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宏观经济因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宏观经济因素范文1
【关键词】宏观经济发展;影响要素
引言
经济发展最注重的就是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随着近几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质量也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要想从根本上做好紧急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实际需要促进其实现成功转型。本文从不同的层面以及不同的社会视角对发展经济学做了研究和探索,提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波动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要想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基础要素就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尤其是人口发展,对现代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口与经济发展
一直以来,人口经济的核心问题同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都是相同的,即经济发展与人口因素之间的关系。最近几年以来,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随着发展经济学由经济增长理论向经济发展理论的转变而逐渐受到了更高的重视。
(1)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978年马尔萨斯提出了“低水平均衡的人口陷阱”理论,表示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此这也就成为了一个颇受各国关注的问题。直到目前为止,人类对于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表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人口增长阻碍经济发展;另一种是人口增长有助于经济增长。这些结论并不适用于每个国家,但是从普遍上看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波动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所处的水平环境不同,人口增长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也就不同。
(2)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
确定人口质量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决定,一是人口身体健康素质,其中包括婴儿出生死亡率、人口发病率、青少年营养状况和发育状况;二是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指,其中包括文盲率、各级院校毕业生数量等。相关数据显示,人口质量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很明显,人口质量越高经济发展越快。
(3)人口构成与经济发展
人口结构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有经济结构、自然结构、社会结构以及地域结构,每一种结构所涉及到的指征均不相同。随着近几年来相关研究的日益增多,可以发现其中人口的城乡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区域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
2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也在不断的被消耗,由于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的,使得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主要表现为:
(1)自然资源的无限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必须要合理利用,不能过度开采、盲目限制、或停止利用。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环境与经济发展
环境与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息息相关,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与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的结果,不可否认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早期经济发展过程都经历了持续的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经济转型的基本要素,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的好坏离不开资本积累的影响,也是促进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良性的资本积累机制可以有效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成功实现经济转型。
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眼下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也就越来越重要,不同模式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发展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国际贸易也体现了经济发展质量的基本思想。发展经济学理论中涉及到了多方面问题,其中包括贸易条件问题、贸易保护问题、剩余的出路问题等,通常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对外贸易研究。
四、结束语
对于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来说,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就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发展经济学实际上一直基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综合现有的经济状况来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变化、对外贸易模式、自然资源利用等是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要通过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起飞,加大研究力度,提高科学技术,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也要适当加强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进行理论创新,根据一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创建有利于各类要素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机制,最终转化成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动力,建立更为合理和完善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的经济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希丽,张兵,李可爱.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4.
