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1
【关键词】 专业教学 渗透 职业道德教育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所从事行业的知识、技能,还应具备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及职业纪律、作风等基本素质。而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只局限于政治课,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却很少体现,很难使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很难达到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科学系统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会起到关键作用。下面,笔者以机电专业课程为案例,谈谈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1 加强专业教学与德育教学间的整合
每一个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管是有意或者是无意都会影响着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因此,每个专业课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各个课程的特点,有机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培养目标的行业特点,突出不同的职业要求,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反过来,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又会促进专业课的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动力支持。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将二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制订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可以发挥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
2 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在操作实施中既不要占用专业课堂大量的时间刻意去做,也不要刻板地拘泥于形式,重点是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在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适合于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形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1 在教学目标中体现职业道德教育
德育目标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合适的德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励学生向既定的目标努力学习,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从而使得职业道德教育起到引领教学、服务于教学的作用。
例如:我曾任教的机电2011级5班的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有强烈的表现欲,争强好胜,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实训时,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将本次实训的德育目标确定为“团结协作、荣辱与共”,让学生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实训过程中,我将全班同学分成12组,3人一组,首先让学生明确德育目标,告诉学生哪一组做得最快、做的最好即为优秀,评出两组“最佳协作奖”。最终,学生在这次实训中,不但知识、技能掌握得好,任务达成率高,而且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学生的操作热情高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2 在教学过程中巩固职业道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是形成学生职业道德的基础。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这一命题,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发展依存于对知识的传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执行既定的德育目标,努力创设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巩固。
在《电力拖动》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教学任务,注意培养学生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养成爱护工具和设备、保证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并引进企业的6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把6S管理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2.3 使职业道德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
我们的德育教育往往是空洞的说教,而我们的学生也只是机械的听者,真正能听进去的不多,收效甚微。职业道德教育不是空中楼阁,生活必然是其基石。高德胜在《生活德育简论》一文中指出:“生活与德育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道德是无法进行的‘无土栽培’”。我们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引导学生认知、体验、感受生活,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会正确辨别生活中的真假、美丑、善恶,在生活中体验职业道德的内涵。
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销电子产品。在活动中,我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亲自联系一些销售家用电器的商家,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结合产品特点制定推销计划,设计推销方案,努力做到对产品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童叟无欺,并教会学生一些推销的基本技巧,要求学生在销售过程中,一言一行要达到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使学生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和规范运用到实践中去。可见,社会实践会给学生一个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现才华的舞台,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来接受真理、增强体验、磨炼意志、规范行为,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刻刻洞悉学生的心灵,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把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融入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2
【关键词】房地产;档案管理;信息化
随着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高职院校必须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紧密衔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人才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才能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
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制订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零距离对接,节约了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和时间,为企业储备和培养了大批有一定基础理论、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一、分析企业需求
