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调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育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中职数学 教学衔接

1.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当升入中职学校后,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教育体系,所学知识也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是中职数学,更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由于中职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有着相对独立的体系,因此在数学知识的衔接上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的教学衔接,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知识实现延续性,更有利于新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接受新的教育教学体系。

2.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上,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容易出现脱节现象

大多数时候,初中与中职之间的数学知识是“脱节”的,让学生学起来有一种陌生的感觉。学生从初中毕业进入中职阶段,数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都有了增加及变化,“脱节”现象一时之间让学生难于接受。

2.2中职数学相对独立

中职数学在教材的衔接上做得非常不好,教材相对独立,没能与初中数学知识有效衔接,突然让学生学习中职数学,学生会感觉到风马牛不相及,或者根本就看不明白、学不通、弄不懂,时间一长,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学、弃学的现象。

2.3两校教学上缺乏联系

初中和中职学校缺乏联系,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尤其没能根据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做好中职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编撰。在教学中,部分中职数学老师脱离学生实际,不论知识衔接如何,只管按教材讲课,从而导致在知识衔接上出现问题,致使数学成绩严重下滑。

3.实现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有效衔接的方法

探研解决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有效衔接的方法,笔者通过多方调研,针对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特点从以下方面着手,全力抓好中职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3.1做好教材上的衔接

做好教材上的衔接,是实现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不脱节的有效方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如果做好教材上的衔接,就能为学生做好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可以实现中职数学在数学教学的知识点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接受中职数学知识,没有突兀感和陌生感。在做教材衔接的时候,需要中职教育部门就初中数学知识做一个衔接性的内容涵入,说白了,就是要在中职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初中数学知识有效地与中职数学知识融为一体。

3.2做好心态上的衔接

除了做好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的知识衔接外,还要抓好心态上的衔接,主要包括学习态度的衔接和心理素质的衔接两个方面。

3.2.1学习态度的衔接。在中职教学中,广大中职教师,尤其是中职数学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做好学习心态的衔接,其原因显而易见,就是学生在完成中考之后都出了一口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学习上都有所松懈,尤其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之后,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主要是学习职业技能的,对中职数学的学习根本不重视。而中职学校的数学知识是比较重要、基础的部分,如果学习不好中职数学,就会严重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以及对其他中职课程的学习。

3.2.2心理素质的衔接。在中职数学及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做好心理素质的衔接尤为重要,因为如果任何心理关过不去,就会影响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乃至学习成绩,所以必须为学生做好心理素质的衔接。不能否认,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有着依赖心理。而在高职学习中,更讲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如果学生不能摒弃过去的依赖心理,在数学学习上主动、积极起来,就无法适应中职数学的学习及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因此必须做好心理素质的衔接,变被动为主动,被消极为积极。

3.3做好教学上的衔接

在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做好衔接,其根本原因是,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因为可能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太适应,对课堂和知识产生陌生感,从而影响数学知识的学习,所以从初中升入中职之后,必须为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不可否认,大多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是学习成绩中等或一般的学生,针对这样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必须借鉴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将初中阶段学到的学习方法逐步用于中职数学学习中。

4.结语

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的教学衔接,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研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机制。可以预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历程中,需要更多专家、学者和广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懈努力,努力在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学衔接上予以完善、作出贡献,推动中职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范文2

关键词: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现实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06-02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出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于今后如何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怎么安排,如何把农村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最需要的知识与国家的整体战略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安排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背景和目的

为提高初中数学“国培计划”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2年10月20日起,历时一个月,由河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牵头,就河南省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旨在对过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2、调研涵盖范围和对象

调研范围涵盖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南阳市等我省10多个地市的30多所初中。调研对象包括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室负责人、分管教师培训的相关领导等。

