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职业需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职业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职业需求

社会职业需求范文1

关键词:社会需求;职业教育;体制;改革

引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扩大社会就业范围、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大前提下逐渐形成体系的,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同时,我国职业教育在现行教育体制的限制下已经进入发展低谷期,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更是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例如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技能课程、社会就业渠道等方面都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众所周知,未来我国将进入经济全速、稳定发展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再仅限于劳动型,而是知识型、劳动型并重并相结合的,因此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所以,我国职业教育体制已经亟需现代化改革,而这种改革还一定要依托于现代的社会需求。本文就依托现代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改革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 职业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办学体制单一,教育格局不合理

目前,随着教育体制大环境的变化,国家和政府也逐渐开始放开政策,允许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建设和管理中来,但由于这一放开政策一直是摸索中进行,放开力度有限,导致职业教育依然依靠国家和政府进行和管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体制单一的弊病。

毫无疑问,体制单一束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政府在主导和管理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模式简单,思维僵化,缺乏活力与创新,对社会需求研究不够,导致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要的脱节或落后。同时,由于政府主导体制的单一性,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容易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偏差,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1.2政府管理模式效率低,自主办学不成功

因为国家和政府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创办者和管理者,所以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带有明显的政府管理体制的特点,职业教育院校的领导体制、机构体制也遵循政府的相应体制,这样就为职业教育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管理中,行政意识浓厚、领导意识浓厚、市场管理观念缺失、学生失去主体地位、学术科研被忽视、工作效率迟缓……等等,都成为了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也进一步拉大了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距离。

另外,近年来虽然政府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但在办学政策、行政规范、信息传导、审批途径等方面还不完善,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或阻碍,致使职业教育的社会自主办学发展缓慢,加重了职业教育全面面向社会的难度。

1.3缺乏社会力量投入,经费力量薄弱

职业教育要发展,没有充裕的投资是不行的。自我国开始实行职业教育以来,一直是由国家和政府进行投资兴办的,投资单一,力量薄弱,建设经费和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要进行多元化、现代化、社会化发展,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终也只是职业教育原地踏步而已,甚至逐渐因经费不足而萎缩。

因此,职业教育体制单一不仅无法缓解国家在职业教育上的财政压力,而且还阻碍了大量社会资金的融入,最终限制的还是职业教育的发展。

2 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市场繁荣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直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职业教育进一步向现代化、社会化、规模化发展,为了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2.1体制改革为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源于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属于新生教育,没有受到社会和学生的重视,因此在整个教育大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由于教育体制单一落后,政策缺失不合理的影响,职业教育面临着经费严重短缺、生源严重不足、就业严重不顺畅的尴尬局面,特别迫切希望进行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政策规范,以避免进退两难的局势继续下去。

所以,进行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有助于职业教育摆脱在教育大环境里的弱势局面,走出发展困境,从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2体制改革为职业教育带来多元化的办学资源

在以往的职业教育中,由于单一的国家和政府实施主导管理,致使职业教育带有浓郁的政府行政色彩,模式行政化、管理行政化、思维行政化,缺乏创新和活力,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但是经过体制改革后,职业教育的单一体制被打破,社会资源破茧而入,丰富了办学资源和办学力量,更新了管理理念,加强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密切联系,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因此,体制改革给职业教育带来多元化的办学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

2.3体制改革为职业教育带来现代化的管理

传统办学体制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管理政府化、行政化、领导化,社会理念和市场意识不足,导致管理陈旧、僵硬,缺乏社会的多元和市场的灵活,职业教育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经过更加科学的体制改革后,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将有所改变,办学资源将更加丰富、合理,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管理取代传统的管理,能促使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办学观念、课程知识、就业途径等更好贯彻到职业教育中,有力助推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更好地契合。

因此,体制改革给职业教育带来现代化的管理,促进了职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目的的全面发展。

3 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方法分析

职业教育的体制改革不是一项简单、一蹴而就的工作,是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及全体公民长时间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方能祈愿达成的。在改制过程中,应该有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指导、约束和监督,还需要依照科学合理的改制程序稳步推进,重点突出,以点及面,逐步完成职业教育的体制改革。

