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建设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建设文化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1

市政工程建设的作业过程是多个工序、工种协同合作的过程,很多工程的建设除了严格的检查把关之外,更多的主要是靠建设者个人的责任与自觉、自律性。因此,建设者的自觉、自律性就成为了造成工程质量优与劣的关键所在,工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有必要通过文化建设来约束建设者,要求建设者加强队伍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由于市政建设工程施工流动性较大、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条件异常艰难,这就使市政工程文化建设的难度见大,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灵活、更有声势、更富感染力,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到施工现场去。可以采用“路地共建”、“社区(村镇)共建”为载体的“民主促民生”方式,创建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氛围。以互利互惠为基础的“路地共建”、“社区(村镇)共建”着眼于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与当地政府、群众共同搞好一方水土的责任,内容包括治安综合治理、公共设施建设、公益活动的开展、党建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群众精神文明主题活动的创建等,有利于促进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市政工程廉政文化建设的构建

市政工程建设开建之前,我们对各项目标段中标的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开展廉政谈活,放发廉政温馨提醒信,签署廉政公约、设计个性化廉政信封、签订廉政责任书等;工程实施过程中,制作廉政文化进工地读本、工地现场树立廉政文化景墙、廉政公益广告,结合民工学校播放警示教育片,开展纳凉晚会,节佳日对一线管理人员和建设者通过廉政短信平台发送温馨提醒短信等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确保了干部优秀、工程优质,如曙光路工程荣获杭州市第一个市政道工程“中国市政金奖”工程。这些具体的措施为工程的建设开了好头,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侧重加强廉政文化的建设:

2.1市政特色文化建设重在实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政工程文化建设的原动力源头是来自于市场经济对市政公用垄断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在文化层面和服务层面进行重构,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必要的精神动员和行为激励,以价值的共识获得员工的认可与凝聚,用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品牌效应来提升市政工程建设的竞争力。因此,就必须要发扬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重视对以往形成的企业文化积淀进行系统梳理、分类,去糟粕取精华;动员职工系统地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引导全员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尊重员工的原创精神,向工人积极宣传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品牌;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深度提炼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经过认真学习、讨论和酝酿,全系统工人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意识,上下同欲,为企业文化建设夯实了基础。比如,如今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的“文化墙”就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工程开展进城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建设合适工程项目的“文化墙”。建设“文化墙”,经济投入不多,社会反响好,各方都乐于接受。在施工现场内,通过道路硬化,噪音控制,扬尘控制,污水处理等标准化管理,工地进一步规范,改变了工地容貌和减少了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施工现场外,美观整齐又有内涵的“文化墙”,塑造了建筑工地的新形象,也彻底改变了市民对建筑工地“脏、乱、差、野”的认识。

2.2廉政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双管齐下

古人云:“德教为先”,“修身为本”,说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人立身行事的重要作用。既能增添群众思想领域的凝聚力,又能扫清工程建设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教育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开路先锋”,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既能增添群众思想领域的凝聚力,又能扫清工程建设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如何把廉政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建设好,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与教育:

1.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强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

2.加强对市政工程建设者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通过专业化的佩香囊课程切实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同时,教育培训的过程也是廉政文化熏陶的过程,促使干部职工在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不断增强市政建设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工程的建设。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2

关键词:文化民生工程;现状;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56-01

大力推进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以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为契机,抢抓机遇,破解难题,不断推进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民生工程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进行了调研和思考。

