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成果认定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增强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探索出一条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将教育科研寓各项活动之中、各项工作之中,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促进广大教师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和成长的职业生活方式。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工作目标
1、做好“十一五”课题实施及课阶段性总结工作;
2、进一步深化校本研究工作;
3、培养科研骨干市级1名、区级4名、校级5名;
4、实验教师能独立撰写实验计划、实验报告和教学案例;
5、出一本科研成果集。
(二)工作措施:
1、完善《公滨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定期组织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科研成果。将教师承担科研课题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作为教师个人评优、晋级的必备条件。
2、搞好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注重对研究过程的管理,科
研小组经常监督检查、指导服务,明确分工,指派专人负责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
3、组建科研团队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微观研究。
4、启动实施课题研究责任制、课题研究活动制度,增强领导及实验教师的责任感,形成研究习惯。
5、依据“专家引路、骨干带头、全员参加”的培训模式,大力
普及推广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
6、继续实施校内科研骨干认定制度,实行校、区、市逐级推荐政策。
7、加大我校教育科研宣传力度。及时与上下级传递最新信息。
三、具体安排:
三月: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宣读修改后的科研奖励办法
实验教师确定本年度的研究主题,开学初交研究计划,学期末交研究总结 每学期上交两份课题研究方面的教育案例和六篇教学反思 组建科研团队 对教师进行科普知识的培训
四月:实验教师隔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五月:聘请专家指导讲座
六月:科研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 各级论文的评审申报工作
七月:科研成果评选(课题校本)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范文2
关键词:农业;科研管理;建议
科研管理不仅仅是管理一些的科研档案,还包括学术活动、科研信息、科研计划、课题实施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管理。科研管理工作是科研工作中一个重要辅助的组成部分,它能够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运行。争取到各类科研项目能给科研单位带来一定的科研资金,并能够提升科研单位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因此“重立项、轻管理、重成果、轻执行”的现象在大多数科研单位都会出现,这类现象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科研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的。农业科研管理面对的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在工作上适当的引导、严格地把关以及热情的服务对于科技人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具有“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外,还要有“甘为孺子牛”的服务意识。为了解决在农业科研项目的申请、执行及验收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严格规范农业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1.1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档案制度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尤为重要,是科研活动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农业科技档案记述和反映了科研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储备科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是保障农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资源。管好用好科技档案是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档案员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收集科技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保管,并提供科技档案的利用服务;项目负责人在科研计划立项实施之初,要按照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认真积累各种资料,直到成果验收鉴定后,提交给档案室。科技档案主要包括:(1)调研报告、可行性报告(开题报告)、课题立项申报书、课题论证材料、文献综述、计划任务书、项目合同书、会议记录等;(2)总体设计书、年度试验设计、年度总结、照片、计算机软盘、图表以及试验记录等;(3)课题总结、技术总结报告、研究应用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检索查新报告、各种数据的检测报告,鉴定(验收)申请表及审批材料、专家鉴定意见,鉴定证书、成果登记报告表、成果证书以及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认定) 证书等;(4)奖励申报书及审批文件、奖励证书;(5)推广应用技术文件和工作总结、技术转让协议和合同、用户反馈意见、效益证明及宣传报道材料。
1.2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的进行,首先必须建立一个规范的科研管理模式,其次还要有一个科学的、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这就要求以国家科研项目制定的管理办法为依据,以科研管理为核心,以优秀科研成果为目标,以规范化服务为宗旨,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科研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制定比较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项目(课题)申请立项、组织实施、成果鉴定、经费管理、科研评估、科研奖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形成《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制度。
1.3 坚持动态跟踪管理 首先,抓好项目(课题)的前期申报工作、建立科研档案。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撑握科研项目(课题)申请信息,并及早通知单位的科研人员,为项目(课题)申请者有充分的撰写时间。当项目(课题)被批准立项后,应及时将立项通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转发给课题组,使其掌握研究程序及注意事项。重点抓好课题组研究人员、实施方案、科研经费的组织落实,增强项目(课题)主持人的责任感,从而保证课题研究计划的及时顺利开展。同时为立项的课题建立跟踪档案,确保各项文件资料可以及时归档。
其次抓好项目(课题)中期检查。改变简单的档案管理,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根据课题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好项目的中期检查、评估以及督促工作,重点关注中期科研成果,以保证及时了解(项目)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对计划实施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支持、协调解决,确保科研课题能够顺利进行。
