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人教育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人教育步骤范文1
关键词:成人教育;网络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成人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以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应用为主体的教育改革正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过程中,这对成人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的成人教育,不仅要结合专业成人教育的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还要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切实贴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在成人教育质量提高和教学效果优化方面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当前成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人教育教学的理念比较落后
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相比,发展进步的十分缓慢,首先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成人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成人教育逐渐被忽略,有很多电大、函授学校都片面的认为成人教育已经被社会所淘汰,在教育层面成人教育的地位岌岌可危。其次,社会上对成人教育学历的认可度不够高,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普通高等教育已经获得巨大发展,加上职业院校教育、专科院校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呈现出蓬勃前进的状态,在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甚至是研究生学历群体都在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成人教育学历在社会上被认可的优势在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成人教育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革方面进步十分缓慢。另外,由于没有对成人教育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认识,在成人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在相应的降低,很多成人教育的设施设备十分的陈旧和落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成人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
(二)成人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成人教育的生源群体在大幅度的减少,很多学校也相应的减少了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配备,现有的成人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院校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不高,缺乏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年轻教师,并且由于成人教育的薪资比较低、生源比较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跳槽现象十分常见。另外,很多高校为了弥补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和质量的缺陷,选择从外部聘请兼职教师,这就导致很多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碎片化现象十分严重,没有办法形成稳定的、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质量不高。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网络化教学模式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
成人教育是给进入社会的成年人提供再教育、再培训的教育教学机会,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成年人的专业知识,增长成人的工作能力,满足成年人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求。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使得很多成年人的学习时间被压缩,并且具有明显的碎片化倾向,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如电大模式、函授模式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成年人的学习要求。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打破时间和空间对教学的影响,通过互联网教学,能够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更好地适应现代成年人教育培训的需求。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成人由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应用在社会工作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十分有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及时的请教老师,老师也无法及时的收到学生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和意见。互联网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虚拟的教学网络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另外,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成人教育的受众数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能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在无形中扩大了成人教育的受众数量,为我国全民教育学习和终身教育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成人教育教学中应用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和对策
(一)开发成人网络教学课程体系
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首要步骤就是要结合教学实际,开发和研制成人网络教学课程体系。传统的函授、电大等成人教育教学方法虽然已经不太能够适应于现代成人教育的要求,但是长时间的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尤其是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是网络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建立的重要参考。除了做好以往教育教学模式经验和方式总结的基础上,还应当结合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开发针对性强、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首先,成人教育网络课程要符合成人教育教学计划,是结合成人教育的要求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次,研制的教学课件要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形象的知识讲解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确保网络课程授课的质量。另外,要建立丰富的成人教育课程体系,要在教育教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设置相关的学习指南、考试大纲和模拟考试、参考文献等学习参考资料,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设置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配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微课视频等等,丰富网络成人教育课程资源。
(二)建设网络远程教育教学平台
网络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是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中应用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健全的教学平台能够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教育教学平台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网络平台的搭建能够为学生提供网络辅助学习的支持功能,例如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点播教学录像、浏览相应的课程辅导资料、在线测试以及讨论交流区域等等,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提供良好的区域和平台。其次,网络教育教学平台还要为教师提供网上教学的支持功能,如教学信息的、教学课程安排设计、网上答疑以及在线批阅等功能,方便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创新成人网络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模式
为了提高学校和学员对成人网络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除了做好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平台搭建等相关工作以外,还要构建新型的成人教育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首先,要将成人教育模式与现代网络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结合,结合网络教学开展实际,构建“函授+现代远程教育+自考”相结合的新型函授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考核方式。在这种考核模式下,成人教育学员能够多种渠道和方式参与到成人教育活动当中。首先,成人教育学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视频点播、课程网页浏览以及在线练习等方式对基本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自学掌握,在这个自学过程中,学员可以参考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考试计划,充分利用自身的时间进行自主安排学习。其次,充分利用学员的业余时间,集中的开展面授教育教学活动,由专职的教师对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解决学员在自学活动当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结合教师的讲解和学员的自身学习效果,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学员进行远程的沟通交流学习,巩固教学课程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推动成人教育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发展。
(四)优化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充分的结合现代网络教学手段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提升现代成人教育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网络教学活动当中,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开设网络教学课程,为成人教育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教师队伍。其次,要基于网络教学,构建专业化的兼职队伍建设,由于成人教育生源的减少,成人教育教师兼职队伍的建设成为发展的必然,为了克服兼职队伍带来的碎片化影响,在兼职队伍建设方面,需要通过网络手段构建长期的兼职教师队伍,让兼职教师负责某一个区域或者是某一个课程的开发建设工作,解决兼职教师碎片化问题。另外,教师之间也要进行沟通交流,对共同提高网络教学手段和水平进行研究和讨论。
四、结束语
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既能够克服当前成人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提出要求的重要做法。成人教育实现网络化教育是由成人教育活动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克服时间和地点的制约,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开发符合网络教学实际的课程体系,搭建成人教育教学活动网络平台,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人教育考核方式,提高新时期成人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振湖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文艳,潘清,杜菁,等.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2):117-119.
[2]张敏.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J].成人教育,2010(9):24-25.
[3]迟遇.成人教育教学中网络化模式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10(24):56-58.
