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外部环境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外部环境分析范文1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政策 健康发展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力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历史新时期,在教育部26号令规定的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即将结束之际,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考验,也步入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在此阶段,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国家宏观政策环境、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机制、内涵建设等问题,均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与分析,为独立学院顺利平稳地过渡做好准备。
一、正确把握宏观政策,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1.树立信心、振作精神、谋求发展。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和运行机制。”[1]独立学院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排头兵,独立学院应认真解读国家宏观政策,坚定办学信心,坚信在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发展阶段,独立学院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应积极谋求长远发展,不应有回避困难、短期观望、可进可退的思想。
另外,《纲要》还多处提到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实现民办教育法治化管理,制定和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保障民办学校、学生及教师的平等地位与权益等。这些政策无疑对解决独立学院目前的办学障碍,以及今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应紧跟政策步伐,积极利用政策扶持,针对自身发展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判断和决策,扫清办学障碍,实现持续、健康、长远发展。
2.正确把握政策方向,积极寻求自身发展。
2008年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颁布对于独立学院规范化办学、权益保障、健康发展等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理清了独立学院办学实践中的各类疑难问题,使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更加清晰。
26号令规定了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整改期,在此期间由独立学院提出申请,重新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考察验收,合格者重新核发办学许可证。目前正是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此重大转折期,独立学院将何去何从,现已成为各独立学院、举办高校、投资方及独立学院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等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26号令规定,独立学院从2012年开始对于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颁发独立学院的学位证书,不再颁发母体高校的学位证书,这也意味着独立学院将逐步摆脱对“母体”的依附,走向独立生存、自主发展的道路。近日,从教育部网站获悉:“国家对于举办独立学院以及其他层次、类型的民办学校都是鼓励和支持的。在贯彻26号令的过程中,现有独立学院及其举办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力,选择不同的未来发展走向。条件好、实力强的,可以继续举办独立学院或转设为出资者独自举办的民办本科学院;条件差、实力弱的,可以转为高等职业学院或其他层次的民办学校,也可以并入其他学校或停办。”[2]从独立学院的成长历史及长远发展来看,对于那些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独立学院,教育部将推动其逐步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校,这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价值导向,又是多数独立学院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独立学院具有办学起点高的明显优势,它更应该成为我国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的“孵化器”[3]。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已有19所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学校,但是全国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目前由于各种条件不够成熟,达不到转设的条件,仍然选择继续维持现状。这些独立学院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将面临着学龄人口不断降低,校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而且大多数选择维持现状的独立学院,对母体学校依赖程度较高,虽然大力提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错位竞争、特色发展,但由于师资队伍的瓶颈问题,真正实现上述目标困难较大,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面等容易与母体高校产生同质化倾向。此外,教育部正在起草《民办教育专题规划》、《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据悉已形成初稿。目的是通过这两个文件对于民办教育和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2]。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独立学院应积极顺应改革大潮,以质量求生存,以内涵求发展,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正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寻求自身发展方向。虽然在资产过户、法人地位、法人财产权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实施,但独立学院不应一味观望等待、故步自封,对国家政策心存侥幸,抱有法不责众的思想,应严格按照26号令要求,认真剖析自身问题,与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在保证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积极构建自身办学章程、协调理顺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保障独立学院教职工、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确立独立法人财产权,降低办学风险,为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扫除障碍,努力在转折期内实现自身最有效地发展。
3.进一步明确独立学院法人性质,用积极的政策推动独立学院健康发展。
内外部环境分析范文2
资料与方法
2007~2011年收治阴道脱落细胞检查结果为ASC-H妇女68例,均接受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获得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这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0~76岁,平均38岁。临床资料,见表1。