第三要做好项目(课题)验收结题的奖励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水平的目标和最终体现就是出成果,这也是衡量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科研项目(课题)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是督促项目(课题)主持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完成科研总结。因此,在后期管理中根据项目(课题)的进度安排,按期结题,并组织好成果鉴定、评审以及申报奖励工作。对于实际应用意义大、推广效果显著的科研成果要予以高度重视,扩大科研成果的宣传及推广应用力度,使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际当中。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范文3
论文摘要 科研成果评价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成果评价有效性如何,是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的关键。通过创新科研管理的手段与方法,构建导向机制的评价体系,净化当前浮澡的学术风气,营造和谐的科研环境。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加强成果的推广应用,来提高社会形象,服务经济建设,增强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
高职院校应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来服务于社会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高职学院科研工作由其办学定位及层次所决定,其成果评价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现在一些高职院校无论是在院级课题还是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中,应用型的课题大多是以论文的形式结题,有些虽说能做出“样品”或“模型”,但社会是否需要?有无开发应用前景?能否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果评价体系,不然投入巨额资金的研究课题,最终只能发表几篇档次并不高的论文或只能做出仅能成为教学模具的“成果”,那“产学研”功能就无法实现。因此,迫切需要在高职院校构建教师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1 创新评价体系,形成导向机制
美国教育家斯塔费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开展科研成果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并从中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以不断获得完善和发展。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对整合高职院校的科研资源、促进科研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从而使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得到提升。
建立教师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是科研目标的具体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与导向作用。一方面使全体教师明白质量要求与标准,另一方面通过依据评价指标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政策,使教师知道应朝什么方向努力,从而引导教师的科研行为,形成目标导向作用。高职学院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及科研定位,来决定各专业、学科和应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的研究,各专业的教师应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对非专业范畴内的非学术性论文不能计算科研业绩,以防止不讲质量的急功近利倾向, 避免制造过多的学术泡沫,节约有限的科研经费。
2 净化学术风气,营造和谐环境
国家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等联合下发的《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科学技术评价应该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激励科技工作者勇于从事原始性创新研究。”在高职院校开展科研成果评价,应当看其在本研究领域的实际创新和贡献,而不应简单地看其发表的论文数量;应看其在“产学研”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不是只看他的文字材料;应看其所在系部科研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而不是看一两个人的“单打独斗”。
客观的科研评价指标是一堆量化了的规章,特别是在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科研奖励、发明专利等等都能建立数学模型来量化,它在约束与规范个体或集体科研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能够提供一种无人为因素或较少人为因素干扰的客观标准,为教师的职称评定、科研能手评定、专业带头人等荣誉的评定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量化了的评价指标体系,其考核的核心是质量与实绩,关键是公平竞争,这种公平的考核能保证优秀的年轻教师有机会进入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使广大的青年教师感到有盼头、有劲头、有奔头,有利于引进和留住人才,有利于教师队伍特别是年轻骨干教师的稳定,更有利于那些热爱研究的人员可专心搞科研。
3 合理考核教师,构建激励机制
马克思对动力源泉最精辟的概括:“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的利益有关,每一个具体的现实的人,都有其自身的需要,并且总是在为满足需要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华中师大张燮教授指出:“人的工作动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在动力、外界压力和目标吸引力。”科研奖励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依靠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目前,存在着急功近利、学术浮躁、甚至学术腐败,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学术奖励制度与科研评价体系存在严重缺陷或弊端所造成。事实上,客观科学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科研热情和发明创造潜能的激发,不仅能够吸引人才,更能够稳定人才,能够激发人才潜能高水平的发挥。反之,在科研成果数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会出现科研水平滑坡、科研道德有所沦丧的情况。
高职院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双重任务,进行科研业绩评价,必须考虑学校定位和教师实际,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工作业绩和科研工作业绩可以相互比较和换算。避免采用同一标准评价所有科研工作的“一刀切”式的方法,达到质量和数量相统一、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科研业绩。科研量化考核的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聘、岗位津贴、奖励惩处等紧密挂钩,通过量化考核,人人都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明确今后努力奋斗的方向。通过科研业绩评价,教师的阶段性科研劳动业绩得到认定,同时按照考评结果实施奖惩措施,能激励科技人员更加努力工作。
