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管理新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新趋势范文1
摘 要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是现代金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的分析,指出这场危机展现出的现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程度、深度和广度大大超出了我们对传统金融风险的认识,既对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模式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也为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创新赋予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管理
一、全球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分析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此次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呈现某种形式混合的趋势。
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金融危机的成因众说纷纭,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是制度说,认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第二是政策说,认为美国的高消费、低储蓄、长期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三就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市场说,则主要从金融市场的微观角度来分析危机的原因,认为过度的金融创新、宽松的金融监管、金融机构的高杠杆、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和人性的贪婪等等都是造成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总之,造成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和原因是复杂的,不能仅仅单独从某一个方面出发去考虑问题,应该将各个方面的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去思考。
二、金融风险管理历程
(一)金融风险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金融风险是指任何有可能导致企业或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而风险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词汇,目前还远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现在对风险解释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1.风险是结果的任何变化2.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3.风险是预期损失的不利偏差4.风险是可度量的不确定性5.风险是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这几种类型。
顾名思义,金融风险管理则是对相应的金融风险进行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大致需要风险识别、风险度量与风险管理控制三个环节。首先是风险识别是指在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实际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实施全面的分析研究。其次是风险度量是指对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损失范围、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并对不同程度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其中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有敏感性分析、VaR估计、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最后是风险管理控制是解决金融风险的途径和方法。一般分为控制法和财务法。
(二)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
金融风险管理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已经全面风险管理的历程。
金融风险管理的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金融风险集中在金融机构,表现为独立的金融系统的风险。政府管制、资本缺乏流动性以及技术限制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筑起的贸易壁垒,加之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供应和汇率,从而未发生过全面的金融危机。出现的危机仅限于个别银行,突出表现为信用风险。进入20世纪80年代,曾经由银行以及政府主导的那种封闭的、严密控制的金融体系,已经被资本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所取代,经济全球化取代了封闭的国内市场,人们所熟悉的按照地域划分的市场也以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市场取代政府成为风险的承担者和解决者。此时金融风险则主要表现为市场风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则是80年代爆发的债务危机和储贷危机。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风险管理在不断变化的全球金融环境中继续得到迅速发展。不仅金融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而且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模型(如VaR和KMV模型)为代表的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正迅速崛起,并日渐成为金融风险管理的主流。与此同时,金融风险管理由过去主要注重信用风险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发展到现在信用风险管理与市场风险管理并重,并兼顾其他风险管理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
三、金融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金融风险管理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各国都更加重视完善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使金融风险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重视培养风险管理文化
一个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失败与否,不是因为缺乏信贷政策和相关的程序,即使设置非常复杂的风险控制手段,如果缺少一个好的风险管理些文化,所有这些都将是徒有形式。风险管理效果较好的企业具有共同的特征:领导者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并极力将这种意识灌输给企业内的所有成员,即注重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培养风险管理文化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编制各种风险识别标准,定时检查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力争做到事前控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解决,并提交相关的报告。2.重塑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用人本主义来逐渐地取代资本主义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把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而不仅仅是看做一种生产要素。这种人本管理的本质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这种方式有利于风险管理文化的培养。
因此各金融机构应该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促进企业建设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风险管理量化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金融风险管理量化手段和方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持续期和凸性概念被引入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使得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传统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变更加科学。其次,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冲风险管理更使市场风险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一些衡量和管理衍生金融工具自身风险的指标也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和发展。但是衍生金融工具既可用于管理风险又可用于获取盈利从而带来风险的这种双刃剑性质在这此金融危机中得以充分暴露。目前,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风险属性跟其管理风险的属性一样得到了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充分重视。最后,VaR模型在20世纪90年代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工具和市场上的风险的统一衡量和综合管理获得重大突破,VaR模型成为市场风险管理的一种共同标准,这种影响和变化甚至被称为风险管理的VaR革命。因此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机构重新明确了主要的风险因子和期限结构。
另外衡量金融风险的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各种衡量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都服务于特定的目的。因此,脱离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来评论这些技术的绝对优劣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要结合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选用恰当的方法来衡量风险水平,并且要注意不同衡量方法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作用。
四、对于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启示
(一)全面认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吸取美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宝贵经验
本次金融危机显示,为了切实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效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因采取市场主导、集中管理的模式,从分业监管逐步转向统一监管,可以考虑设立一个机构,加强金融机构的协调监管,解决目前金融领域存在的监管冲突、监管空白等问题。
(二)提高风险度量水平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上涨的周期,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出现追求利润、忽视风险的非理性的经营行为,一旦市场形势出现扭转,可能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引进先进的风险度量技术,提高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三)推进金融创新
美国由于大量的金融创新且没有节制的利用,导致次贷危机爆发引起金融危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金融创新视而不见。由于我国的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金融体系运作的效率低,一方面实体经济大量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低效率的运作,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已经难以满足满足投资者多层次的投资需求,尤其是直接融资的规模远小于间接投资,债券市场发育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因此,各方需求表面我国金融创新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张金清.金融风险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余为丽.管理观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2008.10.
