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监测法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监测法规范文1
目前使用的《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仍然是20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所颁布的条例,在经过多年的变迁后,陈旧的条例已不适用于现代化的环境建设中,更不符合现代化环境监测的要求。因此,应结合现代化环境监测的要求和特点,尽快修订和完善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和保障系统,细化至每一个环节的环境监测细节,从而建立完整、健全的环境监测制度,在法律法规强有力的约束下和威慑下,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在相关法律的约束下,对监测机构中的资质、监测工作人员的资格、监测规章制度的制定、监测网络的建立等予以明确、严格的规范,从而逐渐推行标注化建设,真正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2规范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据于环境监测设备的技术规范,因此建立有效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对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首先要加强对监测设备和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目前我国虽已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并投入到环境监测工作中。但新技术和新设备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常出现新旧设备和技术使用方法不一的情况,旧设备和旧技术严重落后,跟不上先进技术的步伐。因此,要不断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及时更新以往监测技术,掌握和跟进现代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同时要尽快制定出新的技术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合规性。另外,由于许多进口的新监测设备和技术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诸如监测方法不恰当、监测流程不完整、使用方法与设备不一等问题。因此,应制定和出台进口监测设备的准入规章制度和技术审核制度,通过借鉴国外对监测设备和技术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环境监测要求的准入制度和技术审核制度,规范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管理。
3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质量监督员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高低,因此在选拔新人时,应选用工作能力较强、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等整体职业素养较高的人员担任质量监督员的职务。而对于原有员工,应展开全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训,主要包括增强职员的监测技术、加强职员的相关知识涵养、提高职员的工作能力、培养职员的责任意识等,从而切实提高质量监督员的整体职业素养。同时还应强化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职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程度等项目进行严格考核,对能力较差、不合格的职员应给予相应惩罚并加强培训力度,从而全方面提高质量监督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水平。
4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机制
目前我国许多环境监测机构,都将国家规定的计量认证与国家实验室制定的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根据规定和标准来进行环境监测是远远不够并且行不通的,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要想实现质量数据的真实和准确,则必须要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监测方案的科学性、监测地点的代表性、实地取样的规范性、样品保持的完整性与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等,才能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环境决策。由此可见,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要实现创新,则必须要完善环境监测的监督体系,全方面监控监测工作的准备、采集、保存、检测、报告等工作;还需建立灵活且有效的反馈机制,质控制度和标准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适时调整,从而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
5结语
环境监测法规范文2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
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才逐渐建立,直至2006年才形成明文规定,由此可见,在此之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一直得不到重视[1]。随着我国GDP的飞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才引起人们重视。在2006年颁布新《规定》后,环境问题才逐渐进入到行政阶层中[2]。但如何进行环境保护,还需从强化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建设开始谈起。
1完善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使用的《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仍然是20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所颁布的条例,在经过多年的变迁后,陈旧的条例已不适用于现代化的环境建设中,更不符合现代化环境监测的要求。因此,应结合现代化环境监测的要求和特点,尽快修订和完善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和保障系统,细化至每一个环节的环境监测细节,从而建立完整、健全的环境监测制度,在法律法规强有力的约束下和威慑下,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在相关法律的约束下,对监测机构中的资质、监测工作人员的资格、监测规章制度的制定、监测网络的建立等予以明确、严格的规范,从而逐渐推行标注化建设,真正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2规范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据于环境监测设备的技术规范,因此建立有效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对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首先要加强对监测设备和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目前我国虽已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并投入到环境监测工作中。但新技术和新设备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常出现新旧设备和技术使用方法不一的情况,旧设备和旧技术严重落后,跟不上先进技术的步伐。因此,要不断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及时更新以往监测技术,掌握和跟进现代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同时要尽快制定出新的技术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合规性。另外,由于许多进口的新监测设备和技术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诸如监测方法不恰当、监测流程不完整、使用方法与设备不一等问题。因此,应制定和出台进口监测设备的准入规章制度和技术审核制度,通过借鉴国外对监测设备和技术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环境监测要求的准入制度和技术审核制度,规范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管理。
3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质量监督员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高低,因此在选拔新人时,应选用工作能力较强、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等整体职业素养较高的人员担任质量监督员的职务。而对于原有员工,应展开全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训,主要包括增强职员的监测技术、加强职员的相关知识涵养、提高职员的工作能力、培养职员的责任意识等,从而切实提高质量监督员的整体职业素养。同时还应强化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职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程度等项目进行严格考核,对能力较差、不合格的职员应给予相应惩罚并加强培训力度,从而全方面提高质量监督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水平。
4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机制
目前我国许多环境监测机构,都将国家规定的计量认证与国家实验室制定的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根据规定和标准来进行环境监测是远远不够并且行不通的,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要想实现质量数据的真实和准确,则必须要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监测方案的科学性、监测地点的代表性、实地取样的规范性、样品保持的完整性与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等,才能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环境决策。由此可见,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要实现创新,则必须要完善环境监测的监督体系,全方面监控监测工作的准备、采集、保存、检测、报告等工作;还需建立灵活且有效的反馈机制,质控制度和标准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适时调整,从而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
5结语
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仅影响着政府对环境决策的科学性、环境执法的公正性,还影响着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3-4]。随着世界环境监测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和完善。通过完善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机制等手段,从而不断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羲.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与创新,2015(02):39-40.