[4]黄坚,刘翠华.高校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3):131-132.
[5]游亚新,陈仲.成人教育实验课程的网络化教学管理模式分析[J].门窗,2014(4):445.
[6]郭鹏飞.网络数字化下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15-216.
成人教育步骤范文2
一方面,上级政府应提高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视度,加大农村成人教育投入,将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分配成人教育经费时,多向农村地区倾斜,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财政支付渠道,经费的投入还应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下级政府应积极争取,通过“阳光工程”“教育富民工程”等项目,积极争取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建立并创新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如设立科教兴农基金,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予以资助,争取民间资本,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弥补农村成人教育资金资源的不足,为农村成人教育事业提供资金保障。此外,还应科学管理和支配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经费的监督审计,防止和杜绝腐败行为,在使用过程中合理分配资金,优化资金配置,以实现资金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二、内外统筹,优化师资力量
教育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效,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相比,对教育者的要求更高,教育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由于教育资金、农村基础教育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着数量少、业务水平不高、学历达标率较低、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做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就需要内外统筹,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师资队伍,优化农村成人教育的师资资源。从内部来讲,应当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组织教育工作者到成人教育较发达、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去参与短期培训,促使教育者较为系统地掌握成人教育理论和技能;鼓励教育者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习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并鼓励其深入到农村生活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技能;同时,还应加强城乡之间的教师交流,定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会、教改实验等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教育者素质。从外部来讲,应积极引进人才,优化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结构。积极从学校、机关引进优秀的毕业生或基层干部,增加教师活力;鼓励高校学生到农村教育机构进行实践,优化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根据农村成人教育的需求,公开招聘人才,不断壮大教师队伍;邀请优秀的退休教师、相关专家及本地致富能手兼职,还可建立“流动讲师团”制度,组织本地及周边的大专、职业院校的讲师、教授定期到农村成人教育点开办讲座,及时把新观点、新技术、新信息送到农村地区。此外,还可开展远程教育,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集中师资力量,通过内外统筹,拓宽农村成人教育队伍建设渠道,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为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三、点面统筹,优化基地资源
当前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基地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散的问题,不利于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改变这一局面,应当坚持点面统筹,既要建设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又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构建“大基地”,形成“大体系”,实施“大管理”,使管理部门与培训机构形成合力,优化基地资源。首先,应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在农村成人教育中,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不愿冒风险,说教的效果远不如成功的实践。因此,应建立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培训基地,整合县(市、区)劳动、科技、农林等部门的成人资源,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基地”,作为成人教育的课堂,如讲养殖,有养殖基地;讲种植,有农业高产基地,将科技文化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通过组织农民现场观摩学习,充分发挥基地直观示范作用,引导农民按照基地的模式进行农业生产,使农民真正掌握实际操作的技术。其次,依托“大基地”,形成科技示范基地—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农村文化技术学校的三级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农林、科技等部门的特色优势,形成各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培训的平台。此外,还应当积极树立典型,农民身边的“典型”更具感召力和说服力,可选择当地种植大户、养殖专业户、专业合作组织等个人或集体为典型,并组织其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强农民致富的信心。
四、表里统筹,优化教学手段
成人教育步骤范文3
现代公共管理流派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学派用“政府失灵”来概括政府管理行为失当问题。所谓政府失灵(governmentfailure),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在提供社会服务时由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导致的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低下,从而使得个人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的供给无效或低效状态。“公共选择学派之父”美国的布坎南(J.M.Buchanan)认为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政府政策的低效率(即执行的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二是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三是政府的寻租活动。按照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公共选择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的行为过程,是一种非市场选择的资源配置形式,其实施者主要是政府部门,所以也是政府选择的过程。[1]公共选择学派以“经济人”假设①为基础,分析了在公共管理中经济人的行为影响、决定和支配集体行为(特别是公共选择)的方式。正是基于这种人性假设,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在进行经济决策和政治决策时,政府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经济人”的影响而带上“经济人”的特征,在某些情况之下,政府并非总是以集体利益或公众利益为目标,也有可能为了追求政府成员所组成的利益集团自身的利益而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也正因为如此,公共选择学派认为经济人的特性是产生政府失灵的根本原因,而公共选择过程中缺乏竞争压力、缺少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监督信息不完备等也是导致政府失灵产生的重要原因。对我国成人教育而言,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观点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在治理成人教育这种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它可能面临的公共治理难题和存在的局限性。因为“公共选择理论以一套悲观色彩较重的观念取代了关于政府的那套浪漫、虚幻的观念。……在这里,有关政府及统治者的行为的浪漫的、虚幻的观点已经被有关政府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充满怀疑的观点所替代。”[2]所以,客观分析认识政府在我国成人教育公共治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建立服务型成人教育治理体系,才能避免政府在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所出现的政府失灵问题。
