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课题研究成果

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范文1

通过家访、调查,寻找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文科成绩的非智力因素

根据多年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观察发现,影响高三文科学生成绩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紧张,焦虑,害怕。这些因素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与孩子的生存环境、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通过家访、调查才能了解其具体原因。

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不愿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学习方面的情况。多数家长要求高,自己压力也大,有时把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每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普遍表现出对孩子的失望与责难之情。家长与子女关系不和、意见不同、兴趣点各异的问题比较普遍,导致高三学生往往很难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家的温情。

诱发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目标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和幸福,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应经常利用杰出人物尤其是身边的人成材的事例激励学生,要多描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未来的美好情景,引发学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指导学生在每一阶段定出具体目标,然后鼓励学生脚踏实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这样,学生胸怀大理想,努力达到小目标,内心便产生了巨大动力,学习效果自然提高。

调控目标期望,拉动学生的学习

目标的设置应明确具体,清楚地规定“做什么”“做多少”“何时做”等关键要求。研究发现,学习积极性高的人如果学习目标规定得不明确具体,学习成绩往往还赶不上学习积极性稍差但学习目标明确又具体的人。

教师设置了学习目标之后,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需要相联系,让学生把学习的目标当成自己的需要,了解其价值和完成的可能性,对学习的目标产生期望。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目标期望,让学习目标拉动学生的学习。

训练成就动机,引导合理归因

1.训练成就动机。美国、加拿大对中小学生的成就动机训练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意识化: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让学生更加注意和了解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行为。

②体验化:让学生进行游戏或其它活动,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感受,体会选择目标与成败的关系,体认行为策略对成功的重要性。

③概念化: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成功”“失败”“目标”以及“成就动机”等有关的概念。

④练习:不断地重复体验化和概念化两个阶段,不断地加深理解和体验。

⑤迁移:让学生把学到的行为策略应用到学习场合,学会自选目标、自己评价,并独自体验成败。

⑥内化:把取得成就的要求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并能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行为策略。经过训练的学生,他们对取得成就更为关心,更会根据自己的实情选择所追求的目标,学习成绩更好。训练成就动机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尤为有效。

2.引导合理归因。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渐改变不良的归因,学会合理归因,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判断其归因是否合理;接着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从中体验成败;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在归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当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时,教师要给予积极强化;若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或工作难度,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时,教师则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归因指导是帮助学生学会有积极意义的归因,提高其士气,而不一定是找成败的真正原因。即使学生学习不好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脑子笨,也不能作此归因,否则归因有害而无益。当一个学生已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仍然失败时,教师不能仅仅指出其努力不够,还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分析。引导合理归因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反复进行,直至学生形成稳定而理想的归因倾向为止。

消除无力感和增强效能感

1.消除学生的无力感。对那些经历学习上多次失败而变得自暴自弃,产生无力感的学生,应该采取措施去减轻或消除他们的无力感症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要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学习知识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关注知识的获取,淡化考试成绩,减轻失败压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视其为吃一堑长一智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范文2

抓好课题过程管理与控制

档案科研课题立项后?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管理是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基层档案科研课题过程管理根据课题申报渠道的不同分别由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本行政区域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加强课题过程管理与控制,严格检查督促课题执行情况:

一是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课题定期检查督促机制,按合同书规定的研究进度和阶段性指标对课题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年度评估,检查督促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停留于下发文件和收取上报文件归档,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每个档案科研项目第一线,详细了解每一项课题的研究进度和完成情况?熏认真检查原始记录,严防弄虚作假。通过检查,督促课题承担单位按计划按时开展课题研究,对检查中发现未按计划开展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提出警告?熏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是课题检查督促应邀请有关专家参加。有关专家在检查过程中,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使课题研究人员能及时听取建设性意见,在专家指导下对研究中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内容等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修正和调整。

三是档案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经费动态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实行分期拨款阶段控制。根据定期检查督促和年度评估结果,结合课题完成质量情况,实际核销经费支出,分期下达课题经费,对课题立项后半年内未启动的课题、对一年内无实质进展的课题、对即将超过期限又无法完成的课题终止研究工作,收回课题经费,使经费管理成为课题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抓好档案科研课题选题

