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范文1
作为地处西部的省属高校,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及学科优势,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科研基础薄弱和科研经费紧张的双重压力下,寻求科研工作的特色发展之路。
为此,西安科技大学在科研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积极吸纳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源参与学校科研产业,以学校为主体,全面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组织联合攻关,有效推动了该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基地的建设步伐,带动了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值本刊记者深入陕西进行地方高校科研产业专题报道之机,西安科技大学主管科研产业工作的卢建军副校长,向记者娓娓道出了该校科研产业工作的创新做法及成功经验。
“双归属”与导向差异
当前,产学研一体化被视为高校科研产业发展的可行途径和基本方向,不断探索适合各高校科研产业发展的具体模式成为高校科研产业工作的关键所在。
卢建军认为,在高校、企业、社会间构建平滑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产业发展模式,必须明确高校科研工作与企业科研工作的导向差异。卢将这种差异归纳为高校与企业间泾渭分明的“双归属”差异。
在卢建军看来,高校与企业在科研工作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双归属”。所谓“双归属”,对高校而言,是指长期以来,高校科研工作主要以学术成果和科技奖励为导向,缺乏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对企业而言,是指企业的科研需要主要以市场和成本为导向,着眼于生产效益与效率的提高。
以学术成果和科技奖励导向的高校科研“双归属”与以市场和成本为导向的企业科研“双归属”,使得企业与高校间的产学研衔接步履维艰。为此,欲消除企业与高校间的衔接障碍,必须改变当前高校科研工作的“双归属”导向。
据了解,为改变高校科研工作的传统导向,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出台了科研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和校内拔尖人才奖励办法,启动了博士科研启动金制度,修订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培育和重大项目策划基金管理办法、纵横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和研究生导师遴选中建立了科研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一系列重要措施,逐步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管理体制,逐步将高校科研工作引向市场和效益导向的发展轨迹。
“双循环”与衔接失衡
为彻底转变科研工作的“双归属”现状,西安科技大学从实现内外产学研工作的良性循环着手,理顺内外部产学研循环机制。
卢建军指出,高校内部的产学研循环,主要是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科研与产业间的互动关系。
为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一直坚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科学研究带动和推动教师队伍的成长,通过科研项目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改善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通过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要求,推动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通过吸引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加强了本科教学实践,推动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一大批中青年教师通过参与科学研究特别是参与重大项目研究,自身学术水平得到很快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学校逐步将科研产业培养人才功能纳入常规考核,将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衔接制度化、常规化。”卢建军强调。
此外,为实现科研与产业间的平滑对接,西安科技大学大力强化科研、产业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意识,促进科研、产业间的良性循环。
卢建军表示,高校产学研的外部循环,不能局限于学校科研部门与产业集团之间,规模化做企业不是高校产业集团的目标。“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经由产业部门孵化、培育成熟后成功转化,交由市场运作,是高校科研产业工作的根本出路,也是建设创新型高校的必然要求。”卢建军称。
大学研究院―产学研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正处于筹建中、已初具雏形的大学研究院,是转变高校科研工作传统‘双归属’,理顺产学研工作‘双循环’的有益探索。”卢建军告诉记者。
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学校现有科研条件和重点科研基地,是西安科技大学科研产业工作的着眼点。大学研究院拟以学校为主体,以人才为纽带,整合各学科科研实力,统一承接和组织科研项目攻关工作。
卢建军指出,大学研究院的主要职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和社会为目标,建立起市场化的科研管理平台和科研转化平台。
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范文2
关键词:科研;体育院系;高校;河南省;外部环境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401―03
1 科研管理体制
科研管理是对整个科研或科技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总称。科研管理体制是指科研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组织制度、措施和管理方式的总和。科学的体育科研管理是提高科研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在对河南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的领导和专家访谈中了解到,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的科研管理是在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双重领导下,体育院系对其教师进行直接管理。具体来说,高校科研处对本校的科研工作进行宏观统筹安排,负责本校科研课题的立项、审批和上级科研课题的推荐,对各项科研经费进行划拨、管理和监督等。体育院系作为学校的一部分,在接受学校科研处的全面管理之下,对本部门教师的科研进行微观、具体的管理,根据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部门教师科研工作职责和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做好本部门教师科研成果的统计和上报工作等。