【2】袁吉伟.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DD基于B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1):27-34.
宏观经济因素范文2
关键词:宏观经济因素 公司资本结构 房地产公司
一、引言
公司资本结构指的是公司各种资本,包括长期债务、普通股、优先股及留存收益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狭义的资本结构即长期的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于降低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1952 年,美国财务学家 David Durand 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召开的“公司理财研究学术会议”上发表名为《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的论文,拉开了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序幕。在随后的 50 多年中,以著名的 MM理论为代表,有关资本结构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资本结构的研究成为了公司理财的焦点问题之一。国外对于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十分活跃,但是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探索较为局限。国内对于中国的资本结构研究也不甚完善。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逐步发展壮大,我国的企业在资金来源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余地。我国的公司也不仅仅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取资金,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新的形势使我国的公司面临着资本结构选择和优化的新问题,也使得当前对资本结构进行新的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成为一种必要。研究对于了解我国公司当前资本结构选择状况以及改善不合理资本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Marsh(1982)以 1959 到 1974 年间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英国企业为样本,采用 Logit 和 Probit 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受到市场状况和历史股价的严重影响,看起来公司在做财务决策时脑海里有目标的债务比率,且企业的目标债务比率与公司规模、破产风险和资产构成具有函数关系。Bradley等(1984)建立了一个综合现代权衡理论的最优资本结构模型,并通过对 25 个行业 821 家企业和 21 个行业 655 家非管制企业进行回归分析,考虑了使用行业虚拟变量和不使用行业虚拟变量两种情况,证明行业因素对公司杠杆具有显著影响,公司盈利的变化性、广告研究开发费用与企业 杠杆显著负相关,而非债务税盾与企业杠杆显著正相关。 Titman &Wessels(1988)采用因子分析模型,使用 1974 到 1982 年间 469 家公司的数据检验了 8 个属性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发现公司独特性、公司规模、盈利性与杠杆负相关,强调了交易成本对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没有提供非债务税盾、收入变异性、资产担保价值或成长性对于负债比率影响的实践支持。Harris &Raviv(1991) 通过总结相关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后得出固定资产、非债务税盾、投资机会、公司规模与负债比率正相关,公司变异性、广告费用、破产可能性、产品特殊性与负债比率负相关。Rajan & Zingales(1995)采用 1987 到 1991年间 G7 国家的数据做出对资本结构的国际比较研究,发现 G7 国家公司杠杆率比之前设想的更为相似;同时他们通过四个解释变量分析 G7 国家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得到结论:有形资产比率与杠杆比率正相关,投资机会与杠杆比率负相关,除少数国家外,公司规模与杠杆比率正相关,盈利能力与杠杆比率负相关。Booth 等(2001)对 10 个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用静态权衡理论、融资顺序理论和理论框架解释资本结构差异,发现国家因素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与平均税率、商业风险、资产有形性、公司规模等财务变量一样重要。
(二)国内文献 陆正飞和辛宇(1998)选取了机械及运输设备业 35 家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企业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但企业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对资本结构影响并不显著。陈维云和张宗益(2002)发现,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规模、成长能力正相关,与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资产运营能力负相关。肖作平(2004)采用 1995 到 2001 年间 239 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计量方法,得出有形资产比率、企业规模、产品独特性与杠杆正相关,成长性、资产流动性、现金流量与杠杆负相关。
通过回顾公司资本结构决定因素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主流文献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考虑公司特征、行业等因素,对于宏观经济因素的专门探讨,尤其是对中国公司的实证研究比较罕见。尤其是以我国的公司为对象的研究,在宏观经济因素方面存在缺失,而一些学者又曾经在其文献中证实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性。促使笔者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为了排除行业因素的影响,研究只从房地产公司获得了相关数据;选取房地产公司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在于,房地产行业为资金密集型,资本结构的选择对于该行业的公司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房地产公司在变化的宏观经济状况下选择优化资本结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1)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由 David Durand(1952)总结提出,主要包括: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净收益理论认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的资本成本保持不变且债务融资的资本成本小于权益融资的资本成本,公司可以通过使用债务融资降低平均资本成本,因此最优的资本结构为 100%的负债。