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牌竞争力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牌竞争力调研范文1
7月1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赢在中国》栏目播出的创业比赛中没有一个选手被评委选中直接晋级,唯一晋级的一个选手是现场观众评选出来的,他叫李海镛,他带来的是高档铝合金门窗的制造和销售项目,此前他的产品已经销往美国。现场的评委认为他的项目没有技术壁垒,别人很容易克隆而没有选择他直接晋级。
在参赛中,他对做企业有着这样的看法:不是我们做不好,很多时候是我们不想做,现在我做的就是把一点点的细节全部理平,把质量做好,我相信如果有人跟我一样地做,一定也会做得很好。
当时我想,或许就是这点以及他的真诚感染了现场的观众,使他得到了唯一的晋级机会。
我们不去评论评委选择项目的想法,只想说说企业打造品牌的问题。
或许李海镛的创业项目本身真的没有什么壁垒式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相信他做事情的态度以及所奉行的做质量好的产品的承诺,一定会是他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并且就是品牌。
对于品牌我们总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和实现品牌的想法。无论怎样,品牌总是要有核心竞争力的,可能是很多,也可能只有一个。而简单、实际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我们所要塑造的品牌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这是做品牌的基础。当然这不是主观的臆想加上一时的激情就可以做到的,当我们知道目标客户的真正需求并能够为他们解决需求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那么,我们就是在为品牌注入活力,这些也是品牌最为宝贵的财富。
对于国外品牌,很多人认为是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的。在我看来他们创牌之初便已是品牌,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和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时间只不过是一个验证,时间历练只不过是他们为客户带来有价值的东西的信心、恒心和能力,时间也使我们在某个阶段之后忽然发现它竟然成了引领人们某种生活方式的向导。
曾经有个做服装品牌的人问我,为什么他的服装卖不好。我问他是否知道自己以前卖出去的产品被什么地方、什么人买走了。他说只是大致了解哪些区域、哪些款式卖的好,其余的一无所知。我给他的意见是把先把这些事情弄清楚,知道实际购买者是一群什么样的人,然后来具体研究一下他们购买服装的真正原因,包括他们对产品的需求和附加价值的需求等,之后衣服自然就会好卖。同时也告诉他,不要想着把衣服卖给所有人。
相信同这家一样的企业在中国的服装业一定不会太少。当我们感叹生意不好、品牌难做的同时,是否也和他一样未曾想过我们服装为什么能被消费者买走,我们最终的目标客户到底需要什么,而我们又能为他们解决和带来什么的问题呢?
这些应该不是很难做的事情,做品牌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做个至少能够被别人认可的品牌,我们不是不能,而是我们没有看到真实而又简单的问题而已!
做oem的企业是否能为客户真正的提供货期准、质量好的产品;做渠道的企业是否能够真正的为加盟商带来真正的财富;做终端的企业是否能够只为目标消费者带来他们真正需求的产品和价值体验。
如果我们能做到,那么坚持着做,我们就会是真正的品牌。
北京服装市场各种品牌牛仔装调研报告4.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北京服装市场各种品牌牛仔装调研报告.
品牌竞争力调研范文2
1.1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成长机制
品牌竞争力是解释品牌成长驱动要素的经典理论,其由外显性与潜力性竞争力构成,因此本文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以品牌竞争力理论为框架,探寻驱动中小企业自主品牌成长的内在机制。外显性竞争力是自主品牌竞争的市场表现,其能为中小企业自主品牌成长集聚市场资源,从而加快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成长,其包括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8,9]。例如,华为凭借技术优势推动了华为高科技品牌的创建,赢得了消费者知晓和赞誉。然而,现实中我国诸多中小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的战略眼光,并且匮乏自主创新资源。鉴于此,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普遍较低。因此,为了促使中小企业的稳健成长,亟需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外显性竞争力。中小企业自主品牌成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潜力性竞争力,即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等价值创造能力。首先,研发创新能力能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例如,开心网在模仿Facebook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式创新,开发了适应中国市场的业务。其次,生产制造能力能将企业的研发成果物化为高科技产品,并且卓越的生产制造能力能提高产品品质,帮助企业赢得消费者的赞誉。例如,海尔在创立之初始终以“高质量标准”自律,其“砸冰箱”事件为企业赢得了消费者认可。再次,市场营销能力能提高顾客的购买便利性,增强顾客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附加值,并能使顾客借助品牌消费满足情感利益需求,从而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及忠诚度。鉴于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成长不仅面临外部竞争环境的双重劣势,而且面临竞争资源和能力薄弱的状况[10],难以与大企业抗衡,亟需政府的培育扶持。
1.2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品牌成长的作用机制