2 对科研重视程度
科研是高校体育部门获得声誉和资源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科研工作的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费时费力又费钱,再加上教学和训练任务繁重,因而许多教师不愿意进行体育科研,只是到了评职称才临时抱佛脚,造成科研不能深入和持久,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因此体育部门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进行体育科研的积极性。为了解河南省各个体育院系对体育科研的重视程度,在“领导调查问卷”中设计“贵部门对于体育科研的重视程度如何”这一问题,统计结果表明,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对体育科研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
3 科研激励因素
3.1职称评聘对科研成果的要求 教师的科研成果是其科研能力的外在表现,是其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把它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由于高校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因此各高校对不同职称教师的评聘都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要求,尤其是教授和副教授的要求相对更高,因此在“领导调查问卷”中仅对教授和副教授评聘的论文要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对教授的评聘需要下列条件中的两条以上(其中第一条为必备条件):
1)在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科为独著,理工科限前两名)本专业学术论文8篇以上,其中至少有4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2)国家级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两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的第一作者。
3)主持完成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两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项目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4)正式出版两部以上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部)、译作(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部),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或独立完成学术著作一部。
另外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教师系列破格申报教授的条件之一是任现职期间必须在省级CN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科为独著,理科限第一作者)本专业学术论文10篇以上,其中至少有6篇发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其中至少有三篇有创见性的学术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或被SCI、EI书面收录)。
3.2发表科研论文版面费的报销
教师进行体育科研,从选题、收集资料、统计分析数据到最后撰写论文,作者付出很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又需要交纳几百甚至上千元人民币的版面费,真可谓费神费力又费钱,因此体育院系对教师版面费应给予报销,适当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能够激励教师进行更多的科研工作,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从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领导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河南省仅有3所高等体育院系对教师的版面费给予报销,而且主要集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进行体育科研的积极性,制约了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体育科研向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3.3学校院系及体育部门对科研成果的奖励 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是发自于内心的欲望与要求,人的行为是满足需求的过程。行为科学有关的需要、动机行为理论告诉我们,奖励机制对促进体育教师参与科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科研成果实行奖励,根据成果类别和层次的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是提高教师进行体育科研自觉性的重要手段。
调查显示,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对科研成果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仅有一所学校选择精神奖励和物资奖励都很多。主要原因有:1)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个别院系领导对体育科研不重视,该方面投入少。
要解决各体育院校科研上存在的问题,应首先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激励高校教师主动地从事科研活动;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应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严格奖惩制度,引导教师对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奖勤罚懒,鼓励多出成果,多出有用的成果。
3.4科研经费来源 教师进行体育科研需要查阅、复印资料,调查访谈,实验材料,参加学术会议等,因此经费的投入是搞好科研工作的物质保证,是影响高等体育院系教师科研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教师科研有关经费情况涉及三个问题:
1)体育经费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学校总经费的1%)。调查显示,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仅有一所学校体育经费达到学校总经费的1%。
高校体育以教学为主要工作,大部分经费也用于这方面,大部分高等体育院系连体育经费都不足,对于鼓励科研方面来说,就更没有太多的经费来支持。
2)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科研经费来源。
调查显示,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教学经费,科研单独拨款与科研处拨款的比例很小,当教学经费紧张时主要削减科研经费,这样必然导致用于科研的经费更少。
3)各体育院系每年拨给体育教师科研经费情况。
22.88%的体育教师选择拨给科研经费,而有大部分,占77.12%的教师选择没有拨给经费,这种情况进一步说明了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科研经费不足的状况。科研经费不足影响着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制约着我省高校体育科研向更层次的发展。
虽然目前各体育院系的经费较紧张,但各高等体育院系应积极采取措施,在加大对高校投入的同时,确保科研经费到位;政府与学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多进行开发研究,将社会资金引入到高校来;高校要敞开大门,让完善的竞争机制
逐步渗透到学校,在加大对高校投入的同时,确保科研经费的全额到位;政府与学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多进行研究,将社会资金引入到高校来;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加强对体育科研经费的管理,合理使用体育科研经费,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以促进我省高等体育院系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5科研设备条件
3.5.1院系图书拥有情况从信息论角度分析,科学研究是一个信息输入、存储、输出、反馈的过程。进行科学研究,从研究项目的选题、计划的制订、科研方法的选用到科研成果的撰写,都必须掌握大量的相关文献。在现代体育科技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情况下,体育科技工作者进行体育科研,了解和掌握必要和充分的体育文献资料更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学术期刊是体育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也是重要的体育信息资源库,因此体育学术期刊是高校体育部门教师进行体育科研最主要的文献参考来源,高校体育部门订阅体育学术期刊的种类和数量,将对教师的体育科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对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领导的调查结果来看,各个体育院系订阅体育学术的种类和数量极不平衡,订阅的期刊种类较全,数量较多的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与新乡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可以满足教师体育科研的文献资料需要,因此,体育科研成果相对突出;相对于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其他体育院系却很少,不能满足教师进行科研的需要。主要原因是这些高校是新升本院校,正处于建设中,通过访谈了解到各个体育院系领导已经认识到建设体育文献资料的重要性,并正在加大力度进行建设中。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络对体育信息的飞速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体育信息资源,给体育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大量的有科研价值的体育信息,特别Internet在全球的广泛运用,科技期刊的电子网络版(数字化期刊)已走出实验室和试用阶段,为高校体育部门教师检索、查阅、收集体育科研资料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手段。调查中了解到河南省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如河南大学图书馆)已开通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或中国学术期刊网,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文献保障,可以预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信息将成为高校教师进行体育科研的最重要的文献信息源之一。
3.5.2院系与教师计算机拥有及应用情况
在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是信息加工、处理、存贮的重要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科研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可使科学研究更加迅速、准确、有效。掌握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检索、阅读研究所需要的大量信息资料,因此计算机是高校体育部门教师从事教学、科研,获得知识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较多,体育院系计算机的数量在5台以上,其中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拥有30台计算机,调查的体育院系都上网且都配有打印机。在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情况中,77.45的教师有计算机,没有计算机的教师占少数,这些基本设施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师教学与科研的需要,能够基本保证教师体育科研的顺利进行。
3.5.3院系实验室情况
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在拥有大型的体育实验设备、仪器方面很不平衡,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河南省重点综合性大学,体育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测试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大型体育实验设备、仪器较多,调查的学校中有三维测力台、全自动尿十项分析仪、功率自行车、跑步机等;而新生本的普通师范体育系拥有的大型体育设备、仪器较少,部分学校仅拥有体质测试仪、跑步机和一些健身器械,用于体育科研的仪器设备较为缺乏,这是制约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体育整体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因素之一。
