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利水电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水利水电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水利水电工程

智慧水利水电工程范文1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公众服务

随着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加快,网络信息化、智能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陕西省政府近几年来逐步加快推进“数字陕西、数字丝路和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建立完善的基层水利信息化设施系统已成为农业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研究的重要内容。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散采集、远程传输、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以充分挖掘水资源现存潜力,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资源的综合应用水平和交互共享程度,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公益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益水平[1]。

1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一批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农村供水、城市供水、养殖旅游等功能的农村小水电得到建设开发,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农村电网能源的重要载体。但这些水利水电工程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建设理念、建设技术水平、综合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在应用水利信息技术来全面提升水利行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严重影响水资源数据资源效益和资源交互共享社会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一些县级水利主管部门仅配备几台计算机,其功能也仅局限于洪水预警预报和局域网络资源共享,许多宝贵的信息仍停留在某些部门内部没有实现社会公开共享,没有得到合理的采集、保存和分析应用[2]。对于一些防汛抗旱水利部门而言,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应用开发系统,其雨量站、水文站缺乏系统规划,布置不合理,甚至有些水库站点没有必要的水文监测设施和水清监控设备,无法实现短期洪水的预测、预报和分析,给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防洪决策提供不了必要的数据资料,不能给防洪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另外,水环境破坏、河道弃渣淤积等,导致河流发生洪灾机会大大增加,加上没有必要的信息化监测和监管系统,河流生态和工程区居民的生命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合理解决有限水资源的供需日益紧张问题,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的安全水平,充分发挥工程的发电和社会服务功能效益,建设基于水利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服务和资源共享系统,有效提升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功效,也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方向。

2加强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建设完善基础数据库和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

基础数据库是实现有限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的核心,其应包括:水文水资源基本数据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营基本数据库、水资源调配管理基本数据库和水利行业行政主管基本数据库等。通过系统完善的县级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各行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水利社会服务功能。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是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资源汇集、统一存储和管理、交互共享和服务的核心,它将全县乃至周围县市水利资源信息进行全面、标准的汇集,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交互共享,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合理调配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完善性和准确性。要充分收集各河流规划信息、水文气象资料、降雨径流数据、历史洪水资料、旱情旱灾、地质灾害、饮用水质、水土保持等信息,实现水利本行业和跨行业等进行全面系统采集,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资源的交互共享。

2.2完善区域河流洪水预警及防汛抗旱指挥信息系统建设

要在前述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系统采集的水文气象、水情、水情、工情等信息,结合智能预测专家系统等,合理分析预测区域暴雨、洪水等特性,并结合现有的县级抗旱防汛指挥系统和市级洪水预警中心平台,建立集水利水电工程防汛抗旱管理部门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市级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三层级为一体的综合防汛指挥系统,实现汛期防洪数据信息资源的快速采集、远程传输和集中分析管理,及时掌握旱期、汛期可能出现各种地质灾害和险情。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旱期、汛期基础数据采集外,还需要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3S卫星遥感云图信息等建设模拟仿真的综合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实现防汛抗旱方案的可视化动态模拟仿真,确保防汛抗旱计划策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2.3建设完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管理系统

在“十三五”期间,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农村小水电工程特性,借助“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实施契机,做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系统建设。建设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系统,实现有限水资源数据的全面接受、统一归类保存和综合加工分析,实现水环境容量综合评价、水资源调查分析、水资源规划调度及保护监督、取用水许可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充分挖掘有限水资源内部开发利用效益,全面提高其社会服务功能。

2.4建设多参数水质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管系统

在“十三五”期间,要加快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建设,充分结合“固定、移动、自动和智能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水资源和水质信息的全面采集。建设集多参数同步采集为一体的水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定期监测水质,快速响应突发性水污染数据信息采集功能,便于为相关管理人员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建立多参数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居民、牲畜的饮用水安全和工业可靠用水。加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为泥石流等灾害预防、预控等提供完善的信息化数据资源。

2.5建立水利信息数据共享公众服务平台

在区域水资源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包括:区域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水利科技及政策法规、水质水价信息、气象水文数据等数据资料的信息数据共享公开服务平台,实现水利数据资源的公开共享和公众信息服务。并开放群众监管窗口平台,不断修正系统平台功能和技术服务,有效提高县级基层水利部门的综合办公效率和公众服务的社会透明度,推动水利政务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3结束语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的数字信息发展,陕西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现有的县级水利信息化系统其功能大多基于业务应用功能需求而开发,主要为满足水利主管职能部门的垂直管理功能,而缺少横向的交互共享和集成统一,数据资源共享公众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十三五”建设期间,作者建议应从基础数据建设、洪水预测预警、防汛抗旱、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和效益评估、公众服务等方面,加强信息化系统功能建设,有效推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风.中国水电信息化建设工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J].中国建设信息,2011(8):10-17.