第一、国家和政府制定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制度和办法,逐渐有步骤地突破原有的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办学体制,有选择性地吸取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形成国家、政府、企业多元办学体制,政、企、校横向联合,共同出资,按职能分工合作,坚实踏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第二、在政、企、校多元办学体制的基础上,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国家和政府的监督指导下进行职业教育的管理。遵循市场竞争机制,服从社会需求,学校就是企业,企业也是学校,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发展职业教育。

第三、逐步明确管理权的归属,国家和政府回归到监督和指导的轨道,由新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自主进行职业教育的管理。其中包括人事管理、财政管理、教育管理、招生计划管理、专业设置管理、就业途径管理等多方面,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专权、专项管理的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市场繁荣的重要作用,更好把我国职业教育融进我国教育的大体系中,体制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同时,职业教育的体制改革应该依托现代社会需求,迎合现代就业形势,有计划性、可持续性培养出知识型、劳动型、复合型的劳动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牟晖,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9(27):11-13

[2]张惠玲,关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学报(职业教育 版),2003(3):58

社会职业需求范文2

论文摘要:从国内外男护士的招收和注册现状,社会对男护士的态度,男护士性格和性别上的职业优势,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展望了男护士的发展前景。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一直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男护士的出现,毫无疑问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顺应民众健康需求和护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有着迫切需求。Meadus显示,73.0的人反对护理专业只有女性,77.0的人认为护理需要男性的加盟。然而,由于传统世俗观念、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原因,男护士在护理领域尚属凤毛麟角。鉴此,笔者通过分析我国男护士职业优势,以及社会对男护士的需求,旨在使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及男护士自身正确认识男性在护理领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树立起男性护士的社会职业形象。 1 国内外男护士的现状

通过从Medline(Pubmed网站)、EMBASE、SCIE英文数据库和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上进行搜索、查阅相关文献、电话访问、面对面访谈、网上调查问卷等多种途径了解到:近年来,国内外男护士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相对于国外,我国男护士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仍呈现短缺的现状。但随着民众健康需求和男护士优势的日益显现,社会逐渐对男护士持肯定态度,男护士数量有所上升,呈现发展趋势。

1.1国外男护士现状

[1]

2 男护士的职业优势

男性从事高压性、高体力强度的护理行业,在某些方面具有女性无法比拟的优势。有研究。表明,男护士从事以女性为主的职业,对成功的内在基因更高,对工作的态度更积极。然而,人们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男护士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力气大,而真正对男护士在性别和性格上的职业优势则认识不足。无论是从护理、护理、护理的角度,还是从护理科研的角度,护理专业会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2.1性别优势

2.1.1生理体力优势男护士在生理和体力上的特质明显优于女性,体格强壮、精力充沛、耐力持久。在技术性高,独立性强的部门工作,与女护士互补,不仅给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还能够满足医护人员的需要。如遇心肺复苏、骨折牵引和打石膏、烧伤、创伤、肥胖及瘫痪患者、手术护理救治、肢体消毒、手术摆放等,可发挥其体力优势独立完成。甚至在某些产房,男护士能轻易将孕妇抱上产床。对某些持续时间很长的手术,男护士还可发挥其体力的持久性。另外,男护士不存在孕、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因为护士生育造成的人员短缺,便于连续性管理。Yang等和Kippenbrock等报道显示,男护士毕业后从事全职护理工作的比例要高于女护士。加之,男性受家庭的影响相对较小,能够专心工作,更易推动职业发展。普遍认为,在对待拒绝治疗、进食等不合作患者时,男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权威性高过女护士,更容易促使患者改变初衷,降低工作难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2性格优势护理专业需要男护士,不仅体现在性别、体力方面的优势,更主要的是,男性与女性的思维方式、性格的差异、兴趣的差异,与女护士的优势互补,会很大程度上改变整个护理群体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习惯,使护理工作更具竞争力和创新性、护理模式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2.2.1心理优势男护士面对血淋淋的场面时,能够坦然面对,心理素质好,稳重、果敢;面对生命垂危患者时,能够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应变能力和压力承受能力普遍强于女护士;遇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和重症监护时,控制力、心理沟通能力都较强;面临多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比较能够有效地控制局面而解决问题。

