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范文1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了解目前甘肃省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整体市场需求情况,同时为推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见,相关人员采取了资料搜集与统计汇总以及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了甘肃省近三年(2012.3耀2015.3)来各行业对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的需求状况。力求通过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状况的深入分析,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二、对甘肃省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涉税工作)的需求具有以下几点总体特征。首先,岗位需求多样化。本次调查的样本总量中,所需求的专业岗位数为623个,可进一步分为17种不同的专业岗位,其中会计岗位的需求占总需求的36.4豫,收银员16.5豫,出纳13豫,收费员8.1豫,财务主管8豫,库管员3.4豫,专职查账人员3.4豫,注册会计师2豫,经济核算岗位2豫,预算员1.6豫,管理岗位1.2豫,审计员1豫,微型贷款借贷员0.7豫,开票员0.7豫,文秘0.5豫,电算化会计0.7豫,其他0.8豫(如表1所示)。其次,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学历要求的重点。本次调查的有学历要求的309个岗位中,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57个单位,占16.8豫;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204个单位,占66豫;要求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1个,占3.6豫;要求高中以上学历的有37个,占12豫(如图1所示)。据此可知,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兰州市人才市场对于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学历要求的重点。再次,更加注重专业资格的要求。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高职学生就业的压力已经逐渐变成了综合素质的竞争。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当前企业对于财经类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全面。本次调查中,有126个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具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及相关职称。其中,要求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51个,占总量的40豫;要求具有会计初级职称的有20个,占16豫;要求具有会计中级职称的有26个,占21豫;要求为注册会计师的有18个,占14豫;要求为注册税务师的有11个,占9豫(如表2所示)。最后,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资料显示,当前市场,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人员(尤其是财务与会计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实际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人才需求上就提出了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工作经验,根据岗位的技术要求不同而具有不同年限的要求。
三、调查建议
(一)适应用人单位多样化岗位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据调查,岗位需求的多样化是目前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首要特征,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岗位多样化的需求重新厘定人才培养目标,以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以岗位群设置为依据,基于各岗位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使得课程设置紧跟岗位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培养学生获取更多职业证书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甘肃省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除了学历方面的要求外,更进一步地规定了应具备的专业资格要求。有近80%的企业要求会计人才拥有初、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证。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也在积极适应就业市场的这一需要,鼓励学生获取更全面、更高层次职业证书,包括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办税员证、中级会计师、ERP财务软件操作师、经济师、统计师等相关证书,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范文2
【Keywords】market orientation; job requirements;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66-02
1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为了解就业单位对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本文对25家就业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调研。被调查单位中有8家服务型企业、6家制造企业,此外还有商业、旅游业、物流、行业、学校以及IT行业等多种性质的就业单位。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是能够吸纳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渠道,其中会计师事务所需求尤为突出,是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良好选择[1]。
1.1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
就业单位的岗位需求主要是出纳和档案管理,这些岗位的人员需求量较大,技能要求相对简单,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学生普遍以此为目标。此外,总账会计、工资核算和税务会计也有较高的需求,债权债务核算、审计助理和财务经理、稽核等岗位也有一定需求(见表1)。可见,会计岗位需求较为多样化,专业划分也比较详细,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岗位精细划分。
1.2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需求
就业单位看中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此外毕业院校、社会实践经历、学习成绩和计算机水平也是企业看中的基础要件(见表2)。其中职业资格证书是毕业生从事会计岗位的必要条件,相关培训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的基础工作。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的提高需要会计专业建设者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有的放矢为企业输送有用之才[2]。
1.3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需求
就业单位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主要是责任心、吃苦耐劳、团结能力和爱岗敬业,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需要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进取精神是学生会计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此外,行动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更高要求(见表3)。