一、泰州市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十二五”以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文化泰州建设工作会、文化名城建设推进会,下发了《2012―2015年文化名城建设行动计划》以及《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加快推进泰州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化民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重点文化民生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泰州总投资17亿元,建筑面积约160000m2的文化中心已建成并实行了免费开放,中心涵盖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规划展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种功能,为主城区人民群众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新的场所。二是基层文化民生设施更加完善。泰州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目标,其中4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一批新设的市民文化广场、村(社区)图书室相继投入使用,为人民群众文化培训、科技普及、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2.文化民生活动特色彰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一是地方特色文化品牌魅力彰显。主城区深入开展梅兰芳艺术节、中国泰州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百姓大学堂、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活动品牌家喻户晓。市级的“百姓大舞台”每年深入工厂、学校、社区、农村演出50多场次,年受众超过30万人次。二是基层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市(区)组织的新春民俗展演、年度新创文艺节目调演、“民歌、民舞、民乐”文艺大会串、新春龙舞大赛、民俗文艺踩街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3.文化民生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文化队伍和文艺创作得到加强。泰州市级财政落实每年400万元的文化民生工程专项资金,有效保障了市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设立了2000万元的乡镇(街道)文化中心建设奖励资金,对乡镇(街道)实行以奖代补。各市(区)通过政府买单、个体出资、集体赞助等形式兴办的“多彩周末”、“激情三水”、“大江放歌”、“舞动海陵”等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喜闻乐见。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各地文化系统通过招聘、调用等方式,着力引进专业文化人才,并通过组织开展基层文化干部培训班、文艺创作提高班等途径,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4.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部分地方领导或多或少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缺少对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长远规划和部署安排。二是文化阵地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强。部分基层文化设施或被闲置,或被挪用,文化阵地实际使用率比较低。三是高素质文化人才缺乏。文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青黄不接,专干不专,兼职过多,影响着基层文化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四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一些市(区)和乡镇的文化资金投入不足财政支出2%,开展文化民生活动则要“自己想办法”。

二、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对策措施

1.统一思想,强化领导,切实把文化民生工程摆上重要位置。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意识,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原则,将文化民生工程放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进一步完善工作规划,夯实工作措施,确保工作实效。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秉承“以文化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创作和传播更多符合人民群众多元多样精神需求的优秀作品,当好推进文化民生发展的主力军。要进一步加强鼓励和支持,引导社会各界发挥自身优势,踊跃参与到文化民生发展的洪流中来,推动文化民生共建共享。

2.夯实基础,整合资源,积极打造文化民生品牌项目和活动。一是要以乡镇(街道)为依托,以村(社区)为重点,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整合文化民生活动资源,努力形成设施完善、资源共享的工作新格局。鼓励和引导各地新建一批市民文化广场,强化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的使用和管理,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中心户,为文化民生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平台。二是要以各类评选活动为契机,加大组织和投入力度,整合利用本地特色人文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品牌文化项目和活动,逐渐形成“一镇一品”“一市(区)多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文化项目和活动经典品牌。

3.完善网络,优化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民生服务体系。一是要以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和创建国家、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推进文化民生服务网络建设上台阶,逐步构建网络齐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培育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积极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推动文化民生服务网络扩大覆盖面。二是要在推进文化民生服务网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文化馆(站)基本职能,以健全和完善各项文化民生设施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推动公益性文化服务体制和机制创新,优化组织结构,改进内部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健全规章制度,明晰职责任务,完善保障机制,增设多样化服务,为文化民生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梁杰.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实效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

[2]李倩.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3

关键词:核安全,安全文化,工程公司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核电工程公司在核电工程建设中以委托管理、总承包等多种模式开展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但无论何种模式,不管是大业主还是小业主模式,核电工程公司在核电建设中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要遵循并服务于业主的需要,也要组织和领导各个承包商做好工程建设服务。因此,核电工程公司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既要遵循“自上而下”的方法,又要倡导“自下而上”的方法。

“自上而下”意即来自最高层一致的、有形的领导是必不可少的,最高管理层应该首先倡导并践行核安全文化理念,并逐层灌输到各个层次。业主的核安全文化政策和理念要灌输到工程公司,工程公司也要逐层要求各个承包商执行。业主、工程公司、各级承包商内部也要形成“自上而下”的核安全文化传递,这样保证人人都能得到宣贯。

“自下而上”意即各个层次都需要加强有效合作和双向交流,建立所有组织内部的相互信任。业主单位、工程公司、各级承包商之间要协同工作,在不同单位、部门之间形成共识;业主单位、工程公司、各级承包商内部也要相互协作,加强沟通,建立企业内部一致的态度。

工程公司只要认识到自己在整个核电厂建设期间在核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在全厂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核安全文化氛围,才能做好工程建设和服务,才能确保整个核电厂建设工程满足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的要求。

2 核安全文化建设要求和方式

2.1 满足业主要求

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工程公司核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满足业主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业主在各级管理、程序体系和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等方面已经明确要构建高水平的核安全文化体系,即达到核安全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人人主动加以完善的阶段。