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增进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基础。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经研究发现辽河油田缺乏大量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掌握较高操作技能的电气工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供配电系统运行与检修、自动化生产线维修与管理等工作领域方面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此,学院为满足辽河油田生产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办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二、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企业需求分析,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有一定电气理论基础知识,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电气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面向电气控制和电器维修领域第一线,从事石油工业电气设备自动控制、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工作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落实到具体的人才培养上,主要包括:(1)维修电工(2)电工(3)变电所值班员(4)电气安装工(5)变电所检修工。
三、明确学生能力和要求
围绕培养目标,学院确定了学生所具有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工作能力,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维修,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提出多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根据这些能力,学院对学生提出了任务要求:了解电气防爆防火的基本知识,理解工厂供电与高压设备操作得基本内容,掌握电工仪表正确使用与安装,掌握电控机械零件安装与调试维修,掌握供配电设备的安装维护与保养。从而培养出了适合辽河油田需求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四、实施人才培养
(一)进行课程开发,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课程开发是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实施手段。依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群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引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化职业素质养成,注重应用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1、职业岗位分析
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了解电气自动化专业岗位群工作情况,依靠行业技术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论证人才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明确就业岗位方向。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工作中的要素和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形成岗位群分析表。在分析岗位群的基础上,确定核心工作岗位:(1)维修电工(2)电工(3)变电所值班员(4)电气安装工(5)变电所检修工。
2、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为,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典型工作任务有触电急救、操作票填写、电气防爆防火操作、电气图识读及测绘、机械零件识图、电工典型计算、基本测量、电工材料识别、电工仪表正确使用与安装、电子产品维修、电控机械零件安装调试、电动机维修、电机控制电路安装调试、电力电子电路安装、变频器装调试、PLC编程设计与安装、供配电设备的安装维修与保养、高压设备操作、保护整定、工厂供电设计、线路铺设、外线作业、组态技术应用、触摸屏技术等。
3、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参照石油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按照企业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二)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共同培养人才
由于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为辽河油田公司的二级单位,本身为企业办学,这就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保证。学院为人才培养基地,企业为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双赢关系。学校和企业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设施以及相应的实习场地,全方位、深层次地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2007年由辽河油田投资兴建了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购置新的实训设备,学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有了自己的实训教室:电工、电子技术、PLC技术、单片机、电机变压器实训教室等,变电运行、电力拖动、传感器实训教室在建。学院充分利用一体化专业教室,模拟岗位场景。师生双方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院与曙光采油厂、电力集团达成协议,建立自动化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顶岗实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的职业能力,缩短了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的差距,增强了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企业反馈信息看,他们的知识、技能都得到了企业的肯定。通过与企业座谈和毕业学生追踪调查,毕业生多数分布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服务与生产管理等工作。他们以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用的技术技能和较好的综合素质,深受企业的好评。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的骨干,并在校企结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引入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有机结合,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引入企业文化,能引导学生尝试对不同文化和多元化价值观的认识、理解和认同,逐步培养高职学生求生存、谋发展的职业意识,团队协作、科学高效的职业能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将使高职学生在职场中立于不败、终身受益。实现企业与学生双赢。
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把辽河油田“继承、融合、创新”的现代企业文化融入办学思想中,立足辽河油区,着眼石油行业,深入实施以用市场链接学院、用知识经营学院、用机制管理学院、用改革发展学院、用创新完善学院的办学理念,在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增强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者简介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3
学风成绩分合格与不合格两种,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以下三部分内容中其中一项不符合规定者学风成绩为不合格,具体评定方法如下:学生出勤《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学生出勤认定如下:上课后10分钟内到是作为迟到,10分钟后到或不到视作为旷课;提早10分钟内退场视作为早退,10分钟以上为旷课;三次迟到、早退视作为一次旷课。旷课学时数超过本门课程总学时数的30%直接认定学生学风不合格,未超过本门课程总学时数的30%认定为学风合格。作业完成《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学生作业应根据教师布置情况按要求完成,未完成应写情况说明让教师认可,未得到认可视作未完成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次数超过70%和以上者视作为学风合格,30%以上作业未完成者视作为学风不合格。上课纪律《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上课期间应按教师要求完成教学内容,凡属上课期间不服从教师管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者,均视作为学风不合格处理。