二、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政府失灵的表现
由于我国现行成人教育的供给大多数是基于政府教育部门的公共选择而进行的,其决定了成人教育的需求、产量和形式,在这个非市场选择的成人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教育部门对服务的忽视所导致的管理失灵正在制约着成人教育公共治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成人教育公共治理决策机制不完善
美国教授梅格纳德•德赛(MeghnadDesai)指出:美国的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提出公共产品的二分法存在假设上的不足,即他反对萨缪尔森所认为的假定消费者团体拥有一种运行良好的、正式的政府结构,政府可以通过某种渠道揣测出人们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但是,现在的研究者通常认为,要使个体的偏好完全显示出来并被准确地捕捉到是比较困难的。现行我国成人教育主要依赖政府这个单一的供给主体,而政府部门为了便于决策和操作,在决策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机制做出决定,所以成人教育产品的供给不完全是由社会的需求和愿望来决定,而是由上级政府的行政指令来决定,因此,这就使得成人教育产品常常不能很好地适应学员的学习需要,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只能被动接受自上而下的安排。在我国,成人教育的决策依据主要来自于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年度成人教育指令性计划。与这种情况形成对比的是,政府部门以外的企业、第三部门乃至成人学习者自己,对于成人教育的供给决策都较少投入和参与。这种不尽完善的成人教育供给决策机制,造成决策结果的单一与呆板,社会的成人教育综合供给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拓展与开发。因此,成人教育潜伏着社会参与度太低的巨大隐忧,对成人教育功能的开发造成极大的负面作用。
(二)成人教育治理供给成效不明显多数
研究和实践表明,政府部门的介入可以有效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端。但是,在克服公共产品市场失灵的过程中,却有可能会产生政府自身的失灵。“当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唯一供给者出现时,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没有竞争对手,也没有竞争压力,政府部门就可能会缺少追求公共产品生产成本最小化的动力,最终可能会造成明显的多余成本,导致政府部门直接进行公共产品生产与供给时的低效率行为”。[3]我国成人教育虽然还不能完全定义为纯公共产品,但大多数仍具有公共产品的服务性质,因而同样面临此类问题。当前在比较单一供给的模式下,我国成人教育主要依赖政府下属的相关成人教育职能部门提供,其他社会部门参与得少,没有形成竞争机制,所以受到政府供给效率的限制,运行机制不规范,缺乏活力,效率低下,进而使得我国成人教育的成本无形中增加,造成有限的成人教育经费的浪费。我国政府部门对成人教育自上而下的供给方式,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地区居民的成人教育需求的满足,也造成了成人教育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使得成人教育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阶段性、短暂性、应付性特征,常常导致成人教育服务能力的整体低效率,严重影响了我国成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政府失灵的原因
目前,我国政府在成人教育公共治理过程中需要破解诸多难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又有当前社会发展指标的影响,还有成人教育自身运行机制以及投入不足所产生的束缚与制约。
(一)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地位的边缘与弱化
人们对成人教育地位的模糊认识以及对成人教育价值认同的缺失,导致成人教育整体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被弱化和边缘化。1.社会对成人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认识模糊。在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被委以重任,成为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得到国家一系列发展政策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近年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势头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对于成人教育的定位一直都比较模糊。以东莞市“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的目标体系为例,“全面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到2014年实现市级和镇街财政性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新建扩建10所中等职业学校。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改善镇街化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规模和远程教育规模”。在这个目标体系中,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都有比较具体的量化指标,但是成人教育的目标却是模糊的、非量化的。这种对于成人教育的模糊定位倾向从上往下逐级传递,并随着传递层级的增加而不断加强,最终就会演变为对成人教育定位的弱化和边缘化。2.成人学习者对成人教育缺乏价值认同。成人教育的重要价值是使成人学习者通过不断学习而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开发心智,并最终实现成人学习者的全面和谐发展。然而,这种功能价值只有得到成人学习者的认同,才会转化为他们参与成人教育的学习行为。近年来,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等理念,但是普通民众的自主学习意识仍然不是太强,又由于受到知识贬值等社会现象的影响,他们对于成人教育的价值并没有充分认知和完全认同,所以他们会比较重视子女的学习,但是却不一定重视自己的学习。价值认同缺乏的结果是成人学习者教育需求的缺乏,而缺少了学习需求的助推,成人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
(二)社会发展规划中指标体系的不良诱导
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来看,物实人虚是比较突出的一个特征,具体表现为:社会总体发展经济指标实,人文指标虚;生产力发展物的指标实,人的指标虚;人的发展数量指标实,质量指标虚。[4]一方面,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对其中的各种物质指标都在尽可能地加以细化和量化,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人的发展却常常缺少实际的、带操作性的量化指标。另一方面,当我们在对社会发展结果进行评价与认定时,也常常以物质化的发展成果为主,而人的发展结果常常没有成为关注的重点。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决定和制约着社会资源投入的领域与范围,指标体系的物实人虚在教育领域同样有所反映,成人教育工作的虚位就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应当说,目前各级政府在思想上对成人教育的积极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政策上对成人教育工作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支持。但是,各级教育部门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往往还是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内容结构不完善,目标导向不全面,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居于十分弱势的地位。而目前社会又主要是通过指标体系来评价政府部门的政绩。当社会把指标等同于政绩时,各级教育部门就可能会围绕着那些物质化的指标体系拼政绩,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成人教育就变成了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此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和重脱贫轻脱愚,也是造成成人教育陷入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5]在抓经济的时候只重视物质上的困难,对思想文化落后反应淡漠,成人教育工作被当作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必然会被实际工作弱化。