2 高?会计专业人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困难主要是缺乏社会实践、工作经验和毕业生供大于求。因此,大幅度进行校企合作,丰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习经验,是毕业生增加竞争力的主要出路。此外,会计岗位技术性很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高,但是专业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动手能力差,并且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这些问题容易形成毕业生眼高手低的局面,毕业生应做出客观自我评价和就业预期。只有校企深层合作,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加就业单位与毕业生的信息沟通才能有效提高就业率(见表4)。
2.2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有待加强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不熟练的技能主要是报表编制和纳税申报,会计电算化技能亟待加强,这也成为人才培养的新突破点。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各种会计资料的装订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传统技能,但在就业过程中看出这些技能学生掌握的仍然不扎实不过硬(见表5)。
2.3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业中存在不足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衔接欠佳以及能力知识宽而不精,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毕业生对自身素质认识不够,缺乏主动性、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等问题,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不足(见表6)。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范文3
(一)会计人才的总量需求 资料显示,2007年底,台州有私营企业37591户。截至2008年9月底,台州有民营企业39808户,新设立登记企业数量相比2006年底连续两年平均以6%左右的速度增长,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新设立民营企业呈井喷式增长,仅2010年上半年,新设立民营企业4366家,民营企业达近7万户。在对人才市场的调查中,发现台州的民营企业对财会人员的招聘一般是1、2个,会计行业每年需增加1-1.5万名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台州会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目前,台州会计行业处于岗位与人才两旺状态,但具有“管理型”的中高级会计人才却极度匮乏。
(二)学历需求情况 与前几年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要求相比,目前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务实与理智,以前都要求是会计本科学历,现在对普通会计人员的录用按需要求中专或大专学历,甚至主办会计也只是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而中型以上的企业招聘财务主管或财务经理则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和相关经验。
(三)就业岗位需求情况 一般企事业单位和银行系统会计人员的工作项目主要有:出纳、审计、总账、报表、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纳税核算、往来结算、资产管理、财务分析、银行柜面出纳、银行信贷、银行结算、统计等,这些工作项目形成会计专业对应的基本职业岗位群。根据这三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我院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有仓管、出纳、固定资产会计、审计助理、往来会计、销售会计、辅助会计(或会计助理),统计等岗位,此外,还有商场收银员岗位。
(四)会计人员薪酬情况 目前台、温州会计行业的薪酬情况,从岗位角度来看,台州出纳的月工资一般在2000-2500元左右,仓管、辅助会计(或会计助理)岗位与出纳岗位工资相仿,会计月工资在2500-3000元左右,温州薪酬水平比台州高出300-500元/月。主办会计月工资4000-6000元之间,财务主管或财务经理则在8000元以上。从业务角度来看,有外贸业务的会计比内销业务会计工资要高;从行业角度来看,银行系统比企业会计岗位工资要高。根据对我院前二届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一般就职首月工资区间在1500-2450元之间,大部分就业学生的工资集中在1800-2000元之间。
(五)应聘者工作经验和技能更受企业重视 目前会计行业低端人才供应相对过剩,具备持证上岗或有初级会计证的应聘人员数量大于工作岗位需求,而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在财会岗位上投入培训费用,导致在人才市场上对财会人员的招聘要求一般要有1-2年的财务工作经验。即要求应聘者要有实务操作经验,不需经历培训就能直接上岗工作。同时,企业需要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办公自动化软件、懂会计软件操作,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并熟悉纳税申报、汇缴程序。特别是那些精通税法,能为企业合理避税的会计人才,深受企业欢迎。此外,在台、温州的民营中小企业一般很少有专职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因此,对于那些有一定计算机维护和保养知识的会计人员,企业主将更为青睐。中型民营企业对主办会计或财务经理的一般要求是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有5年以上的相关岗位经验,且要求有中级以上会计资格证书,但对本科文凭并不是必需的,相反,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中级以上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则更为看重。
二、人才市场需求对会计专业的影响
(一)对会计招生规模的影响 从社会调查中可知,会计人才市场尚处于供需两旺的境地,由于财务岗位招聘需求很多,而且每年都有新增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因此,就目前我院对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看,可以考虑再争取增加一个班级的招生指标。
(二)对会计专业教学设备、实验实训室投入的影响 目前,我院会计专业的教学设备、实验实训室主要为多媒体教室、一个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两个电算化机房,教学软件基本上还停留在先进院校上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与理念上。目前,杭州先进院校的财经专业正在建设“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多专业综合实训室,该实训系统包含多个企业,社保局、税务局、工商局等政府机关,各个商业银行,一次性可以容纳100人进行实习,模拟企业内部总经理、办公室文员、财务各岗位、采购、销售、仓管等分岗位,政府机关各岗位、银行柜面各岗位的实训实习,相当于校园内的顶岗实习,这些都需要场地、资金投入。只有做强了会计招生的规模化,做实了会计学生的就业率,学校才会考虑更好地发展会计专业。
(三)对师资力量投入的影响 由于考虑到全国生源总额处于逐年萎缩状态,我院曾担心会计新生招到5个班级后会导致就业率下降,从而对会计教师的引进态度犹豫不决,使会计专职教师连年超负荷上课,不利于教师的后续充电。现在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人才稀缺,各高职院校也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会计教师,这也影响到我院师资力量的进一步充实。
三、会计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定位缺乏 财经类各个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无论是相对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处于各院校前列,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满足社会需求,将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前途与学校的招生规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然而我院目前仅仅是要求会计证硬性与毕业证书挂钩,而并未清晰提出我院学生必须通过哪些相关的基本技能,尚未找到准确的定位。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合理完善 企业需要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或称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为主要基础,检测一个会计人员业务功底是否深厚的指标之一就是能否快速编制各会计要素的经济业务会计分录。我院《基础会计》安排在第一学期,由于新生第一学期的实际课时偏少,如果按4节/周课时,明显课时不足,不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会计基础。而《财务会计》课时也偏少,且对《财务管理》课程不够重视,这直接影响我院学生的培养质量。现有的课程项目方面虽然设置了一些体现会计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如在《出纳实务》里有点钞技能、票据填写等基本功的训练,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加入了五笔打字,尽管这些技能对从事财务岗位的学生尤其重要,但这些技能却没有院级的硬性达标标准。如与会计技能比赛相关的小键盘打字这项技能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没提及。 在学生顶岗实习意见反馈跟踪中,反映出学生在办公设备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应单独开辟一定课时用于学生熟练使用点钞机、验钞机、打印机、传真机、保险柜等办公设备的实训。