1.2.1研发扶持对中小企业自主品牌成长的作用机制研发扶持指政府以研发资助、融资扶持以及税收减免等方式弥补中小企业内生研发资源缺陷,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从而加快中小企业开发出高科技新产品。其中,研发资助与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其不仅可弥补企业研发资金的不足,也能降低企业研发投入的风险和成本[13]。此外,政府的研发资助有助于激发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及忠诚度。其次,融资扶持指以政府引导、银行支持、机构担保及信用评级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融资环境[14],弥补中小企业新产品研发的资金不足,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成长。另外,税收减免能直接刺激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减小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使中小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产品研发,从而构筑差异化产品优势,赢得自主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例如,英国从2000年起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实行150%的税收补贴。可见,政府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能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差异化科技优势,从而提升中小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H1-1:研发扶持与中小企业品牌知名度正相关;H1-2:研发扶持与中小企业品牌美誉度正相关;H1-3:研发扶持与中小企业品牌忠诚度正相关。
1.2.2生产监控对中小企业自主品牌成长的作用机制政府对中小企业生产制造环节进行监控管理,能促使中小企业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构筑差异化产品优势,进而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生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重生产、轻质量”的现象较为普遍,亟需政府对中小企业生产制造环节进行监控管理,主要包括质量监控、质量认证以及质量奖励等。其中,质量监控能促使中小企业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质量认证主要表现为政府根据国际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推动中小企业生产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认同。质量奖励即政府对产品质量稳定、品质竞争力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中小企业给予奖励,激励中小企业提升产品品质,驱动中小企业知名度、美誉度乃至忠诚度的提升。生产制造能力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H2-1:生产监控与中小企业品牌知名度正相关;H2-2:生产监控与中小企业品牌美誉度正相关;H2-3:生产监控与中小企业品牌忠诚度正相关。
1.2.3市场引导对中小企业自主品牌成长的作用机制中小企业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化面临经销渠道有限、消费者购买信心不足等困境,亟需政府在营销环节给予扶持。政府的市场引导主要表现为宣传推广、政府采购、出口引导及名牌奖励。其中,宣传推广指政府建立推广服务平台宣传中小企业的自主品牌,能加强消费者对中小企业品牌的知晓度和信任度。例如,浙江为推动义乌商贸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建立起横跨多行业的推广平台,促使义乌中小企业拥有极高的知名度、美誉度。政府采购指政府采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产品,并允许其在产品包装上印有政府采购标志,不仅能化解中小企业产品市场化的风险,而且能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出口引导指政府通过出口退税、海外宣传以及帮助企业构建出口渠道等措施,助推中小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例如,美国出台了《小企业扩大法》等一系列扶持法律,专门设立出口服务中心,帮助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名牌奖励指社会效应高、品牌信誉好的知名中小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或税收优惠,以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市场形象。可见,政府的市场引导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及忠诚度等外显性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H3-1:市场引导与中小企业品牌知名度正相关;H3-2:市场引导与中小企业品牌美誉度正相关;H3-3:市场引导与中小企业品牌忠诚度正相关。
1.3理论模型的建立
以上分析可知,政府借助研发扶持、生产监控和市场引导等扶持措施,能提升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等潜力性竞争力,进而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科技竞争优势、产品差异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等外显性竞争力。因此,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以中小企业自主品牌潜力性竞争力的提升为分析逻辑,构建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品牌的潜力性竞争力提升-品牌的外显性竞争力显现”的概念模型。
2实证研究与结果讨论
2.1数据收集、变量解释、模型选择与验证过程
(1)研究方法。目前,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协方差结构分析方法,以LlSREL方法为代表;另一种则是基于PLS(偏最小二乘法)的方差分析方法。通常,当样本量较小、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理论研究不充分时,PLS是最可行的方法。本研究采用PLS的原因是:面向消费者调查获得的数据往往不满足正态分布要求,且样本量不符合极大似然估计要求。
(2)量表设计。为确保量表的效度及信度,本文主要采用国内外研究已使用过的量表,再根据本研究目的进修改,并通过与企业和政府的访谈对量表进行预测试和修正。通过上述理论研究和调研修正,共设置3个外生潜变量(GR、GP、GM),10个外生显变量(gr1~gr3;gp1~gp3;gm1~gm4),3个内生潜变量(V、D、L),6个内生显变量(v1~v2、d1~d2、l1~l2)。此外,模型中还存在着e1~e16共16个残余变量。
(3)数据搜集。此次研究将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作为调研对象,并采用如下渠道发放问卷:通过专访、实地调研、社会关系网络向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小企业发放问卷178份;利用MBA课程向在中小企业工作的学员(这些学员主要来自长三角区域)发放问卷120份。共回收问卷258份,其中有效问卷207份,问卷有效率为80.2%。
(4)模型选择。基于价值链理论,构建了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品牌成长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分析政府的研发扶持、生产监控以及市场引导等扶持措施对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及忠诚度等外显性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5)信度和效度检验。本研究各变量的Cronbach'sα值都在0.70以上,由此所采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在PLS-SEM分析模型中,还需要进行内敛效度和判别效度检验。内敛效度结果显示所有标准化因子载荷都高于0.6,达到接受水平。另外,潜力性竞争力与外显性竞争力的每个构成要素AVE平方根均大于其与其他概念的相关系数,由此判别效度得到验证。