3、方法应用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集体座谈法进行。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调研范围内的初中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放《初中数学教师教育培训需求调查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88.7%;就集体座谈而言,由于本次调研覆盖面比较广泛,根据教师的学历结构、教龄结构来抽取座谈的对象。进行座谈会5场,共计人83人参加。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初中数学教师在近五年参加过的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过去的培训来看,参加培训的人员在教育理念、专业技能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收获颇多,对我国教育的长远发展规划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仍存在培训内容与农村教师需要脱节,对培训模式不尽满意等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有32.3%的教师认为授课教师的水平不高,有64.7%的教师认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有53.5%的教师认为缺少案例分析,有52.1%的教师认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有35.9%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有70.4%的教师认为培训形式过于单一,还有38.7%的教师认为培训评价方式单一。

2、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内容需求分析

由于培训者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工作阅历,因此培训内容应结合培训者的特点进行。我们对学员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工作阅历等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农村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占64.7%)、新课标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占53.5%)、数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占50.7%)。

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反映出的问题是,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不能直接嫁接到教师实际教学。许多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在座谈中提到培训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教学脱节,培训前与培训后差别不大[1]。

(2)培训形式需求分析

有76%的教师选择参观观摩学习,其次是喜欢案例讨论与分析的占63.3%,同行交流研讨和与专家研讨互动的各占45%,喜欢讲座的只占被调查教师的38.7%。这是因为农村初中教师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他们希望通过名师的引领和指导,现场观摩,目睹课堂教学的实况,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和优化教学方法。

在培训形式上突出反映的问题是,培训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在调研过程中,有42人提到,在外培训后,培训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希望校外培训结束后,还可以有机会和名师、专家有持续的研讨,解决培训后的实际应用问题。

(3)培训时间的需求分析

从集中培训时间角度看,有50.7%的教师喜欢短期培训,中期的占35.2%,长期的只占14.1%。因此,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要切实考虑到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以满足教师的需求。

三、结论和建议

1、合理设置科学的培训内容

(1)根据初中数学教师实际需求,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①聘请数学教学理论专家、及对初中教学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数学教育专家、名师、优秀骨干教师授课;②结合初中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科特点,适当增加多媒体教学,要以学员动手操作为主;③加强初中数学专业理念学习,解决初中教师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的矛盾;④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所带来的学生思想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新的变化和困惑,有针对性设置指导农村教师进行儿童健康心理分析和案例教学,以使得教师在管理上科学和方法上先进;⑤让教师把握新课标的脉络,增强实施新课标的自觉性,能够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贯穿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⑥对学员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引导教师们立足岗位开展教学理论研究。⑦根据学员需求,组织学员观摩优质课、示范课,并分析每节课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⑧让学员了解教学测量与评价,使学员通过培训在教学方面做到会备课,会讲课、会评课,使教学技能有明显提高。

(2)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性

教师参加培训,不仅要给自己补充一些必要的、先进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达到会用、善用其所学的目的[2]。因此,培训内容应立足现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欠缺,组织学员学习国内外可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如课件制作,计算软件应用等。可采用将学员分为若干组,针对数学教材,每组制作两节课的多媒体课件,由相关专家和全体学员对课件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再由该组进行修改和完善。

(3)既要关注培训的现实性,又要关注教师的长远发展

调研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农村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研究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即在加强数学知识、课堂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学习的同时,又不能放松数学文化、数学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提高。

2、设置有效的培训方式

(1)改良讲座方式

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传统的授课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3]。要从内容本质上改良,讲座的专题不能太大,否则容易出现空泛化,要从小实例切入,用较为明显的实例说明理论,切莫从理论到理论空谈空论。要积极开展小组交流、合作研讨、师生对话、问题解决等多种研讨活动。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同时引导学员如何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最终达到主动参与、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大案例剖析

在培训过程中,遴选数学名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研讨分析,专家点评。通过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与教学病例,尤其是视频教学案例的运用,把非结构化的知识通过情境展示,在观点的碰撞中提升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理论诠释与贴切的案例剖析有机结合起来。由专家和学员共同解读、讨论,总结经验,共同提高。

(3)组织观摩交流

观摩、研讨、交流已成为教师喜欢并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模式。培训学员很想与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困惑,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合作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促进学员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研讨交流[4],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观课、评课等形式,使教师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大大提高了参训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