(三)教育发展投入中经费支持的先天不足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成人教育发展速度与水平的重要因素。整体上,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目标是使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4%,但是目前只有3%左右。有研究者指出,如果假定6岁到24岁的人口应该受教育,把这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一个修正系数,以美国为1,用它去修正公共教育投入,结果发现,我们国家经过调整之后的实际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从3.3%下降到了2.4%,离4%的目标定位还有很大差距。[6]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投入则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在我国许多地区采取“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模式,虽然中央加大了对于财力困难地区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但是基层政府还是面临相当大的教育经费供给任务和压力,所以地区教育部门只能把有限的教育经费大多投入到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对成人教育则难以有大的投入和关注。
四、破解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政府失灵的对策
要破解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政府失灵问题,首先要突出政府的服务引导功能,其次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
(一)突出政府在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的服务功能
按照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公共管理部门应该致力于搭建平台,通过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对话机制和决策机制,使民众的意愿能够得到充分表达,确保公民广泛地参与到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治理过程中来。对我国的成人教育问题来讲,通过与公众基于平等身份基础上的对话、沟通和协商,达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使公众的需要在政府成人教育公共政策和计划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使政府政策和计划得到有效而负责任的贯彻执行,从而既实现了政府的职能,又满足了公众的愿望。这需要做到:一是实现成人教育公共服务决策的民主化与透明化。决策的民主化与透明化必须通过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有效渠道来实现,对于成人教育而言,就是要建立起有效的成人教育需求的反映机制、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的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通过决策前和决策中平等、有效的对话与协商,使民众的教育需求得到最充分的表达。二是强化政府在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的服务功能。政府可以通过资源整合、体制和机制创新、搭建产学合作平台,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专设成人教育项目等,建立一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成人教育体系。
成人教育步骤范文4
论文摘要:成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各级成人教育领导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目前成人教育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当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成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想法。
在成人教育的教职工队伍建设中,管理干部队伍是教职工队伍的总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得好坏,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管理高效、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成人教育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管理干部队伍是我们成人教育各级领导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概述
成人教育的管理干部性质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管理干部性质有其相似的一面,也有其不同的方面。首先,它的服务对象不同,它所服务和所管理的学生都是具有成人的特征,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有别于全日制学生。其次,它所服务和管理的教师是以兼职教师为大多数,专职教师为少数,兼职教师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同一高校的不同学科、学院甚至有的来自不同的高校。这样有些在全日制高等教育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办事方法,在成人教育中就不一定有效。如在对兼职教师的服务上,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进行外,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干部还得不断地对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进行耐心的解释与服务,不单是面上的工作要做到、做细,而且还要把点上的工作也做到、做细。这就需要我们的成人教育管理干部必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管理干部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群体与个体的结合。
在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中,要把培养一支管理高效、素质高尚、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的管理干部队伍作为主要目标。虽然管理干部的另一个服务对象是学生,绝大多数是专科学历的学生,但部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经验)要超过全日制本专科生,这样就给我们成人教育的管理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将来成人教育的发展中,对管理干部也应制订一个管理干部培养规划,要有计划地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采取分批、分期、在职、半脱产、脱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水平的培训学习与提高,包括学历层次的培训、专业能力的培训和业务水平的培训,加强业务上的学习。在聘任上,对管理干部应采取岗位需要与个人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在征求个人意见的基础上,采取竞争上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不能任人唯亲,而应任人唯贤。在管理干部的管理和任用上,应采取成人教育内部交流和轮换的制度:即在内部,应在同岗位的管理干部之间进行定期交流和轮换。在分配制度上,对管理干部应采取基础岗位津贴与业绩津贴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按照不同的岗位及岗位职责的轻重拿不同的岗位津贴,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合理地拉大分配档次。这样,无论对成人教育将来的发展还是对管理干部的自身发展来讲,都是一条必不可少的措施和途径。
二、加强成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干部包括负责成人教育的招生录取、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成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自学考试和继续教育的管理以及它们之间协调工作的专兼职管理人员。
1.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成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
