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讲话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议讲话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议讲话技巧

会议讲话技巧范文1

今天这次会议,对于饱受大海阻隔之苦的舟山人民来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它标志着**工程前期工作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舟山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工程建设的各位领导,向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参加评审工作的各位专家,以及为**大桥初步设计文件的补充、完善付出辛勤劳动的有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交通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和支撑。改革开放以来,舟山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舟山市情,依托海岛得天独厚的港、景、渔等自然资源优势,以后来居上的气势,全面实施“登陆”战略,以期实现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赶超经济发达地区的理想。在这气势恢弘的“登陆”战役中,加快舟山交通现代化步伐,倾全市之力建设连岛工程,实现海岛与大陆的陆路连接,是我市迄今为止作出的最具现实和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版权所有

作为舟山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的建设,对于开发我省海洋资源,加快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实现舟山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省委、省政府对连岛工程建设极其重视,在2003年初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将加快连岛工程建设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将连岛工程中规模最大、最为关键的**大桥项目列入省“五大百亿”工程。此后,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家交通部、发改委等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连岛工程各项工作飞速迈进,截至目前,西堠门大桥、**大桥立项工作均已完成,西堠门大桥初步设计在通过部省专家的联合审查后,已经得到省发改委的批复,并已于5月20日全面复工。根据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5]10号作出的“抓紧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尽快正式启动大桥建设”的决定,为力争实现大桥在2008年建成通车的工作目标,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大桥勘察设计工作进程,落实各项招投标和开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而今天召开的审查会议无疑是最务实、最及时的实际行动。

会议讲话技巧范文2

[论文摘 要]口译在商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商务英语口译为研究方向,着重阐述了口译的分类和特点,围绕口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技巧,同时指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口译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各项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强,国际商业合作越来越频繁,口译也越来越重要。各高校的专业课程中口译成了必修科目,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口译教学就成了必需,它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识和了解。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口译这门课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商务英语口译的分类,以及每种口译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口译的分类和特点

1.视译(sight interpretation)。视译是指译员拿着讲话人的讲稿,一边听发言、一边看原稿、同时进行口译。内容一般是事先准备好的讲稿或文件。这种口译通常保密性较高,译员事先不知道内容,往往只有在译前几分钟才能拿到译稿。口译前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对原文通读一遍,了解发言的主要内容,并对相关语言点和专业难点做“译前准备”。另外,在口译时一定要跟说话人同步,尤其要注意说话人在讲话过程中插入的稿子中没有的内容。

2.接续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这是一种为演讲者以句子或段落为单位传递信息的单向口译方式。接续口译用于多种场合,如演讲、祝词、授课、商务会议、新闻会等。演讲者需要完整地表达信息,所以往往连贯发言,停顿较少。这种口译要求译员一段一段地翻译,在讲话人的自然停顿间隙,将信息一组接一组地传达给听众。译员在接到这种口译任务时,事先跟讲话人沟通,有利于口译的顺利完成。

3.交替口译(alternating interpretation)。交替口译即译员同时以两种语言为操不同语言的交际双方进行轮回交替口译。这种口译应用场合非常广,比较常见的出现在商务谈判、商务会议和宴会上,有一定的难度。

4.耳语口译(whispering interpretation),也称“咬耳朵”翻译。耳语口译就是将一方的讲话内容用耳语方式轻轻传译给另一方。这种口译一般在外宾观看文艺演出,或者是没有语音设备的会议上采用,听众往往是个人,而不是群体,对象往往是外宾、国家元首或高级官员。译员需要把会议上听到的话,或者文艺演出中的场景等小声地译给身边的一两个人听。耳语翻译一般需要译员对原讲话有高度的压缩与概括,而且声音不能太大,以免影响到附近的人。

5.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这是口译中最难的,也是境界最高的一种。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情况下,几乎是同步的不停顿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在讲话人开始说话5秒钟后必须要开始翻译,并且几乎是没有停顿的。由于其难度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因此要做充分的准备,并且对于一些细节问题一定要注意。