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学科成绩的具体评定方法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学科成绩以满分100分制。总评成绩60分以下者视作为学科成绩不及格,需要重修。具体分值评定如下:
1.理论部分
理论部分占学科成绩满分100分的20%,即20分。其中理论试卷考核部分占理论部分的75%,即15分;课堂提问回答部分占理论部分的25%,即5分。(1)试卷考核:教师根据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编制成不同类型的题目,制作出《电工技术基础》课程试题库。理论试卷考试前,随机抽取试题库中任一套理论试卷,让学生通过做试卷的方式进行理论部分试卷考核。试卷中各项目题目所占分值分布如下:简单直流电路设计与安装占20%,简单交流电路设计与安装占25%,简单综合电路设计与安装占30%,复杂交流电路设计与安装占25%。(2)课堂提问部分:教师通过平时上课提问的方式,随机抽取学生解答所提问题。教师所提问题应是每个项目内容里涉及到的知识点,是提出要学生查询的相关内容,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每个项目咨询栏中的问题。学生答错问题不扣分,答对作加分处理。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多少,给出此部分成绩。本部分教师应注意抽取学生次数的均衡。
2.实验部分
实验部分占学科成绩满分100分的30%,即30分。其中实验平时成绩占实验部分的30%,即9分;实验考试成绩占实验部分的70%,即21分。(1)实验平时成绩,根据平时课堂实验过程中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提交的实验报告等情况进行评定,每个实验任务一个成绩。本成绩由每个实验验证内容后的附表中的填写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及数据的正确性来决定。实验附表、实验报告、数据填写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材上均有,直接填写统计即可。(2)实验考试成绩,根据在规定进行的实验项目中随机抽查的方式完成。学生随机抽取曾经完成的实验项目在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验附表、实验报告、数据填写。指导、评分教师记录学生实验操作中各项要求达到的水平,然后根据各项要求进行评分所得。实验考核工作单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学材中有附录。实验考核评分设计分值分布如下:1)线路连接正确性占实验考核分30%2)根据测量正确性占实验考核分25%3)数据分析处理正确性占实验考核分20%4)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规范占实验考核分15%5)报告内容处理是否完整占实验考核分10%。
3.实训部分
实训部分占学科成绩满分100分的30%,即30分。主要依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对电路的识别、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实训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检测等多个方面是否达到实训项目目标来考核。每个实训项目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学材中有工作任务单,根据不同的实训项目工作任务单的填写,评出每个单项的分值,将各个项目成绩总和即是实训部分分值。各项目所占比重为:简单直流电路设计与安装占15%。简单交流电路设计与安装占25%,简单综合电路设计与安装占30%,复杂交流电路设计与安装占30%。
4.职业素养及其它部分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4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课程设置 能力培养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技术人才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规格和要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采用比较多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组成。这种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学术性强,理论性课程比例较重,实质的职业技术内容(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不足,仅满足于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灵活性较差。二十一世纪的高职教育明确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多证书”的教学思路和“以能力为本”新的高职课程观,因此对五年制高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五年制高职电工电子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面向制造业,要求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专业生产的相关管理,取得维修电工或无线电装接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掌握本专业的理论体系,能更快地掌握新技能和新知识,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在于突出以下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
(1)掌握相关电气基础知识,具备识读一般电气图样的能力;
(2)熟练掌握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具备触电急救及电气(线路、设备)故障应急处理的能力;
(3)掌握常用电气材料与元件的相关知识,具备选用和检测常用电气材料与元件质量的能力;
(4)掌握企业常用电机的相关知识,具备选用电机的能力;
(5)掌握电气测量及常用仪表仪器的相关知识,具备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及选择测量方法的能力;
(6)掌握电气控制技术的一般知识,具备按图制作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
(7)掌握电气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的一般工艺知识,具备维护、维修电气设备的能力;
(8)掌握维修电工中、高级或无线电装接工高级操作技能,通过考核取得一个工种的高级工技能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9)了解电气控制的前沿技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10)了解相关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
(11)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1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13)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4)具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制造类企业电类产品生产一线的操作,低压电气维修,电子产品的装调等工作;也可从事电类产品生产一线的相关管理、班组长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从事电类产品的工艺设计及营销、用户服务等工作。
二、五年制高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设置
在高职教育中,如果不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课程体系,实现高职教育目标是一句空话。新型课程构架应打破原来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的特点,重新规划,整合课程。就课程类别上讲,应分类为公共文化类课程、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类课程和选修课类课程等。公共文化类课程、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类课程和选修课类课程的课时比例应控制在0.4∶0.5∶0.1,甚至可以达0.3∶0.6∶0.1,以强化实践环节。
1. 公共文化类课程设置
