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1
乡村融资对于乡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乡村振兴不是乡村自身就可以进行的,没有社会资本和政府的支持,乡村振兴就是一纸空谈。政府和社会资本需要针对乡村振兴策略制定新的政策,改革融资制度,增加对乡村经济团体的融资力度,为乡村经济发展积累经济实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进度。
一、乡村融资方面的概念
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共同组成了我国的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是指农村经济中资金的流动和融合活动,也是农村货币、信用、银行活动的总称,关于农村金融的研究主要是在研究这些活动的规律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农村货币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管理,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作和各种民间经济活动运行。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农村是先于城市进行发展的,这是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最开始的体制改革也是从农村开始的,从改革开始,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手中也有了闲置资金,但是后来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都忽略了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大量的乡镇企业,这些企业对于资本的需求很大,为了顺利经营,这些企业开始进行市场融资,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体制和规模。农村融资涉及到资金提供者和资金接受者两个方面,融资的意义是加强融资双方的联系和沟通,将闲置的资金重新进行分配,加快资金流动,促使资金带来更多收益。融资的前提是资金接受者有对资金的强烈需求,所以对于农村融资研究就要从资金需求入手,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是根据经济主体的规模和目的进行分类的,按照这个条件可以将资金分成政府资金需求和非政府资金需求。农村非政府资金需求是指除了政府之外的各种经济组织为了顺利经营与金融市场和非政府组织之间进行资金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农村非政府资金需求受到市场条件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的需求。但是政府资金需求最先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和成本。党和国家要求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并存、区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要求,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为准。因此政府的投资是充分考虑社会效益的,和企业从利益角度出发是不同的。政府进行的每一项项目都要评估社会成本和收益的平衡,这里的成本是指进行这个项目消耗的资源以及附带影响,效益是指这个项目可以给社会带来的效益,进行每一项乡村建设活动的时候,都要充分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关系,既保证对乡村的影响降到最低,还要达到乡村收益的最大化。一般政府对于乡村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电设施、环境建设方面,这些设施都是大型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和人力,仅凭乡村自身的能力很难进行建设,政府投入资金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乡村居民的压力,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在融资方面,融资是资金提供者和资金接受者之间为了实现资源和资金方面的互补,进行的资金流动行为的总称。农村融资是农村方面接受社会或者政府资金支持的一种经济活动,通过融合大量的资金加快农村建设和发展,在融资方面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互利性原则:农村融资坚持互利性原则,可以保证投资双方都得到预计的利益回报,资金提供一方通过提供资金获得一些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而接受一方通过获得资金和技术,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2.合法性原则:农村融资的过程中,要确保融资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进行融资活动,在政府和法律的监督下进行合作,确保整个过程合理合法,没有不正当的利益输送。3.公平性原则:在进行农村融资的时候,签订的条款需要保障双方的权益,确保双方可以通过融资活动得到利益,不能只实现单方面的利益。4.风险管理原则:任何的融资活动都是存在风险的,农村经济活动主体的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弱,在进行融资活动的时候必须注意风险规避,需要在融资合同里充分标明风险措施,加强农村经济团体面对风险时的能力。在进行农村融资方面,我国的主要融资形式是银行信贷融资,银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为农村提供资金的主体。在银行信贷融资这一方面,有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两种,是农村振兴发展比较常用的融资形式。随着农村商品化、市场化、货币化的深入,除了银行信贷之外还出现了资本市场融资这种形式。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发行农业相关的股票债券等,对农村项目进行融资,还可以建立农村投资基金,为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募集资金对农业进行扶持,增加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以帮助农村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改变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得比例。
二、乡村振兴在融资方面存在问题
1.乡村优质项目少,管理成本高。乡村经济发展项目很多无法带来高额利润,一些基础的项目甚至无利可图,例如那些特色乡村还有搬迁乡村的经济发展项目虽然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但是在经济效益方面比较低。想要振兴乡村经济,需要加入很大农业科技成果,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虽然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斐然,但是在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方面还比较薄弱,推广力度也不够,想要通过农业科技改革方面振兴乡村经济,需要投入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和资金,但是进行农业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入大量的资本在短期内并不能取得收益和成效,农民对这些科技成果也不能充分驾驭,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很低。在提高绿色农业水平,进行绿色乡村建设方面,推行农业清洁生产项目,也无法取得很好的收益。