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预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预警方法

风险预警方法范文1

众兴机械设备公司是鹤煤集团多种经营产业的支柱企业之一,但由于众兴机械设备公司的产品大都局限于鹤煤公司内部市场,主要面向煤矿企业,企业对煤炭市场依附程度也较为严重,这种对内部市场十分依赖的状况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因素明显增大。

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使企业能够顺利发展,众兴机械设备公司创建了经营风险预警机制,目的是及时预测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风险和危机的发生,一旦企业面临风险,利用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防范及时控制。

二、经营风险预警体系的内涵

从理论上说,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预期后果估计中较为不利一面的或然性,也就是说,是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后果的事件发生的概率。所谓风险,一般来说就是指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也就是一个事件产生经营者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

同其他任何企业一样,众兴机械设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风险。由于经营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并且有些风险会对企业的生死存亡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众兴机械设备公司建立了一套经营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事先进行预警。这个预警体系正确地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分析与预测,及时、准确地对企业经营风险作出预警,并迅速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与决策,实践证明,这是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三、构建经营风险预警体系的方法

众兴机械设备公司研究实施的经营风险预警体系主要包括三大预警管理系统,即经营战略风险预警、资金运作风险预警、财务安全风险预警。

1、经营战略风险预警

经营战略风险是指危害到企业发展和产品价值的一系列外部事件和趋势,它通常危害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

(1)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出来评价程序及内容,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确定出风险评价的内容。

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是对风险性质、级别进行综合评判,据此制定科学的风险预警策略。包括风险范围的确定、识别风险、风险分析三个程序。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风险分析的结果,经过风险分析,会得到大量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界定后,就可据此制定科学的风险预警方案。

(2)依据风险程度,明确风险管理重点。

①识别并应对战略风险。对所面临的战略风险的识别,按三个步骤进行:即外部环境的分析判断、内部条件的分析判断、经营策略的分析诊断。

根据众兴机械设备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判断主要是针对外部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进行风险分析,时时掌握市场动态;对内部条件的分析判断是针对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员工状况以及业务部门的运作状况进行监控,时时调控风险因素;对经营策略的分析诊断则主要考察战略风险的成因及制定、实施经营战略过程中与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匹配是否合适,时时进行纠偏修正。

②依据其严重程度,确定管理重点。

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是通过判断该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损失的严重性大小来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是把对风险危害的评估分为五级,级别越低风险越小,级别越高风险就越大。

1级风险有轻微影响可忽略不计, 2级风险有较小影响, 3级风险有一般影响, 4级风险为较重影响, 5级风险有灾难性影响。风险级别越高,即为风险管理的重点目标。

3级以下风险由引发风险事因相关业务部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置,4级、5级风险由公司管理层负责分析和处置。一般情况下,受管理职责和权限的制约,属于经营策略性的风险,大都由管理层关注并掌控其动向。

③对风险目标进行量化预警

依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要将预测值与标准值做比较,对经营战略风险进行量化预警。在实际应用中,众兴机械设备公司主要是采用计算风险度的方法,对经营风险进行量化的。

风险度也就是预警指数。首先是设定不同级别的风险度水平做为测试标准,将特定数值与基准数值进行比较。

根据其差异度作为判断风险预警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预警指数=(监测实际指标值-预警标准临界值)/预警标准临界值

风险度按5级制打分法打分,每差3%为1分,对利润指标完成情况监测风险度的计算如下:

以2015年3季度为例,经监测净利润可能完成32万元,原预算额为40万元,预警标准临界值定为36万元(这个数值为公司净利润风险承受度最低限量)。

风险度=(32-36)/36=-0.111,即11.1%

风险度等级=11.1%/3%=3.7级,接近4级。净利润预算不能完成的风险很大,后果严重,据此风险预警分析结果,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证了利润指标的完成。

(3)积极采取措施,制定正确的应对风险策略

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众兴机械设备公司根据企业和业务特点制定了应采取的措施和风险管理对策。在应对与防范风险的过程中,重点是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防止和纠正轻视经营风险,片面追求收益而不讲条件与范围,认为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的观念和做法;二是防止单纯为规避风险而放弃发展机遇。

2、资金运作风险预警

在众兴机械设备公司实际经营运作中,资金运作主要涉及到货款回收和成本支出及投资过程中面临的经营风险。这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及长期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损失。

(1)分析可能形成风险的原因

货款回收和成本支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资金支出与资金回收之间的时间差而引起的成本增加的可能性,一般有两类原因:一是货款回收周期长,大量资金被占用,现金流出量超出现金流入量而产生的资金占用风险。二是货款回收慢导致材料费无法及时支付,而且回收到的货款大都是承兑,导致供货商提高材料费用而形成的成本增加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长期投资项目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损失,比如建立新的生产线,研究开发新项目等,不能带来合理的回报,甚至发生亏损的可能性。

