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工业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1
1.1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
1)工业设计主“外”,工程设计主“内”工业设计关注更多的是产品的外形,功能的设计规划,基本相当于设计蓝图。而工程设计则是把设计蓝图变成实物的途径,加上后续的制造,蓝图即可变成实物产品。
2)工业设计重“感觉”,工程设计重“技术”工业设计研究核心是人—产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关注的是人能用产品做什么,产品会对人带来什么感觉与影响,与环境的作用等;工程设计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把某一产品变成具体的工程图纸以便生产,需要工程技术理论与经验。
3)工业设计人员与工程设计人员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不同由于关注点不同,工业设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来表现产品的外在形式;但工程设计人员需要更多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来实现产品的内在结构及功能实现。知识结构方面,从我国过去的教育体系来看,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大都是分割开来的,两个领域互不理解,造成了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困难。近年来,教育体系上虽有改善,但是专业教育依然存在本质区别。
1.2设计衔接的重要性
产品开发过程中实际成本估算如图1所示,对于产品生命周期有限而又竞争激烈的产品来说,延迟六个月上市的产品损失是可怕的,大约占据所有利润的33%;如果不得已而必须降价10%,则会损失15%的利润;若超出成本10%,损失大约是4%,研发成本高出50%,总利润才降低2%。由此可见,在以上因素中,损失利润最大的因素是没有按计划准时完成任务,产品开发中任何环节延误开发周期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确存在专业鸿沟,但是,产品是特定的,是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结合的产物。如果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衔接不畅,会造成严重后果:
1)衔接不畅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开发周期,增加产品的开发成本。
2)衔接不畅会造成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不一致。不一致表现在产品效果图在实际工程设计及后续加工中加工不出来或者成本太高;或者工业设计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对某些形态特征理解不同,造成产品效果图与实际产品相差甚远,最终影响产品质量。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的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终影响着产品的生命力。
1.3传统设计中不利于衔接因素探讨
1)工业设计人员设计中缺少工程技术知识与经验支持,造型产品不利于后期制造加工受思维方式及知识体系影响,工业设计人员往往把精力集中在标新立异的产品形态上,在此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及时参与进来,或者工业设计人员缺乏与工程技术人员沟通,有可能造成产品的某些特征过于异形,加工代价高昂或者难以加工;也可能由于受力、刚性等问题造成产品的结构无法顺利实现产品的功能,致使设计方案反复修改,延长产品开发周期。
2)计算机技术在设计衔接应用中还不够成熟现代产品设计及制造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目前工业设计师设计产品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与工程设计师所采用的软件系统大部分都是相互独立的,软件系统之间数据沟通还不能无缝衔接,产品形态转换工程中有部分数据丢失,偶尔会造成设计概念的“走形”。
2设计衔接应对措施的提出与探讨
随着云技术的出现,云制造与云设计的概念被相继提了出来并逐渐得到应用,产品的设计及制造更加依赖新技术,云设计系统与云制造系统整合,为设计衔接铺平了道路。
2.1云设计概念
所谓云设计应当是面向云制造,融合现代设计、信息化制造、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绿色化和情感化等技术于一体的产品服务设计。云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种新模式。
2.2云制造概念
云制造是一种利用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云),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云制造技术将现有网络化制造和服务技术同云计算、云安全、高性能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实现各类制造资源(制造硬设备、计算系统、软件、模型、数据、知识等)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管理和经营,为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优质廉价的各类制造活动服务。
2.3云环境中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探讨
工业设计所侧重的功能划分、产品外观形态、材料、装饰,工程设计所侧重的产品功能实现、运行原理及结构、工艺公差装配力学校核等,在云环境中,可以将以上相关因素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相关优化进行较好的融合。
2.3.1设计方法方面
1)采用面向装配(DFA)、面向制造的设计(DFM)面向装配与制造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期要全面地考虑下游设计,同时利用工程技术元素来创新产品的造型,利用外观结构的创新带动产品造型的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可靠性、可维护性、美观性、用户友好性等,而且更利于设计与制造的衔接。
2)以产品材料为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衔接点进行设计材料是产品的物质体现基础。工程设计人员考虑的主要是材料的硬度、强度、表面特性等,然而工业设计人员对材料的力学与化学性能只是感性认识,他们主要考虑的是材料肌理对产品形态的感觉。在产品设计中,工程设计人员与工业设计人员对才材料的认识、选择统一起来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造型美、可靠性、可加工性。
2.3.2设计工具方面
CAD技术及云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设计相关软件和工程设计相关软件结合更加紧密,为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先进的工业设计软件Alias能够支持大型工程软件UG、CATIA、Pro/E等的数据信息,产品设计模型可以直接被工程设计软件读取,降低或者避免模型转换过程中的数据丢失,工业设计人员设计的产品模型就不会被工程设计人员在产品形态方面产生误解,而且能够针对具体模型进行沟通,及早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设计过程中反复修改的成本,异地协同设计得以实现,设计衔接会更加顺畅。
2.3.3设计人员知识方面
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不畅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相关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沟通、认识存在差异。在云环境中,丰富全面的知识资源以及方便快捷的即时沟通,可以使得工业设计人员轻易搞懂工程设计人员的思路及想法,工程设计人员同样即时理解工业设计人员的理念,形成无差异认识,避免设计冲突。
3结束语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2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育,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
一、引言
工业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将艺术与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它将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艺术、文化等相结合,以实用与美学并存的产品视觉形式去创造、展示美好的生活,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业设计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我国工业设计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工业设计教育的特征
1.创新性
创新性是工业设计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工业设计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因此工业设计教育必须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这就要求在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挑战传统的意识,勇于探索和自我否定。
2.实践性
工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工业设计教育的体系中必须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通过科学的设计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业设计教育的能力培养应该包括动手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口头及书面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综合性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与艺术、工程技术、社会学、市场、心理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工业设计教育也具有了综合性、跨学科的特征。如何在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中将各种相互渗透和交叉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对设计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4.多样性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各学校教学体系间差异,使得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的,难以形成统一的培养模式。又因就业市场对工业设计人员的需求各有侧重,多样性是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