成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是成人教育每一个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成人教育管理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要进行学历培训和深造,不断提高管理干部的理论修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要做到思想过硬、业务过强、学历层次较高。
成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优化结构,重视教育,加强培养,重在提高,严格考核,改善待遇。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适当流动,有进有出,优化结构。
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专兼职结合的原则,选择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业务能力强、善于思考、独立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善于为成人教育师生服务的人员。要根据人事制度改革确定人员编制,结合学校成人教育的实际,按照管理队伍精干和有利成人教育工作的原则,既要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又要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统筹考虑这支队伍必须的编制定额。学校和成人教育领导在考虑这支队伍编制时,要结合成人教育实际,既要立足于高等全日制教育,又要考虑成人教育具体情况,要和其他全日制高等教育区别对待,不应该和其他全日制高等教育一样一刀切,原则上应按标准学生人数的1∶80的师生比例来配备成人教育管理人员。
2.坚持标准、精心培养、不断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成人教育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熟悉成人学生的特点,努力学习并掌握从事成人高等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成人教育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并且能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某一学科有一定的深度,即有较高的学历层次,还应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文字表达能力。
成人教育的各级领导要根据管理干部个人的志向,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干部培养和教育。要像教师队伍建设一样,从实际出发,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采取在职、半脱产、脱产的方式安排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在职学习,包括业务能力的学习和专业技术知识即学历层次提高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特别要加强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和学习。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保证各项计划的实施。这样,既能结合管理干部自身的实际,又有利于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调动起管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成人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要以业务培训的学习为主要内容,在要求他们做好本职工作、本职事业的同时,也要鼓励和创造条件支持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员在职学习本科、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要根据成人教育的发展,在每年的经费开支预算中要有一定的比例作为管理干部的培养费用。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使他们能够在各自原有的学科专业上不断发展。让他们不仅能从事管理工作,而且还能从事教学等其他工作。
(三)3.加强管理、健全制度、严格考核
在对管理干部的聘任和任用上,要在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坚持院内公开招聘、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采用职员制和管理聘任制,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强化岗位聘任和聘后考核,强化竞争机制,淡化“身份”意识。在职务聘任上能升能降,待遇上能上能下,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结合管理干部自身的实际,有专业发展方向兼职教学工作并符合条件的,允许和鼓励他们评定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在考核上,要根据管理人员各自的工作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加强对德、能、勤、绩重点是对绩的考核。对重点岗位管理干部要建立起定期述职报告制度,考核结果的确定要以实际工作业绩为主,参考民主评议意见。在分配制度上,要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结合聘用情况,在考核的基础上采取基础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相结合的措施,优劳优酬,合理地拉开分配档次,调动起管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真正地让管理干部把成人教育当成是一项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任务。
要对成人教育管理干部的长远发展做出统一安排,凡在成人教育管理岗位上工作满二至三任的,根据工作需要、本人志向和条件,有的作为骨干进一步加以培养,作为后备干部的储备力量;有的可到教学岗位充实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特别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有发展潜力的年轻管理干部要给予重点培养,具备条件的,可积极向组织部门推荐、选送。
成人教育教学质量高低在教师,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与否和管理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否在管理人员。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需要成人高等教育各级领导和各高等院校各职能部门重视和支持培养的系统工程。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制度健全,狠抓落实,管理人员积极配合,一定能建设一支管理高效、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的成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成人教育步骤范文5
一、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的政府失灵
现代公共管理流派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学派用“政府失灵”来概括政府管理行为失当问题。所谓政府失灵(governmentfailure),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在提供社会服务时由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导致的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低下,从而使得个人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的供给无效或低效状态。“公共选择学派之父”美国的布坎南(J.M.Buchanan)认为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政府政策的低效率(即执行的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二是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三是政府的寻租活动。按照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公共选择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的行为过程,是一种非市场选择的资源配置形式,其实施者主要是政府部门,所以也是政府选择的过程。[1]公共选择学派以“经济人”假设①为基础,分析了在公共管理中经济人的行为影响、决定和支配集体行为(特别是公共选择)的方式。正是基于这种人性假设,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在进行经济决策和政治决策时,政府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经济人”的影响而带上“经济人”的特征,在某些情况之下,政府并非总是以集体利益或公众利益为目标,也有可能为了追求政府成员所组成的利益集团自身的利益而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也正因为如此,公共选择学派认为经济人的特性是产生政府失灵的根本原因,而公共选择过程中缺乏竞争压力、缺少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监督信息不完备等也是导致政府失灵产生的重要原因。对我国成人教育而言,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观点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在治理成人教育这种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它可能面临的公共治理难题和存在的局限性。因为“公共选择理论以一套悲观色彩较重的观念取代了关于政府的那套浪漫、虚幻的观念。……在这里,有关政府及统治者的行为的浪漫的、虚幻的观点已经被有关政府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充满怀疑的观点所替代。”[2]所以,客观分析认识政府在我国成人教育公共治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建立服务型成人教育治理体系,才能避免政府在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所出现的政府失灵问题。