智慧水利水电工程范文2

关键词:环境教育;水利水电工程;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35-02

目前,有关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争议不少。正确处理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对环境影响尽可能小的设计方案和合理路线,要求工程建设的规划、决策、设计、勘测、建设、管理等人员具有较强的、自觉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养。学校作为主要的水利工作者培养、输出单位,开展相关环境教育尤为重要。

一、课程体系现状

我国开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工专业)的高校有50多所,占全国本科院校的4.8%,年招生约3500人。这些工科院校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及破坏作用早有认识,对环境教育也十分关注。通过登录相关高校网站调查,开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有5所985高校,6所211高校和9所普通本科院校,仅清华大学将《地球与人类环境》课程纳入水工专业基础课,其他学校没有明确的环境教育课程。其中某高校水工专业本科课程见图1。

图1 水利水电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其中,公共基础课15门,专业基础课9门,专业限定选修课必选10门,无环境教育类课程;专业任意选修课必选4门;另外,可从27门课程中选修5门,在27门中涉及环境保护的仅有《环境学概论》和《生态水工学》。素质类选修课变化较大,占总学分的4.4%,学分少,选择机会少,由此不难理解部分水利工作者出于对水利工作的热爱,夸大自己所从事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不以为然,甚至想当然认为发展就是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校教育与国家政策脱节

我国专业环境教育在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协调和制定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以及组织编写专业教材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1]。对于非环境专业,长期以来,学校环境教育的内容仅仅停留在珍惜自然、爱护环境上。环境保护也被认为是专业机构和部门的环境污染治理。很多工科院校非环境专业学生接触环境类课程的机会不到10%[2],更多学生接受环境信息的渠道为零散的新闻传媒或生活积累,缺乏系统的环境教育,环境感知能力也随着离开学校而逐步削弱和日渐萎缩[3]。《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明确“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环境专业要开设环保课程或讲座;到2010年,实现全国环境教育体系趋于合理和完善,环境教育制度达到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目标”。目前,既定目标并没有得到圆满的实现。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要想从理论课中接受环境信息和知识,只能选修学校开设的素质类选修课或专业任意选修课。而必修课和专业限定选修课以及专业任意选修课中的必选课都没有设置环境教育相关课程。加之工科学生学业压力大;学校跨专业选课管理办法,如受开班人数下限、学分、限定选课学期、个人兴趣等因素限制,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课堂环境教育的几率很小,使得有兴趣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学生错失机会,只能从众选课。

学校由于缺乏经费支持和专业指导,开展环境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开展的“贝迩(BELL)高校可持续发展创新课程推广计划”,2009年实施以来,试点高校分别为2009―2010学年25所,2010―2011学年22所,2011―2012年学年16所,但是环境教育课程主要开设在这些高校的商学院、管理学院、环境学院和人文学院,没有工科专业。

(二)教材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

对非专业性的高等环境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只是以普及为原则,讲授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4]。可供选择的融入环境教育的专业课程相关教材比较少。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教材中,大部分专业课教材对环境保护知识“心无旁骛”,小部分包含环境保护的章节或内容,但更新缓慢,或侧重于理论,或过于泛泛,针对性不强,难以适应我国国情水情的严峻形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可选择的环境教育课程之一的生态水工学专业性较强,而环境学概论侧重各种污染防治。既然环境与资源密不可分,环境保护重要内容之一又是资源保护,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却很少结合和反映两者间的联系,有关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等内容的课程也未体现在教学计划中。

(三)师资力量不足

开设环境课需要授课教师知识面广,对教师的素质、师德要求较高。目前,我国非环境专业很多从事环境教育的教师并非环境专业毕业生,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性强,任课教师多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未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知识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滞后,没有环境教育培训的主动和被动要求,教师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科学知识都不到位;经济发展兼顾环境和环境优先的观点没有得以有效传播。教师队伍环境素养的缺乏导致专业课程设置较少考虑环境教育,即使有也流于形式,不能将环境教育融合到材料力学、土力学、规划、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学校规定素质类选修课没有实验(实践)学时,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不符合环境教育应有的教学特点,效果不佳。

