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物科研课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科研课题范文1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质量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能学、想学、会学的有效方式,因其有助于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受到大力推广。具体而言,生物实验教学法就是鼓励学生使用生物仪器设备观察所研究事物的现象及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依靠学生动手实践,结合思维活动与实验感知,体现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学习者在趣味体验中进行认知。
一、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1.探究成风,但课堂效率不高
目前,有些生物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将教学氛围提升,教师们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找到了教学“捷径”,即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安排探究活动。确实,短时间内,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最开始满怀好奇地进行探究,大胆讨论,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探究内容相似,探究结果都已呈现在教材中。长此以往,学生探究热情减少,探究环节形同虚设,学生甚至利用这段时间开小差,课堂又变得枯燥、无趣。归根到底,还是教师们急功近利,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思维。其实,教师可以借助教学仪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仪器去观察、分析、总结,让学生有所收获,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实验教学被鼠标和粉笔所替代
目前,由于某些生物教师缺乏对实验教学的认识,意识不到实验的重要性,常常用多媒体与黑板代替实验教学。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生物作为一门不参加中考的副科而不受重视,大部分学校每周只安排两节生物课。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确实不太容易。因此,大部分教师选择“偷懒”,简化实验教学,以播放实验视频、教师板书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形式代替了学生必须的手动操作,机械而枯燥的内容填充了整个生物课堂,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浇灭,课堂效果也大大降低。
3.实验沦为形式
为何实验?因为求知。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的目的却不再是求知,而是应付考试,“求知”二字远远被抛到脑后。实验教学沦为形式,长期滞后,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一些重要的实验,教师确实会组织学生动手实践,与学生一起探讨实验结果。但是,实验结束之后,却将实验中的重点内容汇编成册,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断练习。于是,学生们再也不喜欢实验了,因为做的实验越多,要记的知识点就越多。学生在不断增大的学习压力之下,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热情,甚至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4.农村生物教学不容乐观
首先,农村中学的生物实验教学开展条件不足,缺乏经费、实验资源和设备,无法有效地在生物课上开展实验。其次,生物是不参加中考的科目,城里的学校和家长都不重视,在农村学校更是遭到冷落,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也因此而屡屡耽搁。针对此,教师就应该绝处逢生,主动挖掘农村的优势,想尽方法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发挥周围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以此来弥补设备不足的缺陷。
二、 实验教学助推课堂发展
1.合理创设实验,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超乎想象的,但是有些中学生叛逆、厌学,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教师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应该了解学生心理,从学生兴趣出发,提前预设实验情景,让学生对实验深深吸引。例如,在《食物的消化》这一课,胆汁乳化与酶的催化作为教学难点,不太容易让学生区分,而要想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将一只粉笔磨成粉末,然后再将一张小纸片烧掉。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自然好奇教师的所作所为,并认真地观看教师实验,参与到实验现象的观察中,这时只要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就会形象地掌握胆汁乳化与酶的催化这一知识点了。
2.注重实验教学的有效互动
课堂上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是和谐课堂的一部分。课堂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智力水平,使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求知。例如,在《伸肘和屈肘》的教学讲解时,教师除了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模型之外,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演示,依据多媒体图片上对身体肱二头肌、肘关节、尺骨、挠骨等部位名称、功能的解释,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身体上逐一指出,这样边实验边分析,让学生在互动中直观地了解,实现将位置与名称一一对应的目的。下一步,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探讨,进而完成伸肘和屈肘的动作结论。互动的课堂学生是最愿意参加的,但是互动内容的难易程度需要老师把握好,如果互动内容太难,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如果太简单,学生又会认为太“幼稚”而排斥。向上述例子那样,学生要想跟着教师指出身体的肱二头肌、肘关节、尺骨、挠骨等部位,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想将位置与名称一一对应,就有些难度了。难易结合,课堂的气氛自然被教师有效调动起来,学生情绪高涨,更容易拓展其思维。
3.利用地方特色,促进实验教学生态化
初中生物科研课题范文2
一、恰当掌握提问时机
提问时机往往出现在课堂进展的以下三个阶段:上课之初、上课过程、下课之前.上课之初的提问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他们的兴趣,有效导入新课;上课过程之中,恰当的提问能有助于活跃沉闷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维;下课之前的提问,能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归纳方法.如果在一个恰的时机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这将能起到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既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也将引导学生思考.相反,如果问题呈现的时机不当,就算问题设计非常精巧,也将收效甚微,甚至破坏课堂节奏.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植株的生长》这一节内容时,如果这样导入:
问题1:自然界中,无论是参天大树还是不起眼的小草,都是由一颗颗刚出土的幼苗发育而来的,那大家知道这一颗颗小小的幼苗要经历哪些变化才发育成能够开花结果的大树或者小草的吗?
问题1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又能引入新课的学习,应该算是一个有效的提问.
在学生探究到了“植物茎的结构”后,也就是整节课到了中间部位,可以择机提出如下问题.