4 结论与建议
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09-03
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无论从规模、管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上,还是社会认同度上,都获得了大幅提升,它标志着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新的发展时期,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学校上台阶、上品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科研将在新一轮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客观分析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高职科研管理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状分析
(一)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科研管理机构基本建立 机构是职责的载体,要有效地履行某项职责,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在21世纪初,多数高职院校刚刚成立,处于发展初期,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多数成立了科研管理机构的学校,也仅仅是挂了一块牌子,缺房少人,管理机构不健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升,科研管理机构逐步得以健全,据笔者2010年对全国范围内抽样选取的4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40所学校均设立了科研管理机构,达100%。其中,属处级部门的有34所,占85%,属科级部门的有6所,占15%。在部分科研水平较高的学校,还设立了科研管理的二级机构,如研究所、研究中心等。这标志着在学院层面,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构已基本建立,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科研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科研管理制度是参与科研活动人员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它具有规范性和导向性,是学校实施科研管理的基础。由于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成人高校合并升格而来,科研基础差,又面临生存发展诸多问题,无暇顾及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科研管理制度在大部分学校基本是空白。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领导层以及教职工对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升以及科研自身发展的强烈需求,各校加大了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力度,科研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据笔者2010年对全国范围内抽样选取的4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40所学校均建立了关于课题管理和科研成果奖励的相关制度,部分学校还建立了科研工作量化计分、学术交流活动管理、科研机构管理、科研档案管理、学术道德规范等制度,尽管这些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学校与学校之间还有差距,但毕竟全面实现了科研管理制度从无到有,这标志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迈进了一大步。
科研管理队伍不断壮大,管理手段不断更新 21世纪初,多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队伍基本未建立,专职科研管理人员多则1~2人,少则为0,其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管理手段原始、单一。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各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升,伴随着科研管理机构的逐步健全,科研管理队伍不断壮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据笔者2010年对全国范围内抽样选取的4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40所学校均有专职科研管理人员,3人以上的达80%,部分学院达到8人以上;有的学校还在二级院系配备了专职科研管理人员,如科研干事、科研秘书等;与此同时,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较大提升,呈现出年轻化、专业化的趋势。随着科研管理人员数量的增加与素质提升,科研管理手段正向多样化、现代化迈进。据本次调查显示,90%的学院有专门的科研网页,设立了相关栏目,教职工可直接从网上获取科研信息,下载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制度与办事要求。部分学校建立了科研管理系统,实现在线调查、在线课题申报与评审、在线成果申报与统计,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效率,科研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
科研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合并升格而来。建院之初,普遍存在科研意识淡漠、科研氛围不浓、科研能力偏弱等问题。2005年以前,不少学校课题研究是空白,科研成果是空白,教师寥寥无几,科研整体水平与高等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认识提高,伴随着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构与科研管理制度,教职工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学院科研氛围日渐浓厚,整体科研水平大幅提升。据笔者2010年对全国范围内抽样选取的4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100%的学校具有院、市、省科研课题,100%的学校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0%的学校具有横向科研课题,50%以上的学校有自己的发明专利,部分科研水平较高的学校还承担了国家级课题,获国家级成果奖,横向课题技术服务年收入达千万以上。