二、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政府失灵的表现
由于我国现行成人教育的供给大多数是基于政府教育部门的公共选择而进行的,其决定了成人教育的需求、产量和形式,在这个非市场选择的成人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教育部门对服务的忽视所导致的管理失灵正在制约着成人教育公共治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成人教育公共治理决策机制不完善美国教授梅格纳德?德赛(MeghnadDesai)指出:美国的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提出公共产品的二分法存在假设上的不足,即他反对萨缪尔森所认为的假定消费者团体拥有一种运行良好的、正式的政府结构,政府可以通过某种渠道揣测出人们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但是,现在的研究者通常认为,要使个体的偏好完全显示出来并被准确地捕捉到是比较困难的。现行我国成人教育主要依赖政府这个单一的供给主体,而政府部门为了便于决策和操作,在决策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机制做出决定,所以成人教育产品的供给不完全是由社会的需求和愿望来决定,而是由上级政府的行政指令来决定,因此,这就使得成人教育产品常常不能很好地适应学员的学习需要,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只能被动接受自上而下的安排。在我国,成人教育的决策依据主要来自于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年度成人教育指令性计划。与这种情况形成对比的是,政府部门以外的企业、第三部门乃至成人学习者自己,对于成人教育的供给决策都较少投入和参与。这种不尽完善的成人教育供给决策机制,造成决策结果的单一与呆板,社会的成人教育综合供给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拓展与开发。因此,成人教育潜伏着社会参与度太低的巨大隐忧,对成人教育功能的开发造成极大的负面作用。
(二)成人教育治理供给成效不明显多数研究和实践表明,政府部门的介入可以有效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端。但是,在克服公共产品市场失灵的过程中,却有可能会产生政府自身的失灵。“当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唯一供给者出现时,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没有竞争对手,也没有竞争压力,政府部门就可能会缺少追求公共产品生产成本最小化的动力,最终可能会造成明显的多余成本,导致政府部门直接进行公共产品生产与供给时的低效率行为”。[3]我国成人教育虽然还不能完全定义为纯公共产品,但大多数仍具有公共产品的服务性质,因而同样面临此类问题。当前在比较单一供给的模式下,我国成人教育主要依赖政府下属的相关成人教育职能部门提供,其他社会部门参与得少,没有形成竞争机制,所以受到政府供给效率的限制,运行机制不规范,缺乏活力,效率低下,进而使得我国成人教育的成本无形中增加,造成有限的成人教育经费的浪费。我国政府部门对成人教育自上而下的供给方式,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地区居民的成人教育需求的满足,也造成了成人教育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使得成人教育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阶段性、短暂性、应付性特征,常常导致成人教育服务能力的整体低效率,严重影响了我国成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政府失灵的原因
目前,我国政府在成人教育公共治理过程中需要破解诸多难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又有当前社会发展指标的影响,还有成人教育自身运行机制以及投入不足所产生的束缚与制约。
(一)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地位的边缘与弱化人们对成人教育地位的模糊认识以及对成人教育价值认同的缺失,导致成人教育整体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被弱化和边缘化。
1.社会对成人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认识模糊。在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被委以重任,成为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得到国家一系列发展政策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近年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势头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对于成人教育的定位一直都比较模糊。以东莞市“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的目标体系为例,“全面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到2014年实现市级和镇街财政性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新建扩建10所中等职业学校。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改善镇街化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规模和远程教育规模”。在这个目标体系中,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都有比较具体的量化指标,但是成人教育的目标却是模糊的、非量化的。这种对于成人教育的模糊定位倾向从上往下逐级传递,并随着传递层级的增加而不断加强,最终就会演变为对成人教育定位的弱化和边缘化。
2.成人学习者对成人教育缺乏价值认同。成人教育的重要价值是使成人学习者通过不断学习而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开发心智,并最终实现成人学习者的全面和谐发展。然而,这种功能价值只有得到成人学习者的认同,才会转化为他们参与成人教育的学习行为。近年来,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等理念,但是普通民众的自主学习意识仍然不是太强,又由于受到知识贬值等社会现象的影响,他们对于成人教育的价值并没有充分认知和完全认同,所以他们会比较重视子女的学习,但是却不一定重视自己的学习。价值认同缺乏的结果是成人学习者教育需求的缺乏,而缺少了学习需求的助推,成人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
(二)社会发展规划中指标体系的不良诱导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来看,物实人虚是比较突出的一个特征,具体表现为:社会总体发展经济指标实,人文指标虚;生产力发展物的指标实,人的指标虚;人的发展数量指标实,质量指标虚。[4]一方面,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对其中的各种物质指标都在尽可能地加以细化和量化,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人的发展却常常缺少实际的、带操作性的量化指标。另一方面,当我们在对社会发展结果进行评价与认定时,也常常以物质化的发展成果为主,而人的发展结果常常没有成为关注的重点。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决定和制约着社会资源投入的领域与范围,指标体系的物实人虚在教育领域同样有所反映,成人教育工作的虚位就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应当说,目前各级政府在思想上对成人教育的积极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政策上对成人教育工作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支持。但是,各级教育部门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往往还是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内容结构不完善,目标导向不全面,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居于十分弱势的地位。而目前社会又主要是通过指标体系来评价政府部门的政绩。当社会把指标等同于政绩时,各级教育部门就可能会围绕着那些物质化的指标体系拼政绩,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成人教育就变成了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此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和重脱贫轻脱愚,也是造成成人教育陷入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5]在抓经济的时候只重视物质上的困难,对思想文化落后反应淡漠,成人教育工作被当作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必然会被实际工作弱化。