问题2:同样是刚出土的幼苗,有的能长成参天大树,而有的却只能长成矮矮的小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实践经验表明,一个精心打造的问题唯有在恰当的时机呈现出来,才能充分体现其有效性,发挥其预期的效果.
二、合理掌握问题数量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课堂提问的目的并不局限于对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检测,而是侧重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课堂的问题在精不在多.毕竟,一方面课堂时间有限,提问数量过多,必然将压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所以,即使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很高,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形下,问题最终只能由少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解答,这显然违背了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计应该是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如果问题数量太多,则学生无法区分重难点,这不仅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干扰,这也就增加了他们的负担.所以说,初中生物教师要注意控制课堂问题的数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少而精的问题启发学生更加深刻的思考,促进学生能力更高层次的提升.
三、适当延缓等待时间
笔者在教学观摩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在教师提问后,无法得到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这直接导致很多学生的认识浮于表面,没有接触问题的本质.仔细剖析学生的应答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首先,学生要集中精力听清楚问题,但问题进入大脑后,学生要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来进行分析,有时还需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最终还需用恰当的方式将答案表述出来.上述每一环节都需要时间,因此教师提问应该勇于放缓节奏,延缓等待时间,让学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打磨答案,更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消化和吸收》这部分内容时,在学习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之后,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
问题:为什么说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这个问题应该说难度不小,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知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怎么办?此时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地引导.
追问:小肠的结构如何?是否可以用来解释呢?
经过这样的互动环节,有不少同学回答出“小肠内有小肠绒毛,可以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师提问后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也才会有时间去组织应答的语言.
四、科学选择应答对象
初中生物科研课题范文3
关键词:课堂活动 生物教学 有效性
新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是“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经过两年的摸索我觉得把“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实施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之一。其次,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和讨论,这些都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另外,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有不满足于现状的心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也可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但在具体生物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学校或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并没有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或把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化的推于课外,有的甚至连教材已有的活动就一句话概括。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于今天我们探讨活动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由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而生物课堂活动教学的种类包括:游戏类、制作类、调查类、探究实验类。那么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这几种或更多生动的课堂活动方式,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化呢?经过这几年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
一、课前准备活动善于让学生动手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所以,课前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如果课前的准备工作全由老师一个人包办,然后在课堂上枯燥乏味地讲这个探究实验,学生会感到茫然。相反如果课前布置学生亲自去捕捉鼠妇的游戏,学生在捕捉鼠妇过程中就会有比较感兴趣的愿望,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学生更愿意去做他们能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重可以发现鼠妇的生活环境,这样比老师单纯的口述更有意义。
二、课前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很多老师可能都没有做这个活动:设计“生态瓶”.如果就只给学生说要设计这个活动,以学生的意识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可能学生课后也无从下手而使这个活动无效,所以教师可以做一些适当补充,如生态系统的基本条件、活动涉及哪些材料、注意事项等加以说明,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瓶”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环境观念。提高环境意识。
三、教学中重视教材已有活动
人类获得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新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学生对声音、动画或实际动手操作更容易使课本知识形象化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认知能力。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探究、小制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去发现生物学的价值。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调查校园内的植物”这一节活动课,有很多学校出于老师或学校其他方面的原因,根本就没有把学生真正带到校园亲身去调查有多少植物,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科,我觉得既然教材已经设计好了的活动,为什么我们不加以利用呢?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喜欢生物,还可培养学生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时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初中生物科研课题范文4
摘 要: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平台,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途径。但是,目前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实验教学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以至于生物的课堂效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对如何利用生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进行研究,以此来更好地指导生物课程的开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效率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1.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
生物实验教学是一种辅的教学,但是在很多老师心中却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途径,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问题:(1)老师大多重知识轻能力;(2)重视思维能力,轻动手能力。老师所坚持的理念,导致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出现一定问题,以至于出现了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记忆,轻能力培养。另外,由于大多数老师认为教师是实验的管理者,对实验的过程老师都是步步把关,这种约束行为抹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限制了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
2.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
虽然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在不断地更新和改造,但是教学理念的滞后导致对实验器材的利用率不高。据观察可以发现,很多老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都采用相同的实验环节开展,都是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演示,或者是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大多属于验证,都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在这种实验模式下,学生在实验中除了对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根本没有发挥实验创新能力,在实验操作中缺乏思考,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进行灵活的运用。