对这些农业项目的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成本,成本与收益失衡,融资方会面临投资失败的巨大风险。2.乡村担保资源匮乏,风险较高。乡村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存在困难,银行向乡村信贷需求者进行借贷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银行内部考核机制、风险承担机制、财政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经过综合评定,一般会选择拒绝给农村经济团体贷款。因此,在进行借贷活动时,银行会要求农村经济团体进行担保抵押,但是农村经济团体的资产积累比较差,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农村经济团体进行的是轻资产经营,没有银行要求的等价抵押品,导致农村经济团体很难进行贷款申请。银行即使给农村经济团体进行贷款,也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一旦出现不可控因素导致农村经济动荡,就会造成农村经济团体经营崩溃的现象,银行也无法收回贷款,造成银行方面不良资产积压,出现不良投资的现象。
三、探讨乡村振兴融资改革的思考
1.融资改革的必要性。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在资金投入和回收方面都是有季节性的,在进行生产投入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个时候就需要金融市场的补充,农村融资改革可以有效调节农业季节性资金状况,稳定农业生产情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想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但是推动农业科技的普及需要大量的资本,这种资本不是农民可以自己承担的,巨额的资本投入只能透过借贷的方式来进行,如果没有资本投入,农民只能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这样就会严重阻碍农业科技的进步。没有农业科技加入到农业耕作,就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就会导致农产品市场受到冲击、竞争压力大等问题,对于我国国家发展也是存在不利影响的;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两种,经济风险主要是价格变化或者国家政策的变化,自然风险则是指自然灾害等。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很低,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是致命的打击,农民收入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农民一般无法抵御自然灾害,这个时候农村融资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得到大量资金的支持,农民可以弥补损失,并且进行新的农业活动,农村融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农村比起城市,在基础设施方面还比较落后,很多农村目前还没有自来水,甚至有些还在使用落后的供电设备等,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越发达,农民的生活水平就会越高,也就会有更充分的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不能只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进行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还可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消化使用,提高居民的收入增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政府的资本有限无法对所有的农村进行产业调整,这个时候就需要金融资本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问题。农村融资在增加银行收入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虽然农业拉动经济增长的进度缓慢,但是总体来说农业生产总值是在不断上升的,农业贷款基本也是呈现上升趋势,对于银行和经济的贡献率也是在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农业贷款对银行业务来说是呈现积极影响的,也可以调整完善银行的经营模式,对于银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融资改革的途径及方式。在融资改革方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强网络化手段的运用。通过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提供金融服务保证信息分布的广泛性,方便借贷双方可以有效迅速地搜集到信息,这样可以在降低宣传成本的同时给更多城乡居民提供消息来源,扩大金融服务的客户层次。乡村振兴也需要依靠互联网的渠道才能有效实现,互联网平台可以发挥数据的优势,带来更多的信息资源。银行也在不断加深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将金融业务网络化、便捷化,在乡村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提高乡村金融服务的电子替换率,降低服务成本。银行也要加快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步伐,和各大互联网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大数据金融服务,满足乡村居民电子支付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
四、乡村振兴融资改革问题的应对方式
1.继续大力支持粮安工程。农业政策性金融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的目标,加大对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粮棉油收储。支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积极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大田托管等农业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带动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致富。政府要加大粮安工程的实施力度,在粮食储备方面给农村经济团体更大的支持力度,建立粮安工程基金,增加农业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升级,提高粮食产量,贯彻粮安工程内涵。2.创新服务模式。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乡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合作化的态势,也出现了“企业+农民”“企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农民”“社会服务组织+合作社+农民”等新的产业模式,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完善,为金融产业链的结构调整奠定基础,这样的产业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为现金流提供服务,促进乡村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是信息化和数字化,农村金融想要展现互联网信息化优势,就必须进行农村金融创新。3.多元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是需要政府的参与,政府需要主导发展规划、以及资金投入规划等,离开政府的作用就没有办法进行乡村振兴工作。