业主的各级管理中,政策层已经安全政策声明,制定安全方针和安全理念,强调安全的至关重要性,并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技术和管理责任,定期组织安全绩效评审;管理层切身管安全,以身作则,并进行安全文化自我评估,发现缺陷及时改正;个人应具有探索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

同时,业主在对工程公司和各级承包商的各级管理程序体系、函件以及各种形式的会议中已经明确构建核安全文化的各项要求。

2.2 自身建设

工程公司首先应该按照合同和业主构建核安全文化的各项要求,加强自身核安全文化建设。一是建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安全责任,将安全至于工作的优先地位,并通过管理部门审查、体系审核、监督、监查等方式验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并予以持续改进;二是建立核电培训、授权体系,提供合格的满足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的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巩固核安全理念;三是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建立经验反馈机制,充分吸收和借鉴同行的经验教训和良好实践;四是开展自我评估,按照业主要求进行核安全文化自我评估,衡量核安全文化所处的状况,找出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要求与行动,逐步发展到核安全文化的最高阶段。

工程公司开展核安全文化建设,除了“自上而下”遵循业主的要求外,自身也要实践“自上而下”的方法。

决策层首先要以身作则,公布安全政策,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任何决策都要优先考虑安全因素,保证工作安全所需的各项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要言传身教,通过工作实践、系列培训,营造全员参与核安全文化建设、人人践行核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全体员工的核安全文化意识。

管理层要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分工,对安全工作进行安排,树立安全不仅仅是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更是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工作理念;要对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审查,以达到和维护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能力素质要求;接受各项监督和检查,对所发现的缺陷及时制定改进方法和预防措施。

员工个人除了具有探索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以外,也要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要有应急计划或应急预案;注重过程管理,过程保证结果,严格执行程序;细节决定成败,注意每个细小环节,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工程公司自身也要注重“自下而上”的沟通和交流,与业主加强沟通和交流,内部加强沟通和交流,使任何问题都消除在萌芽阶段,建立组织内部的高度信任。

2.3 外部管理

工程公司按照合同和业主的要求,加强对各级承包商的管理,首先要求承包商建立符合合同和上游要求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审查承包商资格文件,审查施工方案等文件,见证和监督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对承包商开展核安全文化评估,要求其对检查出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并监督其改进行动,使现场工作满足合同规定的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等要求。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公司一直积极同项目业主、以及各级承包商进行沟通,就建设问题共同探讨,组织考察交流,取长补短,尊重各方意见,充分讨论,民主决策,稳步推进了工程进展,确保了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的可控在控。并积极与运行、检修、物流、实业分公司协调,顺利实现了从工程基建过渡到生产运营的无缝衔接。

在通过经验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借鉴后,各级参建单位间的情谊和凝聚力日益激增,为工程公司的内外部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创建和谐项目、和谐社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3 建议

3.1领导带头,常抓不懈

核安全文化要求领导在制定制度和决策时优先考虑安全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让员工看到领导对核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在具体工作中对核安全文化的具体要求,了解领导对核安全文化的意图和态度,领导要率先走上讲台,为员工开展核安全文化培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领导自身的核安全文化素质,还可以影响和带动全员提高核安全文化水平。领导带头,还体现在领导重视全员培训,对于重要培训,领导要和员工一齐参加培训,起到督促和监督作用,使公司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3.2加强交流,双向沟通

对内而言,领导要深入员工工作现场,获取员工工作状态的第一手资料,和员工直接沟通,了解员工对安全态度的变换情况,同时鼓励员工和领导直接对话,加强双向了解和交流。

对外而言,领导要重视各方管理层之间的充分沟通,加强管理资源的整合,加快流转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与各方建立定期、不同级别的沟通机制,随时沟通,互动磨合、坦诚交流,达成共识,营造良好的合作与配合氛围。同时,运用现在信息手段,实现各方管理层之间真实充分、适时迅捷的信息交流处理,做到“凡是有章可循、凡是有人负责、凡是有据可查、凡是留有痕迹”,加快流转程序,实现闭环管理。

3.3 加强培训、扩大宣传

加强内部培训和对承包商的培训及培训要求,使所有人员都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形成质疑的工作态度、严禁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除了遵守规定的程序外,所有人员必须按照核安全文化的原则行事,正确地履行所有的安全职责,自觉使自己的行为规范满足核安全文化的要求。