(2)建立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指标体系

①资本结构的稳定性,资本结构如果变动过大,可能影响经营活动及财务目标的实现。资本结构比率=借入资本/自有资本

②长期负债比率,应在30%~40%之间比较合适。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总资产

③债权销售比率,比率越高,安全性越强,临界值一般为5,一旦观测值低于5,则表明进入危险区,应提高警惕采取措施。债权销售比率=销售收入/债权额

④利息保证倍数,能够衡量企业是否从经营活动中产生足够的盈利,以保证定期支付利息。这一指标比率等于1,说明赚来的钱刚够融资借款的成本;大于 1,企业才有利润;小于1,说明赚来的钱还不够利息。利息保证倍数=利息及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⑤资本成本,企业必需追求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即资本结构成本应最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债务额占总资本比重×债务资本成本×(1-所得税率)+权益额占总资本的比重×权益资本成本

对资本运作风险状况的评估采用的是指标比较法,将测算指标值与融资决策的目标进行比较,观察其差异是否超过容忍度,是否达到预警临界值。风险等级分为五级:1级优良状态(无风险征兆);2级正常状态(低度风险);3级轻微状态(中度风险);4级严重状态(严重风险);5级危机状态(高度风险)。

(3)建立风险预警的责任机制

为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落实责任,明确专人负责风险指标的测算与监控,积极采取控制措施:

①注重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合理确定长短期负债结构。

②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率,严格控制负债规模。

③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只要企业盈利水平较高,净资产增长较快,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收支性风险。

3、财务安全风险预警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的财务收益背离,因而有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

(1)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在企业财务危机的控制过程中,设立一些科学的敏感性财务指标,通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进行预防的一种财务分析系统。综合评价企业的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从本企业生产状况分析,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

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这个指标的高低也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保值增值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增长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2)财务风险评估方法

众兴机械设备公司采用了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这个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依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各种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大小,采用“记分法”进行打分,将各种因素的得分加起来,就能确定企业经营的风险程度。打分的方法是,对于每一项分值要么是0分,要么是满分,分数越高风险越大。众兴机械设备公司实际操作中得出的经验是:总分为0最理想,25分为临界分,18~25分的区域为“警戒区”,25分以上则表明已处于高风险区,正面临经营失败的危险。

(3)建立预警机制考核制度

为了及时解除财务风险预警,落实责任,建立了以下考核制度:

①定期通报制度,每季度对预警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向领导及时反馈,及时向各部门通报预警指标的完成情况,便于采取措施,增强工作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风险预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一、企业合同经济风险的意义

企业合同经济风险的意义就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例如,政治变化,市场变化,经济变化等因素。)不同于企业本身的一些不守信行为或者企业本身某些专权的行为,最终发生的纠纷,企业经济合同就是为解决这些纠纷,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恶劣后果。

二、企业经济合同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关乎着国民经济。企业合同是约束企业的最佳手段,增强企业合同经济管理,既能够有效的防范合同经济法律纠纷问题,又能够最大质量的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维护企业的合理权和合法权。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不仅仅能够控制企业的损失,还对企业的发展和促进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合同纠纷不单单只是简单的经济纠纷,企业的合同纠纷对企业的项目进行,形象、信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经济合同风险防范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步骤,企业应当成立相应部门,从源头解决合同纠纷问题。

三、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经济合同是属于文字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一个词放在不同地方有些不同解释,法律合同更是要仔细审核,或许仅仅一字之差就能让企业遭受巨额损失。企业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防范企业经济合同风险。

(一)事前防范

1、对合同的仔细检查核对。对法人的检查,可根据对方提供的材料,到工商部门去验证核实有关证照,不可大意,更不可仅仅听信对方的一面之词。2、小型企业具有独立营业执照,却不符合工商局对法人的规定,此类问题可以继续签署合同,但需要双方上级进行到场监督。3、小型企业不具有独立营业执照,不管是上级或是任何部门所签署的合同都是不具备法律效应的。4、确定法人准确无误之后,还要注意核实法人的运营范围,不可有违反运营规定的行为出现。5、检查核实对方资信问题,对方居住地址以及常去地址调查,对方对于合同的理解性检查。6、法人除企业外的净资产核实,银行帐户流动资金调查,确保项目出现问题法人具有资金流动。7、对于对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调查,包括企业盈利,企业业绩,企业履约等等。

(二)事中控制

1、签订书面纸质合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很多行业已经信息化,为了节省不必要的麻烦,合同也出来了电子合同,但在法律层面来讲,电子合同并不具备法律保护,书面纸质合同能够证明合同关系,对后期的法律纠纷更方便举证。2、合同格式要规范,文字要用合同规定文字。语言表达要清晰,完整,没有歧义冲突。确保对方理解合同内容,避免出现合同盲区。3、合同内容要规范合法,条款要完善明了,具有可取证性。要避免的是违约条款和争议处理这两块,违约条款一定的处理方法一定要写在合同当中,决不可口头商定,在双方无异议的情况下,核实违约条款之后才打印合同,避免纠纷引起后续问题。4、要注意合同条款,是否有“免除”“解除”“义务”等词,如若有,一定要注意其对应的条款,仔细阅读。确保合同条款对于双方而言是公平公正的,而不是偏向于任意一方。5、留意合同法人代表同合同签署人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签署人必须要有授权委托书和签署权限,授权委托书要同合同一起保存,要有相应的签字和公章加盖。6、合同签署成功后,双方企业应该成立小组,专门负责合同后续跟进,做好监督工作。成立小组可以更方便,及时的发现合同实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相应的防范。7、合同实行中不论是保管还是搜集,都要求必须是完好无损的材料,实行过程中若是之前商定的内容发生变化,要及时补充相应内容的协议,并作为附件同合同一起保管。8、留意传真,邮件。避免竞争对手恶意中伤,双方邮件传真往来,都必须盖上公章或者负责人签字才视为有效。

