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基本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经济基本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经济基本常识

市场经济基本常识范文1

一、战略成本意识观念

战略成本意识见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种无穷无尽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须依靠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战略成本意识。表现为:

①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管理部门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纵横贯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组织化成本意识”。

②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确立具有长期发展现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二、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

笔者认为,成本管理的环境是成本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从目前市场环境来说,币场已明显进入了“微利”时期。因此,企业几乎不可能依靠高价格获取利润。计划体制下的“节能降耗”和单项成本管理等简单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应树立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传统成本管理注重视有产品的节能降耗,成本下降空间极为有限。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常常是老产品亏本促销、新产品高价难销,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重点是通过新产品开发、成熟产品的优化设计、新材料的运用、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技术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

2.更加注重科技在扩大利润空间的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为增强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产品创新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创新所带来的产出必须大于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为此,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特别强调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科学的产品开发规划和预算制度,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使企业生产组织更趋现代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很重要的特点在于,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快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从注重物流管理向注重信息管理,按照信息化组织生产经营转变;从“产—供—销”的传统管理模式向“营销—开发—制造—销售”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制以及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

三、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以“重奖重罚”为主,它只强调管理企业的目的,而不注重达到目标的过程,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作为一个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树立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建立成本管理文化,仍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包括:

1.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

2.调动职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①抓干部廉洁奉公,带头厉行节约,为职工办实事,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②抓精神奖励,使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中的优秀职工获得耀眼的来誉。

③抓物质鼓励,建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3.开发职工成本管理的能力。

①建设人才成长环境。一是心理环境建设,提高全体职工对“搞好成本管理,人才是关键”的认识。二是政策环境建设,企业在实行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创新中,出了问题应由领导承担失误责任,而取得成绩时,荣誉、奖励、署名权都属于科技人员。三是物质环境建设,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②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一是设立专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以岗位培训为主,以脱产培训、专题进修为辅的教育培训计划制度等。二是在岗锻炼,迅速提高职工成本管理的理论认识和技能。

4.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一个各尽所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成本系统管理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首先,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

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

市场经济基本常识范文2

我们用一个概念——“含金量”,来说明腐败程度。“含金量”大的机构腐败一定最严重。现在好多交通局出问题,为啥呢?高速公路的建设投资太大,如果没有这些公路建设,这个部门就腐败不起来。

还有一些特殊的政策看起来好像挺好的,实际上它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腐败。反垄断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看看郭京毅犯案这个事件,《反垄断法》中的好多规定,却变成执行这种政策、法律的人谋私的手段了。

我知道中国有一个生产假发的企业做得很大,在国际市场上市场份额占了百分之几十,但这样的企业却也被反垄断了,有意义吗?我们国家好多政策也许初衷是好的,所谓改进效率、促进公平,但最后可能会变成腐败的根源。而腐败本身又导致了更多的不公平,不仅是不公平,更是不公正。

现在有一些廉租房,或者是平价房之类的房源,不也变成腐败的一种了吗?现在查出来好多地方官员利用所谓平价房拿到土地,然后给自己盖豪宅。从这一点上说,政府去做事时,带来的负面问题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而给社会大众带来的好处,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少。

我以往常常为企业家呼吁,为此还遭到很多的辱骂和攻击,我呼吁的是建立一个公平的、让每一个人都发挥才能的环境。应该说,这两年我们国家在有一些方面的情况是恶化的,特别是有一些国有部门,借着它拥有的垄断权力来挤压民营企业,包括强迫收购。因为它控制着行业,有垄断的地位,把持着这个路口,你不交钱就不能过。像山西的煤炭整顿事件,我觉得这应该是中国市场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挫折。

如果政府不遵守基本的协议,怎么让老百姓遵守?这种强买强卖,名义上说是有补偿,实际上是不补偿,这个问题的后果非常严重。这样下去,移民的民营企业家更多了。移民就是买一个保险,不是说他不回来了,而是万一出事儿了,他可以有一个地方躲起来。这些首先反映出的问题是,我们的发展环境是恶劣的。如果企业家能够把心思都好好地运用于创新、用于市场推广、研发,肯定比把心思、时间都花在出国办手续、去探亲这些事情上要好。

接下来,政府拿出公共资源以后,好多企业家的行为就扭曲了,扭曲到什么程度?本来他应该去创造价值,可是他改为去分配价值了。不是把自己的产品做好,让消费者更喜欢,然后获得利润,而是想办法把政府搞定,获得利润。这就是因为政府的权力干预之后,包括救市的政策,只要你控制资源,就有人来“鼓捣”你,有人动这个心思,就使得企业家的能力、配置发生了错误。