同时,党工团要齐抓共管,利用网站、黑板报以及其它形式新颖的活动,扩大宣传,宣传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树立典型,宣扬好的形象代表,形成全员重视核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IAEA REPORT-11《发展核活动中的安全文化》

2、IAEA INSAG-4《安全文化》

作者简介: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4

【关键词】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问题;对策

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借助现代的高新科技手段,把我国几千年所凝聚的多种类型的文化资源精华、贴近广大人民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做出数字化的整合、处理,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了中华文化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其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覆盖了我国省(市、自治区)以及大多数县(市)、地(市)和一部分乡镇、社区(街道),有效地促进了全国范围内优秀文化信息的共建与共享。共享工程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繁荣、建设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现状

2002年4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由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成为一项以缩小城乡的文化差距、改善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以及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文化创新工程。通过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文化共享工程已初步形成了借助互联网、通信网、卫星网、广播电视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等多种手段来进行数字资源传播的技术渠道,促使了文化信息资源之间的有效传递与共享,并且初步形成了适应工程业务要求的三网融合、移动互联以及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模式,实现了基层的文化单位信息化水平、数字资源服务水平的巨大提升,给广大人民群众借助多种方式来从各种渠道获得并使用相关文化信息资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据统计,2011年底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的经费投入总额已经达到了66.87亿元,总计培训人次达591万人,并给11.2亿多群众提供了服务。经过十年的不断努力,到2012年5月,我国文化共享工程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00多个县级支中心、28000多个乡镇基层服务点以及60多万个行政基层服务点,其中一部分省(市、区)的村级覆盖范围已延伸至自然村,涵盖了艺术欣赏、文化教育、农业科技、少儿动漫、知识讲座等视频资源的数字资源建设的总量高达136.4TB。设在我馆的共享工程静海支中心,截至目前已建成1个支中心,284个乡镇村基层点,通过外购与自建的数字资源2.32TB。

二、我国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大多设立于县级图书馆,建设中的县级支中心主要作用包括:承接、整合并配送文化信息资源,即借助现代化通信手段对资源进行接收与整理,并通过各种传播流行文化信息资源来提高终端接收终端管理服务的质量,提供技术指导和终端指导,实现保护设备和对当地城市服务水平管理和监督的资源更新。由此可见,县级支中心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的环节,其作用的良好发挥对整个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专项资金的投入不足。资金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日常运行当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各级、各地政府对于共享工程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偏位,重经济轻文化,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文化建设包括共享工程投入严重不足。而共享工程建设必要的设备配备、场所设置、信息服务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缺少足够的资金投放,导致其只能流于形式。以我馆为例,每年财政所拨购书经费都无法达到基本要求,甚至连续几年根本没有购书经费,就更难保证共享工程的日常运行费用。其他相关设备购置和更新费、数字文献资源购置费、互联网光纤费、设备维护费、软件升级更新费及人员辅导培训费等更是未被纳入到预算当中。共享工程的资源整理费、水电费及对各个乡镇的辅导培训费和设备的更新费用等运行经费都严重不足。同时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单位,县级公共图书馆所拨资金普遍存在着受到地方政府占用的现象,这也给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二)人员和技术力量的不足。在国家以及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总体要求当中,明确了县级支中心人员需负责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所辖基层中心的业务指导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这就使得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术才能胜任共享工程的建设与服务工作。然而实际上,各区县支中心特别是县级支中心工作人员中具有计算机专业本专科原始学历者寥寥无几,大多数只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缺少对相关计算机与网络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就我馆的实际情况来看,负责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工作的4名技术人员,除了做好支中心的日常工作以外,还需承担电子阅览室的读者接待、馆内局域网络和专用服务器的维护、博物馆的网站更新,还有维持管理,网络设备维修,后台维修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很多工作终端设备的维护,同时,工作人员的水平限制,技术条件,技术的训练和各种各样其他的因素,功能的技术骨干的中心完全的游戏,达成困难。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专业人才、参加培训的机会少。