2.2模型检验结果
以政府的研发扶持、生产监控与市场引导为外生变量,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等外显性竞争力为内生变量,探究政府扶持政策对企业自主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作用机制。
2.2.1研发扶持的品牌竞争力孵化机制研发扶持的品牌竞争力孵化机制,即为政府通过研发扶持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帮助企业的创新资源孵化为高科技的研发成果,从而为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形成奠定科技基础。研究表明,政府研发扶持与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具有显著正作用。
①研发扶持与知名度的路径系数为0.23,T检验显著,H1-1成立。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研发扶持能弥补企业创新资源的不足,提高中小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并且有利于企业因获得“政府扶持”而赢得市场信任。
②研发扶持与美誉度的路径系数为0.19,T检验显著,H1-2成立。这主要是由于美誉度取决于产品的品质,而政府的研发扶持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从而提高顾客的高科技感知价值。
③研发扶持与忠诚度的路径系数为0.12,T检验显著,H1-3成立。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的研发扶持可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而高科技产品能够诱发消费者认同并产生重复购买行为,并会推荐他人购买。上述3个路径系数中,研发扶持与忠诚度的路径系数最低,这是由于研发扶持对企业的研发创新存在滞后效应,并且研发成果的转化需要周期,从而忠诚度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提升。
2.2.2生产监控的品牌竞争力转化机制生产监控的品牌竞争力转化机制表现为生产监控能提升中小企业生产制造能力,促使企业生产出差异化的产品,进而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研究表明,政府生产监控对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正相关关系。
①生产监控与知名度的路径系数为0.17,T检验显著,H2-1成立。这主要是由于生产监控可提高产品的品质,从而有助于赢得顾客认同,并对潜在顾客进行推荐。
②生产监控与美誉度的路径系数为0.28,T检验显著,H2-2成立。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生产监控可促使中小企业推进质量认证体系,生产出优质产品,赢得消费者赞誉。
③政府生产监控与忠诚度的路径关系不显著,H2-3不成立。这主要是因为政府的生产监控虽能促使中小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赢得消费者一定程度的赞誉。但现实中,中小企业缺乏长远眼光,加之我国政府的监管乏力,以致出现多起食品安全事件,致使消费者对政府的生产监控产生质疑。
2.2.3市场引导的品牌竞争力强化机制市场引导的品牌竞争力强化机制表现为政府通过市场引导帮助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化,帮助其品牌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从而增强中小企业品牌的外显性竞争力。研究表明,政府的市场引导与知名度、美誉度具有显著正相关作用。
①市场引导与知名度的路径系数为0.37,T检验显著,H3-1成立。这是因为政府的市场引导能宣传中小企业的自主品牌,从而能使中小企业品牌赢得广大消费者的知晓。
②市场引导与美誉度的路径系数为0.15,T检验显著,H3-2成立。这是因为政府采购、出口引导以及名牌奖励等政策措施,能帮助中小企业品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③市场引导与忠诚度的路径关系不显著,H3-3不成立。这主要是由于品牌忠诚度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和对品牌的体验,与政府的市场引导行为关联性不大。其次,现实中政府主要是对中小企业自主品牌进行市场宣传,但实质性的市场采购、出口扶持以及消费环境等扶持力度不足。
3结论与启示
3.1研究结论
由上述可知,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品牌成长的作用机制体现如下:一是研发扶持的品牌竞争力孵化机制,即进外部资源向中小企业集聚,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引导中小企业将创新资源转化为高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优势;二是生产监控的品牌竞争力转化机制,即引导中小企业将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具有差异性的优质产品,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与信赖;三是市场引导的品牌竞争力强化机制,即帮助中小企业的差异性优质产品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从而强化品牌的市场竞争优势。以上三大机制的共同作用,将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等外显性竞争力,从而加快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成长。
3.2政策启示
3.2.1加强研发扶持,促进品牌竞争力的孵化鉴于长三角诸多中小企业仍存在“重生产、轻研发”的倾向,政府首先应对具有研发动力但缺乏研发资金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资助,以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其次,长三角地区应根据地区经济实情,强化研发创新的税收减免力度。另外,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状况,应在技术引进、公共技术平台等方面给予倾斜,为自主品牌的成长夯实科技基础。例如,日本在全国设立了200多个公立实验机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共性技术问题,并建立技术顾问制度,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产品开发能力。