4 完善管理制度,实现规范管理
教育部社科委委员、山东大学教授曾繁仁指出:“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学术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与正规化的标志之一。事实证明,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必将对学者和学术工作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对于学术的发展与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科研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经过相关调查,目前在高职院校对教师科研成果质量进行评价的管理制度很少见,通过研究探索以质量考核为主体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使科研管理部门明确学院科研业绩的状态,有利于科技资源的利用率和功能发挥,同时也为科研决策提供依据,使科研管理从粗放型的成果统计管理向规范的科研绩效化管理转变。同时,对从事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实行不同的考核办法,使科研业绩考评更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
5 提高社会形象,服务经济建设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指出:“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把应用研究放到重要位置,主动参与创新项目,加强与企业合作。要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提升产学研结合层次和水平,积极构建网络化产学研结合体系,为企业提供更为有力的系统支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是今后加强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应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实践,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生产第一线常出现的技术问题,这样既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更新了教学内容,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将课堂搬到了社会。科研课题研究要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将“产学研”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向公众媒体展示,向社会展现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突出应用型研究和技术开发型研究这个重点,面向生产实践第一线,注重从社会中最热门、最需要的技术、工艺中找项目,使科研来源于地方、服务于地方、受益于地方,成为地方科技创新的助推基地。通过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来改变社会、家长、学生、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看法,最终达到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与地位之目的。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范文4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评价;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9-0079-05
2011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中指出:“合理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准确把握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坚持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相协调……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1]并在条例中为科研成果评价方式提出了具体标准。
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比较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广州市教育局对教科研成果的鉴定出台细则,对重大课题成果与一般课题成果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鉴定标准,并在鉴定标准和内容上出台了八条细则,具体规定了鉴定程序。浙江省科技厅出台《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其亮点是给予中介机构参与评价的独立性,中介机构评价结果将作为项目中期检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
上述一些科研成果评价政策,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评价具有指导意义。但是相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评价,还过于宽范,在实际的评价中评价标准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多。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2]。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评价中,同样也要考虑各方的利益及统一评价标准,要将成果所有者、高职院校、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利益都照顾到,并基于各方的利益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制度。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评价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一)公正性原则
公正性是体现评价制度公平民主的重要保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评价程序公正。主要指成果评价程序的制定、执行、反馈、监督等方面的公正性,即评价程序的产生环境是否公正、程序的条文制定是否经过相关专家的集体论证、程序的实施主体如果是相关利益方是否回避、依程序评价后的成果公信力程度,以及是否具备法定效力,对评价程序是否具有监督机制,监督主体产生是否是民主、公正的无利益相关方,评价出现瑕疵补救措施的公正性等方面。
二是评价过程公正。具体指评价主体产生、选用的公正性;评价客体的受审范围设定的公正性,是否考虑到了各利益方和非利益方的相关成果,是否按统一标准受理评审的客体;评价标准的公正性;评价成果最终认定时是否经过民主投票合议产生;评价结果是否及时公示;是否设有成果评价的电子信息互动平台。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制度硬件方面的科学性,具体体现在成果评价机构的组建方式(独立、共建或政府分支机构的选择);成果评价组织框架(对横向和纵向的选择),成果评价人员的组成(对成果的数量进行科学评估,论证要以评估结果为依据);评价方式的选用,评价机构成员的配备依据、具体职位的设定、人数的配比(要本着高效、低成本的原则)等方面。
评价制度软件方面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成果评价的具体流程和评价制度具体建设上,评价成果受理的标准、依据、时限;评审程序具体内容制定等方面的科学依据,以及相关评价成果的分类原则;评价专家的选用和搭配的方法;利益方回避制度的标准,不同学科评价成果由具体评价方制定。评价制度理论建设包括评价制度的制定、执行、反馈,评价内容的分类、受理,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合理性和科学依据。在评价制度制定方法和人的主观科学性方面,参与方要本着实事求是、高效、公平的态度全面思考成果评价制度中的问题,成果的认定过程要先调研、收集资料,再进行讨论、分析和科学评估,最后再在相关制度下产生结论,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利益共享原则