三、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领导重视,建立长效机制。作为新时期的一项惠农工程,各项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行、相关设备的后续维护、数字资源的建设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目前国家给各基层所投入的设备补助不能满足文化共享工程运行期间的经费需求,因此,要想保证文化共享工程的顺利运行,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应争取政府提高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对共享工程这一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地方自治体项目资本投资,为了社会的其他资金的支援,得到了。共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与投资资金运用合理、完全应该是。我们建设的成功体验会得到文化局的认可,地区城市年度资金提供,市财政每年建设费的设立的资助下,被交付特别资金的文化共享工程,每天的活动项目,共享网络的维持管理和资本的支持。

(二)加大人员培训,组建人才队伍。除了资金投入之外,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也是文化共享工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目前,受到县级图书馆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不足的制约,我国很多文化共享工程的工作难以有效地进行。就我县而言,支中心在实际工作运行过程中便面临了诸多困难,例如接收节目的问题、服务器的问题、刻录光盘的问题等,因馆内的相关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导致每次出现问题时只能不断向市级分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电话请教,在无法通过电话来解决时就把分中心的技术人员请到馆里进行维护、排除故障。由于分中心的工作任务也非常繁重,技术人员脱不开身我们就只能等待,这样就势必会给下一步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县级馆的专门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尤为关键,应当由市级分中心对县级支中心的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培训,及时地做好县支中心的人员培训工作,并由县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来对乡(镇)基层服务点的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进行安排。保证培训工作的经常化与规范化,对培训标准进行统一制定,通过网络互动、集中授课和光盘教学等方式按分级分批的原则来展开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支业务熟练、技术过硬、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的管理人才队伍,给各地的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的实施带来人员保障。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互惠互利的民心工程,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使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实现预期的效果,使基层的科技与文化信息资源的推广、利用工作更加生机勃勃、丰富多彩,从而保证共享资源建设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使共享工程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阎琼英.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图情研究,2008( 2 ) .

[2]杨清华.共享工程与农村文化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2009(3).

[3]王凤娥,邱茂炜.图书馆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的困境与变革[J].图书馆学刊,2009(8).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5

一、农村信息浏览现状

目前农村信息传播获取有四种途径。第一种是影视广播,电影虽然仍在进村,但其信息量等同于杯水车薪,又以文艺节目为主,其科技信息量等同于无,几可忽略;广播以其受电视和互联网冲,处于不景气状态,而针对农村的节目也渐趋减少,农民收听广播的习惯因电视而改变,村级广播喇叭转播新闻的惯例也停滞了;电视是农村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媒体和途径,以内地和沿海地区计,占比率约为80%,但它仍以文艺信息为主,其收视群体针对的是城镇居民,专门针对农民的节目也有,但与农民占国民总数的比例成反比,电视农村节目的缺乏给其它媒体留出了发展空间。第二种途径是报刊,虽然是传统信息媒体,但受众率却一直很低,只作为村级干部专用读物存在,而多数村未养成报刊留存习惯,农民基本浏览不到,这一途径利用率太低,形同虚设。第三种途径是民间口传,这种形式虽历史久远,其内容却与发展农业基本不关联,尽管有乡镇农技站从中搭桥,但口口相传的信息意义并不适宜“三农”发展。第四种途径是文化共享工程,因这一方式与受众率最高的电视、传播最便捷的互联网“联姻”,又是农民乐意接受的音像形式,其发展前景很大,只是目前因基站建设数量少,尚未形成规模,这种易于农民接受、服务性能强的传播媒体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

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优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质,是对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共享工程”具有诸多优势特别适合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一)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十分丰富

截至2004年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已经达到30TB,这相当于375台硬盘为80G的电脑的全部容量。这些资源汇集了全国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机构、艺术表演团体等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普通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主页,直接享受资源内容服务。这个浩大的工程,不仅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而农村版则注重农村和农民的需求,在抢眼位置推出了农业新书、农业科技、农事指南等栏目,可以让农民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二)全部资源免费服务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最大好处在于全部资源都是免费使用的。“共享工程”属于政府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些优秀文化的版权问题已通过政府协调、社会捐赠、获得授权、支付费用4种途径得到很好地解决。

(三)资源传输方式灵活多样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互联网、卫星宽带网、资源镜像和机顶盒等方式传输科技文化信息,让广大群众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使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对于偏远农村地区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也可按照用户需求,提取信息包,刻制成光盘,提供服务;而对于不具备局域网的基层中心,可以配合使用机顶盒,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通过电视接收,也可以使用离线阅读器共享。

