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我探索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我探索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学生 数学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
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先学会预习,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理解、探索、动脑的过程,亦可称作自学的过程。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预习,其不仅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五年级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五年级学生的年龄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也是学生想象力与思维能力拓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五年级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预习不仅能推动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还能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益,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快速地提高其数学的学习能力。在《新课程理念》出台的背景下,预习的学习活动并非单纯为掌握知识与技能而设置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教学过程中预习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第二,提升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从课堂的实时学习变为课前深思熟虑;第三,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学习状态不再盲目;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前进行自我预习。
二、五年级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仍有许多的教师往往会忽略数学科目的课前预习,还未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所以,更不会去布置给学生对新理念的预习,新概念的学习,新规律的探索。长此以往,课堂效率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学生自我素质的完善、自我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自学能力的提升。然而,学生自身方面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弱,有些学生的作业都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更是较差,导致其在学习中自主获取知识和探索的意识较弱,对别人提出的意见不能很好地采纳;其二,有待系统地指导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低,不善于在课中发言,甚至少数学生存在使用工具书障碍,自主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在自我动手搜集学习材料方面也比较差。
三、五年级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课前预习
作为教师,首先应做到重视课前预习,通常教师会认为学生课前预习会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所了解,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不会与教师的授课内容同步进行,认为学生会厌倦课堂形式。然而,学生自主参与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就是预习,预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深刻意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可以从理论方面着手向学生讲解预习的益处,还可以通过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向学生灌输预习的重要性,多鼓励学生预习数学,使其逐渐认识到自身终身的发展与学习中预习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
预习也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之上,如何激发学生对预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可以从易到难,小学五年级上册中有关“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提前一天进行课前预习,上课时进行检查预习效果,若效果很好可趁机表扬学生,这样一来,既鼓舞了学生预习的精神,又增加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信心;还可以加入竞技精神,每周开展评比预习的活动,开展预习交流会,可以增强学生间对于预习方法的沟通,相互提高预习能力。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建立奖励机制,以鼓舞学生多加预习,同时激发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
(三)教会学生预习方法
首先,安排的预习内容要合理,对于开始涉及预习时,教师要合理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加强学生对预习知识的针对性,关于预习的任务,既要与教课内容相一致,还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自学能力,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容易接受预习内容,还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预习方法的选择应恰当,处于五年级的小学生,缺乏获取知识的经验,预习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其预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对于预习的内容不同,就要有相应的预习方法。
(四)评价预习效果,增强预习能力
教师要及时评价和检查学生的预习过程,可以通过检验学生的预习本、课前提问预习内容等方式,重要的是在检验之后要及时地评价此次预习的情况,提出学生在预习时的不足之处,从而对学生预习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在预习评价十分好的情况下,多加以表扬,既能引起学生对预习的兴趣,更能使学生了解预习的重要性,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五)坚持预习,时常敦促
最不易改变的就是人们日常的习惯,好的习惯既要做到反复地进行训练,而且是巩固于这些训练中。反复不断地训练是习惯养成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的时常敦促,让学生逐步养成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能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与追求知识,对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良好品质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期,无论是培养五年级学生亦或是所有年级的学生养成数学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只要能持之以恒,这项繁琐又长期的教学任务就一定能够实现。同时,学生预习水平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家长的督促与教师的耐心指导。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能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良性循环,好的习惯能使学生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张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2(10).
[2]张永艳.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考试周刊,2012(79).
[3]张艳,张玲云,范素花.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8).