[4]罗珊.华东经济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回顾与展望.2010.12.
风险管理新趋势范文2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最早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开始转向负债风险管理方面,强调通过主动借入资金来保持或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20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石油危机的冲击,如何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综合了资产风险管理和负债风险管理的优点.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20世纪九十年代后。在金融全球化、分业经营壁垒消除、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加剧以及金融创新此起彼伏的时代背景下,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方法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的进展包括在险价值法(VAR)和风险凋整的资本收益法(RAROc)等。现在。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模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市场风险VAR模型的方法和体系,并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二、新巴塞尔协议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要求、新趋势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风险状况,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先后于1999年6月和2001年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第一稿和第二稿。由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出现了一些新的要求和新的趋势。
1、要求银行董事会从战略高度认识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垂直的风险控制体系.并使风险管理日常化、制度化。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特殊性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银行管理的最高决策层董事会,将风险管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上升到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并制定有关风险管理政策。与此相适应,在组织制度上不仅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而且要建立完善的、垂直的风险控制体系。同时,以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的风险管理系统的运行要建立在管理日常化和制度化的基础上,既同各业务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信息畅通,又充分强调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和对风险管理的全面系统性。
2、加大了风险管理的范围和力度。新协议广泛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这表明,金融监管正从着重信用风险监管转向全面风险监管。全面风险管理(ERM)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产生的一种需求。这种管理模式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还要重视结算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更全面的风险因素,而且不仅将可能的资金损失视为风险,还将商业银行自身的声誉和人才的损失也视为风险。新议在保留外部评级的基础上,强调建立银行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并提出三个可供选择方案,即标准化方案、基础IRB方案和高级IRB方案,强调以内部评级为主导来衡量风险资产,确定和配置资本。新协议从过去强调统一外部监管标准转向多元化外部监管与内部风险模型相结合。
3、从事后的静态风险管理转向事前的动态风险管理。长期以来,金融监管机构习惯于事后的静态监管,不能适应银行业的创新和环境变动,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反应。巴塞尔委员会的一系列文件,以风险监管为基础的审慎原则,促使金融监管由事后的问题处理转向风险导向的事前动态监管。强调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和管理水平实施有效监管。
4、更加重视强化市场约束和信息披露。新巴塞尔协议将市场约束列为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三支柱,充分肯定市场具有促使银行合理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的功能。因此,要强化风险管理,就要促进市场游戏规则和内部管理规则的互补互动,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为了保证市场约束机制的有效执行,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全面信息披露的理念,明确规定信息披露包括核心信息披露和附加信息披露两种情况,综合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不仅披露风险和资本充足状况,而且披露风险评估和管理流程,资本结构及风险与资本匹配状况。同时,加大对炮制和传播虚假信息者的惩处力度,遏制信息失真现象。