2.2.2使用医疗仪器的优势男护士对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操作和掌握较快,创造性与动手能力强,头脑较清晰,可帮助护士长做好各种护理设备、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2.2.3科研管理优势男护士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思维强,在科研和管理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男护士更愿意面对有挑战性工作,在专业广度和深度等方面会钻研得更深入。男护士在护理管理中更易快速准确地达到管理目标,他们善于组织管理、分析决策、敢想敢干,影响力普遍强与女性。由于男性处事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与女性的差异,使男护士有更多地机会参与医院体制的改革和决策的制定,为护理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进而提高护理在我国医疗界的地位。

3 社会需求

3.1医疗单位男护士在医疗单位被广泛需求。调查显示,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均需要专业的男护士。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既节省、物力,还可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知名度。有证据表明:男护士更适合在某些能够发挥潜能的特殊岗位,如精神科、介入科。AI—Maaitah等调查显示,约旦的男护士偏爱骨伤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心脏监护病房。杨磊等口认为最需要男护士的科室分别是精神科(81.0%)、急诊科(69.0%)、手术室(78.0%)、ICU(71.0%)。此外,泌尿外科、脑外科、男性科、血透室、整形外科、针灸科、皮肤科、放射科、麻醉科、中心供应室等也需要体力和耐力好、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的男护士,必要时妇产科、儿科也需要男护士。此外,男护士在、单位、护院、精神病院、养老院、生殖专科医院、急救中心、战地救护、社区、社区门诊及家庭保健等相关行业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在某些精神病院,男护士更能做好约束兴奋烦躁患者、转运和处理精神错乱、有暴力倾向患者等工作,且可减少女护士遭受患者的意外伤害。另外,军队、海上、空中的救援人员需要男护士,他们在紧要关头往往身兼数职。

[2]

3.2医护人员Roth等显示:97.9%的医生、85.7%的护士认为医院需要或非常需要男护士。调查显示,北京市95.7%医生、79.6%护士(83.3%医护人员),云浮地区80.5%的医护人员均渴望男护士融入护士群体。由此可见,男女混合的护士群体能更好地协调合作。①大多数女护士愿与男护士共同工作。首先,处理收治的重大创伤、酗酒、斗殴致伤等突发事件的患者时,男女护士优势互补,可减轻女护士体力和压力。其次,护理男性生殖相关的疾病时,男护士可避免护患双方不必要的尴尬和紧张。此外,女性问易产生摩擦,男护士还可减少同性工作人员间的矛盾纠葛,有效调节气氛。②其他的医务人员愿与男护士合作。在现场抢救、手术配合过程中,男护士自身生理、心理优势,默契的合作更能满足医生和麻醉师的需要,充分发挥医护合作,医护相长的特色,降低患者死亡率。Matthews报道,男医生更可能采取男护士的建议。此外,男护士更容易和者相处,利于护理工作的展开。男护士的加入必然会改变以女性为主的护理工作方式和习惯,有利于建立一个平衡健康高效的护理团队。

3.3患者及家属从患者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患者隐私权角度来看,护理工作应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的全面护理,这就迫切需要大批的男性加入到护理队伍。赵明珠等认为,64.3%的患者需要或非常需要男护士。王玲等认为,需要或非常需要男护士的患者占68.6%。何国喜等调查显示,云浮地区除妇产科外的其他科室中有64.9%的患者及家属愿意接受男护士。①在某些方面,男护士更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如搬移危重患者,瘫痪患者,为肥胖和长期卧床患者翻身,摆放手术患者的,固定烦躁的精神病患者和不合作者,牵引骨折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护理重大创伤和烧伤患者,长时间压迫动脉止血等。②同性护理逐渐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如男性导尿及留置导尿的尿道口护理、备皮、会阴护理、换衣服、擦洗身体、对男性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观察伤口等。当护理操作涉及患者隐私时,超过70.0%的男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尤其是中青年男患者,方便且避免尴尬。同时,男护士更能理解男性感受。因此,男患者更愿意与男护士谈论不便启齿的致病原因,更希望得到男护士的同情、理解和帮助,男护士可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和疏导,从而及早发现并解决某些隐藏问题。