自我探索的重要性范文2
【摘 要】 对于幼儿的教育绝不是“关起门”的教育,其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幼儿与生态环境相接触,让幼儿在生态环境中发展自我社会实践能力。基于此,本文就生态环境中如何更好地l展幼儿社会实践能力进行分析探索,希望可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借鉴。
【关键词】 幼儿成长;生态环境;社会实践能力
随着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走入人们视野,期望通过对传统教育方式的转变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明确指示,其一方面要求将幼儿的健康教育放于首位,另一方面也注重发展幼儿社会实践能力,让幼儿得以全面健康成长。在生态环境中开展幼儿教育,不仅可以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得以茁壮成长,而且为幼儿的社会实践提供条件,让幼儿的集体荣誉感、社会实践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幼儿的身体、心理都得到全面的营养输送,让幼儿的心理品质得以夯实,为幼儿更好地融入环境提供基础。
一、主题活动,浓郁兴趣
广阔的天地带给幼儿极为开阔的胸怀,让幼儿的精神为之雀跃。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与环境融为一体,可以让幼儿的情绪更加积极向上。主题活动的开展更加可以让幼儿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可以让幼儿在此过程中形成重要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幼儿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与集体氛围。
在进行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课堂之中让幼儿进行学习,而是带领幼儿走入到幼儿园附近的具有“剪纸之乡”的元丰社区,让幼儿感受不一样的气息,与社区中的爷爷奶奶相接触,通过不一样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在了解了孩子们动手能力有所不同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在社区坏境的氛围中动手进行剪纸,结合自己的想象以及眼睛所观、所看,剪出一个有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或者植物。同时,在幼儿园中,我们开设了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的剪纸活动!这样一个简单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的对于剪纸的兴趣大增,很多孩子彼此组成伙伴小组互相学习,对于剪刀的切入点、剪刀走势进行分析探索,不仅让孩子们的配合度更高,而且孩子们的剪纸种类更多。最为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到了重要的合作精神,彼此协助的重要性,更加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
合作是幼儿未来走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社会能力之一,通过在生态化环境中开展主题活动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幼儿的参与热情更高,而且更好地启发了幼儿潜在的合作意愿,让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得以发展。
二、调查研究,探索发现
生态环境不仅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好场所,更是让幼儿进行调查研究的好地方,通过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探索,可以让幼儿的观察更加细微,可以让幼儿的思考力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调查研究、探索发现能力,为幼儿在未来社会环境发展提供基石。
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便非常注重结合生态环境让幼儿的探索、思考能力得以提高。教师让孩子们走入到生态环境之中,通过对一草一木的观察,通过对一花一虫的探索,了解整个生态环境的构成,了解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平衡。对于孩子们观察活动的开展,教师也并没有让其“空手上阵”,而是让孩子们事先做好工具的准备,让孩子们有的带着放大镜走入生态环境之中,有的带着小锄头进入自然氛围之内。很多孩子彼此之间互换工具进行高效利用,不仅让孩子们之前所不曾见到的景象进入眼帘,而且让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建立了更好的互动关系。同时,因为孩子们彼此之间互相探讨了解,其对于事物的认知更加全面,对于事物的观察更加宏观,同时也从细微之处着手,其细心、耐心的精神也得以更好的培养。
生态环境是幼儿探索发现的最佳场地,而培养幼儿探索发现、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能力也是新时展所必须的重要能力,是幼儿在社会中健康发展的重要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态环境发展幼儿的探索、创新才能。
三、丰富内心,强化宣传
让幼儿的内心更加丰富,给予幼儿展现自我的平台,是幼儿园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而让幼儿步入并融入生态环境之中,丰富幼儿的内心,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才能够让幼儿的表现力更强,才能够让幼儿勇于表现自我,在一众人等之中得以闪现光芒、亮点。
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便注重通过生态环境的融合,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让幼儿的生态环保理念更加深刻,让幼儿的低碳化理念更加根深蒂固。教师为了让幼儿对于生态环保理念予以深刻认识,首先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周围因为饭店、工厂各种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境况;之后又让孩子们走入自然生态园区,感受园区景观的清心悠然、赏心悦目。通过这样的形象对比方式,让孩子们的环保理念逐渐建立。此时,教师更鼓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将其对于环保理念的认识予以传播,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境保护过程中来。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奇思妙想,制作了宣传标语,展现了自己的书法、绘画等等特长,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环保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让孩子们的创意性得到激发,而且给予了孩子们自我能力发挥的舞台。
生态环境与幼儿教育的融合,带给幼儿更多的表达情感、抒感的路径,也让幼儿的思想认知更加深刻。幼儿通过思想认识的深入,达到自我认知的明晰,在帮助幼儿自信心树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在生态环境中激发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生态环境中挖掘幼儿的潜在品质,可以为幼儿未来的社会发展夯实基础,可以为幼儿未来的集体融入提供充足的营养。只有将生态环境带入到幼儿教育中,才真正为幼儿注入阳光,让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姚默含.互动式生态环境中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J].新教育.2016(02)
自我探索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反思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196-02
学生的反思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动脑筋、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可以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小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课,所以思维还没有形成定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反思能力对于他们来说相对比较容易,所以在小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效果会非常显著。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数学课中的反思能力培养其实就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探索、自我调节的好习惯。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上都是过于强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的高分,而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更是非常薄弱。教育的功利性使小学数学教学完全为了考试而生,数学课堂中教师们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也屡见不鲜,教师往往只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进行教学,所以学生对课堂内容印象不深、理解不够,只是机械记忆与简单的模仿。这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阻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受应试教育和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的很多小学生非常缺乏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学生即使对解题有反思,也主要是针对题目答案正确与否的思考,对解题的过程、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思考却很少;还有的同学就算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缺乏质疑的态度,而是一心急于完成试题,死记公式、机械套用、缺乏思考,导致对知识的理解常常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经常会学过就忘记。在结束一个单元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时,学生也缺乏系统性复习和自我总结,这样自己存在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就无法进步。
二、反思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著名数学大师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新课改后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通过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独有的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决定了它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只有经过多次反复推敲、深入研究、善于反思,才有可能掌握数学的真谛,学好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反思能力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有着很轻的指导性,当然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意识到反思能力的重要性,但培养的只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而不是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小学的数学课和初中的有所不同,因为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还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通常无法一次性就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这个时候如果学生拥有反思的能力,那么对于巩固知识、强化解题能力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反思能力不仅仅是一种解数学题方法,更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只有经过反思,才能充分吃透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完成自我检查、自我完善、自我探索的过程。
