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自然环境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在自然环境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在自然环境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meaning and value, analyzed the design of how to build the building inside and outside the natural lighting system,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to establish natural convection ventilation, air circulation system,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envelope insulation from the heating, cooling, heat source, transport channels and realization way energy saving, establishment of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and other energy-saving desig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Energy saving desig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tural environment

近年来,“绿色建筑”、“生态建筑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l.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2. 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3. 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日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www

4.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

4.4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予自然环境。

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顶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现在自然环境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的作用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节省能源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照明、空调和通风等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如不注意防止水、土和空气的污染,绿化与水面严重不足、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是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3环保节能前提下建筑设计的原则

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绿色节能建筑的标准应该统一的,节能建筑就应该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首先是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其次是对环境影响最小。要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二是尽量使用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在建筑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这是鼓励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四是要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提高建筑物的寿命。

最后是对生态环境最好。对生态环境最好指的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最为有利,通常我们说“以人为本”是正确的,但同时不要忘了其他物种。人也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需考虑到未来的的可持续发展。

4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 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4.3 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

(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

(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4.4 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 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

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

⑥建筑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

⑦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以及低辐射的玻璃进行外墙维护。

现在自然环境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

(1)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

(2)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二、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绿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三、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必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这显然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思想。事实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无论是“长期回报”还是“绿色成本’当前来看都是虚无缥缈的。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任何形式和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心动的.更不用说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也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

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

(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

(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4、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

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

⑥建筑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

现在自然环境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影响 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 F40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89-01

1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1.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

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对于外国来说比较晚一些,目前主要的研究是通过:天气气候、地质结构、水文及人文形式、生物等方面,来对水利工程使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及评估。其中,水利工程所需要的规模、用途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都会对局部天气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雨量、温差等方面。也会相应改变所在流域的水文形式,对水流速度、流量、水位高低及循环等方面。水库在蓄水以后,靠近水库的河床的结构会产生改变,可能会引起地震、塌方等地质危害。其次,原河道水文形式也会因水利工程的存在而发生一定的改变,其原水系生态结构单一与自我净化能力减弱,引发生态环境的弱化,致使当地生物受到一定的影响。

1.2 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

人类自发展以来,便不断在发展的同时破坏着自然环境,如今有着更多人去关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同样,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怎么减少水利工程建立对环境的影响,也是目前世界水利工作所努力的方向。有的水利工程起步早的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并使用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制度。然而,我国在对水利工程环境评估方面,由于实施更晚,相比之下,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但是,环境影响评估在我国诸多水利工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有效的减轻了因水利工程而产生的环境破坏,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上升,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标准也越来越成熟。

2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估体系

2.1 建立评估体系的分析

水利工程始终会存在对自然环境、生态因素造成影响的情况,因此,必须时刻遵循科学方法,保持环境影响评估的合理性,在建立评估体系时,需要考虑到所代表的综合性质、科学性质以及时刻变化的性质。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评估体系的建立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指标,分别是自然环境指标与社会环境指标。其中,自然环境指标与天气、生物、地质和水文形式等因素相关,社会环境指标与人文、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关。在建立评估体系时,为了充分发挥其环保评估的作用,要更加细致的对自然、社会环境指标相关的因素进行分类的分析,从两处环境指标中建立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切实相关的益处的评估体系。

2.2 完善评估体系与发展

我国在2003年颁发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但是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着法律过于单薄、体系简陋等问题。与此同时,想要建立成熟的评估系统,需要科学地对环境评估实行量化。其中,对所触及的自然指标及社会指标要有完整的数据资料,并使其用来作为量化的标准,并使其合并于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体系之中,使其共同作用在控制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恶化,把危害有效的阻止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危害将有很大程度的减少,更多的实现水利工程所具有的经济、社会、生态利益。

3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方式

3.1 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是把各种单独指标融合在一起产生的评估方法,其种类繁多,糅合多种因素来分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合评估法有着独有的复杂性,能对水利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做出科学以及多面性的评估,大多数情况下,能还原水利工程在当地生态环境中的诸多利与弊,其中综合评估法一般依照经验、数据以及决策分为三类:德尔菲法、主要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其中模糊综合评估法在实践中有着出色的运用,模糊分析法综合层次分析法,运用多层次分析构造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模型,利用分层来划分重点、整体因素,以及保证每级层次之间的联系,研究分析单独层面指标以及多层面之间互相的影响,达到来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所形成的影响的目的。

3.2 对比评估法

对比评估法是水利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中较为重要的方法。其中包括有无对比以及前后对比两种方法,其中,有无对比是按照水利工程建造之前与水利工程完成之后进行比较分析,在所产生的地理差异以及环境的变化下,研究水利工程造成的自然环境影响,前后对比是利用水利工程建造前的环境分析预测,来比对完成建造后的环境实际情况,经过对比产生的不同进行科学的剖析原因,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行相对应的解决行动。实践过程中,对比评估法有着良好的精确性,又因方法快捷、方便,所以其运用范围非常广泛。

3.3 累计影响评估法

累计影响评估法是通过收集影响的源头、影响的过程,时间与空间的数据集聚,以及水利工程的功能与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加以所有数据的客观性的七个评估指标组建,并且结合动力学、地理与生态信息等组合评估方法来分析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不同的时间点所对环境造成相应不同影响的集合。

总结:综上所述,在全世界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下,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需要更多的去注重保护地球生态的多样性及稳定性,建立有效的、科学的以及可持续性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不仅是对水利工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也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段家贵 .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 [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5):62-63.