二、商务英语口译课堂教学难点及要求

鉴于口译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外的实践也与其他科目不同。它既要求学生精通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又要求学生具有相当强的语言比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既具有较强的听力水平,又必须有听懂各种口音的能力。

首先,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听力,特别是能领会发言人用非译员母语所提出的商业问题和发表的经济观点,同时要求学生不但应熟悉该语言的渊源、历史、使用习惯,而且必须有语言的宽容,能听懂各种口音。就英语而言,不但有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还有加拿大英语和澳大利亚英语,以及非洲英语和南亚英语等等。他们各有各的发音特点和特殊用词,特别是有些说法和词汇,在各种英语中有着各种不同的含义。

其次,专业术语掌握要求。要求学生应当掌握一些特定的表达方法,比如一些中国特有的词汇,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one central task and two basic points”等等。在汉译英时,如果找不到对应的英语单词或词组时,往往可以用短语来代替,如:“福地”可译成“a place that is believed to bring good luck”,“天时、地利、人和”译成“doing the right business with the right people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留意某些说法的变化趋势,如“Fortune”杂志,原来都译成《幸福》,而现在已被译成了《财富》。

三、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口译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1.语言基本功要求。口译工作者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就是有扎实的目标语和本族语的口语和听力的基本功。尤其是汉语一定要学好。很多同学不注重汉语的学习,到了考试或者工作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有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文体特点。口译员必须熟悉英汉各种文体类别征,才能在英汉语言转换中顺应原文,做到量体裁衣,使译文的文体与原文的文体互相适应。

2.笔记。口译笔记是辅助记忆的手段,它的作用在于弥补记忆的不足。记笔记一定要遵从“大脑记忆为主,笔记为辅”的基本原则。在听译过程中用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记下讲话内容中能刺激记忆的关键词,掌握内容的前因后果、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同时,数字、地点、人名也容易一听就忘,所以也要及时记下这些必要的东西。

(1)使用箭头符号做笔记。比如:表示“上升、快速上升、快速发展、快速上涨”等,表示“下降、减少、急剧下降、急速下跌”等;↗表示“缓慢上升,缓慢发展、缓慢上涨”等。

(2)使用数学符号做笔记。比如:+表示“加,增加,此外,另外,又加之”;-表示“减少,减”;>表示“多于,大于,强于”;

(3)缩写。比如:U.S.A.(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gov(government),edu(education)等,“问题”为“?”,“WB”为“世界银行”。

(4)记录数字。比如:t表示thousand,m表示million,b表示 billion,1st表示first等。如:391,256,688,123可记为3h9lb,2h56m,5h88t,1h23。

(5)自己创造符号。

3.使用翻译技巧

(1)层层拆译法。翻译过程中,经常有几个从句或者几个形容词和介词词组结合起来的较为复杂的句子。对此,应采取层层分解的办法,将长句分解。比如:China will convert large and mediu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to standard corpo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clearly established ownership, well defined poser and responsibility, separation of enterprise from administr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so that they will become corporate entities and competitors adaptable to the market. 译为:中国将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其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2)分合变序法。对于长句,不能遵循原文的顺序,而要重新进行调整,并根据情况分解合并。如: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visit so quickly. 译文: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能这样快地实现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3)词性转换法。翻译过程中,词性不能完全保持形式上的对等,要在必要和适当的时候灵活变通,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名词和形容词、动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互相转换等。如:But this pragmatic use of psychology is not what psycho historians intend. 此例中 intend 是动词,如果作为动词译成中文就不符合汉语的习惯,利用词性转换的方法,将其译为名词可以了。此句可译为:但是,这种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并不是心理历史学家们的意旨。

(4)糅合省略法。在并列结构较多的场合,同义词语没必要一一译出,而应该采取整合覆盖的办法,使译文简单明了,节奏鲜明。

(5)增减重复法。要突出结构的严谨和节奏的完美,口译中,有必要对有些内容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增加、重复或删减。

