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治理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治理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治理技术

环保治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环保理念

一、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农机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而我国采用这种技术的比例较低。在制造技术和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而这在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之中。在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二、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警示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摆脱了农产品短缺的长期困扰,但随着农业日益集约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对水、大气、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深刻和显著。而且,在科技发展把大量农机产品引入农业大市场的可喜现实面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农机产品的生产与使用也要注意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正在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在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将工业原材料转变为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以及在农机产品的使用过程和废弃处理过程中,一方面消耗大量人类社会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这两方面是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对此,有关专家指出,面对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造业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由此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环保理念在世界科技领域应运而生。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产量大、用量多,在整个制造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为防患于未然,把环保制造技术引入农业机械行业势在必行,并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把环保理念融入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向

在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迅猛发展与绿色环保呼声日益强烈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向环境考虑高科技制造业发展。这也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意识跨越。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管理、运输、生产、作业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而且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即明确农机产品属性、增强环境保护功能,加大能源节省力度、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化制造产品的工作环境。绿色环保制造战略的运行模式涉及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大制造”的概念。其产出是绿色环保农机产品。即资源消耗少,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并且便于回收再利用的产品。绿色环保制造可以通过材科选用设计、低耗能设计、绿色工艺设计、绿色包装设计、可回收性设计等绿色设计来实现,并对废弃农机产品进行环保回收处理,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四、让环保意识贯穿农业机械制造技术全过程。

在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与环境保护的严峻现实面前,农业机械的绿色制造过程,一定要追求高科技的精益和环保绿色的完美。在过去的几十年,农机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库存、加快周期、节省成本和良好的客户满意度作为制胜策略;但是,新时代的焦点将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把精益原则与绿色环保理念有效地结合起来。农机生产企业只有把环保绿色计划通过一系列整合的项目进行推动,其环境保护功能具备了,同时减少了潜在的生产和使用成本,方可为企业征得新的市场机会。所以,今天的农机生产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种压力,即接受高科技和绿色环保的双重策略来创造一个新的市场环境立场。由此可知,现代农业机械涉及到机械、电子、信息、农业以及气象学等领域,其研制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领域专家协同工作的结果。在农业机械制造方面,正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全环保目标。领先的企业都纷纷减少废物和有效地进行运营,他们在企业运营的所有方面都考虑到了环境因素。

参考文献:

1、钱易,陈吉宁.农业环境污染的系统分析和综合治理[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5).

2、葛红岩.浅析绿色制造与企业全球化竞争战略[J].制造业信息化,2009(1).

环保治理技术范文2

1、制定标准――夯实安全监督约束机制的基础

抓标准制定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使原来零散、不全面、顾此失彼的安全管理变得系统化,使之成为监督约束的行为规范,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在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上,应按照国家和企业在不同时期颁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并注意三个结合:与企业的安全工作和生产作业特点相结合;与基础管理现状相结合;与企业工作发展的内容和要求相结合。

(1)完善安全总监――安全监督――安全监督员为主体的监督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人员在基层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至关重要。为此,在公司聘任安全总监,基层单位设置专职安全监督,班组配备兼职安全监督员,把技术过硬、责任心强、敢于逗硬的人员充实到安全监察队伍中。各级安全监督人员按照股份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实行安全监督人员定期述职制度,每周至少向上一级安全监督汇报一次安全监督工作情况,每季度向安全生产委员会述职一次,安委会依据《安全监督考评标准》对安全监督人员进行考评,实施奖惩,实现安全工作专业管理。

(2)制定统一的安全监督检查标准。在原有管理标准的基础上新制定了《安全生产考核评比标准》。主要从安全管理、HSE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风险管理、设备管理、仓储管理、消防管理、现场管理、基础工作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综合职能管理、服务承诺管理、事故管理、其他管理等13个方面进行了完善,每条都有考核内容、方法及扣分尺度,并将考核得分作为先进单位或个人的评比与奖励条件。为了使《安全生产考核评比标准》具有符合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和唯一性,我们将“标准”下发到各部门学习讨论,使广大员工人人掌握、自觉遵守。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克服了管理者的主观性,增大了各管理环节的透明度,使员工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做到了岗位有专责、操作有规程、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检查有标准、违反有罚则,为安全监督约束机制的正常运行起到保证作用。