现在自然环境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green building in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became a kind of fashion, and really become the top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e following article of green building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design a detailed discussion.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Desig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Natur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第一,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第二,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2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绿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3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必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这显然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思想,事实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无论是“长期回报”还是“绿色成本”在当前来看都是虚无缥缈的。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任何形式和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心动的,更不用说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也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

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4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日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

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4.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一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

(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

(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4.4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城建大厦在城市建设中应为绿色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1)处理好大厦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以高度的关照。

2)为大厦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顶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3)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4)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5)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大厦夏季提供冷源。

参考文献:

[1] 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建设部科学技术司编著1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M] (试行).2007.

现在自然环境的现状范文6

建筑行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因质量问题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我国积极吸收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建立了富有特色的监理制度。监理行业作为新兴行业,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对风险管理做简单的介绍,通过分析监理企业管理面临的各种风险,进一步提出解决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工程监理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1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对风险进行管理。当然,其具体含义为:企业、组织或个人利用各种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估计以及评估,同时科学地运用各种管理的技巧等有效地控制风险,当然,必须积极的采取各种措施,利用一切条件,降低风险事件的坏的结果的发生几率,减少因风险造成的损失。

2监理企业管理面临的风险

监理企业是伴随着建筑行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产生的,它是我国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积极吸收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建立起来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监督管理企业。在近年的发展中,它展现出了市场广阔、前景好等优势,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1自然环境方面的风险

自然环境方面的风险,是指由于台风、暴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因素而导致监理企业损失重大的风险。一些破坏力较强的气候灾害如台风等,一方面会对建筑造成破坏,另一方面,会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这虽然不会给监理企业造成直接的损失,但自然灾害的发生,势必会导致短暂性的停工,使得工期被延长,这无疑使得监理企业的监理成本增加。同时,对于那些业务范围包含国外以及国内各大省市的监理企业来说,他们在开展监理工作之前,还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于监理内容、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2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风险

监理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包括市场经济和政府行为及其政策。首先,政府行为及其政策风险是指因政府过度干预以及监理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变动引起的风险。目前,一些政府为了打造形象工程,过度干预监理企业的管理,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却不考虑建筑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监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不利于监理工作开展的政策,这会使风险增加;其次,市场风险主要是监理市场所存在的风险。其具体指为了接更多的业务,监理企业之间纷纷降低竞标价格,导致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这会损害监理行业的行业利益。

2.3施工单位引起的风险

施工单位引发的风险主要体现在:①承包人自身素质:施工单位如果自身素质过低,会导致条约不能正常的进行,这会增加监理企业的负担。②施工分包方面:一项大的工程的完成,需要多个施工单位的配合。因此,总的承包商会在征得相关人员的同意,将部分工程分别承包给其他施工单位。但由于这些施工单位之间的水平不同,导致条约的部分目标无法实现;同时,低级承包商由总的承包商直接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监理企业对低级承包商管理不到位,可能会产生工程进程过慢、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增加监理企业的风险。③管理方面:施工企业因其自身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对工程的安全、质量等管理不到位,增加了监理企业的工作难度。④挂靠方面:挂靠企业一般自身条件非常差,难以达到安全施工的标准,同时,其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往往偷工减料,使得工程质量不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4建设单位存在的风险

建设单位方面的风险一般包括违约、盲目干预以及压缩施工时间等几方面。首先,由于监理企业制订的合同内容过于模糊,建设单位钻合同的空子,或者是由于建设单位素质低,不讲信用,不为建设提供完善的设施及充足的资金,导致施工时间延长,增加监理企业的费用;其次,一些建设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监理企业的重要性以及职责,为了利益,过分的干预监理事务,盲目的缩短施工时间,这为监理企业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2.5监理企业自身引起的风险

监理行业因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多、工资低,导致高素质人才不愿从事监理工作。同时,部分监理企业的领导者素质过低,影响了监理企业的形象。当然,因技术问题或者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缺失,导致监理企业资质降低。

3应对风险的措施

3.1自然环境方面

监理企业在接单时,必须充分了解施工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提前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预防。同时,在制定监理费时,必须将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损失计算进去。

3.2社会环境方面

政府应明白监理企业的责任,减少过度干预。同时,监理企业面对政府的过度干预,应联合相关单位对政府进行劝阻。当然,监理企业必须充分掌握相关的政策,不断依据政策完善自己的管理体制。对于,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同时,也可以建立行业监管部门,监督监理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

3.3施工单位方面

①质量方面: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检查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对于不合格的材料要严肃处理;对于设计图纸以及工序,应不定时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对建筑的检查。②安全方面:聘请专业的安全监理师,让其监督施工单位的工作,并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从制度上对施工单位形成约束。当然,安全监理师必须定期进行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问题。

3.4建设单位方面

在选取建设单位之前,必须对该单位的信用进行考察。在制定合同时,必须认真阐述各项条例,不能有内容模糊的地方。同时,合同中还应包括建设方违约的惩罚条例。

3.5监理企业自身

监理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必须着重考核其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当然,监理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充分掌握先进技术,积极提升企业资质。

4小结

为了解决建筑工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监理行业顺势而生。它为工程安全带来了保障,但同时也面临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恶性竞争、工程质量安全问题、资质下降等问题,只有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降低监理企业的管理风险。

作者:孙中凤 单位:南宁中宁建设监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沈翔,应海.浅论监理方风险的管理[J].建设监理,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