(三)事后弥补

计划赶不上变化,合同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后期合同风险处理可考查以下几点。1、对于合同条款需要更改的情况下,必须是双方法人都同意的情况下才可进行更改,若是合同变卦,需要签署书面变卦协议,对于变卦的内容必须清楚明了的进行书面表达。2、法人代表某一方进行债务延迟,造成项目无法继续推行,另一方法人应该在合理范围及期限内行驶权益,解除双方之间的合同。3、在法律的层面上,双方商定解除合同时,行驶解除合同权益的一方必须通知另一方到场,签订想换协议,并对合同解除的后续事情进行商定,并以书面形式表达,双方签字。

四、合同法律问题有效处置方法

发生合同法律问题纠纷时,双方法人协议不成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将合同交予律师解决,用法律来解决合同纠纷,在提交诉讼时,要留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合同的法人在提交诉讼前应该注意合同上规定的诉讼有效期,损失在诉讼有效期之后上诉也不具备法律效益、若未过诉讼有效期,法人一定要抓紧时间上诉,避免时间问题失去胜诉权。(二)法人要明白合同中是否有诉讼管辖条款,没有的情况下,被告则需要在居住地或者合同实行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审理案件,法人应该在被告的管辖法院提交诉讼。(三)在案件审理过程当中,对于申请诉讼保全的一方,应该要有十足的把握才能申请诉讼保全。损失最终结果申请诉讼保全的一方败诉,该方需要承担被告因诉讼保全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以及相应的赔偿。(四)如果双方达成了协议,法院的调解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双方必须认真执行,如若不然,法院有权进行强迫执行。对于调解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十天或者十五天内进行上诉,二审结果下来,当事人就必须执行。

五、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

前文讲解合同风险以及风险处理措施,下面列举几点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采用书面纸质合同,内容要明确有效,合同中要有纠纷解决的有效约定,双方法人、律师必须到场。(二)合同需要签字或者盖章的地方必须进行清晰的签字盖章,若有模糊或者错误的情况必须重新拟定合同。(三)合同页数超过两页以上时,应当防止任意一方随意变更合同中的条款内容,对于合同内容双方律师必须认真审核。(四)若是多页合同,每一页都必须签字盖章,最后还应该盖骑缝章,做好风险防范措施,避免后续合同纠纷。(五)合同文本若要修改其内容的情况下,应该告知对方,在取得双方的同意之后,才可更改内容,后期签字的情况下,双方应该在修改地方进行签字确认,并加盖公司公章,这样的修改才具备法律性。

六、结语

风险预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医院 经营发展 风险防控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医疗技术、诊疗环境、服务质量都得到了优化与提升。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完善,医院的发展已经无法依靠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加以维持,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要求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微利经营,医院想要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及经济效益就必须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入手,只有加强对经营风险的防控,建立符合医疗改革趋势及本单位业务特点的发展战略,才能有效实现医院的长远发展,才能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促进医院自身发展及国内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全面发展。

一、当前医院经营发展存在的风险

(一)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是指医院所生存发展的外部坏境带给医院的经营运作风险,如市场竞争风险、政策调险、突发性事件风险以及医患供求关系风险等等,这些外部风险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客观性,医院必须在认清事实、仔细分析的基础之上寻求解决办法。

1、政策风险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的发展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外,同时也会受到诸多国家政策的影响。如医疗体制改革、药品销售价格政策,社会保障性政策等。医院的发展要顺应政策的引导,同时也会因为外部政策的变化而给医院的实际发展造成经营风险。

2、市场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规范,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及市场风险也逐渐增大。如同行业竞争风险以及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竞争风险等,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防控将极大的影响医院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当前,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为政府定价,但医院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消耗均由市场提供,由于政府补偿机制尚未完善,对市场风险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3、突发事件风险

医院的经营发展虽然能够按照经营发展规划一步一步进行,但是在实际工作及经营运作中难免会因为经营环境变化而遭遇许多突发事件。所谓突发事件是指在没有预先得到通知或者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事件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力与影响力,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医院所遭遇的突发事件主要有重大疫病传染、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大面积污染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及公众健康的事件。