(四)缺乏激励机制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落实不到,人人无责。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是美德,是发自内心的,不讲回报,不图奖励。在整个社会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可以对坚持环境教育的教师和身体力行的学生给予尊重,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既可以增加环境保护践行者的精神愉悦,又可以鼓励更多的师生加入到环境教育的队伍,改变目前“口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环境保护知行分离现象。

三、应对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跟环境联系直接、密切,开设环境保护必修课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借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制度,学校环境教育应体现全方位、多元化。学校总体规划、学院课程设置、教师教材编著应同时启动,形成上下联动、齐头并进的态势。

(一)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应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大学”建设的号召,支持学校的环境教育事业,使学校成为实践环境理念的典范。通过改进传统教育,宣传和构建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将环境教育、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组织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建立专门机构或利用现有的教学督导团监督环境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情况;将环境教育纳入教师资格评审中。

(二)课程设置

环境教育是发展必要的技巧和态度以了解和欣赏人、文化、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是一种辨识价值和澄清概念的过程,不是要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环保专家。根据学校课程体系结构,分别在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实验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增加环境教育是比较理想的课程设置。然而,将环境教育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必修课,不仅增加学校、教师、学生的负担,还会降低大家的积极主动性,失去兴趣。环境教育课程的设置建议遵循“少就是多”的原则,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应该超过教授质量。在现有课程结构中,将环境教育融入到每一节课堂中,将环境保护内容加入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中,有专门谈及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等相关内容也强调将环境教育融入形式,也可以用环境教育课程替换1―2门必修课程或减少必修学分,增加选修学分。

(三)教材选编

学校是课程发展中心,而非外在机构的课程实验场所。每个学校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品质,国内外高校的环境教育成功经验可以参考,但绝不能复制,教材也一样。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进行环境教育的教材可以借鉴国外或校外教材,但随着教学实践的积累和体会,课程发展应遵循从下而上的发展模式。鼓励教师尽其所能,发挥专业自主,结合教学、科研经验和实践智慧,主动创新、改编教材,从而形成课程、教授、学习、评价、专业发展和校外环境一贯的整体。对在专业课教学中坚持讲授环境教育的教师,进行修订融入环境教育的专业课教材的经费支持。这对从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对教师继续学习和主动思考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教育形式多样化

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渠道为课堂讲授和课外实践;可采用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讲座、研讨会、学习班、社团、展板、影视、文学作品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环境,我有责任”的观念,加大对身体力行、节能降耗行为的个人或单位进行表扬或奖励。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涉及水、土壤、大气、生物、地质、声环境等自然环境和包含农业、经济、土地利用、文物古迹、人群健康等在内的社会环境,具有复杂性和潜伏性。许多环境影响一旦形成,不可修复。深入、细致地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环境教育是所有开设该专业的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将环境教育与教学改革结合,内化于专业课程和教学实践性环节中,融会贯通到学生的每一堂课中,对于学生大工程观的培养、环境理念的建立和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能够起到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我国高等环境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大学教学,2009,(7).

[2]肖文香,李天煜.对我国高等环境教育中非专业环境教育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31).

智慧水利水电工程范文3

20多年来,中铁五局五公司从引洱入宾工程开始,先后在云南、贵州、新疆、甘肃、四川等省(区)承建了锦屏水电站工程、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洪家渡、构皮滩、泸定、伊犁恰甫其海水利枢纽等42项水利水电工程,由此形成了具有中铁五局五公司特色的“水利文化”。