首先高职公共文化类课程应体现功能化特点,要以职业岗位对劳动者的实际要求来安排文化基础课程,改革过去以加大文化课比重来“夯实基础”的做法,使文化课为职业能力服务。文化课为专业课教学服务,既要“必需”又要“够用”。因此电工电子专业的公共文化类课程应包括德育类的职业生活与政治经济、职业生活与哲学、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学、马列、哲学和语文、数学、外语、物理、计算机基础理论、体育与健康等,在内容上应进行精简,并辅以讲座、报告、调研等方法完成教学要求。
2. 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类课程设置
专业课应体现复合化、实用化的特点,在原来的课程构架内,按照凝练主线、有机复合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电工电子专业,专业核心教学把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电工工具、材料、元器件的选用与检测技术、电工仪表与测量技术整合为电工技术基础,并安排电工工艺与操作实训;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子仪表与测量技术、电子元件的选用与检测整合为电子技术基础,并安排电子装置工艺与操作训练;把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基础、电力拖动技术整合为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并安排直流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训练和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训练;安排传感器与PLC应用技术理论和实践教学;把电器设备维修技术基础、钳工技术、典型机床电器维修、典型电子产品维修技术整合为电气设备故障处理与维修技术并安排1∶3的技术训练;安排企业供电系统与安全用电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专业中级、高级技能训练;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实训课程等。
3. 选修课程设置
选修课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自主决定选修课的课目与教学要求,以增加教学的灵活性,选修课的成绩评定以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主。
(a)人文素养类
中国历史概论、中国地理概论、新闻采访、中国革命史概论、中国名著欣赏、外国名著欣赏、创新与创业、职业生涯、公共关系理论与技巧、音乐欣赏、礼仪规范教程、应用文写作、普通话口语交际、书法、环境保护、心理健康教育。
(b)知识拓展类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论、电机调速系统、单片机接口技术、电子CAD软件应用、计算机工业控制、数控技术基础、现代物流技术、企业管理与营销、管理心理学、多媒体与图形处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
(c)操作技能类
计算机中级应用教程、印制电路板制作技术、电动机维修技术、电冰箱维修技术、电视机维修技术、小家电维修技术、照明电路的敷设安装技术。
(d)健身强体类
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少林武术、太极拳、健美操、体育舞蹈、跳绳、踢毽子、健美训练、形体训练、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
三、五年制高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调整
课程构架确定后,课程内容的筛选、确定是保证新课程体系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课程内容的确立应具有以下特性:
1. 针对性。即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课程内容是否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是教改成败的关键,严格在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筛选是提高针对性的关键。应使学生学所用,所用即所学。
2. 实用性。即专业课程与实训课程按照生产实际需求流程、情景及职业特点进行整合。体现职业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体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互动和密切联系。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缩短适应期,提高适应能力。
3. 时代性。即课程内容要紧跟职业的发展需求和技术的进步,也就是要体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潜力。课程内容的设置既要包含传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要更多地融入现代专业知识技能,课程内容不能再几十年一贯制,而应不断调整更新。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5
关键词:5S管理 数控实训 高职教育 职业素质
0、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反映出我国对高职人才培养方面强调既要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5S管理是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和学校中,5S能改善实训车间的条件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5S管理理念融入高职的实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数控车床加工”的实训教学为例,浅谈自己的体会。
1、“5S”管理的含义
“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的缩写。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管理活动,称为“5S”管理。
“5S”活动起源于日本,“5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
1S—整理:是把需要与不需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这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
2S—整顿:是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3S—清扫:是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生产现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从而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使设备精确度降低,故障多发,影响产品质量,使安全事故防不胜防;脏的现场更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使人不愿久留。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那些赃物,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
4S—清洁:是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愉快地工作。
5S—素养: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员工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5S”管理活动的核心。
2、数控加工实训中“5S”运用的相关措施
一、实训前的准备
1、下发学校编制的《5S管理手册》,在实训前实习动员时,组织学生学习,强制规范学生,按规定要求实训,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
2、定置管理:在数控车间明确标识区域线、警示线;用告示板写明各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图。
3、看板管理:用看板注明每天实习实训的班级、每台机床的操作学生名单、课题内容、目的要求、考核细则;用提醒板提醒学生必须完成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用反面教材板警告学生曾经发生过的撞刀现象及防止对策。
4、学生的准备主要是准备好工作服,工作帽,并穿戴整齐规范,必要时带好课堂笔记和笔。其他物品一律不准带入课堂。上课之前按学号列队、整队,老师宣讲实习中的安全事项和实习科目,依照次序排队进入实习场所,按规定站立在自己的工位上。
二、实训过程中
1、 加强实训的考勤管理:特别是对迟到、早退的记录以及整改教育。养成学生良好地出勤习惯。
2、清理数控机床操作实习实训现场,使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增大作业空间,数控系统内无电子垃圾,提高学习效率;减少碰撞,保障实训安全。
推进清理的步骤:第一步:现场检查;第二步: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第三步:清理非必需品;第四步:非必需品的处理;第五步:每天循环清理现场。
3、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现场彻底地进行整顿,确定各物品(如用于数控机床操作实习实训的原材料、夹具、各种规格的刀具、测量工具等)的放置场所,规定其放置方法,进行标识。