3.2.2加强生产监控,促进品牌竞争力的转化目前,长三角地区很多中小企业为了维系生存,存在“重产量、轻质量”的意识。鉴于此,应增强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监控,提升中小企业的产品品质,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高品质产品。首先,应针对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现象加强对中小企业产品质量的监控,加强对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保障产品质量的安全,以提高消费者对中小企业品牌的认可度。例如,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下设中小企业局,严格监督产品质量。其次,应强化中小企业生产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推进中小企业贯彻质量认证体系。再次,应加大并落实对产品质量优良的中小企业资金奖励,以刺激其提高生产质量。
品牌竞争力调研范文3
关键词:品牌建设;品牌营销;战略
1品牌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品牌是代表企业或产品的一种视觉的、感性的和文化的形象。它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之中代表企业全部内容的一种东西。它不仅仅是商标标志,而且是信誉标志,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品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或服务,而是一个组织、一种象征。如果把品牌当作一种组织,则强调它与企业人员、文化、项目和价值观念的联系。这种建立在企业组织联系基础之上的品牌概念最具有亲和力,它也是竞争对手最难模仿的。如果把品牌当作一种象征的话,则能够为品牌识别提供一种凝聚力和结构体,使得品牌易认易记。因此,品牌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一种感受,它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个企业的名称只有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它才有价值。这种让顾客的需求感到满足,乐于消费、忠诚消费、竞争品牌难以改变的消费所表现出来的市场价值就是品牌价值。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以品牌为核心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因此,对国内企业来说,面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如何打造一个强劲的品牌,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战略性课题。
2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的误区
(1)品牌经营缺乏整合规划。我国企业在品牌经营的过程中做过很多努力,但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片面地理解品牌,忙忙碌碌,做的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或广告,或包装,或渠道,每个企业都强调自以为重要的环节,但很少有企业把品牌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位,品牌的整合意识比较薄弱。
(2)品牌任意延伸。多元化发展战略被一些企业认为是防范风险和增进效益的良方。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企业最容易误入品牌延伸的陷阱。一个成功的品牌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与个性,若这一核心价值能包容拓展产品,就可以大胆地进行品牌延伸。品牌延伸应以不与原有核心价值和个性相抵触为原则。
(3)品牌形象朝令夕改。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怎样看待你的品牌,它反映的是当前品牌给人的感觉。在品牌传播中,企业界普遍存在着一种跟随潮流、人云亦云的现象。这就使人觉得所有产品似乎都是一个企业生产出来的,毫无个性可言。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如果在传播上仍不能有所区别,将会很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被人遗忘。如果品牌形象朝令夕改,最终将无法建立强势品牌。
(4)缺乏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一个品牌最独一无二且最有价值的部分通常会表现在核心价值上。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核心价值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是创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诀。
3如何打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1)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前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一个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因为即使建立了核心竞争力,也还有可能再瓦解。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企业竞争力物化的表现。品牌作为一种独有的无形资产,具有特殊的附加值,它隶属于一定的组织,并且有相应的专利和法律保护,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的竞争力也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只能保持3~5年的时间。加入WTO之后,企业品牌的寿命周期将会大大缩短,对现在的本土企业生存来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由此看来,与跨国公司相比,本土公司最缺乏的就是品牌竞争力。品牌能不能在市场上立住脚,决定着企业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盈利能力。要建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建立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必须具有独特性。
(2)品牌竞争力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品牌就等于客户,拥有客户才意味着拥有品牌,满足客户需求和维系客户关系的能力是衡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今每一个竞争者都具备了模仿其竞争对手产品、服务、系统甚至整个过程的能力,持续保持一个品牌的差异性市场定位再也不像以前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分销推广那样简单,更不能靠广告就可以长期维持一个品牌的形象,即传统的、单一的营销策略已难以奏效,而客户关系的培植具有惟一的不可替代性。