口译是一种语言技能,商务英语口译更是有专业知识的语言技能,口译人员必须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发展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笔记系统和语言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通过灵活的翻译技巧提高口译质量。

会议讲话技巧范文3

关键词:会议新闻;换位;新闻眼;标题;导语;背景材料

会议新闻,是指专门报道会议、反映会议情况的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据中央电视台2002年7月的一项统计,35天的新闻联播节目共播出174条会议新闻,平均每天5条。新华网2002年8月份31天里,仅研讨会一类的会议新闻就多达302条,平均每天10条,这些新闻都是通过会议形式来展示现实生活经验总结、部署工作、交流信息、传播思想、宣传产品、建立合作等多方面内容。可想而知,会议新闻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但会议新闻长期以来还存在许多未尽如人意的地方,“台上台下,布标高挂,群众鼓掌,领导讲话”。这是对中国会议新闻的真实写照。在过去的会议新闻中往往有两个误区:一是逢会都必须报,而且是按规格报;二是会议消息是应付领导的,只能摘抄领导的讲话,无发挥余地。因此,会议改革被提上了当前新闻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

可喜的是,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大刀阔斧也对工作性报道进行改革,诸如:版面上分流――控制头版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条数;字数上约束――限定字数狠刹长风;写法上创新――提高会议报道质量。如上海的《东视新闻》早就开始对会议报道方式进行探索,该台在减少报道会议新闻的同时,对一些重大会议从不同角度去报道,挖掘更多的信息。随着各地方会议新闻的改革,对会议新闻的写作也重视起来,各个地方也都进行了许多尝试,但要真正做起来并把它做好,却并非易事。

要善于发现 “金矿”,会议并不是没有新闻,而是要你去善于发现会议中的“金矿”。会议是一个相当丰富的新闻信息源,但是有的记者却还叹息一些会议性报道令人乏味,没有新闻,难以搞出名堂。实际上,这是一些记者存在的一个认识误区。进入信息时代,读者对时政类新闻特别是会议新闻非常关注,从会议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一些上级部门工作的部署、指导思想及实施意见。这给部分行政工作者、企业工作者或普通老百姓都带来许多前瞻性的指导。因而会议活动、会议程序本身难成新闻,但会议之中可能蕴藏着重要新闻。能不能开采这个金矿关键在于记者有没有灵敏的嗅觉,能不能发现。

一、“换位”思考

任何新闻报道对象都是多侧面的,一个新闻事实的发现、认识和反映往往因人而异。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新闻视角的选择。工作性报道中要开掘出公众关注的新题材,记者就要进行“换位”思考。

换位,就是要调整记者的思维方式和报道视角,尽量从读者关心和感兴趣的角度去捕捉信息、选取题材、寻找角度、提炼主题,求新求活求特色。

(一)选择生动鲜活的政务亮点

政府部门有些会议和活动,虽然有很强的工作性,但有时也会透出新闻亮点。2001年10月1日,湖北省召开了会议颁布了一项措施:武汉免费开放一些新建的公园、广场,不再收取门票。这只是当地政府部门进行的一项具体工作,算不上是什么轰动的新闻。但这引起了人民日报社记者罗盘的注意和思考,他开始跟踪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并不断了解其它省会城市的做法。通过对比,很快罗盘写出了通讯《武汉,公园免费开放之后》,引起网民热烈讨论。

(二)选择贴近读者的新鲜经验

报道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要使读者产生兴趣,选择题材就要在与公众的接近性上下功夫。“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是各地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党报报道的一个重点。中心工作如何报道才能出新,如何与读者拉近距离?要拉近就必须深入采访,贴近群众。

二、娴熟的写作技巧

(一)是注意精心制作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对新闻内涵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因此在制作上要准确、凝练、生动、鲜明。

(二)是注意掌握导语的写作技巧

一些会议新闻可以将会议用作“由头”将读者直接引到新闻现场,不仅贴切、自然,没有什么“会议味”,而且增强了文章可读性。

(三)是注意背景材料的运用

介绍背景材料既可以帮助读者加深了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又可以使新闻人物富有了深刻的内涵。