净营业收入理论认为,虽然债务融资的资本成本小于权益融资的资本成本,但当债务融资的比例上升时,权益成本会随之上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将维持不变,而不会因为负债率提高而降低;因此公司不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而传统理论采取了折中的观点,认为尽管权益成本随着财务杠杆的增加而增加,然而这在一定的程度内不会抵消债务融资带来的好处。随着债务融资的增加,公司的加权资本成本是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因此公司的价值先增加后减少。在一定的债务融资水平上公司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实现价值最大化。(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MM 理论,Modigliani 和 Miller 1958 年出版的杰出文献标志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开端(Harris & Raviv, 1991)。最初的 MM 理论由 Modigliani 和 Miller 于 1958 年 6 月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的“资本结构、公司财务与资本”一文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构成。该理论认为,在不考虑公司和个人所得税,没有破产风险,资本市场有效等理想条件下,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即杠杆公司的价值与无杠杆公司的价值相等,公司价值为未来期望收益按一个合适资本化比率的贴现,与财务杠杆无关。该模型的表达式为:VL=Vu=EBIT/K=EBIT/Ku (VL 为有杠杆公司的价值,Vu 为无杠杆公司的价值;K=Ku 为合适的资本化比率,即贴现率;EBIT 为息税前净利)。修正的 MM 理论由两位教授于 1963 年提出,该理论放宽了初始模型的假设条件,将公司所得税纳入考虑范围。他们发现,考虑公司所得税之后,由于负债利息可以抵税而产生税收利益,公司价值会随着债务融资的增加而增加。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的债务融资越多,税盾越大,公司价值越大。因此公司在 100%负债的情况下价值最大。该模型的表达式为:VL=Vu + DT(D 为债务总额,T 为公司所得税率)。MM 理论进一步发展于 1977 年,Miller 进一步将个人所得税引入模型,说明由于债券持有者需要支付个人所得税,这将提高其所要求的利息率,在一定程度上会抵减债务的抵税作用。Miller 模型的表达式为:VL=Vu + [1-(1-Tc)(1-Ts)/(1-Td)]D(Tc 为公司所得税率,Ts 为股票所得税率,Td 为债券所得税率)。权衡理论,MM 理论对于债务融资只考虑到负债的税收利益。而权衡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考虑到了负债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额外费用,把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的决定看成是负债的税收利益和负债的相关成本之间的权衡。公司的债务融资主要会带来两大类的成本,一是亏空破产所带来的成本,二是破产风险的增加所导致的成本等。早期的权衡理论把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的决定看成是负债的税收利益和破产成本之间的权衡;而后期的权衡理论则扩大了税收利益和成本的范畴,认为税收利益除负债税收利益之外还有非负债税收利益,同时认为成本不但包括破产成本,还包括成本、非负债利益损失、财务困境成本等。后期的权衡理论把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的决定建立在了一个更为全面的权衡的基础之上。(3)新资本结构理论。除经典的 MM 理论以及权衡理论之外,新的资本结构理论不断涌现。Jensen & Meckling(1986)提出了基于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在该理论中,Jensen 和 Meckling 定义了两类冲突,即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冲突以及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随着负债率的增加,股权成本减小而债权成本增加,因此使得总成本最小的负债水平即最优负债水平。Ross(1977)提出了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将内部信号传递给了外部投资者。Myers & Majuf(1984)进一步考察了不对称信息对于公司融资方式的影响,认为负债率上升表明公司对未来境况的预期较高,公司市场价值也会随之增加。Myers 据此提出了著名的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公司在融资时一般遵循先进行内部股权融资,然后进行债务融资,最后进行外部股权融资的顺序。近年来研究公司资本结构的理论不断出现,包括控制权理论、产品/要素市场理论以及市场相机抉择理论等。
(二)研究假设 随着市场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我国微观经济主体对于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地产作为强周期行业,同时也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其资本结构的调整必须考虑到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在地产公司的资本结构决定中,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1:通货膨胀率及实际贷款利率与公司杠杆率显著负相关
假设2:股票市场规模与公司杠杆率显著正相关
假设3: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公司杠杆率正相关
(三)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第一,被解释变量。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于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此被解释变量应当反映公司资本结构状况。根据通行的研究方法,本文用负债-权益比来代表公司资本结构。第二,解释变量。宏观经济因素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根据前人的相关研究,本文选取通货膨胀率、实际贷款利率、实际经济增长率、股票市场价值与 GDP 之比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观察其对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为房地产行业的所有上市公司,仅根据数据情况作出筛选而非随机抽样,因此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建立模型如下:
B/Sit = α + u(i) + β1Pt-1 + β2R t-1 + β3GDP t-1 + β4K t-1 + εit
其中,i = 1, 2, 3,……37, t = 1994, 1995,1996,……2007。B/Sit 表示第 i 个公司在第 t 年的负债-权益比,α 为截距项,Pt-1 为第 t-1 年的通货膨胀率,Rt-1 为第 t-1年的实际贷款利率,GDP t-1 为第 t-1 年的经济实际增长率,K t-1 为第 t-1 年的股票市场价值与 GDP 之比。εit 为随机误差项。
(四)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国的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查阅沪深交易所发现目前正常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共有 68 家。由于各公司的上市时间不同,所能获得的公司相关情况的年限也不同。经过筛选,去除上市时间较短以及年报中包含不正常极端值的样本,最终选择了 34 家公司从 1999 到 2012 年 14 年的年报数据作为实证分析所用数据。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及 RESSET 金融研究数据库。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如表(1)所示。