形势呼唤打造

具有企业特色的水利品牌文化

多年征战水利水电市场取得的丰富业绩,为打造中铁五局五公司水利水电品牌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7年,五公司有幸参建云南省引洱入宾输水隧洞工程。该工程是五公司承建的第一个水利工程,也是公司从路内走向路外、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第一步。通过6年多的艰苦施工,公司胜利完成了施工任务,从此在云南省水利战线上打出了名声,站稳了脚跟。2001年7月,五公司进入贵州省水利市场,在以后的10多年间,先后参建了贵州洪家渡、思林、大花、索风营、构皮滩、沙沱6项水电站工程,其中,承建的洪家渡水电站溢洪道断面为当时在建的最大隧道,号称华夏第一洞。在公司上下的一致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洪家渡水电站荣获了包括鲁班奖在内的多项大奖。从此,公司在水利水电市场名声大振,成为了水利水电建设领域的排头兵。如此骄人的业绩,为公司构建水利水电品牌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抢抓机遇拓展市场和扩大份额加快发展,需要提升中铁五局五公司水利水电品牌知名度。水利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公司进一步加大水利市场开发力度,重点抓好在建水利工程建设,以良好的现场保市场。为此,企业必须进一步打造中铁五局五公司水利水电品牌的知名度,以期凭借良好的口碑赢得市场,进而扩大市场。

实现企业战略规划需要强势品牌支撑,而发展强势品牌需要用文化凝聚人心、增强信心、团结一致努力干。为此,公司党委进一步推进水利水电特色文化的总结推广,制订水利水电文化建设规划,着眼企业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全系统地打造水利水电品牌软实力,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员工、激发智慧,助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用坚韧不拔的企业精神

展现水利品牌文化

发扬水滴石穿精神,坚忍不拔攻坚克难。水滴石穿的精神,反映在工作中就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五公司干部职工肯吃苦、敢吃苦、勇于攻坚克难的优良传统,培育了五公司人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

“引洱入宾”工程西起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东岸,东止宾川县,全长48.46千米,由于工程难度太大,在1957年和1973年两次组织施工中都因技术难题无法解决而被迫停工。

五公司迎难而上。在6年零5个月的施工中,公司参建职工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先后有13名参建职工因工而亡,长眠于老青山之中。“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五公司每一名职工。

2012年元月,五公司作为突击队被云南省水利厅引进到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大五山隧洞参加突击抢险施工。面对巨大困难,五公司参建人员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旗帜,发扬“团结一心、背水一战、誓保工期”的大五山施工精神,铆足干劲迎难而上,创下了全线第一的佳绩,被云南省水利厅授予了500万元重奖。如今,大五山施工精神成了五公司水利水电精神的典范。

发扬中流击水精神,打造永争第一领先文化。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指勇于突破,勇于创新。在20多年的市场拼搏中,五公司克服重重困难,勇于开拓,培育了永争第一铸品牌的文化信念,为企业立足于水利水电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洪家渡水电站泄洪洞施工中,五公司排除万难,精心施工,勇于科技攻关,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工程先后荣获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电力工程优质奖和贵州省优质工程“黄果树”杯奖。公司以后陆续承揽的贵州思林、大花、索风营、构皮滩水电站、四川泸定水电站、新疆呼图壁石门水电站等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可控,均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彰显了公司良好的诚信。

发扬积水成渊精神,拓展市场助推发展。积水成渊,是指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水潭。五公司人充分认识到“积少成多”的道理,通过干好每一项水利水电工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公司先后承建了水利水电工程42个,分布在滇、黔、川、湘、甘、新六省区。承建、参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水电站工程有15个,引水输水工程27个。水利工程所占比例最高时期曾达到公司年度完成产值的三分之一,水利工程取得的利润率超过市政、公路、铁路工程,成为公司主要的经济支撑。公司水利水电工程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是多年努力奋斗的结果。

尤其在今年1月,公司在参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大公山隧道5标和6标的工程施工中,由于工作出色,在全线独树一帜,后被云南省邀请作为突击队参加大五山隧洞抢险施工,其工程进度比原施工单位加快了5倍,受到了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和省水利厅领导高度赞扬。云南省省委书记秦光荣特别寄语中铁五局,希望在今后的滇中调水工程中发挥骨干作用,再立新功。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更好发挥品牌文化效应

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引导,恪尽职守勇创佳绩。近年来,五公司通过会议、网络、形势任务宣讲、培训等形式,大力宣传开拓水利水电市场的重要性,大力宣传五公司水利水电项目精神,深化公司“水利文化”,并使之入心入脑。

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平一再强调要弘扬企业的16字精神,那就是“攻坚克难、决战决胜、敢于胜利、勇争第一”。公司总经理文泽成也多次强调要以永不停步的追求进一步拓展水利水电市场,尤其要以云南水利市场为主战场。近年来,公司通过在洪家渡水电站、泸定水电站、伊伊引水工程等多个工程中培养了一批水利水电施工人才和队伍,创造了一批叫得响的工程品牌,大大增强了公司在水利市场的竞争力。