(四)是注意了行文精练,做到了文约意丰、言简意赅

这要求记者在选材上要精当、概括,把基本上把该说的、读者关心和感兴趣的新闻事实在有限的篇幅内说清楚了。尽量争取让一句话多传递几个信息。

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会议报道中虽有“金矿”可采,但需要记者付出艰苦的努力,同样是跑会议,同样是参加一个活动,为什么有的记者能捕到“大鱼”,有的记者却只能捉到“小鱼小虾”,差异就在于“纸”外的功夫。但我相信,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勤奋敬业的记者。

参考文献:

[1]《实用新闻写作》第241页,第242页,康文久主编、高红玲副主编,新华出版社,2002年出版.

会议讲话技巧范文4

关键词: 日语口译 笔译 形式 过程

所谓口译,是指在由于语言不通而无法传情达意的人之间,翻译双方的语言在谈判、会话等起到的媒介作用。另外,有时也指做口译工作的人。笔译,是指把讲述(写着的)某语言的内容,用其他语言重新表述[1]。

不论是笔译还是口译,都是在两个不同的语言间产生的行为,都是用一种不同的语言来解释和再现原话的意思内容,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交谈者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用目标语言传达起点语言的意思和意义,使双方感觉不到语言障碍而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在信息传达时可能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口笔译者会根据传达信息的必要性,使用各种各样的策略。从作为不同语言间的中介这一作用来说,口译和笔译起着同等的作用,但笔译的对象是文本语言,而口译的对象是声音,在技术上而言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在英语中,从事笔译的人被称为“translator”,而从事口译的人则被称为“interpreter”。

一、日语口译与笔译的差异

1.表达形式的不同

首先,“口译”是以用声音来翻译语言,而“笔译”则是用文字来翻译语言。即,笔译者用文章来表达,而口译者则需要语言方面的表达力。

2.时间限制上的不同

笔译通过“读”理解原文,获取信息。笔译者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斟酌,可以查阅词典和各种工具书,还可以请教他人。口译通过“听”理解原话,获取信息。口译者要在听完讲话人的话后立即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甚至一边听一边表达,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思索推敲,在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查阅词典或工具书,或者请教别人。

3.译法的不同

日语口译有着与笔译不同的译出技巧,特别是在同声传译的时候尤为显著。以如下例文为例:

「首相と大は、宇宙空の平和的と利用をし、宇宙空の平和利用に向かっての人のの程における新たな道である月、またはその他の天体を含む宇宙空の探と利用のの国家活を制する原にする条が最近したことに足の意を表明した。[2]

把如上段落笔译的话,则一般翻译为:

“首相和总统讨论了和平探索与利用宇宙空间问题,对最近业已生效的限制国家宇宙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表示满意,它表明人类在走向和平探索,利用历史进程中的下一个目标――月亮或其他天体。”

而在同声传译时,因为无法等到讲话人说到最后,所以只能边听边不断地紧跟着翻译下去,如下文:

“首相和总统讨论了和平探索与利用宇宙空间问题,并针对和平利用宇宙空间,包括探索和利用人类进步进程中的新目标月亮几及其他天体对,有关限制国家宇宙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最近已经生效,对此表示满意。”

即翻译时的“技巧”差异十分大。一般笔译要求做到“信、达、雅”,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对口译的质量则不能太苛求,一般更多地要求“信”和“达”。基于如上因素,日语笔译者和口译者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也完全不同。

二、日语口译的形式

根据口译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即席翻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两大类。

即席翻译:讲话人的时间从几秒(几十个字)到几分钟(几百乃至几千个字)不等,讲话人说完一句话、一段话甚至一整篇后,由译者在现场立即译给听众的口译方式,也称交替传译或连续翻译,是口译的基础。在讲话人说话的过程中,翻译者为了保持记忆,常常要进行笔记,在讲话人说完以后再开始翻译,讲话与翻译交替进行。因此跟同声传译相比要花2倍左右的时间,而翻译的准确性也大大提高,因此运用十分广泛。

