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范文1
2011年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始之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并将其作为民生工程,把2011年定为创业就业服务年。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我国教育体制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的势头没有改变,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在这种背景下,掌握大学毕业生就业思想,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困惑,促进大学生充分认识就业形势、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对于高校就业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就业结构和职位需求标准迅速变化,紧随市场的就业指导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已从传统的职业选择转变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架。面对这种转变,大学生就业指导既是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的航标,又是开展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从总体上把握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趋势,对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推进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深远。
1.社会逐渐关注大学生就业指导。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加大,国家就业政策和服务机构也在不断完善,政府、学校和社会已搭建了就业服务指导平台,逐渐形成了人人重视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大学生就业提出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提供就业咨询及服务指导。高等学校既承担了培育职能,又承担了推销功能,视大学生就业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建立健全了就业指导机构。充实了人员队伍,加大了经费保障力度,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融入就业思想教育。
2.职业化就业指导队伍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实践性和适用性很强的工作,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多学科知识背景,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咨询技巧,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分析研究能力。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才能促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科学规范地发展。除专职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外,还应该加强学生导师的就业指导培训,通过专门的就业辅导材料和有针对性的导师专场就业辅导讲座,灌输就业市场化观念,借助各种载体将就业理念贯穿到学生专业学习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3.就业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收集就业信息,对就业信息进行加工、传播和利用的过程,摄取广泛的就业信息是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一是多渠道建立就业信息资源。主要通过用人单位的来访、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网络和新闻媒体的招聘信息、校友为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教职员工利用学术影响拓展的就业信息、借助社会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等方式,扩大就业信息资源。二是畅通就业信息传播途径。通过报刊杂志、光盘以及各种网站等编辑就业刊物和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有关就业的最新信息、知识讲座、招聘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就业新动向,实现无缝隙就业信息服务网络。三是建立交互型信息共享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纷纷建立了就业指导服务网站,网站内容涉及信息、职业测试、政策法规等就业指导内容,形成了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就业信息网络,为学生提供网上信息查询、网上指导、网上招聘服务。
4.创业教育氛围逐步形成。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日渐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方式之一。创业教育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就学期间培养创业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具备创业能力,才能从被动的求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从毕业后寻找工作转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大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工作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毕业生加盟发展,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激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新时期就业指导工作有待创新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大学生“三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意识教育,又包括择业观念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三观”教育。大学生“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根本观点,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问题。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大学生就业观和成才观的形成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大学生的时代要求,正确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才能实现自身人生价值;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科学看待就业、有效分析就业、科学实施就业,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2.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就是从业人员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它是衡量从业者的职业态度、行为表现的基本标准。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观念、态度、技能和作风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是否具备有社会需求的职业素质,可以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上直接得到体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又包括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和勤劳节俭等良好的职业素质,确保大学生就业后身体力行,迅速适应本行业的职业要求,做好本职工作。
3.就业意识教育。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已成为影响不少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大学生面对就业无动于衷、挑三拣四,“等、靠、要”思想严重,就业意识淡漠,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总是把就业寄
希望于学校,或是等待父母、亲友的帮助,或坐等学校举办双选会,缺乏大胆融入社会、主动投入市场的就业意识。也有一些大学生一谈到“就业”就是“烦心事”,回避就业,存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喝凉水”的心理。同时,缺乏就业规划,毫无艰苦朴素准备,对就业抱有幻想。因此,利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社会和自身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就业意愿、目标,树立服务基层的就业意识,利用实习实践活动推进就业的就业意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促进就业的就业意识,从多方面、多角度围绕就业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