4、医患予盾风险

医院是为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场所,医院是病患及家属寻求生理与心理救助的重要所在。但是长期以来医患矛盾都是医院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面对与解决重要经营风险。由于医院与患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地位的不对成性,造成患者的需求和医院的供给之间存在严重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医院的经营活动风险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

(二)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在医院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自身运作及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可能遭受的一系列风险,内部风险的产生存在着更大程度上的主观因素,而内部风险对医院经营发展的健康稳定有着更大程度的制约与影响。

1、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是现代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内部控制工作是否得到顺利开展将直接影响医院的现实发展及长远规划。内部控制风险影响着医院的日常经营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影响着医院的服务质量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是否能够稳步提升。

2、财务管理风险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内部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项目繁多,如药品管理、人员管理、资产管理等等。在这个微利时代,医院想要获得切实的发展就必须从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入手。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也因为其特殊性与复杂性而面临着更多管理方面的风险隐患。

3、重大决策项目风险

医院发展不仅要有依靠常规化的经营运作,同时也有重大项目的经营决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重大项目决策活动对医院的总体发展及长远规划更具重要意义。如医院经营服务范围的拓展、医院人才培养、设备改良升级以及开拓新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及服务项目等等,这些重大决策的推行影响着医院未来发展方向。但是重大决策项目也具有着更大的风险,决策成功将带领医院走向新的发展空间,但一旦决策失误,就将给医院的实际经营及未来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4、医疗过程风险

医院的服务是以提供医疗药品与医疗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但是医疗过程及医疗结果都存在着相当大程度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所以医疗过程当中出现风险也是必可避免的。医疗过程中当中出现风险就很可能酿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出现的对医院的整体形象及社会效益都将造成严重损害。

二、以经营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加强风险防控

医院长远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和切实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医院所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有的放矢的风险防控对策研究。而风险防控手段的研究及使用又必须以医院的长远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实现以最小的风险和最有力的风险防控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及战略规划得以实现。

(一)加强文化建设

这里的文化建设主要是指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与建设,风险防范不仅是僵硬的条款和规章制度,更应该是一种和谐的环境与气氛,一种不断追求真实性、可靠性以及一贯性的态度。风险防控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互信有爱的关系、真实及时的沟通交流以及防控风险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从而让医院上上下下都凝聚成一股力量,不断加强法律法规意识及风险管控意识在医院内部的文化渗透。

(二)以战略规划促风险防控

战略规划与风险防控之间的关系可谓相辅相成,风险防控工作能够促进医院未来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同时发展战略的有效制定也能够最大限度防止医院经营风险的频频发生。所以在长远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要明确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关键点在哪里,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又是哪些,从而在战略规划及对策研究中做好实际安排,有效规避风险,从而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对风险隐患的有效抑制,最终为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三)以制度建设促风险防控

医院制度建设对于防控内部风险作用重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制定与严格执行能够切实提升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各司其职、全责分明,从而让医院内部管理井然有序,增强内部风险防控力度。在制度建设方面,还要加强对经营收支的管理工作力度,收支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能够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总体质量,从而减少财务管理风险对医院经营管理的负面影响,能够加强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流动资金管理以及资产管理方面的水平提升,从而减轻医院的成本负担,减轻病患的就诊经济压力,帮助医院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实力,从而实现又快又好的未来长远规划及发展。

(四)加强对政策的分析掌握

国家政策对医院的实际经营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药品使用、长远发展造成深刻影响。所以为了有效避免相关政策给医院发展带来的外部风险,医院必须加强对相关政策的有效分析与切实掌握,根据政策引导适时调整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从而在契合政策要求的基础之上实现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提升,同时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络及信息共享,积极接受监督,实现对政策风险的提前防范和有效规避。

(五)建立科学决策监控机制

重大项目决策对医院长远规划和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所以为了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建立科学决策监控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对医院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加强对医院投资融资实际需求及债务偿还能力的分析了解,加强对资金有效应用的措施研究,建立重大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从而提升医院在重大项目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性、预见性及风险抵御能力,从而实现以科学决策促长远发展。

(六)加强医患关系协调

由医患关系不协调而引发的医患风险是医院经营活动中的重要风险和特色风险之一。为了加强医患关系协调,提升病患对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支持与信赖,必须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透明度与有效性,确保患者最大程度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严格执行与诊断、手术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最大限度确保医患关系稳定和谐,降低医患风险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4

[2]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医院管理杂志,2000

风险预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经营风险 因素分析法 指标体系

在市场经济中,对产、供、销各环节产生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常见的有经营环境的变动、经营方式的改变或经营决策的失误等等。任何一种或几种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很大的风险。要想了解公司经营风险的状况,就必须对经营风险进行计量,通过具体数值来判定公司经营风险的大小。本文从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出发,构建指标体系并计算公司经营风险,为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经营风险状况,加强风险控制或规避风险提供重要参考。