同声传译:讲话人一面讲,译者一面译的口译方式,可以说是口译中最为有名的形式。同声传译主要用于国际会议,在多语言的欧洲,对翻译的需求几乎都是同声传译。同声传译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会议传译,即译者利用大会会场的电化设备,在传译箱里通过耳机收听讲话人的讲话,马上又通过话筒译给听众,几乎与讲话人同步,最多比讲话人慢几秒钟。二是视译(sight interpretation),即译者一面看原文讲稿或书面材料(如讲话稿),一面译出材料的内容。一般要求译者不停地看,不停地译,而不是看完一句译一句。三是耳语传译(whispering),即译者把会议上听到的话,立即小声地译给身边的一两个人听。讲话人不停地讲,因为自身的声音会对其他声音产生障碍,耳语翻译一般对原讲话有较大的压缩与概括。这种传译也称“咬耳朵”翻译。耳语翻译不需要翻译设备,因此常应用于企业内部的会议等方面。

三、日语口译的过程

口译的过程,是指口译者一边综合性地运用长期记忆里的各种知识,一边获取讲话人的信息,在转换时使用口译技巧逐句地进行处理,选择目标语言使用领域中贴切的表达方法;口译者要求有清楚的发音、发声、洪亮的音量和稳定的声调、一个便于听者进行信息处理的语速和合适的停顿时间,是一个包含着听与理解、记忆、表达等,极短暂而又极其复杂的过程[3]。

日语口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译者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传声筒”。口译由起点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过程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动过程。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并不体现在表层结构,而是在深层含义上。

口译首先要对起点语言有音韵上的认知,还要有对由词汇和文法组成的表层构造的理解(记号的读解),从而进一步达到对发言内容深层构造的理解的高度,在此基础上转换(再记号化)为目标语言(译出语),表达为最终的音韵形式。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

接受信号理解转换发出信号

在译出时,除了要重视保持对起点语言讲话人想要传达的内容的忠实性、目标语言中使听者对获得内容的等价性外,还必须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比如在翻译时要注意把汉语的体重单位为“斤”换算成“公斤”。

具体地说,首先要接收对象实物的音声表达,然后再头脑中理解、转换。在转换这一过程中,可用的方法如下:

学术用语等有特定的标准翻译时――等价置换

有让受信者难以理解的概念时――补足说明

充当唤起同样或类似联想的记号表达――适合改译

以意思接近的语句来代替――类似代用

仿照文体或诗的形式等――模仿

创造新的表达和概念――创作新语

一语表达说明性的表述――合并

与信息无关或不可能接受的语句――删除

文本构成的变更、信息提升顺序的整理――再合成

在译出阶段,要参照文本周边的信息,在思虑传达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之后,选择更容易接受的形式,转化为目标语言。

在日语口译的过程中进行信息取舍时,必须在目标语言中保持起点语言文本中所包含的指示对象(在说什么)及文本的意义(为何要说)。

在对文本整体的预知方面,一般日语口译都是顺着按时间顺序用口语逐次译出,极少有听完整体文本后再翻译的情况,即席翻译是逐句、逐段地进行翻译,可能可以推断下一段落的内容,但也无法确定;同声传译则是将每一个信息分开翻译,因此连一句话的下半句都无法确定就必须开始译出;另外,日语口译与笔译不同,时间显示十分严格(请参考下表)。此外,在译出后的瞬间即消失,在信息处理上几乎容不得思考,更不用提反复地思考和接受。因此要求听完一遍内容后立刻理解。

下表是在译出时信息的提供度。

只有同时具备了能力、知识和技术这三者才能进行日语口译,缺一不可。因此,作为日语口译者支撑的知识,除了一般常识、杂学性的知识外,还要掌握参加者、目的、地点等情况知识、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日语口译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同时进行理解、转换和再构成的过程。

此外,要想更好地进行日语口译,对口译者来说,除了大量的练习之外,还必须时刻留意两国语言之间对同一实物的说法的差异。此外,根据该场合的性质,判断最合适的方法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金田一京助等.新明解国辞典(第五版)[M].日本:三省堂出版社,1999.