2、责任到位――把握安全监督约束机制的关键

抓责任到位,就是抓安全到位、效益到位。责任与安全成正比,责任上的疏忽往往会造成安全上的漏洞,这是有血的教训的。尽好责任是一个员工敬业精神的真实体现,也是用好监督约束机制的关键。岗位是责任点,点点相连形成责任网,全面责任到位就能纺织成安全屏障。

3、检查考核――用好安全监督约束机制的有力措施

加强各作业环节的检查考核是运用安全监督约束机制的有效方法。在检查考核中,我们注重抓了“二卡工作法”和“三违”员工过“六关”整改法。

(1)“两卡工作指导法”,即《领导班组工作指导卡》、《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班组工作指导卡》。领导班组工作指导就是要求领导靠前管理和服务,根据各自的职责深入班组,对执行制度、生产作业、设备运行、岗位操作、安全巡检、工作态度以及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指导,帮助班组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将发现的问题填写在《领导班组工作指导卡》上,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跟踪改进情况,从而加强了生产作业的过程控制,融洽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一线班组的管理水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班组工作指导就是要求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根据各自专业管理特点,每天用50%的时间深入班组,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QHSE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标准逐条对照检查,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和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人与事及时制止、纠正,如实填写《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班组工作指导卡》,经过有效实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班组工作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最大限度地扫除了管理盲区,堵塞了管理漏洞,使过去发油作业前溢油探头放置不当、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进入轻油泵房和发油岛不触摸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女职工戴首饰上岗作业等违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2)“三违”员工实行过“六关”整改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由于“三违”行为具有习惯性、反复性、盲目性、无知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三违”现象是一个绕不开也躲不过的管理难题。我们创新推行对“三违”员工实行过“六关”整改法,有效地杜绝了“三违”现象的发生。在反“三违”中,我们专门设置了“三违”行为举报箱,广泛发动员工查找自己及身边员工的“三违”现象,分环节、分岗位进行梳理分类,组织员工学习讨论,让员工了解本岗位可能出现的“三违”现象及其危害性,制定了《反“三违”和管理规定》、《“三违”禁令》和《员工违章扣分台账》等管理制度和措施,员工一旦发生“三违”行为,他必须经过个人反思亮相关(在员工大会、板报、简报上点名批评),班组帮助教育关(所在班组帮扶教育),股室惩罚警醒关(按员工考核办法给予处罚),家属亲情感化观(唤起员工对个人和家庭负责的意识),“三违”医院治疗关(对违章行为进行深刻剖析),安全领导评审关(对个人整改进行检查验收)。这“六关”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防护网,使一切“三违”行为无处藏身。

环保治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包茎、包皮过长、包皮环切术

0引言

包皮过长是临床常见的畸形。头完全被包皮包裹,易发生头包皮炎。 包茎或包皮过长的对身心都有严重的危害。 容易导致细菌感染,严重的会导致糜烂或形成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需及时救诊 ,及时治疗。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行包皮环切术。 本文就我院2013年治疗的24例包茎及包皮过长的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治疗的24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年龄6-----34岁。 其中包茎6例,包皮过长12例,包茎粘连4例。 24例患者并发包皮炎9例,包皮垢5例,排尿困难4例,包皮嵌顿2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行包皮环切术治疗。 2例包皮嵌顿患者先给予手法复位切开术治疗,术后l~3个月行包皮环切术。

全部患者术前3天起,清洗生殖器。可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泡。术前空腹4--6小时。所有患者给予根部阻滞麻醉。具体手术步骤如下:

1.2.1改良传统包皮环切术

用1%利多卡因在根部行皮下浸润麻醉,加背神经阻滞麻醉,用高频电刀在距冠状沟约1.5cm处,腹侧1.8cm处环行切开内板。 碰到血管需缓慢切除或电灼止血。切割时用纱布保护好头,保留部分浅筋膜组织,切后立即用湿盐水纱布湿敷切口,以减少热损伤。 状态下保留距冠状沟背侧1.5cm处,腹侧1.8cm处的皮肤,环行切开外板,两环行切口间对合皮肤后于系带处用4―0 peterglyd V可吸收线在皮下缝合打结,然后顺时针方向在真皮层行褥式皮内缝合, 边缝边将缝线拉直(不必拉紧),缝完一圈后与起始线结线尾打结于皮下或采用单纯间断缝合切口。 纱布垂帘覆盖。

1.2.2根部皮肤环切术(仅适用于包皮过长者)