智慧水利水电工程范文4

摘要:一个建设项目有其独特的优势,必须具有严格和先进的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是项目全过程的关键。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以保障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 施工质量 管理

前言:水利水电工程是受到了许多因素制约,如地形,地质构造,河流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这类工程通常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且大多数建设于比较偏僻的地方等特征。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出现的一系列施工质量事故,造成了巨大损失。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问题,提高质量战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提高水电工程质量的对策。

1.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

有许多人以为施工过程和施工的质量管理是一回事,主要项目有没有开始,就没有质量管理这一项要求。特别是建设单位,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事实上,工程质量管理从这个公开计划实施就已经进行了。

在质量管理的早期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1前期安排和质量意识的推广

第一是做好项目的质量计划,确定与之相关的资源,建立组织机构,调配相应的人力,材料,检验和试验设备和其他必要的资源。产品质量策划的方法经常被用来作为一个法律系统流程图、因果图。工程开始进行以后,根据质量目标,质量管理政策和项目建设单位,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些小项目,包工队很多,员工的施工质量意识很淡薄,质量意识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1.2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的建立

在开始的时候。对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进行分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具体的项目要有负责整体的项目经理,他必须掌握和保证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质量。然后设立一个项目质量经理,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这个岗位的具体职责:负责项目的质量计划,并按照质量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各个项目质量计划的实施,保障施工质量。每一个工作组,负责人,专业部门,专业人员对施工的质量都应负责,以确保工程质量。

1.3制定项目的质量计划

质量规划项目全面考虑项目的整体性,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质量控制计划,在控制的过程中,关于一些重点项目该如何实施,采购和质量的其他方面的控制方案,它是由一系列文件合成的。

1.4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它是用来保证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的措施。通过回顾和学习更多专业学者的知识和智慧,可以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对质量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项目完成后,项目的质量管理系统项目经理人员要进行自身的内部审查,质量管理体系和所获得的结果分析,进行内部调整和优化,并邀请专家来提高审查质量管理的结果,有效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一个必经的过程,也是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工程建设,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严格实施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有关的方面比较宽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许多因素影响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经营,略有差异,小的变化,环境的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是工程的质量和工人的安全。

2.1质量意识的增强

人的质量意识淡薄,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质量意识的建立需要施工单位的不断宣传。因为大多数工人参与文化建设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因此,质量意识要慢慢地往下传输,它往往是复杂的理论,将逐渐成为易于理解,通俗易懂的。了解质量,有一个复杂的了解过程,如此反复,质量意识将会使人铭记于心。

2.2现场试验施工质量管理

工地试验室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必须遵循的标准实验室,测试设备,测试仪器,人员素质要高,严谨的科研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现实意义。建筑产品不满足要求,把从第一手材料实验室前,都要用数据说话,不合格的数据不能修改后往上面进行报告,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检验不合格就要进行返工,保证施工的质量。

2.3加强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

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加强跟踪检查工作。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和发现。要切实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一定要负责任,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双腿经常跑工地,仔细观察各个项目的施工情况,努力做到经常做记录。发现问题,就把它记录下来,解决工地上的问题,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经济损失。

3.加强施工项目管理

根据质量计划,为基础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做好保障,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通常包括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质量责任的,标准化体系,计量管理和质量信息管理。实践证明,做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使质量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1质量责任制

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的参与者,部门或个人应在任务和活动的质量管理,每个员工的责任和相应的职责范围。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所以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责任,使所有的人负责,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施工的质量。

3.2标准化工作

标准衡量事物的具体准则,指的是科学和技术的成就和经验,为实现全球经济的最佳效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于技术,经济和管理活动,重复性的事物具有一定关联的特征,结合发行的具体形式和程序和规定。

3.3测量管理

测量是一种保障措施,保障两个统一的质量标准统一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它是一致的,标准的,可行。4综合技术与管理科学合理地结合。

3.4质量信息管理

信息质量是质量管理和资源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的提高,质量规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工程施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5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

业主,监理,建设单位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最重要的,因此,没有隶属关系,不是对立的,他们是和谐相互发展,平等互利的关系。按到合同执行。

4. 结语

质量是任何一项工程的保障,它是水利水电工程的生命之魂,工程的质量好坏是施工单位企业素质的最好体现,也是衡量项目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施工体系,落实责任制,使每个工作人员都不,全力投入到施工建设中,保障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红梅.浅析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5):47-48.