研究方法:①宫颈细胞学诊断:采用2001年的TBS系统对宫颈人工涂片进行分析。宫颈细胞学诊断分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LL),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未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未能除外高度上皮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正常范围(WNL)。②阴道镜检查:全部病例均在阴道镜下取活检。检查前24小时不行任何阴道操作,阴道镜下在可疑部位即白色上皮、镶嵌、点状血管、异性血管、真性糜烂、葡萄状血管、白斑,腺口周围白环及明显突起的部位取活检。12例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常规从12点、3点、6点、9点及颈管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讨论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宫颈癌最早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也无特殊体征,往往出现最早的症状是阴道出血,开始常为少量的接触性出血,绝经后间断性出血或白带量的增多,呈血性或脓性气味腥臭,晚期可出现大出血、恶病质、消瘦、发热、贫血,以及癌肿侵犯所造成的周围压迫症状,如下腹痛、腰痛、尿频、尿急、坠胀感、里急后重、下肢肿痛,坐骨神经痛等,严重时可导致尿毒症,出现全身衰竭,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方案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亦可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但中晚期患者治愈率很低。作为女性要洁身自爱,加强卫生保健,注意按时妇科普查,发现症状苗头,及时就医。宫颈癌是由人类瘤病毒(HPV)引起的,HPV病毒可直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有十几年的潜伏期,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宫颈癌可防可测,按时进行宫颈癌筛查就能有效避免不幸发生。宫颈癌与性生活没有直接联系,女性需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由于对宫颈癌致病概念的错误理解,给女性带来很大危害,以至于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导致不幸的发生。
宫颈刮片是筛查早期宫颈癌的重要方法。故又称“防癌涂片”。报告形式主要为分级诊断及描述性诊断两种。目前中国多数医院仍采用分级诊断,临床常用巴氏分级分类法:①巴氏Ⅰ级:正常。②巴氏Ⅱ级:炎症,指个别细胞核异质明显,但不支持恶性,余均为ⅡA。③巴氏Ⅲ级:可疑癌。④巴氏Ⅳ级:重度可疑癌。⑤巴氏Ⅴ级:癌。由于巴氏5级分类法,主观因素较多,各级之间无严格的客观标准,故目前正逐渐为TBS分类法替代,而后者需专业医师方可读懂。故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常利用电子阴道镜局部放大10~40倍的功能,进行宫颈可疑部位的染色,从而重点取材,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在宫颈癌的防治中,宫颈、阴道细胞病理学检查是常规的检查手段,为了更接近临床和诊断,2001年TBS系统更新,将ASC进一步分为ASCUS和ASC-H两个亚型[1]。ASC-H的细胞学特征,包括非典型未成熟化生细胞、非典型成熟化生细胞、非典型小细胞和非典型修复细胞[2]。根据文献报道ASC-H在细胞学诊断中0.25%~0.6%。研究发现,50%~70% ASC-H在随访中升级为高度病变[3~5]。本组资料中,ASC-H的组织活检病理学阳性率达67.6%。CIN Ⅱ、CIN Ⅲ及宫颈癌36.8%。可见ASC-H宫颈病变检出率高,且往往提示存在CIN Ⅱ及以上病变的风险。对ASC-H患者应立即行阴道镜下活检。利于及早发现宫颈高度病变和早期宫颈癌。
本组资料中,3例患者宫颈光滑,因此宫颈光滑的妇女也应定期进行宫颈涂片检查。
内外部环境分析范文3
[关键词]内外部要素评价矩阵;SWOT矩阵;价值链;QSPM定量规划矩阵
一、内外部要素评价矩阵(IFE矩阵、EFE矩阵)
企业在运用PEST-N和五力模型分析法对外部经营环境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外部战略环境要素,收集到有关信息,预测到关键要素的变化,归纳出外部机遇和威胁之后,可以采用外部要素评价矩阵(EFE矩阵)对企业的外部战略环境作一个定量评价,以便于帮助企业战略决策者更为综合全面地认识所掌握的各种环境信息。开发企业外部要素评价矩阵模型需要企业战略决策者(或群体)的主观判断。对于企业来说,其外部要素评价矩阵模型的综合加权评价值为正数,表示企业处于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之中,其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大于威胁,值越大表示外部环境对企业越有利:综合加权评价值为负数,表示企业处于一个前景不妙的行业中;其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大于机会,绝对值越大表示外部环境对企业越不利。
二、SWOT矩阵分析法
所谓SWOT矩阵分析法,即企业环境分析,是综合考虑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各种因素,找部出组织运作外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及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方向的方法。SWOT矩阵分析法中的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
SWOT依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列表定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并且根据所确定的标准,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从中判定出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对所列出的因素逐项打分,一般采取4分制,根据企业对外部因素反应能力的大小对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等因素打分,根据企业相对于主要竞争对手对企业内部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等因素打分,其中外部机遇和内部优势打正分,外部威胁和内部劣势打负分,然后按因素的重要程度加权并分别求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代数和。在实际应用中,具体数据可采用IFE矩阵和EFE矩阵的分析结果。最后分别用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作为SWOT矩阵分析图的横、纵坐标轴,根据IFE和EFE矩阵的打分结果画出企业的SWOT分析定位图,企业根据所处的象限位置选择相应的经营战略。
三、价值链分析法
1985年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波特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理论。他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的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企业在价值链中创造的价值如果超过其成本便有盈利,如果超过竞争对手的话,便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分成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是指生产经营的实质性活动,一般可以分成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五种活动。这些活动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有关,是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支持性活动是指用以支持主体活动、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包括企业投入的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结构。支持性活动既是对基本活动的支持,又互相支持,它们是依靠提供外购投入品、技术、人力资源和各种企业范围内的功能约束进行的。
四、QSPM定量规划矩阵
内外部环境分析范文4
[关键词] 企业 财务战略管理 竞争优势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
1.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概述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就是决策者依据制定的整体战略目标,为加强企业竞争优势、谋求企业资本均衡与有效流动,提高资本运营的质量和效益,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对资本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本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与评价的动态管理,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它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全局性,即财务战略是以整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的全局性工作为对象,依据企业长远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二是动态性,即财务战略可以随理财环境和企业战略的变化而适时调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财务战略管理过程具有连续性;管理具有循环性、适时性;对象具有权变性。三是长期性,即财务战略管理以战略管理为指导,要求财务决策者以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为理财目标,从战略角度来考虑企业的理财活动,制定财务管理发展的长远目标。