(4)加强“示范——诊断——提升”的实践培训模式力度

主要培训活动可采用:导师示范,学员观摩;导师指导,学员设计教案;学员上课(诊断课),说课,导师和同学诊断(评课);导师指导学员修改教学设计与教案,学员再讲课(提高课),导师和同学再诊断;导师指导学员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而后撰写教学反思及数学叙事。

(5)建立跟踪指导培训体系

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培训期间的管理,也包括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服务。所以跟踪指导体系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培训单位之间建立有效的共享模式。在培训期间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建立个性化档案,如qq群、邮箱等,学员们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相互讨论共同交流,并鼓励教学团队中的特级教师、名师、学科骨干和大学教授在网上成立“教育博客”。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散、时间精力有限等特点,可开辟在线服务、跟踪指导,建立起网上交流平台,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及培训效果的提高。

(6)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科研能力

为每个学员分别安排一位理论导师和一位实践导师,理论导师主要负责学员的专业规划与教学科研,撰写教学设计与科研论文;实践导师由培训实践基地的资深教师来担任,导师根据学员特点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培训期间对学员进行教学示范,并实行全程指导,帮助学员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

指导学员申报“国培计划”项目研究课题。教师团队的讲师可以把学员的问题当作课题,以课题牵动学习。解决问题后,可以制作成课件放在网上供学员学习交流,也可以在线交流等,加强“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5]。

3、完善评价方式,建立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考核评价是教师培训的重要一环,是检测评定教师培训质量的必要手段。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教师培训的评价可以形式多样化。首先,成立专门的培训评价机构,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效果等进行评价。其次,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培训目的作为重要依据。要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以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提供教师培训质量的可靠信息,同时也为教师指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使评价目标综合化、务实化[5]。再次,对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分析反馈结果,以更好的推动教师培训的进行。

4、完善管理机制

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都是骨干教师,有的还是单位的领导,甚至是学校的校长,书记,除了有单位工作上的事情,还有家庭中的事情,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因此,要使学员做到: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学员要从思想上重视这次培训,虚心求教,听从安排,严格遵守培训纪律;第二,认真学习。让各位学员能珍惜这次培训机会,以饱满的热情,认真高效地学习,认真思考,学有所成。第三,学以致用。要求学员在培训结束后,能够结合培训内容,写出学习心得,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把培训内容带到教育工作中去。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第四,交流合作。引导学员们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沟通,互相交流各单位先进的办学理念,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总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关系着公平教育的实施,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够务实高效地进行教师培训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邱忠华.蔡平生.对高师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的调查与思考[J].数学教育报,2000(4):50-53.

[2] 徐莉亚.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J].师资培训研究.2005(4):34-36.

[3] 于海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9(1):176-178.

[4] 史宁中.关于未来教师培训的一些想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3-4.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范文3

