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最重要的原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礼仪最重要的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礼仪最重要的原则

礼仪最重要的原则范文1

不论是培训机构还是客户本身,要想做好商务礼仪培训工作,必须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商务礼仪?”,二是“商务礼仪应用的场合”。

什么是商务礼仪?商务礼仪就是人们在商务场合中适用的礼仪规范。说是“商务”,是为区别于服务行业的“服务礼仪”、行政机关的“政务礼仪”以及销售行业的“销售礼仪”等而言的。

有人把商务礼仪等同于公务礼仪。其实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谓“公务礼仪”,是行使公事过程中适用的礼仪规范,很明显,“公务礼仪”从范畴上已经包括了“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政务礼仪”、“销售礼仪”等内容。

对于相当广泛的人群来说,对职业礼仪的认知还是一知半解的阶段,需求信息往往来自媒体的宣传。所以往往对自己需求并不是十分明确的了解,对概念的理解上还相当模糊。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礼仪培训机构,一位专业的礼仪培训师,这时候就要明确,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我们在培训之前,都有一个客户的需求调研过程。在主动提出“商务礼仪培训需求”的客户中,稍加分析他们的培训目的、培训人员、培训要求等情况后,我们发现:超过50%以上的客户真正需求的并不是商务礼仪,往往是销售礼仪、服务礼仪等等。如果只死抠字面,就会和客户的真正需求背道而驰。

礼出于俗,俗化为礼。所以,在讲商务礼仪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分清场合。因为所谓商务礼仪,是应用在商务场合之中的。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规范,如果换个场合,甚至会使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

那么,哪些场合讲商务礼仪呢?主要有三个场合:

一是初次见面。

工作场合,初次交往的时候,为赢得对方的好感、显示对对方的尊重,必然要严格讲究商务礼仪。

二是公务交往。因公交往的时候,讲究商务礼仪一是和交往对象划清界线;二是维护企业形象。特别是庆典、仪式、商务会议、谈判等。

礼仪最重要的原则范文2

刚开始选择商务礼仪的时候对这门课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只觉得选门简单的课,容易拿到该有的学分就行了。但是接触了之后,让我越来越重视它,因为这门课真的很实用,而且孙老师很优雅,有亲和力,而且讲课时候经常举很多具体的例子,使我们切身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更加注重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候的细节。

一直以来对礼仪只有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就简简单单的认为是对别人的尊重。而它实际上不仅仅如此,通过学习,让我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一种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友好的行为规范,是人的一种内在涵养的充分体现;从个人角度看,优秀的礼仪素质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还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且有利于与他人的交往与沟通,使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可以美化企业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商务礼仪课上,孙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让我们从坐姿,站姿,握手,微笑,递名片,服饰等一系列在日常的商务交往中经常碰到的细节问题中感受商务礼仪的真谛。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着装礼仪,因为我觉得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而其中个人着装无疑起着很大的作用。着装礼仪主要强调的是颜色和款式两方面,随着年龄场合的不同,都要有所变化。但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给人以衣冠楚楚、庄重大方的感觉。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因此这是良好仪态的第一要件。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着装应当因场合不同而异,以不变应万变显然大为不妥。在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不同的服装,以此来体现自己的身份、教养与品位。公务场合其着装的基本要求为注重保守,宜穿套装、套裙,以及穿着制服。社交场合其着装的基本要求为时尚个性,宜着礼服、时装、民族服装。社交场合一般不适合选择过分庄重保守的服装,比如穿着制服去参加舞会、宴会、音乐会等。休闲场合其着装的基本要求为舒适自然,适合选择的服装有运动装、牛仔装、沙滩以及各种非正式的便装,如T恤衫、短裤、凉鞋、拖鞋等。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衣服搭配的原则,色彩搭配的方法有两种,即亲色调和法和对比色调和法。亲色调和法是将色调近似但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对比调和法是将对比色进行搭配,使之对立,既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相映生辉,也要注意三原色原则。着装上的成功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开始。