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1.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仍是根深蒂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差,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往往受到排斥,学生只是需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即可,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小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对课堂内容进行反思。要想改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就应该从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始,在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的前提下,改进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养成善于反思的好习惯,从而积极投身到学习当中去。比如说可以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详细的讲解解题的原因、过程、方法等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数学反思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来说相对比较陌生,所以只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反思环境。教师可以将自己解答的过程(包括教学中渗透的知识点和反思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合理的引导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清晰学生的思路、扩展学生的思维,学生才会更容易把握反思的内涵,学会如何反思。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就相当于是一张白纸,只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一开始,就对学生灌输反思的思想,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提问等,相信学生一定能够轻松引导学生掌握反思的具体内容。教师的引导作用还体现在对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发生的小问题进行矫正的作用,在小学生反思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的伸出援手,帮助小学生们解答疑惑。
3.改进评价体系
数学课堂不应该再继续贯彻得高分为第一要务的思想,而是应该时刻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反思能力等放在首位。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他们很容易犯错误,或者是遇到问题时难以正确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应该立刻对学生提出批评,坚决否定,而是应该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不断的反思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改进自己的解题或者学习方法,明确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还是盲区,反省自己是否听懂了课堂内容,对于教学难点有没有完全明白等等。通过反思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梳理学习的内容,养成爱问问题,爱反思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韦素娟.关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3(44)
自我探索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对策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良好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然而目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高职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但是受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了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进而对教学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学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强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和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同时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促进自我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并将心理素质切实提高,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发展。基于以上教学目标,使得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重要选修课程或者是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开设主要是集训练、体验和知识为一体,课程的系统性与计划性较强,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学生能够更好的评价自我和认识自我,除此之外还能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健全人格、团结合作、积极应对挫折、有效调控情绪等,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茁壮成长。由此可见,在高职教学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数量不多,且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在教学中以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主,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其列入了选修课程的范畴,自然学生也就不会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二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上具有单一性,依旧延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法,以理论讲解为主,在教学内容上枯燥乏味,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进而对健康教育教学成效产生了直接影响。
三、实施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并将观念转变
要想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学中获得良好的发展,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它的重要性,同时理清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性,从而对其准确定位,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保障。与此同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要以健康的心理为前提,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要加强物力、人力与财力的投入,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与自身发展的相关性,进而积极的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中,并将自身心理问题主动向老师咨询。
(二)开展心理游戏教学法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及其专业特点相结合,将原有体验再现,并将新的感悟和体验获得。如讲授“自我认知与挫折应对”这一专题的时候,可将大鸡变小鸡,小鸡变鸡蛋选择,对于是鸡蛋、是大鸡或小鸡则采用石头剪刀布的形式来决定,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失败,以此来实现应对挫折心理素质的提升。
(三)团体辅导法
通常告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如违纪学生、离异家庭孩子、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学生及其与长辈一起生活的学生等,因此可以将情况相似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疏通或者是谈心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且加强定期的咨询和辅导,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同感和关怀,以此来获得满意的教学收效。
(四)引进声像和多媒体教学
基于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知识多和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同时将音乐、视频和影片片段插入,能够将传统的教学环境大大改善,带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受,同时将教学成效提升。因此可以将以上先进技术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向学生播放与知识相关的视频,带给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同时也保证教学成效的事半功倍。
(五)引进案例分析法
为了有效杜绝高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必须加强预防,因此也可以将其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将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引进,将悬念设置,同时列举问题,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将学习兴趣调动,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探索。如在讲解健康的恋爱与性心理时,可将与之相关的极端自杀案例引进,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原因与避免的方法,帮助学生应对恋爱挫折、爱情的内涵,确保学生形成正确恋爱观,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爱情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六)加强教育宣传
可以定期的开展心理健康周宣传活动、户外咨询宣传、广播专题栏目、校园报纸、团体心理辅导、恋爱心理调适的讲座活动,或者是以开展招聘和就业创业模拟训练、社团活动、主题班会、师生关系的形式帮助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及其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效杜绝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七)重视校园文化的引领
基于校园文化具有暗示性、感染性和情境性等特点,并且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对学生的心理品质产生潜移默化地优化,因此在开展告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候,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并保证校园文化氛围的积极文明、健康活泼、丰富多彩,从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态度、情感和认知,促进学生认知的提升、思想的升华、意志的磨练,保证心理品质经得起考验,进而将自我发展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及其自我生存能力不断的提升。
四、结语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并将观念转变、开展心理游戏教学法和团体辅导法、引进声像和多媒体教学、引进案例分析法、加强教育宣传、重视校园文化的引领。
参考文献:
[1]王莹华.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探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22-26.