一、传统的公司经营风险计量方法分析

(一)传统的公司经营风险计量方法

(二)传统公司经营风险计量方法的局限 (1)计量的风险缺乏全面性。传统的三种方法,都只能对定量的数据进行计量。而风险本身比较抽象,除了定量来表示之外,许多定性因素,对风险的影响也很大,甚至非常突出,这时,如果仅仅应用上述三种方法,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公司目前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大小,甚至有时会做出错误的判断。(2)传统方法缺乏较强的实用性。对于风险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定量因素,而是定性因素,这时传统计量的结果无法正确地判定公司风险状况,此时计量方法失效。而且,传统的方法都是基于已经发生的事实来计量风险,只能分析过去的风险,对于未来的风险如何,无法判断。而判断未来的风险,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来说,无疑更具有实际意义,因而传统的计量访求缺乏较强的实用性。(3)传统方法带有主观性。对于公司经营利润的可能结果及其相应的概率,以及置信水平的设定,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而这种主观性对于风险爱好者和风险厌恶者来说,偏差会比较大从而在计量的风险上,也存在较大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量的准确度。

二、基于因素分析法的经营风险计量模型

(一)公司经营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把反映公司经营风险最直接的因素设定为一级核心指标,分别是销售价格、销售量、产品成本和税收。这些因素只要出现不利影响,都将直接威胁到公司的利润。造成这些指标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的政治环境对上述一级核心指标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影响公司的生存。因此一级核心指标下的二级核心指标都有政治环境。其它影响影响因素,如下:(1)销售价格。销售价格是所有核心指标中最敏感的指标,其分值设定为40分。影响销售价格的因素非常多,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看: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产品销售价格含金量最重的一个因素,主要看生产技术是否先进,产品品牌是否有名气。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主要是指在产品质量上与公司相近的竞争对手,常见的价格战,往往会对产品的销售价格产生重大威胁。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会影响到居民的消息能力,不同的经济环境,产品的定价也各不相同。消费偏好。消费偏好会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如果居民的消费偏好发生改变,也会对产品的销售价格带来不利影响。行业环境。行业环境只要是从同一行业的产品市场供需状况来看,如果是出现卖方市场,即供不应求,必然利好销售价格;反之,如果是买方市场,这时,对销售价格直接不利。(2)销售数量。销售数量的多少直接体现公司在市场上份额的大小。是影响利润较敏感的因素,其分值设定为25分。影响销售数量的因素也非常多,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同样也是影响销售数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先进的技术,良好的管理与决策,国内外名优品牌,都将是产品销售的重要保证。经济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为居民消费提供动力,有利于增加销售数量;但恶化的经济环境,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进而影响销售数量。人口环境。人口因素直接影响到消费市场,稠密的人口环境为产品提供消费市场,为公司销售数量的提升创造一个潜在的环境。收入。居民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消费数量。消费偏好。居民的消费偏好同样影响产品销售数量。如果公司产品是属于市场偏好,对公司销售数量产生利好,有利于提升销售量。公司服务。良好的服务,可以消除人们消费产品的后顾之忧,提升产品的销售量。其敏感度与销售数量比较接近,其分值也设为25分。影响成本的因素同样非常多,在此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指资源市场环境,即生产者进行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原材料市场。当公司需要购买生产所需要的资料时,这些资料属于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如果是卖方市场,将会对公司的成本构成重大影响,从而形成风险。这主要看资源市场的垄断程度。经济环境。如果生产资料来源于良好的经济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产生风险。政策环境。生产资料受国家政策的限制或控制,必然对公司的成本带来风险。如果政策加以限制,必将有利于下游公司降低生产成本。(4)税收。税收因素是影响公司利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四大因素中,其对公司利润的敏感度相对较小,因此税收分值设为10分。除了政治因素外,税收还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如果是国家政策所扶持的产业,必然利好于公司,但反之,其生产经营受国家政策的限制,在税收上得到反映。

(二)经营风险标准分值及风险程度的设置 经营风险标准分值按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设置四级,每个影响因素最高分均为5分,最高总分为100分。从第1级到第4级,分值分别为1分、2分、3分和5分。具体如表(1)所示。将表(1)的各项核心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合计,得到各一级核心指标的风险分值,然后将各一级核心指标的分值汇总,得到公司经营风险分值。分值越大,风险越小。根据分值设定6档经营风险程度,具体标准如表(2)所示。

(三)经营风险指标体系间的关系 四个一级核心指标尽管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影响公司的利润,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也即是说,如果所有的一级核心指标都存在经营风险,那么这种风险将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其中部分核心指标存在经营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其它核心指标来部分或全部化解。比如,由于市场上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必将对下游的公司的经营带来成本方面的风险;如果政府给予下游公司政策优惠,减免税收;或者整个行业产品价格提高;或者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增加销售数量,那么一些优势的核心指标可以部分化解因成本指标的风险带来利润的损失,有时甚至可以全部化解。一级核心指标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非常紧密。这些影响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一级核心指标,有些影响因素会直接涉及到多个一级核心指标,如果这样的影响因素出现风险,那么,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四)公司经营风险计量模型