(二)回归分析 采用 Eviews3.1 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为减少截面数据造成的异方差影响,在估计时采用了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具体估计结果如表(2)。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到,模型的 P 值为 0.000000,在整体上显著性良好。虽然模型的 R2 值仅为 0.567908,但由于该模型的截面数据量大于时间序列的数据量,对于这种情况的模型来说,大于 0.5 的 R2 值已经说明模型的拟合度很高。同时除变量 K 以外,模型中各个解释变量的系数符号符合经济理论的预期。但是,解释变量 GDP 的系数未能通过检验。将 GDP 从模型中删除,得到修正的模型:
B/Sit = α + u(i) + β1Pt-1 + β2R t-1 + β4K t-1 + εit
重新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表(3)。改进后模型的估计结果 R2 值增加,拟合度更佳;且各个变量的系数都在显著性 0.01 的水平上显著。两次回归表明,通货膨胀率及实际贷款利率与公司杠杆率显著负相关,股票市场价值/GDP 与公司杠杆率显著正相关,而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公司杠杆率正相关但不具有显著性。股票市场规模与公司杠杆率的正相关与前人的实践检验结果不一致,可能的解释是在股票市场的公开上市提高了公司的透明度,因而反而为公司的债务融资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五、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我国微观经济主体对于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已经基本能够依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但是,模型中 GDP变量的不显著性,以及股票市场规模与公司杠杆率反常的呈现正相关,也说明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不仅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更受到经济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宏观经济制度及条件距离完善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十分必要。然而在根据市场变化而调整负债比率时,也应当把握好度,注意资本结构的平衡性,以免跟随有利的经济环境一味增加负债率导致破产风险增加,或者一味减少负债率导致税收利益的流失。本文达到了预想的研究目的,但是由于不可避免的因素,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数据的局限,模型所考虑的宏观经济变量较少,因此对于宏观经济环境的考察不够全面;同时鉴于知识水平所限,构建的模型较为简单,没有控制公司自身因素,对于宏观因素的估计也较为粗略。若条件允许,笔者将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完善相关模型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蔡男:《宏观经济因素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2]陈维:《对资本结构财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期。
[3]李中海:《中国企业资本结构研究》,《经济研究》2008年第12期。
[4]冯根福:《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学家》2009年第5期。
[5]陆飞:《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8期。
宏观经济因素范文3
关键词:宏观经济;银行信用风险
美国经济一向都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但是自去年九月至今,以次级房贷为诱因,美国经济发生了大幅波动,由此造成了严重后果。实体经济的恶化必将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不利影响。回顾历史,1929年10月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韩国等都在经历了一个经济快速增长、资产价格快速上扬和信用快速扩张的阶段之后,金融体系却遭遇了一场全面危机。我们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周期的循环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极其巨大的影响。对于经济可能发生的转变,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吸取各国之经验教训,提前做好准备,控制信用风险,防患于未然。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机制以及各个相关因素进行传递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条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大小。宏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等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下面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宏观经济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选择
在变量的选择上,本文选取不良贷款率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来反映我国历年的信用风险状况。由于众多影响因素不可量化以及某些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问题,本文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从信用风险、宏观经济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考虑选取了7个指标。统计年份从1993-2007年,由于我国银行业起步比较晚,因此数据有限。具体如下:
(1)信用风险通过不良贷款率(Y)来反映:其反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沉淀情况。
(2)GDP增长率(X1):反映我国经济总体波动情况。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X2):反映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的变化情况,从一方面反映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4)进出口总额增长率(X3):对外贸易活动规模变化情况,从一方面反映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5)通货膨胀率(X4):从一方面反映原材价格变化情况。
(6)M2增长率(X5):反映每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
(7)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率(X6):反映我国企业总体盈利变化情况。
