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课学情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课学情分析范文1
一、把概念获知和情境相结合
课程情境必须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且要有真实性。同时要把科学概念的获知和应用贯通于情境中。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材在情境设计方面缺乏一定的重视。较为常见的情况就是,为从教材中获得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单一化进行某个或是固定几个代表性试验操作,之后再总结结论,对与结论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把相关的知识和设定的情境结合起来。因此,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概念的获知、应用的环节和情境相融合。
二、注重情境设计的多样性
情境认知对于知识技能迁移、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情境设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实现技能的突破与迁移。因此,在进行科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各个层面尽量提供丰富的情境设计。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为科学课程的认知与交流提供了丰富的情境资源。另外,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普及,进一步促进了信息化情境资源的建设凸显其课程设计的价值。
三、把握情境课程设计的时间
科学课学情分析范文2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模式 问卷调查
1. 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进行物理实验授课的部分在校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86份,其中食品学院152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78份,动物科技学院56份。收回有效问卷257份(89.9%)。本次调查是在考试成绩登记后,以不记名的形式进行,从而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调查问卷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对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2)学生对今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期望。
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2.1 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及实验效果的反馈
关于通过物理实验课取得的收获这一问题,分别有20%和22%的学生认为物理实验课使得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探索新事物的欲望得到增强。有18%和28%的学生认为物理实验课给他们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有助于通过实验技能操作考核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物理定律。另外,有2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收获甚微。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客观的,答案基本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基础课教育所处的状况:教学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关于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分别有38%和20%的学生最不喜欢事先知道结果的实验和现象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有18%的学生不喜欢操作步骤复杂、动作精度要求高的实验。另有36%的学生认为实验结果与理论不一致的实验最不被他们所接受。这方面的统计结果表明:(1)学生更希望自主地学习,希望做一些能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实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事无巨细、全盘包办的做法。(2)有部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缺乏耐心。(3)实验精度有待提高,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不一致的原因,教育学生养成科学的作风和态度,培养学生打破死记硬背的旧习惯。
2.2.2 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
关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期望这一问题,统计结果显示54%的学生希望实验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一些,30%的学生希望实验结果需要探索,48%的学生希望实验能提供自己动手、进行制作的条件,各有16%的学生希望能够去参观和做一些前沿领域的实验。由统计结果可知,学生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验最关注,其次对探索性实验和能动手设计的实验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学生已不满足于主动性受限的实验,希望大学物理实验课有所改变,改变的方向是贴近实际生活,与时俱进。
关于学生对教师的期望这一问题,58%的学生认为做实验前教师尽可能简短地讲一些重要事项、大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完成;有30%的学生希望教师详细地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另外有14%的学生认为做实验之前教师最好什么都不讲,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本科生的独立意识已经相当强了,他们中的多数人希望做实验能够按自己的想法做,但在现行教学模式下完全放任的做法实际并不可取。学生的能力和经验毕竟有限,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指导。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反馈,反映了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热情不高、缺乏积极性;学生的收获与实验课的目的之间偏差较大;验证性实验居多,忽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关大学物理实验方面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数量不多。
2. 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的实验问题,大多数有意义的学习是从“做”中学的。实验为学生的“做”提供了极好的场景和条件。通过“做”,知识才能转化成技能,技能才能转化成能力。因此,大学物理实验能使学习有意义,能提高学习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对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建议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以主体的角色独立地完成实验,在实验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为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可以在教学大纲中设置课题研究的要求,设计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性课题,鼓励学生进行设计性、探索性实验。这样,有助于缩小学校中的学习与社会生活中的差距,同时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既注意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又提倡运用随手取材的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实验创设生动的实践情境。现今物理教学改革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教师自己设计制作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提倡。这种教具和实验对学生来说,参与的吸引力强,易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富有创造教育的因素。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及其实验是一个可以开发的领域。
(3)探索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不以实验结果论成败。做实验前简短地讲述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大部分内容留给学生独立完成。对一些基础性实验,给出实验步骤和报告的示范,以后逐步地空出一些操作步骤乃至实验过程的某一阶段留给学生去设计。此外,大学物理实验的考试应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应像目前这样仅考核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操作技能。
(4)逐步实现物理实验室对外开放,开展研究性学习。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学生施展身手、创造动手的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场所。实行的办法可以采取自愿参加,全方位开放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
科学课学情分析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程;预设;问题情境