四是外向性 ,即财务战略管理把企业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观察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增强了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2.加强财务战略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日益成熟,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企业从战略上进行财务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和持续发展。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意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的日趋复杂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力大小可以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获胜提供坚实的后盾。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使企业不断增强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强有力的手段。
(2)财务战略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有利于企业明确自己的经营目标,与生产战略、营销战略等共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财务战略管理把企业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观察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增强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目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战略管理的认识不够,更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缺乏一整套科学严谨,适合于本公司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易造成造成企业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不准确,财务舞弊现象多,资金利用效率低,、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
2.目前企业财务分析忽视了对外部环境的研究分析
财务环境分析是财务管理战略得以制定的基础条件,也是财务管理战略能够成功实施的保证。企业的财务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目前很多企业都是沿用的传统财务管理思想,分析基本上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活动,很少研究外部环境,因而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外部适应性较差,企业竞争力减弱。
3.企业对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财务战略管理思想缺乏、战略管理部门薄弱、财务战略管理技巧低下等问题。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完全服从于企业管理的决策的,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从属地位, 使财务战略管理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4.企业的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的配合性较差
企业职能战略是由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职能部门根据公司战略的要求制定出本部门的目标和规划,一些企业的战略体系中存在着企业财务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其他职能战略整合性和协调性差的问题,这使财务战略管理的管理效果减弱。
三、对企业加强财务战略管理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建议
鉴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有着突出的作用,由以上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在实施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管理,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进一步强化竞争观念, 全面推行财务战略管理
企业必须以谋求竞争优势为目的, 以战略管理为核心管理思想,在企业总体战略框架之内, 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为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创造支持性的环境,使其能与企业的其他职能战略匹配起来, 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2.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整套科学严谨,适合于本公司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这样才能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全面有效地推行提供根本的制度性的保障。
3.提高企业的群体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应提高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使每个人在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能全面认识存在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这样企业的员工才能更有效地执行财务战略,使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4.全面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情况, 制定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财务战略
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其所处的经济周期相适应,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在经济复苏阶段应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 在经济繁荣阶段应采取繁荣初期的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和繁荣后期的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相结合; 在经济衰退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同时由于每个企业的发展一般都要经过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王满.基于竞争力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12)
内外部环境分析范文5
(一)战略管理会计涵义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站在战略的高度,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分析和思考问题,协助决策层人员制定科学的竞争和实施战略规划,不仅要向消费者和行业竞争者提供具有战略价值的外部关联信息,而且还要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内部关联信息,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一门会计分支学科。
(二)战略管理会计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的一般目标是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协助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策划、制定和执行适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信息通常具备以下三大特征:第一,高质量信息要与企业战略决策紧密相连。第二,高质量的信息要与企业战略发展有关的具体活动密切相关。第三,高质量的信息要密切与企业全局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相关联。