【关键词】 思维导图;初中数学;逻辑性;能动性

数学是初中教学的基础学科,相比于小学数学,它在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推导能力方面有了更大的难度,特别是在逻辑性和空间构架能力等方面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变革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难题.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方式,近年来被人们用在了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以此来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变得更加成熟.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运行方式,它在运行中将一些关键节点用一些突出的符号或是图片串联起来,以此来达到理顺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实现清晰的记忆以及灵活的使用,更大程度的延长了对知识的存储时间,并提高知识内容的使用效率,使得知识能够得到延伸的运用. 其发明者东尼・博赞曾说这是一种“头脑风暴”的思维模式,力求用一些简短的提示词来完成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 这种思维模式,主要是结合了人脑的记忆特点,即对一些特征符号更容易进行记忆. 利用这种思维的运行模式可以把原有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的具有逻辑性,同时能够对人脑进行充分的刺激,使其变得更加的灵活,运转速度更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人脑的潜在能力. 思维导图在实践的运用中,要求在关键节点的构建时,要科学合理的选取适合自己的符号和图像,才能有效的发挥出这种思维方式的效能.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运行方式,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将思维导图结合数学的特性开展教学. 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对逻辑性以及想象力方面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此构建出属于每个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得数学的学习变得科学而高效,最终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学习数学打牢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概念和定义,并能够深入的理解这些内容,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将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才能实现对这些定理、定义的运用,这成为解决数学题目的第一步. 通过一些初中数学调研资料可知,学生做错题目或因为有难度而放弃答题,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对基础定理理解不够深刻和牢固,使得其在解题的过程中对习题没有读懂,或理解出现偏差,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发生.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数学的基本定理以及定义方面的教学力度,包括教学时间以及课前准备方面.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通过让学生抄写很多遍,或是在课堂上背诵的模式所得到的效果不佳. 而应该从思维训练的根本上入手,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鼓励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在数学的教学和使用中,思维能力的好坏往往对数学的学习和使用效能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目前的教学实际当中,初中数学的目标就是要对学生的思维和潜能进行开发. 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学生独立学习为根本的教学目标. 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通过介绍一些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学生在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然后及时采用有效的方式来改正学习的不足,逐层攻克学习的困难以取得更大进步. 与此同时,教师在对这些难点进行解答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特性,构建一个关键节点来让学生完善思维导图.

在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整理一个章节的思维导图,一个模块的思维导图以及到期末时对整本课本的思维导图.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讲台上讲解自己的成果,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加强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们得到不同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以此来扩张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完成对思维导图的构建之后,教师应设计一些与知识内容相匹配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从读题目开始,在题目中找出关键词,从而联想出相对应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将一些题目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列示到思维导图的关键节点中,以此来完成对解题的思维模式的培养,提高解题效率.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较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一方面,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能够较快的激发出学生思维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一方面,在思维导图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具有时代性的符号知识储备. 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保持着学习,掌握现实中流行的符号,并将其运用到数学的思维导图中. 这样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才能让学生找到认同点,让初中数学教学不再像以往那样的枯燥、乏味,以实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敏龙.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范文4

让几何探究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初中几何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初探

在建模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对“建立模型解决问题”一课的设计与思考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横向拓展”教学模式初探

深挖教材提炼方法培养思维——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如此的课堂,教师缺失的是什么?——基于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思考

“比例线段(1)”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联系实际巧设计生成新知见实效——“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的教学实录及评析

精心设计情境培养应用意识——“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实录、评析与设计说明

数学过程性目标达成情况的案例分析

例说“导·学·讲·练·评”教学模式的应用——以“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为例

小题讲评大有文章

例谈中考方案设计与决策型问题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2年度选题规划

锐意进取勇创佳绩——贺《中国数学教育》2010年度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量双排第一

《数学周报(初中版)》征订启事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港中学

例说3B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为例

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中国数学教育》招聘启事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索

捕捉意外契机演绎精彩课堂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探究成效

关于开展数学测试题征集活动的通知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精心设计情境凸显数学本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情境设计的思考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案例——“一次函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例举小正方体个数问题的解答方法

“Δ”法解一类二次非负数和问题

共边直角三角形的构造与应用

201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动态数学试题赏析与教学启示

2009年江苏省中考试题“空间与图形”部分的研究与评价

一道PISA题引发的对学业考试题的几点思考——以2010年浙江省绍兴市学业考试题为例

例说3B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为例

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中国数学教育》招聘启事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索

捕捉意外契机演绎精彩课堂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探究成效

关于开展数学测试题征集活动的通知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精心设计情境凸显数学本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情境设计的思考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案例——“一次函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例举小正方体个数问题的解答方法

“Δ”法解一类二次非负数和问题

共边直角三角形的构造与应用

201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动态数学试题赏析与教学启示

2009年江苏省中考试题“空间与图形”部分的研究与评价

一道PISA题引发的对学业考试题的几点思考——以2010年浙江省绍兴市学业考试题为例

从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一道概率题解法的困惑

关于“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的再思考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着力点

利用“错题说题”促进学生发展

引导学生课后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别让“过程”走“过场”——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反思