在成果评价中,评价机构是基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建立的共用平台,任何一个评价的过程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评价的总体设计是顾全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利益相关理论要求评价机构在决策中妥善处理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给予其科学公平的待遇,平衡他们正当的权益要求,抵制他们的非分要求,争取不同利益相关者最大程度地合作以便实现评价成果的科学、公正。“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评价制度中,利益方主要涉及高校、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和社会个体等,有公权力、自治权力和个人权利的碰撞与共融,在平衡各方利益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建立一个权力平等、功能排它、利益共享、科学公正的制度。
(四)优势互补原则
确立优势互补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各方让渡权力、平衡权力,确定契约,依契约要求进行成果评价。发挥各方面利益体的优势,建立相互合作关系,这是凝聚各方权利保障的最大优势。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条件,企业拥有提供科研实践的天然平台和成果直接转化的渠道,政府部门有一定的经费和政策导向等资源,第三方机构拥有公平的有利益纠纷的理论实践框架,因此,只有将几方利益体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引发合力,发挥评价制度的公正、科学、高效。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评价制度现状
(一)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评价
1.对产出专著、译著的评价
一般由学校科研处组织评价,“双师型”教师的专著必须是在参与校企合作的项目或同期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产出的,要具有原创性并独立编辑,内容要依托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研究体系的主编作品,字数一般10万字以上,正规出版。“双师型”教师的译著,是指翻译该行业内权威或实用性强的相关外文著作,转换为中文或中文翻译成外文的作品,并在国内外公开出版。
2.对产出论文的评价
总体评价标准相同,每所院校对权威核心或国外发表的论文有自己的标准,论文内容方向必须和作者的研究方向具有关联性。国内一般要被CSSCI收录,分为核心和非核心,字数一般4000字以上。国外发表的论文一般要被EI或ISTP收录。每所学校由学术委员会出台具体的论文评定细则。
3.对产出的获奖成果、专利和研究咨询报告的评价
获奖成果一般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科研成果奖,还有市级、院级的教科研成果奖,具体学校认定标准有一些差异。专利评定方面,一般以发明专利为主,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为辅,认定依据我国《专利法》对专利、发明的评价标准。咨询报告,一般指未公开发表或出版,被省部、市级党政机关和权威组织采纳的学术成果,包括调研报告、立法建议稿件等,具体内容应与“双师型”教师研究方向紧密相关。
4.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创新培养模式的评价
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成果之一。其评价结果一般都是由本地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育专家经过民主评议得出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主要集中在教学效果、学生技能掌握和就业后的社会反响等方面。
(二)企业对“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评价
1.对产品开发成果或技术开发成果的评价
以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对合作成果认定办法为例,一般在国内开发的项目,应具有国内先进以上技术水平;与国外企业合作的开发项目应具有国际先进以上技术水平,并有所创新。成果的技术水平须经过鉴定、评估,或经专家评审认定。已经实施的,目前的经济规模(产值、销售收入)应未超过项目预计达产时总规模的30%;未实施的应在认定后两年内予以实施。对实际投资规模有一定的金额限制,知识产权明确,已在国家或市级科技发展计划立项的项目,免于专家评审。
2.对共建成果的评价(实验室、实训室、就业基地、科研机构建设)
一般每个企业的评价标准都是不同的,与企业自身发展方向、效益等因素挂钩。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一般评价标准多数为是否将高校创新资源优势、科技人才优势与企业的产业市场优势、研发投入优势有效结合;是否有利于高职院校等科教单位面向社会和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科研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是否有利于推动市场、引导科研,科研服务产业的创新理念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管理中系统地形成、发展并贯穿始终;是否有利于培养高端应用性创新人才、突破产业关键技术的瓶颈、推动“双师型”教师成果转化应用[3]。例如,对“双师型”教师主导的实验室建设评价,评价中注重实验室的多功能性、实用性,实验室文化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等。对“双师型”教师主导就业创业基地企业的评价,主要从基地与企业的专业特色关联度和该企业主打产品的市场需求关联度,是否满足学校学生专业与实训基地在实习中的良好对接、基地所培养的学生进入社会的专业转化率以及该学生与企业的长期合作空间和发展前景。
3.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训的评价
主要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理论和实践结合程度、学生对该专业前沿知识和技能的把握程度方面来评价。对员工的培训评价主要是从专业理论知识认知程度、本专业科研前沿的了解和研究程度以及综合技能的整合程度等方面来评价。
(三)政府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评价
1.教育部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
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题的立项评价和结题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立项的评价主要从申请人的资质,团队的专业能力,是否具备完成课题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课题的研究方向、创新度和可行性,是否有前期的理论或实践成果等方面来评价。二是对课题结题的评审。课题按时完成计划内容,组织相关专家委员给予意见,合议民主投票课题或项目的科学价值。对“双师型”教师教研成果和重大奖项的评价,一般按照已有的评审文件或条例来组织评价。对重大成果或重大奖项一般通过会议鉴定,由鉴定部门组织聘请同行专家召开鉴定会,通过当面陈述、提问和答辩的方式进行,最后合议选出。
2.科技部或地方主管科技的行政部门评价
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一般依照以下程序: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由专家组建鉴定委员会(应尽可能有教学、科研、生产三方面专家参加),通过签定大纲,听取项目主研人汇报,听取用户意见,参观生产现场,专家评议,由鉴定委员会独立进行合议评审[4]。
对与企业合作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参与的科学技术奖进行评价。主要从完成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要求的指标;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并符合规定,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应用价值和推广应用的条件与前景,在解决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中做出重大技术创新和重要贡献的程度,在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