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期间,科研经费净增1.22亿,获授权专利271项,出版学术著作90多部,8000多篇,连续4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科研水平名列广东省前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定位存在偏差 科研定位是对科研地位、科研目的、科研重点的基本认识,决定着学院的科研方向与成效。就目前而言,部分高职院校在科研定位上存在一些偏差。一是对开展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仍然不足,未把科研摆在相应位置,人力、物力、财力均不到位。二是对科研目的缺乏正确认识。认为科研是学校的“面子工程”,关键在于量,不在于质,只要项目、成果、论文的数量上去了,科研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科研是否产生实际效益,是否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否服务于高职培养目标,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完全无需考虑。三是未从高职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本校实际确定科研重点,而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呈现出面广、力弱,偏文、偏理且轻应用、开发、服务的局面。据笔者2010年对全国范围内抽样选取的4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近50%的学校科研重点未放在应用性研究与技术服务上,应用性研究项目所占比例偏少,技术服务开展较差或根本未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几乎是空白,普遍存在重立项,轻结题、重论文,轻实践、重成果,轻转化的情况。这样的状况,虽然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但科研定位上的偏差是其主要成因。
基层科研管理缺位 科研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学校层面的管理外,还应有基层管理,如院系一级管理、项目组管理等。尽管随着各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升,科研管理机构逐步健全,从学校层面看,科研管理工作有效展开,但从院系一级以及项目组层面看,科研管理严重缺位。除少数科研水平较高的学校在院系设立了科研管理机构或管理岗位、实行了科研的二级管理,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数学校院系一级没有科研管理机构或科研管理岗,不能较好地履行其科研管理职责。实际上,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主要分布在院系,科研活动的主体也在院系,院系的科研管理关系到高职院校整体科研水平,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基层科研管理的缺位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是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提升学院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科研激励机制的建设,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从评职、考核、成果奖励等方面给与激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客观地看,多数学校科研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激励手段单一,偏重物质性奖励。据笔者2010年对全国范围内抽样选取的4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就科研激励制度而言,近60%的学校仅有一个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且奖励的表现形式均以金钱体现。实际上,就一个人而言,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特别对知识分子而言,在解决了温饱的情况下,精神需求尤为重要。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当物质激励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不再继续产生效力,且单一过分的物质激励,会使得科研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变得庸俗化。二是激励机制缺乏系统性。对教师而言,搞科研的动力分为内驱型与外驱型,内驱型即发自内心地想搞科研,外驱型即迫于外部压力而搞科研。就目前而言,多数教师搞科研均属外驱型,学校政策怎么定,科研就怎么搞。而目前多数学校对教师的科研要求主要体现在职称评审上,缺乏连续性与系统性,从而导致教师科研存在阶段性与脉冲现象。调查显示,多数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定前一两年,其科研成果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呈快速增长之势,而职称评定之后则快速回落。
科研监督约束机制尚未建立 同其他任何领域一样,科研领域也需要监督与约束机制。但就目前而言,多数高职院校科研监督约束机制尚未建立。据笔者2010年对全国范围内抽样选取的4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无一所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研监督与约束机制,尽管有几所学校出台了学术道德规范要求,但针对性不强,制度措施不具体,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与约束作用。由于科研监督与约束机制缺失,在部分高职院校,不良科研行为比比皆是,剽窃抄袭,投机取巧;同一研究内容,多个课题申报;同一成果,多个课题共用;同一人同一时段,参与N个课题研究;申报课题以搞经费为主,经费用完了,课题就完成了。如此等等,完全背离了科研的本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尽快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认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科研的定位
要通过学习、宣传、研讨等多种形式,让教职工充分认识到,科研是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需要,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升广大教职工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与此同时,要深入调研,认真论证,明确科研的定位。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科研应以应用型研究和开发型研究以及技术服务为主,面向社会生产第一线,注重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不求大而全,力求实际效果。至于每个学院的科研重点放在哪个方面,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视自身的科研基础而定。学校应对科研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坚决抛弃重项目数量,轻项目质量的做法,一定要花功夫组织引导,把人力、物力、财力主要投放到重点项目,打造自己的科研高地,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