[2]刘澍.建立主动型、预防型、信息化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1):130-133.
[3]吴迪.浅谈环境监测质量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J].房地产导刊,2015(08):307.
环境监测法规范文3
[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重要性 问题 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180-01
环境监测工作就是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各类因素进行测定,确定该地区或国家环境质量、污染以及变化趋势等问题,主要测量的是空气当中对人体有害的各种物质的含量,并对各类物质的排放量进行跟踪分析。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则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就是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以及对比性等多种问题进行保证。随着现代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日益凸显。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人类早期发展过程中,其生产力较低,对于环境资源的影响较小,人类的发展与环境之间处在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但自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工业发展时代,其对于环境资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蒸汽机的发明,煤炭本大量开采,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含量不断增加,其中以英国最具有代表性。在工业发展时代,伦敦被称为“雾都”,其主要原因就是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煤炭所产生的烟雾导致伦敦地区空气污染指数上升。而在近代,人类的生产技术再一次提高,对于环境资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就使得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重要,也就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
二、我国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足
在相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行政主管部门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本身的重视度不足,其对于当地的环境监测工作干预度较高,但大多数均是不正当的行政干预,为了保证自己的政绩,在审查相关环境监测数据时,对数据进行擅自篡改、抹除等,严重影响了环境监管部门的独立性特点,使得相关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难题,被当地政府和行政主管机关做限制。
(二)工作人员素质不足
在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部门当中,各地拥有现代环境监测技能和素质的工作人员普遍偏少,而对于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更少。加上相关人员在其岗位上的调动比较频繁,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没有经历过较为系统的培训,大部分质量管理者的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其素质技能较低,在现代环境监测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较小,无法完成有效的管理工作。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环境监管部门内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导致各部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够通力配合,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监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部分环境监管部门内部虽然设置了相应的质量管理部门,但是由于人员的缺失,使得该部门管理者必须要兼职其他部门的工作,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利于各工种之间的协调。
三、在新时期下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想要在新时期下不断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进行强化,首先就必须要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我国政府应该给予环境监测部门更大的行政权力,同时弱化其它行政管理部门对于环境监测部门的干预力度,采用立法的方式,对不正当行政干预行为予以严厉的惩处。同时,法规还应该对环境监测部门内部的人员资格审核、监测网络建设标准以及监测设备标准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统一化管理,使得整体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标准化,并使得环境监测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有法可依。
(二)规范化技术体系
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技术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环境监测质量的保障。目前,国际上对于环境监测的技术正在不断提高,针对于地球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并结合现代互联网、计算机的技术,使得环境监测数据能够实现快速处理、快速传播,使得各地区的环境监测报告能够做到统一标准化。而我国在增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时也应该将这些技术融入到实际工作中。首先是要对环境监测部门内部的相关设备进行更新,利用最先进的检测仪器完成对现代环境的监测。同时,应该制定统一标准的设备生产质量标准,让各类设备的安全性、技术性以及稳定性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提高人员素质
在完成对技术的改革之后,就需要不断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应该加大从社会上招收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力度,不断充实我国的环境监测队伍。并为相关人才提供稳定的工作保障,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其提供定期的培训工作,同时对具有优秀管理能力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不断深化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改革。
结语
环境监测是我国可持续性发展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的设备技术含量,人员的个人素质才能够不断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丽宁.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01).
