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

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1

关键词:shibor 中国 利率市场化

Shibor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简称,是我国推行的一套新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指标体系,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利率作为联系金融市场和实物市场的重要变量,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Shibor利率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推动下产生的,成为了一个国家利率体系中主导型利率,是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基础指标。

一、Shibor的含义、作用

1、Shibor的含义

Shibor的产生受到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缺失的推动,虽然我国的货币市场中包含有短期国债利率、债券购利率、商业票据利率等,但是基准利率的缺失使得我国的利率市场存在明显的缺陷,Shibor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具有了价格中枢,并且为我国的金融资产定价以定价基准,进而达到促进我国货币市场快速发展的目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是16 家商业银行共同组成的报价银行团,自主的爆出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这里的报价银行团主要是由一些信用级别较高,具有较高利率定价能力的一级交易商等组成,其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人民币交易量较多,对分类信息的对比分析也较准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是Shibor的权威者,定期剔除每一期限品种的拆除利率数据中的最高、最低各两家报价,最后得出每一期限品种的Shibor。

2、Shibor的作用

首先,Shibor与货币市场良性循环,促进了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在Shibor实施以来,银行间市场的交易总量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并且在不同的关键期限点都有了成交,补充了货币市场上的交易空白。其次,Shibor明确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并且为存贷款利率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与此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内外部定价的透明度,推动了银行的不断向前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逐渐向利率定价机制方向转变。最后,Shibor使得我国的货币政政策向价格型方向转变,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人民币市场利率,中央银行也通过Shibor去限制和影响金融市场上的各类微观主体的行为,推动国家货币政策从数量调控转变为价格调控。

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产物,对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比利率市场化,传统的金融体制又被称之为金融抑制,相关研究者将金融抑制作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落后的重要因素,为此主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行金融自由化发展,减少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强制管理,利用市场的作用优化金融市场中的各类资源,减少金融市场上存在的结构单一和市场分割问题,实行利率市场化,促进金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匮乏的问题。我国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质改革的重要内容,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开始实行利率机制改革,但是,从其他国家的利率市场化发展历程来看,利率市场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渐进向前发展的过程,为此,人民银行沿着先从农村后城镇,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改革路线,在我国建立了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的利率形成机制。

三、Shibor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产物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金融市场的主体去自主决定利率,进而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主导,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据顶金融资产利率的金融机制。而且在这一市场体制下,Shibor利率的制定是由各大报价银行依照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自主报价所得,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可以通过面谈、招标等方式反复讨论权衡。与此同时,利率的数量、期限结构以及风险结构等都是由市场自发选择的。在市场化利率体制环境下,政府对金融资产利率的管理主要采取间接的宏观调控,比如通过对公开市场管理影响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和需求。Shibor利率是基准利率,是一种基于市场变化的报价,是无担保、单利、批发性利率,标志着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全面启动,对维护和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权利,完善货币政策引导体制。Shibor利率体系为票据业务、商业银行、债券市场产品等提供了基准,并确定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政府利用对基准利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为此,通过对利率市场化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Shibor利率本身就是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产物,而Shibor的实行也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促进因素,提高了很多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并指导了货币市场的市场定价,完善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四、结语

Shibor对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具有重要作用,Shibor的推出有效的推动了我国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应该完善金融更加权威的市场信用评级,提高各大微观经营主体对基准利率的反应能力,提高拆借市场的流动性,增强拆借交易品种的交易性、

参考文献:

[1]王利杰.Shibor成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可行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

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2

一、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的货币政策与国债市场的关系

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决定一国货币能否实现其作为国际货币所具备的各项职能的基础之一。当一国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也由维持内部经济平衡转变为同时兼顾内外经济的平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的冲突是一个始终存在的问题。

根据三元悖论,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与固定的汇率制度之间,最多只能舍一求二,不可兼得。货币的国际化必然要求放开对资本项目的管制,那么一国只能在独立的货币政策和固定汇率制中择其一。虽然我国目前实行的汇率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维持手段相类似,但应该看到,浮动汇率制是中国汇率体制改革的最终取向,即中国的最终选择组合将是:资本的自由流动、浮动汇率制和独立的货币政策。根据蒙代尔- 弗来明模型,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而财政政策是失效的。这样,从发展的角度看,货币政策调控在维持国民经济均衡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凸现。