[2]陈长生,商冬梅.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社科纵横,2011,05:135-136+143.
自我探索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 学习自我效能感 大学英语教学 提高自我效能感
引言
近几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蓬勃地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外,还要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学习过程,英语自主学习的展开既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也需要内在条件的支持[1]。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中介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通过对学生努力程度、意志控制、归因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发展过程。许多研究者对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作了诸多表述,对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提示了英语教师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1.理论依据
1.1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ncy)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1977年于《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提出。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即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个体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够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2]。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2]。
1.2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1.2.1 自我效能感对于学习行为选择的影响。
研究表明,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他们确定的学习目标往往很高,更有挑战性。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往往信心不足,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容易完成的任务作为学习目标。
1.2.2 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学习努力程度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面对困难,他们更有恒心,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用事实说明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们认为,自己的成功来自于努力和能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在困难面前,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受到抑制,更容易选择放弃。面对失败,他们倾向于做出能力的归因。
1.2.3 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的影响。
在面临可能的学习逆境时,学习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程度等情感反应。这些反应又通过改变思维过程的性质而影响个体的活动及其功能发挥。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为强烈地体验到应激状态和焦虑唤起,进而在课堂上以各种保护性行为或防御行为被动地应付教师教学。
1.3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
butkowsky&willows(1980)的研究表明:优生、中等生比差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中有更高的坚持性。其中优生又高于中等生[3]。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2.关于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讨论
2.1 运用赏识教育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4]因此,教师的言语表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不排除有建设性的批评,这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还能做得更好。教师要关心和信任学生,焕发学生的激情,像一把火炬点燃每个学生的火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得到鼓舞,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教学中,要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多给予学生鼓励、关爱和信任,“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在远古时候塞浦洛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对自己塑造的美女形象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美女居然活了。这个故事暗示我们人的情感和观念会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后来,“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4]。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扮演“皮格马利翁”角色,对学生要充满期待和关心,时时处处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相信他们的潜
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她们的希望。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精神热情帮助,要肯定学生好的一面,委婉指出不足,勉励进步。要通过眼神、笑貌、语调、滋润学生的心田。不能冷眼看待,更不能认为他们笨,学不会,教不好,缺乏信心,消极对待。教师的鼓励、信任和关爱让这些学生感到在老师的眼里,自己是大有希望的;以减轻学生压力,消除焦虑感,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获得好的学习成绩。
2.2 注重归因反馈,提高学习中的自信心。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原因做出的解释或推论[1]。对自我效能感最强烈影响的是对成功做能力的归因[3]。成功的体验可以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体验则可能降低自我效能感[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概念,注重培养正确归因能力。平时要经常提醒和暗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学习的得与失,以及与他人的差距和与学习目标的距离。有意识地监督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能力的自信心。
教师在学期、学年考核后,要组织学生对考试成绩做分析与研究,认真进行归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对于成绩优异者,可以淡化其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强调其个人努力等方面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以进一步强化其自我效能感;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淡化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强调外部的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以保持其自我效能感,争取下一次的成功[2]。对于那些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也可归因一些不可控因素,如努力不够、平时的预习和复习不认真、考核前复习不充分,等等,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改变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就有希望获得成功。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把学习成功归因于能力、策略运用、学习环境等,而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以及其他可以弥补或纠正的因素。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2.3 设置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学习活动的标尺。有了教学目标,整个学习活动就有了依据[5]。学习目标的设置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目标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不能过高。因为学生之间不仅存在语言天资和语言基础上存在差异,而且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及情感特征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尊重个性的差异,帮助学生设置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如果设置目标过高,难度太大,由于很难实现,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会降低学习自我效能感。如果学习目标设置太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没有挑战性,也证明不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的机会,尤其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设置切合实际的通过努力有能力完成的学习目标。设置学习目标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如:在听力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认知目标主要是知识性的目标,是重点。如对听力学习中的语音、语调、单词、词组、句子、短语等,根据目标重点的有所不同,对于各目标知识的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