注:本文的相关指标数据都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金融年鉴》并加以整
理所得,部分来自施华强(2005)《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调整因素和严重程度:1994-2004》。
根据所选的指标,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由实际观测值构成,为参数向量,为随机误差向量。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需要说明的是:GDP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总是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发生同向变化;由于我国体制的关系,我国政府总是在经济向好时控制货币投放量,而在经济出现向下的趋势时加大货币投放量。且不良贷款率通常是滞后与经济变化的。因此,本文假设:
H1:GDP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H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H3: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H4:通货膨胀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H5:MZ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
H6: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三)多元回归及实证分析
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在经过对方程一系列的检验之后,本文得到如下模型结果:
通过t检验发现:除X3(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以外其余解释变量均通过了置信度5%的t检验,说明除了假设H3(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不支持外,其余假设都得到了支持。本文对历年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的结果得出:
(1)GDP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假设H1成立,GDP增长率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在我国总体经济情况较好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比较小;而当经济运行情况不良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即经济稳步增长时,随着信贷不断增加,风险在不断积累,至经济增长放缓时,风险逐渐释放。我国商业银行应防范在“好”的经济环境下的风险积累,降低贷款集中度,控制风险。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假设H2成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较高,说明企业投资意愿较强,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因此这一时期不良贷款率呈下降趋势。反之,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较低时,说明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扩大再生产,或者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可能恶化或者仅仅能维持当前水平,此一时期的不良贷款率可能出现上升趋势。
(3) 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没有显影响,假设H3不成立。当对两者单独分析时,两者呈现出负相关。但是综合各指标进行分析时,没有进入最后的回归方程。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一变量可能主要通过其它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间接影响,直接的正向影响很小。我国贷款主要流向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行业,导致国际经济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不大影响。
(4)通货膨胀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假设H4成立,明通货膨胀率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在通胀率高的时候,银行信用风险比较低。不良贷款率对过去的违约事件进行统计。当政府对通货膨胀率开始重视,并进行有效的调控时,通胀率趋势开始向下,而总体经济发展速度趋缓,违约概率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密切注意通胀率变化,一旦发现通胀率有异常变化,商业银行就应进行适当的信贷政策调整。
(5)M2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假设H5成立。当银行的索取权受损的时候,银行就会有更大的投机冲动。由于这种效应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变得更加强烈,银行的风险程度将会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出现。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经济增长放缓,违约率增加的同时,制订更加严格的信贷政策,以减少损失的发生。另一种可能是,由于我国的货币投放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响,当经济增速放缓,政府出于维持经济稳定的考虑,采用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加大货币投放,来刺激经济。
(6)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假设H6成立,表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率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较强时,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按期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所以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低。当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利润下降时,其偿债能力随之下降。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1993年至2007年数据的分析表明,在这15年间,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当我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时往往伴随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下降;当经济速度缓慢时,信用风险也往往有所增加,即存在一种亲周期性。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我国商业银行参考:
1.建立健全全社会范围内的征信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及早建立健全包括受信企业的历史信用数据、项目效益、贷款用途及还款意愿在内的一系列数据,以便借鉴过去的经验,将受信企业借款后一个阶段的经济波动影响完全考虑进去,降低贷款信用风险。2.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制定更加严格的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不能随着经济的波动而盲目的放松或执行更加严格的信贷标准。3.加大对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政策的研究。密切关注反映宏观经济波动的指标,特别是那些能够提前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指标,将会对商业银行下一步的信贷政策提供指引。4.进一步完善风险量化管理。商业银行要将宏观经济波动因素考虑进去,最终要落实到风险度量上去,使风险控制做到量化和动态化。5.加快金融创新。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单调,造成起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极大,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探索出适应我国情况的新产品、新工具,以更好的适应经济的波动。必须注意的是,在信贷衍生品开发运用的过程中,要防止出现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施华强,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调整因素和严重程度:1994-2004[J],2005
宏观经济因素范文4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如果建筑产品价格的时间序列与某些宏观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密切相关,且这些经济变量的变化周期超前于建筑产品价格的变化周期,那么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就可能成为建筑产品价格变化的雨晴表。本文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探讨这些宏观经济变量的鉴别及其应用。
一、宏观经济变量的分类
欲了解对建筑产品价格水平具有超前预测力的宏观性经济变量,首先必须清楚经济活动指示性变量的分类。某经济活动指示变量可分为三类:超前指示变量,即时指示变量和滞后指示变量。超前指示变量是指那些到达其周期峰谷较拟预测经济活动变量要早的经济变量,同期指示变量是指那些与拟预测经济活动变量同时到达其周期峰谷的经济变量,滞后指示变量是指那些到达其周期峰谷较拟预测经济活动变量要晚的经济变量。
为了预测建筑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确定对建筑产品价格具有超前预测力的宏观经济变量至关重要。作为建筑产品价格的超前指示经济变量,从历史数据的分析上看,其变化周期应领先于建筑产品价格的变化周期,且其领先时间的长短决定其对建筑产品预测力的强弱。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周期超前建筑产品价格变化周期的时间短于一个季度,则该经济变量只适用于即时预测,如果超前时间达到三个季度,则该经济变量可用于短期预测,对建筑产品价格水平中长期的预测需要经济变量具有更长的领先时间。
二、对建筑产品价格水平具有预测力的宏观经济变量分析
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建筑市场的实际,可能对建筑产品价格水平具有一定预测力的宏观经济变量如下:
建筑业投资:建筑业投资是指用于建筑施工及其相关活动的投资,该变量与影响建筑产品价格水平的供给强相关;失业率:因为失业率的变化对消费者的购买力有影响,对决定建筑产品价格的需求产生影响;工业品产出:工业品产出是各个制造产业产出的加权平均,从理论上讲,该变量的变动与建筑业的投资相关;人均国民收入:该经济变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一般经济状况,一般来讲,该变量的变动与消费者的财富水平和商业信心有关,而这两方面都会对影响建筑产品价格的需求产生影响;银行最低贷款利率:该变量常用来衡量短期市场利率水平,从长远讲,对投资方和承建方的贷款利率有影响;一般零售品价格指数:虽然该指数不是建筑成本指数,但它能方便地表示一个经济的购买力状况(比如对通货膨胀的度量),对决定建筑产品价格的需求产生影响;批发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在国外也叫生产者价格指数,是用“一揽子产品”的方法计算的所有国产制造产品的价格指数,该变量对建筑产品投入品(如水泥、木材、钢筋等主要建筑材料)成本有影响;货币供给量M3:该变量衡量一个经济中的货币供给总量,现代社会是以货币交换为媒介的商品社会,为了解建筑产品价格水平的预测问题,就必然涉及到货币的购买力问题,而货币的购买力与货币供给量紧密相关,正是基于此考虑,引入了该变量;建筑业产值:该变量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由承包商完成的建筑工程的价值,也就是业主支付的不包括增殖税的那部分价值,是建筑业形成的固定资产,衡量建筑业的产出或现有施工能力;注册承包商数量:该变量表示在国内注册的私有或国有建筑企业的总数,该变量会对建筑产品价格水平的供给方产生影响;工业品价格与成本比率:该变量表示制造业的市场状况或盈利趋势,一般认为资本投资都来源于利润,所以该变量可能影响建筑产品价格的供给方;建筑投入品价格指数:该变量表示建筑投入品如劳动、材料和设备的价格指数,该变量与承包商成本变动密切相关;建筑产业人均生产率:该变量常用来表示生产率水平,建筑产业人均生产率会对建筑产品价格水平的供给方产生影响;以现价计算的新授予合同数量:该变量指授予私有或国有承包商的合同数量,包括新授予合同及改建、扩建合同的数量,授予合同数量是对建筑供给的一种衡量方式;生产能力利用率:经济学家常用该变量来衡量价格上升的能力,对许多行业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价格雨晴表,低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会带来低的价格水平,相反,高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会促使价格水平提高,在建筑业,该变量与建筑投资的需求有关,也与承包商在短期或长期内对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关;工商部门利润率:因为工商部门利润率构成了建筑投资的一大部分,所以该变量的变动可能对影响建筑产品价格的供给有关。以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可能对建筑产品价格水平具有预测力的宏观经济变量,对这些可能性的验证还需要基于历史统计数据,用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法进行探讨。
三、研究方法探讨
上文分析了可能影响建筑产品价格水平的宏观经济变量,这些变量对建筑产品价格的预测有无实质性影响及影响力度有多大,还依赖于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方法,即:用建筑产品价格水平及这些变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过去国家对建筑产品价格水平的预测并不很重视,导致有关的统计资料非常匮乏,不满足计量经济学分析对数据的基本要求,所以本文只从理论上对分析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对建筑产品价格水平具有预测力的宏观经济变量的鉴别及其预测力的度量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收集建筑产品价格(以建筑产品价格指数表示)的历史资料,按照公式(1),将它作为一个时间序列,绘制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鉴别该趋势图的转折点,并以此转折点作为选择对建筑产品价格水平具有预测力的宏观经济变量(因变量)的参考,再以同样的方法绘制各宏观经济变量(自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对比该两个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按照公式(2)确定自变量超前于因变量的时间长短。
T为趋势项
i表示自变量的滞后期数