三、经营风险计量方法的应用

(一)样本选取 从现已上市的中小企业中随机抽取10家作为样本,并从已公开的财务报表中,抽取2007年、2008年和2010年度的净利润资料,并以2007年度为基础,分别计算2008年度和2010年度净利润变动比率,如表(3)所示。

(二)经营风险分值及其风险程度分析 从变动比率来看,许多上市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较大幅度的波动,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根据表(3)的资料,参照表(1)经营风险分值标准表,确定其影响因素的分值。从抽取的上市公司来看,其主要业务在国内,也有部分涉及国外业务,不过业务所涉及的国家政局稳定,政治环境良好,不存在风险,因此分值均为5分。经济环境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人们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偏好产生影响,另外,产品原材料市场,政策环境都产生不同的影响,2010年情况有所好转,详见表(4)。根据表(4)的资料分别按照核心因素进行汇总,并根据表(2)的标准判断各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程度,如表(5)所示。2007年度,10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公司属于低度风险,占60%;有4家公司属于中等风险,占40%。2010年度,10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公司属于低度风险,占40%;有3家公司属于中等风险,占30%;有3家公司属于显著风险,占30%。2008年度,10家上市公司中,有2家公司属于中等风险,占20%,有8家公司属于显著风险,占80%。可以发现,2008年度与2007年度和2010年度相比,无论在销售价格、销售数量,还是在成本核心指标方面,都明显处于劣势。由表(5)资料分别计算10家上市公司各年度的平均经营风险分值及其年度的风险程度,如表(6)所示。资料显示2007年度为低度经营风险,2010年度为中等经营风险,2008年度为显著经营风险。

四、结论

本文从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出发,构建指标体系用因素分析法计算公司经营风险。相比传统的风险计量方法,因素分析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能弥补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1)计量的风险更加准确。因素分析法既考虑定量因素,也考虑定性因素,因此计量的风险涵义更加全面,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经营风险状况。尤其是当定性因素所产生的风险巨大时,传统的计量方法会因为其计量风险的非全面性而降低准确度,而因素分析法却能更加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公司目前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大小,突显其优势。(2)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正是由于因素分析法所计量的风险更加全面,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另一方面,由于因素分析法设置了详细的因素指标,可以根据每一指标的时时变化,及时判定目前和未来的风险状况,因此它摆脱了传统方法基于过去事项来度量风险,为管理者规避或控制风险,以及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了及时的风险信息,具有更强的实用性。(3)适度降低了主观性。尽管因素分析法中,各项指标及风险程度在设定标准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由于标准是事先设定,而且通过长期经验的积累来设定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主观性,尽可能使计算的结果更加准确。因素分析法也无法尽善尽美,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无论如何调整,都不可能消除主观性因素。因为在因素分析法中,考虑了定性因素,因此主观性必然存在。但可以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对相关的标准进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调整设定的标准,确保量化指标尽可能贴近现实,尽可能地降低主观性,充分发挥该方法的优势。

参考文献:

风险预警方法范文5

一、企业法律风险

1、概念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预期与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当企业违反了法律,或者行为不符合法律规范,或者缺乏预防与应对意识,都会产生法律风险。

2、分类

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和各项业务活动中,存在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根据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来源,可以分为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

企业外部环境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以外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包括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合同相对人失信、违约、欺诈等。由于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掌控的,因而企业尚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的发生。

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发展战略、内部管控、经营行为、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表现为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未设置较为完备的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机制;对法律环境认知不足,经营决策考虑法律因素欠周全,甚至违法经营等。

目前,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中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法律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差距,由于引发因素是企业能够掌控的,所以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预防与应对的重点。

3、表现

一是合同法律风险 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的重点。因为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合作双方中的任意一方无论主观或客观因素最终导致合同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使一方当事人利益受到威胁时,风险已经降临。

二是企业并购法律风险 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总称。从法律风险角度看,企业收购并没有改变原企业资产状态,对被收购方而言法律风险并没有变化。因此,企业并购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兼并中。企业兼并涉及企业法、竞争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且操作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隐蔽性法律风险较高。

三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是蕴涵创造力和智慧结晶成果,其客体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特殊财产,要求相关法律给予特别规定。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深入保护,从法律风险解决成本看,避免他人制造侵权产品比亡羊补牢的事后索赔更为经济。

四是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等一系列流程,都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约束,企业任何不遵守法律行为都有可能给带来劳资纠纷,造成不良影响,且处置不慎将会引发社会矛盾,并将随着社会问题不断叠加更加尖锐和复杂。

五是企业税收法律风险 指企业涉税行为因为没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可能损失或不利法律后果,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企业多交税或少交税,或者因为涉税行为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企业对法律风险估计不足或处理不当,法律后果将是相当严重,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

4、企业法律风险成因

根据现代企业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六大职能,在实际运行当中法律风险成因主要有四种。

一是决策违规 企业发展战略、经营决策和重要经济活动违反决策程序,不经过法律论证,被迫承担法律后果。例如有的企业违规出借资金、对外担保,形成法律风险。

二是经营违法 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有的违反强制性规定。例如违规建设项目,未经环保、城市规划等部门批准,招致执法部门查处和法律制裁。