我曾经说过“企业家的责任就是追求利润”,很多人对这个观点很排斥。可能他们没有完全理解透这句话。当我们追逐利润时,本身就是要一个责任制度的。谁有能力赚钱?只有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才有能力赚钱,这是我讲的最本质的东西。

一家成功的牛奶公司要赚钱,它要为多少人承担责任?奶农、奶站,甚至饲料的供给,都要承担责任,你的内部员工、销售渠道,任何一个环节若出问题都可能毁掉你。你有大的能力承担责任,才能赚大钱。你的企业做得越大,意味着你的责任越大。从这个角度来说,利润是人创造的,不是天生的。

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是什么?你如果想要幸福,首先要让别人幸福;如果你不能让别人幸福,你自己也没办法幸福。一个企业不能让消费者感到满意,你就不可能卖出东西,你有什么利润可言?一个老板,如果不能让员工满意,这个老板也是当不长久的,企业也不可能做好。

现代经济当中,只有一个机构可以达到不需要让别人幸福,自己就可以幸福。哪个机构呢?就是政府部门。为什么?因为企业要获得收益是用价格,政府获得收益是靠税收,税收是强制性的。任何一个东西一旦强制以后就会让别人幸福不起了。

这又回到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自由。市场的这些运行都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计划体制不仅是不让别人幸福,反倒把别人搞得很惨。总之,只让别人感到不幸福,自己才能幸福的体制,是很糟糕的体制。

市场经济基本常识范文3

【关键词】市场经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因为扩张的速度过快,资金需求量大,导致企业门槛非常低,进而也就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建筑行业利润明显呈现下滑趋势。作为工程施工中,要求赢利的企业,在确保合同要求与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建筑企业一定要加强经济效益的实现,转变管理模式,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采取科学管理方法,实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建筑企业管理人员一般都不会考虑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对整体工程建设中,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高,无法开展全过程、全面的管理工作,大多数只是局限在施工项目的一些资源消耗控制当面,没有对整个管理工作展开详细的规划,缺乏全局把控力,无法在整体上进行优化,也就无法实现对企业成本战略的有效规划。

(二)成本管理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现阶段,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开展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时候,只是依靠财务人员,相应的管理模式也比较粗放,无法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缺乏舆论部门的监督,各部门之间也是各自为政,没有进行统一、协调的管理,对管理的认识程度比较低,缺乏具有较强能力的成本管理机构。

(三)经济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建筑企业中,一般都缺少对权、责、利结合的考核制度与体系,相应的基础也比较薄弱,机制不完善,在对建筑经济成本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督、评价机制,才可以保证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成本管理发展方向不定

根据现阶段的发展形势而言,大部分建筑企业在进行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时候,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根本就没有制定相应的成本发展目标或者方向,甚至一些建筑企业根本就没有制定目标成本,在进行最后结算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

二、强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建筑企业中,一定要加强对有关业务人员使命感与责任感进行提高,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并且开展相应的考核,对一些优秀人员进行奖励,对那些不合格人员开展培训或者辞退,同时制定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落实奖惩制度。除此之外,在企业内部进行一定的组织交流,项目经理要发挥带头作用,促进彼此学习,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创新,逐渐提高管理水平。

(二)强化建筑经济成本体系的管理

在建筑企业中,要想有效实现成本体系的管理,就要加强管理机构与人员的配置,避免出现部门交叉与职位重复的情况,一定要明确企业成本控制人员以及相关职责,同时对成本费用进行准确的预算,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在经济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运算进行审核,加强配比的科学性,强化工程成本的控制。除此之外,在同等质量要求下,一定要选择价格相对更加合理的材料与人工。

(三)提高施工质量

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片面的利益,只是重视工程成本的控制,一味降低工程成本,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这样不仅会增加一些因为质量不达标而产生的额外费用,还会让建筑企业的名誉受到损失,甚至会承担一些法律责任。从法律上、道德上而言,这是不被允许的,明显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还有部分项目经理为了摆脱质量责任,根本就不会进行工程成本控制,导致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果受到损失,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施工中,有关负责人一定要端正自身的态度,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定期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并且展开不定期的质量抽查,从根源上避免质量问题,减少工程返工,同时,在技术水平允许的基础上,可以使用一些降低成本的新工艺与新技术。

(四)强化无关费用的控制

为了有效降低不必要的开支,一定要加强管理机构的精简,加强对低值易耗产品的管理与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工种、工序间的配合与协调,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实现人工费成本的降低。

(五)加强材料把关

在建筑施工中,必然要使用大量的施工材料,所以,一定要对施工材料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控制施工材料成本的时候,一定要对材料采购进行控制,在采购之前,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同时加强经费的合理、科学预算,要求项目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核算,保证在材料采购方面不会出现一些严重问题。针对材料使用而言,一定要加强管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或者偷工减料行为。对使用材料进行登记,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严格把关。在进行材料采购的时候,可以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施工预算中的重要材料由企业材料采购部进行采购,其它材料可以由项目部进行采购,在采购的时候,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防止出现浪费、积压等问题。

(六)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与监督

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成本核算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营核算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职能,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对其工作开展予以重视。在建筑施工中,一定要重视施工进度与质量,加强科学管理与监督工作的落实,防患于未然,确保建筑企业可以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强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确保合同要求与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建筑企业本身发展而言,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控制建筑经济成本,可以有效确保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贞贞.探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1).