课堂精彩源于有效生成

从直观感知到理性思考——有效地认识函数图象间的对称性

例谈数学复习“由厚到薄”的策略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的几个创新视角

对2009年高考数学上海卷理科第22题的深入研究

稳定中有新意平和中考能力——2009年高考数学四川卷第18题评析

构建坐标系,探求空间背景下点轨迹——基于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10题的思考

解以圆锥曲线为背景的数列综合题的六种切入方法

题目虽“小”有“思”则大——对武汉市调研考试中的一道客观题的探究

递推数列通项的九个模型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民族不断进步、发展的推动力。新课改的实施,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初中教育阶段,数学作为教育的一门学科,它本身具有逻辑性,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还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充分利用课堂、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数学。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旦教学中因循守旧,遵从文本,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那么就会使数学教学内容单一化,学生在学习中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从而对数学无法产生兴趣,进而降低了数学学习效率。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发挥创造性思维,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化的学科,且逻辑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的衔接性和联系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大胆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湘教版教材中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四边形》,在进行该章节内容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如何判定四边形的知识原理等,还应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四边图形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四边形的特征并能够正确判断四边形的种类。学生只有掌握四边形的相关理论,才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数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

二、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学生放下思想的包袱,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于课堂问题能够主动地进行质疑,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体察学生的心理、观察学生的生活,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同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进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于问题能够更充分地进行探究,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深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例如,湘教版教材中八年级上册第四章《频数与频率,数据的分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一个特定调研内容,让学生提前在课外抽样调查,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统计的频数和数据进行总结,并计算出频率,最后由教师对各组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参与调查统计,感知数据,并且掌握与数据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创设质疑和探索的课堂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质疑和探索,学生对问题产生了质疑,才能更好地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质疑和探索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深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自身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自主解决问题,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如,湘教版教材中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教师在讲授“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若有A、B、C、D四个点中的任何三个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可以画多少个圆?若四个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又能画多少个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会猜测、质疑,然后寻找答案、总结规律,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不仅拓展了思维能力,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思维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 改革

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顺应了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于1999年3月正式组建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工作组经过专题研究、综合研究、起草标准和修改初稿四个阶段,历时近一年时间,研制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义教标准》)。《义教标准》的内容包括背景、基本理念、总体目标及分学段目标和课程实施建议,较好地体现了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从初中数学的学科地位来分析,第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善于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必须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第二,在初中课程中,数学是一门主要课程。它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思想、方法和语言,是一门工具学科;同时,其他课程也为初中数学课程提供应用的问题和实验的条件。初中数学课程的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在日常生活、生产、服务和进一步学习中能够长远起作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实验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树立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旧课程的差异

传统的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浓厚的科学主义倾向,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给人以呆板、枯燥、抽象、冷漠和缺乏人情味的印象。应试教育则更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认为数学就是做题,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让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与之相对应,新课程改革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在课程、教材、教法和考试制度上,都存在着教育的行政化和教师意志的主导化现象,使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常常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和实施。大纲和教材将代数、几何分开,各自要求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论上仍有要求过高的现象,并且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应用上注意不够,在数和形的应用上联系不够紧密。“不考试就不教”使大纲和教材中的选学内容流于形式,这也不易做到因材施教。比较是发现差异的有效途径,差异是探寻改革方向的原点。一方面,初中数学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强调学生有计划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注重数学知识产生的历史(即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内容从基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教学背景是仿真的或现实的,教学媒体是多媒体,师生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多项交换。新课程的显著特点是不确定性,包括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的不确定,给教师留下更多的创新余地。另一方面,新课程注重微观结构的研究,提倡设立数学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等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数学史的介绍,展示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重视数学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是一种数学意识,一种基本观点和态度”,恰当的应用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三点要求

(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尽力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简单地说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自主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围绕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平等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授课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几个容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于一体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究、归纳中发现规律,主动获取新知,切实改变“满堂灌”和“模仿例题,反复训练”的传统教学手段。所谓师生平等互动,就是要改变以往教学活动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信息加工和自由探索的空间,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