据式(2)的分析结果可以将影响建筑产品价格水平的经济变量划分为超前指示变量、即时指示变量及滞后指示变量。对于建筑产品价格水平预测来说,最有价值的宏观经济指示变量应该是那些对建筑产品发展趋势具有超前指示作用的经济变量。
宏观经济因素范文5
关键词:通货膨胀;实证分析;宏观经济
一、实证分 析
(一) 变量说明与数据选择
1.变量说明。 本文练合考虑引起通胀的货币因素、成本因素、需求因素和外部输入因素,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数据口径的一致性,从各因素中分别选取以下代表指标进行实 证分析。( 1 ) 广义货币M2 。M2能够反映货币的总体变化情况,因此用其作为货币的代表性指标,并用其发展速度衡量货币的发展。( 2 )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处于产业链前端,对成本增长具有传递作用,因此用 PPI的变化反映成本变动。( 3 )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FAI。考虑到投资拉动的通胀,本文以FAI作为需求代表指标,用其发展速度代表需求的增长。( 4 ) 国际原油价格 OIL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引发我国进口成本增加,进而引发国内原油和其他能源价格的增长,造成国内物价指数的变化,因此用OIL代表外部输入因素的变动。本文选取迪拜原油价格指数作为国际原油价格的代表,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作为通货膨胀的代表。
2.数据选择与处理。 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本文所有指标数据均是以1986年各月为基期的发展速度。本文的CPI、PPI、FAI和M2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OIL原始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为使模型的设定更合理并减少或消除潜在的异方差问题,对以上序列分别取自然对数。
(二) 实证分析
1.ADF单位根检验。由于上述变量的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为防止由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非平稳性而导致的伪同归现象,应首先对各单变量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分别对LnCPI、lnPPI、LnFAI、LnM2和LnOIL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滞后阶数南滞后 l 0阶内的SIC准则确认。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PPI和LnOIL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它们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但是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所以LnCPI、lnPPI、LnFAI、LnM2和LnOIL均是I(1)过程,所以应采用协整方法研究。
式(1)表明,LnCPI和lnPPI、LnFAI、LnM2 、LnOIL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协整方程来看,各因素的增加均对通胀产生正影响,与经济意义一致。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通胀的影响最大,PPI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 CPI半均增加0.4569个单位;OIL、 M2和FAI对通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每增加一个单位,分别引起CPI半均增加0.0743 、0.064和0.5727个单位。由此可知,从长期来看,成本因素对通胀的解释能力最大,是导致通胀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外部输入因素,货币发行量和投资需求对通胀的影响程度不大。
回归结果中各变量的系数均显著,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3861,拟合效果较好。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CPI在短期具有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调节机制。模型中 ECMt-1为误差修正项,表示t-1时CPI对均衡水平的偏离,其系数为负,符合误差修正的反馈机制; 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C P I在短期具有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调节机制。
4.通货膨胀影响因素随机波动的动态过程分析。 ( 1 ) 脉冲响应(IFR) 。为反映各变量受到冲击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建立了脉冲响应函数,分析PPI、FAI、M2和OIL分别产生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新息冲击对CPI当期值和未来值的影响。CPI对自身冲击产生正响应;给OIL一个标准差冲击时,对CPI的影响在第2期后为负,并且逐渐增大。给FAI一个标准差冲击,对CPI产生负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固定资产从投资到收益存在滞后的原因。当对 M2一个新息冲击时,对CPI产生正影响,且越来越大。( 2 ) 方差分解。为进一步考察各影响因素对通货膨胀影响程度的贡献率 , 本文运用方差分解法分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货币供应量和国际石油价格对通货膨胀冲击的大小。 通货膨胀率在滞后10阶之内受自身的影响最大,虽然影响随着滞后阶数的增长而逐渐减少,但在滞后 1 0阶时通货膨胀本身的影响仍占99.68%,说明通货膨胀具有持久性。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其对通胀短期波动的解释程度在5%左右,除通胀自身的影响因素外,其对通胀的解释能力最大,因此成本因素是导致我国通胀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国外石油价格对通胀的贡献率在滞后8期时达到 2.9%以上,对通胀的短期波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新增固定资产和货币发行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
二、 结论与建议
本文根据1986年至2011年的年度数据, 利用Eviews 6.0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货币因素、需求因素、成本因素和输入性因素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从中找出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及建议如下。
1.成本因素和外部输入因素的共同作用, 导致了此轮的通货膨胀。通过对通货膨胀短期波动过程的分析,发现外部因素和成本因素均对通胀的冲击较大,其中成本因素更大。从协整方程来看,对通货膨胀解释程度最大的前两种因素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国际石油价格 ,但PPI变化一单位引起CPI 的变化幅度大于 OIL引起的变化。
宏观经济因素范文6
关键词:会计与财务研究;宏观经济;微观企业行为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越来越干预经济的发展,宏观采取的政策一定会对微观企业层面有影响。微观企业行为对宏观因素的反映特别的强烈。因此,就要从一个新视角研究会计与财务,即:宏观层面包括宏观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这是以前没有研究的,是对以前研究的一种创新。