2.4 替代性经验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从其他同学身上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会受到感染,对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很大。看到自己学习能力接近的同学获得成功,会增强实现同样学习目标的信心。当学生看到与自己学习能力相近的同学在学习中失败,特别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会对自己取得成功产生怀疑,降低学习自我效能感。替代性经验对学习能力缺乏判断的学生影响极大。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在学习中如何取得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对那些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功者的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这样,对学生会产生极好的影响。教师要通过总结和传授替代性经验,在学生之间互相产生影响,使其得到鼓舞,受到启发,激励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2.5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2]。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有很大影响,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尊互爱,互相间应情感和谐,心情舒畅,充分信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紧张感,使学习情感化。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生动活泼、气氛活跃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利用现时条件,努力为学生学习营造好的氛围。如:在听力自主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各种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在
听力的间隙尽量插入一些轻松、美妙、动听的音乐或英文电影等。设置适应学习内容的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料,对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也很重要。让学生自由地探索,自主地学习会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3.结语。
本文对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讨论,只是做了些肤浅的探索,很不深刻。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的文献,已有很多,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尚少。本文认为,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关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尚少,相关实证研究有待于被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赵宇,周亚萍.论影响英语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学报,2005,22(4):54-58.
[2]洪灵敏.学习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7,(4):19-20.
[3]陈寒,周国韬.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的自我调节之理论背景及研究现状[j].教育科学,1999,2:38-40.
[4]王珍珍,李淑萍.“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08,(3):86-87.
自我探索的重要性范文6
论文关键词:学习自我效能感;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40
许多研究者对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作了诸多表述,对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提示了英语教师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一、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
首先,自我效能感对于学习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他们确定的学习目标往往很高,更有挑战性。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往往信心不足,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容易完成的任务作为学习目标。
其次,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学习努力程度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面对困难,他们更有恒心,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用事实说明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们认为,自己的成功来自于努力和能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在困难面前,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受到抑制,更容易选择放弃。面对失败,他们倾向于做出能力的归因。
最后,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的影响。在面临可能的学习逆境时,学习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程度等情感反应。这些反应又通过改变思维过程的性质而影响个体的活动及其功能发挥。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为强烈地体验到应激状态和焦虑唤起,进而在课堂上以各种保护或防御行为被动地应付教师教学。
二、关于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讨论
培养自我效能感的方法有许多,作者经过在校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运用赏识"、"设置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1运用赏识教育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言语表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关心和信任学生,焕发学生的激情,像一把火炬点燃每个学生的火焰。教学中,要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关爱和信任,"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在远古时候塞浦洛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对自己塑造的美女形象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美女居然活了。这个故事暗示我们人的情感和观念会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后来,"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扮演"皮格马利翁"角色,对学生要充满期待和关心,时时处处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她们的希望。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精神热情帮助,对其勉励进步。要通过眼神、笑貌、语调、滋润学生的心田。不能冷眼看待,更不能认为他们笨,学不会,教不好,缺乏信心,消极对待。教师的鼓励、信任和关爱让这些学生感到在老师的眼里,自己是大有希望的;以减轻学生压力,消除焦虑感,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获得好的学习成绩。
2设置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学习活动的标尺。有了教学目标,整个学习活动就有了依据。学习目标的设置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目标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不能过高。因为学生之间不仅存在语言天资和语言基础上存在差异,而且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及情感特征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尊重个性的差异,帮助学生设置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如果设置目标过高,难度太大,由于很难实现,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会降低学习自我效能感。如果学习目标设置太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没有挑战性,也证明不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的机会,尤其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设置切合实际的通过努力有能力完成的学习目标。设置学习目标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如:在听力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认知目标主要是知识性的目标,是重点。如对听力学习中的语音、语调、单词、词组、句子、短语等,根据目标重点的有所不同,对于各目标知识的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
3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有很大影响,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尊互爱,互相间应情感和谐,心情舒畅,充分信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紧张感,使学习情感化。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生动活泼、气氛活跃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利用现时条件,努力为学生学习营造好的氛围。如:在听力自主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各种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在听力的间隙尽量插入一些轻松、美妙、动听的音乐或英文电影等。设置适应学习内容的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料,对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也很重要。让学生自由地探索,自主地学习会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本文对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讨论,只是做了些肤浅的探索,很不深刻。作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关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尚少,相关实证研究有待于被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