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是中央银行货币调控的三大法宝之一,而公开市场操作的效率与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是紧密相连的。首先,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国债市场是公开市场操作的前提。其次,公开市场业务要达到调控的效果,对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尤其是对短期国债市场的流动性要求较高。以美国为例,其国库券市场流动性极高,交易极其活跃,因而成为美联储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场所。美联储能很容易地通过在国库券市场上的买卖操作影响银行的准备金,进而影响其派生存款的能力,最终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起到调控作用。再次,国债市场的持有者结构也是影响公开市场操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国债市场作为一座重要的桥梁,将中央银行及其最重要的调控对象―商业银行联系起来。商业银行持有国债,一方面可以保证取得无风险收益,另一方面则形成其应对流动性变化的二级准备,这使得商业银行成为国债最重要的持有主体之一。而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考虑,商业银行持有占其总资产一定比重的国债,公开市场业务的传导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商业银行才会根据中央银行发出的市场信号对其资产结构进行调整。

此外,国债市场的期限结构必须合理,长、中、短期国债数量间的比例要适当。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收益率曲线,成为中央银行了解资金供求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依据。

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的商业银行与国债市场的关系

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资金调度的枢纽,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微观经济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货币的国际化离不开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因为货币在境外的存放、流通和转换均需商业银行作为经营主体。而商业银行只有具备了稳健经营及良好的盈利能力才能为国际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从而为货币的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遵循的主要原则。安全性是银行发展的前提要求,流动性是银行操作性的要求,盈利性是银行经营的目标。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就是要根据经济周期变化及银行经营状况的变化,在“三性”的搭配中寻找均衡点。

国债作为金融资产所具备的特征,较好地满足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性”原则。在安全性方面,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以国家财政收入为保证的,因而素有“金边债券”之美称。在流动性方面,国债因风险低,发行量大,因而较其他金融产品市场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同时,国债市场中的国债回购市场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供了除银行间同业拆借外的又一种选择:当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可以国债作为抵押进行回购交易,国债因在金融产品中信用等级最高,回购利率通常低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因此可以降低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成本。在收益率方面,低风险、高流动性对应的收益率自然相对较低。但在我国,国债投资收益虽然不高,但是由于没有坏帐风险,而且所需人才和设备成本极大地低于贷款,因此,其实际收益是客观的。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债因其高流动性、稳定的收益和几乎零风险,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中举足轻重,未来国债市场的发展应进一步服务于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三、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的金融市场深化与国债市场的关系

一个自由发达的金融市场对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因在于这样的市场能够向国内外居民提供具有高度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金融工具,能让他们自由迅速地进出该市场而无需花费太多的成本。具体地说,这样的国家能够通过接受以本国货币计价的短期的、流动性较强的负债,同时向国外提供长期的、流动性较差的贷款,来提供高效率的国际清偿力转移。一般来说,正如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和通货膨胀波动幅度较小有助于提高对国际货币的需求一样,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能够为国际货币的需求与供给提供便利。

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3

关键词:金融改革;民间借贷;规范发展;对策建议

一、引言

我国民间借贷产生的时间较早,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开端,而其发展一直存在着规范性问题,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造成了诸多的不利影响。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加快,必须要全面实现对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还存在相关制度措施不健全、各项制度执行力度有限、缺乏对民间借贷的有效引导、金融改革环境还未得到全面优化等问题,这将在长期内限制我国民间借贷在金融改革背景下的规范发展。因此,必须要对其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来全面促进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进而实现我国金融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二、金融改革背景下我国民间借贷规范发展存在的问题

1.相关制度措施不健全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借贷的起步和发展时间较早,之后才衍生出我国的金融市场。民间借贷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活跃金融市场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民间借贷一直没有被纳入到正统的金融领域,其规范化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针对于民间借贷发展的相关制度措施不健全,在金融市场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当前,各项政策和制度集中于正统的金融领域,对民间借贷的相关规范不到位,使其发展难以并入正常的轨道,而民间借贷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其实际的需要较强,缺乏相关制度措施的规范,使得很多地区的民间借贷呈现肆意发展状态,长期下去,不仅扰乱了金融市场的发展秩序,还可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多的不利影响。

