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五常法;肿瘤病房;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04-02
“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它起源于日本,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新理论、新方法,主要用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1]。为了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肿瘤病房护理管理实行规范化管理,我科2011 年1 月~ 2013 年1 月在肿瘤病房护理管理实施五常法管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病房开放床位65 张,使用率100%,年收治患者约2000 人,月化疗患者约160人次,平均住院天数9天。病区护士19人。科室患者多,住院周期短,床位周转快,护理工作量大,部分护士病房护理管理水平参差不一,存在工作忙乱,易发生缺点和差错,如护士对物品存放部位不清楚或无固定放置等问题。
2 方法
2.1 组织和培训
病区护士长牵头我病区全体护士参与成立了“五常法” 小组, 每月举办的“五常法” 系列知识培训, 病区护士长组织学习讨论, 考核“五常法” 的基本步骤及其内涵, 强调实行“五常法” 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较完善的、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 来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 改进人们的思维过程[2], 使“五常法” 理念深入人心, 人人积极参与开展“五常法” 活动,全员行动, 以达到预期目标。
2.2 “五常法” 具体实施方法
2.2.1 常组织
集中小组成员,就如何实施病区病房管理环境脏乱: 病区陪人家属多, 地面可见乱丢垃圾, 便盆未及时倾倒, 杂物多, 放置乱。制定整理病房管理标准
2.2.2 常整顿
整顿物品、储存方法, 消除到处寻找东西的现象。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清楚标签及位置;每个分区位置有负责人的标签;小册子、材料、工具等整齐放置。
2.2.2.1 环境整顿
①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入院宣教, 勿留太多物品在病房里, 勿乱丢垃圾, 严格遵守医院陪探视制度, 尽量减少陪人家属数目。
②坚持晨间、晚间护理, 帮助患者整理床单位, 床头柜放物整齐美观, 减少障碍物。
③明确分工: 将病区分为四大块, 分班次专人负责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环境管理。如电脑班护士负责护士站的清洁整理,责任护士负责所辖病人病房的环境管理。
2.2.2.2 物品整顿
①把非必需的物品清理掉或回仓,把必需的物品按规定定位、定量、分类放置,整齐有序,并在相应位置明确标识,做到一目了然,30 秒内能找到所需物品,基本符合视觉管理的要求。
③专人负责物品的管理工作:由病区总务护士负责消耗品的定位、定数, 计划和领取工作并分类管理,定期清查,避免浪费;抢救设备如呼吸机、除颤机、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等班班交接检查, 保持其完好备用状态。
2.2.3 常清洁
常清洁即清除工作场所各区域的脏乱,保持环境、物品、仪器、设备处于清洁状态,防止污染的发生。目的是环境整洁、明亮、保证取出的物品能正常使用。
2.2.4 常规范
将“五常法” 纳入每日工作职责, 持之以恒, 使“五常法” 的实施从形式化—行事化—习惯化推进。制订五常法” 管理守则和审核表, 科室内每周由护士长自查1 次, 请每位患者出院前填写一份“病人满意度调查表”, 以评价“五常法”病房管理的执行情况。
2.2.5 常自律
人人遵守“五常法” 管理守则, 养成本班的事情本班做的习惯, 下班前5 分钟再次简单整理工作环境及用物, 回顾自己所做的工作, 查漏补缺,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创造安全、优美、舒适的病区工作环境, 无形中提升个体素质。
2.3 效果评价
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 对开展“五常法” 活动前后2年病人对病物品摆放有序度、环境舒适度、病人满意度比较。
2.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0.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实施前后各项指标比较采用卡方分析,P
3 结果
与开展“五常法” 活动前相比, 活动后摆放有序度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五常法”活动能规范病区管理通过开展“五常法”活动,规范了肿瘤病房护理管理物品的摆放位置,清除与工作场所无关的物品,把需要的物品放置于规定的位置,使物品存放有序、标识清楚、一目了然,取用准确、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3.2 护士的综合素质素养明显提高五常法管理强调的是自己管理自己的原则、勤俭节约的原则和持之以恒的原则,强调人人参与,护士自己既是管理者,又是遵守者。护理人员运用五常法的理念要求自己,工作积极主动,有条不紊,团队精神协作精神明显提高[3]。
3.3 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实施“五常法”管理后,病区各类物品药品分类放置,标识清楚,拿放物品所需要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查找物品和仪器时间,有效地减少工作失误,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为患者诊治和抢救赢得时间,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安全。