选择和确定课题题目是进行档案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它决定研究者研究的方向、目标与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确定一个适宜的、有意义的题目,对顺利完成研究,推动实际工作和学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基层档案科研选题,应注重以下“五性”:

现实性:选择的课题要从当前基层档案工作发展实际出发,针对性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选择的《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与鉴定工作研究》课题,在档案鉴定工作成为迫切需要的现实需求下开展,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推广意义。

价值性:科研成果要求具备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基层档案科研与其他研究机构不同,高校等研究机构选择课题有的很强调学术价值,而基层档案身处档案工作一线,其研究优势在于利用工作实践研究实际工作性课题,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强调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行性:基层档案科研项目应具有现实可能性,研究的问题是能被研究或通过研究能实现的。要求对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内容和预期目标进行分析论证证明其可行,同时要求具备研究必要的、可行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研究对象、理论准备、一定的实验或实践方法与步骤等主观和客观条件。

创新性:在基层档案科研中,相对同行而言,研究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内具有与前人或别人不同的见解,研究具有新意和时代感,研究不步人后尘、不是重复性研究。通过研究一方面可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理论、新观念,在档案学术研究上有新突破;另一方面可实现实践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档案工作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础性:基层档案科研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保证在一定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如,具备一定实践工作基础,本单位在课题提出以前针对该项目研究已经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或具备一定理论研究基础,课题组研究人员已对该项目研究有过初步研究,发表过相关文章。或对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并掌握课题有关的材料。

抓好档案科研外援力量引进

基层档案部门开展科研工作具有占有研究素材的优势,工作实践和经验素材丰富,但其中一个很大的困难是科研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不够,积极引进外援,能够有效克服这一难题,并增强其科研实力。基层档案部门在结合实际情况申报某项科研课题时,应考虑引进档案科研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课题组成员或顾问,可以是有关高等院校在该课题研究领域有专门研究的学者,也可以是上级管理部门或兄弟单位的有关专家,通过他们学术和理论上的正确引导,避免项目研究走不必要的弯路。同时最好能让其在课题研究中蹲点,在科研方法、理论、科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引领基层档案部门,给予基层档案部门科研直接、切实的帮助。

抓好课题组自身建设

首先,在课题立项时及时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成人员应由相关负责人、业务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避免单兵作战,根据课题需要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开展科研,形成课题研究整体优势。必要时建立子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由有关科室分别承担由内容分解的子课题,在总课题组的统一指导下,子课题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有效提高课题研究运行质量。

其次,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基层档案部门应提高对档案科研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倾斜,满足课题组人员研究需要,在确保研究时间、协调科研与业务工作矛盾、调配科研协作人员、配合调研工作、开展课题实践、使用与投入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重视,尤其在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上如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上加大投入。基层档案部门从事具体工作多,接触科研前沿信息少,订阅和了解国内外报刊少。基层档案部门领导应重视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工作,扩大国内外档案报刊的订阅范围,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各级国家图书馆、资料馆等方式,加强对科研课题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强化研究过程的自我管理,建立课题组研究活动机制,切实按照合同要求落实课题研究。基层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科研制度,制订有关课题组学习研讨制度、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等,对课题研究的实施、奖惩措施等做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确保科研工作有序进行。并定期召开课题协作会议,基层档案科研项目一般由多个科室、多名档案工作人员联合攻关,历时较长多在一年以上,这个过程中应加强科研协作的组织管理,定期就研究工作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协作,对课题分工协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协商解决,使科研计划顺利进行。

第四,组织或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会议。受工作范围限制,基层档案部门科研接触面比较窄,可以组织本单位以外的更大范围的专门针对课题研究的学术会议、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同行对研究课题的做法与观点。可以定期组织本单位课题研究专题和阶段成果研讨会、碰头会,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调研情况、实验情况、实践工作开展情况、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果情况、课题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等进行研讨,使课题组成员对研讨、碰头的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并邀请课题组有关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和总结评价,使研讨为课题研究的每一步进展提供依据。