社会职业需求范文3

关键词:服装陈列 复合型人才 创新能力

一、引言

中国的服装产业在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现阶段,中国服装行业要想在国际上、市场中占有一席位置,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成为真正的国际知名品牌,就必须进入以商业营销为中心,以树立和推广品牌为核心的经营业态中。如今,服装品牌林林总总,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或品牌脱颖而出,被消费者认知和认可,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要考虑的事情。而准确、果断的选择和执行视觉营销策略逐渐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建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和设计理念,并从研究服装陈列手段、设计研发出既适合自己又具有品牌鲜明特色的陈列道具等入手,以提高品牌店铺的吸引力,在形象与利润上追求双赢的理想状态。在经营活动中,陈列设计等服装销售终端技术在市场营销战略中显示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其他位置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品牌的形象、时装设计的传播也更为制度化。

(一)国内外发展状况

在欧美发达国家,陈列更是服装产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性的“品牌消费”、“体验经济”浪潮席卷着整个世界,陈列在整个营销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更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国家、地区、民族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店铺陈列的方式和风格也各有特色。各国的店铺陈列展示,都是经过一番竞争才留下颇受大众欢迎的形式。服装的不断演变,陈列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对商品陈列展示需花费更多心思。

欧洲消费者有看橱窗消费的习惯,瑞士和德国风格尤其独特,相对更加细腻,更加注重细节,很多服装陈列体现出一种动态美。随着时尚的推陈出新,在美国和澳洲,陈列也焕发出新的光彩,用更多的时尚元素,更多的氛围营造,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在中国,百货业整体缺乏时尚元素和适宜的氛围,很多卖场也在模仿国外风格,但很多做出来的效果不够理想,因为专业的陈列师要具备陈列意识、陈列思维和专业的陈列技巧。

二、服装陈列人才培养课程要求

陈列的特点是用色彩及形式积极主动的表现产品,帮助顾客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从而引起购买的欲望和动机。而专卖店或商场里的物品最大的区别是在于卖产品还是卖品牌。卖产品是直接摆放,卖品牌的话就是要给产品化妆,就是所谓的陈列。目前中国在陈列方面有很多不足,做空间、做设计、做销售三者之间都互相不沟通。空间设计出来后发现和产品摆放不协调,陈列设计出来后发现和空间有很大差距,从而影响销售。我们必须就相对落后的陈列观念及课程进行一系列改革。从而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审美能力较强、宏观把握大局的高素质服装陈列人才。

(一) 课程分析

陈列课程在很多院校已经开始实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前面已经提过,陈列是与空间、设计相关的,而在空间设计、服装设计、陈列方面都较精通的教师几乎很少,因为在国内,这三个专业是分别相对独立的,几乎很少互相渗透,所以能够掌握多方面设计的综合性人才是少之又少,以至于我们的陈列一直处于发展缓慢的境地。

(二)课程需求

从以上方面来看,陈列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营销学、心理学、视觉艺术、人体工程学等多门课程,也是卖场终端最有效的营销手段之一。服装陈列课程主要是通过对产品、橱窗、货架、道具、模特、灯光、音乐、POP海报、通道等一系列卖场元素进行有组织的规划设计,从而达到促进产品销售、提升品牌形象的一种视觉营销课程。

服装陈列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布置橱窗、整理服装。一个优秀的陈列师既要有扎实的陈列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对品牌的风格、顾客的购买心理、产品的销售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服装营销课程,它在陈列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视觉营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直观性和系统性,以促销为目的,以视觉语言为主要手段。因此以服装陈列设计课程为主体,达到“视觉营销”的目的,充分满足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率。