[2]梁传宝,高宁.新编日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会议讲话技巧范文5

我做求职咨询工作已有20多年了,亲眼见过不知多少原本很优秀的人才丧失了被雇主进一步考察的机会,就因为他们说话时不会“看人下菜碟”。为什么呢?你也许不论干什么工作都能游刃有余——无论是做会计还是动物学研究人员,都能做得出色——但如果你不能有效地让别人了解你的才华,那么你对雇主来说就一文不值。

据我多年的研究,无论招聘的是什么职位,有三项素质是所有雇主都很看重的,那就是:口头和笔头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有效合作的能力。无论是做什么工作,雇主都希望了解应聘者的交流能力。

那么你知道人们一生中最害怕的是什么吗?是死亡?是被解雇?还是疼痛?都不是。大量的调查、民意测验和访谈表明,人们最害怕的是当众讲话。

我经常应邀去向高中生、大学生以及研究生讲解企业招聘程序及该如何准备。每次我都恳切地建议学生们去参加当众讲话的培训。仅仅读一些有关如何演讲的书并不解决问题。然而不论是给哪级学生讲课,只要一提及应参加演讲培训,不屑的神情就会像春天草地上的蒲公英一样迸发出来,甚至连有些MBA研究生都如此。但是,只有亲身参加训练才能使你克服恐惧,勇敢地站起来把你所想的说出来,那么就去行动吧。

我认识的很多人都害怕当着一群人的面讲话或表演,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不待他们去参加,单只想一想,就会令他们浑身不舒服。这需不需要克服?但如果你只想纸上谈兵地去克服,那么我劝你还是先准备一个废纸篓吧。

我的忠告并不仅仅是针对年轻的求职者的,它实际上对任何人都起作用。训练你当众讲话的课程到处都有,聪明的求职者一生都会注重磨练这一技巧。

请设想一下求职面试的场景。再想一想工作访谈又是什么样。独立思考,理清思路,再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求。成百上千的工作都会要求你做表述,要求你既能够向上级汇报清楚,也能够向下级交代明白;要求你能够主持会议;要求你能够鼓舞起部门的士气;要求你能在不同场合代表公司讲话;要求你能向潜在的客户解释清楚为什么你们的产品比竞争对手的好……要说起来,需要当众陈词的机会实在不可胜数。

你在上述场合表现如何,都将记入你的综合业绩记录。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对于职场人士的提升以及事业的长盛不衰,价值不可估量。反之,如果不具备这一能力,一个原本能干的人就可能像被铁锚钉在泥沼中一样庸碌一生。

会议讲话技巧范文6

关键词:倾听的重要性;倾听障碍;有效倾听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5日

在组织的日常管理沟通中,语言是一种最为直接和常见的形式,而有效的言语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倾听。倾听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倾听者不仅要接受、理解别人的话,而且也要接受、理解别人的手势、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不仅要从中得到信息,还要抓住说话人的思想,并及时做出反馈。倾听对于管理者来讲尤为重要。企业家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是否善于倾听是衡量一个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成功的管理者大都是善于倾听的人。

一、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门艺术。拉尔夫・G・尼科尔斯和伦纳德・A・史蒂文斯曾经说过:“言语的有效性并不仅取决于如何表述,而更多地取决于人们如何来倾听。”这句话也表明了倾听的重要性。

首先,倾听是获取重要信息的手段。倾听是一切沟通的基础,通过倾听可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反馈,从而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和需求。倾听对方说话的过程中,可进行思考,对信息过滤,从而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其次,倾听可使人获得信任。作为一名管理者,无论是倾听下属、上司还是顾客的想法,都会消除他们的不满和误会,使两者关系变得融洽,从而赢得信任。