第五,鼓励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任务分工、安排,在研究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在档案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活动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实践工作总结等,为课题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第六,重视科研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使用。在基层档案科研工作中,鼓励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承担科研任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培训、参观考察、汇报交流等,开阔课题组成员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改善学术氛围,使基层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将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培养成为档案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基层档案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同时,加强科研骨干的使用,依据其业务工作优势吸纳为不同课题组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研究任务,充分发挥其作用。

抓好档案科研后续工作

首先应重视档案科研成果推广运用。科研课题可以按不同标准分成不同种类,按研究目的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研究课题分为基础性、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档案科研课题也可以分为这三种类型,其中,除基础性研究课题为理论性研究课题外,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的研究直接目的是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应提出针对性、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基层档案科研常常选择的是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的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这种课题研究本身的性质要求课题在完成结题程序后应通过成果推广运用实践课题成果。同时,档案科研成果推广运用是档案科研工作的重要程序和过程,通过成果推广运用才能最终实现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价值。基层档案科研成果不能研究结束就束之高阁,应重视课题成果的认可、转化和推广,通过成果推广运用发挥课题研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尽快转化,使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基层档案工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的直接动力。

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范文3

近年来,随着教育科研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打造学校品牌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教师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不能只是重复教学的“教书匠”,教育科研便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校的青睐。“科研兴校”已成为时兴的口号,几乎在每个学校的发展规划中都可以找到科研兴校的词汇,每个中小学校所承担的课题也越来越多,不少普通教师也承担了课题研究项目。但是,由于课题研究的功利主义取向、选题脱离教育教学实际、脱离已有研究成果的标新立异、对课题研究方法不了解等原因,许多学校的教育科研并没有起到破解教育教学难题、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校品牌的作用,教育科研应有的价值并没有得到体现。一些学校领导为了粉饰门面或者完成上级行政部门的科研任务违心地去申报课题;一些教师为了评职称而不得不在课堂教学之余挤时间东拼西凑撰写课题材料,教育科研成了毫无实用价值的“包袱”。那么,如何让教育科研焕发生命的活力,笔者觉得可以从继承传统精华和变革现实困境两个方面入手。

一、继承传统――从教育科研的历史积淀中吸取养分

隔断教育科研历史的科研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科学研究,在历史的断流中进行教育科研就会因为缺乏历时性的承继而难以具有理论的丰富完满性和实践的长久生命力,就会像在大海中划行一叶扁舟一样随时都有被风浪打翻的可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科研需要继承传统的精华,从教育科研的历史积淀中吸取养分。

1.梳理历史上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从当前很多教师撰写的课题论证报告来看,很少有教师能够对已有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有的教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部分往往用几句话匆匆带过,有的干脆就将此部分省略,有的论证报告根本没有参考文献。要建设具有学校(学科或个人)特色、学校(学科或个人)风格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就必须加强对历史上已有的研究成果的研究,因为它是形成具有学校(学科或个人)特色、学校(学科或个人)风格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历史基础。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必须对历史上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继承和发展,只有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才能将历史上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很好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将已有的研究成果尘封在历史的角落里;只有对历史上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才能找寻到历史研究中已有的不足和空白点进行有意义的创新,而不是盲目地标新立异,走前人已走过的路。

2.继承历史上高尚的学术人格

近年来,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不可谓不多,但仔细品味这些论文和结题报告,不少都有“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花相似”的感觉。“创设问题情境”、“合作探究”等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词汇常常见诸结题报告的一级标题或二级标题中,很多理论性的成果因为缺乏一手的数据和实例支撑而变得空洞和扑朔迷离,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却凤毛麟角。可以说,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表面繁荣掩盖了科研背后的浮躁和虚空,继承历史上高尚的学术人格已经变得迫在眉睫。纵观我国教育史上的伟人,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无论是唐代的韩愈还是明代的王守仁;无论是近现代的蔡元培还是陶行知;无论是刚刚去世不久、退休后坚守教育研究20年成为国内系统研究“形象思维”权威的温寒江老人,还是依然生活在我们身边为教育事业兢兢业业进行科学研究的叶澜、裴娣娜。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让人信服的教育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更在于他们高尚的学术人格。高尚的学术人格应包括强烈的学术兴趣和学术使命感、求真求实求准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的学术追求、淡泊名利的吃苦耐劳精神等。因此,我们要继承教育家们的这种高尚的学术人格,不断反思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思维与研究对象的适应性,探究研究结论的合理性。另外,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应景、应急的工作又多,只有继承这种高尚的学术人格,中小学教师才能努力探索教育的真谛,才能在研究过程中自觉抵制各种功利思想的干扰,才能感受到教育科研的责任和义务,才能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不断净化教育科研的世界,不断提升教育科研的精神境界。