4.择业观念教育。择业观念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个人特长和志趣,选择最能展现自身潜能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岗位。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当前,一些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首先考虑的仍是地域选择、薪酬高低、环境优劣和单位性质,特别担心自己“一锤定音”在基层一干就是几十年,终身不能流动,所以很多毕业生瞄准的是大城市、高薪酬、公务员。这种不切实际、一味攀高的观念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因此,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就是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事业与金钱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就业风险观、就业竞争观、就业“大众化”的观念。
5.诚实守信教育。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又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通行证”。针对当前大学生“注水简历”“伪造证书”“随意违约”“虚假宣传”等就业行为,要教育大学生缺失诚信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失去社会的支持,也就失去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机遇。大学生择业就业必须信守承诺,认真履行就业过程中规范的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自觉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践行诚信、倡导诚信,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言必信、行必果,树立良好诚信意识,充分认识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要在诚信的基础上追求理想的职业。坚定不移地走诚信就业之路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
6.心理健康教育。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就业中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压力。近年来,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就业心理困惑,畏惧就业,有的孤芳自赏,偏执自傲;有的缺乏信心,犹豫不决;有的缺乏主见,无所适从。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和压力,必须运用心理继康教育来加以疏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依赖和自卑心理,提高认知水平,引导他们审时度势,正确对待挫折,有效评价自己。保持健康向上情绪,在求职择业时消除市场经济对就业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影响,增强自信,扬长避短,大胆接受社会挑战,积极参与竞争,提高自我涮适和心理干预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加强就业指导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的重要载体。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关系到学校和谐稳定,也关系到学校发展建设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最终成效。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鲜明体现了教育具有的共性特征。
1.专业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面对不断激变的就业市场,既对教育者教育方法提出了严峻挑战,又对教育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专业性强、内容广泛,而且涉及宽泛的学科知识和多学科背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专业知识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它代表着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趋势。专业性指导包括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和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容的专业化。队伍素质是就业指导专业化的关键所在,既需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或相应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的理论基础。又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政策敏锐性。具体工作中,要把塑造人视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的理念,把大学生作为能动的、具有发展性的主体来教育引导,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抓住学生内心想法,营造开放、互动的师生氛围,促进大学生认识自我,评估把握自我。不断健全人格,从而使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得以满足。
2.导向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成才观具有明确的思想导向作用。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认清教育对象,针对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宣讲就业政策,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理解党和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按照国家就业政策导向选择岗位。维护就业秩序。每一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加强思想引导,帮助他们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形势以及宏观就业形势,以校友先进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示范、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其开展思想导航,引导他们树立面向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志向,在服务基层、推动基层一线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导向性和政策导向性。现行以市场导向为价值取向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能否及时了解、掌握就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准确分析就业形势,是决定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对大学生进行广泛的政策引导和咨询。能使每位大学生明确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奠定良好的基础。
3.时效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指大学生在有限的学业阶段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解决大学生学习阶段、就业期间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必须紧紧围绕他们的就业实际问题和困难开展,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情绪、心理和思想问题。再则,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用人单位改变了原有的选人方式,出现了选材时间前移现象。大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确定就业单位,容易造成思想情绪不稳定和生理心理问题堆积。这些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及时开展针对性强、实际效果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大学生就业事关大学生自身利益。又关乎国家稳定大局,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对于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过程中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管理服务、情绪安抚、心理疏导、行为引导等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维护好、实现好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大学生正常的就业秩序,维护大学生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蔡楚元.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内因探析及责任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2]彭拴莲.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教论坛,2008(3).