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资金投入,规划一定的资金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提高乡村的自我再生能力,而且对于一些投资时间长但是收益比较少的项目政府要主导项目计划,这些项目很难吸引到社会的投资,由政府进行主导规划,才能帮助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在一些投资时间长、投入资金大的项目上,除了政府支持还需要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拓宽金融支持领域,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金融机构需要简化贷款手续,放宽贷款条件,给更多的乡村经济团体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团体进行投资;除了政府和金融机构之外,乡村振兴也需要农民参与建设,农民才是农村的主人,只有农民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工作,想要加强农民的参与程度,需要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村集体的收入规模决定了乡村建设的规模,村集体需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立乡村集体企业,这样才能发挥村集体的作用,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为乡村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在进行乡村建设的时候,必须加强村集体的集资效能,创新集资方式,建立乡村经济活动基金,进行乡村经济项目建设。4.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机制。在进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作用,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的参与程度,简化担保流程,放宽担保条件,给更多乡镇小微企业获得担保借贷的资格,并且简化小微企业的担保审核手续,出台更多小微企业的担保产品,提高小微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质量。政府也需要加强关于政府性融资担保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担保流程,给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提供法律依据。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也需要和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签订风险共担协议,实现风险共担、互惠共赢的模式。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和银行之间也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审查小组,共同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降低担保风险。通过风险共担协议,避免小微企业贷款方面的不良风险,对出现的不良资产进行按比例分配处理,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和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的联动作用,深化风险共担机制。
五、结语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加大对乡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占据乡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制定更多适合乡村发展的政策,同时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工程的资金投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的作用,扩大乡镇小微企业贷款渠道,放松贷款条件,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本,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乡村经济团体也需要发展自身经济,积极争取社会资本进行投资,为乡村振兴助力。社会资本需要加强对乡村经济的重视程度,积极推动融资改革,为乡村经济发展搭建更多平台,给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便利性条件,进行现代化金融改革,实现金融信息化,加快乡村金融信息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世佳,魏亚飞.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发展[J].学术交流,2020(11):12-18+191.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2
关键词:城乡融合;人居环境;污染治理;目标;措施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伴随“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备受政府的重视。城乡融合进程中,城乡人居环境发生了改变,一方面,城乡融合加速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另一方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或蔓延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任务艰巨。从重要性上来讲,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关系着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反过来也会影响城乡融合的进程,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目标和治理措施。
一、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及治理困境
近年来,我国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在环境建设方面也在极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农村环境的连片整治、农村清洁工程等,在政府的推动下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受传统农耕模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村工业污染问题严峻城乡融合的同时,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转变,一些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农村工业总量逐渐增加,这也加大了农村环境的压力。且在农村工业发展过程中多数地区没有做好污染预防和处理工作,反而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主要表现为:工厂地理位置分布不合理,造成农田和水利的污染,不仅容易产生纠纷,也危及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农村工业规模在扩大,但生产技术和污染处理技术更新缓慢,污染总量在不断增加;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农村工业空间布局较为分散,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大;现有的农村工业污染监管不足,且缺乏相关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障[1]。