个人觉得大学生学习商务礼仪真的很有必要,最主要就是它可以提高个人的素养。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在庞大的就业压力与挑战中崭露头角,在面试中给主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就需要好好的学习礼仪。很多公司在招新人,除了考虑学历,更会观察是否有良好的礼仪规范,从最基本的穿着打扮,到言谈举止,主考官可是看的很清楚呢。因此有人说礼仪是面试成功与否的重要砝码是很有道理的。良好的礼仪表现会给主考官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进而取得他们的好感,尊重与信任,而没有什么会比信任更为重要了。礼仪对每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会见亲朋好友或者是与人打交道上,都离不开礼仪。礼仪被认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一个人若毫无礼仪可言,那么他在学习或工作时都将不会很顺利,因为没有人会愿意和这样一个人相处。如何才能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注重个人的谈吐和修养,建立良好优雅的形象,才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别人的赏识。而现在的商务活动离不开交流,没有交流就不会有团结合作和发展,因此商务礼仪便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技能。

礼仪最重要的原则范文3

[关键词]骨干高职院校 教师礼仪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71-02

教师职业礼仪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是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既是学生处理疑难的导师,也是学生处世的楷模。在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要求教师从知识、能力、个人修养等方面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知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个人修养”却多被忽视。为更好地进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推进师资队伍的发展,需要了解目前教师职业礼仪状况及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一、实证调研

(一)研究样本

针对本研究,在查阅了大量相关理论资料和调研后,制作了样本学院教师礼仪调查问卷,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在校学生的问卷,一是对教师的问卷。对400名学生和100名教师进行了发放及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500份,均为有效问卷。

(二)数据统计

学生关于“教师礼仪是否重要”的问题,认为“重要”的为90%,“一般”的为7%,“不重要”的为1%,“不一定”的为2%。学生关于“本校教师的礼仪水平”的问题,认为“挺好”的为26%,认为“一般”的为67%,认为“很差”的为3%,持“没感觉”态度的为4%。学生关于“教师需改进的礼仪方面”的问题中,认为需改进“举止”的有45%,需改进“仪表”的有37%,需改进“语言”的有36%。学生目睹过的教师不文明的行为分别如下:在公共场所抽烟(38%)、随地吐痰(33%)、举止不雅(27%)、仪容不整(22%)、有明显不尊重学生的表现(19%)、语言粗俗(15%)、乱扔垃圾(12%)、上课手机响(6%)。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礼仪很重要,但对教师礼仪水平评价不高,认为在仪表、语言和举止方面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教师关于“是否清楚地了解教师礼仪规范”的问题,只有28%的教师表示“很了解”,72%的教师表示“不是很了解”。关于“教师礼仪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有关系”的问题,81%的教师持肯定态度。在谈到“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注意自己的外在仪表”时,16%的教师表示“很注意”,81%的教师表示“不怎么注意”,3%的教师表示“从不注意”。在谈及“本校教师整体礼仪水平”的时候,96%的教师认为“一般”,而对于学习礼仪的渠道,19%的教师认为“上学时学的”,82%的教师认为“自己自学的”,17%的教师认为“工作后通过培训学习的”。谈到教师的礼仪素养提升的途径时,受访教师多集中于以下途径:培训、交流、座谈、各类人文科学的活动,外出交流、参观等。

可见,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师礼仪很重要,和教师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对于骨干院校建设有重要作用,但却没有接受过礼仪知识的培训,希望能够有相关渠道进行学习。

二、现状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影响骨干高职院校教师礼仪素养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教师职业缺乏认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任务不仅仅是传播文化知识,更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其举止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深刻领会“教师”的深刻涵义,将教师这一职业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和手段,领悟不到为人师表的要求,认为礼仪无足轻重,只是小事小节,对于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如有的教师认为礼仪就只要注重外表打扮得时尚漂亮就可以了;也有的教师认为礼仪没有什么作用,只要教好书就行。这些都是对教师职业的片面理解,直接导致了教师某些礼仪缺失行为。

(二)欠缺美学美育修养

教师的美学修养是指其在长期的审美实践和对美学理论的学习中,所积淀的美学文化底蕴及分析、鉴赏、评价审美活动和现象的能力。教师的美育修养是指教师的正确的美育理念和自身审美的能力,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使其也具有审美教育的价值。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价值观,他们希望自己老师的形象是美丽大方、体现内在素养的,并坦言教师的形象会极大影响到他们。而我们部分教师的美学美育修养还有所欠缺,忽视了学生的审美特点,不能把握个人的修饰尺度,要么妆容过浓,时髦过度,要么形象落伍,简朴过度,教师形象的美育功能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缺乏礼仪知识与技巧