3.劳动部或地方劳动行政部门的评价
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指导学员和工人的操作技能鉴定。评定者首先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报名考试,如果鉴定人数相对集中,且所属单位硬件符合鉴定要求的,可组织上门鉴定。评价一般按照国家规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的标准执行[5]。
对“双师型”教师或其培养的学生和企业工人参与的劳动行政部门职业技能竞赛的评价。一般是根据竞赛的级别,设定相关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聘请专家评委依规则评定竞赛的成绩。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评价制度的实践性思考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评价机制有效运行的主要路径
多方介入。成果评价的整个过程由利益相关者多方介入,基本上由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统一协调各方的利益,统一处理成果评价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和难题。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协调评价方式,选出最优的评价团队来组织执行,增强成果评价的科学性、民主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介入评价体系,使评价的标准相对统一、评价结果在各个利益相关方都能得到认可,最大程度共享资源,确保评价的高效性。
共建平台。建立一个利益相关方共享的“异体评价”平台,主要包括政府各相关主管部门、人大、社会评价组织、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受评方等。在上述异体范围内选取一个具备相应政治权力并具有理论依据及现实可行性的评估主体,建构以“核心异体”为中心的多元评估主体格局。所选取的核心评估主体是“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评价主导力量,它要负责整个成果评估过程,不仅具有组建评价机构的能力,还要具有结果公布的权力和督促政府改善绩效的能力[6]。
组建专家库。由于成果评价专业繁多、专业程度高,很多的成果评价需要不同行业的专家协同评价,需要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参与,然而高质量专家的数量是制约“双师型”教师成果评价的一个瓶颈。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具有更新机制的遴选专家库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专家的选用应从利益相关各方所在行业选出,坚持高标准,专家在国内外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与专家签订法律合作协议,接受利益各方监督,分担评价风险,同时建立3~5年的更新淘汰机制。
(二)建立“责任共担”、有效运行的评价制度环境
1.宏观层面的制度环境
第一,营造成果评价制度的社会氛围。利益各方出台相关政策和办法,政府相关方营造宽松的政治、历史环境,让评价制度逐渐走向法治化、民主化,切实加强行政的审批效率。企业营造市场现实环境,产学研能够真正地在市场实践中得到体现,科研成果能够良性转化为实践成果。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学科的研究,创建健康的学术环境、严格的学术研究规范与成果发表机制,倡导成果的创新力,建立良好的教科研诚信制度,让教师能公平地参与到教科研建设中[7]。
第二,健全社会服务成果评价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是促进和保障不同利益相关者共担成果评价责任的首要条件,也是共建平台能够得到良好运行的基础。因此利益相关方要联合出台社会服务型成果评价的相关制度或条例,并尽可能上升到法律层面,使其法治化。建立评价机构的管理制度,在成果评价实践过程中还应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使评价机构运转流畅、高效。
2.微观层面的制度环境
第一,完善成果评价的利益驱动机制。学校为企业发展投入程度越高,受益越高,企业对于产学合作教育支持度就越大。同时政府出资,高职院校按具体的社会管理方案,即产生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也使资源最大程度得到利用。
第二,建立成果评价的内在需求机制。只有“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成果产出、成果转化、成果应用三者良性运转,才能满足各方的内在需求,因此增强三者合作就是评价制度长久发展的动力。
第三,创新成果评价的管理运行机制。即异体评价机构的管理运行,其管理模式要与市场经济同步,其管理运行机制应包括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两个部分。组织结构是评价机构为实现其目标而对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的组织安排,规定了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和相互关系及其空间位置。依据组织结构的框架,对人财物进行管理,采用现代企业化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
第四,建立成果评价的保障机制。设置监督职能部门,确保利益相关各方都可以参与监督,设立举报通道,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开放评价信息反馈窗口,设立评价纠纷解决机制,如专家重议、行业协会仲裁、行政复议、法律诉讼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Z].2011.
[2][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84.
[3]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Z].国发〔2013〕4号),2013.
[4]宁波市科技局.宁波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Z].2002.
[5]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的通知[Z].劳部发[1993]134号,1993.
[6]高洪成,娄成武.异体评估: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路径选择及理论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12(9):56-59.
[7]邱均平,任全娥.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比较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7(3):58-66.
Analysis on Social Services and Achievement Evaluation System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 Theory
WEN Bing-shuai1, SUN Jian-bo2
(1. S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Trade and Commerce, Suzhou Jiangsu 215009;2. Research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1, China)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范文5
成果鉴定会程序缩水
回忆起2000年11月举行的那场鉴定会,焦五一至今欲哭无泪。为争取这次专家鉴定的机会,他跑断了脚、磨破了嘴,整整花费几十年,可整个鉴定过程中,他始终没有机会为自己的成果作出一句阐释。
那是一次针对“弦线模量”理论的科研成果鉴定会。与以往鉴定会不同的是,会场气氛从一开始就显得有些紧张。
刚刚坐定,鉴定委员会负责人的开场白就让与会代表多少有些意外:“我看这理论就像在看天书”,“我们就这个水平,话先说在前面:鉴定结果不会太高”……
“整个鉴定会,被鉴定方能够参与的3个环节――听取成果汇报、专家质询与答疑、考察有关工程应用情况,不是被‘缩水’,就是被取消。”有参会代表愤然中途离席。
另一些代表则议论纷纷按原计划,应用单位代表会简要介绍50多项工程的应用情况,每人3分钟,加上最后的综合应用报告20分钟,共需约1个小时。可现在,只允许3人发言,总共9分钟,应用报告哪还有时间进行?