(3)建立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信守承诺。给一个品牌建立一种信用,并进而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可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此而付出比竞争对手高出数倍的价格,因为,品牌是一种感觉,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无形资产,而不是产品本身。建立强势品牌依赖的基础就是信用。加入WTO之后的本土企业,要增强自己品牌的竞争力,首先要遵循基本的商业游戏规则,这是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
(4)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现代企业品牌已经从单一的品牌架构向多元化转化,因为企业面临的品牌生存环境已经是变幻莫测、难以控制的市场。新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化的挑战使得企业品牌的再定位和二次品牌化策略成为一种必然。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而重新建立和监管一套新的企业品牌架构体系,则更具实质性的意义。包括改变企业的品牌观念,依据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界定企业品牌和专业品牌、事业品牌、产品品牌以及产品品牌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整合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品牌资产价值的最大化。4品牌营销与推广
4.1建立和设计品牌营销的战略体系
(1)品牌营销战略体系的设计要运用来源于多个管理层次的经验,而不能仅仅使用市场营销管理部门的经验。尤其是,如果这个企业中主管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是从市场一线循序渐进升迁上来的话,那他就会对于本企业过去成功的和失败的品牌营销战略有相当充分的理解。
(2)品牌营销战略体系的设计不能仅仅利用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而应广泛地发掘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例如,销售渠道各个环节上的销售人员和负责品牌广告文本的广告等,都会成为很有价值的信息源。
(3)品牌营销战略体系的设计应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做保证,以便能充分地收集和分析设计品牌营销体系所必需的各种信息、数据。脱离调研就是脱离市场,脱离消费者,没有市场调研的品牌建设就像空中楼阁。这是中国企业的致命伤。红牛品牌就是没有把准中国人的心理,过高的价位令广大消费者望而却步,使其处境十分尴尬。如果红牛不是定位于饮料,情况也许完全不一样。
(4)品牌营销战略体系的设计除了能为营销人员提供就业保证和一定的晋升机会以外,还应该有激励销售人员的工资报酬措施和其它激励方法。
4.2重视品牌文化行销
(1)符合品牌定位。以文化的形式来传播品牌,文化行为本身必须与品牌定位有关联,否则对品牌传播只能是有害无利,没有关联的行销只能使消费者对品牌认知产生错位视觉。
品牌竞争力调研范文4
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大型骨干制药企业,全国医药50强之一。集团下主要产品“21金维他多维元素片”, 连续畅销22年,销量在国内维生素市场(OTC)位居前列,是唯一能与外资医药公司同类产品抗衡的国内品牌。
近年来,随着都市人群对维生素健康保健功效认识的加深,维生素类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吸引了外资医药巨头的关注。外资维生素品牌凭借雄厚的资金介入市场,逐渐吞噬21金维他的市场份额。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复合维生素市场上,21金维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此情况下,民生药业找到卓越形象上海公司,希望在与外资品牌相比最短的“品牌短板”方面,借助“品牌建筑师”来实现21金维他品牌的再造与提升。
二、诊断
从《2007年上半年复合维生素市场调研报告》了解到,2007上半年,在一线城市 21金维他21金维他已经从第一梯队(前五)降到了第二梯队;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21金维他市场形势依然严峻:济南从第1降到第2,南京从第4降到第8,武汉从第2降到第5,沈阳从第5降到第10。
21金维他,经历了22年市场考验的品牌,什么原因造成市场份额会下降得如此严重?卓越形象,开始对品牌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诊断,找出21金维他的市场问题:
1. 价格竞争至上,品牌驱动薄弱
由于21金维他具有较高的价格优势,因此,在消费人群价格敏感度较高、品牌关注度弱的二三级市场,价格竞争逐步成为21金维他的竞争利器。
而在一线市场,由于缺乏品牌拉力,单纯的价格优势难以被品牌敏感度高的城市消费者所认可。于是21金维他在一线城市逐步被边缘化;而在二三线市场,其缺乏品牌驱动的价格竞争,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竞争品牌的份额侵蚀;
2. 产品同质严重 消费认知误导
从整个市场来看,无论是外资厂商的产品(善存,金施尔康),还是其他复合维生素产品,在产品功能上日趋同质。
因此,诸多品牌纷纷从产品成分上寻求突破,善存强调30种,金施尔康强调 25 种,相比之下21种成分的21金维他相比“不具有竞争力”;
而人体实际需求并非越多越好,只要主要的维生素成分能够被人体吸收,多余维生素将被新陈代谢所排出。
三、诉求缺乏说服力,品牌形象老化
21金维他进入市场的22年,近年来一直选择普通消费者“代言”诉求产品的健康效果。而实际上企业自身进行功效诉求,经过“代言人”的夸大,就更加难以令人信服。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1金维他选择倪萍代言。而品牌调研表明:倪萍确实拉近了与二、三线城市中老年消费者的距离,但是却失去了与年轻消费群之间沟通机会,从而失掉年轻市场这块最大的蛋糕;
四、规划
根据品牌诊断的三个问题,卓越形象确立了“身心灵三步曲”的品牌建筑战略
1、修身――进行品牌年轻化,以改变老化的品牌形象
2、强心――确立品牌差异化,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3、升灵――确立品牌核心价值,以实现品牌驱动的销售模式
希望通过21金维他视觉形象上进行调整,开拓年轻消费人群市场;通过寻求差异化诉求,以回避消费者的认知误区;通过核心价值的确立,提升21金维他的好感度,进而重返一线市场。
而由于市场竞争的紧迫性,品牌战略的三步曲开始同时实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21金维他的品牌核心价值何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从透析行业本质入手:
无论是善存的“每天善存 健康基础”还是金施尔康的“每天金施尔康,为健康加力”,整个行业都在围绕“健康”而诉求;而细分市场的玛特纳等孕妇专用维生素,为的也是妈妈与宝宝健康。
实际上正是因为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才带来的维生素品类市场高速增长,所以行业品牌诉求如此趋同并不难理解。21金维他品牌核心价值,同样不能远离健康的主题。
但是,健康固然重要,而健康本身就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的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健康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健康的我们,关爱子女,照顾老人,爱施亲友,成就我们的所追求的生活价值:幸福!