市场经济基本常识范文4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应把握两点: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同居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这个根本目标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二,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市场经济基本常识范文5

避开购买陷阱

虽然消费者熟悉了法律法规,但购买笔记本电脑也会出现种种问题,例如如何分辨水货、近似型号混淆、配置与实际不符等。这些问题、“陷阱”,光看法律法规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还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轻松处理,“化险为夷”。

水货陷阱:火眼金睛看清楚

鉴别水货笔记本电脑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只要抓住以下三点就可以轻松鉴别:

1、3C标志:没有3C标志的笔记本电脑不允许在中国市场销售。

2、使用说明:根据法律法规,没有简体中文使用说明书的产品不准在国内销售。“三包”中规定笔记本电脑“在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状态下,经维护不能正常启动、死机”为性能故障。说明书都没有,自然无法判断情况。

3、产品序列号:当场拨打厂商800电话,报出序列号就可以判别是否水货。有经验的读者还可以根据一些产品的序列号(例如ThinkPad行货)直接判别产品是否水货,用户最好将产品或配件(如电池)的序列号和代码明确标注在发票上,以便在未来出现问题时作为凭据使用。

如果符合以上三点,那么就有十足把握购买到一款行货,但由于价差原因,一些消费者甘愿买水货。某消费者购买水货ThinkPad T61,配置为Core 2 Duo T7250/1GB/120GB/14.1英寸,价格为~万二千元,比正规渠道的报价两万元便宜了不少。但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无法充电。消费者找到商家,商家要求花300元维修,或者花1000元换新。最后只好维修了事。本案例中,消费者无法获得应有的售后服务,最大的原因就是购买了水货机。水货机不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并且无法在官方渠道维修。除此之外,如果出现电池爆炸等问题,就更不划算了。水货来源不明,购买水货笔记本电脑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碰运气,因此我们建议,为免除后顾之忧,消费者应该去正规销售处购买行货。

配置陷阱:认真查验,核实规格

去年曾出现过笔记本电脑配置与所称不符的案例。消费者购买了某知名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后来发现内存容量只有官方网站所称同一型号的产品的一半,最后通过法律手段让“缺斤少两”的经销商罚了10倍于此款笔记本电脑价格的赔偿金。这是消费者使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的经典案例。

一般来说,大多数商家不会“缺斤少两”,但还是最好事先做准备。消费者可以查看产品官方主页,并详细核对产品说明书中的配置。在交验时让调试人员当场显示配置是否一致。并且为了避免到不诚心的产品,在选购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重点讲述三大部件:处理器、内存、显卡在选购笔记本电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处理器:乱“芯”渐欲迷人眼,认清规格再购买

我们曾亲身经历过销售人员向消费者说“奔腾双核是最新一代处理器,性能比酷睿2双核更好”,实际上移动处理器编号和类型五花八门,这是为了迎合不同市场的需要,不同的型号性能也有所不同。

以英特尔移动处理器为例,直接影响到处理器性能和稳定性有四个方面,架构(新架构往往在低频率下达到高性能)、高速缓存(处理器与内存之间数据交换高速缓冲区,数值越大性能越好)、主频(处理器运行频率,数值越大性能越好)和前端总线(FSB,处理器和北桥交换数据的通道,数值越大性能越好)。消费者也要分辨容易混淆的处理器编号,例如Pentium Dual CoreT2330和Pentium DualCore T2130,虽然T2330从参数上看明显低于T2130(缓存、FSB和制程工艺相同,T2130主频高于T2330),但T2330新架构使它的性能超出T2130不少,还可以支持64位操作系统。因此选择时消费者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多方考虑。