三、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工业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培养高水平工业设计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设计实践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必要手段,对于提高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创新思维的训练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极具创新意识的工业设计师有重要意义。
四、工业设计专业建设开放式实践环境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传统实验教学观念已经难以适应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而建设开放式实验室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开放式教学以学生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完善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为基础,因此工业设计专业建设适合运用自身学科专业发展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来培养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
五、工业设计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
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依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硬、软两个方面。 前者包括资金、实验场所、实践教学基地、仪器设备及其他有形的物质载体;后者包括学术梯队、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学术氛围等。
1、工业设计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的特征
工业设计学科的特点要求其开放式实践环境既对本专业师生开放,也对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的师生开放;既对校内开放,也对社会开放。宽泛的开放模式可满足不同程度使用者的需要,为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提供拓展空间,又为学科交叉和学生知识结构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宽松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自我实现。
2、 工业设计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的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是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的载体,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工业设计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设计工作室:用于完成前期设计方案的的构思、讨论与表现,主要以宽松舒适的办公环境与相关设备构成。
(2)模型制作工作室:用于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设计竞赛等的产品模型制作,用于验证前期的设计方案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数字成型工作室:用于完成先进数字成型技术的实践教学和相应的科研工作。其主要实践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相关的先进数字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4)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实际设计课题,提高设计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主要以校企合作的形式进行建设。
(5)网络平台:用于整个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的管理,以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物理实验设备进行网络拓展,使工作室做到全方位的开放。
3、工业设计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的软件建设
开放性实践教学环境的硬件建设是学科专业发展的物质载体,软环境建设则是其灵魂所在。开放式工作室软环境建设涉及人员素质、管理制度、学素氛围等诸多要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要有人才。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懂技术、善管理、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学术团队。这支队伍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既要掌握相关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与发展动态、掌握各类实验设备的使用、维护知识,还应具备创新的激情、学习的兴趣、现代管理的能力。它是由学科带头人、教学与科研骨干和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的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的学科专业团队。
4、以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为依托,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在重视物质环境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营造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通过开放式工作室作为技术平台,打破院系之间的界限,整合学术资源、汇集学术队伍。让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探索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从而推进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在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中还应该注重师生团队精神的培养。由于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只有通过多个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协同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把握设计任务,然后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最终完成设计任务。
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沟通更加充分。基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将知识结构和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组成设计团队,围绕着同一设计课题进行分工协作。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
六、结束语
开放性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其软硬件建设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正真建立起能有效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在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下,实践课程在设计教学工作中将起到引导学生总结、领悟、再提升的作重要用,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起到重要作用。(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3
【关键字】工业建筑、环境设计、空间设计、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TU2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现代都市的人们,越来越感到环境的重要性。拥挤、絮乱、城市烟雾和工厂排放,都使得人们越来越不能忍受。人们期望建筑师、规划师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摒弃纯理性的几何观,注入更多的人情味。建立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更为紧密的关系。在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工程中,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人性化设计,建筑为人服务等理念。优秀的工业建筑要适应时展的大潮流和人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要把各种矛盾综合考虑在内,优化解决方案,提出最优的设计方法,让建筑具有较好的整体协调性与一致性。笔者以工业建筑的一般特点为出发点,对其整体与内部环境的设计进行探究。
二、现代工业建筑的一般特点
1、工业化规模化
与一般民用建筑相比,工业化建筑尤哟它独特的地方。工厂与之化、施工装备化、材料多样化等都是施工中的主要特点。钢结构厂房在我国现阶段比较常见,并且以单层为主要结构,并且结合刚架或者其他压型钢板墙对屋面结构进行装配。这种结构与钢筋混凝土哟很大的不同,它跨度较大、柱距灵活可控、承重荷载小、便于施工和施工并且拥有相对较短的建筑周期。现阶段我国钢产量的规模日益增大,为这些现代工业建筑的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促进了我国工业生产规模的壮大。
2、大体量大空间