[3]郝宁.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4]邵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
[5]王宏.调适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策略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
[6]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范文2
关键词:创新 大学生 思想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适应新要求,就必须在创新工作思路、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下工夫,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创新。
1、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为主要内容,创新思想教育主题活动内容。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体现现实性,有针对性,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教育内容为主体,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同时。要不断创新教育主题活动内容,如通过开展“骨干大学生思想教育系列活动”,引领大学生成为政治坚定、作风过硬、能力突出、对党忠诚的新一代:通过实施文明道德、绿色环保、志愿服务等素质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在学生党员中开展“树大学生党员形象,展大学生党员风采”活动,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2、以全面实施思想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为契机,创新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课堂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每…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充分利用这个主渠道,努力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在学生个体身上的统一,采取一些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和教育方法,将思想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以思想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思想理论课的学科、课程、教材和师资方面建设,推动思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
3、适应网络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以思想教育网站搭建为基础,创新网络思想教育。网络迅猛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些新兴信息传播渠道带来的挑战,思想教育工作更应当与时俱进,跟进网络化发展趋势,抢占“网络思想教育阵地”。
①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红色网站,变德育内容静态化、抽象化为动态化、形象化,让教育内容在“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基础上“进网络”。
②开发新的网络教育资源,使大学生接受正面、积极教育。通过向学生推荐优秀健康网站,畅通学生接受正面信息传播渠道,形成正确的校园网络信息导向。
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德育时间和空间,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教育的合力”。
④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有害信息进行有效地监控和屏蔽,使网络德育教育工作有良好运行载体。
⑤加强对网站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水平。
4、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培育大学文化精神为核心,积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大学文化精神是一所大学生存、延续、发展的重要支柱。要想创造性地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就必须以先进的文化为指导,以培育大学文化精神为核心,积极创新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要提升思想工作“发展内涵”为主线,培育大学文化精神。如邀请知名教授、学者、企业家在“大学论坛”“学术报告厅”做学术报告、讲热点,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的特长,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将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大学文化精神融入到活动中,抵制不良思想对大学生的侵害。
5、以各种实践活动为途径,以规范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为重点,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工作。探索和建立一系列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择业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指导管理体制,是思想政治工作又一个创新内容。面对当前就业形势,要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就业乃民生之本”,生存问题解决了,思想工作就好做了。因此,要加强与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的联系,建立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增强学生技能,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6、以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为依托,充分发挥党、团和学生组织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施途径。高校学生干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他们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力量。
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还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发挥班集体在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切实加强团的组织建设,选拔优秀青年党员教师做团的工作,保证高校共青团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7、以日常教育管理为基础,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管理模式,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机制。
①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机制。如由学生干部组成的“纪检委”、“舍管委”,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
②建立家、校联络机制,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起来。如开展“致家长一封信”活动,将学生考试成绩、量化成绩、思想鉴定、奖惩情况以信函方式邮寄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同时请家长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工作,确保学校与家庭间在共同管理学生中信息畅通。
③开展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活动,创新大学生思想工作方式。辅导员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突出问题,疏通学生思想情绪,把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问题作为创新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
8、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等问题入手,为学生办实事,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服务体系。创新大学生思想工作,还应努力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有党的关怀、国家资助、学校帮助、同学温暖,他们不孤独。要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包括国家、省奖(助)学金、勤工助学金、社会资助等形式在内的助学体系。在办实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服务体系。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范文3
关键词:微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微教育”有以下几个特征:1.内容短小。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比,“微教育”规模很小,有时甚至只是一个网络热词、一句流行语、一个微视频,但通过与社会热点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吸引大学生的兴趣,从而使教育内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2.传播范围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思想教育工作者通过群发及转发等功能,快速传递教育信息,从点到面,覆盖校园的每个角落。大学生也能快速内化所接收的教育信息,增强教育的时效性。3.方式比较灵活。“微教育”打破了传统思想教育时空的限制,不管学生在任何时候或者任何地方,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随时可以通过微平台向教师请教。在网络世界里,学生能敞开心扉,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倾诉出来,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有助于思想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4.针对性强。从内容上看,与传统高校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比如主题班会、党课、团课等相比,“微教育”的教育方式更为灵活,能考虑到每个学生和每个细节,相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针对性更强。5.渗透性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微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点滴灌输可以获得绝佳的教育效果,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二、“微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升教育效果,必须紧贴大学生的生活,从“微教育”的特点入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移动终端相结合,把交流平台与微平台对接,把“微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1.