3.4 提高护士的自律性,提高护士整体素质通过“五常法”知识培训和实践,使护士们认识到环境管理对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护士长不定期的检查,不断强化“五常法”的管理,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使大家都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五常法”中的“常自律”要求护士有“慎独”精神,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和无菌技术操作,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同时,注意个人仪容仪表和行为规范,做到主动热情服务,对患者有耐心、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4]。
3.5 美化工作环境,提升医院形象开展“五常法”活动,能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病区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地面干净清洁,空气中再也闻不到异味臭味。工作人员衣帽整洁,精神饱满,语言文明规范。使患者觉得医院能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乐意前来就医,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总结
将五常法应用到病房护理管理中,可使病房清洁有条理,营造星级就医环境,提升医院形象;减少护理差错,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人性化服务,减少物资浪费及损坏,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提高病人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 黄惠根;戴红霞;李艳敏;丁泽林;杨海轶;;五常法审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使用效果评价研究[J];护理学报;2006年11期
[2] 苏志清. 质量管理体系的“ 五常法” [J] . 政策与管理, 2000,(9) : 31-33.
[3] 郭庆兰,林建坤,张锋丽,等.“5s”理论在特需病房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392.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2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1世纪的医疗护理优质服务,不仅仅是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素质管理、护理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透明收费管理、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文化管理和护理制度管理等,更重要的是要以病患要求的护理服务高品质为根本,提高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整体护理服务理念,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提升医疗卫生系统护理服务质量的主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要适应时展的要求,就必须将人文关怀纳入护理服务体系,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这是现代护理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是必然趋势[1,2]。
1 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对人的价值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珍视、关注的思想体现。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护理服务的载体是患者,即“以病人为中心”。因此,满足患者的需要,缩短就诊时间,及时有效治疗,尽量祛除患者身体的疾病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出发点。在护理服务实践中,要更可能多的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寻求与患者情感上的共鸣;满足患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中,对患者始终融入关爱、尊重的服务理念,通过访视和以家人般的周到关爱,与患者建立亲情关系。在亲情的护理行为中,给患者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在与患者以深厚爱心的沟通中,唤起患者向往健康,善待生命,接受护理和得到友爱的感情。
2 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实质
人文关怀护理,是今后医疗系统整体护理服务的核心,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医疗护理服务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它探讨的是人文关怀对护理服务品质的影响和对患者健康的影响,为医疗卫生系统如何提供人性化服务,如何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如何提高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品质,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在护理实践中,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患者的价值上。这就要求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卫生环境、医护管理环境、技术力量环境、设施设备环境、病区文化环境和护理文化环境等,是对患者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节约与知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使患者时刻感觉到踏入医院就医方便,技术精湛,病区舒适,经济实惠,服务满意。