现代工业厂房的建设一般都具有较大的规模,气势恢宏,造型也比较壮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些专业化设备在工业建筑的建造过程中投产使用,生产流程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这些变化对工业厂房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工业厂房的设计要满足机械设备的长、宽需求,并且要适应工业生产流程多、工序繁琐的特点,大体量、大空间,是未来工业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3、外观个性化
对于任何一种建筑而言,外观都是给人的第一印象。精美的外观可以起到吸引人才,宣传企业的直接效果,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越来越重视工业厂房的建设,虽然企业是以质量说话,但是工业厂房的外观形式也是企业的一种潜在实力,是企业一个重要的广告心想。所以说,工业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的文化内涵,以建筑为载体,宣传企业的优势,让企业被人们所熟知。
4、设计人性化
传统工业建筑的建造设计过程中,噪声大、环境差、外形单调无新意,而现代化的工业建筑则摒弃了这些旧模式,展开了工业建筑建设的新篇章。其内部设计越来越人性化,以人为本,体现企业内涵。从根本上讲,工业建筑的建造是为了给施工团体带来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促进人员聪明才智的发挥,增加他们的归属感,提稿其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三、现代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创新理念应用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健康,城市建筑设计也逐渐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工业建筑设计仍然难以符合当前城市建设的规划,当前城市建设中对于工业建筑设计的规划逐渐引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创新理念作为现代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工业建筑设计中逐渐得到应用,与城市的建设逐渐相吻合。
2、节能环保理念应用
节能环保理念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工业建筑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业建筑设计中需要注重环保,节能,经济安全等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力求实现建筑设计的利益最大化,因此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在工业建筑设计中需要将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贯穿到整个设计的过程中。
(1)建筑节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从建材生产,建筑施工直到建筑物的使用无时不在消耗着能源,资料统计表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3 左右,我国也占到25%以上。因此在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2)建筑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我们现在应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碳、硫、氮氧化合物等),是造成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倡建筑节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建筑新能源节能设计的未来展望: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将进一步的减少直至枯竭。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开发和利用绿色环保并可再生的新能源。根据专家预测,到206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将发展到能源总用量的50%以上,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主要部分。采用新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
3、造型设计理念应用
工业建筑设计中的造型设计主要是指建筑的艺术形象,由于当前城市的规划,工业建筑设计既要实用,同时还需要根据当前城市的发展以及周围的建筑相协调。因此在工业建筑的设计方面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呆板的造型,适当加入一些现代化城市化的元素,体现现代化气息。一方面需要对工业建筑墙面设计增加一些特色。另一方面对于工业建筑设计的门窗进行合理的设计。由于工业建筑设计中需要注重采光等等条件,门窗的设计比较单一,但是这与当前城市的建设和周围的建筑环境难以相适应,因此在门窗的设计中既要体现实用性,又要有一定的丰富多样性。
四、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1、多样化功能空间的组合及生活化的空间设计
在工业生产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和员工都对工业建筑的性能提出了过呢更多的要求。一些具有新型功能的功能空间顺势而生,如娱乐休闲空间、技术培训空间以及产品展示厅等功能场所等。这些场所的设立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于员工之间的共同促进,通过建设内廷、餐厅、会议室等空间,把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进行分离,通过优质的设计,体现企业的人情味,把生活气息带入到工业建筑中去,为工人的施工作业带来一些情趣,消除作业疲劳,使工业建筑从以设备为主体变为以人为主体的生活空间。
2、合理运用色彩特性
绚丽缤纷的色彩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在工业建筑环境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色彩的变化,为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慰藉,改善人在工作中产生的压抑烦躁情绪,提稿施工效率,有助于安全、高效生产。比如在室内空间使用柔和的色彩,给人带来宽敞明亮、协调统一的感觉,或者利用色彩的变化改变照明度等等,这些都是色彩在工业建筑环境设计中的重要体现。拿一汽大众为例,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就采用了色彩的变化,对一些区域进行了色彩一致性的设计,如地面、通道等,都采用相同的颜色,创造了舒适的工作环境。
3、自然环境的引入与渗透
在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中,应重视开放空间的创建,使内部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交流和渗透,尤其是那些技术上要求洁净和密闭的生产空间,由于长时间密闭而与自然隔离,易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压抑、沉闷与疲劳。创造接近自然的空间环境,发挥植物、新鲜空气、阳光及自然景观等在调节情绪、恢复疲劳等方面的特殊功能,能使人心态舒展、精神振作,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进而也有利于保证生产质量。接近自然的空间环境的创建,可按人的活动流线,规划设置一些自然景点,通过设置观景窗、观景台、内庭园以及落地窗等措施来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
六、结束语
我国现在的工业建筑环境设计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工业建筑建设中的重点问题,所以说,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结合具体的建筑特点进行设计,以人为本,不断改良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是我国工业建筑设计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费麟.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 工业建筑. 2013(04)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4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路径
1循环经济的本质和特征
循环经济说白了就是生态经济,在生态规律的指导下,将可以使用的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转化,并且要减少污染无的排放,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循环经济就是要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不仅在生产中合理的使用资源,并且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说循环经济取代以往的直线型经济是必然的,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应该进行的探索道路,如果广西在工业园区中推行循环经济成功的话,将有利于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改善现在发展环境,提高经济增长率[1]。
2广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现状及问题
2.1广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概况
广西为了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在本地区建立了生态工业园区,推行循环经济。生态园区根据生态规律建设,模拟了食物链和食物网,将各种生产企业有机的组合在一起,通过工艺之间的配合和资源共享,实现物质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极大地减少了污染物,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循环经济的稳定运行。其中在贵港生态工业园区中的循环经济建设最为成功,他们以制糖工业为产业链核心,周边发展了水泥工业、火力发电以及化工工业等行业作为相互配的产业链,很好的实现了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并且有力的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通过对贵港生态工业园区的监测数据分析,在实行循环经济之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提高,环境污染指数显著下降,希望在不久之后能更大范围的推行循环经济。目前,广西的各个生态园区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等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加快推广速度。
2.2企业投机风气严重,实施循环经济动力不足