基于上述问题和情形,农村工业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二)农业污染问题难易解决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长久以来,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化肥等,且小农经营模式导致很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难以使用,大量的化学品造成了土壤和水体污染。城乡融合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能够专注于农业耕种的人数变少。由于家中缺少劳动力,反而人们在农业生产时更加依赖于农药、化肥。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时,农民秋收时会将秸秆等进行二次利用,作为能源使用,但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之后,农民对秸秆转化成能源的需求减少,因而近年出现了大量的秸秆焚烧现象,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在养殖方面,目前许多家禽的粪便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多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这也给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造成了污染,且由于农村中饲养家禽数量的增多,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忽视。
(三)农民生活污染趋势加剧生活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污染,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品,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更为强烈,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城市居民身上,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农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比较简单,且没有垃圾分类处理的专业设施,每年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难易处理,这也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难题。究其原因,一是农民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识不强,经常随意丢弃垃圾,加大了垃圾的处理难度;二是许多农村地区缺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没有生活垃圾管理主体。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大量的生活垃圾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处理,部分农村地区形成了脏乱差的人居环境。
(四)城市污染向农村蔓延城乡融合发展既给农村带来了诸多利好,同时城市为提升环境质量,城市的污染也在向农村转移,如一些高污染企业迁至郊区或农村。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或蔓延,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生活垃圾等,进一步加剧了原本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土壤一旦受到污染,也会被农作物吸收,加大了农产品污染的隐患。在垃圾处理过程中,部分城市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且农村地区缺乏集中的垃圾处理厂,或是没有将这些城市垃圾运回城市,使得农村堆放的垃圾总量增多。农村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如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生物多样性遭到,气候也会受到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源于当前环境危机,原有治理方式迫切需要改变。为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应协调好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同时弥补资金不足、技术不足、保障不足等问题。
二、城乡融合视野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目标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不仅是为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负责,同时也是为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负责。城乡融合不仅是经济的融合发展,更体现在社会、生活、文化、环境等多层面的有机互动与融合,且在城乡融合进程中要避免城市污染向城市蔓延,农村环境治理更要汲取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一)以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城乡融合等发展战略,以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为前提,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处的空间环境,鉴于农村原有生产方式、资源和能源使用方式、工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问题,环境治理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具有复杂性,因此要综合考虑和整体设计,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统筹农村居民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治理措施,制定完善的人居环境改造方案,进而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以改善环境和农民生计的可持续为共同目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是要放弃发展经济来保护环境,实际上,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最终依然要依靠经济发展和技术力量。农村人居环境包括人们的居住环境,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我们也看到农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得到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这些都归功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新时期,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从长远角度考虑,我们要树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平衡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增加农村的收入,同时要高度重视工业污染问题,不能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而是在充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如绿色农业、绿色旅游业、新能源产业等[2]。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改善的投入力度,发挥城市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道路、公共卫生间、垃圾处理厂、绿化带等。此外,通过拓展农村公共服务,还可以为低收入人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环境。