用1%利多卡因在根部行皮下浸润麻醉,浸润麻醉时间7天。手术时,将全部暴露,确定根部皮肤切除的宽度。于浅筋膜层切除,间断缝合两端皮缘。

2 结果

2.1 一般手术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无一例出现水肿及皮肿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全部治愈。 治愈率100%。

2.2 患者满意度

患者术中痛苦小,出血量小,创伤小,无须住院,术后无一例水肿及皮肿出现,患者及家属满意率高达100%。

3 讨论

包茎与包皮过长患者平时很少有症状,等到就诊时是因为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头包皮炎、包皮垢、排尿困难 、包皮嵌顿。包茎或包皮过长的对身心都有严重的危害。 容易导致细菌感染,严重的会导致糜烂或形成溃。痒痛,小儿常常扯拉、挤压,排出的包皮垢有腐臭味,有时可发生急性潴留[1] 。 炎症、尿液积聚于又会刺激包皮及头,往往会加剧分泌物的分泌,从而使包皮垢积聚加重。乳白色豆腐样的包皮垢长时间积聚,会形成结石。从而引发排尿困难,严重的会引发脱肛等疾病。包皮过长,严重影响发育。不但会引发炎症,严重的会癌变。包皮口狭窄、排尿困难。

由于包茎或包皮过长会引发多种疾病。不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包皮过长需及时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临床诊断根据以下表现即可作出诊断。包皮过长:①包皮覆盖头,可上翻并使尿道口及头外露。 包茎患者的包皮不能翻转,头不能外露。包皮口狭小,尿线变细。短小,时不适或疼痛。常常出现包皮头炎,包皮水肿和疼痛。

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行包皮环切术。包皮环切术适用于包皮过长、包茎和反复炎症所引起的包茎粘连的患者[2] 。患者手术前需做好生殖器准备工作。术前3天起,清洗生殖器。可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泡。为避免出现包皮嵌顿,清洗结束后续立即把包皮复位。炎症患者,需炎症消退后方可手术。选用相应药物进行局部浸泡治疗炎症。包皮环切术的一般步骤为:设计合理、清洗消毒生殖器、分离粘连、设计切口、背侧切开、切除包皮、止血、包扎、缝合。

手术时为防止出现大水肿,需结扎内、外板间的血管断端。为避免痛性术中包皮不可切得过多。术后3~4日内,睡前服镇静剂如安定2.5毫克,以防,引起疼痛或出血[3] 。 术后,需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复发症,及早治疗。同时做好术后护理工作,为预防感染,免不洁。同时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及清淡食物,适当休息。

本组24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行包皮环切术,术后全部治愈,无一例水肿、皮肿出现,治愈率、满意率高达100%。 因此,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有效手段是行包皮环切术。该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同时无须住院,减少了患者的医疗成本,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景治安, 刘彦军 ,李纪华 ,等. 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J】.中国现代医生, 2014,20: 115-117.

环保治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总淋巴细胞计数 ;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护理干预

近年来,艾滋病流行形势日趋严峻,目前正处于艾滋病防控的关键阶段,而低免疫水平导致的各种机会性感染也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机会性感染易导致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总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监测HIV疾病进程的标记物及监测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率的重要参数,因此机会性感染与总淋巴细胞计数两者相关性研究可对预防和控制机会性感染乃至对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及预后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对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210例HIV/AIDS患者进行总淋巴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研究,为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预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病情转归,及时修正护理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HIV/AIDS患者,共210例,其中,男128例(60.9%),女82(39.1%)例,年龄26~66岁,平均45±9.581岁。所有患者经确认试验检测为抗HIV阳性,诊断均符合1993年美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的HIV/AIDS诊断标准。且均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

1.2分组与观察指标 按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分为TLC>1300个/μl分为常规护理组,TLC≤1300个/μl分为护理干预组,分析所有患者的总感染率与感染类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感染发生的差异。两组患者年龄、职业、病程、住院时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3 淋巴细胞计数方法 总淋巴细胞计数由贵港市人民医院实验室检测,使用美国BD公司提供的流式细胞计数仪。CD4+淋巴细胞计数由广西贵港市CDC实验室检测,使用由美国BD公司提供的FAcs calibur流式细胞计数仪,Tmecount管,FAcs溶血素。