现在有很多的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只知道无休止的追逐利益,对于这样的无良者我们应该谴责。资源在经济学中的定义涉及到经济和生态两个层面的含义,然而现在很多企业只看到了蕴藏在资源中的经济价值,却无视其中的生态效益,人们总是想榨取资源中的所有价值据为己有,就不管之后会造成的后果,这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当然也有很多良心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治理污染改善人民生活的生态环境,但小众的力量还是太渺小,而且还有很多企业在看到有别的企业在进行环境治理的投入,他们便恬不知耻的搭顺风车,享受别人的治理成果,因为环境是公共的,这样就会让那些想要尽力的企业望而却步,心有余而力不足[2]。这样的不良风气会导致企业丧失推行循环经济的信心,没有动力就可能成功。所以对于这样的害群之马,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惩严办,使得市场竞争良性化发展。因为对污染治理的投入非常大,也就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果还有人搭顺风车而没人管,就会让这些做好事的企业生存境地尴尬,也就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2.3企业配合不协调,资源有效利用不高
广西在生态工业园区中推行循环经济成效明显,但是当在其他地方推行时,效果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究其原因就是应为在没有像工业园区一样的合理配置的情况下,循环经济运行情况不是很理想,资源也得不到最大化利用。因为,在生态工业园区是根据生态规律,科学合理规划了企业类型,以及生产工艺流程能够相互配合,所以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在其他普通地区,多个企业和公司无法形成完整的资源消耗产业链,没有做到协调匹配和,甚至有的是在企业内部的,这就无法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无形的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一定要合理的配置循环经济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才能有效的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广西的企业之间协调配合没有做好,造成循环经济的运行受阻,应当合理解决[3]。
2.4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企业推行循环经济信心不足
有的良心企业想要为人民为环境做事情,但也深知环境治理方面的经济投入需要相当大,而且在企业中推行循环经济,不但延长了生产周期,而且产业链中的副业,虽然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社会效益,但无法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让企业的利润率下降,这就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另外,国家对于这方面的优惠政策也不明朗,也没有什么力度,这就让企业更加没有信心和底气。所以广西政府如果是真的下定决心要推广循环经济,就应该给出明确的政策保护,加大监管力度,给出优惠政策,给企业吃下定心丸,这样才会极大地推动企业行动。
3广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路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资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广西也根据生态规律,探索循环经济建设道路,在自己多个工业区实行循环经济,效果还算不错。根据循环经济在广西工业园区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几条建设路径,希望能有助于广西在工业区推行循环经济的步伐,更好的完善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
3.1政府加大循环经济宣传力度,增强社会节能环保意识
现在很多企业只看到了蕴藏在资源中的经济价值,却无视其中的生态效益,人们总是想榨取资源中的所有价值据为己有,就不管之后会造成的后果,这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在循环经济建设中下血本。对于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该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在社会中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在潜移默化中让企业朝着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我国早就颁布了诸多相关的法律文件,在这些文件中都明确的表现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循环经济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并且给出了很多建议,但是下放到有关部门就重视程度下降,或者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无法适应循环经济的推广,也就已在搁浅[1]。所以政府部门应当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切实为循环经济的推广做好工作。应该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让民众了解到循环经济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循环经济,提高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进而推动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让那些想要搭顺风车的企业无所遁形,自觉地更新发展理念,在政府相关的政策扶持下,一步步的完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人民增添福祉。
3.2加大制度创新,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模式的转变,国家经济制度也应该相应的创新改变,这样有利于加快企业的循环经济建设进程,同时要做好扶持工作,完善优惠政策,加大监管力度,让企业之间的配合更加协调,提高循环经济的运行效率,进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由于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经济投入很大,如果完全企业自身负担,那么生产成本就会很高,不利于企业的生产产品市场竞争,也会增加企业的资金风险,所以国家应该在环境治理方面对企业进行一定的政策帮助,帮助企业建立相应的排污系统,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同时应该给企业提供先进的循环经济管理经验,共同开发环保项目,提高社会环保意识,提高企业资源共享效率,在政府,社会和企业三者相互配合下,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2]。
3.3加大科技创新,增强循环经济建设基础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更好地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科学技术也是难以获得成功的,我们说要在相互配合的产业链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这些都是空谈。没有先进的技术,就没有高效率的生产线,也就没有办法高效循环利用资源,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没有好的污染处理系统,也就无法降低环境污染。所以推行讯环境的基础是要有将强的经济科学实力,在推进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创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循环经济,也需要根据当地的科研实力来做出决定,不要跟风。所以,广西要推行循环经济就要政府企业以及研究院相互配合,加大科技创新,给循环经济提供坚强后盾,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更快的进步。
3.4科学调整企业结构和园区企业布局
广西在生态工业园区中推行循环经济成效明显,但是当在其他地方推行时,效果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究其原因就是应为在没有像工业园区一样的合理配置的情况下,循环经济运行情况不是很理想,资源也得不到最大化利用。在其他普通地区,多个企业和公司无法形成完整的资源消耗产业链,没有做到协调配合,甚至有的是在企业内部的,这就无法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无形的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一定要合理的配置循环经济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才能有效的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4]。广西的企业之间协调配合没有做好,造成循环经济的运行受阻,应当科学合理的对企业配置进行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园区布局。
3.5完善循环经济建设管理体系
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尚不成熟,为了更好应用循环经济,需要对循环经济推行的地区进行监测。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进入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量,产品输出了以及废弃物总量等数据信息进行监测,然后通过数据分析仪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资源利用率,企业利润率,环境污染程度等等结果,然后借鉴世界先进的循环经济管理经验对广西的循环经济推行地区进行科学管理运行。将监测结果与国际循环经济评价标准进行对比,不断地完善广西地区的循环经济运行系统,这样才能更好的知道循环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表现好的企业政府应该给予表彰并且将其成功经验进行共享,在不断完善的发展体制下,循环经济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资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现在,一方面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另一方面要保护生态,节约资源。为了切实协调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将开放型经济模式转换成资源节约型经济模式,发展生态经济,高效合理的利用资源,构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三者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广西也根据生态规律,探索循环经济建设道路,在自己多个工业区实行循环经济,效果还算不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苗绘,李海申.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园区(EIP)建设路径的现实选择——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9753-9755.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5