三、农村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设想

目前文化共享工程虽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贯通全国的共享网络,但延伸触角到行政村的百不有一,使得这一朝阳产业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用,因此农村基站建设势在必行。基层基站可分为三级,即县、乡、村,这是农村文化共享工程的基础,是纲,纲举目张,农村文化共享工程这张网便活了。

(一)县级基站建设

县级和乡级基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县级基站是集管理、维护、通讯等功能于一身的地方集控中心,因此县级基站建设必须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优良的技术设备。县级基站建设功能是否齐全、职责是否到位,是整个农村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关键,只有县级基站建设标准了,才能带动乡村两级基站建设良好。

(二)乡级基站建设

乡级基站建设略同于村级基站,只是增加了本乡辖下的行政村通讯功能,作为国家方针、政策、路线等信息的集散点,快捷全面地传播到村级基站,甚至到农户。这一功能,县级基站亦有,乡级只作为备份应急用,与县级基站结合起着“双保险”的作用。

(三)村级基站建设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6

[关键词]企业文化;工程项目;管理;影响

引言

随着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标准性以及规范性的提升,企业文化对项目管理工作所产生的影响作用逐渐突显出来,这也成为项目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之一。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营造出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建设企业文化,将其转变为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动力,企业能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占据优势地位,员工也能够实现良好发展,这也是企业实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1企业文化在项目工程标准化管理中的价值

在建设企业当中,工程项目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缩影。项目部的实力往往是施工单位整体实力的有效体现,也会对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充分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在项目部当中,企业的文化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引导以及激励和约束的作用,使得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实际努力方向匹配起来,提升企业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在企业内部创造出一系列的成果,培养出经营队伍,建设处品质优良的品牌。所以,在对项目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服务于企业作为核心,项目文化建设需要从根本上推进整个项目的进度。同时将项目的安全性、项目建设质量以及整个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都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评价挂钩。

2多方配合建设优质企业文化

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企业文化的影响作用,这有助于整个企业管理质量的提升。项目的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深入了解项目实际状况,内部与外部结合起来,形成上下联动的形态,促使企业员工对文化建设工作产生一定的认同感,最终实现项目建设与员工的双赢,不仅能够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也能从根本上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强的参与度,实现自我价值,取得更好的发展。

2.1.提升员工归属感

在建设企业文化时,需要避免出现工作形式化的现象,而是需要从上到下,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基层人员都需要遵循相同的制度内容,高层人员需要以身作则,发挥出榜样的力量,践行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企业的管理精神,积极完成企业的使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对下层员工进行有效激励。这样的方式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向心力,这是从根本上增强员工归属感的基础。

2.2以人为本,提升员工的成就感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为人员管理,项目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促使项目人员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强大的责任心,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同时在价值的驱动下产生不断向前的动力,为项目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3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创新发展

3.1.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

任何一个建设项目,从招投标一直到施工的过程中,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所以,项目文化建设需要与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在不同的阶段中有不同的重点,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提升企业建设的创新力。在项目建设的初期,重点是需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在项目中遇到偏差时,企业文化能够起到纠正的作用,提升企业的建设水平。

3.2.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

唯有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提升企业的活力。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之一,两者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的感染力,在企业运转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年轻骨干的培养,将其作为主要的培养对象,发挥其长处,实现物尽其用,体现出人才的价值。同时,可以借助培训班的形式来提升各级职工的专业水平,促使员工能够深刻地意识到在项目部充分发挥出自己才能的价值与意义,自己的成长需要建立在项目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员工的凝聚力,提升在企业内的归属感。

3.3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对于一个项目来讲,创设出和谐的团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在项目进行经营生产的过程中,资源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同时予以人员充分的发言权,为员工树立起正确的团队观,促使员工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学,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生化,提升员工对工作的参与程度,促使员工成就感的提升。项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与标准化管理协调发展,完善制度管理体系,提升对现场进行管理的力度,建立起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在理念上不断超越,取得一定的成效。在项目现场遵守合同承诺,加强对现场的管理,对现场的问题进行管理,对现场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展示出企业的风貌。同时,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质量提升的基础,因此需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对员工的思想进行建设和强化,促使员工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得以发展,从而促使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