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行业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行业个人总结范文1
“金貔貅奖”的设立得益于业界和投资者的大力支持,体现了《金融理财》杂志扎根金融理财行业、服务金融理财机构、服务广大投资者,做好金融理财机构与投资者桥梁与纽带的理念:就是把金融理财机构优秀的产品、服务、管理和品质充分能展现出来,就是告诉投资者在哪些优质机构,通过哪些优质人才,可以买到哪些优质产品、享受哪些优质服务。
“金貔貅奖”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听取业界和投资者意见,通过专项调查、拜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征询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借助第三方调查系统,参考各种有关资料,制定了科学严谨的作业规范。
主办机构力争把“金貔貅奖”的颁奖典礼办成行业成就展示的平台,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展现金融理财界精英风采的平台。事实证明,“金貔貅奖”受到了业界的欢迎,逐步成为金融理财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奖项。
“金貔貅奖”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智慧,汇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寄托了社会各界对理财行业的祝福。先说金的涵义。金银天然是货币。给金融理财行业颁发金奖,当然是最合适不过了。其次,就是真金白银的意思,获奖者都是行业翘楚,获得“金貔貅奖”是实至名归。第三,寓意金光大道,祝愿金融理财行业健康发展。
金融行业个人总结范文2
“品牌认知对于银行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其重要性在于获得客户的信赖和对品牌的信心,产生附加值。随着股份制和市场化,现在是金融行业的高关注期,中资银行更需要在品牌建设和差异化服务上下功夫。”对于银行品牌建设,招商银行品牌管理室高级经理袁晓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招商银行成长为一家全国性的明星商业银行,这离不开它的品牌建设。自诞生之初,招商银行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其他特殊政策的辅助,作为中国首家全额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非政府的出身就决定了它的市场性。在国有银行与国际银行的夹缝中,它用创新产品与服务的方式,奠定了一个银行业的新锐品牌。一向有着先天优势的四大国有银行,不再像从前一样牢牢地独霸消费者的心智空间,当提及商业银行时会第一个想起招商银行的人的比例正在增加。
产品创新带动品牌认知
产品创新远比企业品牌创新要容易得多,也是最容易支撑企业品牌认知的有效途径。在大部分消费者看来,“一卡通”、“一网通”和信用卡就是招商银行的“金字招牌”,正是这些单个金融产品的创新在为招商银行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人气,支撑起招商银行广泛的品牌认知。
“很多人认为,招商银行代表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从存折到银行卡,第二个是网上银行,第三个则是信用卡时代。”袁晓总结说。
招行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了第一张多功能借记卡――“一卡通”。到现在为止,“一卡通”累计发卡已超过4700万张,平均每张卡的存款达6400元,是全国银行卡平均存款数的2.5倍,仅凭“一卡通”就锁定了招商银行总存款40%的储蓄存款以及4500万个人客户。
同时,“一卡通”产品的先发优势,立即转化成规模和品牌优势,为招行后来的信用卡乃至财富帐户业务奠定了优质客户基础。遍布大江南北的“一卡通”成为其生动的形象广告,把消费者与招行连接起来,使其一时间由区域性银行变成了全国性银行。
招行在国内第一家启动了包括网上个人银行、网上企业银行等在内的网上银行――“一网通”,网上银行个人银行的交易量每年增长100%,对网上银行的柜面替代率超过了50%。它解决了招行物理网点不足的问题,把招行零售的覆盖面虚拟地铺向全国。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攒钱,但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招行看到了信用卡市场的潜在发展前景,推出了中国一卡双币、全球通用的招商银行双币卡。到2008年这张卡已经累计突破发行2300万张,占中国市场30%的份额。
在袁晓看来,“产品创新为品牌奠定了最核心的基础,品牌营销、管理、文化和传播,则是为品牌增加附加值。”在金融产品同质化的今天,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经营其产品和工具,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新型产品、工具和服务项目,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这一点对于银行业来说格外重要。
互动经营网誉
当前的现实环境和网络环境急速融合。根据今年7月CNNIC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突破2万亿元,占GDP总量的6.7%。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个人网银客户已达1.48亿户,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总交易额达到86.78万亿元。网络和生活、金融业越来越融为一体,预示了金融品牌要同时存在于现实和网络环境中。
中国银行业互联网化的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官僚式、主动式、互动式和智能式。官僚式阶段,多数是“客户求银行”的局面;主动式阶段,形成了“银行找客户”的局面;互动式阶段,银行以客户需要为中心,为其量身提供服务解决方案;而智能式是未来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智能决策和自动操作。
据易观国际Enfodesk产业数据库最新《2009年中国银行业案例分析―招商银行》研究显示,招商银行经历了官僚式、主动式两个阶段,现已进入银行业互联网化互动式的阶段。
在互动式阶段,品牌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途径、速度、范围、结果等方面的控制率大为降低,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维护的难度日益加大。“这种情况下,金融品牌要加大经营管理其网誉,招商银行一直在探索和总结网络营销。”袁晓懋表示。
