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范文1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探索

初中道德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开展与学生交流互动,是我教道《德与法治》课以来,一直追求的方向。本文结合我平时教学的实践,探索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一、课前自主预习

1.课外书籍的储备。每个班级的教室角落都有书柜,要求班主任把有关政治和法律的书籍放在里面,如《法律的故事》《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中国可以说不》《半月谈》杂志等书籍,这样比学生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环节。

2.课本预习方法的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每课都分五个部分,分别是探究园、情境体验、学海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其中,“学海导航”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该版块的内容,了解每课内容的线索和重点。然后,对该知识点需要更深的理解,可以通过看“探究园”和“阅读与感悟”里面的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

二、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构建

1.培养学生主动上台讲的习惯。讲台上讲,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紧张的,有利于对知识的内容的深刻记忆。《道德与法治》课,一个主题都有有关的资料辅助,所以,我基本上,让一位学生讲一个主题。教师要对讲的内容进行筛选,那些简单的、好理解、好把握的、学生有一定基础的的课,让学生上讲台自己进行讲解,最后,教师作更深层次的相关知识的补充。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二单元学会交往,第一课,我爱我家课,第2课时:化解“爱的冲突”教学时,因为该课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学生可以讲的内容比较多,例子也比较好举。所以,上这课时,我就想通过学生的讲亲身的实例,来对本课的知识进行理解。一位学生上台讲时,他说,他与父母关于上网问题的讨论,他父母认为学习最重要,网络不能接触,网上的东西都是不好。最后,关系紧张。他说:“通过今天本课的化解‘爱的冲突’,他知道了,需要与父母沟通,向父母阐明网络的好处,网络上也有在线学习,可以提高成绩,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家的大事,扩大自己的知识层面。同时,要控制好上网的时间,不要浏览黄色的网站。通过与父母的交流,父母理解他的想法,化解了爱的冲突。”这位的学生上台的讲话,应该可以说,他已经把课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对课本的理解更深刻、彻底。

2.课堂问题的优化。问题的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的服务,因此,教师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需要优化问题的形式,问题的内容要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有关,而且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和运用,最后,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问题的内容要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一单元1.2融入新集体中“如何建设良好班集体”,我就是在所教的班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想想自己如何为班集体建设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通过学生对自己班集体的了解,最后,各小组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再结合有关课本的知识进行总结,建设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树立共同目标;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来看,都比较好,因为这就是根据自己的在集体中生活的情况,进行总结,而且问题更具体,更符合现实生活。最后,教师进结合教材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达到教与学的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注重材料的运用,通过自主分析材料,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得出结论。

三、课后自主复习

1.播放微视频。为了让学生面对的不只是枯燥的课本,而是更好的生动的道德与法治的事实,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微视频。通过微视频的播放,学生可以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形成具体、生动的形象,加强记忆,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记住课本的知识点,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2.做题方法的训练。做题方法是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训练,但是,道德与法治的做题方法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掌握自己训练的方法。道德与法治更加注重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多多训练,从材料中找找关键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所以需要学生学习过程中长期的配合,形成自主练习的习惯。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八单元8.3“学会防卫和避险”,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对学生进行做题练习的训练。如针对“中学生如何行使正当防卫措施”时,我采用三、四个具体案例给学生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理解了正当防卫是有限度的,以及如何行使正当防卫的措施。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在生活中要自觉远离各种不法侵害,但当侵害已经不可避免时,应当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进行正当防卫。通过这样的做题训练,老师进行方法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课本知识,对问题的进行彻底的分析、归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更好的体现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做题方法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学生的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教与学互助,效果会更加明显。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至关重要。教师的教的方式的改变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具体分析案例,达到学习效果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楼江红.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8).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范文2

合作学习模式,即指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促进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使初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得以提升,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实现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观点,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使自身的学习能力得以有效进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初中学生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能够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初中学生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等,使初中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1.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合作预习