4、为让学生按标准操作,不断灌输意识;理解意义,教师现场指导,班干部跟踪确认;经常进行5S现场巡察评价,对违反行为者严厉斥责;严格考核检查,记入学生的数控机床操作实习实训成绩。
三、实训结束后
1、每天上午和下午实习实训下课后,彻底清扫现场,建立清扫基准,人人参与;责任到人,不留死角;杜绝污染源,点检所用物品,对所操作的数控机床实行一级保养。
推进清扫的步骤:第一步:安全教育;数控机床设备基本操作、保养知识教育;第二步:从实习实训岗位开始扫除一切垃圾、灰尘;第三步:清扫点检数控机床设备;第四步:整修在清扫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第五步:查明污垢的发生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六步:实施区域责任制;第七步:制定相关清扫基准。
2、形成制度管理。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地素养。修养的养成需要持续推动5S直至习惯化;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教育培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素养。
3、结语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5S”管理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效果比较明显。在实施“5S”之前,实训场地脏乱如地面粘着油污、切屑等,工具、量具摆放凌乱。而在“5S”管理模式下,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良好的实训环境,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塑造了学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培养了勤奋、节俭、务实、守纪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真正的“企业人”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继红5S管理在高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2]徐国庆如何培养职业素质[J].职教论坛.2007(18)
[3]孙德松“5S”贯穿于实践教学过程中.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3+4”培养模式;对比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对专科层次以上人才的需求度越来越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江苏省着手试点“3+4”七年一贯制项目,即3年中职与4年本科分段培养人才。“3+4”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本科层次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对于江苏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3+4”是一个新生事物,通过其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可以更好地明确“3+4”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性,并从传统模式中获得经验与启示。
一、培养目标的比较
(一)三年制中职培养目标: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三年制中职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为主,要求学生能够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岗位;有健康的体魄与较高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例如,三年制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培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工作,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
(二)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技术技能人才
五年制高职在三年制中职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会操作,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因此,五年制高职的目标是培养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有较高综合能力,能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例如,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与操作技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检修与技术改造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3+4”人才培养目标: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国内高等院校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及探索,“3+4”就是其中之一。“3+4”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中职与本科阶段有更为具体的培养目标。例如,“3+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符合电气工程领域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乃至区域经济建设需求的,具有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工程能力的,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电气自动化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后5年左右在相关领域企业的生产、研发、质检、管理等部门担任管理及技术骨干”。其中,中职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面向智能装备制造业,培养具有基本的文化知识、会学习、会创新,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需够用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与中级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本科阶段培养目标为“培养符合电气工程领域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乃至区域经济建设需求,既有本科层次专业理论、又经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电气自动化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面向的比较
(一)三年制中职职业岗位:注重基础操作
三年制中职的职业岗位主要是基础操作性的,对理论知识要求不高。例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与产品维修、自动生产线制造、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设备管理员以及营销员等。
(二)五年制高职职业岗位:注重技能形成
五年制高职的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略高。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机电产品或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修、质量检验等工作,还可以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机电设备的改装、生产现场的技术服务等工作。①
(三)“3+4”职业岗位:注重技术应用
“3+4”的职业岗位对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宽专业口径、深化专业生产管理开发、设计及研发创造能力有一定要求。中职阶段学生的职业面向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维修、质量检验,电气自动化设备及产品的营销、生产现场技术服务、电气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改装以及相应的电气设备的维护、生产等企业、供配电等相关行业。本科阶段培养学生的电气生产及技术管理、设计、研发、建设维保、质检及销售的工程应用能力,毕业时学生具备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优势将会更明显。
三、课程体系的比较
(一)三年制中职课程体系