为了将一般目标贯彻执行,企业需制定具体的战略管理会计目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预测和分析战略决策因素,协助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第二,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的编制。第三,调节与控制战略规划的实施。第四,评价与考核战略管理业绩。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般目标是对具体目标的宏观概括和指引,而具体目标又是一般目标的具体细化和表现。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优势分析
(一)日益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战略管理会计源于市场条件成熟且发达的欧美国家,并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日渐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已成为市场主体,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企业必须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发展、科学管理,积极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目前,国内企业管理逐渐在决策上趋于战略化、综合效益日趋全局化、人员管理上日趋可持续化,这都为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普及
自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以来,国内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并逐渐走出国门,产品日渐趋向国际化。在企业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我国学者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不断深入探讨和研究,并与企业实际案例相结合,产品由单一化经营发展到多元化经营、由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到非公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本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到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全局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战略管理就是要让企业主动灵活动态地掌握和控制企业外部环境,抓住市场机遇,周而复始地进行不间断管理,凭借科技和人才战略获得长远胜利。
(三)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进步和发展,使得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更加方便和高效。信息传播速度快、质量高等优势,可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延伸运营范围,降低成本。总之,网络信息技术日渐发达使企业诸多业务信息趋向多元化、全局化和外向化,这与战略管理会计要求信息多元化、整体化及外向化相呼应。因此,先进科学的信息处理技术是战略管理会计实现信息优质的重要保障,没有高效的网络技术为依托,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就无法为企业创造战略价值。
(四)企业管理层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企业管理层领导者在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逐渐意识到科学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驱使他们掌握企业管理理论,并与企业日常管理相结合,不断进步和完善,此外,为应对国际发展需求,驱使企业学会用外语、法律来武装自己,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通过不断学习和理论实践,客观上企业为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核心团队,这也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需要管理会计人员掌握多种多样的技术处理手段对采集到的诸多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其加工程序繁杂,学科内容涉及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预测学等,管理会计人员需系统地将这些学科知识融合成企业所需的知识体系,才能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因此,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基础。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由总体到局部依次划分为公司战略目标、事业战略目标以及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是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包括未来战略动向和业务经营范围;事业战略目标亦为经营单位战略目标,以公司战略目标为指导,各经营单位在自身领域范围制定既符合总战略指导,又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发展目标;职能战略目标是以公司战略目标和事业战略目标为双重指导,各职能部门制定各自领域的业务战略发展目标,同时各职能部门应相互合作,优化资源配置。
制定由高层到各部门的战略目标,决策者需详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外部环境分析就是对一般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分析:一般环境是指任何行业和企业运营发展的环境,其影响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法律因素、技术因素和全球因素等。对行业环境的分析就是对企业造成威胁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威胁包括:购买者威胁、供应者威胁、替代品威胁、进入者威胁和竞争者威胁等五大内容。对内部环境分析就是对有形资源如财务资源、实体资源,无形资源如技术、声誉,人力资源,企业能力如研发、制造、管理能力等进行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就是要对这些一般环境影响因素和行业威胁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和加工,督促企业制定动态性的战略目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原有的决策方案,使企业战略决策更有富弹性。
(二)建立高效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建立高效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就是要在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上对其内容不足之处进行填补,对其局限部分进行扩充,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具体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信息系统模块添加竞争信息系统,构建数据管理和信息分析两个子系统,将企业内外部环境有机结合,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态势进行搜集、处理和加工,并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将加工后的信息传递内外部人员进行查询和分析,最终将讨论结果呈现给决策层。
(2)为战略计划设计模型,主要包括模拟模型和分解模型:模拟模型的职责是通过对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进行量化,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检验目标是否可行,此外,对提出的多种战略决策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尝试预测多种决策方案的效果,利于高层决策人员获得最优决策方案;而分解模型的主要职责是将公司发展战略分解层层分解,由总体发展战略分解为各战略事业单位发展战略,再将其分解为业务发展战略。战略分解不仅要使企业战略细化,更要使各子战略层实现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总体效应。
(3)对知识库、方法库进行更新和补充。在原有管理会计应用的知识库和方法库中增加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价值链分析法、仿真模拟法等内容,以适应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同时,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要提高原有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借鉴企业内外部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的经验及历史战略数据,软件管理者可重新整合分析,更新原有知识库,建立供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战略知识库。