在合作学习模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指导初中学生进行预习,使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在预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学生可以及时做出标记,这样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就可以有所针?Φ慕?行课堂学习。并且,这种方式还有利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疑问,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以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迅速得到提升。另外,这种自主预习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中,始终带着兴趣而进行探索与实践,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初中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启发,最终实现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的进步。

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以保障学生的进行有效预习,并且,教师也可以先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知识的探索,使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从而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充分的提高。

2.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辩论

对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可以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初中学生在组内进行积极的探究与思考,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并且,教师应充分培养初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初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小组合作学习之中。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性格的差异,有些学生较为外向,因此很愿意在小组合作中积极的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有的学生较为内向腼腆,在小组合作中怯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导致小组合作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外向的学生不断发言,内向的学生一直保持沉默。所以,教师应充分看到这一点,鼓励所有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更应多予以关注,不断对其进行鼓励,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的总体进步。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辩论的形式,来提升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参与性,可以先提出一个具有辩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积极的辩论,并且,教师应在小组内选取出一个小组长,或者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选择。而后要求小组长带动全部组员针对所学知识进行探讨,并制定出辩论的对策,使本组能够取得辩论的胜利。这样的方式不但有助于激发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初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使每位小组的成员都能够为了本组的胜利,而不断对辩论性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使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在学习《侵权要负责》时,教师针对侵权行为的分类,让学生围绕如何判定不作为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辩论,从而发挥出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性。

3.进行课后合作的指导

在初中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习的记忆得到巩固,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提问,促进彼此之间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也可在课后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的学习可以延伸到课后,全面的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进步。在课堂教学实践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来促进学生在课后的合作与交流,使初中学生不断取得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的进步。

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而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知识进行探索,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魅力,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范文3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结合课下的道德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理论和实践水平。

开展道德和法治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从认知方面能够对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要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自怨的将在课上所学习到的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实践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思路,开展一些道德认知的教育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在道德认知方面有学习的主动性,有思考的自觉性,教师要丰富教学的具体形式。根据以往的教学时间来看,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采用灌输式的教学,以及案例式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突出,更多的还是需要让学生结合体验去自己判断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开展认知教育活动,也要从学生的情感教育入手,在情感上让学生产生共鸣。

只具备道德认知还不足以推动学生产生积极的道德行为,教师要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具有感人力量的教学环节或者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与思考中,体会到内在强烈的情感,情感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与主体的价值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受到自己接纳肯定的现象和事物,我们自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相反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感受情境,让学生学会自己去体会,从而做出正确的,符合自己要求的判断。

道德和法制教育的效果提升,同样离不开学生的实践,知行统一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衡量效果的一个基本的标准。如果学生说是一套,做是一套教育的效果就无从谈起,当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理论宣讲,自己在行动上却做出了相反的榜样,学生自然也就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很难信服,因此对学生要求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例如,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开展校级劳动周,在劳动锻炼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日常生活中严格规范学生的自我生活管理与行为约束能力,提高其自律意识,发展自我规范能力;开展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优秀道德品质,评选学校道德标兵等。在实践中促使学生自觉反思其道德意志与行为表现,自觉提高道德水平。

第二,借助课上与课下的平台,向学生普及法制教育,要让学生在行为上有所限制,要有底线。

初中阶段是学生们面临生理和心理巨大变化的阶段,他们初入社会,对社会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对学生进行法律普及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在自己的行为决策方面,要持有更多的理性。进行法律普及工作,最有效的方式是借助案例教学的方法。例如,在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典型违法案例,让学生先结合自身的法律基础和原有观念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对案例中的人物行为与结果进行评价。之后再呈现具体的法律依据,让学生对自己的法律意识与认知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除了案例教学,也要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到其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法律的理解在行动上做出一些成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法治宣传画、手工制作法治主题手抄报和板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法律宣传月等,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法律积累,又能培养其遵法守法的自觉意识。

第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更充分的起到主导的作用,要整合教育教学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范文4