1.4 临床护理 常规组采用艾滋病护理常规进行临床护理,护理干预组除采用艾滋病护理常规进行临床护理外,结合淋巴细胞计数变化预防机会性感染,当TLC≤1300个/μl 时积极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物来进行预防治疗护理,尽快控制感染,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记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 210名HIV/AIDS患者中,发生机会性感染者共182人,总感染率为86.7%,其中在各种机会性感染中,排在前五位的是口腔念珠菌感染(56.2%)、细菌性肺炎(46.7%)、肺结核 (42.4%)、败血症(21.4%)、感染性腹泻(20.5%)。具体情况见表1(同一人感染多种疾病时分别记为相应感染患者)。

2.2 HIV/AIDS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

用总淋巴细胞计数1400个/μl、1700个/μl预测CD4+细胞计数200个/μl、350个/μl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随着总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机率逐渐增高。CD4+T细胞计数≤0.2×109/L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96.5%,高于CD4+T细胞计数>0.2×109/L患者的63.2%。两组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见表2。

两组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行卡方检验,P=0.004

3.讨论

3.1 CD4 + T 细胞计数水平是机体免疫状态的最好体现,HIV 感染导致CD4 + T 淋巴细胞减少是艾滋病发病的中心环节。CD4 + T 细胞数的急剧下降标志着HIV/AIDS 的进行性发展,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当患者的CD4 + 细胞计数> 200 /mm3 时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危险性较小; CD4 + 细胞计数< 200 /mm3 是发生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感染的阈值,需采取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当CD4 +细胞计数低于50 /mm3 应对巨细胞病毒、鸟胞复合分枝杆菌群采取初期治疗护理措施; 隐子虫属及弓形虫等导致感染的阈值为50 ~ 100 /mm3,CD4 + 细胞数低于100 /mm3时应选择预防用药; 而结核分枝杆菌及念珠菌属的阈值则相对高于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念珠菌和肺结核杆菌感染患者的CD4 +细胞数更高。CD4 + 细胞绝对计数测定可以判断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资料显示,CD4 + 细胞计数越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越高,CD4 + 细胞水平降低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存活时间紧密相连[5]。总淋巴细胞计数值能及时提示医师进行相关检查,指导护士及时修改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有目的实施护理措施,及早发现并控制机会性感染,为患者提供最优护理。

3.2 对于未接受HARRT的HIV感染者,用血常规TLC预测CD4+细胞数评估疾病进展有一定可行性[3]。因此,总淋巴细胞计数被看作监测AIDS进程的标记和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对210例HIV/AIDS患者研究发现,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高,总感染率为86.7%(182/210),共432例次,主要的机会性感染是口腔念珠菌感染(56.2%)、细菌性肺炎(46.7%)、肺结核 (42.4%)、败血症(21.4%)、感染性腹泻(20.5%)。提示机会性感染,尤其是一些重要器官的感染仍然是目前我国HIV/AIDS患者的致死原因,提高患者免疫水平,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是治疗的首要任务。

3.3 进一步分析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水平与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总淋巴细胞计数TLC≤1300个/μl组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为93.6%,高于TLC>1300个/μl组患者(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总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机率增高。机会性感染的出现与病原菌的毒力、患者的免疫抑制水平有关。相关研究表明,总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是诊断艾滋病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患者存活时间紧密相连。

3.4 PCR是AIDS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时易发生,患者病情复杂、进展快、患者情绪低落。在护理工作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实行保护性隔离,降低体温,纠正低氧血症,正确引导患者按时服用抗PCR和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及家属上些护理技能,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3.5本研究结果说明总淋巴细胞计数是HIV/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将增加机会性感染的机率。因此,在一些基层医院监测总淋巴细胞计数作为评估HIV/AIDS患者疾病进展、预测机会性感染发生机率是可行的。护士是救治患者第一时间的参与者,运用总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既可以监测病情和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又可以使护士在护理治疗前和治疗时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避免盲目性,针对不同患者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许超宇,张宇锋,朱宇佳,覃琼芬等.210例HIV/AIDS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相关分析.热带医学.2011

[2]韩扬. 艾滋病患者淋巴细胞数和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3]谢志满,苏汉珍,黄绍标.艾滋病合并结核病18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4] 郜桂菊,张福杰,姚均,等.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对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

环保治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 夏玉米;树脂包膜缓释尿素;种肥同播;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14-01