在袁晓看来,网络为整合营销提供了一个聚合互动的平台,而对于品牌来说,它是一个影响力平台。“金融品牌特别重视与客户的联系,一个金融品牌如果失去了一个客户,再把他找回来需要投入很大的资源,有可能他再也不会选择你的服务。和客户的沟通不仅仅是单纯的交流,而是一种互动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于长期的信任度和声誉的积累。招行能有如今的品牌声望和客户口碑,我认为这与近几年和网站的深度合作,以及积累的消费者体验是相关的。”他进一步解释说。
跨界营销是未来
重创全球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金融风暴已经出现消退的迹象,金融起暖,经济回升,我们步入后金融时代。“后金融时代,世界看中国,这加剧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同时,中国市场上,金融行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放大,形成通路,跨界营销和服务将是未来的趋势。”袁晓预言。
金融行业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银行业 监管 风险 竞争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55-02
一、行业监管问题与对策
(一)行业监管中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影子银行问题、资本账户开放性诱发问题、行业监管资本监理问题等是行业综合监管中的主要难题,具体到监督领域内表现为中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力量不足。近五年来,中国在金融行业的监管方面,各类学者普遍建议采用审慎监管的基本思路,这有助于维护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宏观审慎监管在当前时代环境下存在一定的推广障碍:首先,目前中国商业发展的规律仍然不够稳定,这会导致资产价格的认定无法形成较为统一的规律,而且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尚未步入完全稳定的阶段,无论是经济发展拐点还是泡沫经济的出现都很难得到准确的预估,这都为宏观审慎监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障碍;其次,在制度层面,行业内部的监督需要同时与央行进行关联,那么责任的分配及监管权力的归属就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商讨研究,从短期来看这种制度的建立会相对比较困难。
(二)行业监管问题的应对策略
从行业监管的长远发展来看审慎监管制度仍然是优选方案,针对前文中提出的各类问题,建议未来我国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国家金融与银行业监管部门应当对我国资本监管的环境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不断优化审慎监管应用的前提,挖掘银行业业务经营的发展规律,实现对复杂因素下的行业、市场规律及市场形势的判断,提升监管工作体制的效用。
第二,进一步明确审慎监管制度的基本主体。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框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一行三会结构,但在具体的审慎监管责任分配方面仍有炔空议,这并不利于监管体系的完善与改良。本文建议,审慎监管仍需要从行业内部进行构建,所以在一行三会当中笔者认为央行是最适合单人的审慎监管责任的上层机构。
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风险问题与对策
(一)个人金融业务发展风险问题
自网络金融大幅发展以来,新型个人金融业务逐步兴起(P2P金融等与传统金融业的个人资金管理有较大区别的网络化个人金融业务),这即是一个新的市场,同时也使传统银行业企业已有的个人金融业务受到了冲击。当然,这一趋势的来临实际上为银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银行在推动业务的成本上可以有条件大幅度下降,可以大幅度下降开发客户的成本,在为客户提供比较重要的增值服务、交易服务、账户信息方面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同时新业务类型的出现也提供了新的市场,跨境金融、经济结构转型蕴藏新的需求,金融市场化给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也带来一些新的发展机遇,比如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也给非牌照类交易业务带来巨大的商机。
虽然个人金融产品的需量增长带来了行业发展的新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竞争环境也在加大,银行企业也面临更多的外部问题:一是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化,更多的民营资本先后进入银行体系,社区银行等新型机构将会成为银行新的竞争者,另外商业银行传统的中介业务包括支付业务、托管、结算,也将不断受到非银行金融业务的挤压;二是金融风险更加严峻,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引发的操作风险也在提升,声誉风险增大;三是分业经营的制度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随着客户对金融知识了解的增加,以及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要求的增长,单一的金融服务或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客户需要的不仅要求贷款业务,附带业务,也要求本外币业务的一体化。
(二)新型业务市场拓展策略
对于上述问题,银行业企业需要迎合市场发展趋势,注重从产品改革创新、服务创新、市场构架、风险规避等几个方面进行模式调整:
第一,要细分客户续期,提供更专业化的产品与服务。商业银行可以打造与客户亲密接触,着力打造汇率风险管理,增加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体系,同时提供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开展客户分成,随着客户收入的持续增长,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大幅提升,不断要求提升专业化、定制化、综合化服务的水平,应该大力拓展高端个人客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对客户进行细分,提供客户专属的服务。