2.各项制度执行力度有限

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其各项制度的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金融改革浪潮下,我国金融市场势必会迎来新的挑战,而民间借贷在这一过程中则首当其冲。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不仅是由于各项政策措施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还因为对制度措施的执行力度有限。我国民间借贷分布的地域十分广泛,目前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发展存在一定的隐蔽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监管的难度,使得各项监管措施的实施存在事实上的难度。另外,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很多部门忽视了针对于民间借贷发展而制定的各项规范性措施,相应的执行力度较低,使得民间借贷的发展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规范。

3.缺乏对民间借贷的有效引导

民间借贷的发展关系到整个金融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对其进行规范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有效引导民间借贷的发展。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都缺乏对民间借贷的有效引导,一味的限制和打压使得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适得其反,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国民间借贷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当前,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将使其走向极端,威胁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金融市场改革更是无从谈起。地方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步伐,进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民间借贷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4.金融改革环境还未得到全面优化

我国的金融市场起步和发展较晚,整个金融体系目前还不健全,在这种背景下,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势必会受到诸多的影响。而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加速,但是经济社会各方面还没有实现金融理念方面的变革,因此使得金融改革的环境还没有得到全面的优化,依然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之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我国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是建立在整个金融市场基础上的,一旦金融市场发生动荡,会引起民间借贷的激烈反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民间借贷之所以在规范化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环境还未得到全面优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三、金融改革背景下我国民间借贷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民间借贷相关制度措施

在金融改革背景下,要想全面实现对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必须要首先完善民间借贷的相关制度措施,长期以来我国在金融市场发展和改革方面都坚持实施制度先行的原则,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来有效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其一,要针对整个金融市场改革,完善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制定有效的改革规划,将民间借贷列入到正统的金融体系中,给予其发展充分的肯定,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金融改革过程中。其二,要通过针对性的制度来审视和规划民间借贷的发展,以制度的形式对其进行优化,成立示范区等形式来逐渐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避免出现激进的规范方法,以逐步取得规范化发展的成果。

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4

关键词:金融风险;经济法;价值功能;防范;分析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金融危机是其必须最为重视的发展问题。金融危机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对市场发展的意义。经济法价值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而这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

1.经济法及其价值功能

1.1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主要是指国家用来调控经济发展和干预经济过程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反映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经济法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早在1775年,《自然法典》中第一次提出了“经济法”的概念。到了20世纪,经济法逐渐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经济法的概念进行了定义。综合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经济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其本质上属于法律的范畴,经济法与其他法律有着一定的联系。二是经济法的重点在于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其重点在于调节国内经济发展,因此属于国内法律,而不是国际法。三是经济法与行政法等有本质区别,主要体现了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国家干预。

1.2经济法的价值功能

经济法的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干预主义和协调主义两个方面。在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经济学占有重要地位。凯恩斯经济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积极的干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在解决资本主义危机中的效果使得西方国家开始重视这种经济思想。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是市场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但是,市场失灵的问题也是可能出现的。而一旦市场失灵,经济危机的爆发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就能发挥作用。所以,经济法的一个重要价值功能就在于干预主义,也就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干预经济过程,来调整经济发展,从而保障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从这个角度看,经济法就是国家用来干预经济关系的法律依据。因此,经济法的功能在于其能够促进市场公平、健康发展,保持市场环境中的公平竞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不仅不会促进市场发展,反而还可能会因为限制企业自由发展和妨碍市场机制发挥,导致经济出现更多问题。因此,经济法的干预主义,强调的是国家的适当干预和谨慎干预,一定要建立在充分尊重经济自主的条件下,干预主义才能发挥有效作用。另一方面,经济法的价值功能还体现在协调主义方面。经济法区别其他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具有新型的调整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功能。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经济关系非常复杂,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业很多。对于社会关系而言,调节这种经济关系非常重要,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经济法的价值,就在于岂能帮助国家调整经济关系,协调不同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利益,从而可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协调。二是经济法的综合系统调整功能。经济关系必然是存在一定的系统中的,因此,法律就必要对系统进行分段调整。而从社会发展来看,其都是沿着分化和综合两个方向发展。这样,法律也有必要调整经济关系的全过程。对经济法而言,其反映的就是经济关系的分化和综合发展情况,这就要求其能对综合系统进行调整。一方面,经济法通过制度规范,可以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另一方面,经济法也需要从更高层面,综合、系统调整经济关系。这也是经济法现展的必然要求。