(三)师资力量不足 我院会计系折合成会计专任教师有9人,以2012学年第二学期为例,该学期总课时208节/周,以人均12节/周算,需17.33人,虽然高职院校办学文件规定必须要有社会外聘教师兼课,但一方面出于校外校内教师教学效果与责任心角度,另一方面合适的兼职教师难以聘任,实际中都是尽量让校内教师勇挑重担超负教学任务,平均每人都在14节/周以上。这导致专任教师害怕出差、害怕外出开会、学习,因为外出期间所落下的课时必须得通过补课加以弥补, 本身教学任务就重,补课阶段教学任务更重了。
(四)学习氛围营造不足 虽说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勤奋度相对较高,但各班之间的整体差距也非常明显,班级之间的学习风气严重不均衡,缺乏同年级段、不同班级之间的竞争机制。学校里一些社团活动非常丰富,而体现专业技能的活动却很少,即使有一些会计专业方面的活动,参与的学生人数也不多。
(五)工学结合工作不够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将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学校教育和以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为主导的企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为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师下企业锻炼获取实践经验,邀请校外资深会计人进行实训指导、讲座,但在人才培养实际过程中,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在第六学期之前工学结合的实效性并不强,许多学生由于缺少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很难做到零距离上岗。
四、会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一)准确定位会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要想在浙江众多的院校中开创出我院会计学生高就业率及良好毕业生的口碑,离不开准确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定位与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毕业生。这种高素质来自会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如毕业证书与《会计证》、会计初级职称资格挂钩,汉字输入速度要求40字以上/分钟,点钞速度、电算化操作上要求获得《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等,并提供给学生企业真账的实务操作经历与自信。只有让学生在校学习的2-3年时间拥有相应的实务操作经验,再辅以高起点的自身就业条件,就能保证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掌握上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打造会计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还要致力于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尤其是ERP软件的学习、计算机的软硬件动手操作能力,这能让毕业生计算机水平比一般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要高出很多。电算化是时代趋势,如果在学生计算机能力训练这方面工作做到位,学生到工作单位就业后将会因其综合素质能力而脱颖而出。
(二)设立会计咨询服务部 学校与台州的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公司合作成立会计咨询服务部,具体模式可以校企联办,借助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的影响力把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引入到学校来,由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来完成委托企业的记账、算账、报账业务。相较理工科专业在工学结合上因生产车间有强大人员容纳力可以吸收实习学生,可能一个车间就可以满足十几个、几十个实习学生,会计专业因企业财务部门对实习生的容纳能力有限,一个企业消化实习生多则三、四人,少则一、二人,不利于学生的集中实习。而在学校成立会计咨询服务部,将一改以往会计学生实习零散、管理困难的情况,可以做到不出校门,在教室就能接触真实的企业账,而且还能根据不同行业的委托企业,教授学生不同行业的账务处理方法,解决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困难的状况。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记账,教师自身的会计实务经验将更加丰富,也给新教师提供了足不出户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学生在出校门之前就已经零距离地接触企业的经济业务并掌握了小企业的实务操作,使《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各门课程的知识在设立账户、经济核算、成本计算、报表编制上得到了融汇贯通,再结合《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知识,还可以对企业进行合理化建议。为提高做账效率,引入《会计电算化》,给每个委托企业建立一个账套,使课堂学习的会计现代化工具真正地发挥高效作用。
(三)改变教学方法,变过去的先理论教学再实践操作为“教-学-做结合” 对一些技能操作性强的课程,如《会计电算化》课程,高职生最怕的是先进行理论学习。往往老师在讲解操作要领时,学生不是认真听解,而是忙着按教材亦步亦趋地做练习,当操作过程出现错误,或教材案例稍微加以变通而超出学生反应能力时,就只能求助于任课教师,而任课教师往往因这些零星的问题而疲于奔命。对于这种情况,遇到普遍性的问题,学生都会仔细地听,而对个别学生提出的个别具体问题,其本人会对解决方法的讲解听得聚精会神。一个系统模块或单元章节教学与实验完成后,总结很重要,一个系统模块做下来,中间遇到的问题或多或少,每个学生的感受都不一样,此时再归纳操作程序,学生才会认真地去听,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随着省里、国家级会计技能竞赛的深入,会计技能竞赛的技术性文件俨然成为高职会计教育的“指挥棒”。为达到教育部、企业对人才的应用要求,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的选拔赛,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学校的会计各项技能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氛围。会计基础技能掌握作为硬指标要求学生达到汉字输入速度每分钟40字以上,小键盘数字输入速度、点钞速度、会计经济业务核算、电算化操作技能,每项技能竞赛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全班同学必须参加,成绩分为班级团体成绩与学生个人成绩,因每班学生人数存在差异,班级团体分采用班级算术平均分作为评判依据。设立班级团体分旨在激发每个同学的参赛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另外对缺乏参赛自信心的同学也有推动作用,使同班同学为了集体荣誉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练习。
(五)加强校企合作,共享人力与教育资源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理论联系实践,也为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我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邀请校外专家来学校做专业讨论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作兼任教师承担本专业的部分教学任务,这样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同时,引进教育文化企业的教育软件资源,如会计网上实训平台、无纸化测评系统——会计信息化,引入《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认证考试题库作为《会计电算化》的期末考试,促进课证结合。