3 提倡人文关怀的基本意义
就为患者服务而言,大力提倡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有利于降低医疗纠纷,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有利于创造品牌服务,为优化质量服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强化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一个
医院要强化人文关怀,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必须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是:
4.1 构建良好的医院环境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患和情绪焦虑的家属。整洁的医院院落;结构合理、功能齐全、附属设施配套的医院大楼、门诊楼和急诊楼;院内人车通道布设合理,绿地环绕,花木种植有序;院内外标示牌清晰、指向明确;导医台、医疗信息查询台传递信息顺畅;院内外明亮工程色泽柔和、美观大方等。温暖和谐与公园化的医疗环境,必将使患者和家属赏心悦目,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韵律感。
4.2 营造良好的病区环境 患者入院首先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诊区和病区走廊安装病人用扶手;病房安装电视、电话,建有洗浴设施齐全的卫生间,布设衣物柜、冷藏柜;用花草、风光油画点缀病房;每个护理单元设立设施齐全的煮食间,设立娱乐室,设置流动图书车;住院部设置流动货车;护士站设立患者健康设施代购点,义务理发点;病区设置陪护设施及用品租用站;对新入患者和危重患者送检等。家庭式、宾馆式的服务和管理,必将使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对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一时改变没有过重的心理压力,在轻松、安逸的环境中,安心治疗疾病,休养相得益彰。
4.3 创建良好的护理环境 首先,医院要认真做好护理设施设备、卫生器械、卫生材料等服务用品的供应保障。其次,医院要注重病区包括医疗用车、台、柜、床、被服在内的护理设备的更新;注重病区包括电视电话、卫生洁具和生活用具的维护,使之使用正常,常用常新。次之,认真搞好治疗场所用品、义务服务场所物品布设,使之洁净卫生,摆放有序,整齐划一。再次,注重护理人员服装色彩选择、穿着整洁;护理人员始终以亲切的微笑面对患者,以轻柔的动作、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服务患者,以充满浓厚爱心与亲情的护理言行给患者传递信赖和安全信息,进而创造安宁肃静、温暖和谐、优美舒适的人性化流畅空间和亲切祥和的环境。从患者入院开始,在每个护理环节中处处显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使护理人员在整洁有序的环境和愉悦轻松的氛围里,精神饱满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在到处洋溢爱心亲情的环境中,使生理、心理、物资和医疗需求上达到和谐统一。
人文关怀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践中,“以病人为中心”,必须爱护和尊重患者,这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也是减少医疗纠纷,创造品牌服务的先决条件[3]。
参考文献
1 刘玉莹,陈兴华,张亚卓.优化医院环境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护理管理杂志,2003,1(3):39-40.
2 刘玉馥.护理工作融入人文关怀的思路探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7):76-77.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3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院感染;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就是把分散在各病区的静脉输液配置工作集中转移到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由专业操作人员在万级层流环境局部百级净化台,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调配输液,最大限度地避免细菌、微粒等的污染,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是预防院内输液感染的重要措施。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住院患者静脉滴注给药比例很高,由输液引发的医院感染不容忽视。我院于2007年建立了静脉输液配置中心,自建立配置中心以来,担负了全院五个病区的静脉输液调配任务,因此,从配置输液的各个环节把关,提高输液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也是科室管理的重要工作。我中心近年来,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输液配置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1不遵守操作规范 输液配置涉及的环节较多,每个环节不当都可引起医院感染。比如手卫生,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操作者不遵守操作规范如配液时不戴口罩,抽吸药液、加药时未消毒,配置不同药物时未及时更换注射器等也是输液配置污染的环节。
1.2操作方法不当 配置药品时在掰开安瓿的瞬间产生的玻璃碎屑落人药液内可导致不溶性微粒增加。有实验显示割锯安瓿的周长越长,玻璃碎屑越多,进入药液的不溶性微粒也随之增加。因此,切割安瓿瓶时以切割颈部的l/4周为佳。很多制剂为橡皮胶塞玻璃瓶装,在加药时针头反复穿刺瓶塞,切割橡皮胶塞产生的碎屑也可能造成极高的污染概率。这些污染虽然不可避免,但如果操作方法得当,可以使液体污染降到最低。