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处于初中的学生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奇,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善于通过巧妙的方法来提升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预设问题情境则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一、保证学生主体性,预设问题情境
教育首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并引导学生解决其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上,通过预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变成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为主体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体。
例如:在讲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在学习之前,可以先用一根火柴使其在集气瓶中燃烧,然后提出问题:集气瓶中的氧气怎样通过实验室的方法得到呢?通过这样的预设问题来引出讲授的内容。教师在介绍黑色二氧化锰粉末和白色的氯酸钾晶体时,可以带出向题,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可以生成氧气吗?再给学生布置三个实验:1.将氯酸钾放到试管里加热,直到溶化为止,在刚刚沸腾的时候,用带火星的火柴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2.给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火柴进行检验,看火柴是否
可以燃烧。3.将氯酸钾方在试管里,溶化之后,放人二氧化锰粉末,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看是否可以燃烧。当学生动手将这些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再顺势提出间题:为什么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后产生的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得到的氧气要多?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结果,对其可能性进行研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总结经验,完善问题情境预设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没有谁是一学就懂,就算在理论上明白了,在实验时,也难免会出现失败,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可以巧妙的运用失败,然后预设问题情境,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此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就可能会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点,达到以往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关于铝的化合物知识时,当在做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时,有的学生通过氨水、氢氧化钠、氯化铝也难以做出白色沉淀,没有达到实验的目的。
这时候学生容易产生失落情绪,如果教师可以适时的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做出实验的效果?学生就会回忆并分析实验的过程,通过细致、认真的思考,很容易就找出了氢氧化铝的两性问题。实验成功的同学就会很自豪,而失败的学生则会在找出问题所在之后,从新找到学习的热情。
三、联系生活.关注杜会,预设问题情境
有些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可能会产生化学与自身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错误认识,教师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活中找到化学,从化学中体现生活。这样一来,则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理解到生活与化学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氨气的内容学习时,可以播放录像:新华社报道2006年11月1日7时50分,位于湖北大悟县城的黄麦岭氮肥厂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学生在观看录像时,会很自然的将自己带入到事发现场中,分析事故的原因,并找出合理的处理措施。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预设问题情境: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去做?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并让学生以小组展开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得到很多结果,如:马上拨打110;120,将沾湿的毛巾放在口上,逃跑等等,通过列举这种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不但可以很好的树立化学就在身边的观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前面在氨气教学中所学习到的知识。
四、怎样更好的预设问题情境
科学课学情分析范文4
新课程教学背景下,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在体育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创新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能够根据学生身体状态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且经过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效果显著,但是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方法,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根据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结合课堂案例,就中学体育课堂情境教学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情境教学;案例
情境教学融入中学体育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现阶段,情境教学法在我国范围内未达到普及,仍然处在推广阶段,情境教学法在国外教学中较为普遍,并且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中学教学中是有必要的。
1问题的提出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笔者也曾在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没有较高的参与性。在教学前,笔者进行备课,确定教学目标。首先,参照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特点,以新课程教学为目标,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引导,在讲解某一动作要领时,笔者通过环境的模拟进行动作讲解,设置教学障碍,让学生越过障碍,进而提升身体素质,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发现,学生仍然没有较大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组织教学研究,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立足于实际教学,教学过于刻意,进而导致学生在课堂训练中感到无趣、枯燥,并且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学生产生强烈的反感;其次,在课堂中,由于一些动作需要借助体育设施,繁杂的体育设备,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并且对学生身体安全也是不利的。此外,多样的体育设备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导致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体育器材上,进而影响教师教学;最后,在课堂中,多数以游戏环节为主,使学生将注重点放在游戏上,对体育知识内容抛之脑后,进而失去教学意义。
1.1体育教学和新课程教学改革
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主角变为配角,这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相吻合。情境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此外,体育教学与其他理论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别,体育教学多以户外教学为背景,更多的是透露游戏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得到发展,但它更是一种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权衡好教学和游戏,否则则会造成学生对体育活动有着较高的兴趣,但是对体育教学却兴趣较低。究其原因是教学形式单一、缺少生机。传统的教学形式为理论讲解—动作演示—动作纠正;而学生只是停留于模仿阶段,长此以往导致学生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笔者结合上述教学问题,加以完善,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模拟火灾场景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如果这时发生火灾,应怎样逃生,如果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中只有一个安全通道,但是我们人员众多,怎样在较短的时间中疏散全部人员。这时,笔者发现学生们都在动脑思考,一段时间后,有学生提出通过体操凳、体操垫、II栏架。根据学生这一思路,笔者将学生分为几组,然后让学生越过体操凳、钻过栏架、爬过垫子进行练习,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总结。在完善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提升了教学效率。