(二)建立二级科研管理机构,加强基层科研管理
在目前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各高职院校科研规模不断扩大、基层科研管理严重缺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二级科研管理机构,强化基层科研管理是当务之急。
就二级科研管理机构而言,可视实际情况而定。如学院在某个领域有优势,科研量大且力量强,可单独成立研究所或研究中心,由所或中心进行具体管理;如某二级院系科研规模大,可成立科研管理科,对科研进行专门管理;甚至二级院系也可根据自身的实力建立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但不管何种情况,各高职院校必须在二级院系一级设立科研管理岗,负责本院系的科研管理。
就管理而言,不同层面的机构有不同的职责,形成一个管理链。学院层面主要负责学院科研规划的制定、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科研经费的分配、纵向项目的审核上报、申请成果奖励的审核上报以及面上的检查和对外交流协调等,相对较为宏观。二级院系或研究所(中心)层面,主要负责本院系、本所(中心)的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档案建设与科研团队建设等,相对较为具体。至于项目组管理,那就更为具体细致,从人员分工、进度计划的落实、科研仪器的使用、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每笔经费的审核以及最终成果转化等等。在这个管理链条中,二级院系或研究所(中心)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下,可直接联系到项目组,因为熟悉情况;对上,可以站到一定高度,因为至少可从某专业、某技术领域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二级院系或研究所的管理是关键,各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应配备强有力的管理力量,抓实抓牢,确保科研管理的有效性。
(三)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目前,在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偏弱的情况下,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势在必行。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大信息沟通力度,建立面向各方面的信息平台和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使成果信息与用户需求信息能及时交流;二是加大校企、校地合作力度,到地方或企业举办技术服务中心、实验室,欢迎企业入驻学院开办工作室、研发中心,校企合作开办技术研发中心等;三是在项目立项、经费划拨、设备配备等方面向地方经济急需的项目倾斜;四是鼓励科研人员承担横向课题,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进行技术服务,并在经费上给予优惠;五是建立专项经费,用于成果转化前期补助,降低研究人员经济风险。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约束机制
各高职院校应在充分调研的情况下,结合学院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激励、约束机制。就激励手段而言,应多元化、复合化,既要有物质激励,又要有精神激励,不以金钱作为唯一奖励形式。可发奖金,可颁荣誉称号,可给学习进修机会,可给发展空间,可给展现平台,可给相关资源;就系统性而言,应既考虑事,又考虑人;既关注短期,又考虑长期;既关注结果,有关注过程;一定要从人的发展角度、学院发展角度注意其导向性。在这一过程中,监督与约束机制要同步建立,除出台学术道德规范要求、从正面对教师加以引导外,还应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如课题阶段检查制度、成果评估制度、科研经费审计制度等,并严格按制度操作执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姑息,不手软,多层面、多方位遏制科研不良行为的蔓延,使科研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建文.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7).
[2]关尚杰.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7).
[3]黄快生.误区与困境:对高职院校科研的反思[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4]李超任.关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的思考[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5]王平平.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J].宁德师专学报,2010,(4).
[6]吕英方.对高职院校院(系)科研管理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4).
[7]首珩.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5,(7).
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范文4
一、加强引导,精心选择小课题研究
根据市教科所工作安排,结合我处实际,在学期初从小课题选项伊始,我们便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工作。首先,我们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市教科所关于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针对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小课题的选择、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小课题研究的实施等方面内容”对教师进行了培训辅导,使老师们懂得 “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是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讨论交流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疑点;然后提出问题,提高加工思维,并把一个个小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小课题,最后指导教师分析背景,查找资料,形成所能研究的课题。就这样全处各校共形成了50多个小课题,通过讨论筛选,共有13个小课题上报市教科所获得了全市立项,并有一个小课题成为全市重点小课题,所余40个小课题作为镇级小课题进行研究管理。