2.金融风险及金融监管

2.1金融风险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金融安全是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决定整个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经济安全是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无论是对国家和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高度活跃,使得金融安全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国政府都将金融市场的稳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金融市场是资金最活跃的部分,大量资金的涌入,使得金融的风险增高。

2.2金融监管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成为经济学家最关心的问题。而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实施对金融的有效管制。这里强调的是有效控制,因为过多对金融市场的干预,会导致金融市场自身功能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创造性和自由性,这样反而会束缚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了金融竞争力。而放任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会因为资产泡沫和不正当竞争等情况,导致部分金融机构破产,威胁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金融安全的关键,在于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而金融风险防范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金融监管。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其爆发的原因关键在于缺少对金融机构那些不正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无法预防金融风险,进而使得风险爆发,严重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

3.经济法在金融风险防范中的价值分析

经济法主要用来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因此也属于社会性质的法律。这样,经济法同样关注利益的协调问题,也就需要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其在市场环境中,需要关注运营成本、自身的创造性、自主性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经济法的价值在金融市场的体现,就在于其能够协调政府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保障两者关系协调发展,为政府的活动提供更多的法律依据,同时保证两种关系处理的效率化。经济法存在的价值,或者说是其本身追求的价值,都是在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基础上。对于不断变化的市场而言,维护市场稳定,是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对金融市场而言同样使用。金融安全问题是各界关心的重点问题,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的价值之一,就是为国家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提供法律依据,从而帮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对于我国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了维护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全社会的经济利益,就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强对经济领域的管理和调控。而经济法就可以为国家的这些措施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进而对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法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法、市场制度法、社会保障法等来稳定经济的发展,也能保障弱小群体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都是经济法在社会关系处理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但金融风险问题也日益严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也不是很强。如何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是我国政府历年来工作的重点。

当前,我国自身的金融行业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行业的规范和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金融安全保障的需要。因此,国家就需要在经济法的保障下,不断完善金融制度,加强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样,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需要强调有效性,既不能放任不正当竞争的存在,也不能过度干预而导致金融市场缺少创新性和自主性。因此,我国也要不断加强金融市场的改革力度,通过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深化改革,提高我国金融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经济法可以为我国金融改革提供更多的法律依据,保障金融改革的有序进行。我们可以万婵金融行业内部的防范机制,改善立法环境,建立不同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控和防范。此外,国家通过完善与宏观调控有关的法律体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发展,从而能够有效促进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力不强,基础薄弱,金融风险大。一旦金融市场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经济安全产生致命的影响。经济法的价值功能,包括干预主义和协调主义两个方面,可以为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提供更多的法律依据。对于国家而言,我们也要不断完善立法环境,深化金融改革,保障政府对经济调控的有序进行,从而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障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晓红.论经济法的价值功能[J].中国商界,2009(07):56-58.

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5

[关键词]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分析 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059-01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房地产行业进行了多次调整。经过长期的实践,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为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房地产行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得不到缓解,比如:房价过高、房地产盲目投资、商品房空闲等。这些问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成为社会发展的颈瓶,尤其近年来,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市场充满了不稳定。本文就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希望为房地产行业的人提供帮助。

二、 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简单的说,风险是房地产行业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受到内外部的影响,造成了实际的收益与预期目标存在着差异。在金融市场中,房地产的金融风险来源有很多种,比如:汇率、利率、市场环境等。本文从金融学的角度对其中的风险分为几个具体方面的叙述:

金融环境存在着巨大的不稳定性导致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房地产在经济市场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会导致产业面临极大在的困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在客观上是存在的,并且可以对房地产行业产生冲击,甚至由房地产扩散到其他行业,产生连锁反应,爆发更大规模的经济性危机。

信息的不对等也会给金融市场带来风险。在金融学中,信息是重要的元素,信息可以及时的传递出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向和发展趋势,对房地产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信息的不对等增添了房地产行业金融上的风险,对判断决策产生了重要作用。

金融风险出现几率的大小与政府的货币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货币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当政府的货币政策出现大的转变就意味着金融市场会出现大的变动,金融行业的借贷也会受到政策的影响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来威胁。

三、 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分析

房地产金融市场存在风险的来源不是从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出现的,而是参与到房地产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特别 容易受到市场和环境的影响在借贷上进行改变,进而保证自身的权益。我国的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来源于银行的变动。

1.信贷规模增长过快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需要向银行借贷大批量的贷款,由银行提供房地产的建设资金,实现房地产业的正常运营。房地产建设的资金回收的速度慢,跨度长,需要向银行进行资金借贷,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征地费用和建筑工程用款都需要开发商进行前期垫付,加上近些年,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迅猛,导致了银行信贷规模空前增长,资金回收速度减慢,银行承担的风险逐步加大,

2.银行系统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

房地产行业需要的资金总量大,资本来源大部分依靠银行的现状导致了我国银行系统的风险过大,资金运转容易出现危机。一旦银行不加限制的向房地产行业进行大额贷款,势必影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均衡性,给房地产行业发展带来危机。房地产方面的危机进一步扩大化就会对其他的领域的价格和发展生产重要的影响,甚至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泡沫经济。为了确保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合理的解决银行面临的新信用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对房地产借贷进行限制。

三、 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措施

对于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控制是全社会共同的行为,需要政府和大众联手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政府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定详细的建设性住房规定,还要实现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保证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稳定。

1.密切关注房地产价格走势,严格控制抵押品价值缺口

房地产行业向银行进行借贷的抵押品往往是商品房以及没有建设完成的商品房。银行方面必须对房地产行业的抵押品进行认真的判断,不能根据简单的市场估值开展市场业务。现阶段银行对商品价值的估算是按照商品在市场中的价格进行的,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当受到市场价格影响,商品价值发生改变的时候,银行将陷入困境中。房地产用商品房进行抵押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变现能力进行认真的判断,考虑到房地产的质量,进行合理的贷款,不可过分盲目。商业银行在进行房地产贷款的时候,应对房地产企业的信用和实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抵押品的质量进行实地的考察,慎重的考虑抵押品价值,并进行风险市场的价值波动模拟,得出抵押品的价值范围,与此同时,还要对房地产信贷抵押物的变现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密切的注意企业的发展动向,关注企业价值的变动,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2.针对区域经济差异,对房地产信贷实行规模管理

我国的经济管理部门和银行必须按照国家经济发展变化进行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宏观控制。在进行信贷时,应该按照不同区域房地产的发展规模和现实需要进行总体管理。区域性的房地产信贷的规模应与区域不良贷款率联系在一起,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房地产信贷管理办法,对不良借贷和盲目投资进行严格控制。具体说来,区域银行一方面将贷款方向指向信誉好、发展规模大、回收速度快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另一方面将资金信贷投资于发展前景好,建筑质量高的大中型地产项目。

参考文献:

[1] 汪春燕 浅析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J].当代经济2011 (18).

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6

【关键词】金融市场金融审计目标

在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金融市场的极不稳定性给我国金融审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再加上金融市场的不断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性机构大张旗鼓进驻我国,并依托于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优厚的报酬抢夺市场资源,这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难以全面发挥有效作用。因此,在开放金融市场的条件下,何如确定金融审计目标并加大金融审计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有利于我国金融行业摸清自己的家底,积极促进管理效率,及早防范金融风险。