1.3配置环境不达标 配置室内清洁不彻底、没有按照规章严格消毒;空调净化系统未定时清洁、检修,洁净室人员过多、人员频繁走动而导致空气洁净度不达标;物流管理不严格,药品未经消毒就传至洁净区而致室内环境污染;洁净室门或传递窗关闭不严,致使洁净室内外的空气串流,使空气污染几率增加,细菌数超标。这些都可能污染工作环境,从而造成配置液体的污染。
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控制感染措施
2.1环境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最重要的是把药物配置从普通环境移至洁净环境,保证了临床高品质的静脉输注质量。PIVAS要确保药物配置不被污染,重要的是净化程序管理与维护。洁净区的消毒灭菌是安全配置药物的保障。严格执行洁净区的日清洁、周清洁和月清洁制度,保持操作间清洁无灰尘。
2.2强化工作人员责任心与医院感染意识 配置人员在配置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规程与否,直接影响药物是否被污染。因此加强标准操作规程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差错防范意识的培养,树立实事求是、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非常必要。加强控制医院感染意识。并对静脉配置中心的监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2.3无菌操作的管理 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各操作环节绝对无菌;配置时经常用酒精消毒并保持手套湿润,以减少微粒的产生,同时按要求做好环境的清洁。在操作过程中每完成一袋配置后都应用75%的酒精消毒台面及手.3 结果与讨论
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的建立,实现了药师由单纯药物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的转变,建立了一个医、药、护交流的平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管理不当可直接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总之,加强环境及人员操作规程、物品的管理及职业防护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防控医院感染的关键。只有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控制与管理,督促各级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
参考文献:
[I]韦正峥,李淑英,王晖.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及洗手液消毒效果的评价[J].北京: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37-2439.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4
[关键词] 5S管理;基础工作;效率;成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5-0138-03
[Abstract] 5S management is a summary of 5 work steps: seiri, seiton, seisou, seiketsu, and shitsuke. Planned promotion of 5S management can specify job sites and goods, sort various kinds of materials, optimize foundation working process, improve foundation work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nd reasonably allocate work efficiency of all resources. 5S management can also enhance the brand image of hospital, and improve experience of patients in hospital.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the effect of 5S management on improvement of foundation work efficiency in hospital, and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achievements of 5S management in hospitals, will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researchers.
[Key words] 5S management; Foundation work; Efficiency; Achievement; Study
5S管理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素质教育(shitsuke)5个管理工作的简称[1]。5S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重点是创造工作高效率和整洁的工作环境,提升医护人员素养[2]。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从基础工作、行业分工、单位特点角度考虑,从2015年1月至今,要求全院各科室从基础工作入手逐步开展5S管理,使基础工作能够流畅有序,各种资源达到合理配置,实现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2015年1~12月的医院开展5S管理的工作成果。
1 推行5S管理工作步骤
1.1 组织和计划
(1)成立工作组织。院级层面,成立医院5S推行委员会,设立培训、宣传、品质等推行委员,负责组织全院5S管理的培训、宣传和检查等工作。科室层面,以各科室为单位,组建5S管理小组,要求全体人员参加。(2)制定工作计划。院级层面,制定医院5S管理工作方案,确定具体目标、工作计划、保障机制和工作要求。科室层面,依据医院5S管理工作方案制定本科室5S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及时记录本科室5S管理的检查结果,定期总结,及时改进。