[2] 彭刚华,梁富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12,22(02).
[3] 周卉.浅谈如何创新构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9).
[4] 袁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05).
环境监测法规范文4
我国在各个城市成立了诸多的环境监测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国家除了建立检测局和环保局之外,还有许多的相关部门,例如:农业部、水利部、科技部等都是与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息息相关的重中之重,以上这些部门都对环境监测技术有着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法律支持,这么多部门归属于不同的管理规范之中,最终导致国家检测局收到的汇报数据也是不统一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是根据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如果没有先进的环境检测仪器以及相关配套设备投入到环境监测工作,就会适得其反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上级部分分配下来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始终在起跑线上,即便是拥有专业技术人才和环境监测技术,没有先进的仪器配合也是无疾而终。上述内容中所提到的我国对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环境检测技术还没有完善成熟,这些原因也是导致我国对环境监测设备的忽视,环境监测设备的成本是昂贵的,再加上环境监测工作自身也需要相当一部分的经费,这就产生了矛盾,设备老化没有足够的资金对其进行改善,然后想要更换先进的设备却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环境监测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我国环境的发展。目前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还是政府部门主管,所以,有些城市的环境监测结果并不是真实有效的,某些城市的环保部门为了突出地方的政绩上报的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结果都是虚假不真实的,这样做的后果是直接影响了全国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2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对策略
2.1我国应该加强立法,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地位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所以,我们应该找出最根本的原因来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尽快的建立起关于环境监测技术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法律的基础上严格要求环境监测技术的规范性。我们还应该高度的重视起环境监测技术工作,因为在整个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技术起到关键性作用,国家应颁布一些具体的关于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法等专门的法律法规政策,并不断的完善环境监测技术工作制度的建设,使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收到法律的保护,使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政策中的内容对不法人员执行法律。
2.2制定相对统一的,完善的可操作的环境监测技术的标准和方式
我国关于环境监测技术部门应该以目前国际上的标准进行制定,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成功的环境监测技术,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标准制定应及时、准确、有效的进行统一,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按照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工作的规范章程来执行,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工作的可实施性以及执行性还能使环境监测技术进行统一的方式方法。目前,我国关于环境监测技术的执行标准还是原有的旧模式,没有与国际上的标准达到统一,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也与世界的环境监测技术脱节。
2.3大量的投入资金,重点放在环境监测技术的建设上
我国每个城市所建立的环境监测站都是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最根本也是最实质的地方,环境监测站故名思议就是在对环境进行监测之后所得到的所有数据,前提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最后汇聚到环境监测站,不难看出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是必须的,只有将环境监测站建设的完善,才能保证环境监测技术得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所以,我们应该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建设环境监测站,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认可,然后吸收先进的思想,从根本上作出改变,政府可也以与社会各界多方面接触引进资金来强化环境监测技术以及其他领域。建立环境监测站应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及范围内进行,实施市场体制,这样可以无形中增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2.4建立一个严格的监督管理部门
各政府应该建立起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部门能够保证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监测数据是否是真实有效的,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起一个非常严格的监督管理部门,及时有效的对环境监测站汇报的第一手监测数据进行管理监督,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环境监测技术工作的真实可靠性,并且能更好的去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政策。
环境监测法规范文5
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新污染源类别层出不穷,监测技术更新不断加快,迫切需要加强监测能力的建设。对于处置突发事件须有应急预案。通过演练提高应急人员对应急监测与处置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快速、有序、高效应对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积累实践经验。对涉及危险企业,应建立危险源专项档案,从危险源储存、运输、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避免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2环境管理的规范化监管
2.1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健全环境监测管理应以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文件形式,管理各技术岗位人员专业化素质及实验室条件。对岗位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监测管理须进行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特别是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监测管理部门应利用充分的有利条件,联络两地区监测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相互学习互搓技术,以整体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选拔专业对口的人员融入到监测队伍中,提高整体监测管理的水平,完善环境监测管理的规范化和体系化。环境监测管理从搜集资料、现场勘察、制定监测方案、样品采集、运输条件、保存方法、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报告编制和结果报出等环节需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措施,对各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第一手数据信息。
2.2做好环保宣传和监管工作为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公众监督,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促进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对违法企业设立曝光台,需要引导公众关注环保,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设立环保监督员,这是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重要举措之一。拓宽执法范围,创新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和监管水平,设立环境远程视频监视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12369”自动投诉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化,对于环境信息网络功能需要不断升级,以形成支撑环保管理的信息网络平台。