(三)以统筹发展和融合发展为主要目标城乡融合发展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也应抓住机遇,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发展。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城市面临交通拥堵、公共资源紧缺的问题,而一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如何发挥二者的优势互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农村发展的角度来看,城乡融合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发展面临劳动力不足、人才不足、技术不足的问题。鉴于此,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要以统筹发展为目标,协调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发挥城市和农村现有的优势,只有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才能从整体上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综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任务艰巨,且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人居环境的改善能够为乡村发展奠定物质、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基础,同时,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人居环境的改善。
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还不够完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的现状,在持续发展、统筹发展、环境与生计双赢目标的指引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着重考虑如下方面。
(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从城乡融合视野出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是单一主体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问题,应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寻求解决之策。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十分复杂,以往单一依靠政府的治理方式很难实现治理目标,因此,要将政府和农民共同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平等主体,同时吸纳企业、社会等参与进来,形成最终的治理合力。首先,以合作治理理论为指导,发挥政府、村民、村委会、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作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前提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因此,就需要不同主体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依照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尤其是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应从制度和法律层面强调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责任,详细规定广大农民在人居环境治理中的权利和义务[3]。社会组织包括环保协会等,目前环保协会要发挥自我监督和自我落实的管理作用,就应积极组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对农村的道路、公测、垃圾中转站进行清洁,同时也可组织对村民环保意识和能力提升的宣传教育活动,或是针对政府在农村环境设施建设和治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政府层面则应发挥好引导作用,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和设计,借助政策、法律、制度、宣传、教育等手段,激发不同主体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协调好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其次,发挥产业技术的支撑作用,注重市场主体的培育。除了上述主体以外,市场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应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导向,重点培育农村环境治理的龙头企业。在具体做法上,一是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避免环保企业的恶性竞争,做好环境治理企业的信息公开工作,并将失信的环保企业拉入黑名单[4];二是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环保设施技术标准,重点推进生活垃圾、生产技术、秸秆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和成果的转化,为相关技术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或是重点培养产业孵化机构等,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层面加以倾斜。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3
就贯彻落实关于开展“融入发展”大讨论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结合域情、民情、政情和发展规划,做如下发言:
自然景观绮丽独特,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有“百里湖光小洞庭”的,“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定位是,将打造成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兴产业聚集、乡村振兴示范、美丽滨湖花园城。即中心城发展核,高新技术及临空产业园、绿色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产业园、花卉科创产业园、。使命催人奋进,我们将凡事秉承“融入优先、凡是先想融合”的思维,切实融入发展大局。