一、在教学设计环节明确情感教学目标

开展道德与法治课能够切实影响学生情感与心理,使学生的价值理念、兴趣爱好以及思想观念发生一定转变,这便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每节课的教学都要有一定的计划与目的,在目标的有效引导下,以教材为中心,辅以高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基于此,能够看出,在实际教学中确立目标十分重要,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明确情感教学目标要与学生具体状况相结合,可以以下述两点为切入点:其一,情感目标的层次。一般情况下,情感目标分为三层,主要包含反应、接受以及态度。其中接受指的是学生通过沟通与观察,在情感上发生积极变化;反应为应用特定情境,在道德与知识的方面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对学生心理起到正面影响。其二,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目标。其具体包含人生价值感、道德感、美感以及理智感等[1]。其中,美感指的是人对事物所产生的实际情感体验,如满足、开心等;道德感指的是个体对周边人群或是社会持有的感情;人生价值感指的是想拥有良好品质与持有积极心态的想法;理智感指的是人在评价过程中创设的情感体验,如成就感、自豪感等。

二、在课程导入中巧妙渗透情感教育

?n堂导入环节为建构高效课堂的核心部分,所以若想实现巧妙地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融入情感教育就至关重要。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如你画我猜、成语接龙、两人三足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团队意识以及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如此不但能够有效活跃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还能提高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对该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全面了解,进而加强学生责任意识与团体精神,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教学目标。在课程导入中巧妙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2]。

三、在实际教学中展现情感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切实把情感教育全面融入课堂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情感教育的效用与价值。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与网络案例相结合讲解这节课的知识,教师可以课前上网搜集一些素材,并将其制作成课件,在课上为学生展示,使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有观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影响,为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提供有利条件。再比如,在教授《诚实守信》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段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老丁头,他管老王头借了200元钱,借期为一周,当一周过后,老丁头并未将200元钱还给老王头。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老丁头是否守信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当探究结束以后,每组指派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综述小组观点,当所有小组阐述结束之后,再由教师统一总结归纳[3]。此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还能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另外还能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记忆,为学生成长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铺垫。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范文5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运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05方案”中所有高职生的必修课。它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学生对该课程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以教师为中心,被动学习,只知背诵相关的知识点,缺乏对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知识的体验和感悟,不会运用,知行脱节,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该课程德育功能的实现。所以,寻找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是每个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其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较新的教学尝试和不错的选择。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地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达到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从而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知行统一,实践创新的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对于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不良状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如何来运用体验式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一)体验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住20%;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住80%。而体验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身的亲历、感悟和意会。它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的状况却不尽人意,教师满堂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共鸣,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所以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运用体验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律动的生命课堂,从而从根本上达到设置这一课程的根本目的,实现其德育功能。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是大学生品德素质形成的需要。

品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灵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专门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有重要作用。这些素质的养成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学生的践行。体验式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增加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知行统一,从而真正达到设置这门课程的根本要求。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运用体验式教学的途径

1、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体验

(1)角色扮演体验

角色扮演是心理学中的常用名称,是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将个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地位,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的社会角色和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技术。这种方法有利于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是一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理论知识需要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能更快地化为学生的行为,形成自身的品德和素养。例如:在讲授社会公德这一内容时就选取了戴艳军、杨慧民主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中的案例《病房里的感动》。本案例描述了夜晚的病房,一位母亲为避免自己骨折的四五岁的女儿因为太疼痛、大声哭喊带给他人的搅扰,而演绎的一段感人故事。在本案例中我就运用了角色扮演法。请了一个女生扮演妈妈,一个女生扮演孩子,班上其他同学扮演病房中的病友。通过角色扮演再现了医院这一感人的一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到遵守公德的重要性,同时切实在实践中努力加强公德意识,自觉担负公德责任。