(三)教育发展投入中经费支持的先天不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成人教育发展速度与水平的重要因素。整体上,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目标是使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4%,但是目前只有3%左右。有研究者指出,如果假定6岁到24岁的人口应该受教育,把这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一个修正系数,以美国为1,用它去修正公共教育投入,结果发现,我们国家经过调整之后的实际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从3.3%下降到了2.4%,离4%的目标定位还有很大差距。[6]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投入则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在我国许多地区采取“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模式,虽然中央加大了对于财力困难地区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但是基层政府还是面临相当大的教育经费供给任务和压力,所以地区教育部门只能把有限的教育经费大多投入到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对成人教育则难以有大的投入和关注。
四、破解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政府失灵的对策
要破解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公共治理中政府失灵问题,首先要突出政府的服务引导功能,其次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
成人教育步骤范文6
(一)成人教育理论的误读
在现实的研究语境和话语系统中,成人教育理论常常表现出三种取向,即政策诠释、经验总结和理论演绎。尽管主观上研究者往往并非此意,但客观上的三种研究倾向,导出了有关成人教育理论自身存在的“价值性”问题。
1.成人教育理论即政策诠释
教育理论与教育政策是教育研究关注的两个命题,二者存在多方面的联系,政策研究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有助于澄清政策和实践面临的理论问题。但是政策诠释不能取论探求,因为二者存在着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区别。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中过多的政策诠释将导致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理论的政策化——偏离了理论的学术精神,不利于成人教育知识的积累;
其二,是理论的口号化——用各种政策口号取代学理探析,容易走向理论的俗化。
2.成人教育理论即经验总结
经验,是成人教育实践话语的一种归纳,蕴含着成人教育的实践智慧,但往往带有感性化和零散性的特点。在成人教育的研究文献中,经验总结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至于出现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经验化的倾向。理论来自于经验,但从经验升华为理论,有着复杂的理论抽象过程和精致的思维加工过程,简单地将理论研究视为经验总结,往往会导致理论的粗糙与板结,不利于成人教育学术话语的独立、发展和完善。
3.成人教育理论即教育理论的演绎
还有一种误读现象就是忽略成人教育的“个性”,而将普通教育理论直接拿来加以演绎的倾向,其目的在于希望由此获得类似于“成人教育学”的学术衣冠。这种做法乍看颇有几分“科学”的味道,似乎使成人教育理论在一夜之间“成熟”起来了。但是,应当明确,大部分的普通教育理论,以非成人的教育实践为蓝本,简单的话语移植并不能解决成人教育理论的贫瘠,更无法矗立起成人教育理论的脊梁。成人教育的立“命”之本,在于其教育对象的成年性;成人教育的立“学”之基,亦在于其教育对象的独特性。换而言之,成人教育理论必须确立它的无可替代性,而这种无可替代性的确立惟在成人世界中研讨成人教育,才有可能真正有所探获。回归成人,回到成人世界,永远是成人教育及其研究的根本。
(二)成人教育理论的解读
成人教育理论“应该”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困扰着成人教育研究者的永恒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往往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理论流派和学术观点,但同时这又是一个非确定性的问题。也许我们寻求的不只是“应该”,而是带有几分“规定”的色彩,是一种规定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兼而有之的东西。在中国成人教育的实践情景下,在当代我国成人教育知识的背景中,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理论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诉求。
1.探求成人教育知识
西方的哲学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知识论传统,也激发了学者们探寻真理的愿望,使得哲学成为“爱智慧”的别名,“认识你自己”,成为高高悬挂在理性天空的一面明镜。成人教育理论研究,首先是对成人教育哲学的研究,为自己的持续性发展奠定根基,解决困扰着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浑厚成就高远,在成人教育理论发展的初期,知识积累尤其重要。在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脆弱,极大程度上是其相关知识的匮乏,显然,构建和丰富成人教育知识及其体系是摆在未来几代成人教育理论工作者面前的无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2.完善成人教育学科
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领域,成人教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它终究是一个崭新的领地,是一块潜在的沃土,相信随着人的进一步解放,社会将更多地关注到成人群体的教育活动。完善的成人教育学科,需要一支专业化的研究者队伍,需要自己的理论空间和专业杂志,需要构建系统化的成人教育学课程体系,这是成人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的现实使命。
3.审视成人教育问题
如果说美国“成人教育学”之父诺尔斯(MalcomKnowles)“重新发现”了成人教育价值的话,那么保罗·朗格郎(PaulLegrand)的终身教育理论则在全世界宣扬和拓展了这一价值,而赫钦斯(RobotHotchins)又在他的“学习化社会”中高高扬起了成人教育的大旗。但是,成人教育的进程总是伴随着种种问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给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成人正在期待教育世界的热切关注,社会也正在关注成人世界的教育问题,只有发现并解决了制约成人教育实践的症结,才能走向和谐的成人教育。对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同样需要理论工作者的投入。成人教育理论,应该植根于实践的土壤,在问题领域中汲取养分,为实践提出一种理论的审视与理论的导向。
二、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范式与分析
理论与实践,是成人教育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的不同理解,决定着成人教育研究的基本面貌。在成人教育的研究视界和日常的经验视界里,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基本范式,这三种关系范式背后存在着某种一致性的东西——二元论的哲学观。
(一)理论高于实践
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经常听到“理论高于实践”的论调。倘若仅在知识形态的层面上谈的话,还有一些道理,然一旦延伸到理论者与实践者的层面,则容易导致误解。
“理论高于实践”,本意上是指理论在知识的抽象形态上高于实践中的经验性知识,它较多地表现为一套专业化的术语,从而与经验的情绪性话语有别。尽管存在抽象程度的差异,但丝毫不意味着两者之间的无关或隔离。理论知识源自于实践的土壤,而不是理论研究者闭门造车的产物。没有实践的根基,只能筑起“主义”的乌托邦,最终陷入“为理论而理论”的清谈,其结果及其价值必然遭受怀疑。同样,这也不意味着理论者与实践者之间存在“高”与“低”的关系,事实上,二者同是成人教育知识的创造者,理当互相尊重彼此的劳动。
(二)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指导实践”,或许是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话语。理论,尤其是哲学理论,对实践有着各个层面的影响作用。但是在知识越来越走向细化的当代和未来,应当分析:实践需要什么样的理论指导,同时理论应当以怎样的方式指导实践?
