的审美需求等。
因此,在关注学生快乐的学习中就要注重学生从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艺术的体验过程,发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得到快乐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5、完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4
关键词:公共课教育学;主要问题;改进策略
公共课教育学是师范院校教学中的重点科目,也是特色科目,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做出一定的贡献,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推进,目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公共课教育学教学工作的展开并不适应现阶段对素质教师培养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高校中公共课教育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准确的把握,使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提高,更好的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1]。本文就以某高校为例,对院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公共课教育学的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教育学的理解,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收回问卷900份,有效调查问卷850份,有效率85%。
一、公共课教育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管理问题
公共课教育学教学质量的保障主要依托于教学管理工作,而教学管理水平也是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在公共课教育学教学中教育管理问题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超大班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公共课教育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超大班上课制,通常是多个教学班集合到一个大班中上课,但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往往并不能得到保证,教学效果较差,在超大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交流具有局限性,课堂上也存在不少学生逃课的现象,因此整体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此外,有61.5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同时教学氛围低沉,难以提高对教育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2]。第二,教学评价机制局限性。当前在教育学成绩评价中采用的是综合评价方式,即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体评价成果的比例较大,但这种评价方式并不全面,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倾向于考试前突击,平时对知识的积累量较小,对知识掌握水平不够,大多是短期记忆,难以提高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有48.62%的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且弊大于利,考试结果并不能将教学实际情况全面的反应出来,也不利于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
(二)师生教学问题
师生教学问题是公共课教育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又一主要问题,而师生教学问题中又可以将其详细划分为三个部分的问题。第一是教学方法传统,这也是我国师范院校及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学工作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常称为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介绍,教师也难以对学生实际知识掌握程度有效的掌握,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公共课教育学教学质量不理想[4]。第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这一问题也主要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印象,在应试教育理念下主要是让学生对知识点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调查发现,有67.18%的学生在公共课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玩手机或是看其他书籍的情况,18.23%的学生在公共课教育学课程中存在无故旷课的情况。第三,教师专业素质水平较低。公共课教育学教学工作对优秀教师和教育方面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育学教学中也需要选用一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较强工作能力的教师,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多数院校中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在教学岗位中部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较差,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在本次调查中,有21.52%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生活情况较为了解和关心,有26.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日常中经常布置作业,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认真批改,有47.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评定成绩时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能够公平对待。
二、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
对公共课教育学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教师班级规模是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际人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率及质量。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有78.4%的学生认为在教育学教学中并不适合合班上课,并有41.6%的学生建议实行小班教学的方式。目前公共课教育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集体上课的形式,学生人数通常超过一两百人,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学空间进行有效利用,使院校办学成本降低,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由于教师自身的精力有限,对一两百人的学生集体难以进行全面监管,同时在这种环境下课堂教学氛围嘈杂,课程秩序混乱等,容易使教师产生负面情绪,而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存在问题,超大班教学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机会减少,增加了不端行为,使课堂教学效果降低[5]。因此就需要对当前教育学的现状加以改善,采用小班教学制,让教师可以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同时兼顾到,根据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情况来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进行改善和调整,同时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学生对教育学消极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其次,还要对当前的教学成绩评价机制进行改进,对教学工作的有效监督与检查还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不仅对教学活动效果进行检验,也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准确的指导。教学机制改进需要将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和阶段测试成绩纳入到总成绩中去,并注重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知识积累,而不是让学生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来获取良好的学习成绩。
(二)教师层面问题的改善
在新时期下,公共课教育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其指导和引导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启发式教育的方式,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问题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充分思考,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并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6]。最后,院校还要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培训和再教育,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教育经验的工作者来院校进行公共教育学授课,并让院校中的教师进行旁听,提高教育学教师专业能力,加强对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院校中的师资力量。同时,高校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公共课教育学课程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培养学生对教育学学习的兴趣,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公共课教育学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结语
对优秀教师的培训中,公共科技教育学课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公共课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及高校的重视,对超大班上课制进行改进,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联动,使公共课教育学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贾月明,贾月亮,李秀丽.高师教育学公共课“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评论,2016,(02):122-125.
[2]王彬,崔玉平.高师教育学公共课有效课堂环境的构建与评价框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7):110-113.
[3]李重阳,陈杰.我国高校教育学公共课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2,(07):154-155.
[4]邱小健.“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反思、理念重建与改革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02):32-34.
[5]查永军,吕冰.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目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辨析[J].大学:学术版,2013,(01):25-29+12.