2001年2月,焦五一向科技部递交了全部鉴定资料,陈述了鉴定会涉嫌违规的情况。
“弦线模量”力克世界难题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焦五一就创立了计算建筑物地基下沉量的新方法――“弦线模量”理论。
1968年3月,西安机瓦厂建成不到3年、55米高的烟囱向西南方向倾斜了93.4厘米,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陕西省建设部门8次召开紧急现场会,邀请专家学者商讨对策,但都苦于无法准确计算烟囱的沉降量而无计可施。
这时,中国西北建筑设计院年轻技术员焦五一站了出来,提出“用一种新参数‘弦线模量’来计算烟囱的沉降量,再根据沉降量的大小,在倾斜的反方向加压载荷,便可矫正倾斜的烟囱”。
现场一片哗然,老专家们纷纷摇头: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准确计算出黄土沉降及湿陷量,况且反方向加压载荷在建筑业并无先例。这时,身在现场的陕西省建委主任任钧果断拍板:“既然没有更好的方案,就用焦五一的方案。成功了,推广经验,失败了,我承担全部责任。”
利用“弦线模量”理论,焦五一很快计算出烟囱的沉降量,并由此推算出需要150吨的重量可使烟囱恢复垂直。1969年6月11日,当铁块加至151吨时,倾斜的烟囱被完全矫直了。“烟囱能听人指挥了!”这是焦五一和他的“弦线模量”首次“亮相”。
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多年来,黄土的沉降及湿陷变形给建筑业带来很大困扰。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制定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一直沿用原苏联的建筑规范体系,不仅计算方法繁杂,且实际误差很大。为避免工程事故,设计部门一般都不得不采用加大保险系数的办法,将地基做大做深,造成很大浪费。
1967年,在西安仪表厂装配车间的加层设计研究中,焦五一经过大量演算、分析发现,把通常用于钢材的“弹性模量”以分段取值的办法用于土,即可准确计算出黄土的沉降和湿陷量,依据实际情况大幅度减小基础尺寸,既可提高地基的安全性,又可节约大量资金,且计算方法简便,只需用土的孔隙比、含水量和液限3项指标即可――这就是“弦线模量”理论。
此后,“弦线模量”理论在工程应用领域得到不断验证,引起国内外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多年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对“弦线模量”成功应用的实例报道达百余次,并称之为“我国建筑工程设计上的一大突破”;国家科委编撰的《中国技术成果大全》也将其认定为“国际领先”科研成果。
我国当代土力学和基础工程的许多专家、学者也给予这一理论高度评价。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江见鲸说:焦五一提出的新方法,理论正确,方法严谨,数据充分,成果可靠,这在国内是开创性的工作,在国际上也不多见。
争取鉴定历经数年坎坷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在实践中取得广泛验证,得到不少专家首肯的科研成果,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却始终得不到权威部门的认定,原因是学界对此存有“分歧”。
作为一项建筑领域的研究成果,只有进入《规范》,才能得到大面积推广,为国家造福。为此,早在“弦线模量”问世之初,焦五一就抱着一大堆新理论的研究资料,找到主持编撰《规范》的一位负责人,建议用“弦线模量”法取代苏联的旧方法,但却被拒之门外。
1978年,陕西省建委组织专家在西安就“弦线模量”召开研讨会。会议由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组主持,但原定三天的会一天半就散了,原因是到会的个别专家认为:“这一方法与传统理论不合”。
后来,焦五一针对专家的说法,多次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辩意见,却再也得不到回音。
“如果说当初不被有关人士重视,是因为‘弦线模量’理论本身还不够完善、没有为更多实践所验证,那数十年后,不少专家、学者都已认可它是‘利国利民’的理论,为什么还是不能被应用、推广?”焦五一感到十分困惑。
1983年,焦五一又写信给国家建工局负责人,这位负责人作出专门指示,要求给予鉴定。焦五一连夜赶写发明申报书,夜半,他捧着刚刚写完的“黄土地基勘察设计新方法”发明申报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总该有个‘说法’了吧?”他想。次日一早,焦五一郑重地把它交给所在单位――西北建筑工程学院。
可是,整整两年半,焦急盼望中的焦五一始终未能见到回音。他硬着头皮找到当时学校科研处的领导询问,没想到材料却被这位领导视为“没有任何意思”,放在抽屉里睡了两年半。跨出科研处大门时,焦五一的眼泪泉涌般地流了出来。
原陕西省科协副主席徐任对焦五一的成果非常关注,曾多次协调甚至责令有关部门为他组织鉴定会,也因为专家意见不一致未果。
1992年,在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上,一直关注此事的全国政协委员范明、庞巨丰和洪涛递交了一份提案,请国家建设部对“弦线模量”理论进行科学认证。
这一提案被批转后,国家建设部作为(92)建办案字第1号文件下达给了有关单位,并明确向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发出指示:尽快组织鉴定。焦五一也按照院方“自费鉴定”的要求,动用全家积蓄筹集了10万元鉴定费用。
但时间又过了两年,建设部的文件如泥牛入海。据有关方面透露,这是因为鉴定需要花费单位的精力和财力,焦五一已退休多
年,他的成果很难列入学校计划。
多年来,焦五一在有关专家面前屡吃闭门羹,甚至找上门拜送材料,也会被骂出门外。而他寄给《规范》编撰组负责人的信,也一连6次被退了回来,其上注明“本人拒收”。不仅如此,规范组还要求他所在单位:“讨论规范时,不要派焦五一来,来了也不准再谈‘弦线模量’。”
200多次实践的成功检验
仅仅是争取一次鉴定的机会,都如此艰难。是“弦线模量”真的经不起检验吗?