5、风险管理的措施不断趋于完善。为了对银行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最低资本要求确定科学的原则,新巴塞尔协议更多地强调银行要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并提出了计算信用风险的IBR法,即内部评级法。同时,它还要求进一步确认信用风险缓解技术来降低信用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l、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初步成效。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商业银行开始逐步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把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商业银行纷纷制定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细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逐步走上定量分析的轨道。同时,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逐步加强、逐步完善,银监会的成立,更是说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差距。一是资本充足率水平不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大。由于国内银行资产质量比较差,在资本补充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必须在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敞口规模上做文章。而我国目前包括大型企业在内的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取得外部评级,在标准法下其风险权重为100%或者150%,且国内银行尚不具备内部评级的客观条件,不能对企业进行内部评级,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敞口规模的途径就是降低信贷存量规模,甚至是减少一些优质客户的信贷业务。
二是风险计量方法落后,风险计量技术达不到要求。新资本协议规定了内部评级法必须达到九个方面的最低标准,但我国商业银行还存在差距:信用风险尚未进行公司、国家、银行、零售贷款、专项贷款、股权投资方面的细分;评级体系仍实行一逾双呆四级分类法和五级分类法,没有成熟的风险计量模型,信用评价仍以定性分析为主,客户风险评价的准确性较差;内部评级尚未应用于信贷决策、资本配置、贷款定价、经营绩效考核等方面;缺乏以风险为导向的资本资源配置机制。三是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执行力度较弱。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银行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内部控制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岗位轮换制度没有得到普遍推行,未能很好地造就业务的多面手和综合管理人才,也难以避免因岗位人员老化而产生的各种弊端。四是风险预警信号滞后,缺乏先进的预警技术。风险监管工作还基本局限在风险形成后的监督、检查和责任划分上,缺乏对风险进行事前和动态的分析预测,缺乏先进预警技术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的制度化管理。
四、新协议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l、切实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应积极寻求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径,增加银行规范的资本增加渠道;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盈利水平,提高内部融资能力;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制度,降低不良资产,减少风险资产数量;国有商业银行可向中央银行申请发行长期金融债券来增加资本金,发行次级长期债券,补充银行附属资本,改善资本结构。
2、推进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各商业银行要成立内部评级专门工作小组,对银行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找出适应银行自身需要的风险分类特征,建立符合商业银行自身要求的资产风险分类标准。要建立一支风险评级专业化团队。对专业人员结构做优化调整,对现有人员定期培训,促使其知识体系及时获得更新,从而确保内部评级体系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建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机制。银行应完善自身的运作自律体系不断加强风险防范工作,改善管理水平,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需要自觉地接受新协议的规则,以使银行自律体系具有明确的管理方向和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如果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不错和风险较低,所披露的信息令客户满意,就会赢得越来越多的新客户和投资者的支持。相反,如果银行的经营效益很差和风险状况不佳,那就会导致资金大量流失和客户转移。
风险管理新趋势范文3
为什么同一流水线的工人可能出现相同部位的工伤?很可能是因为工位和流水线顺序的不合理。现在,关心这件事的不仅有工会,公司自身也开始将解决这件事的方法纳入到风险管理体系中。公司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变得越来越细化和完善,因为任何小问题都可能变成大麻烦。在风险管理服务公司怡安集团的总裁及首席执行官Greg Case看来,公司现在面临的风险种类越来越多,除了产品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这些“老朋友”外,还有投资风险、并购风险和外交风险这些让公司(尤其是新兴国家的公司)感到棘手的新问题,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世界局势带来的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又给公司增添了更多挑战,具体的风险管理不仅要从产品本身入手,还要从体制流程内部为公司出谋划策。
CBN: 当今公司面临什么样的风险?与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C: 公司面临的普遍风险就是“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形式也更多样”。首先,现在公司面临的风险很大,而且它们常常都是跨领域的,一两个环节的问题就会造成整个供应链的问题,从而带来非常大的损失;第二,供应链的流程效率提高后,风险产生的速度比以前更快,出现的风险也更复杂;第三,新的风险还在不断地出现,比如恐怖袭击的风险、数据安全的风险,包括跨国公司的收购和兼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这些问题以前可能都是非常特殊的小问题,但是现在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新的风险需要新的应对措施,比如,十年前我们从未想过数据可以被存放在云端,这固然经济便捷,但这些新产生的风险是无法用原有方案去应对的,公司需要调整和增加风险管理的手段。又比如,新兴国家的公司去国外投资,由于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在面对各种政治风险、市场风险和税务风险,以及市场环境差异导致的劳工问题出现时,都会遇到困难。这些问题都在不断产生,需要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去跟进和解决。
CBN: 现在全球的风险管理服务有什么新趋势?