为了研究树脂包膜缓释尿素在夏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特开展了不同施用比列对夏玉米的影响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点位于新野县上港乡王白村,地势平坦,地力基础均匀,灌排条件较好,土类为砂姜黑土,土种青黑土,质地为中黏土。土壤测试结果:全氮1.31 g/kg,碱解氮133 mg/kg,有效磷30.3 mg/kg,速效钾128 mg/kg,有机质15.1 g/kg。

1.2 供试肥料及品种

树脂包膜缓释尿素(总氮44%)、普通尿素(总氮46.4%);复混肥为尿基硫酸钾型(17-17-17);经检测,总N 16.97%,P2O5 17.15%,K2O 17.09%。供试玉米品种为豫安3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所有处理施肥量(折纯)均为纯N 240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施用复混肥(17-17-17)441.15 kg/hm2,折合N 75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首先配足磷钾肥的用量,剩余的纯N 165 kg/hm2,用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补足,通过树脂包膜尿素施用量的差别调节氮肥中缓释氮与速效氮的比例,使6个处理缓释氮占总施氮量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表1)[1-3]。

1.4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5年5月29日播种,9月19日收获,全生育期113 d。各处理均采用种肥同播一次性施肥模式[4-6]。

2 结果与分析

2.1 缓释尿素不同施用比例的产量效应

试验产量统计见表2。由表2可知,各处理产量排序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CK)。与处理1(CK)比,处理2、3、4、5分别增产757.39、1 191.60、1 396.82、1 507.16 kg/hm2,增幅分别为9.46%、14.88%、17.44%、18.82%。

试验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F=18.721 21>F0.01=5.994 339,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表明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增产量和增产幅度随着缓释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大而递增。

2.2 缓释尿素不同施用比例的施肥成本及经济效益

各处理施肥成本和效益分析比较详见表4。扣除施肥成本后,与处理1(CK)对比,处理2、3、4、5分别净增收1 282.30、1 983.09、2 271.49、2 389.10元/hm2。可见,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加,虽然肥料成本有所上升,但扣除肥料成本后,经济效益仍然呈明显递增趋势。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土类、重壤土质地种植夏玉米,在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树脂包膜缓释尿素肥效明显高于普通尿素。在等养分量施肥且保证磷、钾适宜施用量的条件下,当树脂包膜尿素氮占总施氮量的比例10%、20%、30%、40%时,分别比无包膜尿素氮的对照增产757.39、1 191.60、1 396.82、1 507.16 kg/hm2,增幅分别达到9.46%、14.88%、17.44%、18.82%,差异极显著。扣除肥料成本后,分别增收1 282.30、1 983.09、2 271.49、2 389.10元/hm2。增产量和增收值均随着缓释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大而递增。

4 参考文献

[1] 司贤宗,韩燕来,王宜伦,等.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提高冬小麦-夏玉米施肥效果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7):1390-1398.

[2] 李伟,李絮花,李海燕,等.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2,38(4):699-706.

[3] 谷振宏,付秀云.缓释肥料在夏玉米上的试验效果初报[J].河南农业,2015(11):19-20.

[4] 李敏,叶舒娅,刘枫,等.施用缓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95-8896.

环保治理技术范文6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118-02

贲门失弛缓症通常称为贲门痉挛,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失调疾病。从1985年起我科改变以往经胸行Heller手术的治疗方案,采用经腹迷走神经左支切断、食管下端贲门肌层切开、胃底固定及幽门成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5例,结果良好,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22~40岁,平均29岁,病程5个月~11年。所有病人均以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为主症,其中同时伴有胸骨后和上腹部闷胀感、疼痛感8例,呕吐或返流7例,有神经症状3例,有间断性咳嗽、发热等肺部并发症4例,全组病人体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全组病例术前行食管钡透均呈典型贲门失弛缓症X线征象,按Ventrappen分型,重度扩张5例,中度扩张7例,轻度扩张3例。术前纤维食管镜检查,6例镜下见贲门正常,9例食管扩张,有食物潴留,5例食管黏膜不同程度炎症改变。