3.运用已有课题研究的科学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用科学的方法是中小学校有效进行教育科研的途径。既然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属于“科学研究”行列,那么,就要按照流传下来的已有的“科研”的方法去开展课题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地胡乱编造研究方法。其实,所谓的科研方法并非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从大的方面来说,课题研究不过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流程;从小的方面来说,中小学教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教育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几种研究方法。研究并不是复杂的事情,很多教师都在教育教学中曾经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总结,只不过有的人还不知道自己有科学研究的“隐形的翅膀“罢了。一般来说,教师只要用心,通过接受几次有效的教育科研方法培训讲座,能够简单运用这几种研究方法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在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并不愿意去给自己“找麻烦”,比如在解决问题阶段,也许有老师在不经意间把困扰已久的那个问题顺利解决了,但是,如果该老师不能很好地运用经验总结法的话,便不会对解决问题时有意无意地创造过的必要的条件或创设过的合适的环境去思考去深究。一种新方法的创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科学地运用经验总结的方法,同时还需要科学运用教育实验的研究方法在较长的时间、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检验。就此而言,运用经过“大浪淘沙”流传至今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科研无疑是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

二、革新现实――从教育科研的现实困境中寻求前进道路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走出困境焕发生命活力的希望存在于对传统理论的尊重中,也存在于对现实境遇的妥善把握中。现实要求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必须面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出革新。

1.变革选题的不科学

任何一种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从问题出发,才能找到教育教学创新的切入点。郑金洲先生说过:“中小学教育科研与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是结合在一起的,始终是指向学校自身的发展与变革的,科研虽然不是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充分条件,但无疑是必要条件。”曾天山也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作研究要以我们的事情为中心,以我们现实做的事情为中心,研究一个与自己相关、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课题。”中小学校的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必须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问题必须直指学校的痼疾,直指教师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那么如何找寻这些问题呢?笔者觉得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①从面临的教育教学中自身解决不了的突出问题中提炼问题;②秉持精益求精不满足于现状的心态,从自身的成功教育教学经验中探求教育规律,寻找新的生长点;③从关注教育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中寻找挂靠点。

教育科研如果不能以教师日常教育紧密结合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教师就不会有研究的内驱力,而如果没有研究的内驱力,也就难以产生持续性的研究行动。另外,教师的选题还应该选择小的切入点,如果选择的课题过于宽泛,那么教师就难于驾驭,课题研究势必难以落到实处,教师就感受不到课题研究所带来的益处,久而久之就会失去研究的兴趣。因此,中小学校有必要把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作为课题选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根本上杜绝没有问题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杜绝假大空的选题,杜绝超越自己研究能力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跨越学校教育科研与学校问题解决之间的鸿沟。

2.变革课题研究过程的不扎实

不少学校的课题研究存在着“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教育科研的研究过程往往被置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地位。如何变革课题研究过程不扎实的困境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明确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目标”所体现的是课题研究的方向,是课题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课题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的范畴和要点。课题的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研究内容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问题研究网络,或者说是分解为一个个的子课题。只有建立问题研究网络,课题研究才能有抓手,才能将大问题化解为小问题一个个解决。