二、建章立制 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向纵深推进,校办首先成立了市中办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处小课题研究的领导。建立了市中教研室教科研博客,并链接了13个小课题组的博客,以随时查阅记录、跟踪研讨活动等方式检查工作,便于了解各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各课题组的研究活动进行阶段评价。建立健全了小课题研究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全处小课题研究有章可依。目前,我处的小课题研究进展顺利。一是老师们对本人承担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二是老师们面对面或通过博客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掌握了课题的研究更多灵活实用的方法。
在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立足 “小”字,帮助教师们关注自己具体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追求真实的研究;立足“课题”,引导教师从计划到反思,以科学的方式探索问题的解决或现象的改变,追求经验的提升。我们把教师的“小课题”研究作为教师获得个性化成长的重要平台以及特色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充分调动课题研究人员和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校办及各学校都制定并完善了小课题研究及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加大了对课题研究成果、教科研文章的发表、获奖论文的奖励力度,以激励广大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和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三、正视问题与不足,切实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我们通过加强教科研工作的管理措施,积极地开展小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教科研活动,使我处各校教育科研工作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科研工作的不足:
1、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有部分教师存在上网下载的现象。
2、教育科研工作,应更好的与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应更好的体现教育科研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
3、课题研究的思路还有待清晰明确,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问题的存在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新的学期我们将纠正不足,克服困难,力争在小课题研究及一系列的教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以推动全处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和和一系列的教科研活动,提高了全处教师教科研工作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我们坚信,有市教科所的正确领导,有各课题组成员及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支持,我处的教育科研工作,就一定会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新的发展。
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核心,以强化质量管理为抓手,以激励进取为动机,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对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注重对学校进步的评价,搭建学校之间争先创优的平台,激发持续发展的后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二、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学评价坚持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既看基础起点,又看进步变化。坚持多元评价,科学操作,公正客观,公开透明,确保评价信度。
2、激励性原则。注重学校自身教学质量提高的纵向比较和学校间的横向比较,促进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激励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被评价者的主导作用,拓展教育创新的空间,将凝聚人心,鼓舞干劲,通力合作贯穿于评价的过程,增强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能力,致力于不断向更高目标奋进。
三、奖项设置:
(一)学校类
1、普通高中:设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奖、教学质量进步奖、优异和特长学生培养奖。
(1)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奖:
高考本科数(二本及以上)达县定目标的学校,授予“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奖”奖牌。按基数奖+目标数×a元计发奖金,a由县教育局依据不同类型学校设定;如超标另计发奖金。学校应将奖金奖给高三教师和主要教学管理人员。
(2)教学质量进步奖:
教学质量进步奖的统计对象为二本线以上的应届文、理科学生、招飞生、保送生、少年班学生。学校二本达线率增长幅度最高的学校获教学质量进步奖,授予“教学质量进步奖”奖牌。具体计算如下:
学校二本基准达线率:以学校上年文化课高考二本平均达线率为学校基准二本达线率。
学校当年应届生实际达线率=学校达二本人数÷学校当年应届生高一学籍数×100%。
全县二本基准达线率:以全县上年文化课高考二本平均达线率为全县基准二本达线率。
学校二本达线率增长幅度=学校当年二本达线率-学校二本基准达线率×(全县当年二本达线率÷全县二本基准达线率)
(3)优异和特长学生培养奖:
(ⅰ)优异学生培养奖
凡产生高考文、理科省级、市级状元或高考文、理科全省前20名学生的学校,获优异学生培养奖。
(ⅱ)特长学生培养奖
被二本及以上学校录取的体艺学生的总数居全县首位的学校,获特长学生培养奖。
授予获奖者奖牌或证书及奖金。
2、职业高中:设对口高考达线和就业率奖。