1.2 推行的流程
(1)组织5S管理培训。通过课堂培训、现场培训的方式对5S管理的内涵、推行5S管理的意义、医院对推行5S管理的态度、5S管理的目标和工作计划、有关的检查和奖励措施等进行培训,并对科室骨干进行重点培养,促进科室5S管理工作的开展。(2)进行5S管理宣传。召开5S动员会,激发职工开展5S管理的热情,从意识上让全体职工,特别是管理层人员认识到5S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推介会、宣传栏、网站、院刊等形式宣传5S管理理念、方法、效果,使全院职工从思想上对5S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3)规范5S管理内容。医院规范5S管理的内容主要从门诊环境、病房环境、行政办公环境三个方面着手,要求各科室从实际工作出发,规范本科室5S管理内容。下面以病房治疗室和行政办公区为例进行说明。(4)制定5S检查标准。根据各科室5S管理规范的内容,分别制定相应的检查标准。仍以病房治疗室和行政办公区为例进行说明。通过5S管理,不论是治疗室、抢救室、处置室、办公室,还是库房、值班室的物品都达到了分类放置、明确数量、标识醒目、使用方便的目的;卫生清洁,改善了工作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达到了优质、高效、安全的目的[3]。(5)开展评比和奖励。医院组织推行委员会成员,按照制定的检查标准,定期对各科室工作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汇总,评选优秀科室作为样板科室进行宣传。制定5S管理评比方案,根据检查打分结果评选出不同等次的奖励科室,组织召开表彰大会。(6)建立台账并改进。各科室在推行5S管理过程中,应用PDCA的管理方式,建立5S管理工作台账,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台账的形式进行管理,形成发现-解决-改进的良性循环模式,保障5S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见表1、2。
2 分析5S管理应用成果
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物品摆放有条理,减少查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4]。以病房治疗室护士物品随意取放率和取药差错率、行政人员物品随意取放率和处理文件差错率为例进行说明。
2.1 考核指标与统计分析
(1)选取5S管理前后护士物品随意取放率和取药差错率、行政人员物品随意取放率和处理文件差错率进行考核。①护士物品随意取放率:每周三上午调查护士在治疗室取放物品的情况,调查护士取放物品总数300人次,对前后随意取放数进行比较。②护士取药差错率统计:推行5S管理前一年时间某病区一年的住院患者总数1200例,护士取药发生差错11起;推行5S管理后的一年时间该病区的住院患者总数1320例,护士取药发生差错4起。计算护士取药发生差错与住院患者数比。③行政人员物品随意取放率:每周一下午调查行政人员在办公区取放物品的情况,调查行政人员取放物品总数200人次,对前后随意取放数进行比较。④行政人员处理文件差错率统计:推行5S管理前一年时间办公室一年的文件总数1050份,文件处理差错10份;推行5S管理后的一年时间办公室文件总数1210份,文件处理差错4份。计算文件处理差错与文件总数比。(2)统计学分析:考核指标计量资料用(x±s)表示,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5S管理前后的分类变量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2 效果评价
5S管理是目前现场管理中一种常用的、重要的管理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提出要求,倡导从小事做起,力求使每位员工都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从而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6]。医院通过推行5S管理,取得了重要的成效: (1)提高了职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现场的可视化程度:通过“整顿”工作,工作现场和操作台面变得井然有序,随时能取出想找的物品,节省了寻找物品的时间,工作效率明显提升;通过“整理”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物品,存储空间变得一目了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提高了职工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主动性:通过“素质教育”,提高了职工遵守既定规则的自觉性,如护士对病区的管理观点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认为病区管理是护士长的责任转变为自觉参与到病区管理中[7]。(3)提高了职工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通过规范工作现场,制定各种物品存放标准,保障了工作安全,提高了工作质量,如将各种抢救药品和物品归类保存,使其能处于随时备用的状态,并定时对其状态和质量进行检查,可为患者的抢救和诊治赢得时间,确保患者能得到及时、优质的护理服务,以降低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发生率[8]。
随着5S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流程化,加快完善了医院“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科学管理工作模式。
3 讨论