一、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
(一)宏观与微观的范围。宏观与微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宏观与微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宏观因素一定要通过微观企业才能发挥作用,微观企业的行为也会影响宏观因素。目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严重,企业在做决策之前,通常先会推测宏观因素。宏观因素不仅包括经济因素还包括政治因素。微观企业根据宏观经济或者宏观政治做出的决策,不限制于公司的管理、盈余管理等。
(二)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实务既是会计的研究对象,也是财务的主要研究对象。宏观经济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了调控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制定的调控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些宏观政策不只是财政政策、经济政策等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主要以国民生产总值、人民生活水平等为标准来衡量经济的发展。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由于会计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研究会计学主要就是研究外部环境。宏观经济因素是最大外部因素。会计与财务最关注的是企业的行为,它们的研究范围比较狭隘,仅限于微观方面的研究,比较片面,没有把宏观因素考虑在内。很多的经济学研究家没有把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结合起来研究,单独的研究企业行为与产出,没有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出现宏观与微观研究破裂。然而现实中宏观经济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宏观政策做出的财政政策等,它们影响着企业做出的决策,而企业做出的决策也会影响着宏观经济。
(三)宏观因素中的政治因素与微观企业行为。宏观因素中不仅宏观经济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宏观因素中政治因素也影响着企业的决策,政治政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反映,政治领导者某些决策可能直接会影响着企业主体做出的决策,甚至是还要随着政治政策的出台而改变已经做出的决定。如果企业的高管与政府的关系强,那么政治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会更大。
(四)研究会计与财务宏观向微观传递的意义。有些经济研究家没有把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研究,因此,对宏观的研究与微观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研究会计与财务时能够做到把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就是研究会计与财务的一个新视角。把宏观因素的影响考虑到企业决策中,形成一种机制,能不断地完善传统的微观企业行为。微观企业所做的决策,考虑宏观因素的变化。在我们国家而言,我国政府对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政治政策都会影响着我国企业经济的发展状态。并且在我国政府与经济企业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研究会计与财务时,都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三、在研究中注意的问题
(一)内生性问题。宏观与微观是分解与综合的关系。宏观因素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或者政治政策都会影响着企业经济的产出,反过来企业的行为以及经济产出也会影响着宏观政策的调整。因此,在会计与财务的研究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内生性问题。
(二)衡量宏观因素的标准。宏观因素的两个方面;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宏观因素,如果只是用其中的一种作为标准来衡量是片面的。需要建立一套衡量标准或者是多样化的标准,来衡量宏观经济指标;而对于政治因素的衡量标准比较匮乏,经常需要用他变量来代替。因此,一定要对文章进行稳健性的检测。
(三)尽量排除偶然因素。宏观因素的很多方面都对微观企业有影响。因此对于微观企业的行为一定要考虑排除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对于会计与财务的研究新视角研还可以利用时间研究法,但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会计与财务的新视角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偶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为了控制偶然因素的干扰,可以采取循环性事件的方法来研究会计与财务的新视角。
四、会计与财务新视角的可研究方面
(一)宏观经济方面。第一是宏观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宏观因素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经济产出,比如政府采取的货币政策或者是经济政策等都可能会影响着企业或者是不同行业,微观企业也会很据宏观因素相应的调整其决策,以适应政府制定的宏观政策。更直接的影响是政府通过财政的投资额以及投资的方向观察企业的行为决策,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货币量查看企业的行为变化。
(二)世界的宏观因素对我国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密切。我国微观企业对商品出口的依赖性很大。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国际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着我国国内微观企业的决策。这有利于企业实际运作。
(三)区域经济的影响和上市公司的数量、投入的资金量等之间的关系。由于各个省市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实力等不相同,这些不同都可能会对微观企业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省市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有实力的区域上市公司的数量、投入资金量的变化;有优惠政策的地区对微观企业价值的影响,对微观企业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研究,可以研究出不相同的因素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从而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对策解决问题。
总 结:
没有把微观企业与宏观政策结合起来研究致使当前研究比较的片面。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宏观调控对企业政策行为的影响,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出一个创新点。对于有关宏观因素影响企业的研究很少。因此,从宏观因素向微观企业传递的研究角度出发,能够打破以往研究的局限、提出新的内容、可以完善以前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