C: 作为一家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公司,我们注意到中小型公司的风险管理意识明显加强,从能源到食品领域,它们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在增加。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来看,公司的风险管理需要从内外两方面入手,比如网络风险的控制涉及到数据质量的管理,除了针对具体的风险,我们会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作为保障之外,在内部帮客户管理数据,减少数据损失也非常重要。另外,因为公司的业务变得越来越丰富,很多领域都需要创新的做法。比如电影产品的制作,文化产品的收益很难预测,但投资人需要稳定的回报,其实可以用风险管理理念去看待这个问题,把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可管理部分和不可控部分进行拆分,分别进行评估,然后进行打包承保。艺术品、游艇等的展览和拍卖也是风险管理的新领域,这些市场虽然很小众,需求也很独特,但这是风险管理的新方向。
风险管理新趋势范文4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内部控制;改革;创新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发展结构的转型升级,也深入影响中国企业的管理控制及发展创新。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更偏向于协调内控实施主体与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依赖信息化、网络化的创新手段;内控风险逐步得到控制,有效监督机制也趋于完善,但仍然存在人为干预、权益失衡及不可抗力等风险;内控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约束,但潜在的内控执行力仍有缺陷。因此,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后,对企业面临的内部控制新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积极探求新常态发展环境下,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的改革与创新举措具有积极意义。
一、新常态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面临的发展新趋势
(一)内控环境日益复杂,呈现发展新趋势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内控环境趋向复杂。经济发展环境主要分为发展内部环境和发展外部环境。就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而言,世界经济继续维持较低增长速度,并呈现出一定的区间波动性。大多数发达国家和相当比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成熟,发展潜力降低,影响了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走向。就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而言,内控制度建设、内控人员职责分配及内控管理流程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重了新常态下企业面临内部发展环境的不可预知性与复杂性。
(二)内控手段逐渐多样化,以信息和科技为支撑
多元、科学的内控手段是保证企业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新常态背景下,企业进行内控的手段逐步多样化,并呈现出科学化、信息化特点。原有的内控手段仅限于内控人员根据内控制度要求,通过文件及计算机等方式对业务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等新技术及方法的运用,数据处理日益集成化、高效化及信息化,内控管理手段也逐渐丰富。以信息和科技为支撑,成为新常态下企I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特点。
(三)内控风险逐步得到控制,内部监督形成有效机制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内控风险及内控监督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原有的企业内控制度由于制度、程序及标准等发展并不完善,无法对内部管理控制中发生的风险状况进行有效预估,造成内控风险的不可控性。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企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逐步稳定并趋向成熟,对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认知逐步加深,内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内部监督形成长效化的管控机制,以往的依赖于企业内控人员的监督形式得到改善,内部监督逐渐向企业内部多元利益相关主体转变。
(四)内控体系趋于完善,执行力有待加强
新常态下,企业内控体系逐渐完善,不仅表现在内控人员的配置与安排、内控制度的丰富与完善、内控方式及流程的科学合理等方面,还表现在企业内控体系与新常态下的企业发展新特点逐步适应,内控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同时,新常态下企业实施内控的执行力还有待加强。具体表现在,内控人员的业务水准及道德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内控管理制度虽然条目众多,但缺乏有效的适用性,会影响其有效性;内控手段多样化及流程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控的有效实施,但由于内控手段参差不齐,交叉使用造成内控管理的混乱及效果评判标准的不统一,从而产生名不副实的后果。
二、新常态下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改革与创新举措
(一)把握经济发展新趋势,将内控与社会环境有机结合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环境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发展要将内控管理与社会环境有效相结合。一方面,企业内控管理要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相结合。当前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日益严峻,这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及国际化集团实力的垄断及渗透战略,中国企业面临新的发展难题。与此同时,企业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及发展方向逐步优化升级,存在新的机遇。因此,企业要结合外部市场竞争力、自身发展持续性及战略选择目标等,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内控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企业内控管理要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相结合。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生产流程状况、生产组织形式及监督管控手段等涉及企业内部发展建设的相关内容,为将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与内控机制有效统一,必须持续优化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监控等相关流程,实现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双向统一。
(二)创新并丰富内控手段,形成科学化、集成化管理
经济新常态发展趋势下,要依托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有效优势,创造创新内控的手段和内涵,形成科学化、集约化管理。具体来说,要利用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优势,将数据化、网络化、集成化的信息形态与内控管理机制有机结合。就数据库管理系统而言,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应用的条件相对充分,企业内控部门可以建立内控管理数据库,并依据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进行分类别管理,将数据库的发展整合性与内控管理相统一;利用互联网+的创新发展路径,将互联网发展思维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机结合,将互联网的信息整合、信息传递和信息集成的优势与具体的发展领域与发展方向有机结合,形成“互联网+内部控制”的新模式;云计算是在大数据背景下提出来的,而企业内控体系需要大数据的支持,恰好符合云技术的发展特征,为此可以将企业内控管理数据以云计算的形式进行处理,提升内控机制的有效性及持续性。
(三)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风险管理,强化企业内控约束力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管理,强化企业内控约束力,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关键。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要依靠内控人员的力量,就是要提高内控人员的业务水平及道德水准;要逐步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使内控管理有充分的制度保障;还要形成内控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及结果评价标准,使内控管理科学、规范、合理。此外,还要加强在经济新常态下的风险管理,内控风险主要包括人为原生性内控风险和自然不可抗力伴生性内控风险。对人为原生性内控风险而言,由于内控风险的人为操纵性特点,故可以通过制度约束、法律强制性及政策导向指引等方式来实现控制内控风险发生的目的。对自然不可抗力伴生性内控风险而言,由于内控风险的不可抗拒性及不可逆性的特点,故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内部控制过程中发生的自然风险进行有效弥补,有效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约束力。