1.2情境教学的设置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数设计一个情境教学,针对教学需要设计几个情境,相关教育学者也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认为,在1节教学中设置1~2个情境即可,若是设计过多则显得较为牵强。而笔者认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还需要根据具体教学状况来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同时,在教学中,教师配上相关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火灾情境就像真实发生一样,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引导学生怎样自救,怎样做是正确的。在教学过程中,即使有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正确,教师不要急于批评而是要学会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模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动作要领,更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知识,一举两得。
2教学总结
笔者经过教学反思,进行了教学完善,在有限的时间中将教学内容无限地放大,在情境教学中,笔者通过火灾情景设计,加之音乐的融入,不断地完善,在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
2.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境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时,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发挥真正的作用。例如,在火灾训练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以创建教学环境的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而解决问题,与新课程教学要求完全吻合。因此,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学生的逻辑思维,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传统的教学形式,经过实践证明,情境教学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更适用于现代教学中,并且学生反映较高,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环境设定,仿真式体验,提出问题,当然,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但所问问题需要是有意义的。第一,注意所提问题的意义,透过问题能够让学生明白相关知识或是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研究性,所提问题需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尤其是教师在提问问题时需要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学习能力较差或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基础性练习,而对学习能力较强,有相关体育基础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进行深化训练,使学生得到整体式提升,而并非是“一刀切”教师模式。例如,在进行长跑练习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体质,规定学生长跑项目,循序渐进的方式更利于学生的学习;第三,启发性,所提问题需要能够发散思维,笔者建议,在提问问题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为有效;第四,延伸性,问题可以进行延伸,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2合作学习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加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特定的环境中,更为有效地进行体育练习。
2.2.1分组教学
通过设定情景,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教师分组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分组或者在1个小组中,有1名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在小组中起到带头作用;当然,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进而通过小组实行教学。
2.2.2选出组长
1个小组中,教师需要选出1名组长,以更好地发挥团队效果,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确保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当教师布置问题后,每个小组进行角色划分,担任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确保学生全部参与其中。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分工协作。在对问题研究、论证的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时刻观察学生的变化,注意教学时间,实时地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加以改正,产生心灵的共鸣。此外,教师通过分组学习方式,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凝聚力,更利于班级团结。例如,在篮球防守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学生分组,选出组长,然后进行教学竞赛。在多次防守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或是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让学生通过相关方式查找资料,探索问题。在小组中分享交流,增加自身知识视角,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制订防守战术。教师组织教学比赛,在比赛中论证学生战术是否有效,同时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通过不断练习、完善,学会适时调整思维模式。
3情境教学的创建需要注意的问题
情境教学的建立决定着教学效果,情境教学中并非是教师简单的创设情境,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情境环境若是建立的有效,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意识;反之,若是无效,教师设计没有针对性,只是创建情境,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没有丝毫的改变,这样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没有任何区别。因此,教学自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情境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变,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思维意识,进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1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注意所提问题需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提升教学氛围。例如,在进行篮球防守时,学生通过多次练习,经过不断的思考,进而想到完善的防守策略。
3.2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在体育教学中,会涉及相关理论知识或是一些危险性的动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进行演练,多媒体教学也是情境教学中的有效方法,通过影音、动画等形式,充分地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教学中,进而达到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4结语
体育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效果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散了学生思维,提升了教学效率,一举两得。笔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举例说明情境教学的融入,其目的是希望对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罗秀英 单位: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付道领,张辉蓉,何琪.初中体育课堂情境兴趣来源及其相互关系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6).
[2]庄科君,贺宝勋.设计型学习:高校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以《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4).
[3]赵利.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8).
[4]徐崔华.“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J].运动,2014(11).