再次,倾听可以激发对方的谈话欲。倾听对方说话是对说话者的一种尊重,是满足对方自尊心的做法。认真倾听下属的发言,会使得下属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会认为他的意见和想法对公司很重要,因此他们会更愿意主动地与你进行交流。

第四,善听才能善言。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观察言谈者的谈话手段,学习其说话技巧,从而丰富自己的谈话技巧和沟通能力。

第五,倾听可以掩盖自身的弱点。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善于夸夸其谈,如果你对别人所谈论的话题一无所知,或者未曾考虑,暂时的保持沉默是最好的办法。在组织当中,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只要善于倾听同样可以使沟通顺畅,完成组织的目标。

最后,倾听对管理者至关重要。当员工明白自己谈话的对象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等着做出判断的管理者时,他们会毫不隐瞒地给出建议,分享感情。这样,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就可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推诿、指责。

二、倾听的障碍

人们往往认为倾听是件易事,可要想做到有效的倾听并不容易。在倾听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语言、环境、情感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倾听往往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一)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客观外界环境因素和谈话者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客观因素是指谈话地点的选择、周围环境中的温度、气体流通速度及湿度、光线的强弱、噪音的大小、环境的布置等,主观因素是指谈话者的性格、着装、心情、谈话的话题及谈话的人数等。环境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倾听的效果:一方面是干扰信息传递的过程,削减、歪曲信号,比如说在嘈杂的环境里你就很难听清对方的讲话;另一方面是影响沟通双方的心情,这也是人们非常注重沟通环境选择的原因。如果你想让对方随心所欲地表达他的看法,在双方之间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那么谈话选择在咖啡厅、宴席、茶室等这样的非正式场所倾听效果会很好;如果你想引起对方对某话题的重视,在双方之间营造一种严肃认真的气氛,那么谈话选择在办公室、会议室等这样的正式场合倾听效果会很好。另外,说话者和倾听者在人数上的差异也会影响倾听的效果。

(二)语言差异因素。如果谈话者所使用的语言工具不同,所生活的语言背景和习惯与倾听人的不相同,谈话人所使用的音量、音调及语调不当,谈话人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不相符,谈话人本身语意表达不清楚,谈话人使用倾听者所不了解的专业术语等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倾听的效果,引起倾听的障碍。

(三)倾听者的主观原因。在沟通过程当中,由于倾听者本身的主观原因会造成组织沟通效率的降低,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1、急于发言。绝大多数人喜欢说话而不喜欢倾听他人的谈话,甚至当别人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时,也经常会不等别人把话讲完就把谈话者打断,这样往往不能听全对方的讲话或听懂所表达的真正意思。

2、用心不专。有的人在别人讲话的时候,对讲话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因为其他的事而分心,这样当然不知道对方所云何物。

3、心理固有定势。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将某个人归为某类人的心理倾向,如果倾听者根据以往经验将某个人归为不值得倾听的人,那么在对方还没有开口的时候,倾听者就已经决定闭上自己的耳朵,不接受来自讲话者的任何信息,这时就有可能错过听取有价值信息的机会。

4、排斥异议。在倾听过程中,过于注意自己的观点,喜欢听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意见,而对于不同的意见往往是置之不理,如果对方提出的观点与倾听者的观点大相径庭,那么倾听者有可能会产生抵触的情绪,而不愿继续认真地倾听下去。

5、不恰当的时间安排。当倾听似乎占用太多时间时,管理者就会停止倾听。有些管理者结束倾听的一个方法就是匆忙下结论,这一时间压力可能会导致过于匆忙地进行判断、评估、赞同或不赞同一个人的陈述倾向,从而可能会导致错误决定的产生。

三、有效倾听的技巧

积极的倾听不仅要用耳而且要用心,有效的倾听有两个层次的功能,既可以帮助倾听者理解说话人字面的意思,也可以让倾听者更好的理解对方的情感。好的倾听者不仅能听到对方说的内容,而且还了解了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同时管理者日常善于有效地积极地倾听表明关心员工,重视员工。