其次,要大力推行课题研讨课。课题研讨课就是赋予学校日常的听课、评课以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属性,研究者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对蕴含着课题研究新成果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而理性的分析。总结与提炼执教者的经验与特色,发现与研究执教者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与意见,真正肩负起改革课堂教学、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方式的使命,达到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课题研讨课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1)以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为根基。听课与评课首先是建立在研究者对承担课题的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基础之上的,研究者只有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做到“胸中有丘壑”并有自己独创性的见解,课题课的听课与研讨才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才能提高研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以真实的课堂教学为对象。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源于实践和面向实践的,坚守教育科研的本真要求,就必须以自己或同伴真实的课堂教学为对象进行研讨。只有这样,研讨才是客观的、真实的、有意义的。

(3)以系统思维为引领。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听课还是教学后的研讨,都要以系统思维为引领,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去思考:课题研究成果运用的效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改进的意见有哪些?下一次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4)以文本表达为手段。现场的听课、评课是即兴的,是在动态过程中依靠感性快速生成和发挥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场域性”,并容易流于表面或笼统。而如果由研究者将听课、评课的过程用文本的形式表达出来,则可以在表达的过程中使我们的思维更加精细、深刻,考虑问题更加周全,更能体验到科研所带来的成功体验,从而进入教育科研的佳境。

(5)以行为跟进为目的。课题研讨课直接指向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改善,因此在进行课题研讨课之后,一定要有执教者行为的跟进。执教者一定要根据研讨出来的经验特色、发现的问题或不足,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题研讨课是对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听课、评课流于形式化、表面化、随意化的一种改进和超越,是教师对事实本质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智慧的跃进,是学校的日常教研活动的拓展与升华。

3.变革课题研究成果的“单一性”和“闲置性”

当前中小学校往往跟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成果一样,是以结题报告和论文作为科研的最终成果,这些材料一经专家鉴定,结项证书拿到手,这种科研成果便被“束之高阁”而“闲置”起来。即便有些教师有心想借鉴一下其他学校的研究成果,却因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学术性强、借鉴性差、读起来枯燥无味而最终“尽兴而来,败兴而去”。如果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实际中不管用,那么“兴校”又从何谈起呢?如何改变这种研究成果的“单一性”和“闲置性”呢,笔者认为,增强课题研究成果的“丰富性”和“草根性”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教师在扎扎实实做课题的过程中,课题研究贯穿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全过程中,那些经过他们深思熟虑、反复琢磨、反复实践、几经讨论出来的极具“草根性”的丰富多样的新观点、新方法、新举措便会涌现出来,这些丰富的草根性成果不一定是学术论文,同样也可以是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活动方案,撰写的活动总结、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反思,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具玩具等。这些丰富的“草根”成果,可能与某些专家的教育理论相比,在结构上不够严谨、在用语上不够规范、在思考上不够高深,但是,这些源于教师日常教学的成果在学校更为实用,更便于同一课题组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更便于教师之间情感的共鸣、创新火花的迸发。如果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不仅仅有论文、结题报告,还附有富有说服力借鉴性的“草根性”成果,那么,学校科研兴校的初衷就会得到有力实现。

只有继承传统,在历史的积淀中吸取优秀研究成果、高尚学术人格、已有科学研究方法的养分,变革当前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选题不科学、研究过程不扎实、课题研究成果的“单一性”与“闲置性”,将教育科研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幸福生活、生命质量提高联系在一起,与学校的发展命运、特色凸显、品牌创建结合在一起,教育科研才能成为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品牌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学校和教师的生命价值才能在教育科研中熠熠闪光。

参考文献

[1] 朱宏英.关于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现代教学,2009(6).

[2] 秦德林,张伟.课堂诊断:校本教育科研的重要范式.江苏教育研究,2009(5).

[3] 刘长兴.关于学校教育科研走向的思考.天津教育,2009(8).