是的,幸福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目的!
于是,21金维他的核心价值呼之欲出:自己健康,才能关爱家人!而21金维他正是支持你的健康,进而支持你的幸福生活!
据此,我们在消费者洞察的基础上提出21金维他的品牌核心价值――我们支持你的爱。
创意―TVC品牌篇
以“我们支持你的爱”作为核心理念,卓越随之创作了品牌TVC
电视媒体与平面媒体的整合传播,以核心理念“我们支持你的爱”作为理念支持,卓越又相继创作出视觉主画面。
这部品牌TVC和配套主视觉画面很好诠释了“我们支持你的爱”这一核心理念,得到了受众人群心理上的极大认同。随着TVC配乐“ONE MORE CHANCE”感人的旋律,21金维他的品牌的好感度逐步建立起来。
在确立品牌核心价值之后,卓越随后又研究各主要竞争品功能诉求,寻求产品竞争力的突破,以实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根据消费者访谈,消费者对多维元素片的选择要素分别是:
一个个因素被否定后,“易于吸收”闯入我们的视野:无论维生素含量是21种,还是25种,只有被吸收好,才能对健康起效;而21金维他独有的三层包衣技术,正是促进吸收的独特优势:脂溶膜: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在脂质环境中充分吸收。水溶膜:促进水溶性维生素在水质环境中快速吸收。微囊膜:将营养素独立“封装”,使之不易被破坏,提高利用率。确保维生素的功效……
结合消费者购买需求, 21金维他差异化功能诉求被建立起来:以三层包衣技术来帮助营养全面吸收,“吸收好,更健康”;这不仅回避了含量多少的竞争陷阱,而且抢在所有品牌之前,实现了“易吸收”的品牌卡位,让21金维他重新建立起不需“夸大”,反而更具说服力的产品竞争优势!
配合品牌TVC, 21金维他产品功能TVC随之出炉:
之后TVC与终端设计配套设计,形成高空与地面的整合传播
两条TVC,均选择年轻家庭,从而逐步建立“年轻化”的品牌印记;从而,21金维他新的品牌体系实现了重塑和提升:
1、修身――进行品牌年轻化――年轻家庭的形象载体
2、强心――差异化的产品竞争力――“吸收好 更健康”
3、升灵――确立品牌核心价值――“我们支持你的爱”
围绕这一品牌建筑体系,随着两条TVC的套播,2008品牌推广运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吹响了21金维他重新冲击市场第一阵营的号角!
五、效果
品牌竞争力调研范文5
2.神农架成立旅游集团公司的可行性探索
3.智慧旅游在大中型景区应用初探
4.湖北森林旅游之我见---以某某森林公园为例
5.湖北省与台湾旅游互动之我见
6.武汉城市圈旅游空间布局新思维
7.荆州古城旅游开发的思路
8.襄阳旅游整合开发发展初探
9.论旅游开发发展的区域合作---以湖北省某某地域为例
10.湖北省温泉资源开发优劣论——以某某为例
11.鄂西圈旅游线路设计之我见
12.神农架(恩施州)避暑旅游谈
13.游学旅游谈---以某某为例
14.湖泊旅游研究
15.古镇(古村、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研究
16.旅游者旅游动机(消费行为、旅游决策)研究
17.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
18.旅游产业的贡献度研究
19.武汉会展产业竞争力研究
20.旅游节庆品牌评价指标构建
21.略论湖北的**文化与湖北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
22.湖北旅游交通状况调研
23.新型旅游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趋势
24.武汉假日旅游现状与对策
25.现场导游服务的语言技巧
26.武汉酒店行业经营情况调研
27.浅谈xxx宾馆的会议接待业务
28.会展场馆的市场营销策略探讨
29.浅析xxx展会生存创新之路
30.浅谈武汉会展行业的发展前景与存在问题
31.旅行社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分析——以某地或某旅行社为例
32.旅行社品牌文化建设探析——以某家旅行社为例
33.浅析旅行社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
34.参团游客对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实证研究
35.浅论旅行社网站营销策略
36.旅游企业服务补救满意度测评研究
37.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38.浅议“智慧旅游”下的旅游企业发展
39.基于服务蓝图的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管理
40.会展业的产业带动效应及经济分析——以某地为例
41.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合作方式探究
42.浅论某地会展文化的创建
43.某某酒店服务质量评价与管理实证研究
44.酒店员工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的互动影响模式研究
45.会议型酒店发展策略探析——以某某酒店为例
46.旅游集聚区研究
47.城市游憩商业区(RBD)与城市休闲旅游
48.旅游地产开发模式研究
49.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50.旅游用地问题研究
51.乡土特色在酒店中的运用
52.会展品牌(会展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53.滨水旅游城市个性研究
54.桥梁遗产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研究
55.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56.智慧旅游理论性探讨与实证分析
57.邮轮旅游与邮轮经济分析
58.旅游地空间演化机理研究
59.旅游空间集群组织分析
60.武汉市旅游业与高铁、城铁经济的对接分析
61.城市群旅游整合发展与创新发展探求
62.目的地居民对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实证分析
63.古民居旅游开发中社区参与影响力研究
64.网络评论的酒店口碑效应分析──基于携程、艺龙等旅游网站的检验
65.基于钻石模型视角的(中外)会展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66.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边界共生”现象及其区域整合机制
67.对我国世界遗产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冷思考
68.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内生困境与出路探析——以宜昌市车溪村为例