3.1 推行5S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医院在5S管理推行过程中应用了下列工作方法:(1)现场调查。以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来院访查后反馈的问题结果作为基础资料,同时收集推行5S管理前医院各科室工作现状的文字和图片资料。(2)查阅文献。一是对国内外有关5S管理方法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包括5S管理的概念、理论、作用、工具、发展等,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二是掌握目前国内医院应用5S管理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经验。(3)问卷设计和调查。对5S管理推进工作进行阶段性的问卷设计和调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4)专家咨询。邀请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来院进行工作检查和指导,邀请其他医院管理人员来院介绍5S管理经验和方法。(5)评分表分析。通过5S管理实施过中各节点(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定期检查的相关评分表的数据分析,掌握医院5S管理实施效果、工作效率等状况。
3.2 推行5S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医院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趋势。推行5S管理,对塑造医院形象、节省工作成本、保障医疗安全、提升服务品质、提高操作标准化、加强职工素养教育、创造令患者满意的就医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按照 5S 管理“三定”:定点、定量、定容和“三要素”:场所、方法、标识,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9]。医院通过5S管理为患者和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治疗环境[10]。
3.3 推行5S管理要抓住环节要点
努力提高人员的修养,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5S管理的核心[11];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将无法实施,也坚持不了;故5S管理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员素质[12]。常态化要求日常工作中职工认真执行各区域 5S 整顿制度,讲究“人人5S,处处5S,时时5S”[13]。5S管理工作环节要点。1S整理,要区分出“要”与“不要”的物品,对“不要”的物品进行处理,节省空间,提高工作效率;2S整顿,要把必要的物品按规定定位,摆放整齐,明确标识;3S清扫,要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设备异常马上修理,并防止污染的发生,使不足、缺点明显化,保障工作质量;4S清洁,要将前面3S的实施制度化、规范化,并维持效果,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并显现“异常”之所在;5S素养,要人人按规定行事,养成良好习惯,提升“人的品质”,人人养成对任何工作都持认真态度的良好习惯[11]。
5S管理塑造了一流形象,激发员工士气,是从事组织再造,增进工作效率的法宝[14]。5S管理法能有效解决工作场所物品混乱、无序的状况,有效改善药品、物品、设备器械的规范管理,能方便医护操作,使管理更加人性化、制度标准化、流程合理化[15]。医院通过推行5S管理,规范了基础工作,改进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培养了职工良好的工作素养,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职工的重视程度、工作习惯的坚持、工作奖惩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一是院领导对推行5S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开展工作前做好前期调研,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逐步开展;三是此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全院职工持之以恒的坚持。
[参考文献]
[1] 越前行夫. 5S推进法[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10.
[2] 罗冠军,张彦梅. 浅谈5S 活动在门诊外科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 心理医生,2015,21(13):254.
[3] 刘素素. 5S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果[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2):222-223.
[4] 陈锐群. 病区急救车管理创新[J]. 中国医学创新,2011, 8(4):170-171.
[5] 朱文珍. 5S管理法在病房及三室环境管理中的心得体会[J]. 医药前沿,2015,5(17):369-370.
[6] 杨宏强. 5S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实施[J]. 科技与管理,2011,13(3):101-104.
[7] 张小春. 5S模式对提升护士责任感的效果分析[J]. 医院管理论坛,2015,32(6): 63-65.
[8] 徐珊珊. 5S管理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7):161-162.
[9] 章冬梅,倪理琪. 5S 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2013,13(6):121-122.
[10] 孙军连. 5S管理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2015,28(10):239.
[11] 李家林. 5S精细化管理[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3.
[12] 叶远青,黄华,罗文沈,等. 5S管理在检验科管理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3):260-261.
[13] 薛晨辉. 5S管理在医院设备科管理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13,26(11):50-51.