(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锻炼师资队伍。高校可以选择和财务软件公司合作,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实际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或ERP系统的实施工作,也可以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这样,可以把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相关课程可以聘请软件公司人员来讲授,学校教师做助教的方法来激励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和理论水平。其次,教师要定期进行业务进修。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软件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与软件开发业的迅猛发展相比,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滞后,知识更新速度慢,影响教学工作的进行, 所以教师应定期进行业务进修,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
(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教师在年龄上应将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兄、长上;在学习上将双方定位于平等参与者、合作者和服务者,虚心倾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尊重学生的观点,乐于接受学生言之有理的不同见解;在心理上鼓励学生摒弃进入职业院校就是高考失败者的观点。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实现思想上的互相碰撞、互相激发、互相接纳和互相融合。
高职办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主线,近年来我院全体会计教师献计献策并贯彻执行,开辟出一条适合我院情况的会计专业发展之路,努力使我院的会计专业跻入全省示范性专业行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范文4
关键词:地方人才需求;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会计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教育领域需要提高对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视程度,努力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会计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高职院校需要以地方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出适应区域发展的会计人才,促使其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基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发现培养目标不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本文依照地方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构建出适合地方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并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高职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大型企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过于长远,导致定位不准现象出现。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设计不合理,难以体现出会计专业的优势特点,过于重视形势导致会计专业缺乏相对实用性。高职院校会计教学重视理论忽略实践,对会计教学的重点把握不准,高强度的理论课程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降低学生对会计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的匮乏导致会计人才难以适应实际岗位工作,无法满足地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安排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理论知识相对抽象,受传统知识体系的束缚,会计专业课程还未及时更新,导致教材内容与市场需求出现严重脱节。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进而降低了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学习的效率。机械型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阻碍了高职会计人才的有效性培养。
二、地方会计人才需求能力分析
根据地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对会计人才需求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用人单位对财务岗位的能力要求如下:扎实的专业技能。拥有会计专业技能是高职会计人才进入地方单位工作的基础条件。地方要求的会计专业技能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保管和财务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综合的业务能力。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的专业技能后,在地方用人单位更加重视会计人才的业务能力,这是考验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标准。综合的业务能力包括职业素养、涉税业务、外贸业务处理能力。地方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综合的业务能力保证高职会计人才满足一人多岗的职业需求。财务管理能力。在地方企事业单位中,要求会计人才参与经济管理、财务信息处理等工作中来,具备财务管理能力的高职会计人才能为单位提供更长远的服务。语言表达能力。会计人才不仅需要进行财务数据操作工作,在实际岗位中,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无误的表达出地方单位的经济信息。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出具备各项综合能力的会计人才,使其满足地方人才的发展要求。
三、以地方人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地方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顺应时代的发展,基于地方人才的需求,构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支持地方的经济增长,高职院校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作为目标,基于能力的发展要求,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确定教师的教学指导地位。坚持职业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理念,确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构建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地方人才需求的要求下,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应该结合社会需求,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明确会计专业的设定方向,重视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展开会计教学活动时,应当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全面培养高职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思想。在院校与市场的促进下,培养出满足地方人才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依托市场环境设置专业需要进行准确的会计职业岗位分析,探索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要求,以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多主体的共同合作,制定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地方单位的财务岗位需求,结合专家、校方及学生的多方意见,以期制定合理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召开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座谈会,深入探讨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内容,通过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使得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法符合地方特色。