一是在各项具体工作中贯彻融入发展的理念。再好的思想都要依靠实际行动来体现。进一步树牢“融入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委、政府工作大局,着力从政策法规、便民利民、宣传服务、人才培养、制度机制等方面全方位融入,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凝聚力量、贡献智慧。创新落实好各项便民利民新举措。做到让群众“只跑一次”。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4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创文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领导组织到位。局党组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列入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把创建工作与科技工作一起研究、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督查、一起考核,切实从思想上、组织上、具体措施上全面进行落实。二是分工落实到位。年初率先成立了创文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郑泉明任组长,副局长郑海峰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并确定局办公室负责创建活动和各项措施的具体制订、实施、督查、考核、总结等经常性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区创建办关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目标要求,明确创建工作重点,对目标及具体措施内容进行细化量化、逐项落实。建立考核机制。三是强化落实到位。局领导班子结合科技局单位内部考核方案,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专项重点工作纳入年终对干部的综合考核,与年终考核奖挂钩。进一步利用考核的指挥棒压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点,整改到位。
二、全面发动、广泛宣传,营造出浓厚的创文氛围
一是发挥表率作用。一方面,全局干部平时争当文明标兵,树立机关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微笑友善,不冷漠生硬;谦和礼让,不拥护争抢;走斑马线,不乱穿马路;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爱护环境,不乱扔杂物。另一方面,对于责任路段、小区区域,区科技局(科协)全局干部协同第四小学,每天派驻干部分组蹲点铭豪庄园,对标国测标准,全天候开展问题排查,列出问题清单。二是开展问题“清零消号”行动。结合前期联系铭豪庄园小区排查出来的18项问题,对于物业能解决的,督促物业整改到位;物业不能解决的,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整改到位;对于应该物业解决,但其因种种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到位的,科技局顶上解决,在国测开始前,清单罗列问题基本清零。三是注重宣传,多渠道发动居民住户创文积极性。区科技局(科协)全局利用晚上时间,再次进行入户宣传工作,结合入户调查问卷填写辅导,做好每户架空层、车库编号的问询和统计汇总工作,确保地下层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主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通过局微信公众号、区科技局网站等媒介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合计创文信息10余条,宣传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口号、“遵德守礼”公益广告语温馨提示语等方面,内容样式丰富多彩,以生动活泼又易懂的画面教导人们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等。
三、加强环境建设、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满意度
区科技局(科协)领导班子立足于创建整治、文明的工作生活环境,坚持不懈地抓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一是成立科技局志愿者服务队,积极主动参加衢江区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及相关活动,并在“志愿汇”志愿者信息系统注册完成。做好文明志愿者,积极参与交通路口文明劝导工作,维护和谐交通秩序,对争道抢行、逆向行驶、横穿马路、闯红灯等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劝导。二是加大包干路段创建宣传力度。为包干路段各单位、门店及住户等发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册200余份,签订门前三包协议书,倡导市民规范自身言行,倡导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提高了社会广泛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积极性。三是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各项活动,以模范行为影响市民,积极配合入户调查访问工作,结合“双联系双报到 ”“乡村振兴、治水先行”“组团联村”“创建文明城市”等活动进社区包干区、网格小区开展以清烟蒂、清楼道、清水体、清“牛皮癣”、清绿化带、垃圾分类、秩序维护、文明劝导、治安巡逻、入户走访等“十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创文明城市志愿活动10次。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5
“十二五”时期大连旅游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打造旅游业的“双港五中心”:国际航空港,国际邮轮港;滨海度假中心,商务会议中心,文化节事中心,田园休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到2015年把大连打造成为东北亚旅游集散地。
1.实施旅游全域化发展战略
结合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旅游业的“一环一群岛、四片十极核”。一环:是由沿黄渤海的滨海旅游产业带和北部山区温泉生态旅游带共同组成的环市旅游经济圈。一群岛:即以长山群岛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主的海岛旅游集群。四片:即南部都市旅游片区、西部渤海旅游片区、东部黄海旅游片区、北部生态旅游片区。十极核:即旅顺口历史文化旅游区、钻石湾商务旅游区、北部湾旅游度假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花园口旅游经济区、长兴岛旅游经济区、安波旅游经济区、龙门旅游经济区、步云山旅游经济区,形成大连旅游全域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实施旅游吸引力提升战略
一是打造海洋主题精品项目,将辽宁滨海公路大连段打造成“千里黄金海岸”;推进长山群岛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东北亚群岛型旅游度假胜地。二是建设高品质温泉旅游项目群;三是开发建设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四是打造国际区域性会展旅游城市;五是打造滨海体育休闲中心城市;六是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3.实施城市旅游信息化战略
重点建设大连旅游运营系统,完善手机旅游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工程,建立大连旅游视频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全方位、多形式、持续更新的旅游信息服务网络。
4.实施旅游人力资源系统化开发战略
建立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和完善旅游人才的评价体系、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加强对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分级培训,为旅游业培养和储备优质人力资源。