科学课学情分析范文5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问卷;分析;10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首先,科学基金是促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科学基金始终将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导向。第三,科学基金助力高校学科建设。在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促进了学校整体的科研实力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学科建设和发展。第四,科学基金助力研究生培养。总之,科学基金的立项与高校总体影响力呈正相关,提升了高校科研整体水平,为稳定高校基础研究队伍起到了积极地作用[2]。
高校是原始创新的主要基地,她不仅是我校科学基金研究的主力军,更是我国开展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力量[3]。新疆医科大学一贯重视基础研究,科学基金比重大,10多年来,每年申报数量上升。在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新疆医科大学一些学科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对新疆医科大学基础研究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这些学科承担科学基金的能力逐渐增强。科学基金作为新疆医科大学通过竞争获取经费的主要渠道之一,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持。
本文探索新疆医科大学2010-2014年5年间科学基金的现状,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提供依据,建立健全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及保障与激励机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为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再上一个新台阶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以来中标的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7项,数据完整、可靠。
1.2 对2010-2014年5年新疆医科大学获得科学基金按照总体情况、类型分布、学科分布情况分类分析。
1.3 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技术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技术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010-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科学基金资助概况
2.1.1 获得科学基金的情况
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新疆医科大学每年一项重要的工作,2010-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获科学基金资助比重大,共获得资助387项,总资助经费1.76亿余元,占五年新疆医科大学获得经费的45.61%。申报数每年维持在500项左右,中标数每年递增,中标率2014有所提高,为17.69%(表1)。
2.1.2 获科学基金的类型分布
统计结果表明,2010-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获资助的科学基金主要涉及地区基金、青年基金、面上基金、国际交流与合作基金、联合基金等8类科学基金类别(表2)。资助类别一直都是以地区基金为主体,青年科学基金为辅的资助类别格局。其中,地区基金所占比例非常大,占全部资助科学基金总数的86.56%;其次为青年基金,占全部资助科学基金总数的6.46%,其他6类科学基金占全部资助总数的6.98%。由此可以看出,新疆医科大学科学基金过分依赖科学基金对区域的倾斜政策,而在全国的竞争中还相对处于弱势。
从时间上来看,随着时间的增长,新疆医科大学获得科学基金的类型开始变得多样化,从2010年的3种类型到2014年的6种类型,到了2013年,在联合基金上有所突破,资助科学基金类型进一步优化,说明新疆医科大学在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的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表2)。
2.1.3 获得科学基金资助学科分布
新疆医科大学是一所医学特色明显、学科相对单一的高校,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也体现出这一点。学科分布极度不平衡,2010-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获得科学基金的学部分布主要是医学科学部(表3),为348项,占所有获得项目总数的89.92%,其次是生命科学部,占4.13%。
虽然医学科学部获资助项目占比重大,但分布也不均衡。将医学科学部的学科分布统计(表4),统计表明,肿瘤学和中医学占比最大,为50项和51项,分别占14.37%和14.66%,其次为中药学34项,占9.78%,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耳鼻咽喉头颈科学、眼科学、检验医学、放射医学、药物学占比少,分别不到5项,康复医学及放射医学没有获得过科学基金。
3 讨论
3.1 新疆医科大学2010-2014年获得科学基金的情况
3.1.1 获得资助的科学基金的总体情况
新疆医科大学获得科学基金实现大跨越,2010-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共获得资助科学基金387项,总资助经费1.76亿余元。科学基金的飞速增长与近年来学校的人本立研、服务促研、创新强研的理念和以宣传期、动员期、辅导期、写作期、投标期、实施期、总结期、成果申报期及推广期为总纲领的科研管理八期服务模式是分不开的,这也使学校从申报、立项、管理、结题、成果申报等整个过程更好、更科学、更有效的进行管理。
3.1.2 获得资助的科学基金的类型分布
5年间,获得的科学基金主要涉及重大研究计划、地区基金、青年基金等8类基金,其中最多的是地区基金,一共有380项,所占比例为86.56%,其次为青年基金。科研管理部门认真学习和了解了科学基金指南,确保科研人员正确把握研究方向,学校每年都会邀请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相关部门来新疆医科大学讲学,分学科、分专业进行分类解析科学基金指南,同时,也会邀请学校主持国家级科学基金的人员对科学基金指南进行透彻分析,使科研人员正确理解科学基金指南的精髓,从而不盲目申报。各二级单位自己进行院内评审、邀请校外专家评审、去外地评审。学校对重大科学基金在校内邀请校外专家进行预评审,在对口支援院校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辅导、评审。经过培训与辅导的科研人员增加了信心,撰写标书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有了一定规模。学校每年在申报前组织校内专家评审会,针对学校面上项目、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极少的情况,学校对每一份将送审的国家自然基金和其它重大重点科学基金的申请书进行评审、把关;并联系对口支援院校的专家,对本校遴选出的科学基金申请书进行审阅把关,以提高申请书的质量。2013年,在对口支援院校联系组织了“新疆医科大学申报国家自然基金-新疆联合基金标书论证会”,请对口支援院校的专家现场为新疆医科大学的申请书把脉。在2013年9月中旬联合基金二审答辩会前夕,邀请了外地专家来新疆医科大学举办“国家自然基金-新疆联合基金”科学基金预答辩会,对参加答辩的科学基金进行辅导。这大大地提高了申请书的质量和中标率。