礼仪是一种修养,是由内而外的行为,需要具备相当的礼仪知识与技巧。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这方面的掌握是比较欠缺的。比如有些教师语言艺术不到位,完全不顾学生的反应,表情冷漠,照本宣科;有些教师的授课仪态把握不到位,要么站在讲台上一动不动,要么讲起课来指手划脚,动作过多;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起码的尊重,上课迟到、早退,对学生极尽挖苦,只会说教。产生这些现象的客观原因是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经过礼仪方面的学习,或在礼仪的学习中只谈理论,缺乏实践。主观原因仍是认识不足。

三、改进思路

基于上述存在的现实反思与原因剖析,提高整个骨干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礼仪素质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内省原则

要提高骨干高职院校教师的礼仪素养,基础是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家刘佛年曾说:“所谓师德,或者说教师修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但最重要的,我以为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就是对事业的态度,这是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教师,理应意识到自身的礼仪修养既是教师综合素养的关键,又关乎学生的成人,关乎国家的百年大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成为生产经营的第一线,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就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其良好的职业形象、优良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既学习了文化知识,又具备了较好的审美体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受教3年,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提升礼仪素养看成是自身修养的需要。

(二)外修原则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着装要符合“TOP”着装原则,即着装应该与时间(Time)、场合(Occasion)和地点(Place)相协调。符合教师身份,端庄简洁,以身作则,如男教师不能着背心短裤,女教师不宜穿无袖衫、超短裙,这种无声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除此之外,言行举止也应当自然大方、得体端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应讲究语言艺术,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吐字要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均匀、表达准确。亲切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调流畅、风趣幽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感染力。优雅的举止、亲切的笑容、真诚的目光是教师良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美的感受,更是美的教育。

(三)督促原则

对于大多数教师礼仪知识的欠缺,骨干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如讲座、培训、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到有针对性,有可行性。除此之外,学院应对教师职业礼仪加强管理,如在学生评教、教学质量评估中增添具体细则,并与教师奖惩挂钩,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学校还可制定一些具体可行的规范,如要求在重大场合、集会统一着装,与企业交流合作中相关人员必须着正装等,既塑造了学院的良好形象,也体现了学院的有序管理。

四、结语

礼仪作为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始终以内在道德精神约束力支配个人行为,是适应时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教师礼仪素养的提高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形象、学校的整体形象,关系到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总体可行度。通过适当的措施提高教师礼仪素养,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才能保证骨干院校建设的目标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王菁.高职教师职业礼仪问题探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05-107.

[2]葛仲夏.高职院校教师礼仪素质现状与提升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2009(12)182-183.

[3]李艳萍.论高校教师的礼仪素质[J].继续教育研究,

2010(3):168-169.

礼仪最重要的原则范文4

在日语辞典『広辞苑中是这样对“交际”下定义的:「社会生活を営む人間の間に行われる知覚?感情?思考の伝達。言語?文字その他視覚?聴覚に訴える各種のものを媒介とす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知觉、感情、思考的传达。以语言、文字和其它的视觉,听觉作为媒介来传达各种信息。)正如定义中所述,作为交际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其中语言和文字被视为最为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毋庸置疑言语交际在交际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语言,不用说交际沟通,就连人类的生存都无法想象。

但是,语言不是唯一的沟通手段,人们还可以通过表情、动作、体态、声调等语言以外的手段进行沟通。这些伴随着言语交际来传达信息的手段即为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伯德惠斯特曾指出,由语言传达的信息只不过占到全部信息的35%左右。可见我们无意识中使用的非言语交际起着广泛的作用。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必须掌握非言语要素,将其应用到言语交际中。

二、言语交际和商务日语沟通

言语交际在交际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因此言语交际在商务日语沟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听、说、读、写、译”等日语语言能力很低的话,根本就不可能达到交际的目的,更谈不上商务沟通了。但是,对于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日语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学习日语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商务沟通。那么,在具体的商务语境中,该如何提高言语交际能力呢,以下将从商务日语沟通的一些基本用语进行分析。

1.寒暄语。日本秉承大陆文化,人际交往中以“和”为贵,对礼节仪式十分讲究,堪称“礼仪之邦”。寒暄作为社会生活的剂,在日本社会受到高度重视。因此寒暄是顺利进行商务日语沟通的第一步。根据“内外”、“上下”不同的人际关系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是日本式寒暄的特征和原则。

2.敬语。上述提到日本是一个注重礼节仪式的国家,因此不管是在日本或者是在日本公司工作的情况,如果不能正确的使用敬语就无法使沟通顺利进行。在商务日语沟通中,谈到客户方面的人要用敬语,在谈到本公司内部的人员,同事也好,上司也好,不能使用敬语。