(四)转变经济发展思路、提质增速,形成系统有序的内控体系
为形成经济发展常量增长新常态、新格局、新形式,首先,要有效实现三个“转变”:由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向增长质量与效益转变;由偏向经济总量、人均产值、发展规模等指标向有效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与保障居民成长幸福感转变;由高投入、高产值,依赖投资拉动与出口推动向生产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此次,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事前防范要依赖一定的制度、技术及程序方法等,逐步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形成多样化的内控手段,并严格内控的相关程序及方法;事中控制阶段要对业务发展过程进行有效管控,如合理参照业务支出计划数,将实际支出与预算数值及时有效对比;事后监督阶段要对内控结果进行有效对比和调整,如根据银行存款实际发生值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相关数值,结算银行存款账户发生额及余额。
三、结束语
新常态下,企业内部控制呈现出内控环境日益复杂、内控手段逐渐多样化、内控风险逐步得到控制、内部监督形成有效机制及内部控制体系趋于完善而执行力有待加强等新趋势。企业只有积极探求有效的内部控制改革与创新举措,才能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一茹.关于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23-25.
[2]张海瑛.关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6(5):67-69.
风险管理新趋势范文5
摘 要 随着一系列加强公司治理规定的出台,公司治理核心要素的风险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的中坚力量内部审计正成为公司治理基石之一。本文介绍了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论述了当前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利于风险管理审计的正确认识和顺利实施。
关键词 公司治理 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
近年来,由于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对风险实施实质管理而导致破产或整顿的事件时有发生,促使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审计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投资人及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一、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
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通过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进而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
二、目前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管理审计所处的环境方面
1.企业组织机构及配套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组织机构没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模式是谁主管谁负责承担,但当发生风险时,相关职能部门又不能全面承担风险,或是风险承担的最终主体模糊。
2.管理者对风险重视不够
企业管理者只是消极、被动的进行风险管理,没有积极、主动地进行风险管理。同时,有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进行风险管理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有些企业管理者,考虑到成本或者其他原因而放弃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分析,最终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遭受致命打击。
3.尚未建立科学的、操作性强的风险管理评价标准体系
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才刚起步,其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实际工作中,有的以国家或行业的相关规定作标准,有的以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或理想水平为依据,这就容易导致评价标准的模糊、偏离实际。
(二)风险管理审计的实施主体方面
1.内部审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亟待加强
目前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指出企业已经存在的错误和不规范的行为。而对于尚未发生的,需要预测、分析、评价的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的风险则认识不够,阻碍了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
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水平不够高
我国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仍然无法满足独立承担风险管理审计的需要。多数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经济、管理等知识多元化背景,从专业结构来看,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来自于会计和审计专业,整体素质偏低,与现代企业发展不相适应,无法胜任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工作,而寻求专家支持又受到经费和人力资源信息的双重制约。
3.审计部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权责不明
很多企业审计部门不仅要负责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还要评估风险事项,提出防范措施,这样的职责分配,削弱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同时,大多数企业审计工作都是对总经理负责,一旦总经理拒绝采纳审计部门提出的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见,则不能有效执行风险管理措施,这本身就是一种公司治理上的重大风险。
三、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企业方面
1.管理当局应承担起风险管理的责任
董事会负责制定战略目标,赋予高管层风险的所有权,执行管理层接纳剩余风险,运营层持续的识别、评估、减轻和监督活动,内部审计部门定期评价并协助其他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因此,管理层承担着全部风险管理的责任。
2.强化风险意识
市场是动态的,以及受风险预测方法、技术、人员等的影响,不能对风险全面、准确的预测。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管理当局应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风险管理评价标准体系
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应对纳入风险管理范围的各项经营活动制订最低或最高标准。该标准体系应该具有如下特点:特征鲜明,客观真实,分类清晰,因时而变。根据风险管理对象的不同可以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价标准。
(二)内部审计方面
1.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准确定位
近年来围绕公司治理结构出台的一些新规定,都对内部审计赋予了新的职责。面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趋势,内部审计人员要扮演好“执行情况的评判者”、“增值服务的贡献者”、“良好文化的倡导者”三个角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关键。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规以及企业、部门规章制度、会计和审计知识等方面的变化信息,加强对税法、经济法、企业管理等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3.内审部门要注意与董事会、管理层的沟通
在适当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应与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就与风险和风险管理事务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讨论。如果审计部门负责人认为高级管理层接受的风险水平与机构的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不一致,或该水平不能被机构接受,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就此与高级管理层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孟焰,潘秀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审计研究.2006(3).