关键词: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生产力带动了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这就为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近些年,我国的大型商场不断增加,商场的公共空间设计也不断变化。比如,避风塘的洗手间取名“别有洞天”;在大型购物广场会有一个角落取名“老公寄存处”;某些大型购物广场的大厅宽敞明亮,供各个单位文艺表演等活动使用。这些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充满了奇思妙想,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同时也让商场充满活力,吸引了大量的人群,这就增加了潜在的消费者。所以,要对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让商场和顾客双得益。
1 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根据所处城市的设计理念,将公共空间与建筑商业空间充分融合。S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建筑物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天人合一,讲究的是和谐,如果公共空间环境与城市的风格不符,会显得非常突兀。例如,在繁华的大都市的商场前面放一大堆稻草,只会显得格格不入。二是多样性原则。公共空间的各个子空间在设计时会根据其功能的不同设计出各种形式,这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会给人以轻松的享受。实际上购物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需要大脑不断作出判断,其本质是疲惫的。但是如果公共空间设计得当,便会适当转移消费者的注意力,不仅缓解了购物的疲劳,还能够延长消费者在商场逗留的时间,为二次销售做铺垫。三是经济性原则。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空间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达到经济性的标准,公共空间相对于商业空间而言,要充分利用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设计出经济合理的公共空间。经济型原则还是低碳环保理念的践行者,符合当代大众的主流思想。此外,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空间需要定期改装,这样可以给顾客新鲜感,让顾客对商场的变化有所期待,从而起到稳定客源的作用。坚持经济性原则对于经常变化的公共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四是实用性原则。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空间是大众共同使用的,其环境设计的目的在于能够让人群集中的场合有一个无形的主题,它可以引导大众的心理和思维,从而避免了人群集中而产生焦躁情绪。公共空间在建筑物中常常是紧急避难场所,消防设施通常安装在墙体里,所以在空间环境设计上一定要遵守实用性原则。
2 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常用方法
首先,照明是公共空间得以体现的关键,通过照明改变建筑物的视觉效果,使用装饰照明,营造特殊的商业气氛。例如,对于食品销售的商业建筑,可以采用明亮的灯光,同时配上闪烁的小彩灯,就像张灯结彩的过年氛围一样。整个画面活泼而轻快,让人心情愉悦,食品类商品的平均价格并不高,顾客会越买越开心。再如,对于家具类销售的商业建筑,可以根据不同的家具选用不同的灯光,从而凸显家具的风格。具有中国风设计风格的家具可以大红灯笼高高挂,显示出其古典特色;具有欧美风情的桌椅可以在墙上挂一幅油画,以柔和的黄色壁灯,映照在桌上白色的咖啡杯上,别有一番风情。
在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上,要以环境设计服务售卖商品为理念。所有的环境设计就如同西餐中的一道开胃菜,把顾客的思维和情感引导到目标商品上来。灯光是公共空间所设计主题的主要渲染手法,而灯光奠定了基调。这种设计手法是公共空间设计中整体性设计原则的践行。
第二,色彩会给消费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用适当的色彩来装饰公共空间,会刺激顾客消费。例如,对于商业建筑外场的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多用暖色系,营造出一种热情洋溢的氛围,从而吸引消费者前往。对于商业建筑内的公共空间设计,要充分运用色彩心理学来装点大厅。通常情况下,站在大厅中间就能够看到各个楼层的主要销售商品。大厅棚顶可以用水晶吊灯来营造出高贵与奢华感,棚顶的颜色可以用蓝色系,让顾客联想到蔚蓝的天空。扶梯两侧可以运用绿色给人以草坪的感觉,室内逛街却如同野外登山一般惬意。如果商场内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服饰和玩具等,可以在公共空间运用多种色彩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再如,对于商场“老公存放处”这个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要以蓝色和粉色为背景色。蓝色和粉色都属于安抚色,能够舒缓男士等待女士的焦虑情绪。还可以配以浪漫温馨的紫色和爱情漫画等,让等待焦急的老公们回想到恋爱的甜美和爱情的珍贵,最终达到了延长女士购物时间和促进他们情感发展的双重目的。这种设计方法也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多样性原则的践行。
第三,内部公共空间在结构形式上可以划分为交通空间、服务空间以及景观空间。这是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精心设计。不同的隔断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可以使得狭小的空间显得宽敞,从而消除消费者的烦躁情绪。
交通空间的设计要以方便为主,有利于顾客行走;服务空间的设计要以干净整洁和醒目为主,这样才能切实起到服务作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景观空间的设计要以彰显商业建筑品位为主,通过盆景植物种类的选择来美化空间,还可以吸引顾客的注意。例如,发财树和转运竹是吉祥树,能够吸引相信风水的消费者和喜爱传统文化的消费者,这对于销售商场内的金玉制品非常有帮助。总体上来说,商业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尽量少用摆件,追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再如,在等候座椅旁边可以摆放色彩鲜艳的花卉。跳跃的颜色可以刺激人的大脑,发散思维。这样可以促进等候人群的思考,尽快行动起来,从而离开座椅,方便他人休息。这种设计方法也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经济性原则的践行。
第四,消防安全要纳入到设计当中。通常情况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注重了艺术性,满足大众的心理情感需求,有助于商业活动的进行,但是常常忽略了公共空间的消防安全。公共空间人流密集,人们的行为没有严格的约束,这就容易给踩踏事件或者火灾提供可乘之机。因此,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能因为环境设计的艺术追求而影响防火卷帘门和消防水栓的使用;二是不能使用易燃易爆的材料作为装饰建材。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工作者还应该通过艺术的手法,突出消防设施,引导大众注意公共空间烟火防范。这种设计方法也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实用性原则的践行。
3 结语
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品质的象征。多年以前,大众在评论物品时常常用名牌来彰显品位。如今,生产各种消费品的厂家越来越多,并且各有千秋,大众在评论物品时常常用销售物品的商场来代为评价。万达购物广场的大气、松雷购物广场的奢华、家乐福的温馨等,都吸引了不同心理需求的消费者前去消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品位的展示。步入小康社会后,国民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设计不仅能满足人民需求,还能拉动经济内需,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6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法治环境
Abstract:RevitalizingtheoldindustrialbaseinNortheastChinaisasystemizedprojectthatneedscomprehensiveschedulingandcoordinationwithapowerfullaworderrulingenvironmentprovidedtoguaranteeandprotectitssuccessHowtoassessthelegalstateoftheoldindustrialbasesinnortheastChina?AccordingtotheinvestigationmadeinacertaincityinNortheastChina,itwasrevealedthat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intolerableinrespecttolaworderrulingthoughtheprojectismakingremarkableheadway,suchasthearbitraryadminitrationaction/interests,weakenedadministrativesupervision;lowquality/efficiencyoftrialandinadequatejudicialsupervisionAlaworderrulingenvironmentisthereforeneededsourgentlybecauseofthenearubiquityoflaworderrulingactionsalongwiththerapidprocessofmarketizationwhichisanintegralpartoftherevitalizationToprovidesuchanenvironment,thelocallegislationshouldbestrengthenedwithappropriatelocaldecrees,regulationsandrulesissuedtimelyMorever,itisnecessarytorequirestrictlyalladministrationstoenforcethelawandformasoundmechanismforjudicalaffairswithallrelevantofficials/staffeducatedtoabidebythelaw.