(一)创造良好的倾听环境

1、选择适宜的时间。管理者可以根据沟通内容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选择适宜的沟通时间。一般人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是上午,因此最好把重要的会谈安排在上午。大多数人心智最差的时间是在午餐后和下班前,所以最好不要在这些时间里安排重要的会谈。另外,在时间长度上应尽量避免时间的限制,如果你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而谈话又很重要需要很长时间时,可向对方解释,来重新确定谈话的时间表。

2、适当的地点。地点的选择应保证交谈时免受打扰或干扰,要尽量排除所有分心的事,如可安排秘书代为接听你的电话,或摘下电话听筒,或在门上挂上免扰牌等。此外,还要注意家具的安放不致妨碍行走,座椅的摆放要能够使交谈双方直接看到对方的眼睛,这样不仅能够集中双方的注意力,还能够观察到对方的非语言行为。

3、创造积极倾听的氛围。首先,将创造倾听机会的活动纳入到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中,管理者可以经常到咖啡厅或休息室等非正式场所去走走;其次,组织非正式会议。组织几个人参加“小型会议”或自发聚会讨论一个问题,这表明管理者想要也需要倾听员工的意见;最后,以平等的姿态与员工沟通。管理者把官衔和权威的象征降到最低,当员工不觉得自己比对方低微时,他们会更愿意与管理者进行深入的交谈。

(二)提高管理者的倾听技能。倾听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是每个成功的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至关重要的素质。

1、完整、准确地接受信息。倾听者不仅要听说话者说出来的信息,还要听懂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倾听者尤其要注意那些与语言表述相抵触的非语言行为,这样才能避免接受信息的偏颇和遗漏。倾听者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精心准备。要求倾听者事先将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列出来,便于谈话时留心倾听说话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二是摘录要点。将谈话过程中涉及的一些要点一一记录下来,可以适当重复对方的话以验证所获得的信息,也可以换个角度说明对方的信息,这样可以确认接受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会后确认。在会谈接近尾声时,与对方核实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尤其是关于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的安排,这有利于自己下一步按照对方的要求正确地去做。

2、正确地理解信息。一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他的背景和经历,努力掌握他的真正意图;二是消除成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客观地理解信息;三是不要自作主张地将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信息忽略,最好与信息发送者核实一下对信息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

3、使用开放性动作。人的身体姿势会暗示出对谈话的态度和兴趣。自然开放性的姿态代表着接受、容纳、尊重与信任。管理者在交谈过程中要使自己身体放松,避免使用攻击的、恳求的或不悦的声调以及弯腰驼背、手臂交叠、跷脚、眼神不定等肢体语言,因为它们代表并传递着负面的信息,并影响着沟通的最终效果。

4、及时用动作和表情给予呼应。倾听过程中利用各种对方能理解的动作与表情及时给予呼应和反馈。如用赞许性的点头、恰当的面部表情,与积极的目光接触相配合,向说话人表明你在认真倾听;利用皱眉、迷惑不解等表情,从而给讲话人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利于其及时调整。

5、适时适度的提问。这有利于把没有倾听到的或没有倾听清楚的事情彻底掌握,同时也利于讲话人更加有重点地陈述、表达。

6、防止分散注意力。管理者在倾听过程中应尽力排除干扰,并努力倾听说话者信息中的要点,采用良好的坐姿,使自己保持在觉醒和兴奋状态,帮助自己在倾听时克服分心;另外,适当记笔记也是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好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卡耐基曾经说过:“做一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加重要。专心听他人讲话,是我们给予他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管理沟通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倾听是决定着管理沟通有效性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管理者应该成为下属的倾听者,从而减小组织沟通的难度,高度重视培养倾听下属的意见和想法,掌握倾听的技巧,这些对于提升组织绩效、改善员工关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怀明,王君南,张欣平.管理沟通[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