69.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有形化利用研究
70.我国会展业发展中政府管理缺陷及原因分析
71.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策略探讨
72.乡村民族社区景区化的内涵及其开发研究——以××社区为例
73.现代营销环境下旅游景区的创意营销研究
74.欠发达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构建——以恩施为例
75.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主体选择与制衡机制——以××村寨为例
76.民族节庆旅游开发思路探寻
77.旅游景区品牌化经营策略探析
78.论旅游节庆品牌的构建
79.旅游酒店开发会议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80.旅行社创新服务营销的思路探讨
81.展览业国家标准讨论
82.武汉市会展业发展评价
83.节事活动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84.会展业与酒店业的耦合发展研究
85.会展目的地的结构体系与整体营销研究
86.会展业产业促进研究——以某地为例
87.长江中游城市群会展经济发展展望
88.中国会展品牌战略研究——以某展览项目为例
89.会展服务创新研究
90.商务旅游发展趋势与旅游企业业务转型
91.会展经济带的生成与演进
92.湖北省会展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93.武汉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和环境因素研究
94.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95.会展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
96.节事旅游发展战略分析——以武汉为例
97.武汉会展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98.培育湖北省品牌展会的对策分析
99.会展服务满意度测评研究——以××××××展览会为例
100.武汉会展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101.武汉酒店业应对会展业发展的策略探析
102.会展品牌建设与创新
103.会展活动对主办城市的社会影响研究
104.会展服务质量管理研究
105.城市会展业发展模式研究
106.大学生生态旅游意愿调查分析
107.大学生旅游环境影响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108.大学生休闲行为调查分析
品牌竞争力调研范文6
关键词:城市品牌;模型;构建;丽江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全国各地和海外的游客纷至沓来。仅以2014年古城区旅游市场为例,全年接待游客1731.17万人次,同比增长39.85%;其中海外游客92.68万人次,同比增长14.81%;国内游客1638.49万人次,同比增长41.59%。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特色农业、文化产业等,也加速了丽江的城镇化进程。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解决好城镇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城市管理创新,尤其是城市品牌的相关问题是实现丽江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必然选择。在城市品牌的相关问题中,如何构建城市品牌当是首要问题,它是城市品牌营销、品牌升级等的前提和基础。围绕着城市品牌构建,需要先从理论上搭建相关模型,再结合丽江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解决城市品牌定位、城市品牌体系中各要素间的机制和效应等问题。
一、城市品牌概述
(一)城市品牌的含义
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凯文.L.凯勒( Kevin Lane Keller) 教授在他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指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
国内,有学者借鉴某些商品品牌的定义,对城市品牌做如下定义:“城市品牌是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历史传统、地区文化、民风民俗、市民风范、城市标志、城市特色、经济支柱等要素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同的某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称谓。”(刘静蓉,2007)
(二)城市品牌的相关研究
通过旅游业来发展城市品牌(Whitfield,1999);关于如何确定城市品牌定位问题,城市品牌形成的要素、城市品牌定位原则、城市品牌定位的理论塔形框架等(李成勋,2005);城市领导者们如何通过塑造城市品牌从而吸引郊区目标市场群体到城市定居(Gibson,2005);城市品牌形成的利益相关者驱动机理(张D 等,2006);城市品牌的塑造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应该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塑造体系(石磊 等,2007);城市品牌战略与新型城市化的辩证关系(肖文金,2011),等等。
二、城市品牌的研究模型――I&R-P-C模型
对于城市品牌问题,首先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和找出城市独特的要素禀赋;接着对城市品牌进行定位,明确品牌的核心和构成要素;最后围绕城市品牌价值的实现,构建包括产业品牌、服务品牌、文化品牌等在内的城市品牌体系。综上所述,我们尝试构建出城市品牌的研究模型――I&R-P-C模型(如图1所示)。
在调研(Investigation & Research)中,调查研究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分析城市所具有的禀赋,并进行筛选、排序、整合、提炼等,找出最独特、最具有城市竞争力的要素禀赋。调研为后面进行城市品牌定位提供数据支持,是定位的基础。在城市品牌定位(Positioning)中,最重要的是依据前面的调研结果,先确立城市品牌的核心,这通常表现为抽象、无形的城市精神和文化的相关内容,然后再通过其他具象、有形的方式把城市品牌的核心呈现和表达出来,例如城市品牌的名称、符号、口号、形象等,这些为后面进行城市品牌构建提供导向和标准。在城市品牌构建(Construction)中,依据前面的定位,围绕着如何去实现城市品牌价值,来构建城市品牌体系(包括产业品牌、服务品牌、文化品牌、环境品牌等),并保证这些品牌要素之间协调、一致,形成品牌合力,共同服务于城市品牌的构建。