1.2 手术方法

手术麻醉采用全麻者1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者5例。手术取上腹正中切口,切除剑突,显露膈肌裂孔,切开腹段食管的腹膜,游离食管,绕以胶管提起,切断迷走神经左干,游离胃底贲门并下移食管6~8 cm,在食管前壁切开食管肌层至黏膜下层,长度5~7 cm,将肌层黏膜分离1/2~2/3周,胃端肌层切开不超过1.0 cm,认真止血,将胃管拉回食管腔内,用手指钳闭贲门,向胃管内注气以使食管黏膜充分膨出,检查有无残存未断的肌纤维,并将膨起的黏膜置于水面下检查有无漏气,有黏膜破裂者,用无创伤可吸收缝线仔细修补。将胃底覆盖于肌层切口的黏膜膨出部位,并将胃底与食管切开的肌缘结节缝合固定,使肌缘被隔开,并保护了食管黏膜。纵行切开幽门部前壁0.5 cm,横行间断全层缝合。

2 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0 d消化道功能均已恢复正常,无返酸、嗳气、呕吐、腹胀等症状。术后钡透检查钡剂通过幽门均顺利,食管扩张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头低位30度未见稀钡向食管返流。随访最长15年,最短3年,所有病人均正常进食,生活自理、参加正常的体力劳动,无再次手术。

3 讨论

3.1 治疗方法

目前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扩张和手术治疗,都是以减低食管、胃联合部位的阻力,使食物顺利地从食管进入胃内,解除吞咽困难,又不引起胃内容物的反流为目的。总的说来,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症状轻微或是不同意手术的患者,疗效不满意。扩张治疗是最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国内张泰昌等报道治疗的有效率为96.5%,但有近20%的病人因失败而需要手术治疗,并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中最主要的是穿孔,发生率3%~5%,Metman等报道了237例行气囊扩张病例出现7例穿孔(3%)。改良Heller手术,即食管前壁黏膜外肌层切开术,根据资料报告其有效率在90%以上,并且远期效果较好,已是公认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术式。对术后部分有返流的病例,辅以抗酸抑酸、保护黏膜、增加胃动力药物治疗。

3.2 经腹治疗的优点

评价手术方法的优点,应从是否解除梗阻、是否抗返流、是否操作简单、创伤小来进行。通过15例的临床观察以及文献回顾复习,经腹行Heller手术有以下优点:将胃底固定,缝合在切开肌层的边缘,使贲门切迹得以锐化,进食后气体及食物充填折叠的胃底形成的“球囊活瓣”机理对末端食管产生压迫作用,对防止返流有重要的作用。因胃壁肌肉并不参与失弛缓的形成,所以,由食管继续向胃壁切开时长度不超过1.0 cm,否则有可能切断Heiretices环,造成反流。在黏膜下有几条横过胃壁的小静脉,可作为切口已达到胃的满意标志。在胃上作2.0 cm以上的切口,反流率为100%。 经腹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病人恢复快,无需切开膈肌,且可行幽门成型术。尤其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减少了开胸手术的打击和开胸手术后的并发症,在这些方面明显优于胸部切口。但也有主张经胸部入路进行手术的,他们认为术野显露优于腹部切口,手术操作也略简便。

3.3 关于手术操作的几点体会

为解决经腹手术贲门部显露不如胸部切口的问题,手术时应切除剑突,切断三角韧带,并将肝左叶拉向右侧,显露贲门及食管下段不是很困难。切断迷走神经左支,充分游离,助手用食指或胶管向下牵拉贲门,可将食管拉下7~8 cm,可避免迷走神经右支的损伤,也便于术者的操作。食管肌层切开时应切断所有的肌肉纤维,上端应超越狭窄部位达扩张段食管,分离至食管周径的1/2~2/3,使食管黏膜充分的膨出,贲门部梗阻完全解除。食管腔内注气试验,不仅可以检查肌肉纤维是否全部切断,还可以检查黏膜有无破裂,避免发生食管瘘及膈下脓肿。

3.4 其他一些问题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法达到满意疗效。手术后的患者应终生随访,病史较长者更应警惕食管癌的发生。现在各基层医院的设备逐渐改善,有条件的应行术前、术后食管腔内测压、24 h PH监测,了解反流情况,以便更好的指导治疗。胸腹腔镜下行Heller手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优点是损伤更小、恢复更快,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姜若兰,孙鲁梅. 贲门失弛缓症[J]. 辽宁医学杂志,1998,12 (1):5-6.

[2]张泰昌, 沙忠芬, 张丽萍. 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J]. 中华内科杂志,1996,35 (1):45-45.

[3]李辉. 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111.

[4]徐启明, 孙玉鹗, 黄孝迈.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治疗[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3,9 (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