[14] 吴少珠,谭瑞珠,李铁花. “5S”护理服务模式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 全科护理,2009,7(10):901-902.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5
【关键词】 针刺伤防范管理;现状
护士是因针刺伤而发生血液感染的高危群体。据报道, 全世界每年约有10万名护士被针头刺伤过。因此,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范管理, 以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 使护理人员安全地执业, 维护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以更好的服务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人员针刺伤防范管理的内容综述如下。
1 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制度管理
1. 1 建立健全的针刺伤管理的监查控制网络 现大部分医院均建立了护士长和主管护士负责制, 通过常规检查与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了护士落实防范针刺伤措施的自觉性;对经常发生的共性问题及时提出并寻求改进方法, 提醒护士注意;保证各类器具必须完备和有效, 发现损坏及时更换。这种方法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频次, 保障了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1]。
1. 2 建立完善的针刺伤上报系统 ①建立针刺伤发生后的上报流程。当针刺伤事件发生后, 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 护士长经过调查和证实后, 要立即采取紧急应急处理措施, 并通过科室内部讨论, 将相关信息于24 h内呈报给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以制定风险干预措施, 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追踪随访并存档;②强化针刺伤上报制度与针刺伤监测网络。及时了解易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产品、高危护理操作及高危护理人员等信息, 并将上述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的医务人员, 以提高其安全意识, 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2]。
1. 3 加强针刺伤害的安全培训 资料显示:实施针刺伤防范培训教育可明显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具体的培训措施为:①在护士培训学校增设与针刺伤相关的防护课程, 或通过讲座的方式推动针刺伤防范的教育工作;②在护士进入临床上岗前将针刺伤纳入实习护士和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纲要, 并进行规定课时的培训;③加强护理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④加强护士的针刺伤防范教育培训, 降低护士工作随意性, 强化其职业安全意识[3]。
1. 4 完善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流程 要求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携带治疗盘或治疗车, 治疗盘中用物配备齐全, 并配有小锐器盒;拔针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与注射器;传递锐器时, 勿将锐利面朝向他人和自己, 以免误伤。
1. 5 建立预防针刺伤的奖罚制度 管理护士长每天巡视, 发现备物不齐全、操作不规范的护士, 登记并扣除绩效分, 每月无不良记录的相应的加一定的绩效考核分。年终汇总评比, 还可与评先评优、职称竞聘挂钩。由于临床护士在工作同时还兼有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有数据表明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93.3%。带教护士应对此负有一定责任, 因而, 实习生若发生针刺伤, 带教护士也应受到一定的惩罚, 以示警戒。
2 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的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的人员编制和足够的人力资源配备是预防针刺伤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做到:①根据临床各个科室、病区的实际工作量, 安排相应的护理编制;②采取科学合理的弹性排班、轮班的工作方法, 以减少护士针刺伤事件的发生;③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 以减少因环境因素引起的针刺伤害事件;④建立并完善护理工作支持系统, 具体包括药物与食物的分发、物质保障等系统, 以缓解临床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提高服务质量[4]。
3 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环境管理
3. 1 规范病区、治疗室环境的管理 在易发生针刺伤的地方张贴提示语以及针刺伤后处理流程图, 以提高临床护士防范针刺伤的意识。后勤部门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保证病区的舒适、安静, 以防范因环境原因而导致的针刺伤害。
3. 2 规范医疗垃圾的管理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 对医疗垃圾要进行分类和放置。各科配备便于丢弃的锐器盒, 并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携带, 放在方便可及又安全的地方, 操作后立即将针头丢入容器, 避免将针头放于治疗车、床旁、桌等处, 以免身体移动及整理废旧物品时造成针刺伤[1]。
3. 3 使用安全用具, 提高护理器材的安全性 如使用安全针装置和采取无针系统静脉滴注[5]。
4 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的护患沟通管理
为减少因护患矛盾导致患者突然运动与不配合, 降低针刺伤的发生, 应做到两个方面:①注重对患者的教育和沟通。护理管理者要培养新护士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关心和爱护患者, 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 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 从而提高其护理依从性;②训练护士的临床应变能力。加强对护士应激、应变能力的培养, 并要求其严格按照护理规范操作, 同时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5 小结
综上所述, 防范针刺伤应从制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管理与护患沟通管理四大方面综述临床护士针刺伤防范管理现况以引起管理者重视, 提高防范意识。可见针刺伤的防范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支持并加以管理运行, 并从多方面将防范针刺伤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让护理人员安全执业。
参考文献
[1] 孟晓琴.风险管理在防范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和效果.华西医学, 2012, 27(1):121-123.
[2] 王红红,杨敏,何国平,等.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实用预防医学, 2002, 9(6):666-668.