三、丽江的城市品牌构建分析
根据上文提出的城市品牌研究模型,下面结合丽江的具体情况,分析丽江的城市品牌构建模式。
(一)调研
立足于丽江,在前期研究中,为了找出丽江最独特、最具有城市竞争力的要素禀赋,我们采用了直接调研和间接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收集一手和二手的数据资料,为后续的分析做准备。一方面,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进行直接调研;另一方面,通过文献分析、网络调研等方式进行间接调研。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具体如下:
1.丽江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和禀赋主要表现为:经济主要靠旅游业来拉动;除了旅游业外,政府近些年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玛卡)、文化产业(如:《丽江千古情》)等;当地独有的纳西文化和东巴文化(如:纳西古乐和东巴文字),厚重的历史文化遗迹(如: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优质稀缺的生态环境(如: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险奇秀美的自然景观(如:玉龙雪山)等。
2.在上文提到的这些禀赋中,如果要按照重要性或者显著性来进行筛选、排序,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并且势必会因为刻意剔除一些禀赋而丢失掉城市的某些特色。因此,我们考虑把这些禀赋进行整合、提炼,将各个禀赋要素融合为一个整体的禀赋系统,从而体现丽江最独特、最具有城市竞争力之处。
3.在这个禀赋系统中,文化禀赋是核心,经济禀赋、自然禀赋等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展开和发挥,才能达到和谐统一,为后面进行城市品牌定位打好基础,避免定位的模糊不清和摇摆不定。
(二)定位
对丽江做城市品牌定位,首先要确定丽江城市品牌的核心。根据前面的调研和分析结果,在确立品牌核心的问题上,要凸显丽江的文化禀赋及其相关的经济禀赋、自然禀赋等。
丽江的城市管理者们对于丽江城市品牌定位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这些都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提高了丽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2006中国品牌价值管理论坛”上,丽江的“天雨流芳、梦幻丽江”城市品牌案例荣获中国顶级营销奖项――“2006中国十大最佳品牌建设案例”;2013年,丽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着眼建设世界文化名市,着力打造“文化硅谷”,使丽江成为文化产品的研发地、文化商品的集散地、文化人才的聚集地、文化艺术的展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这些探索和努力都与城市品牌定位密切相关,也凸显了丽江的城市禀赋,尤其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文化禀赋。
围绕着品牌核心,还需要确立一系列包括品牌符号、口号、形象等在内的品牌相关元素。在这些方面,显然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丽江的相关部门和城市管理者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和努力。
结合调研结果和近些年来对于丽江城市品牌的相关探索,我们大胆提出关于丽江城市品牌定位的一些看法。未来,“天雨流芳、文化丽江”这样的城市品牌定位或许是比较准确的,凸显文化禀赋,既承袭了历史,具有一定的口碑基础,又符合政策导向,具备创新性和开拓性,为城市品牌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三)构建
在完成城市品牌定位后,围绕“天雨流芳、文化丽江”这个品牌定位,需要构建丽江的城市品牌体系,实现城市品牌价值。
在产业品牌方面,在各产业内通过打造一系列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形成产业品牌。例如在旅游产业内,打造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景点和线路等;在特色农业上,深度挖掘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内涵,突出文化诉求等。提升丽江政府和公共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品质、服务效率,打造服务品牌,提高居民和游客的满意度,增加服务品牌的美誉度。加强对纳西文化和东巴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文化品牌。在城市环境方面,通过绿色科技的运用,打造健康安全的自然环境,创建花园型城镇,通过人文关怀的方式,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素质,共建舒适宜居、和谐友善的城市环境品牌。
四、小结
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有关城市品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城市品牌的研究模型――I&R-P-C模型,并结合丽江的具体情况,分析丽江的城市品牌构建模式。在城市品牌研究中,从调查研究到品牌定位,再到品牌构建,目的是通过找到体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禀赋,瞄准关键禀赋进行定位,再围绕定位构建城市品牌体系,促进城市品牌价值的实现。本文结合前期的一些调研,提出“天雨流芳、文化丽江”的城市品牌定位,并围绕这个定位进而提出一些城市品牌体系构建的思路,希望对丽江的城市管理者有些许的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英)基思・丹尼编著,沈涵等译.城市品牌 理论与案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张健康著.城市品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3]肖文金.城市品牌战略与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J].求索,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