智慧水利水电工程范文5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water cultur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the part of the theme, and is the external performance of water culture construction, whos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water culture and aesthetic thought, and fully reflects the water's natural beauty of movement and voicing, the twists and turns. At the same time, the campus buildings, structures, roads and other buildings, are not only to meet the water modeling for the external elements, but also to create water environment for the names,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natural beau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auty of campus water culture.

关键词: 校园;水文化;建设;措施

Key words: campus;water culture;construc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097-03

0 引言

贵州清镇职教城地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之间,总用地80平方公里,包括时光校区和乡愁校区两个校区。相邻职教城是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三级政府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贵州特色”的理念,共同致力打造的国全领先的“生态园地、科创基地、人才高地”。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西侧,距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1.8km,距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9.8km。学院占地面积600亩,在校学生规模8000人,总建筑面积31.4m2,总投资13.82亿元。

2015年5月,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到我校调研后提出:“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学校这里有山有水,要在保持原有风格风貌的基础上,运用山水、亭台、池塘、田园等标志性农耕文化符号,统筹规划设计,建设错落有致、山水相连,与时光贵州小镇相呼应、相媲美的乡愁园。学院乡愁园位于校区北侧,占地面积98.6亩,为乡愁贵州一期工程。乡愁园核心规划为乡土水利区和坝体景观区。为使校区景观绿化与乡愁园相互呼应,打破纯粹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景观绿化格局,将水元素融入景观规划主脉中,结合乡愁园背景和我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室外实操实训,打造具有水利特色的景观校园,对建设鸟语花香、蜿蜒曲直的水文化景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文化建设方案

为实施响应贵州省水利厅、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节约用水办公室下达《关于开展节水型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的要求以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拟将打造为节水示范型学校。水文化建设纳入新校区总体规划,在校园景观、建筑单体造型、色彩、建筑物命名突出水文化特色。水文化建设内容包括雨水回用工程及配套的室外管网工程、水体景观区、乡愁大坝整治及提水泵站。

根据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校园设置明流和暗流两条水流通道,对水文化景观进行补水,如D1。暗流主要是利用地埋式雨水收集管网将屋面雨水、运动场雨水收集至篮球场地埋式污水池,经过污水泵提升至乡愁岭山顶植生池净化处理后,输送到清水池储存。处理后的雨水从清水池经雨水回用管输送到水体景观、绿化区域、卫生及洗车供水点;明流主要从山顶清水池出口开始,沿山体及道路修建开敞式溪流,利用跌水、陡坡、缓坡、挡水坎等水工建筑物形成自上而下的溪流,下泄的水流直接进入广场北侧水体景观。超过水体景观设计溢流控制水位的水,通过溢流管再次回收于污水处理池。

2 水文化建设途径与措施

校园水文化建设要围绕“水”来构思,一是要决解“水”的来源和水循环利用,二是是要体现“水”的自然美,三是要展现古今中外治水历程及发展。

2.1 水源选择及水循环利用

该院水文化建设“水”的来源包括雨水收集和泵站取水两部分,首先对校区水质较好的屋面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以降低运行成本,当收集的雨水量不足以维持水体景观的需水量时,再利用泵站进行补水。

地势总体北东高 西南低。结合校区地形条件以及道路规划,为尽可能多的收集屋面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且降低雨水收集费用,雨水收集池设置于运动场与单身教师公寓之间篮球场下方,室外埋地设置。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水文化之水体景观补水、校区绿化浇洒、洗车、道路与广场冲洗等。

经测算,校区收集的屋面雨水水量不满足水文化景观需水要求,需另辟水源进行补水。补水水源选点于校园北侧乡愁大坝,乡愁大坝总库容8.65万m3,正常库容5.85万m3,水面面积12000m2,设计日供水量为500m3。主要为校园水文化景观及绿化供水。

2.2 单体建筑水文化建设

在建筑单体造型突出“水”元素,融合了当代水利工程坝体主要型式:学院主大门为世界著名的三峡大坝造型,教学公共主楼选用贵州典型坝型――双曲拱坝造型,图书馆则采用重力坝造型。