营造微环境,善用微平台。首先,在校园文化中尝试创建一些微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微元素,把微话题、微内容引入课堂和校园文化,用微理念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微环境。其次,学会运用和维护微平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积极利用QQ、微信、微博等平台,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做好阵地的维护和建设。最后,从学校的立场出发,为学生提供校内微平台,大力鼓励学生利用校内微平台和教师互动交流,提高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2.拓展“微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比较广泛,需求多样,“微教育”要迎合大学生的需求,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内容上要有广度和深度。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3.建立微队伍,提升微权威。微平台的搭建和“微教育”内容的积累与创新,离不开“微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必须建设一支不仅掌握微技术,而且会利用微平台、懂得“微教育”的教育队伍。此外,学校还要定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教师,及时更新和壮大这支队伍,从而保证“微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方向上的正确性和权威性。4.加强微管理,构建微格局。“微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相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我们在进行“微教育”的过程中,要第一时间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微平台。此外,微平台是为新的教育方式提供的一种新平台,不能掺杂任何商业性质。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范文4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路径
微时代在逐渐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微时代的信息大爆炸使人们不再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选择信息。大学生是微时代的主要群体。为提高与促进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微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守高校教书育人和培养人才的原则,结合时展的需要,分析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带来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教育路径。
一、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丰富了高校思想教育的内容。微时代给高校思想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微时代背景下,教师拥有了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需要的教材。可以第一时间将鲜活的案例呈现给学生,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便捷。(2)拓展了大学生的思维视野。微时代下的信息交流效率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可以高效地获取知识,更好地认识世界,从而拓展思维和视野。(3)微时代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为大学生服务的新平台。微时代为师生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对话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微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思维,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帮助。这种手段不仅能改善师生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2.消极影响
(1)微时代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的“三观”在微时代的影响下可能会产生动摇。首先,微时代下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学生对待世界、社会、人生的看法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大学生在如此大的信息量面前会面临选择困难,一些不良信息会趁机闯入学生的大脑,对其思想产生消极的影响,最终影响其三观。这些信息会渐渐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微时代的影响下可能会发生改变。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广泛普及,这更加深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有的学生会因此浪费大量时间,甚至荒废了学业;有的学生对网络痴迷很深,成为网络的奴隶,遇到问题不愿自己思考,总要寻求网络帮助,最终导致独立思考能力不断下降。此类情形,不胜枚举。(2)不利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校园网络舆情的把握。微时代下的虚拟性容易使大学生出现人格障碍和认知偏差,信息的复杂多变为高校思想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大了难度。如今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找学生谈话、开会,或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能够把握的。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有效把握网络舆情,让学生接触到积极向上的内容。(3)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和内容受到了挑战。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再加上学生思想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仅仅使用传统的课堂说教不仅不能引导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反而会影响教育效果,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路径初探
1.转变教育思想
微时代的来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所以正确、理性地认识微时代,以及科学地使用微工具就非常必要。
2.变换教育方式
微时代必将带来一些社会效应。而教育领域是整个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当下必须顺势而为,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原则。
3.丰富教育内容
微时代背景下,教师无时无刻不在面临新的挑战。要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丰富教育内容势在必行。
4.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教育行为的发动者,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优劣。高校要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为高校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丰铭,艾甜甜.“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5):15-18.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实效性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工作能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供重要思路,长期以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作为各项教育工作的统帅,极易出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偏离的问题,这就需要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科学内涵和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分析与考察,避免将思想教育工作推进主观唯心主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依据与标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与意识形态基础上,通过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从而产生具备一定效能属性的教育效果,也可以指对思想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以及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与发展产生的较为深刻和持久的影响。
1.1 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实效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依据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依据社会价值的评价依据。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是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所在。社会发展的本质就是国家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国家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要,具备良好品德素质的大学生也是提升我国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二是依据大学生个体价值的评价依据。在大学生个人发展角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成才、未来职业发展与人生价值的实现等方面。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施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施原则是依据客体对主体需求的实现程度。由于教育投入与产出并不具备线性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即具有直接的表现层面,同时具备隐性、间接的表现层面;既具备近期的表现形式,又有长期的表现形式。