第二,优化互联网金融与智能银行等新型市场的产品创新投入。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质量,增加互联网服务的范围,发展惠民金融出国金融,充分利用云计算、指纹识别、云识别等智能技术,推动互联网金融社交金融的结合,加强第三方支付等移动支付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发展智能银行,实现对合适的客户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渠道推荐合适的产品,按照O2O交互理念,强调全渠道的集成,提供泛在服务。
第三,强化风险管理水平。国外的一些银行正在尝试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向董事会提议企业整体风险偏好和评估,汇报风险管理的框架,从技术、流程、制度上加强对银行风险的管理。我国银行也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强化新环境与行业趋势下业务风险的防控水平。
三、行业开放后的竞争问题与对策
(一)行业开放后的竞争问题
目前中国在银行业发展中逐渐开放了外资银行的准入条件,市场的开放化过程中我国本土银行将面临新的竞争力风险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外资银行的独特优势(本土银行相对劣势)所催生,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外资银行的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都十分明确和完善。这一点在我国本土银行方面仍有较大不足,这导致了银行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通常来说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进而影响财务指标体系与风险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因此资金运作风险相对来说也更高。
第二,外资银行长久以来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使得其市场应对灵活性更强。中国本土银行虽然也会以市场为导向,但是在服务的发展与完善上经常会受到行政管理的干预,即便绝大多数情况下调整的目标都会服务于大众需求,却也不能消除政策化调整带来的市场导向灵活性不足的问题。
第三,创新与人才优势。由于经营和管理模式的差异,外资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性是相对较高的,同时在相对宽松的人文环境下内部人才的职业规划与发展目标都更容易达成,人才保有率和平均质量都相对较高。在这方面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有所不足,银行企业自然也不例外,这并不利于开放化市场中中国银行企业的竞争。
(二)争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中国银行企业应该进行自我竞争力优化,提升在逐步开放的行业市场中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地位。
首先,在风险防范方面进一步努力,可以继续利用本土优势来扩大传统信贷市场份额。积极主动的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及时调整信贷产品结构,注重对农村市场、中小企业市场、个人客户市场的发展,稳步控制获利水平并发展更大规模的稳定业务对象。
其次,要强化服务理念。借鉴国外先进银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以柜面业务前后台分离及后台集中的改革与尝试,围绕集约化经营战略,突出“以客户为中心”主旨,从客户、网点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以网点业务“前后台分离”为切入点,重点在简化环节、分离业务、整合、流程方面下工夫、做文章,统筹推进网点前后台分离及后台集中。
最后,要加强产业创新速度。在新型网络金融时代下,企业要深入学习国内外同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创新方法,结合互联网+的时展思想以及政策导向,尽早、尽快进行产品创新,提升各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宋逢明.银行业改革发展面临个问题[J].金融论坛,2016(4):6~7
[2] 张爽.银行业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2016(9):58~59
[3] 张柳.浅谈对当前银行业发展中几个焦点问题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6(8)
金融行业个人总结范文4
钟伟:短期钱多地少 存货趋多
过去10年房地产增速极快,中国就面临着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徙。这说明中国的城市规划是粗糙的,建筑品质不好,人口流动处于失控状态。门槛最低和最廉价的城市化,将在未来10年收获一大堆相貌丑陋,令人难易容忍的城市。发展房地产市场之前,要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房地产是不是处于泡沫的状态,房价是否真实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运行。
对房地产调控趋势,短期的看法是,如果前两个季度房价和交易量统计数据可靠,国庆前后市场的价格仍然平稳,但交易量将会有明显复苏。短期趋势可以总结为8个字:钱多地少,存货趋多。中期市场主要特性是波动,目前政策很难对市场进行持续紧缩性调整,信贷政策也使得房地产受到银行系统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减弱。金融支持和房地产发展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购房者获得按揭贷款的金融支持不断弱化,称之为房地产行业的去金融化。中期可能实施税收政策,在土地信贷之外,税收能使房地产行业有巨大波动,这样的税收政策必须非常谨慎。无论哪种税,前提都应避免使税收政策脱离人大和政协的轨道,应该有公开的讨论,未来的税收政策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程序去施行。
稳定币值,重启分税制改革,才能在体制上解决房价问题――这是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看法。2000~2009年这10年间,房地产行业每年销售金额平均增长38%,房地产行业投资每年平均增长28%,商品房销售面积每年平均增长18%,这些速度超过中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速度,我们命名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爆发式高速增长的10年。今后10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角色转变在逐步加快,房地产行业将从领先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变成与中国经济增长几乎同步或温和领先的行业。