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5
>> 复习课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英语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职计算机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题多解促进数学课堂互动的途径及注意问题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途径分析 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途径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提高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师生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效果将直接影响的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通过对现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现状及存在原因的分析,找出了课堂师生有效的互动对课堂教学的作用,提出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法和措施。【关键词】师生互动交流效果技巧 一、引言
课堂是教师教学能力体现的窗口,师生的互动关系是课堂教学能够进行的必要前提,师生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的互动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关系。教师和学生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成为提高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却能克服这一缺点,使学生和教师互相“动”起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教学,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再加上教师的指导,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表达能力更强,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渐趋完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通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方式,让学生融入到集体学习的良好环境中,从而使学生产生对集体依恋之情,增强同学之间的情谊,使他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整个集体具有极强的凝聚力。
三、课堂师生互动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参与的主体,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如果教师部能够很好的组织,引导师生互动、学生不能积极的参与、配合师生互动,那么就不能够到达课堂师生互动环节的效果,不能够很好的组织课堂教学。
(一)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问题
教师作为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师生互动环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有:
一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时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当,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师生互动的环节中去。
二是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组织师生互动的方法不当,不能够激发参与互动学生的兴趣,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达不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和目的。
三是教师在师生互动后没有及时积极的总结师生互动中的成果,及时的将师生互动的良好效果反馈给学生,使课堂师生互动的良好趋势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延续。
(二)原因剖析
学生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参与者,学生的参与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有:
一是学生对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环节的认识的误区(如:认为参与师生互动是为了出风头),导致学生不愿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师生互动中。
二是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或者受自身内捻性格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不敢参与到课堂师生互动的环节中。
三是受学生自身的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对任课教师的个人情绪、整体学习氛围差等),使学生不愿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师生的互动环节中。
四、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途径分析
在整个师生互动的环节中教师对师生互动环节的组织和控制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课堂师生互动的实际效果,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环节时应注意:
(一)师生互动过程中语言表达方面
课堂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要采取的措施有:
一是教师要精心备课,在问题的设计上尽量采用具有开放性的有效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张释放,并要考虑在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什么样的方式提问能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维空间。
二是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质问,畅所欲言。同时还要注意双边互动不仅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个体间,而且还应该在教师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之间展开。
(二)师生互动过程中情感表达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互动对教学的作业非常大,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时的言语方式、面部表情、体态变化、视线接触等等,都能使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在互动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意见、情绪,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设计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学习互动方式,提高课堂师生互动的效率,达到课堂师生互动的目的。
二是教师在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不仅要体现在言语、体态等方面,还要求教师对所教的专业的求知兴趣和求知欲望传递给学生,并以此来鼓励学生,唤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三是教师对学生参与互动的效果的期望和评价
合理的教师期望、评价方式能够使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促师生的良好互动。这种期望与评价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6
1.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了教学效果。当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课程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解知识,很少会去主动思考问题,因此,课堂教学效果很差。在教学中,学生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讲解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有效的实践锻炼。当前,我国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缺乏实践锻炼。一方面,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学生实习过于形式化。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应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实习基地是弥补课堂实践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不足的重要实践教学载体,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为了兑现与学校之间的承诺,将接收学生实习看作是一项任务,学生在企业实习主要是从事琐碎的工作,而无法接触其核心部门以及管理事务。由此可见,学生实习其实只是临时打工,无法锻炼营销能力,从而也无法实现实习的真正目的。
二、怎样提高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效果
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很多的缺陷,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淘汰落后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式。采用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高思考及讨论的机会,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最后让学生参与这些问题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有效的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思考、分析和辩论,让学生对实际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案例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中,我国各高校也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被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应该定期更新,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一个案例应用一个学期或一学年,这样就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第二,教师在引用案例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从而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针对我国各大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学校应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学校应该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学校应避免重复设置专业课程,并减少课程之间的交叉性,从而避免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以及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学校应注意基础性课程的设置顺序,调整原有的课程设置顺序,将基础性课程安排在前面。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增加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减少不必要的选修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在发生变化,有关市场营销专业的知识也在发生变化,学校应该淘汰落后的知识,及时更新市场营销知识,从而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3.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改善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效果,我国各大高校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我国各大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应该有计划地为教师提供专业职能培训,有条件的可以让教师参加营销教学的交流会议。教师应该时刻反省自身的教学效果,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由于自身实践经验不足,教师可以在课后或者放假期间,去学校联系的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从而增强自身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去企业进行实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相关的企业营销人才来学校兼职,从而指导学生营销实践学习。4.加强教学实践。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的讲解。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学校应鼓励学生“走出去”,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从而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提高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在实习的过程,学生可以查缺补漏,并发现自身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存在的欠缺,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学校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