三、服装陈列人才培养课程设计

(一) 课程总设计

(1)设计所需考虑:

一、学生的层次

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水平

(2)方向: 店长培训、服装陈列、营销管理

店长培训主要以学习管理每个店铺的陈列及指导、保全设备和商品、营业额计算以及活动者(导购员)等课程,因为在经营中,每个店铺都会有陈列师随时调整陈列事宜,所以店长培训可以缩小陈列方面的课程,在指导、管理方面可多设置相关课程。

服装陈列主要以学习管理所有店铺的陈列及指导、色彩创意、服饰搭配、灯光、橱窗、卖场、营销管理等, 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有空间设计、服饰色彩搭配、陈列技法等。

服装营销管理主要以学习销售职业乐趣、消费文化、商品基本知识、客户关系处理、服装搭配技术、陈列基础、成交技巧等,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有服饰色彩搭配、服装陈列、客户心理学等。

(3)针对现有教师,要很快适应模块化教学。

一、鼓励老师继续进修和实习

二、一个专业的支撑实际上要靠教学、学科两方面,因此要加强学科建设。

第三、营销管理方向部分课程可以聘请从事一线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员任教。

(4)教学方法与设备的改进。由于服装课程大多是动手课,为了学生能及时掌握,我们采取“边讲边练”和“案例”的教学法,这些课程应该在专业教室中进行,因而在教室配备上要符合专业需要。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保证他们一出校门就可以上岗。

模块化是个动态的模式,它要求我们的设备和教学内容、方法都要紧跟市场的变化而进行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社会职业需求范文4

【关键词】社会需求 高职 就业能力 职业指导

近几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偏低,与此相对的,却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放缓,这无疑给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也给当前面临毕业的学生带来严峻的就业压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当务之急,从就业角度看,就业能力是劳动者在一个既定的劳动力市场上成功从事某种工作的潜力。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社会对职业结构以及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要求,同时按照高职学生的自身条件和特点与求职意愿,参照单位用人的要求和标准,在实际的职业指导中提供有效咨询、指导和帮助,使高职学校的学生选择适合的职业和岗位,同时帮助用人单位选择适合的新生劳动者就业,这就要求高职学校的职业指导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服务。高职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提高就业能力的主要形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就对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养成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一)加大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具体岗位要求,高职培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弊端日益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也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导向,培养的人才以最大限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主题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顺应市场对人才需求做出的必然调整,是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相互作用的必然趋势。

(二)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过去学校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就业往往还有一段适应期,由于不熟悉企业的生产情况,不能直接上岗,企业还要根据不同的岗位进行再培训,一方面企业增加了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培训期间一般学员的待遇较低,学生不稳定。而订单培养模式,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实现了就业与上岗的“零距离”,解决了就业与上岗的矛盾,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证,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的多赢。

(三)落实顶岗实习半年要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能够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进而提高就业能力。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强化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并借助校企合作的管理平台,积极探索顶岗实习半年的有效实现方式。通过顶岗实习,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建立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一)建立高效的“双师”的职业指导队伍,带动学生职业发展

首先,高职学院应组建一支由“双师”结构的职业指导教师团队,同时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师或者企业技术人员,对高职学生共同进行职业指导,这将是我国高职职业指导团队建设的必然趋势。高职学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绝大部分为行政人员、班主任或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兼职做就业指导工作,专门的、稳定的职业指导队伍还有待完善,学校内部的职业指导老师基本上没有企业经历和经验,在进行职业指导时往往缺乏时效性、前瞻性,职业指导效果不明显。校企合作以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为载体,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敬业奉献精神,同时也为职业指导提供了十分难得平台。

其次,引进来,将企业文化贯穿到职业指导课堂教学和实训各环节中去,使学生提前使用企业的文化作为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学生职业成长的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又常常被许多职业指导师所忽视。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充分理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有利于高职毕业生更有效地发挥专业技能。