三年制中职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组成,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确定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其中,公共基础课有文化课、体育课、德育课等,专业技能课有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与专业任选课,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设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产品维修、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以及机电产品营销等专业技能课程。除了专业课程学习外,学生还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内外实训,最后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操作技能,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二)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
五年制高职的课程体系也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组成,与三年制中职课程体系有所不同的是在课程开设数量、课程内容难度与深度上都有所增加。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课有机械识图及CAD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装调技术、机电设备管理技术等。
(三)“3+4”课程体系
“3+4”强调前3年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并突出其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后4年强调更为宽泛的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衔接,形成七年一贯制课程体系。3年中职阶段的基础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突出技能的形成与实际应用,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组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养,达到本科学校的入学要求,将通识课程中的几门课程称为接口课程,定为核心基础课。与本科学校共同协商,加大课时,加深内容,考核由本科学校主导。专业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构成,主要培养学生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专业技能。4年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将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专业设计与应用能力、创新素质融为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通过七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培养,前3年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并夯实学生基础,后4年将理论与实践深入融合并进一步深化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实践技能、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四、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对“3+4”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完善“3+4”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的制订对“3+4”人才培养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必须明确培养目标的规格,完善培养方案的各方面内容。“3+4”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可由本科学校牵头,本科学校、中职学校、相关行业企业、教育专家共同参与。例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3+4”中职阶段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体魄与心理,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升入本科学校继续学习的必要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同时取得中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证书,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本科阶段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控制仪表、过程控制、电机拖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能在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机控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开发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3+4”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明确中职与本科学校各自的培养目标、教学过程的安排有重要作用,为“3+4”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明确了方向。②
(二)制定“3+4”课程标准,保证教学质量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重中之重,是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衔接,中职与本科学校必须共同制定“3+4”课程标准,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3+4”课程标准的制定要因专业而异,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来制定,中职与本科学校按照同一个课程标准分段实施。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还应取得行业企业、教育专家等主体的帮助,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课程标准制定,对于中职与本科学校合理的教学分工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课程标准的落实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学校对“3+4”试点班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进而不断完善课程标准。
(三)确定“3+4”考核机制,科学评价方式
“3+4”中职阶段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由中职学校组织评定,期末考试的文化课可采用全市统一命题的方式进行,专业课可由中职与本科学校共同组织命题。3年中职的学业完成后,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才能顺利转入本科学校继续学习。一是学生所学课程必须全部合格,按时完成规定的最低学分;二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相应的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三是学生必须参加本科学校组织的转段考试,考试通过后才能转段。考核机制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教师了解教学实施情况,对提升“3+4”的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四)建立“3+4”教师培训制度,优化师资队伍“3+4”班级与普通的中职或本科班级有一定差异,为了保证“3+4”班级的教学质量,要建立“3+4”教师培训制度,优化师资队伍。首先,应成立“3+4”专门的教师课程组,按照专业分类,把所有参与“3+4”教学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共同讨论教育教学问题。其次,中职与本科教师应互到对方学校交流学习,了解合作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所遇到的困惑、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等。最后,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学校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提升学历,提升专业素养。
作者:黄小璜 杨燕 柳铭 单位: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