(2)游戏活动体验

游戏法是指教师按照学习目标和学习对象的特点,由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前提下,相互竞争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游戏活动来理解知识,培养技能,体验情感,寓教于乐。在讲授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时,使用了“同舟共济”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五组,每组12人。用1张报纸铺在地上,作为大海中的一条小船,每组成员必须同时站在这张报纸上约30秒钟,身体任何部位不能触地,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协助,完成后再将报纸对折,重复上面的活动,以此类推,看哪个组能在最小的面积上站12位组员,哪个组即为胜者。通过游戏,学生们很容易地懂得了团结,学会了合作,增加了友谊,拉近了距离,增强了凝聚力,同时学生们的心理也得到了健康滋润。

(3)多媒体教学资源体验

多媒体教学资源是指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媒体形式储存在一定的载体上并可供教学利用的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体验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有着传统教学媒体所没有的优越性,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难得的教学资源,它带给观众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心灵的震撼和洗礼,是道德教育的活课堂。如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罗映珍。她是警察罗金勇的妻子。作为一名警嫂,她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特别是在她的丈夫成了“植物人”期间,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700多个日日夜夜的付出,竟然奇迹般地把植物人丈夫从深度昏迷中唤醒了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下能喝水。通过这段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爱情的本质,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任何文字说教所不能起到的效果。

(4)阅读活动体验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一种主动的过程。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就会变成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还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所以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除了教材要认真学习之外,还有许多经典名著和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案例需要认真品读和体验。如《伦理学》、《道德情操论》、《大学修养观》、《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理想论》、《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宪法》、《法理学》、《23岁大学生洪战辉携妹求学12年》、《丛飞,与178个孩子的生死绝唱》等等。通过学习和体验,我们可以遨游在这些知识的海洋中,享受生活,品味人生,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和文中的主人公进行对照,无形中也得到了一种教育,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冲击,从而不断地发展自我,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法律素质。

2、丰富多彩的课外体验

(1)课外作业体验

作业是任何一门学科学习的载体。它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且还是展示学生个性才华、见证学生成长的生命舞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传统习题(如选择题、判断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的运用,而且特别注意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特色的作业题型的开发与运用。

情感体验型的道德作业。情感是教育的生命,也是体验教育的核心和纽带。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就布置了两项特别作业。一是给爸妈打一次问候电话。问候爸妈的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生活情况。过去很多大学生一给家里打电话就是要钱,要物,让很多父母怕接孩子的电话,如今接到孩子的电话,父母感到一种温暖和浓浓的关爱情怀。二是节假日回家做一项感恩作业。为爸妈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倒一杯茶,搞一次家庭卫生的活动。这项作业看起来是很普通的小事,但确是大学生们容易忘记、不能体会的内容。通过这项活动,父母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大学生们也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孝敬父母,锻造了基本的家庭美德。

“模拟法庭”体验作业。模拟法庭是学习法律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缺乏一种亲身体验。模拟法庭就不一样了,全部活动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模拟法庭体验,学生能更深刻地懂得审判方面的程序法律知识,学会了撰写各种法律文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队协作精神,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与幸福。

(2)社会实践活动体验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造就品质的重要舞台。根据高职学院大学生的实际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根本要求就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观考察体验。参观考察就是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迈进社会,亲身去体验和感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各种能力和德行的形成。在讲授“法制教育”部分内容时,就带领学生来到“南昌监狱”参观。同学们在狱警的带领下,参观了罪犯的改造场所和生活状况,同时听取了罪犯的现身说法教育。通过这次参观考察,同学们懂得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认识到大学生必须“常修为人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自觉服从党纪国法的约束,循规蹈矩做人,清清白白做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调查体验。社会调查是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帮助大学生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是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情,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阐述的都是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基本原则规范,很多都是抽象的理论知识,缺乏感性材料。通过社会调查,大学生可以针对某一选题,做深入细致的资料和数据的收集,然后再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通过调研,大学生们可以了解社会,同时可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体验,增强感性认识,从而自觉践行优良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树斌.浅谈体验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尝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4).

[2]戴艳军、杨慧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3]包璐嘉.一张报纸叠又叠,如何还能站7人[N],《常州日报》2011年8月10日,

[4]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EB/OL],

[5]杨吉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