再次,把企业员工务实培训方式引入职业指导中,目前高职学校职业指导课内容空洞,带有职业特点的内容很少;教学形式没有延伸到人才市场和企业中,师生对人才市场动向不敏感,也可以说是不关心。尤其对职业生涯设计、求职岗位说明书、人事等专业词语知之甚少,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人才市场要求。为此,应当借鉴企业培训课程外包模式,从企业角度出发建立职业指导课程模式,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职业指导的针对性。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职业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某一职业或岗位具体能力的养成,这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格外重要,包括职业道德养成、职业意识养成、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具备积极乐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职业适应、创造和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在高职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侧重“常用”和“特殊”这两类知识,对于大量的一般知识则要根据个人特点和专业需要而有所取舍。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的创新精神、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等。

(三)利用先进手段,提高认识,拓宽就业指导的前进之路

我校的每个学生都配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充分利用便捷的通讯手段、工具对我校学生开展全方位的职业指导。如通过飞信、博客、电子邮箱等方式,为学生在职业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帮助在校学生及时了解我国劳动力市场对高职学生的需求动态、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简历制作和就业信息的搜寻和引荐等工作,保证了各种就业信息的准确、及时、高效的提供给学生,使其能较早确定将来事业发展方向,能够提前进行就业前的准备,引导学生调整好职业的满意度和期望值。这些工作使我院的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我们要积极探索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加大改革力度,办出高职教育特色,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是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尺度。因此,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重心,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从传统的办学观念向现代教育理念转变,从以学科理论知识为中心向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转变,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这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健智. 对高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 改革与开放,2010(8):162.

[2]毛雷. 专业教师如何做好高职生的职业指导. 中国校外教育,2009(2):136.

[3]李菊顺,何春花. 试论高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 新课程研究,2010(5):152.

[4]徐琳. 职业指导理论与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 职教文论,2010(12):66.

[5]励梦普. 对高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教师,2008:(22).

[6]谭凤娇. 新时期高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究. 科技信息,2010(2):95.

社会职业需求范文5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且当今社会计算机操作与实际运用是基本职业技能,这也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与个人发展。而中职各个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相当得重要。笔者就自己多年来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管理工作,研究了现职高各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和存在的现状,同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几点见解和思考。

一、现状分析

(一)通用性教材不适合不同专业的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职业中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一本适用于职业高中各专业的通用性、入门性公共文化课教材,但忽视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技术需求的差异,是职业学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他们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都是一样的。

这种“通用性”的模式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不同需求,严重缺乏针对性。不同专业学生所需的计算机知识侧重点不同。学校的专业有几大类,特别是商贸类、艺术类和机械类的,今后毕业生走入社会对计算机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职高学生存在较大差异

职高学生在入校之前,都是初中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对计算机认知程度也较低。再加上这些生源来自不同的学校,由于当地条件、家庭条件以及个人爱好的不同,学生间计算机应用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般来说,来自城市的学生要比来自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起点要高一点。而目前的教学体制,对所有的学生统一采取“零起点”模式进行教学,这在相当程度上压抑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师资的缺乏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很多不是真正计算机毕业的老师,很多是半路出家转行过来的,有些还是岁数很大的老教师,但计算机是更新很快的一门技术,特别是一些软件经常在更新和升级,如果不及时给自己充电,不及时了解信息,不及时和企业接轨,那么自己的水平就会跟不上,教师所教的内容就会脱离了社会的需求,也就无法给与学生新的知识。

(四)软件与设备没及时更新

教材计算机知识作为当今知识体系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教材不及时更新,会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如果教材更新太快,而设备和软件没跟上去,造成教材与教学的脱节,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在专业教学期间,没有及时引进与所学各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使学生未能及时了解在本行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和管理,熟悉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

面对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其方向为:按照合作企业的用人“订单”对学生进行培养、培训;力求产学合作“零距离”培养人才。

二、适应社会需求,提出探究方案

(一)针对不同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

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和需求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程。例如,培养计算机应用方向可以开设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Photoshop基础及应用、Corel DRAW基础及应用、AutoCAD基础及应用、Office高级应用、Adobe InDesign专业排版和设计基础及应用等课程。