三是民事违约 企业订立与履行合同不规范,违反约定导致经济纠纷,被对方承担违约责任。有的因未能偿还到期债务,被银行,造成企业资产被法院强制执行。

四是遭受不法侵害 企业维权意识不强,经营行为存在漏洞,预防与应对机制不健全,遭受商标侵权、或假冒等不法侵害、恶意诉讼或突发危机时,被动应付。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与应对企业法律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

1、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

是指企业根据法律风险特性,建立由企业决策层、各职能管理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在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各环节中,通过识别、评估法律风险,确定法律风险应对策略,对法律风险进行预防与应对、控制和化解的一整套制度和流程。

2、如何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

企业应当树立以事先预防与应对和过程控制为主,以事后救济为辅的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理念。

一是事先预防与应对是基础 事先预防与应对与事后救济相比,事后救济成本高、效果差。一个企业在事先预防与应对的投入与事后救济的投入是成反比的。事先预防与应对投入成本大,事后救济投入的成本就小;事先投入成本小,事后救济投入的成本就大,并且,取得的效果还比较差。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先预防与应对。事先预防与应对就是企业自身免疫系统,能够使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于未然。

二是过程控制是关键 过程控制关系到法律风险在企业运作中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过程控制贯彻并渗透于企业运作每个过程,关系到企业每个部门,甚至每一个岗位。因此,法律风险过程控制是风险预防与应对的关键因素,过程控制做好了,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就做好了,事后纠纷也就少了。

三是事后救济很重要 尽管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的目标是将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患于未然,但实际情况并不能完全杜绝法律纠纷的产生。而纠纷一旦产生,事后救济一定要跟上,因为这是解决企业法律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后救济要及时、有效。企业一旦出现法律风险,内部的法律人员应积极并及时应对,立即采取可行措施,并分析提出最终解决方案。如果企业认为需要聘请外部律师协助处理时,应及时聘外部请律师协助公司处理。

3、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特点

一是相融性 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与企业管理体系相融合,并且渗透于企业管理各环节,成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商业管理体系一样,以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构建要根据成本与效益相一致原则,在预防与应对企业法律风险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是系统性 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涉及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注重各环节、各项内容及企业职能部门统一协调,只有建立系统的企业法律预防与应对体系,才能有效实现事先预防与应对和过程控制目标。

三是操作性 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要注重与企业发展目标、管理模式及人员素质相结合,以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注意根据企业内外部法律环境变化,企业经营范围变化,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也要相应调整。

4、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构建程序

一是健全机构、安排专职人员 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在具有相应职业资格人员基础上设立专职部门,负责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一应事务。一般企业可由法人挂帅,法律顾问制定具体方案,相关人员具体实施办理,企业各职能部门配合。

二是尽职调查 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一般包括: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合同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企业人力资源法律保障体系;企业重大并购、重组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法律风险救济机制;企业法律培训;企业法律风险年度评估报告。

为确保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的子项目与企业管理体系相融合,各子项目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充分的尽职调查是必要的。

三是构建体系 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各子项目。包括构建各子项目模板,各子项目操作指引及风险提示,流程管理等。

四是体系培训 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各子项目,必须渗透于企业管理体系、企业管理层,甚至每名员工都必须在企业运作中贯彻执行该体系内容。

五是体系实施 在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构建及培训完成后,进入实施阶段。要使企业每名员工都在企业运作过程中,自然地贯彻执行体系内容。

六是体系维护 企业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体系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问题,企业需要专门内部法务人员或外聘律师对该体系进行维护。

风险预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失业率 失业警戒线 聚类分析

一、失业风险预警系统概述

失业风险预警系统是根据历史资料寻找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经济预测的基础上对失业进行预测。根据失业率、失业内部结构及影响失业的各因素的分析建立劳动力的供求模型及失业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失业水平及警兆因素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压力水准,确立警线,分析预警,并采取必要的调控手段,把失业风险控制在社会能承受的范围内。

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就是以系统中的失业警戒线作为参照,将通过失业预测系统预测出的失业指标纳入相关警戒区域,最后系统输出信号。如果失业指标超过某一警戒线,系统将自动发出预警通知。

失业率是反映国家经济变动周期的晴雨表。一般来讲,失业率降低或者就业率升高就意味着企业在扩大投资,增加用工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将会提高。失业率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指标。

目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课题组通过回归分析确定了影响失业率的18个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活动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产值、基本建设投资、发电量、刚产量、水泥产量、金融机构企业存款、工业生产增加值现价、第三产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口总额、货币供应M1、货币供应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然后以这18个宏观经济指标为自变量,失业率为因变量,并进行时差调整,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经过多次反复建立模型,其最优数学模型是:

失业人数=401.163+7.503×10-3企业10-3企业存款+5.346×10-2基建投资-1.082×10-2GDP+2.969×10-5进口

并通过该模型预测2000年2季度的失业率为5.58%,而实际调查失业率为5.26%,模型误差为0.32个百分点,误差率为6%。所以该模型已经能很好的解释我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可以用于预测季度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二、聚类分析法原理及奥肯定律介绍