(三)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第一,战略性招聘和选择人才。企业要按照自身的发展战略及其他因素招聘和选择人才。在招聘和选拔战略人才时,企业应遵循几点原则:所选之人要富有创新研发精神,富有主见,富有挑战精神,敢于向原有不合理制度和方法进行挑战。这些选择标准是企业在人员管理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做好针对性的人才选拔,加上合适的招聘渠道和培训,可为企业竞争战略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第二,建立战略性复合型人事制度。为适应战略竞争要求,企业需要设立科学的人事制度以指导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战略性复合型人事制度,为员工提供多种发展路径,鼓励员工向横向和纵向两方向双重发展,企业急需一专多能性人才,这种综合性人才可灵活适应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为企业战略发展创造较高的价值。所以,企业建立此人事制度相当必要。
(四)进行战略性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主要介绍以下两种:
(1)战略定位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是指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通常包括三种战略思想:成本领先战略思想、产品差异化战略思想、目标集聚战略思想。1)成本领先战略,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为使成本达到最低,对研究、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每一环节的成本都加以严格控制,成本领先策略是通过以单位低成本,大规模生产销售来实现盈利。2)产品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提供与同行业不同且富有特色的差异化产品与服务,使其既能符合顾客的独特要求,又能使产品和服务在质量和性能方面与众不同,不仅可以拓展新的消费群,还可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3)目标集聚战略,是指针对某一固定的消费对象和区域提品和服务,使其在特定的消费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目标集聚战略又分为两种:成本集聚和差异化集聚。
(2)价值链分析。第一,行业价值链,指的是在整个行业里,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到出库,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在产品作业各环节所创造的有价值的活动。第二,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为创造消费者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产生的与创造产品相关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五项内容。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四项内容。第三,竞争对手价值链是指对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整合分析。
对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消除不增值作业,在不影响竞争力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对行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行业现状及如何利用行业上下游价值链来降低外部成本。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做到知己知彼,以便确定竞争策略,打败对手。
四、结束语
内外部环境分析范文6
(1)主体层面,首先政府部门是创新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政府部门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发挥着组织功能,起着系统整合的作用,从总体上对技术产品的生产、应用及扩散进行规划、指导和管理。由于创新过程存在技术、市场、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都需要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干预,对创新系统进行协调、引导、干预,提高整个创新体系的效率。其次,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最终是通过市场来实现价值的。企业会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从事创新,只有企业能够具备市场知识以实现创新价值。因此,企业运作对创新起到实质的推动作用。各国的创新实践都表明,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创新最有活力的推动者。再次,技术产品生产具有多重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量投入未必会带来回报,企业对技术产品的生产没有太多兴趣。因此,拥有国家大量投入的科研机构和大学成为技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来源。由于大多数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没有能力进行研发,因此,它们的创新活动越来越依赖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产出。同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自身也会因为技术问题陷入经营困境,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其解决技术问题的专业知识、专业指导、技术人才的来源。最后,科技中介组织是国家创新系统中除政府、企业、大学与科研院所之外最重要的主体,科技中介组织在与其它主体相互作用中实现其加速创新产出和升级的系统作用。这些作用和功能是通过互动关系实现的。科技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尤其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信息。
(2)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创新系统中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所处的成长环境是多层次的,本文根据环境作用的方向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作用力来源于企业边界的外部,直接作用于企业边界,进而作用于企业内部;内部环境的作用力来源于企业内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各项职能,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制定的基础,包括管理环境、制度环境、理财环境、生产运行环境、研究开发环境等。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作用相互交织,产生企业成长的促进力或者抑制力。
(3)宏观环境与任务环境。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所受到的外部支持力,其来源相当广泛,各种力的耦合促使企业成长发生不同的变化。然而,力的作用大小往往随着力发出主体的行为的改变而改变,这个时候企业就会受到相应力的牵引方向的影响。本文根据企业受到外部环境作用力的作用方式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类,本文将其分为宏观环境和任务环境。任务环境与宏观环境的区别在于:任务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环境,宏观环境因素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环境,从而也就间接影响企业的内部环境。任务环境与宏
观环境之间的联系在于,两者之间以及两者与企业内部环境之间也发生着相互作用。宏观环境是大环境,只有在大环境不断优化和改善的前提下,才能培育良好的相对微观的产业环境,促进小环境中各个主体的优化成长,使更细分的环境得到改良。而小环境的改善又能够带动大环境的成长,因此,宏观环境、任务环境、企业内部环境是对影响企业成长的环境的细分,三者形成了影响中小型高科技
企业成长环境的3个层次。任何企业的成长都要有硬环境支持,也要有软环境的
支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也不例外。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自身的劣势以及科技型企业对技术和人才的特有需求,使得其对成长环境中的以物质环境为主体的硬环境和管理水平、政策支持、法律保护、人文等组成的软环境有特殊的需求和要求。
(4)各环境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理分析。创新系统中各环境子系统的作用发挥是基于各创新系统主体的作用而实现的。各层级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