5.实施城市旅游化战略
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旅游的意识。促进旅游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的结合,丰富和完善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多方面发掘大连的旅游亮点,推进城市建设的景观化、休闲化和服务化,着力提升城市的旅游品味。增进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实现旅游业的包容性增长,让旅游业更好地服务于和谐大连的建设。
2010年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116.6万人次,同比增长11%。旅游创汇8.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6%。接待国内游客3753.2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558.4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省、市政府规定的绩效考核指标。
1.建设十大系列旅游项目,助推旅游业跨越发展
2010年建设十大系列旅游项目工程,包括:旅游经济区、高尔夫、海岛旅游、温泉滑雪、文化旅游、海滨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旅游信息化、节庆活动、星级酒店,共72个建设项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
2.高水平编制产业规划,谋划旅游全域发展新格局
大连市旅游局组织国内外专家力量编制完成《大连市沿海经济圈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抓紧制定《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大连旅游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3.全面开发温泉旅游,打造东北温泉旅游领军城市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中国温泉旅游第一大省的战略部署,我们建设龙门、安波、步云山3个温泉旅游经济区,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配合以滑雪、高尔夫、生态、养生等时尚旅游项目,形成大连旅游新的增长极。
金石唐风国际温泉会馆已开门纳客,规模和档次位居全省领先水平。大连龙门旅游度假区已正式挂牌,共吸引20个项目,总投资20亿元。普兰店安波旅游经济区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4.打造旅游节庆活动热点,进一步放大旅游拉动效应
2010年举办了赏槐会、国际樱桃节、国际沙滩文化节等18项旅游节庆活动。其中,赏槐会接待海外游客1.5万人次,吸引20万国内游客和市民参与;国际樱桃节吸引了10架台湾包机,10天时间实现门票收入3347万元,带动了餐饮、土特产品销售近亿元。创意推出的国际狂欢节晚场演出,以全新模式打造1万人同场狂欢的盛大场面,成为大连市旅游节庆的一大热点,吸引了30余万游客和市民热情参与。
5.巩固提升乡村旅游,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
2010年大连市旅游局继续推进20个特色旅游乡镇建设和60个旅游专业村、100户星级农家乐的巩固提升,实施改客房、改厨房、改卫生间和通网络的“三改一通”工程,农家乐、果蔬采摘、休闲农庄、生态旅游、温泉滑雪和节庆活动六大系列同步推进。实现了乡村旅游规模和品质的持续提升。
为推广大连市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辽宁省政府在大连召开全省乡村旅游现场。大连市旅游局、普湾新区向应街道和金州新区石河街道东沟村分别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介绍。
6.创新旅游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大连市旅游局建设国内领先的旅游信息化工程。该工程由五大系统组成,包括: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导游管理系统、旅游运营管理系统、旅游商务系统、旅游质量监管监控系统。目前,导游管理系统已经投入运行,效果良好。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大连市旅游局举行了“大连市2010旅游优质服务主题年”启动仪式,制定实施了17项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大连香格里拉大饭店、大连富丽华大酒店、大连良运大酒店荣膺中国首批100家“中国饭店金星奖”获奖单位。全市旅游投诉同比下降23%,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
7.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海内外市场进一步拓展
在韩国首尔推出6个为期一年的大屏幕广告;与日本最大的旅行社商JTB合作,出版日文版《大连旅游手册》;全年在境外召开说明会、座谈会30余次,确保入境市场持续稳定增长。2010年共接待国际邮轮11艘,接待入境包机17架次。大连市旅游局联合东北4+1城市和辽南各市先后赴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湖南、湖北、重庆等地进行联合宣传促销,宣传东北和大连精品线路,拓展国内旅游市场。“7・16”事故发生后,为尽快恢复旅游市场的繁荣,大连市旅游局实施了六大措施,积极开拓市场。一是邀请媒体和旅行商来连实地考察;二是开展大规模促销推介;三是通过异地旅游管理部门宣传大连;四是借助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宣传大连旅游形象;五是开展以“发现最美大连”为主题的市民宣传活动;六是动员全行业合力振兴旅游市场。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至2010年8月末全市各项旅游指标已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旅游市场全面恢复。
8.创新金融合作,助推产业跨越发展
大连市旅游局与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市分行签订了《支持大连市旅游产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设立“大连旅游发展投资基金”,主要用于重点旅游经济区、十大系列旅游项目等旅游产业战略性发展项目,支持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特色镇(街道)村、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节庆活动推广。大连市旅游局与工商银行合作发行“浪漫之都”大连旅游联名卡,为游客和大连市民旅游消费提供了便利。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6
一、关于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基本情况