连平:个人房贷走势向下
金融行业个人总结范文5
金融机构的角色定位
2012年12月,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副总裁余伟文发表讲话时称,维护金融行业的整体声誉符合各金融机构的直接利益,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依赖两大支柱:一是要在从业人员中培育诚信文化;二是机构要做出绝对承诺,优先考虑消费者的利益,而不是利润最大化。或者说把两者结合起来,总结成一个词,那就是正直。
理论上,这是一个各金融机构都乐于接受的标准,而现实中却面临着产品高于服务、利润高于客户等种种诱惑。金融机构可以而且必须采取行动,来抵制诱惑带来的危险。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对投资金融产品有更好的透明度与风险揭示;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当承担起更多的义务去合理评估客户的风险偏好以及投资产品与客户的适合度。此外,金融机构还要为消费者的投诉和索赔提供更简单的流程和更便捷的救济渠道。
HKMA与消费者教育
为了顺应“雷曼风波”之后市场形势的发展,香港金融管理局在消费者保护和教育方面加大了力度,并且在2010年4月成立了银行业行为规范部。
首先,香港金融管理局对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了关于销售投资产品的准则,包括:要求销售人员保留客户风险评估和销售过程的录音或影像资料,为银行和监管者提供可供审计的痕迹;对于缺乏经验的消费者(诸如老年客户或者首次投资者)销售复杂的结构化投资产品,实施投资前冷静期制度;要求银行持续关注产品风险,并且当投资者购买的投资产品风险等级变高时要及时通知投资者。
其次,香港金融管理局通过实施积极的现场检查来监测银行是否遵守上述监管要求。银行必须要有健全的内控流程确保遵守监管规则,此外,为了监测银行员工的合规程度,香港金融管理局还会进行神秘采购(mystery shopping),即以暗访的形式观察和记录银行员工销售和服务过程中的合规性。
第三,香港金融管理局还通过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来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其中一个例子是通过联合香港银行业协会,结合英美国家已经进行的改革对香港的信用卡市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审核。此外,还通过联合金融服务局和证券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成立了金融纠纷处理中心,通过调解和仲裁帮助消费者快速解决金融纠纷。
在消费者教育方面,香港金融管理局同样很积极。一直以来,香港金融管理局通过发表各种出版物,来提高消费者对自己在各种金融产品中权利与义务的认识度;同时针对特定的投资产品强调其特点与风险所在,提醒消费者不要投资不熟悉的产品。香港金融管理局网站上还开辟了专门的“消费者园地”,以提供重要的信息与银行业的热点问题。
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还将联同证券与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下属的投资者教育中心(IEC),推出一项崭新的公众教育计划,帮助银行客户以精明、负责的态度管理财富。
消费者是金融生态的“心脏”
香港金融市场的标志之一就是全能银行体制,即允许银行不仅提供金融服务,也可以销售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这会让一些消费者暴露在购买复杂金融产品的高风险当中。缺乏金融知识的消费者可能会误买银行的金融投资产品,而银行员工也会存在误导销售的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危机以后,消费者对于更好地理解银行投资产品风险情况有了更大的需求,消费者教育因此成为对市场行为与审慎监管的重要补充。提高个人的金融理财能力是金融业应长期优先考虑的事项,这对香港来说尤为如此,因为其拥有一个基于信息披露与消费者适合评估的消费者监管框架。消费者在考虑投资行为时要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特性和风险。所以,提高个人投资者提出和分析金融问题的能力,同时让消费者更好地意识到他们最终将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这是任何加强金融教育和保护的努力都必须要做的事情。
金融行业个人总结范文6
跑步成为Best bank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金融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天从事银行服务已近20年,她认为现在的中资银行“正在用跑的速度成为Best bank”。“Best bank”首先体现在规模的急剧扩张上,有数据显示,在全球排名前1000位的银行中,有101家是中资银行,中资银行甚至开始跻身全球前十。未来的5〜10年,中资银行将步入规模快速增长期。
因此,如何从“最大”变成“最好”将成为中资银行下一轮竞争的重点。IBM认为,中资银行正迎来一个全新的经济转型期,在此期间,新兴消费群体需要银行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新型公司和机构客户将要求银行提供高度整合、系列化的产品与服务;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的竞争正在重新划分市场。未来,金融行业的竞争将从机会竞争转变为能力竞争。
那么,中资银行该如何把握并利用好社交媒体来实现“Best bank”的目标呢?
初试Social bank
目前,“Social bank”(社交化银行)在全球开始走热,许多银行纷纷将此作为服务核心理念、渠道及组织结构转型的契机。David认为,社交媒体能形成客户的群体性意见,这种以“客户池”主导的模式改变了以往银行向客户推广产品的模式,这其实意味着银行整体服务模式的转变。“现在,已经不是银行主导社交媒体,而是社交媒体主导银行转变服务方式,推出更适合客户的产品。”
那么,中资银行对于社交化银行态度如何?IBM全球商业咨询服务部副合伙人兼中国银行业现代化业务负责人赵亮在与各银行负责人交流的时候发现,中资银行对于银行社交化还比较疑惑,究竟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推动银行社交化发展还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