(一)聚类分析法原理简介

聚类分析是统计学中“物以类聚”问题的多元统计方法。它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其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类内部的个体特征具有相似性,不同类间的个体间的差异性较大。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和K-Means聚类。系统聚类有两种类型:Q型聚类和R型聚类;系统聚类的聚类方式分为两种,分别是凝聚方式聚类和分解方式聚类。本论文中使用Q型聚类,对样本进行聚类,是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聚在一起,使差异性大的样本分离开来。系统聚类法的统一公式是:,

不同的聚类方法αp、αq、β、γ会取不同的值。

(二)奥肯定律简介以及在中国的背离

奥肯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关于阐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的定律。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便低于潜在GNP3%。也就是说某地区经济每增长3%,失业率就会降低1%。但是由于中国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性和对隐形失业的忽视,失业率和经济增长并不是呈现反比现象。这一点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就可以证明,如果按照奥肯定律,失业率和GDP应该是线性相关。然而中国失业率和GDP之间的关系并非是线性相关的。在此以1978年至2003年我国失业率和国内生产总值举例证明,1978~2003年我国失业率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数据见附录表2-1,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1978~2003年我国失业率的变化,见图2-1:我国1978年至2003年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图2-1:我国失业率变化线图

从图2-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七八十年代,失业率一直保持高速下降,这和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无失业”有一定的关系,改革开发以来,我国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我国失业问题才逐步得到重视,虽然政府加大力度解决失业问题,但是长期的弊端绝非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解决的。这就造成了我国失业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背离了奥肯定律,从图2-2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图2-2:我国GDP对失业率影响线图

从图2-2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失业率和GDP并不是呈现线性趋势。

为了进一步证明两者不是线性相关的,做拟合优度检验得到失业率和GDP的线性回归分子结果(ANOVA),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R-squared(拟合优度)值为0.03,且GDP的P值结果为0.3917,不能通过T检验,且并不显著。所以,证明在中国失业率和经济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相关的。

可见,中国特有的“高就业、低工资”政策使中国的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背离了奥肯定律。所以仅仅根据各地区的失业率对我国各个省分进行分类是片面的。

三、我国各地区失业风险预警系统的聚类分析

在此我们运用上面提到的国民生产总值、基本建设投资、企业存款和进口总额四各宏观经济指标配合失业率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做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树状图,我们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失业状况可将我国各个地区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中北京、上海虽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城市,但是其独特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大批劳动力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就业压力;江苏比邻上海,经几年来也吸引了大批前来务工的劳动力,这些地区劳动力市场已超饱和,但还有大批的劳动力不断涌入,造成可极大的就业压力,所以这些地区的失业预警线应高于国家的失业预警线。

第二类地区以东北三省、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为主,这些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较发达,是我国重要产粮基地和自然资源产出基地。近几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缓解了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所以这些地区的失业预警线应和我国的失业预警线是持平的。

第三类地区广东为沿海城市,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对人力的需求量也较高。广东为我国最早的开放城市,从清朝以来就是外资汇集之地,改革开放以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国家给以的优厚的扶持政策更使其吸引了大批企业家来此经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高于全国其他地区,所以该地区的劳动力供给一直保持在供小于求的状态下,所以这些地区的失业预警线应低于全国水平。

四、对我国失业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的相关建议

首先,本文仅根据我国各个地区的失业率及宏观经济指标把我国各个地区分为三大类,并没有提出相应的失业预警线,确定失业预警线应该把影响失业警戒线的因素,包括测量期内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和失业者结构因素(失业保险的范围和水平、失业者的地区、时间、年龄、综合素质、家庭构成)作为参数(这样就把世界各国在失业率的统计中的技术难点“没有工作想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的复杂因素考虑进去),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确定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失业率和失业风险度。

其次,应建立以理论为导向的计量经济模型,避免过分依靠统计软件来选择失业预警指标,造成重要指标没有囊括在模型内,甚至模型的解释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应利用国际最新的AMOS软件技术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因为失业预警系统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多个要素不仅与失业指标有关,且相互关联相互影响。AMOS技术可以保证快速建立SEM,SEM有非常直观的描述和反馈功能,不仅能正确描述失业预警系统的各指标甚至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并能告诉我们最初依据的理论框架是否正确,因此可以反复调整,以寻找最佳模型。

最后,应更加完善失业警戒预案系统的研究。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失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应该像2003年春天及时有效应对“非典”传染病那样,建立应急解决失业问题的机制。

参考文献:

[1]莫荣.“关于建立宏观劳动力预警系统的设想”.劳动人事部科学研究所调研论坛,1988年第2期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3]劳动部课题组.劳动领域监测系统研究,1997年12月

[4]就业:中国的世纪难题.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5]我国宏观经济监测及预警预测系统建设.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6]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中国就业景气分析评价报告,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