Keywords:NortheastChina;oldindustrialbase;laworderrulingenvironment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项需全面调度,和谐并进,各要素互相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共同发展的系统工程,如老工业基地改造中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实体的转制,技术、资金、人才的引进,政策、制度、环境的保障,社会的稳定等。这些要素的综合状况如何,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展和成效,丧失或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制约或阻碍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程。其中,法治环境的保障是振兴中不可缺少的条件,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治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既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标志性成果,也是振兴过程中的基本保障。本文试图就法治环境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影响、现实状况对法治环境的迫切要求、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应着力解决的相关问题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离不开
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目前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程中,人们普遍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资金和项目的引进,经济指标的提高,却往往忽略和轻视人文环境,法治环境,人的观念、意识等软环境的建设。而这些要素既能反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果,又对老工业基地振兴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各种要素的作用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种要素的作用。这是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全国和谐发展的要求;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科技、人文、法治等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样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目前存在的一种倾向是,片面地认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就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片面追求经济指标,这是不可取的。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央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老工业基地要加快市场化进程,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赖于完备的法律、制度、政策体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几乎无所不在。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涉及诸多法律问题。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造关系密切。实践表明,构造多元投资主体,改变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内部化的财务预算硬约束机制,是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重要途径。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国企改革的核心。这场伟大的制度创新,需要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调节和保障功能。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区域经济民营化的同时,需要运用法律规范来调节政企关系。在国有资产运营、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等方面,要尽快建立明确的法律制度,用法律手段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规范国有企业特别是小型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制止化公为私、逃避银行债务等现象出现,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其次,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法律的制约。政府职能转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中的关键一环,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方案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为此要切实解决政企不分,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过多、过深,而公共服务又严重不足的状况,把政府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制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和法规、规章等方面上来,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给投资者、创业者以稳定预期。政府应该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优势企业的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应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好《行政许可法》,完善重大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切实放开搞活企业,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切实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各级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其中有的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甚至妨碍经济发展,妨碍振兴,应及时加以改进。
第三,大力引进民营资本涉及诸多法律与制度问题。近年来,老工业基地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民营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总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的可喜势头。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老工业基地的民营经济总量小、规模小、效益不高。事实表明,振兴老工业基地商机无限,老工业基地的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很大;同时表明老工业基地的国企改革、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域外民营企业资本的参与。事实上,国家作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决策后,许多南方民营企业跃跃欲试,到东北考察咨询,洽谈投资,政府应予鼓励、支持和引导,并制定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大型民营企业没有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融资困难,缺少复合型人才等等,制约着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而一些民营企业偷税漏税,产品质量不高,缺乏诚信,不正当竞争,劳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认真引导和规范民营企业的行为,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民营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还应做到严格执法,遏止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行为。
第四,健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需法律制度的完善。老工业基地的就业问题不同于工业化过程中普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需要特殊的制度与政策扶持。为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国家已经制定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一方面要用好普惠性政策,确保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就业援助、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针对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落实好特殊政策。在研究制定政策时,要切实把着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放在就业和有利于人们安居乐业上,强化对就业再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把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衔接配套起来,形成具有合力的政策制度体系。从促进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强消费动力出发,推动老工业基地改造。