因此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实效性的评价要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角度实施,思想教育活动要体现对学生的社会生活目标和社会价值的培养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另一方面要从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促进作用角度实施,通过对大学生的社会法律规范、社会道德的教育活动,使得教育成果外化为社会发展所期望的行为。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将社会共有的政治品德、意识形态通过一定的引导方法对其成员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与影响,从而满足该社会阶级需求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特点。教育队伍、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等过于陈旧,缺乏具备时代特点和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法。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孤立进行,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教师才会开展相关内容的教学,限制了其他课程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二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偏低,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三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兴趣和自觉意识欠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教育主体的努力,大学生缺乏主观接受教育的愿望。
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过度功利化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的主要原因。高校教学工作更重视科研成果、教学任务的完成,具备较高教学能力和个人发展较好的教师往往会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学,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由从事教务工作的党政辅导员担当,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基础与教学经验,很难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单一空泛,忽视对教学效果的考察,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作用性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相互割裂,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具体的教学科目,成为一门具备控制性的说服课程,游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外,很多其他理论课程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实际政治道德素质低下,当学生走向社会后,由于现实负效应的作用,加剧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怀疑。
3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途径
首先,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需要以大学生面临的客观环境与时展规律为基础,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面对更为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如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的影响,培养积极向上、坚强乐观的思想品质,这就需要在大学阶段提供更符合当代大学生发展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深挖各种有利的教学资源,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协同作用发挥,由学校、家庭、政府及社会团体共同合作,关注与支持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的发展。
其次,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课堂作为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教学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人员的职业素质偏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发展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教学效果的显现也需要较长周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完善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同时还需要将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统一。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
最后,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联系起来,强化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意识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更为接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学习兴趣,在教育内容的制定上要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所需出发,以诚实守信、心里健康教育、国防安全教育等接近生活的教学内容。通过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对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积极性,通过树立主动学习意志来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
4 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实现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仅可以调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巩固国内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促进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因而,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对实效性的研究和考察,将思想政治教育外化为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期望的行为。
参考文献:
[1]胡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对策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45-48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范文6
本文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上门走访、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对当下高校的思想教育方式和内容,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能力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对信息化建设和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影响、存在的弊端及原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50-03
现代科技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日益渗透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站在科技前端的高校校园和在校大学生们受到的冲击更为深远。
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正式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学生是我国最大的上网人群,占比为30.2%;而从网民的年龄结构层次来看,20~29岁的网民数量已经处于高位,达到了30.4%。可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形式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一、信息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1.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如今的社会,互联网和信息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网络传播变成信息传播的普遍形式,包括网站传播、搜索引擎传播等多种形态,并且伴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演变成为更有效的传播形态。如此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使愈来愈多的高校学生留连忘返。如在我国以腾讯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传播融合了新闻阅读、网络社交、博客、播客和微博为一体,已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和社会化网络的典型应用。而大学生正是QQ使用的广泛人群。
2.提高了大学生互动探究的时效性。时下,微博和微信是大学生群体中耳熟能详的两个词汇,社会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网络的完善,基本实现了手机和互联网的无缝连接。这是信息技术在信息传播上的基础实现。如今大学生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通过网络的社交活动来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满足自身的人际交往诉求,微博微信的出现,可以有效地缓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交危机”。
根据笔者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使用微信及微博的数量远远居于前列,它带来的改变即信息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同时得到了增强。在微博和微信上,大学生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或者针对时事热点各抒己见。这有利于大学生迅速发现组成同质性群体,这也是微博、微信备受大学生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