对口招生本科达线数和就业率进入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的学校,授予“职业高中教学成果优秀奖”奖牌,同时发给奖金。成绩计算依据市职业中学对口招生考试成绩和就业率统计表。
3、初中(含完中初中部):设初中教学质量综合奖。
初中升学考试综合成绩进入全县前八名的学校,授予“初中教学成果优秀奖”奖牌,按名次发给奖金。在城中学中考成绩在上一年进步的基础上才予以奖励。
综合成绩以七年级在籍学生为基数统计,计算主要依据县中考成绩统计表,同时将三年的入学巩固率、升学率(含普高和职高)、省示范高中录取率(本县在籍生),参照各校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高考达线率。
4、中心学校:县设义务教育小学教学工作综合成绩奖五名。主要依据县教学质量监测的成绩、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情况,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等。
(二)教师个人类:
1、教学成绩奖:
高中学科教学成绩奖:本奖项分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五个学科分项设奖,对全县所有普通高中根据各学校学科均分增长幅度由高到低排序,各学科第一位的获学科优胜奖。计算方法如下:
学校学科均分增长幅度=学校学科高考均分-全县学科高考均分×(学校学科中考均分÷全县学科中考均分)
学校学科高考均分:根据学校应届高三高考学生数计算出该校五个学科的高考均分。
学校学科中考均分:根据学校该届高一实际录取并取得学籍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文科综合以政治、历史两科总成绩,理科综合以物理、化学两科总成绩,计算出学校学科中考均分。
全县学科中考均分:根据全县该届高一实际录取并取得学籍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文科综合以政治、历史两科总成绩,理科综合以物理、化学两科总成绩,计算出学科全县中考均分。
初中学科教学成绩奖:中考成绩全县学科均分前三名学生的科任教师给予奖励。成绩统计按七年级办理学籍人数计算。
辅导学生各类竞赛按获国家级、省级不同等次给予奖励;获市级一等奖者给予奖励。
2、教学研究成果奖:教学论文、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评优按获国家级、省级不同等次给予奖励;获市级一等奖者给予奖励。
3、教育科研成果奖:教育科研论文、成果评比获国家级、省级不同等次给予奖励;获市级一等奖者给予奖励。
国家、省、市、县级课题结题的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不同级别给予奖励。
另对在教育教学、教研、教育科研、艺体教育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学校和教师设特别奖项。
四、考核办法
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以该学年材料为准,学生以当年高初中应届毕业生有关材料为准,各校应根据以上各奖项所设指标数和各项考核内容做好本校及教师的自评工作,并将自评结果及相关材料的复印件于下一学年度12月底前报县教研室。县教育局的复审和评奖工作由教研室牵头,教育股、招生办、职成股等股室协同完成。
五、奖励办法:以上奖励每学年一次。对获奖单位和个人以精神奖励为主,在全县通报表彰。同时,对获奖的学校颁发奖牌和一定的奖金,对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和一定的奖金。
六、附则:
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范文6
复旦大学去年录取的3871名新生中,男生1847名,占47.7%;女生2024名,占52.3%。这是该校历史上女生比例首次超过男生。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中,女生比例也逐年走高――女生和男生的比例从2004年、2005年的6∶1上升到2006年的近乎7∶1。
事实上,女多男少的现象正从外语专业类院校、师范类院校逐渐向综合性大学蔓延,甚至在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里,女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据专家介绍,三大原因造就女生强势:一是女生在心智上成熟较早;二是女性独立自强意识加强;三是就业压力导致追求高学历。求职找工作,男生明显优于女生,女生只有通过提高学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辛 广)
同济奖励创新 南开关注偏才
同济大学新举措:获明显创新性成果的学生可免试直升研究生。今后,只一心埋头于书本将不再被学校提倡,种种发明活动也成为学校考核学生学业的一项指标。学校还配套制定了“本科生创新研究成果奖励办法”,取得明显创新性成果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学金和专门奖励金,同时还可获得学分,一个项目最高可得4个学分。
尽管在某一领域表现拔尖,却被另一门功课拖了后腿而与奖学金无缘,这是大学偏科学生共同面临的尴尬。南开大学为此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列入评审条件,不再仅以学习成绩论英雄,而是让成绩优秀者、刻苦努力者、偏才拔尖者和经济困难者都能受到奖励或资助。按照南开新规,在科技创新、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发明创造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获科技创新奖学金,并有望成为“南开大学学业优秀生”。(丁晴子)
中国高考遭遇洋竞争
新年伊始,数十名中国学子将接到世界名校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于9月直接进入剑桥进行本科―硕士连读。
英国剑桥大学中国遴选中心去年在全国挑选了15所各地区顶尖中学,如北京市人大附中、上海市上海中学、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广东省执信中学等,作为其授权的考试中心。参试者要经过面试及英语、数学笔试,思维敏捷、善于表达、富有创造和想象力,并在某些方面具有专长的学生较易被录取。同时,1月底前已通过美国高考(SAT)的高三学生将接到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一旦决定留学,就意味着他们将不必参加今年的全国高考。(萧 萧)
大学宿舍分等级惹争议
一些大学按照收费多少设置不同条件的宿舍,让学生自由选择,这种划分不同等级的做法,已引起一片质疑声。最大的反对理由就是担心会引起校园里贫富分层越发严重。但是选择相对便宜的宿舍,减轻经济负担,却是不少贫困生由衷的需求。据了解,高校宿舍里由于用电、用水而引发的矛盾已经不在少数,而且矛盾多是出现在贫困学生与富裕学生之间。
有评论认为,大学不是脱离社会存在的世外桃源,它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从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有人开车来上学,有人带着笔记本电脑进课堂,也有人一天只吃两块钱的伙食。这恐怕不是大学所能控制的问题。(安 牧)
美国大学宿舍刮奢侈风
在美国,一些大学生日益成为“娇子”,不仅学生宿舍设施豪华,还有人花钱雇佣人打扫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