[3] 李红梅,李文涛,肖淑贞,等.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刺伤.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18(1):7.
[4] 谢红珍,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3):54-56.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6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
面对国民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是精神科护理管理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问卷的形式调查56名年资5年以上的精神科护理人员,统计风险因素,寻求防范对策,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现报道如下。
一、风险因素
(一)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
1、精神病患者由于无自知力,不承认有病而不配合治疗,加上精神病性症状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都是造成精神科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如受幻觉妄想支配下的暴力行为、冲动、伤人、自伤、毁物、外跑等。
2、患者自身合并一些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3、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可导致吞咽困难、噎食或性低血压而出现摔伤等意外,这些都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风险。
(二)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主要指没有建立健全的各项护理制度,规章制度不完善,或有制度而执行不严格,没有认真检查、落实,护士有章不循,或以经验代替制度,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2、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3、职责权不清,包括医护责任不清,护士、护理员责任不清,护士、患者责任不清,护士、家属责任不清等。
(三)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主要指护士年轻化,流动性大,工作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高。
2、责任心不强,马虎大意,对病情观察不细致,以致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现病情变化却因片面思维没能及时汇报处理而导致风险。
3、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处理、执行医嘱错误或“三查七对”不严等,都会产生责任风险。
(四)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善所致的风险
护士在使用医疗仪器或医用材料时,没有发现质量问题,或抱着侥幸心理使用不良设备、材料,或环境管理缺陷而造成不良后果。病房结构不合理,探视亲友或其他人员很容易将危险物品交给患者,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一)实施分级管理
即护理部主任主抓护士长工作,护士长负责检查护士具体工作的执行情况。病区要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每月召开护理安全工作会议,践行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
(二)以核心制度为基础
护理安全制度、分级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巡回制度、约束保护制度等,涉及病区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全面掌握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那么护理风险系数就会降到最低,安全系数就会大大提高。
(三)以“快乐管理”为思想,实施人性化管理
“快乐管理”思想的根本目的是让护士把工作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激发工作兴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快乐管理”的本质在于以情感需要、工作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促进护士乐于工作,激发护士的心智活动,使护士享受工作的乐趣,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快乐管理”的核心是调动护士的主人翁责任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逐渐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四)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保证夜班人数和充足的休息,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提高服务质量。对新毕业、实习护士及试用期护士加强管理,做好岗前培训工作,规范护士行为,对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件的书写进行经常性检查。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均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三基”培训,把“三基”培训贯穿到日常工作中。
(五)建立并落实风险管理告知制度
在目前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纠纷不属于医疗过失,而是部分民众对医疗风险不认识、不承担的反映。精神科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危险物品(如刀、剪、玻璃杯、火柴、裤带等)、精神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一些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告知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理风险告知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对家属陪住及不遵从护嘱的行为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三、讨论
以往对精神病患者多采取封闭式管理,既不够人性化,效果也不一定好。目前在不少大型专科医院,除特殊患者外(如老年痴呆症患者等),开放式病房已成为主流管理方式。与此同时,患者的安全管理也面临着新的课题,我们希望通过强化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诊治方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等手段加以解决。临床实践中,通过精神检查可知,其实很多的患者都需要进行精神上的护理治疗和心理干预。只是多数患者没有转入精神科进行专科治疗,只是在其他科室进行了处理而已。有文献报道,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出现精神障碍。而临床收治的精神科患者以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焦虑障碍及抑郁障碍等最为常见。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认识是基本趋同。在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要结合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进行,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在护理期间,根据患者心理情绪变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一切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如患者因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医院环境、设备因素、组织管理因素等都可能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精神科护理的对象为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各种意外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但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护理风险事件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加强制度的管理,通过推行护士风险教育和强化风险管理的落实,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护理人员自觉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方案的主动性,更可以增加护理人员抗风险能力,能有效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尤其在精神科,有些风险事件虽然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不只是护士自身,而是由于其他科室如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因此,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和协调发展,医院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