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高职会计人才的长远发展。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对高职会计人才实操能力的培养,在“双证书”制度的指导下,促使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需要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实现理论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的双向达标。据调查发现,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毕业时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只有小部分毕业生可获取会计专业技术证书。基于地方人才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促使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挂钩,并实现与地方单位岗位的直接对接。只有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地方单位的实际工作中,才能保证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二)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为构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实际职业能力要求,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符合地方人才的发展需求。基于地方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在高职院校开发出特色的教学体系,从专业学习、拓展学习等角度出发,设计出以工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法。实现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有机统一,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设置实训操作课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中,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动手能力。由教师指导,在实操课程中安排基础的教学内容,例如:报表编制、会计凭证审核等。创设地方单位模拟实训场景,依托现实的岗位环境,模拟全方位的会计服务流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相关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训课程,有利于提高会计人才对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促使其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掌握一定的会计操作技能,进而培养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等特点,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尽早体验岗位职责提供了支持。基于地方人才的需求,培养高职会计人才模式中应该根据地方单位的会计岗位要求,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根据相关的法规制度,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将专业技能融入当前的教学内容中,避免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基于自主创新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原则,按照“课证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地方人才需求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完美对接。在地方人才的需求下,综合实际岗位要求,提高会计人才的基础专业技能,将培养会计人才电算化能力为中心,提升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拓展高职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基于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转变传统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式,促使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更具社会实践性。
(三)强化校企长效互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地方人才需求的指引下,构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强化校企长效互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地方企事业单位与高职院校的长效互动,培养出更具岗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强化校企之间的互动方式包括:高职院校会计人才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用人合同,以此培养出单位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此类校企合作的用人方式不仅缓解了高职会计人才的就业压力,还为地方用人单位解决了招人的问题,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加强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后情况调查,掌握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通过地方单位的反馈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促使高职院校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会计人才。强化校企长效互动还可采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外聘具有财务经验的专家授课指导,聘请地方单位的在职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经验分享,帮助高职会计人才明确自身的毕业方向。基于地方人才的需求,在构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结合当地产业的发展特点,提升高职会计人才的产业服务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促使高职会计人才能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地方中小企业中。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融合,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完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机制,统筹规划教学重点,做好会计专业的教学评价工作。在校企长效互动的推动下,培养高职会计人才需要坚持以能力为核心,重视会计毕业生的职业资格,通过行业、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共同促进,培养出符合地方人才需求的高职会计人才。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为地方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四、结束语
随着会计人才在实际岗位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职院校提高了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出高职会计人才专业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以地方需求为导向,构建出基于地方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强化校企长效互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重构教学体系,努力提高会计人才的高效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地方人才需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出高职会计人才的综合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桃红.三方共育五层递进———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石油教育,2011(5):28-31.