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范文4

目前,关于教研协作体的研究有:东北三省十二校建立 “教学模式与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协作体;江苏省海门市建立“教育在线论坛——海门新教育共同体”;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启用“联合实验协作体”;湖北省松滋市建立 “松滋东区教研协作体”;南宁建立“城乡初中共同体”,苏州建立“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等等。

我市的“科研协作体”是借鉴了以上协作体的组建形式和发展思路,以教师小课题为载体,将一线教师的小课题研究作为基础,取得了直接的、原生态的教师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研发出了更严密、科学的科研课题管理模式,发挥科研研训员的指导和辅助优势,使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创新性,全面铺展“科研进课堂”的工作目标。

构建科研协作体的工作目标是:一是实施有效的课题管理模式,二是搭建课题经验交流平台,三是建立一支具备指导、管理、研究能力的科研队伍。

在组建协作体的初期科研所研训员分成两组,一组到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调研,针对学校以往的研究经验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理和全面分析,第二组对“十五”以来的课题进行整理统计,经市专家组论证研究,建立研究内容不同的协作体,例如:学困生转化研究的协作体、学科课堂中学生小组合作研究的协作体、小学语文阅读研究的协作体、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协作体、中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协作体及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协作体等,同时研究确立各个协作体的课题研究的方向与目标。中期根据学校实际为协作体学校的课题研究搭建研究的平台,实施科学的教师科研课题管理模式;在协作体开展研究的末期,总结分析,提炼经验,树立典型,以教师的课题研究为点,带动一个学校或几个学校的教师课题研究工作。

通过几年不断的研究、实施与总结,在不同的协作体组建过程中,我市总结出了科研课题管理比较有效的办法,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下:1、对课题分类管理,严把课题入口关;2、依据课题分类结果,组建课题研究协作体;3、各协作体针对各自研究专题开展深入研究,组织各种研究活动。

科研协作体采用了举办研讨会、课例展示会、座谈会、培训学习、资源交换等方式实现扩大研究成果,增强交流意识的目的;通过课题专题博客群实时监督课题专题博客的研究进展情况,及时对教师的研究过程给予指导,督促教师将研究的成果上传至博客;建立专门的科研网站、科研QQ群形成学术指导和研究氛围,实现科研协作体的构建目标。在各项活动中各个协作体的成员累计了大量优秀的论文,课例,研究报告,成果集等,教师用文本或博客的形式展示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

协作体在构建、实施和总结表彰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有效的步骤开展工作。

一是协作体广泛开展调研。

二是制定《科研协作体章程》。

三是集中召开各协作体开题会。

四是组织召开协作体课题培训会。

五是组建教师小课题的专题博客群。

六是组织进行协作体课题说方案大赛。

七是举办协作体课题优质课大赛。

八是组织召开协作体科研成果展示会。

九是协作体组织教师参加省内外研讨会活动等。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市初步构建起了对科研课题“三个引领”的宏观管理策略,第一层次引领课堂融入科研,第二层次引领教师锻造典型,第三层次引领学校构建特色。借助科研管理实体——科研协作体的构建模式,加强教育科研课题过程管理,让教师小课题研究真正能走进课堂实践。科研管理的宏观策略和课题管理实体的搭建,使得本溪市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宏观引领、协作管理、实践研究上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以下研究成果。

一、我市在四个方面形成了有效地科研管理模式:“触底”式的科研管理模式、“协作”式的课题研究模式、“小交流”式的成果推广模式、“亲历”式的科研实践模式。

二、对教师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多途径、多角度的反馈与解决,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问题经两条途径获得解答:一是通过QQ群、博客群;二是通过科研所调研上达科研所。

2、教师交流经三条途径实现:一是通过学校科研室达到校内交流;二是通过协作体达到几个学校的校际交流;三是通过科研网、博客群、QQ群达到全市交流。

3、教师队伍经三条途径建设:一是学校科研室;二是县区科研室;三是科研所

4、教师成果经四条途径推广:一是通过协作体;二是通过科研网、博客群;三是通过现场会研讨会;四是省市优秀成果优秀教师评选。

三、实现了优秀科研研训员队伍、协作体教师研究队伍及优秀科研典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在不断的完善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总结经验和组织实践过程中,我市探究出了《构建协作体的五种有效方法》;提炼出了《有效科研课题管理的四种模式》;探索出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办法》;总结出了《建设科研队伍的有效方法》,并以研究课题的形式申报了省级课题《以科研协作体为依托,构建科研管理模式的研究》,现已结题。

五、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在协作体的构建中得到了不断提升,总结提炼出了大量的关于教育教学的研究论文,其中《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等学术于《辽宁教育》《中小学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论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等获得省市级的学术成果一等奖。