第五,促进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需要法律与制度的完善。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老工业基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困难,诚信的缺失就是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之一。某些领域出现的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重新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伦理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当务之急。重新构建诚信伦理,就必须建立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完善失信的惩治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维护诚信的有效奖励机制。为此,应构建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系;制定专门的信用管理的法律和法规。
综上所述,振兴老工业基地有不可缺少的各种要素和条件,加强法治,实现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的有效调整,依法振兴,是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有效保障老工业基地的顺利振兴。法治环境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保证稳定的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秩序。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经济发展,可能有各种直接的影响因素,如经济犯罪和其他各种形式的犯罪影响振兴;违背市场规则和法律,侵害市场主体的各种民事权益影响振兴;行政机关违法行政,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侵害管理相对人的利益影响振兴。解决这类问题有教育和管理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法治,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充分运用体现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才能排除影响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各种违法犯罪因素的干扰。第二,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也是法治的经济。市场的竞争,应是市场主体在公平、公正环境下的竞争,只有公平和公正,才能使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假如没有公平和公正,情况将会如何?坑蒙拐骗,欺行霸市,市场何以存在和发展?若要实现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必须加强法治。第三,创新有效运行的机制和科学进步的制度。一方面,机制和制度的建设包括了法律运行机制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一般意义上的机制和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离不开法治的规范和保障。
二、现实状况要求加快法治
环境建设
如何评价老工业基地的法治环境?笔者认为应当重点考察老工业基地的法治程度和水平是否与全国法治进步的程度相一致,是否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要求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①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完善程度;②行政机关是否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严格执法,在行使行政权力时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服务群众;③司法机关是否能准确、合法、及时、公正地适用法律,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化解矛盾,解决纠纷;④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公职人员是否能带头遵守法律,抑制特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⑤广大人民群众是否能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既能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能进行法律监督,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⑥通过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实际调整,使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违法犯罪行为受到应有惩治,社会关系和谐,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
为此,笔者专门调查了东北某市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上述相关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行政执法和司法状况进行简要评析,这可以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加强法治环境建设,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的。
1行政执法的现状分析
(1)近年来该市行政执法的改进和取得的成绩
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该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正努力提高行政执法质量,消除和减少各种“低级执法”现象。近年来,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执法环境的形势下,各级行政部门在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同类权限”集中管辖的改革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同类权限”集中管辖,是指将原来的两个以上行政部门对某一行政事务均可行使管辖权的管理,归口为一个部门管辖。其特点是:集中行使的处罚权范围广、项目多,执法重心下移;量化执法指标,执法行为程序化;机构精简,执法效率提高。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执法领域存在执法机构多、处罚重复、职能交叉、多层多头执法、执法随意性大等弊端。从“同类权限”的集中管辖的特点可以看出,它能解决一些执法中的“顽疾”。
(2)行政执法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历史、人们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原因,一些行政机关和部门在行使执法权力和职能的过程中,出现各式各样的偏差、漏洞甚至违规违法行为。它不但背离法治的主旨和精神,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引发执法纠纷,而且还影响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伤害民众对政府和法律的信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执法程序“随意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执法均有规范的程序,但长期以来,一些基层机关的执法人员违反法定程序、胡乱执法、口头执法、以言代法的行为和随意处罚的情形比较常见。当前行政执法纠纷的另一个热点是,超越法律授权行使所谓的执法权,或者无限扩大法定的权限,严重偏离法治精神。第二,执法行为“利益化”。尽管行政执法机关财政基本实现收支两条线,极大地遏制了以法谋“钱”的行为,然而由于其中大部分单位实行按比例返还或超过基数返还的办法,即上缴的越多返还的也越多,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收入仍然与个人奖金息息相关,因此仍存在过度执法、乱执法、乱罚款等现象。还表现出在一些公共服务性、没有经济利益领域的“不作为”方面的问题。2司法现状的分析
(1)近年来该市司法改革取得的成绩
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过程中,该市的各级司法部门正积极努力工作,围绕“振兴”的主题,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发展和振兴上,努力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振兴老工业基地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司法改革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具体表现为:执行程序中的改革取得突破;审判监督中的责任体系形成;基层法院的基础工作出现新局面。
(2)司法实践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审判质量和效率仍有较大差距,审判作风上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的法院积案仍然较多,裁判错误、人为拖延、隐性超审限、消极不作为的问题仍明显存在。出庭不准时,接待不守时,庭审不规范,精力不集中,对当事人语言粗鲁,态度蛮横,办关系案、人情案的仍大有人在。
二是审判管理监督机制仍不完善,完整科学的工作质量考评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些部门落实审判监督责任的规定不自觉、不认真、不敢负责任。监督体系不健全,导致质量评价参数不完整,有漏洞。
三是以人为本、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仍需完善创新,加大力度,持之以恒。一些法院不注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注重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部门和单位的消极落后现象乃至违法违纪人员不敢管。
四是基础工作仍是影响法院整体水平和形象的主要问题。虽然多数基层法院的工作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对有的法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仍然意见较多。其主要原因不是物质装备条件差,而是领导班子的自身作用和管理水平比较低,审判的质量和队伍的廉洁文明程度比较低,在率先垂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方面有一定差距。
三、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应重视和