从1967年“弦线模量”首次应用于西安石油仪表厂一座大楼以来,历经30余年,依据“弦线模量”理论设计、改建的工程已有200多项,工程质量鉴定全部良好,节约资金3000多万元。在一册半寸余厚的《弦线模量应用工程实录》中,从1985年7月30日到2006年7月20日,一批工程单位21年间出具的96份“工程应用情况说明”,及124枚各级单位的印章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实践可行性。
在数十年间,“弦线模量”理论得到了不断的验证和完善。
三门峡库区住宅工程令许多设计部门感到棘手。这一工程所处的地质情况很差。有的设计部门认为,根本不能在这里建楼房;有的则认为建也可以,但必须把整个地基用水泥灌浆,还要做个最大号的“筏板”基础。初步估算一下,仅这两项就要花费几十万元。
焦五一根据“弦线模量”测量计算后,设计出了无需灌浆、基础改小的新方案。地基完成后,经测定承载量大大超过预定目标,原本盖五层的楼房加到了七层,节约投资20万元。
陕西蒲城电厂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根据数年勘察试验结果,场地被定为自重湿陷性,即在没有建筑物的情况下场地浸水也会使地面下陷。用传统方法计算,下陷量为651毫米,而焦五一采用“弦线模量”方法,算出该地段平均下陷量为67.67毫米。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现场实验的下陷量,最大为65毫米,与焦的计算吻合。
“弦线模量”还先后解决了西安石油仪表厂墙体出现裂缝的三层厂房的加层问题:陕西省化肥厂大面积下沉问题;韩城钢铁厂厂房倾斜的问题……
2000年,新华社委托相关机构对“弦线模量”进行测评,认为这~理论著得以推广,每年可为我国节约建设资金超过20亿元。近日,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为长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多位专家根据工程应用实例推算后认为,如果在黄土地区推广“弦线模量”,每年可为国家建设工程节约50亿元,如推广到软土等其他土质,其价值不可估量。
鉴定为何不能通过
200多项实践检验为何抵不过一次鉴定会?有人认为,这既有观念原因,也有体制原因。
采访中,一些知情人告诉记者,本次鉴定会的特点是,大部分鉴定专家是和焦五一30年来同场竞技的运动员。“让运动员做裁判员,严格按照大纲规定进行鉴定,恐怕很难。”
记者联系到《规范》编撰组的一位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要进入规范的理论,必须是经过实践中的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检验,由规范组专家集体认定的成熟理论。对于“弦线模量”,他从未接触到,不太了解。而据证实,这位专家正是2000年11月的“弦线模量”成果鉴定会的鉴定委员会成员。
此前,这位专家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没有研究过这一方法,但他肯定,“焦五一的东西绝对进不了《规范》。按他的办法,什么措施都不要了,那么简单,我们这么多的大学教授,勘察设计人员都是傻瓜、白吃饭的吗?”