六、搭建成熟的网络交流平台有:本溪科研网、本溪科研人QQ群、本溪科研人博客群。

我市下一步科研工作设想:

(一)发挥研训员的研究特色与优势

由研训员组建小课题与小课题的协作体,组建市级课题与市级课题的协作体;发挥研训员的学科优势,自选协作体参与研究;参与几个不同的小课题的研究;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并坚持开展研究培训。

(二)发挥学校特色优势:

借助特色学校的发展优势,带动薄弱偏远学校的特色研究

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范文5

    教育科研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1.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制定出课题的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就有了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规定了研究范围和目标,具体规划出整个研究步骤,研究者就能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研究。如果没有研究计划,盲目地凭感觉去瞎碰,绝对不可能获得科学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也不可能顺利进行。有的科研课题确定后便无声无息,或半途而废,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研究计划。

    2.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使研究课题具体化的中心环节

    研究课题必须具体化、可操作。如果对课题有不少想法,但是不知如何使课题具体化,使课题研究可操作。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是使课题具体化、操作化的中心环节和必要步骤。在研究计划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去实施具体研究。

    3.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

    如果说,设计蓝图、制定工程计划决定着一项工程的质量,那么一份教育科研计划也直接关系到一项课题研究的质量、研究价值乃至成败。有人说,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就等于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一半。

   4.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

    有了课题研究计划,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对照计划检查    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按期取得阶段性成果?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也有了依据。

    5.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有利于协作研究:是保证明确研究人员职责范围、内部协调、工作同步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可以使教育科研奠定在目标明确、任务明确的基础上,使课题研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

    尽管教育科研的课题众多,所用的具体科研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课题研究计划的基本结构大体是一致的。

    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是:

    1.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2.研究的目的、意义;

    3.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4.研究的方法、途径;

    5.研究对象和范围;

    6.进展的步骤(阶段任务、目标)、进度;

    7.成果的形式;

    8.课题组成员分工;

   9.经费预算。

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范文6

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具体工作如下:

一、学习为先,积淀底蕴。

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定能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将学习视作自己职业生命的第一需求,让学习成为自己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本学期继续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轮流让教师谈学习新课程的感受,个人加强自学,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训活动,进一步营造科研学习的良好氛围,丰富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继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向外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另一方面继续外派教师参加各级教科研骨干培训班和各种教育研讨会,拓宽思路,放大眼界。学校科研室借助网络及报刊杂志,学习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谈体会。3月19日,邀请市教研员王红老师,区教研员卢丽老学校讲座,指导讲课,评课,使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

二、加强教研、科研整合,落实研究过程。

本学期,将课题组的日常研究纳入教研组的常规管理之中,教研组长要全面关注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进展。全体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市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策略的研究》渗透到各个学科,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由“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经之路。

1、每位课题组老师树立“人人都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新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加以研究,将理论层面与操作层面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捕捉、筛选、提炼、加工经验和做法,把研究成果作为一笔宝贵的智慧资源,并收集、整理成丰富的文本资料。

2、扎实做好课题的日常研究工作。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方案,按照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要求认真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对课题活动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与评价。及时召开课题组成员专题会议,抓好研究方案的落实,密切关注、适时指导、加强监控,做到项项有人抓,时时有人问,过程研究与终结成果相联系,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a、学期初根据实验方案的设计,分解本学期应完成的实验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课题研究学期计划,明确一学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b、根据学期计划的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实际进程,每人每学期上好一节课题研究公开课,在研究课活动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的整合,我校本学期从3月----6月分别安排不同学年的教师开展课题课展示活动,其间涌现了个别年轻优秀教师和课例,学校在学期末对这些教师给予了表彰。

c、完整地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资料,如课题研究课设计理念、上课教案、教学反思等。

d、学期末根据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总结一学期的科研工作,说明课题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展望下阶段的实验设想。

三、重视成果总结,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课题研究教师都要有成果意识。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一定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认识结构。本学年,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科研科研成果的征集。

2、认真开展优秀论文的选送活动。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学校都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加强对外推出的力度,争取和获奖率继续上升。

四、规范科研管理,做好科研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