[2]梁丽华.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商业经济(哈尔滨),2014(19):77-78.
[3]李国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3(23):75-75,84.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04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存在教学懈怠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每一所高职院校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只需在课前准备好课件即可,大大节省了在课堂上写板书的时间。多媒体网络技术给高职教师带来教学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某些教师出现了教学懈怠现象。
(2)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脱轨。从近年人才招聘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来看,企业对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但是,企业对高职院校会计毕业生的满意度却比较低。究其缘由,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过于落伍,没有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出发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路
为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我们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逐步修正,并向其他学校学习,创新培养模式,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会计课堂。
(1)强化会计专业技能考核。强化对学生的监督和激励是高职会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更专业的会计人才,高职院校要强化会计专业技能考核。会计考核可以从会计基础(中级会计、高级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三方面入手。每个学期学校可以组织三次会计专业技能考核。在三次考核中,学校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注重对学生会计账目的处理熟练程度的考核。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名优秀的会计教师必定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战经验,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为学生带来更精彩的课堂。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存在着对工作懈怠以及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要了解现职会计专业教师的会计任职资格和教学水平。会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初级到高级的职称会计证书,以此来保证会计教师的专业性。另外,学校也要注重考察教师的工作经验。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大多是大学毕业生,他们虽然具有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一定的会计从业经验,因而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水平。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会计教学水平评比大赛,从而评选出优秀的会计教师,淘汰教学水平低的会计教师。对于教学水平低、工作懈怠的会计教师,学校可以辞退,并重新招聘一些具有丰富经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高水平教师。另外,应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其具体方法为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会计技能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向其他更优秀的教师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与优质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机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因而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为了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增强学生对工作的适应性,高职院校要与优质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机会。优质企业具有更加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职工工作规范,学生在优质企业实习可以真正地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增强自己对工作的适应性。学生在优质企业实习可以在潜移默化间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很多问题,为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优质的会计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化会计专业技能考核;并与优质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机会。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范文6
关键词:校企合作;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政策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我们应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也强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因此,中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校内综合实训”培养模式,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培养方向靠拢,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一线技能型人才。
二、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结合上述职业教育政策与理念,我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下改革思路:
思路一: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依托企业、行业专家,成立会计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
思路二:切实贯彻实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化“大平台、活方向”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强化实践教学。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满足企业“个性化用人需求”,开展“冠名班” “订单班”和“特色班”等针对企业个性化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活动。
此外,在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升学需要,以及在将来就业转岗、晋升的需要。
思路三: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具科学性和更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
三、校企合作共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工作步骤步骤一: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成立会计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依托校企合作力量共同构建和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步骤二:进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主要包括: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研;企业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访谈;相关中职学校调研,了解相关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的情况,开阔我校会计专业改革的思路和眼界。
步骤三:根据调研结果,统计分析得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对集中的岗位群,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撰写人才培养方案。
步骤四: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体系(含培养路径及方法)等内容进行评估,根据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步骤五: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交校教研室,由校教研室组织讨论审核,学校领导审定批准后颁布实施。
步骤六:教务科组织编制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经学校教学委员会讨论审议,学校领导审定批准实施。
步骤七: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具科学性和更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
四、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措施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校实行校企共同构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大平台、活方向”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推进“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中心,校企共同参与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以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1.做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建设理念,坚持自主培养和企业引进并举的原则,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企业人才引进和聘用考核机制,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建立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做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力量,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做好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依托行业专家委员会开展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探索和实施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企合作・1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打造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教材
计划将《会计基础》《企业会计岗位核算》《初级电算化应用》《企业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打造成为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程,并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配套实训资源,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资源建设。
4.全面推进“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会计一体化”教学,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是指通过会计职业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训教学相结合为一个整体,并且大胆创新地改革教学计划与大纲,通过岗位化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着重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方式,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整合教学法等在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5.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中心,校企共同参与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中心,以重技能、重实训为原则,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有机结合的、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学生学业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6.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实现信息技术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积极参与广州市精品课程建设和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建立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以强化实践教学。
近年来,我校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生产实践的第一线的同时,引企入校,校企互为依托,开展包括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内的全方位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工作。随着校企合作过程的深化,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步入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