“《规范》沿用的是苏联体系,而《规范》编写组的主要成员都是留苏或学习苏联体系的,承认‘弦线模量’就等于否定了他们。”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位教授说。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弦线模量”虽然易学好用,但“理论推导不成熟”,“难以令人信服”。对此,原西安建筑科大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赵树德等专家认为,土木建筑不能也不可能是单纯意义上的理论问题,世界各国的土力学规范都是半理论半实践的,《规范》中的大量系数也是实验或经验所得。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在理论指导不能尽善尽美的前提下,哪种学说接近实际哪种学说为优。只要弦线模量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应给予充分肯定。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召开的省人大会议上,陕西省人大代表赵静波请省政府和相关单位对焦五一的“弦线模量”法进行测算的议案,得到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的回复,两部门正着手准备对“弦线模量”进行一次技术测算。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范文6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实现这一途径的重要措施和保证,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及作用的主要动力,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我院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准确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评价办法。
一、评价目的
通过科学、严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水平给予合理的阶段性评价结论。通过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改进教学。为晋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教师课贴等级等提供基本的依据。通过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评价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复杂工作,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我院教学工作特点,科学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教学现状。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复杂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是定量指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3.全面综合评价的原则
不同的评价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处位置不同,接触事物的层次和角度不同,对问题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在评价中必须考虑到不同的评价者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中应特别注意教师的师德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三、评价对象及评价范围
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为学院在编的专、兼职任课教师,评价内容涉及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环节。
四、评价组织
1.基本要求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各系(部)及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性,正确对待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同时要求学生和其他参与评价的人员要严肃认真,以负责的态度对教师进行评价。
2.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各系(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组织、落实评价工作,并指定专人操作,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
五、评价内容及指标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系(部)督导组评价、班主任或辅导员加分及科研成果加分共五部分。
一)教学评价(分值70分)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系(部)督导组评价三部分对不同部分的评价结果赋以不同的权重后再计算出综合评价得分。
1、学生评价(权重0.3)
2、同行评价(权重0.2)
3、系(部)领导和督导组评价(权重0.2)
二)学生管理及科研成果(分值30分),
1、班主任或辅导员(10分),凡本期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者加10分。
2、科研成果(20分)。
六、评价方法
1.任务分工
教务处根据职能部门提供的信息,收集整理学生管理和科研成果的得分,各系(部)负责组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系(部)督导组评价部分。
2.信息采集
(1)学生评价信息采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他们的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最有发言权,且学生人数众多具有广泛性、成熟性和公正性等特点,应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来源。学生评价每学期期末考试前2~3周进行,评价时以班级为单位(抽取人数在20人左右也可全部参与),各系(部)评价小组指派负责人员,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认真、公正、准确地填写评价表,统一计算每一位教师的得分和排名次序,汇总到教务处。
(2)同行评价信息采集
同行评价由教师所在系(部)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进行,具体组织形式可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根据本规定的评价指标在适当时间对每位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填写评价表。于学期末汇总至教务处统一计算。也可直接将每位教师的评价成绩报教务处。
(3)系(部)领导和督导组评价信息采集
以教学督导组评价为主,结合系(部)领导听课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各系(部)领导根据学院规定的听课任务,注意记录所听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填写评价表,于期末汇总至教务处。督导组对任课教师进行现场听课评价,并填写评价表,于期末汇总至教务处。
(4)学生管理和科研成果得分
3.结果计算
P=X(0.3a+0.2b+0.2c)+Y
其中X: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分,Y:学生管理和科研成果得分
a:学生评价平均分
b:同行评价平均分
c:系(部)领导和督导组评价平均分
4、认定评价等级:
综合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综合评分评价等级:
P≥90优秀、80≤P<90良好、60≤P<80一般、P<60较差。
七、附则
1.数据处理
教务处和系、部在收齐评价表后将全院评价表数据进行分类处理,系、部整理评价表信息、微机统计,数据归类,然后经复核后将评价结果上报教务处。教务处收集整理学生管理和科研成果资料进行统计。每次评价结果将根据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供。
2.纪律保证
(1)各单位应指派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组织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同志负责此项工作。
(2)各教学单位组织者严格按评价要求布置,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严禁夸大或偏离评价原则的措辞及方式。
(3)各系由教学信息员负责本单位学生、系(部)评价表的发收等事宜。
(4)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保密性,原始评价资料应严格保密妥善保管,评价过程中不得随便调阅。评价结束后,评价资料由系、部保存,最终评价结果由教务处保存并以适当形式公布。
(5)对违反评价纪律营私舞弊的行为和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对于严重失实的评价,经学院领导小组研究,可取消评价结果,重新组织评价。
3.评价结果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评优的重要依据。凡综合得分位于参评教师前列的教师,学院将予以表彰,对连续两次或累计三次得分不及格的教师,原则上要取消其授课资格。
附件3:
《教学质量评价表》(督导组用)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协助学院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请针对本表中每一个问题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不必签名。衷心谢谢您的支持与协作
学年度 学期 系部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评价
项目
项目
分数
评价指标
分值
得分
教学态度
25
治学严谨,为人师表
10
备课认真、充分
10
不随意调停课,无教学事故
5
课程建设
10
教学文件齐备并不断更新
10
教学内容
25
内容丰富,反映学科的新成果
10
重点突出,难度、深度适宜
10
符合教学大纲
5
教学方法
15
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有效
5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
讲授能力
15
内容熟练,条理清晰,系统性强
10
语言生动、简练,用普通话
5
学生情绪
10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好
10
合计
附件4:
《教学质量评价表》(系、部用)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协助学院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请针对本表中每一个问题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不必签名。衷心谢谢您的支持与协作
学年度 学期 系部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评价
项目
项目
分数
评价指标
分值
得分
教学态度
25
服从安排,主动承担教学任务
10
备课充分、辅导及时,认真批改作业
10
遵守纪律,无教学事故
5
课程建设
10
教学文件齐备,并不断更新
10
教学研究
10
积极进行教改与实践
10
教学内容
25
内容丰富,反映学科的新成果
10
重点突出,难度、深度适宜
10
符合教学大纲
5
教学方法
15
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有效
5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
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
讲授能力
15
内容熟练,条理清晰,系统性强
10
语言生动、简练,普通话讲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