3.1.3 学科分布
由于新疆医科大学是医科类院校,所以获得科学基金的学部主要是在医学科学部,占获得科学基金总数的89.92%,其次是与医学相关的生命科学部,占4.13%。肿瘤学和中医学占比最大,获得科学基金分别为50项和51项,分别占14.37%和14.66%,其次为循环系统26项,占7.47%,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病原微生物与感染、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理学、内分泌系统/代谢和营养支持、运动系统等学科为20项左右。2010-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获得了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新疆维医维药学研究、包虫病学、高发肿瘤(宫颈癌和食管癌)等研究的发展与科学基金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些特色学科在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始终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积极在学术团队创建、凝练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以及学术声誉等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学科建设。目前优势特色学科科研优势已初步体现。
新疆医科大学中相对薄弱但有特色的学科在争取科研经费方面不占有优势,作为新疆医科大学现有资助学科门类最全的科研资助体系,科学基金对新疆医科大学学科的均衡发展,特别是薄弱学科的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耳鼻咽喉头颈科学、眼科学、检验医学、放射医学、药物学等薄弱学科都分别获得了科学基金。
3.2 加强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3.2.1 进一步做好科学基金精细化管理
引导申请书撰写过程的精益求精,在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不同时间段做细、做好工作,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科研管理八期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强科学基金的组织申报动员工作,提高申报书质量,对有资格申报确没申报的人员认真了解;做好校内预答辩、重大科学基金集中辅导、一对一专家咨询的工作,加强各基层单位的申报技能培训。
每年制定详细的时间安排表,总结当年科学基金的申请及资助情况,健全新疆医科大学科学基金档案,对每年的科学基金进行认真分析,为什么中标、为什么没中标、怎样中标、怎样提高中标率、怎样提高大科学基金的中标数提供数据支撑,做好科学基金申报的长期分析。
3.2.2 做好重点、重大项目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争取实现科研经费的持续增长
做好项目的策划和申报工作,充分整合校内资源,注重学科交叉,加强基础研究,继续保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稳步增长,在取得基本数量的基础上提升项目的质量和层次。重视应用研究,在认真了解、研究科学基金政策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各类产学研项目,提高科技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水平。
5年来,新疆医科大学的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甚至是连面上项目都寥寥无几,这与新疆医科大学的科研领军人物和团队的匮乏是分不开的。要想申请重大科学基金,必须要加强组织能申请重大科学基金的领军人员和团队,进一步采取校内组织评审和校外公开招聘的方式,积极组织申报、承担重大(重点)科学基金。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新疆医科大学的研究队伍和层次能进一步提高,而承担大科学基金的能力能不断加强。加强校内科研力量的统筹协调,形成强有力的科研群体,积极申报跨学科重大研究项目,增强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后劲和核心竞争力。
3.2.3 认真规划在国内能产生优势的研究方向和团队
新疆医科大学的科学基金过分依赖科学基金对区域的倾斜政策,而在全国的竞争中还相对处于弱势。加强新疆医科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围绕新疆及新疆医科大学优势特色学科申报大项目。
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等高端科学基金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学术领导力,新疆医科大学应继续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以优秀创新团队为核心,集全校的力量,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学基金的能力,争取更进一步的突破[32]。
3.2.4 推进实验室与平台建设
科研平台的建设是高校科技建设的重要载体,由于在平台建设、研究积累和优势研究方向存在差异。申请的科学基金也不同。科研平台是将学科、人才与科技创新统一起来实现创新资源统一配置和充分共享而形成的一种交叉的科研组织运行模式,是高校集聚人才、提高基础研究水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3.2.5 加强学科间融合
新疆医科大学学科分布极度不均衡,医学科学部的学科领域占90%,且肿瘤学和中医学较多,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众多学科资助项目不到5项目前,当前,我国基础研究主要还是以跟踪、模仿为主,尽管很多学科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行列。但是,引领国际科学发展方向和潮流的创新思想鲜有出现,多数仍在遵循着国外研究的思路和理念,导致在一些传统的学科上已难有大的突破,必须着力推动和发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尤其是与中国传统和特色紧密结合的方向上,应及早布局和积极支持。
科学课学情分析范文6
本人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二是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希俅未瓷枭钋榫场U嬲迪挚蔚牡既?ldquo;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