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法治环境的改善,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不仅相关国家机关、职能部门要负起责任,全社会都应积极介入。在法治环境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有的可直接服务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的虽直观看来没有直接作用,但间接作用仍不可忽视。
1努力做好地方立法工作
(1)对于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如果原则性较强,需要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才具备可操作性的,地方人大和政府应及时制定相配套的法规、规章。此项工作做得好,既有利于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地方的法律适用。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要及时出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2)对于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中出现的特别的法律关系需地方立法调整的,应及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如果国家法律已有原则性规定,应以已有规定为基础,适应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特殊要求,制定具体的法规和规章;如果尚无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则应以宪法和其他法律精神为指导,制定出符合宪法精神和其他法律精神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3)对于国家目前尚未立法,现实又迫切需要强制性规范来调整的,深化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法律关系,应加以研究,适时制定出新的法规、规章。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及时调整新的法律关系,解决矛盾和冲突,做到有章可循,还有利于为国家的立法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制定全国性的法律奠定基础。当然,此类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应避免盲目性,既要探索,又要稳妥;要符合宪法精神和其他法律精神;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2努力建立执法、司法机关的良性工作机制
如前所述,行政机关的执法与司法机关的司法适应改革的要求,特别是为适应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曾做出很大努力,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同时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这些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当前,在建立良性工作机制上,应重视解决如下问题。
(1)关于行政执法“随意化”、执法行为“利益化”的解决机制。目前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属“低级执法”行为,完全脱离了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其状态的形成既有客观环境的因素,也有执法者自身利益的因素,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特殊现象。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准确限定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空间过小,将限制行政执法行为,自由裁量空间偏大,将为随意执法创造条件,适度的自由裁量空间的规范,应是努力追求的目标。当前的自由裁量权偏大仍是主要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法规规章自身的冲突、因利益驱使所作的利己解释、长期形成的习惯影响等。
第二,要努力破除特权思想。执法机关运用权力、行使权力,较易形成特权思想,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较易为特权思想寻找到根据。因此经常能看到,一些行政人员对已实施的法规、规章不严格落实,一些行政官员在不准公众抽烟的场合随意抽烟等。如果行政人员将自己作为法律的化身,那么在行政执法程序上的“随意化”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三,要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当前针对行政行为常设的监督机构有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和各级政府法制办。由于职责分工和隶属关系等原因,目前其监督作用仍很有限。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这些监督机构的作用;还应加强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以及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从法定程序上,要充分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作用。
(2)关于执法、司法机关的独立行使职权问题。法律赋予了执法、司法机关对行使职权的独立性,任何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干预。执法、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标志,也是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执法、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才能使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功能得到公平的实现,才能使行政、司法人员的执法、司法水平受到客观的评价。但目前干扰因素较多,如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干预,同级其他机关的干预,某一机关内部领导的干预、部门之间的干预、同志之间的干预等,都影响司法的独立性。应当建立一种良性机制,排除干扰和不良影响。
(3)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问题。司法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出现的办错案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如主观恶意的枉法裁判,因业务能力较低导致的对事实认定的错误和对法律理解、适用的错误等。无论何种原因,出现错误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是视具体情况承担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错案的发生,提高办案的质量,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目前尽管有责任追究的制度,但作用有限,效果有限,对错案的抑制程度有限。应当建立更为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产生足够的威慑力,使司法人员谨慎从事,使他们认识到,如果出现错误,就将面对不利的后果,而不仅仅是扣发奖金了事。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司法人员的流动机制,多渠道选拔司法人员,不称职的、出错较多的,应及时调离,转到其他岗位。
(4)关于节省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问题。目前人们对超期羁押、超审限办案的情况意见颇多。一方面,司法人员抱怨工作量大,无法按期办案;另一方面,司法人员在工作时间进行各种应酬,不在岗位的现象大量存在。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何节省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是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而解决此类问题,重要的仍然是制度和机制的建设,解决的方式也很多。其中,解决法官超审限、提高审判效率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建立法官当庭裁决的机制。即改变目前的开庭、休庭、择期判决的状况,由合议庭将多数案件庭审后当庭判决。其意义主要表现为:①当庭裁决明确了主审法官的责任,有利于建立过错责任追究制度;②当庭裁决方式有利于防止人为干扰,增强裁决的公正性;③当庭裁决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节省诉讼资源。
(5)关于加大执行力度问题。人民法院对判决的执行难,是目前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而如果判决得不到执行,将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法院的威信,影响法律的尊严。虽然人民法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在媒体上曝光、对当事人拘留等,但效果仍不明显。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仍需加强制度和机制的建设。
3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
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尽管近年来各级国家机关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不能满足于已有成就,面对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实际,法治教育仍需加强。首先,在对教育对象的法律认知程度的评估上,应坚持客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总体上评价,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年增强,对法律的本质、功能和作用的理解逐渐深化,对法律的应用趋于理性。同时,不同主体的法律意识是不同的,法治教育应因人施教,突出重点。其次,在教育内容上,既要对有些法律进行重复性教育,又要注意对新颁布的法律的宣传教育。曾经进行过的教育,如宪法、刑法、民法、婚姻法等,虽然曾是法治教育的重点,但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时间较久而导致有效性弱化等,对于有些教育对象,仍有继续教育的必要。对于新颁布的法律,或者修改后重新颁布的法律,应当有重点地选择与教育对象和现实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