3.日语的委婉表达和省略表达。委婉表达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在日语中,委婉表达称为「婉曲表現。是一种避免直截了当,采用婉转曲折的表达方式。在商务日语活动中,委婉表达常被用于“指示”、“依赖”、“拒绝”的间接表现方面。与日本人谈判的外国商人常常由于日本人的暧昧表达而感到不知所措。从日本人的立场看,大量的委婉表达和省略表达正是为了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促使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三、非言语交际和商务日语沟通

日本人把“心领神会”、“不言而喻”作为交际的最高境界,因此,比起语言的交流来,日本人更善于领会对方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说他们更加重视非言语交际。

日本人在讲述自己的意见之前都会事先推测对方以及周围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因此为了不使自己的意见伤害到别人他们非常注意这一点。他们认为谈话时的沉默远比雄辩更具深长的韵味。日语中关于非言语交际的谚语和说法,有「以心伝心(心领神会)、「不立文字(不言而喻)、「沈黙は金、雄弁は銀(沉默是金,雄辩是银)、「言わぬが花(不说为妙)等等。

因此,在面对面的商务日语沟通中,要想有一个良好的交际关系,我们必须了解那些伴随着言语交际的表情、动作、体态、声调所传达的信息。

日本人与人交谈时一般不相互对视。特别是跟自己的上司说话时,日本人好像都不看对方的眼睛。只是稍微地扫一下眼角和嘴角之间。即使眼睛对视也是一瞬间的事。在商谈、讨论、劝导或谈判等场合也是如此。这是因为,在日本一般认为与听话人视线相对并不是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而是表示说话人反抗的态度,把视线向下才是谦虚态度的表现。

人际距离的标准值,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距离感觉。日本人的交际礼仪是鞠躬,这就比握手、拥抱的交际礼仪需要更大的人际距离空间。中国人一般用握手来表示礼貌和敬意,习惯于相互之间距离较近,这会使日本人感到不适应。在商务沟通中不了解这一点,很容易招致误会。

了解上述内容有助于我们在沟通中避免按照自己的民族文化做出一些行为和姿势在商务活动中产生误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失败。

四、日本文化在商务日语沟通中的作用

总之,通过探讨商务沟通中日本人特有的交际语言和交际行为,不难发现日本特有的农耕文化背景对交际起着重要的影响。日本人一直以集团理论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一旦进入某一组织或成为某个团体的一员,他们会维护这个集体的规定。个人服从集体,上下级人际关系井然有序,集体的和谐优先,以他人的眼光约束自己的行为。

基于集团理论,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很强。对外是竞争,对内则重视和睦。这无论对语言交际还是对非语言交际都有很大的影响。日本的敬语、婉转表达、省略表达之多正是反映了集团理论对言语交际的影响。此外,从日本人的言行举止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倾向。日本人与交情深的内部的人和不熟的外部的人交往时区别得很清楚。对内部的人,从天气到日常生活无所不谈,而跟外部的人说话十分拘谨客气。日本式的微笑、鞠躬,彬彬有礼以及沉默寡言体现的是集团理论对非言语交际的影响。

五、结语

在交际上,语言和文化是互相存在、互相影响的整体,文化是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与此相对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因此对语言体系知识和语言理解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仅仅是语言的知识和能力是无法填补交际的不足之处。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商务日语沟通能力,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了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传授以及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背后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参考文献:

[1]王秀文.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M].2003.11-62.

[2]张一娟.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应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1):53-56

礼仪最重要的原则范文5

乡射礼是一种古老的礼仪活动,属于我国古代“五礼”中的“嘉礼”。乡射礼源于原始社会为田猎、打仗而进行的体育训练活动,后来经过周公“制礼作乐”和先秦儒家的改造,演变为通过习射比赛观察德行,弓卜导人们尚德、修德的礼仪活动。历代多相继沿用,最盛行的时期是明代。明初太祖朱元璋大兴乡射礼,其目的是“寓武于教”,侧重军事训练,但到成化年间,道德教化逐渐成为乡射礼的主要功能;乡射礼一般由地方官吏或士大夫组织,按有无德行决定能否参加乡射礼。儒家提倡礼乐教化,主张通过“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手段使“民德归厚”,以最终达到“德治天下”的理想状态。