一、开放金融市场条件对金融审计的影响

金融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审计机关如何开展好金融审计工作,明确金融审计目标、重点以及方法,从而促进金融业健康、稳健、持续发展,这是金融审计的重要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金融业发展接受着竞争对手林立、竞争方式多样的严峻挑战。金融业始终面对机遇与风险交织、顺势与逆转并存的市场环境。因此,防范金融风险既是各行各业所关注的课题,更是挑战着金融审计的职业警觉、职业能力。要求金融审计必须在起伏不定的风口浪尖上冷静应对、沉着应战。在风险挑战面前迎难而上、毫无惧色。

二、开放金融市场条件下金融审计的主要目标

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金融审计的重点从过去主要摸清家底、关注其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性,转变为主要关注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是否设立有效的内控制度,风险防范措施是否落实,经济业务活动是否有效益,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是否真实反映,有无重大风险隐患等。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融审计目标更是有了新的内容。

(一)以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重点对金融业总体走势开展宏观审计

笔者认为,开展金融审计必须首先立足宏观、把握大局。一是注重从战略方向上切入。金融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战略重点布局至关重要,对金融企业发展起着统揽性、驾驭性的作用。因此,作为金融审计必须全面掌握金融业的战略目标及发展措施,并注重分析战略发展的可行性。这样金融审计工作者才能做到胸中有全局、脑中装战略。二是注重从信贷投向上切入。笔者认为信贷投向是金融业运行的核心环节。信贷投向正确就能够使金融企业抓住战机、焕发生机、获取商机。

(二)以提高金融企业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对金融系统开展效益审计

一是围绕结构布局状况开展效益审计。现在金融企业贷款结构多样化,作为效益审计就是要围绕贷款的不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切实评价具有朝阳性信贷方向、潜质性信贷方向和信贷需谨慎投入方向趋势前景。二是围绕市场营运状况开展效益审计。金融市场运行水平是实现和创造效益的最终检验、衡量环节。要通过效益审计了解企业在金融市场的占有份额,营销网点覆盖设置水平。并适时提出增强市场辐射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建议。从而促进金融企业由适应市场向引导、驾驭和开拓市场的转变。

(三)以提高金融系统运营水平为目标,重点对资产质量开展审计

金融资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金融企业发展所依托的主要载体。因此,金融资产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金融业发展的快慢。金融资产质量水平直接决定着资产企业运营水平。但目前看金融资产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有的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占一定比例,造成部分流动资产处于呆滞状态。因此,作为金融审计就是要抓住金融资产质量这个关键,切实监督评估金融资产质量的等级,促进金融企业改善资产品质,提高资产质量,调优资产结构。

三、完成金融审计目标应采取的对策

(一)优化金融审计环境

审计环境是完成审计职责并取得审计成就的基础,是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在开放金融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金融审计环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完善金融审计法律规章,通过制度安排来协调相关部门工作,明确审计监督的对象、被审计单位应定期向审计机关报送的报表资料等,在宏观上将市属国有金融企业纳入政府审计机关常态监督范畴。

二是优化金融审计的人文环境。目前,在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发展迅速的今天,公众对金融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还比较陌生,建议加大金融审计的宣传力度,向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及被审计单位传递政府金融审计信息,介绍审计机关的工作方式和职责范围。

(二)加强对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开展以风险预警为内容的审计

在以防范金融风险为目标的前提下,对监管部门的审计重点内容应放在对风险预警体系的健全性和信息真实性的审计评价上。金融风险预警在金融风险防范中至关重要,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可以说是确保金融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健全、预警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及时上报,可以使管理当局对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避免危害或危害的扩大。

(三)逐步向金融新产品、新业务拓展审计空间

金融创新既是市场主体规避市场风险的一种手段,但同时,若监管不力的话又将成为新的风险点。因此,加强金融审计监督,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另一方面要正确引导、控制风险。另一方面要求以信贷业务为重点内容的审计必须兼顾证券业务。金融创新带来新的金融业务,如理财产品业务、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电子银行业务、银行控股基金业务等等,都将丰富审计的内容,金融审计内容也必然将从传统的金融业务向新兴业务拓展。

参考文献

[1]刘洪波,崔颖.论金融审计目标的重新定位[J].审计月刊,2008.07.

[2]王广兵.关于金融审计目标体系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8.06.

[3]周晓志.我国金融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