[2]向振军,尹珍丽.刍议企业风险管理审计.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
风险管理新趋势范文6
关键词:新形势 房地产投资 投资风险 风险管理
房地产投资风险是指房地产投资商或开发商因对某房地产投资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该房地产投资的资本损失或实际收益与期望收益产生负偏差的程度及其发生概率,即在房地产投资过程中遭受各种损失的范围或幅度及其可能性。
房地产投资风险通常包括风险损失的范围或幅度以及发生偏差的概率,包括直接或间接损失。
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房地产投资风险因素和房地产投资风险损失两个方面。
一、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
(1)房地产投资风险识别。房地产投资风险识别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对房地产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加以认识和辨别,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类分析,以揭示风险本质的过程。其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是感知风险,即识别出客观存在的风险 事件;第二是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件的各种风险因素。(2)房地产投资风险测量。房地产投资风险测量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房地产投资中某一风险的发生概率、损失程度和损失范围进行估计和衡量,并评判其系统风险的风险度的过程。在房地产投资活动中,仅仅识别风险是远远不够的,开发商还必须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进行尽可能的准确量化,为选择风险防范与处理方法、进行正确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3)房地产投资风险防范与处理。房地产投资风险防范与处理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在风险识别与风险衡量的基础上,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选择风险防范与处理的最优方法或方法组合,以有效地处置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房地产投资风险防范与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控制、风险非保险转移、风险分散等风险控制工具以及风险保险转移、风险自留等风险财务处理工具。房地产投资风险防范与处理方法的选择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决策,既要针对风险的实际情况,又要根据开发商的经济状况、风险管理水平、风险处理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用。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
1.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建筑不可能无期限地盖下去,房地产延伸性无法显示,一旦过了这个阶段,住宅市场基本上在二手市场上比较活跃。就房地产业而言,不少房地产开发商都在买地,研究容积率,盖房子,然后销售。我们发现,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存在以下几大问题:一是高负债来押项目,买地;二是项目周期过长,资金回收太慢;三是现金流量不稳定;四是开发的项目值钱,而公司不值钱;五是经营本地化,很少跨地区经营。
2.信息与技术的变化
影响所有房地产参与者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信息的极大丰富。这在两个方面影响着房地产业。其一,计算机已使存储及调出大量信息成为可能。例如,现在的投资者可随时从电脑中调用特定房地产的相关资料。其二,卫星技术的使用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人们将由航空摄影及卫星遥感而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再由电脑打印出内容详尽的地图。由于卫星会定期经过一个地方,这就使我们能够通过卫星遥感观察到城市的发展变化。
3.消费观念的转变
住房消费趋向健康化,住房结构与区位选择必然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热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式样与内部结构方面,如:外观、照明、排水、楼道宽度、通风状况等这些人们关注的热点;二是建筑的配套设施方面,环保型和清洁型的配套设施将受欢迎,尤其对于空调,具有消毒功能的空调将受青睐,中央空调可能面临尴尬;三是在房地产区位选择方面,那些环境优美、设施配套齐全、空气质量好的地段将受到欢迎。
三、新形势下的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方法
新的形势要求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工作中要跟着时代的步伐走,要进行改革和创新:要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新趋势,从而抢占先机;在别人不顾一切向前冲时,能机智地“后退” 一步,也可能获得机会。创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替代原有市场;另一种则是创造新的市场份额,而后一种创新意义更为重要。房地产投资开发企业要加强风险的防范,强化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创新: 1.投资观念创新,知识经济时代是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时代,在客观上必然要求投资人员树立新的观念。 2.投资内容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是企业投资的主题,知识资本运动成为投资的主要对象。3.投资制度创新,随着投资内容的扩展,投资地位不断提高,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必须建立新的投资制度。
四、结论
房地产投资开发活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要通过改革与创新,密切主要市场动态的变化,深入了解社会、信息技术、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根据新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将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使得投资理念、内容及制度方面全方位相互协调,把风险损失尽量降低。只有这样,房地产开发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世强.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