本文认为乡射礼中的“和,”体现在礼乐之和、人人之和、人与礼乐之和三个方面。

(一)礼乐之和

礼乐之和是乡射礼规范方面的“和”。乡射礼是一种地方性的礼仪活动,举,办地为乡里民间,由地方官吏或下层士大夫组织,参与人群多为下层火士。在乡射礼中有两次用乐,第一次是宾主酬酢之后有一段合乐,用的乐章是《诗经・周南》中的《关雎》、《葛覃》和《卷耳》以及《诗经・召南》中的《鹊巢》、《采菜》和《采菜》。第二次是第三番射时;用的乐章是《诗经・召南》中的《驺瘭》。因为乡射礼中所用的乐章都来自《诗经》,所以也称“诗乐”。我们发现乡射礼巾所用的乐都来自《诗经》中的“风”篇。而“国风”主要描写的是当时普通百姓的风俗人情,如《葛覃》是描写已经出嫁的女子因看见黄雀聚鸣而渴望回家探望爹娘、同父母团聚的诤,其中蕴含了思念父母盼恩想感情,《关雎》则是赞美民间爱情的诗。这样乡射礼的参与对象同所选用乐章描绘的对象是一致的;《礼记・乐记》说:“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礼中有乐,使射礼过程富有节奏感,并与人的身心相和谐,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美好的艺术画面。

(二)人人之和

在乡射礼各个环节中,主人、宾、射者等人之间都能谦虚礼让,一团和气,整个过程表现出和敬的修养。乡射礼最后有一个“旅酬”的环节,“旅”就是“众”的意思,“旅酬”就是参与射礼的人要饮酒。其中胜者要为败者敬酒,这一安排有这样几个意思:一是罚酒,射箭比赛输了说明失败者德行和射艺不如别人,应当给予惩罚,以鞭策其努力修德练艺;二是胜者为了体现自己的谦虚而主动向败者敬酒,以谢“谦让”之意,这一点非常重要。与现在一些体育比赛不同,胜者往往会得到物质和精神的丰厚奖励,其形象被众人捧起进而演化出“追星”现象,如果缺少谦虚的道德修养胜者就会更加自满;对于败者则出现了一种极端相反的现象,甚至出现此一比赛是胜者接受众人追捧而另一比赛失败后则会迅速被冷落的反差。如果这样的风气蔓延,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就会滋长。相反,古代射礼给我们展现了另一种文化景象,胜者敬败者既可以警醒胜者戒骄戒躁,又注意在尊重失败者自尊心的基础上给予鞭策。因此举行射礼最重要的是明礼仪、修德行,传递为人做事的道理,而不是比赛决胜负。另外,当射箭比赛结束后,报靶者报告成绩时并不是直呼其名,而是以“某藕上射或下射”代替名字,一方面可能是古代等级观念强,射箭之人中有长者或地位比自己高贵者不便直呼其名,即使年龄和地位与报靶者相当,直呼其名也是不合礼的;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失败者的自尊心。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就是指君子以修身进德为本,不妄与人争。在这里,乡射礼昭示人们传递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思想。

(三)人与礼乐之和

礼仪最重要的原则范文6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

“请”。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

“对不起”。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

“再见”。“再见”不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

3、尊重隐私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

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如: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言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外,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个房间便是每个家庭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

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住址。

4、女士第一“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很重要性的原则。 女士优先的核心 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照顾、帮助、保护妇女。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第一的原则,可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

男女同行时,男子应走靠外的一侧。不能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在开门、下车、上楼或进入无人领路的场所、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应走在女士前面。乘坐计程车或其他轿车时,应让女士先上车;下车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后照顾女士下车。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在需要开门的场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

在社交聚会场合,男士看到女士进门,应起身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女主人时,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时,进入餐厅入座的顺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随后,男士“压阵”。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与别人打招呼,而男士则需起身与他人打招呼。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不能过分腼腆与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

5、不卑不亢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国际礼仪中的不卑不亢原则,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卑”和“亢”都是置对方或置自身于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态度。“卑”有损自身人格甚至国格;“亢”则显得虚张声势,也有伤对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应注意:

不能对对方有金钱与物质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图。“心底无私天地宽”,双方的人格就平等互利了。我方无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对对方无需戒备则轻松自如,这样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对方担保子女出国或获得其他物质上的好处等,就很难坚持此项原则。

要有为国家和民族争气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涉外交往中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