3.开创了传统思想教育的新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思想教育空间,把思想教育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网络是一个无主体的虚拟空间,每个人都在其中拥有平等的沟通渠道,网络放大了个人自由选择信息的特征。因此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灌输式转变为参与式,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式,从正面的结论式教育转变为培养比较鉴别与选择能力的教育,更加人性化地尊重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在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主动把社会意识、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作为自身的思想品德,达到教化的效果。
4.符合了大学生心理特征的需求。在网络的环境中,大学生们会产生一种意识,即虽然他们在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看法,了解新的事物,但却是依靠征服信息获得的,而不是这些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这样学生们的自主性就会成为一种趋势,表现为自主通过网络开阔视野,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大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使包括文化在内的各类信息作为无形的资产扩散到各地,使每个网民受益,也激发了大学生勇于创新和探究未知的信心。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摆脱了以往获取信息的权威的从众心理,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二、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信息化建议应该注意的问题
信息网络化具有多元性、互动性、跨越时空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但随着信息传播在速度、方式、内容、数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使得信息网络化犹如一把双刃剑,既给大学生带来难得的学习机遇,却也冲击着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
1.多元化思潮侵蚀。如何正确认识与使用各类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和大学生们的接触了解到,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有积极的,更有消极的,这与大学生接收网络信息的特点有关。大学生在接收网络信息时表现出好奇心强、感觉敏锐、鉴别力不强和可塑性大的特点。青年人喜爱感受新事物、新思想,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一些标新立异的学说往往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追求,并对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好坏等都非常敏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大学生们的思想还正是处于形成和完善时期,还不能很好地、客观地观察、判断和分析网络上的各类信息,来自各方面的思想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影响,这就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
QQ新闻呈现的是一个“充满严重问题的社会现状”。但这并不是全面的社会现实,它在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容易被“媒介现实”所影响。这对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影响行为是大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桥梁和支柱。虽然当代大学生思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大学生作为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者,此类信息必然会成为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
2.现实人际关系弱化。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热情很高,受到的影响也最大。QQ、微博、微信等无处不在的网络信息技术为大学生交往、获取资讯增添了创新领域,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层面,带给了他们一个与传统环境不同的新环境,使以前传统单一的人与人、面与面的交往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大学生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大范围的开放性平台,构筑起了大学生们新的交往体系。
然而,反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网络的环境下,学生的网上行为往往是在“虚拟”的世界中进行,即“人―机”交往,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较强,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于是就有可能表现为,一方面,大学生们热衷于虚拟的“人际交往”,通过QQ和E-mail进行交流,对网友产生心理依赖;另一方面,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包括学习、购物、订餐等很多事宜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就会使得学生们逐步减少与外界的交往接触,渐渐形成了对现实人际交往的恐惧和逃避,不愿意关心他人,忽视亲情、友情,从而导致了人际关系的淡漠,形成新的人际障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三、如何开展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建设
青年强,则民族强、国家强。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十分宝贵的国家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重大意义也在于此。我们要在信息时代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营造起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1.线上线下互补结合。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时代的特色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快捷、生动等优势开辟网上思想工作的新阵地,可以通过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软件,实现传统教育方式和现代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将思想教育从教室黑板引向碎片时间,把思想教育搞得生动活泼,不断增强教育的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里,要使学生在离开教室的情况下也能学习,则必须实现从学校内部网到互联网的转变,这是对研究思想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使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更为广阔。以互联网为纽带,对现有的思想教育资源大力整合,把思想教育末世的时间和空间压缩于网络空间,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教育,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思想教育环境。
2.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通过采用各种信息技术,如利用聊天室进行网上辩论和谈心,利用电子邮箱进行网上咨询和问答,利用BBS传播有价值的思想,制作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制作成数字化的德育教材开展视频点播,制作隐含德育内容的网络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教育。信息网络的互动性,使者和受众者能够开展双向交流,主客体平等相待,没有了居高临下的灌输和被动接受的感觉。老师们可以通过收集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其思想动态,进行沟通、形成反馈意见,使各项学生工作能够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
高校应加强和改进校园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把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具体表现在,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网站的建设,建立起与学校各部门的思想教育网页为一体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兼容的思想教育新阵地;其次要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关注与大学生成长、学习相关的话题,形成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宣扬大学生的榜样事迹。
3.与大学生交互“微信息”。提升思想教育者的信息网络教育能力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之一,现今各个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普遍是由一线辅导员、思想导师等来完成,这就对他们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对于现今一部分位于一线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老年教师而言,他们的信息素养并不高,对于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尚待提高。
在当今社会,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加强思想教育队伍建设,着重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网络教育能力,使之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和熟练的网络使用技能,熟悉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与经济性、网络管理的技术性、网络交流的隐匿性等基本特征,提高对学生上网自主学习的引导教育能力和监管能力,为优化思想教育信息网络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诸如通过微博、QQ说说、博客、网络日志等,学习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起伏动态,为其个体的思想教育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一手资料。而这些资料是大学生最真实的反映。思政工作者们也可以通过虚拟的网络人际交往环境,较容易主导某些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展开互动讨论,进而发现实际存在的思想问题加以引导。
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越来越成为一大热点。在信息网络化背景下,广大高校必须意识到思想教育工作改革的重要性,结合大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姚锦云,潘陆益.QQ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9).
[2]岳颀,卫春晖.浅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西江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