在建筑色彩突出“水”元素。以蓝色四坡屋顶体现大气的水利水电特色;建筑外墙采用混凝土本色――冷灰色,使建筑融入自然;建筑线条采用褐色点缀,带动建筑的灵气。

2.3 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命名水文化

建筑物、道路、学院大门命名上突出“水”元素。教学公共主楼命名为润泽楼、中心广场为润泽广场、主大道为润泽大道、主大门为润泽门。“润”取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春夜喜雨》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泽”上善若水,泽惠四方。因水体景观都江堰工程靠近次入口,将次入口、次入口道路命名为淘滩门、李冰大道、淘滩大道。“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李冰为避免内江河床泥沙淤积总结出来的方法。滩,就是河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堰,就是挡水的堤坝。

2.4 校园景观水文化

校园景观绿化建设要与水文化建设遥相呼应,打造具有水文化特色的景观绿化,该校设置贯穿整个校园水体景观绿化,总面积5640m2,配合新校区规划轴线、弧形的水体文化廊道呈“品”字形分布在校园主入口及广场两侧。

北面水体靠近体育区和生活区,以溪流及湿地水池为主要形式的自然跌级生态水体,有助提升师生的生活及运动环境,增强水体休闲观赏性。

校园西入口水池是与校园正门一体设计的造型水池,与校门整体营造出水利学校的校园特色与校园文化理念。

南面的大面积线性水体是校园水体景观的主体部分,面积约3300m2,与周边的绿地植物、广场、水利文化景墙及小品形成独特的教育水体景观。

南面水体景观区域是结合了水体景观的休闲观赏功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课外实训教育功能的综合水体环境。其利用现场高差关系形成围绕图书馆的东面高、西面低“L”字型水带。并根据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及技术分为三个区域――下游的水利工具展示区、中游的都江堰工程仿真区及上游的现代坝体构造区,分别代表了中国水利工程从古到今发展的古代农业应用模式、大型水利改造模式和现代水电能转化模式。

水利工具展示区由高位湿地、观景湖、文化景墙及实体古代水利工具组成,主要为了展示古代水利工具如翻车、水车、水碾等实体模型及其运转原理和文化历史。让学生在室外休闲或实习实训过程中接触水利工具及体会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感受水利应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校荣誉感和归属感。

都江堰工程仿真区是由等比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实体模型及对应的南入口广场和造型景墙组成。都江堰是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的大型水利工程,建成后两千多年来不断修葺扩建,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实体模型是参照建国初期的形态、其设计是为了体现中国大型水利工程通过改造水利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水利工程的力量及智慧所在。

现代坝体构造区是由三角重力坝和我校教师自行设计的甘金桥拱坝的等比例实体工程、控制展示室、构造小品及说明景墙组成,是整个水体景观的核心部分。坝体内的控制展示室能真实地展示坝体的核心智慧、工作原理、构造形式及水电能转化模型,并通过控制坝体出水口大小展示中游都江堰模型的丰、枯水期的水流模式,教师能根据水利知识的学习阶段对坝体进行互动教学,是具有实际教育功能的水体景观区域。

2.5 水文化景墙

为彰显水利文化,水体景观四周还配置7块水利文化景墙,如图2,彰显不同水利发展时期的水利文化。分别代表水利发展初期、以黄河流域为主的时期、向南发展时期、鼎盛时期――中国古代水利最发达时期、漕运为主时期、新技术酝酿期、近现代时期等7个中国水利发展时期。

2.5.1 初步发展期

自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以前-前256年秦灭周时期,主要介绍大禹治水水文化。

2.5.2 以黄河流域为主的时期――中国水利的第一个

秦灭周(公元前256)-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是中国水利第一个发展期,主要介绍郑国渠、都江堰、灵渠、坎儿井等古代中国著名水利工程。

2.5.3 向南发展期

自东汉初平元年(190)-隋正权建立(581)的392年间的中国水利文化,介绍此时期洪灾防治工程、堤防与排涝工程、灌溉工具、运河槽渠建设、灵渠斗门设计及相关水利人物。