3.缺乏科学评价方法
书面评价和操作观察是对实验教学最常用的评价方式,前者主要是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检验,看是否达到其目标;后者是看学生是否能正确地使用显微镜等基本的实验仪器。而这两种评价完全不能够说明学生实验的水平,对实验的能力、创新、态度等都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价。例如,有些学生对实验原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有创新的想法,但是没有达到满意的结果,如果只是看实验结果就否定其实验能力是不全面的。
二、初中生物实验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
1.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书本上的大多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通过实验的演示,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是如何对疑问进行探究、认证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讲到“发酵现象”时,老师在课前让学生找些饮料瓶,并且在瓶中分别放入不同等份的白砂糖、干酵母、水,然后在瓶口套上干瘪的气球,过一段时间,会发现气球会变大,并且不同等份原料的水瓶的气球大小不一,有的甚至爆裂,这样的实验现象会让学生感到无比好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如果老师能够把较难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实验演示进行讲解,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例如,在讲解“肺类的气体交换”,如果单凭对书本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不仅会被繁杂的知识所困惑,还会失去一定的兴趣。但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从肺部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可以在课前事先准备一杯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上课时,先让一个学生对着澄清石灰水吹起,直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学生可以知道,从肺部呼出的气体确实是含有二氧化碳的。通过实验演示,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腹部呼出的气体成分,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2.建立开放实验,激发创新意识
多样、个性、动态的实验能够使学生验证各种想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不应禁锢学生的思想,在实验中,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验证,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猜想进行肯定,也可以进行纠正。例如,在了解“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鲫鱼和水,并且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鲫鱼靠什么来进行灵活的游泳?从鱼的外形来看,胸鳍、背鳍、尾鳍在游泳中具有什么作用,每个学生对每个部位的看法不一致,老师可根据学生对其三点的看法对学生进行分组,观点一样的同学为一组,一共为三组,如果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单独一组,各组再进行观察,例如,坚持胸鳍的学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验证,剪掉鱼的背鳍、尾鳍,看鱼的运动状态。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被剪掉尾鳍的鱼运动状态明显减慢很多,并且鱼身体的方向也是摇摇晃晃的。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明白了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然后加上老师的引导和讲解,能够对其知R进行完整的了解。这样开放性的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所在,还能够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的开展除了本文所提及的两个方面,还可以通过拓展课外实践等实验进行,生物本就是一门自然类学科,并且初中生物是生物的入门,在自然界中就很容易进行生物实验。生物老师应该结合生物的教学特点,在强调生物知识的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科研课题范文5
一、在物理课堂的问题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是一门和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如果忽略了物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那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就一定是偏离了主线的教学,一定是对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培养起不到应有作用的教学。想要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那就不能不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回家去观察水壶中的水在炉子上沸腾的时候,水是翻滚的,但是从炉子上提下来,水就不会再翻滚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学习液体的汽化与液化的过程中,还是让学生去观察水壶,可以看到水壶的壶口处有大量的水汽冒出,那么这些水汽是从壶口就出现了,还是离开壶口一段距离之后才出现的?学习光线的反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白天的时候从屋子外边向屋内看,再从屋内向屋外看,然后在夜晚开灯的情况下从屋子外边向屋内看,再从屋内向屋外看,看看有什么不同,你能猜到是什么原因吗?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生活进行观察,然后再从物理专业视角出发进行提问、分析和阐释,可以培养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物理知识同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实现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在物理?n堂的问题设计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和更大程度进步的不竭动力,因此必须不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面对那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时要层层抽丝剥茧,由浅入深地进行逻辑分析,顺利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设计问题,实现学生学习的层层深入:同学们,你们家里都有台灯吗?那么谁家的台灯是可以调整亮度的?学生家中一般都有亮度可调的台灯,因此纷纷给予肯定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你们说,影响台灯亮度的因素是什么呢?因为已经学习过了,所以学生很自然地回答:电流。教师继续提问:谁能说出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开始回答:可以改变电压或者电阻。教师提问:那么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呢?哪种方法是最为简便的?这样一来,学生很直接地就从改变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几个因素中选择出改变导体的长度这个最为简便的方法,并引导至对于滑动变阻器的学习。这种提问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在物理课堂的问题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初中生物科研课题范文6
校外生物活动资源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精神、良好的科学习惯,更加强调与大学、科研院所在前沿科研课题方面的衔接。校外生物活动资源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校内学习到的知识,是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资源包中每个活动包含活动背景知识、实验材料、药品、用具、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分析讨论、实验报告、教学图片、引发思考等内容。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知识结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现状三个方面,确立资源包活动内容和编排理念。
初级班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为出发点,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活动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注重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然和社会。学生在每项主题活动中都能制作完成一件作品,内容涉及的专业学科主要包括基础生物学中的动物、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生物农业和生物环保。
初级班学习内容在知识点上比初中生物课少一些,主要学习感性的、直观的、浅显的生物学知识,动手操作方面多一些,要求掌握一些简单实验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如量筒、滴管、托盘天平、体视显微镜、普通显微镜等,活动开展方式以生物小制作、小实验和参观为主。
中级班将趣味性与探究性融为一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探究精神。内容涉及的专业学科主要包括基础生物学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前沿生物技术中的分子生物学和发酵工程。
中级班学习内容在知识点上比初中生物课多一些,比高中生物课少一些,注重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主要体验一些知识点多、操作复杂的活动,活动开展方式以实验类、调查类、课题类为主,这个阶段学生的实验内容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探究性和研究意义。
提高班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宗旨,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以探究性课题为主,鼓励学生自己确立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课题实施、论文撰写、论文预答辩等,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学生初步具有科学态度,掌握一般的科学方法。开展的课题可以从现代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中选择,如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