内存:内存价低如白菜,一步到位好升级

基本上厂家和销售商都会实事求是的说出实际内存容量,但很少会公布采用了几根内存,看上去几条内存无关紧要,但却对笔记本的性能和未来升级性有一定的影响。

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相同,内存带宽至少要不低于处理器前端总线带宽才不会影响性能。如果笔记本电脑搭载了Core 2 Duo T7500的处理器,其FSB频率为800MHz,那么内存至少也要双通道DDR2 400规格(市场上常见的为双通道DDR2 667内存)。如果仅采用单通道DDR2 667内存,较低的内存带宽会影响CPU的性能。除此之外,有些笔记本电脑仅配置了1条内存插槽,日后升级多有不便。因此,在购买时最好问清楚是否有剩余内存插槽。当下内存价格已经非常便宜,1GB DDR2 667的内存价格在170元左右,预算较为充足的用户最好在购买时直接将内存升级到2GB。换下的内存可以折价出售给经销商(如512MB DDR2 667内存可以折价80元左右),相当划算。

显卡:大显存并非强性能,共享显存看清楚

拥有独立显示芯片的笔记本电脑3D性能一般比集成显卡的机型要强一些。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商家打出某笔记本电脑拥有256MB或者更高的显存,实际上这样的说法还有待商榷。无论是NVIDIA的YurboCache还是ATI的HyperMemory技术都能够让显示芯片动态使用系统内存作为显存。例如采用的Mobility RadeonX1300显卡,在系统内存为256MB时只使用集成的64MB显存,而当系统内存提升至1GB时,显存甚至会提高至512MB。对于低端独立显卡而言,大显存并不能提升3D性能,更多只是商家的宣传噱头而已。消费者在选购时不要落入“显存陷阱”。

当然,决定笔记本电脑性能的因素还很多,处理器、内存与显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还有电池容量,显示屏参数,无线网卡规格等。虽然这些并不是决定一款笔记本电脑性能的决定因素,但也要在选购之前弄清楚,并在交验时认真核对。对机器某项性能有较高要求的用户(如需要较长的电池续航时间),最好在购买前详细咨询厂商的售前客服,以免买后不称心,又无法退还,造成困扰。

赠品陷阱:当下看清,拿货交钱

市场经济基本常识范文6

【关键词】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就业

1资本积累理论概述

1.1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其分析的理论依据是资本有机构成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积累引起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人口过剩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工人人口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起来以后,历史地起作用的特殊的人口规律。

1.1.1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积累对工人命运的影响时,是从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开始的。因为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等量资本会吸收不等量的劳动力,从而影响工人阶级的命运。所谓资本有机构成,就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其公式表示为C:V。

1.1.2 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时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再生产存在着不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资本量的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会增加,工资也可能提高,但这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没有改变工人的从属地位,也没改变工人受剥削受压迫的实质。因为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劳动对资本的从属关系没有改变。资本积累规定了工资变动的界限,将工资的变动控制在适合资本增殖需要的限度内。

此外,在资本构成不变时,资本积累带来的工资提高又对资本积累产生反作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机制会自行排除它暂时造成的障碍。”即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会使资本积累放慢,从而对工人的需求减少,进而减缓工资上涨的压力。

1.1.3资本有机构成调高对工人阶级的影响。技术进步引起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表现为劳动的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相对减少。”这样,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就首先表现为技术构成上的变化。而资本技术构成的这一变化,又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就会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使资本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增大,即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积累通过有机构成的变化,必然造成相对过剩人口。因为,资本对劳动的需求是由总资本中可变资本的大小决定的。可变资本相对量的减少,削弱了资本积累对劳动力的吸引作用,使资本积累引起的劳动需求量减少。尽管随着总资本的增长它的可变部分也会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绝对增长,由此必然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即超过资本增值的平均需要,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2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与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就业问题

2.1我国就业问题分析。

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已经达到917万人,失业率是4.1%。但是,由于我国一直未实行调查失业率的统计方法,因此,社会实际失业率比这个数字可能还要高出不少。我国的劳动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2资本积累理论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启示。

首先,根据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要保持必要的生产规模或经济发展速度,以保证必要的就业量及就业增长率。马克思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因单纯的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导致就业量增加的情况,即资本构成不变时,对劳动力的需求会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总理曾指出:“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保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来解决就业的压力,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从当前的中国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实际出发,我们还要保持一定的投资力度,也还要保持部分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低的必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和扩大就业量。

其次,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扩大就业范围,创造就业渠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失业的分析,切中了‘结构性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只要技术在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劳动力必然相对过剩,要减少这种失业,有效途径就是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新的行业,扩大第三产业发展。”当前我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一方面要依靠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带动上下游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链以创造和扩大就业渠道和就业范围,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进步造就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诸如电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科技与生物科技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实现社会总就业量的扩张效应。

再次,要积极发挥政府在就业问题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马克思当年设想的解决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问题的途径就是消除资本对劳动的专制统治,将社会对劳动的需求置于合理的计划调节之下。虽然从经济发展的现实阶段出发我国现在已经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不可能再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由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来安排全部就业人员,但是如果完全放弃了政府对就业的调控任由市场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就业问题则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要坚持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