1—6月全县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40363万元,同比增长58%,占年度任务的50%。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30252万元,同比增长64%,占年度任务的47%。其中:中省企业完成5542万元,同比增长108%,占年度任务的73%;县级规模以上企业完成24710万元,同比增长57%,占年度任务的43%。工业销售产值完成25170万元,产品销售率实现83%。总的来看,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规模以上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长幅度达64%。二是从行业运行情况看,5户富硒产品工业快速增长,增长幅度达69%;5户清洁能源企业加速增长,增长幅度达85%;6户新型材料工业稳步增长,增长幅度达50%。三是股份制工业增长强劲,增长幅度达56%;轻工业增长领先重工业,轻工业增长幅度达69%;重工业增长幅度达4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虽然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但就工业经济今后运行的态势来看,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金融危机影响逐步显现。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产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大幅下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如##锰业有限公司1—6月电解锰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40%左右,甚至一度产品价格低于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价,企业不得不被迫停产。上半年该企业完成产值3161万元,仅完成年计划的31.6%。##化工、##公司等规模企业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类似问题。
2、交通运输困难。交通运输问题是企业普遍关注并多次提出至今仍然严重制约我县工业经济正常运营的瓶颈问题。铁路运输方面,因没有危化物品存放站,造成##锰业、##化工等企业大量使用的硫酸、盐酸及全县成品油的采购供应只能依靠公路运输,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和经营。同时在铁路车皮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铁路方面又关闭了权河货运站,麻柳货运站也即将关闭,使我县煤炭、矿产企业铁路货运更是雪上加霜。公路运输方面,虽然高速公路即将贯通,但我县工业产品大都远销外省,公路运输成本远远高于铁路运输成本。同时县境内公路基础条件差,矿山公路和乡村公路狭窄,加上高速公路和铁路复线建设、村级路铺设等造成道路损坏和堵塞,严重影响了很多企业原料及产品的运输。
3、规模企业完成产值进展不平衡。全县16家规模企业,盘龙茶厂完成年度任务的127.4%、宏运沙石公司完成年度任务的97%、富硒食品公司完成年度任务的40.4%,但浙陕水泥公司只完成年度任务的32.6%,汉水硒谷公司只完成年度任务的22%。
4、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不足。农业产业开发规模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无论是茶叶、蚕桑、魔芋,还是其他农产品都有待于做大做强,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规模企业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协调和服务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金融危机难关。一是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组织领导,强化乡镇和部门的责任,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快速查处企业投诉案件,加大对企业投资发展环境的治理和工业经济工作的服务与指导。二是要振兴蚕桑产业。由于近年来,蚕桑利效比重低,农户养蚕积极性受挫,加之放松了蚕桑技术指导工作,致使今年鲜茧产量大幅下降,企业原料得不到保障。为了保住##这个历史悠久的蚕桑基地,##公司在亏本的情况下靠“拆东墙补西墙”来维持着企业的运转,这不能成为长久之计。三是进一步加大企业争取省市支持的力度。面对金融危机国家及省市对部分企业有很多投资项目,我县在这方面争取力度还不够,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争取扶持企业的资金还不到500万元。
2、建议及时组织由主要领导带队的##党政代表团到西安铁路局进行沟通协商,要求恢复向阳危化物品存放站,继续保留权河、麻柳货运站,以满足##铁路货运车皮的需要。同时将通乡油路、通村水泥路及新农村、扶贫重点村、以工代赈、扶贫搬迁等基建资金优先向有工业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乡村交通建设倾斜,捆绑使用。并加快通乡油路、通村水泥路铺设进度,缓解企业产品及原料运输压力。
3、运用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引进和培育茶叶、蚕桑、魔芋产业规模企业,实行农业产业集中连片治理,规模化、规范化管理,企业化运作,这样既壮大了产业基地,又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问题。
二、关于##副县长的履职情况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副县长的履职情况,调研组采取座谈、走访、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等方式,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客观真实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结果表明,##副县长自任职以来,能够及时转换角色,不断熟悉分管工作,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协作共事,敢于干事,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是工业经济健康发展。XX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8亿元,较XX年增长81.3%。今年1—6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02亿元,同比增长64%,规模工业增速名列全市第三。中国##硒谷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设计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已列入全省首批建设的县级工业园之一,并被列入全市XX年度重大建设项目。目前已启动一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为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打造了新的平台;硒谷矿泉、##锰业、康宏茧丝等重点工业项目技术改造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石英石综合开发、锆刚玉项目、绕溪钒矿等一些新的工业项目的实施,将成为全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平稳增长。今年1—6月全县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89亿元,同比增长19%。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累计达2万人。三是魔芋种植产业蓬勃发展。新建魔芋种植基地2万亩,新建魔芋初制加工厂4个,促进农民年增收4000万元。四是市场管理、质量技术监管和企业改制后的稳定工作得到加强。五是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了较大努力。
(二)调研中反映的问题和不足
作为主管全县工业经济的##副县长,任职以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在如何实现工业突破发展具体措施上创新力度不够;
二是在工业企业的资源配置、工业用地、企业融资、交通设施等方面调控及协调力度不够;
三是工作不够大胆,抓落实的力度不够;
四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上,通盘考虑不够,缺乏周密细致的安排部署和检查落实;
五是在与分管部门的工作协调上有待进一步加强,要注重业务工作的法律性和程序性,不能越俎代庖,按长官意志办事。
(三)几点建议
一是要注重健全和完善发展工业经济的具体措施,要靠机制的力量促进全县工业经济的突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