传媒及多媒体应用方向可以开设平面设计、音视频非线性编辑、3ds Max与AE基础、影视包装、单机类多媒体作品合成、网络类多媒体作品合成等课程。

动画方向可以开设动画原稿创作、美术基础、运动规律与动画技法、Photoshop平面处理、3D建模与材质处理、Flas设计与制作、视频剪辑技术、Maya展示设计等课程。

还可以专门针对学生计算机课程开设内容的不足,安排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包括计算机高新技术、Office软件的应用、对等网局域网与Windows NT、Internet与Email在办公自动化与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效果非常好。

财会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讲授会计电算化原理及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帐务处理系统等常用核算软件的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等。因此,学生应该学习几种常用软件的使用,如金蝶、新中大、用友、安易等,并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增强学习的适应能力

还有服装设计专业根据近几年来企业设计部门的需要,学校还需开设Corel DRAW、PHOTOSHOP、PAINTER、服装CAD等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服装设计辅助软件时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掌握了这几个软件也为今后就业提供了捷径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针对不同程度不同专业的学生编制教材

校本教材的建设,对体现职业学校自身特色、积极实施灵活性职业教育,进一步增强专业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是对传统教材的有力补充,有利于学生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校本教材可增强传统教材的针对性、适应性、实施性;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也有利于学生对新生事物、新的信息有进一步的学习和深入。

中职学校现在使用的计算机专业教材大多是全国统一的规划教材(初衷当然也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各种社会技能考证),这与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也不适应。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和教材做到“全国统一”,那是绝对不科学的。因为中职学生就业地区绝大部分是本地区,从事的职业绝大部分是操作型工种。

以本校所具备的硬件设备条件和师资力量为基础,与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要求相衔接,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为主旨。力争使教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学校现有教学设备的作用。

(三)适合社会需求,实现校企接轨

在这个“人才饱和”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仍出现了“技工荒”,月薪3000难寻一个“数控技师”局面;打字速度相当快、办公自动化考证获得“优秀”等级,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知道公文规定格式。以上问题说明,教学脱离了职场工作环境,没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

学校可以采取校企订单式培养模式,

企业与学校共同“量身定做”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这种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方向;而且可以使学校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根据用人需求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培训方向;还能使用人单位能够选择到符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化。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两者优势,整合了企业与学校的资源,是企业人才培养有益探索和最佳途径。

(四)提高师资力量

计算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很广,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针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让教师在计算机专业不同方面中选择一二个方向作为主攻方向,成为该方向的名师和骨干老师,在专业方向上将充分考虑到计算机老师的毕业专业方向以及本人的兴趣和特长。

我们还可以聘请有实际岗位经验的校外师傅(技术人员)兼课。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更多的教师成长为既有较高的水平操作技能、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实际岗位工作经验。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教师“请进来,送出去”以及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总之,计算机教学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制定出改革的计划、方案。加大投入,主要加大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校本教材开发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实现校企接轨。培养目标要紧跟市场走,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手段,培养个性化、有创造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高薪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工作.中国教育报,2007-1-21.

\[2\]戴振华,王建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

社会职业需求范文6

>> 适应社会需求背景下改进中职会计教学对策浅析 适应社会需求 改进模具教学 不断适应社会需求 农村职高数学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 面对社会需求的会计教学方向方针探究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探析 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中职会计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浅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衔接 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构建足球专修教学内容新体系 谈谈焊工实训教学在适应社会需求中的想法 基于适应社会需求下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 高职教育建设适应社会需求探究 高校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如何适应社会需求 新时代技工教育如何更适应社会需求 培养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需求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中职教学中的衔接 强化中职小企业会计教学的必要性及措施 适应企业需求,加强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 社会需求背景下的中职和高职英语教学有效衔接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贺春桃.《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初探[J].现代商业,2011(5).

[2]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课题组.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思考与建议[J].会计之友,2011(12).

[3]叶晓楠.小企业金融服务该由谁提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07月21日第5版.

[4]中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5]中国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2011)[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