从应用的角度看成人教育研究,至少可以区分三种形式,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开发研究”。开发研究是理论与实践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在各种环境变量背景中对基础理论进行的一种应用设计和实践。开发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决定了这种“指导”的意义和价值。没有这种媒介性、中介性的设计和开发,理论的指导只能是宏观的和面向理念的,而不是实践者所真切需要的、面向问题的和情景的指导。也许,这也正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三)理论解释实践
理论解释实践,是又一种现存的关系范式。在成人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曾长期存在着解释论的取向,成人教育的研究者们将注意力置于实践的诠释方面,而缺少了一种研究的中立性和价值理性。
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者的使命,不仅是解释,更重要的是批判;不仅是描述,更重要的是反思;不仅是讴歌,更重要的是比较。理论不仅要建构,理论还应当去解构。在全球化时代到来之际,中国的理论研究者们必须从书斋回归实践,从本土拥揽全球,在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中,在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世纪走向中去探索、去研究。“全球视野,本土行动”,也许是这个时代对成人教育研究者的新的诉求。
(四)对范式的反思
通过对成人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范式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有着一种共同的倾向——二元论的观点。它将理论研究视为一种知识的生产,因而研究者控制了知识,掌握了话语的霸权;它将实践视为一种知识的应用,因而实践者被排斥在“正统”的知识研究之外,而理论研究者也由此走向闭锁,成为一种“自言自语者”,其理论未有机会在实践中证实或证伪。这是一种研究的惯性,阻碍着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脆弱,与缺乏一种理性的研究范式存在一定关系。
我们不禁要追问,有没有走出藩篱的路?是否存在一种新的关系范式,在新的理念旗帜下重新关照理论与实践呢?
三、走向对话
(一)对话的价值
对话,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参与,也意味着理解。这种尊重、参与与理解,正是这个召唤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时代所倡导的新的价值观。走向对话,是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紧张关系的一种重要选择,在重建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过程中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重建对话有助于消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传统的视野中,成人教育研究一分为二,于是理论研究者与实践研究者各执一端,许多人包括理论研究者自己,在潜意识中将自己归为某一群体,由此产生了一种观念上的鸿沟。重建对话,有助于消解这种横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提升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认同意识,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发展氛围。
其次,重建对话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和谐发展。理论的繁荣未必意味着实践的提高,实践的扩张也未必导致理论的发展,只有二者在“对话”的前提下相互参与,理论才能获致丰富的研究资源,实践也才能获得理性的关照。
说到底,对话关系要求理论与实践在“理解”的旗帜下建构一种理想的“沟通情景”,这就意味着二者应当走向一种崭新的关系范式——“行动研究”。
(二)对话的实现: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旨在提高具体社会活动的行动质量。其源起,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受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经历了由盛到衰又重新兴盛的历程,行动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转移:从重视量化方法的运用,到偏重定性方法研究,再到强调“批判性”的探索。然而,紧密联结理论与实践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旨。行动研究是成人教育实现研究与实践的合一,缔结理论与实践对话关系的现实途径。
1.走向研究共同体
走向行动研究,从本质上要求理论研究者和实践研究者建立一种新的存在关系,即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对话,为此建立“研究共同体”成为一种必要。“共同体”(community)的思想发端于德国社会学者藤尼斯,其核心理念就是“分享”,而走向研究共同体,就是旨在树立起“学会分享”的新的研究精神,即理论界和实践界以对问题的关注为核心,相互分享彼此的经历和困惑,彼此的挑战与智慧。这种研究共同体可以确立起二者之间的新型关系,在对话的前提下共同面向实践中的问题情景。
研究共同体,既是一种合作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制度形式。为此,构建研究共同体要求确立起相关的合作机制。首先,应当有共同的研究愿景,各个层面和领域的理论者和实践者在共同愿景的前提下走到一起,形成一个充满“研究精神”的行动团队。其次,消除研究共同体中的组织智障,理论者与实践者相互尊重,重建起一种理解的关系,实践者不再只是理论者研究的对象,而成为研究过程中的伙伴。再次,建立良好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实现在分工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前提下分工相结合,以至在研究的每一具体问题上都能见到群体的智慧。
2.研究与行动过程合一
在行动研究中,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到实践中去,与实践者一起面对问题情景,这种角色立场的趋同,使原来处于摩擦与隔阂的两类人员能够达成沟通与理解。倡导成人教育的行动研究,即是倡导行动过程与研究过程走向合一性。
一方面,实现在行动中研究。行动研究不是在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的书斋中完成的,也不是单纯的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而是研究者在“现场”的行动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研究过程以行动开始,在行动中进行,并以行动质量的提高与否作为检验其效果的标准,可以说行动推动着研究的进展。
另一方面,实现在研究中行动。行动研究不同于经验的“行动”,要求人们把关于成人教育的假设付诸检验与实证。为此,要记录、搜集和分析关于行动背景、事件、行为和结果的证据。行动研究中的行动具有系统程序,与研究过程密不可分,与理论密切联系,从而,研究的过程就成为直接改进操作或改善实践的过程。
3.关注问题情景和反思
行动研究,完全可以顾其名而思其意,其过程的最大特点即是“行动”,是一种面向问题情景的研究,在本质上体现着研究的“实践性”。行动研究没有固定的程式,强调视具体问题情境灵活对待问题,但一般来讲行动研究过程有着类似的步骤: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计划、行动和考察,都是面对具体的实践问题情景,力求找准问题之所在,从而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且由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工作者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和研究结束时,强调参与者的反思,要求实现“在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