2.3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但环保设施建设基础却相对薄弱,跟不上环保发展的需要。监测人员严重不足,成为监测事业发展的瓶颈。工作经费缺口较大,制约环境监测正常工作开展。工资待遇差别明显,影响了监测队伍的稳定性。人员素质不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监测业务拓展的需要[3]。
3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的几点建议
1)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拓宽进人渠道,解决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环境监测人员是环境管理的关键,培养一批高素质环境监测技术人才和环境管理人才,是环保部门的首要责任。由于科学技术和监测方法、标准化的发展变化,很多新知识、新技能需要重新学习,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环境监测管理尤其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专业性强的复合型人才。但如果人员配备不合理,监测效率和监测水平则难以保障。
2)加强现场环境监测全过程管理。影响现场监测工作的因素很多。采样容器的选择、采样点位布设、采样过程是否按照规范执行、样品运输条件及样品保存方法,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现场监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完善和提高现场的监督监管,最大限度减少现场监测对分析数据的准确度。
3)添置先进仪器和技术创新,提高监测能力。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计划地配置先进的精密仪器,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和测试技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了实验室分析的准确度和时效性,有利于新项目的开展和科技研发工作。不断的技术创新、提高监测人员整体素质、增加监测项目、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合理分配技术结构也是增强监测技术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4)开展减排监测考核,推动监测整体工作。对于环境监督考核,国务院曾明确要建设科学、完善和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体系,加强减排体系建设的考核办法,严格审查监测数据、监测质量及自动监控和实验室监测能力,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和权威性,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促进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4]。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环境管理的质量,乃至影响环保决策的正确与否。
5)建立标准化的监测队伍,形成网络化体系。建立标准化的监测能力,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在环境监测全过程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数据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科学和准确的依据。在监测技术考核过程中,形成网络化管理,自动化采集样品,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传输建档、监测技术的互联网化,使环境管理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建立一整套环境监测的标准化程序,实施、验收及考核为一体的法规和技术长效监督机制,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可提高环境监测和管理的综合能力。
6)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应急措施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5]。制定《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适应新时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需要。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掌握环境监测能力和规范化的监督体制,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形成社会监督与监管的统一。应急和专项环境监测仪器的配置,环境监测标准化机构设置、监测经费、监测用房、仪器配置和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对人、财、物的合理利用,是监测能力建设的有力保障,使环境监测得以科学有序的发展。
4结语
环境监测法规范文6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内容;作用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一、环境监测的内容
环境监测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等。
按专业部门分类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此外,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
按监测区域分类可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
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其中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特定目的监测又包括: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和咨询服务监测。污染事故监测是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纠纷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提供公证数据。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咨询服务监测是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二、环境监测的作用
1、环境监测在环境标准的制订中的作用
这是以生态基准、人体健康基准为基础,由环保部门根据实现一定时期内环境目标的需要、各类环境的不同功能和技术一一经济上的可靠性来制订。
2、环境监测在是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的发放中的作用
通过监测,国家根据一个地区功能区划对污染物排放量的总量予以核定并对功能区内企事业单位排污量进行核定,发放排污许可证,实行超量减排,削减交易的原则。
3、环境监测在排污统计和排污费的征收工作中的作用
通过统计,估算一个单位和一个地区的排污量,并依据单位排污情况进行排污费的征收工作。
4、环境监测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主要是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视性和监督性监测,以进一步落实好环保的法律、法规。此外,环境监测还可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污染物状况等。
5、环境监测在纠纷仲裁中的作用
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环境污染事故,这就需要通过仲裁监测处理,实地取样分析才能判断污染来源,避免带来经济或生活上的更大损失。
6、环境监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节能科研中的环境监测,工艺改革及新产品研制中的环境监测等。做好这方面的环境监测,将对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经济有着重大意义。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往往不只是测定其成分和含量,而且需要进行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监测。对物理污染因素(如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应进行监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确切地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群、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从而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奚旦立,孙裕生.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刘青松.环境监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