2.5.4 鼎盛时期-中国古代水利最发达的时期

自隋初(581)-宋北末(1127)547年间中国水利文化,主要介绍运河发展中通济渠、永济渠、圩田、防於肥田、复闸工程及相关代表人物。

2.5.5 漕运为主时期

自南宋初(1127)-明嘉靖末(1566)的440年中国水利文化,主要介绍京杭大运河、水利技术创新及秦九昭等水利代表人物。

2.5.6 新技术酝酿期

自明隆庆初(1567)-建国初期(1949)的383年间中国水利文化,主要介绍黄河青口束水攻沙原理、洪泽大湖修建、引黄淤灌、民国虹吸管工程及相关代表人物。

2.5.7 近现代时期

介绍自建国初期(1949)以来中国水利发展成就,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典型案例,例如葛洲坝、山峡、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

3 结束语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水文化建设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2016年4月一期工程全部完成,二期山涧溪流工程正处施工阶段。工程总投资911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80%。工程建设中,学院本着水文化建设与水利水工程建筑专业室外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水利开发模式,打造叠级水体景观;利用自然地形,结合水工渠系建筑物打造陡坡、跌水等自然溪流景观,不但提升了校园的水文化艺术水平和自然美,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传授学生水利水电知识,是校园水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吴寒,王佩珊,吴建锋.校园文化纪念品创新设计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

智慧水利水电工程范文6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建筑施工

水利工程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使得水利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备受关注。特别是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型水利工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利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随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进程的明显加快,对于水工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有效控制成为建设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保证小型水利工程建筑质量,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设计方案,还要加强对于施工细节的管理。

一、小型水利工程建筑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小型水利工程建筑可以分为两类,即通用型和专用型。通用型水利工程建筑物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进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和河道整治建筑物;专用型水利工程建筑为专业性建筑组成,包括小型水电站建筑、港口水工建筑、渠系建筑物等。

二、小型水工建筑设计特点

(一)小型水工建筑设计的整体性特点

小型水工建筑包括主体建筑和各种配套设施。主体建筑为水闸、堤坝、泵房以及配电室等。相关的配套设施多为日常建筑,包括存储用房、生活用房以及各种厂房等。小型水工建筑设计要从工程场地环境的角度出发进行整体规划布局,主要的设计内容包括水工主体建筑以及配套设施的设计,对设计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断地完善和处理[1]。特别是水工建筑的功能以及所发挥的作用,要通过设计使这些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合理设计,提高水工建筑工作效率,以达到小型水工建设的目的。另外,由于水工建筑施工建设多为滨水而建,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地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避免破坏工程周围的生态平衡。

(二)小型水工建筑设计的平面空间设计特点

小型水工建筑设计的平面空间设计中所涉及到建筑、水利等多个专业,需要综合考虑,做到统筹合作。设计单位要对各相关专业的设计图样汇总,并根据工程实际进行优化,以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平面空间设计方案。具体的设计操作中,要从专业关系的角度将设计图纸确定下来,要求设计的内容要根据建筑功能性需要合理规划,将设计样式确定下来,拟定空间结构[2]。

三、小型水工建筑施工特点

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水资源调节、防洪排涝,对自然生态环境发挥良好的调节作用,比较常见的有: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河堤加固工程、渠道防渗工程等。由于工程延续时间长,耗资大,且在工程施工中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施工时出现问题,因此,对于小型水工建筑施工特点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型水工建筑工程量小,施工项目多

小型水利工程的单项工程量不大,比如说一个抽水泵站的施工建设,主要的施工项目就包括建设进出水口、站房的施工建设、安装设备、硬化应急绿化道路等,其中需要涉及到的专业就包括施工的放样、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的安装、钢筋工、模板工以及混凝土工等。但是因为它的规模不大,有些泵站装机只有几十千瓦,泵房屋盖的混凝土也比较少,这样就会给施工管理造成比较大的麻烦。

(二)小型水工建筑施工具有季节性

小型水工建筑施工往往是在一年当中的枯水期进行。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对于工程质量没有严格把关。为了保证水工建筑施工顺利完成,就要提高施工质量,在保证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对建设管理要求严格规定。水利工程施工场地环境局限性较大,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都会随着季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在施工之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现场环境以及场地温度、受水文条件影响的程度以研究[3]。特别是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考察、勘测工作,以避免工程施工中受到影响。

四、小型水工建筑设计的完善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设计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工作内容是对水文参数以拟定,对施工场地的地质问题以明确,还包括小型水工建筑的建筑物级别、形式、轮廓尺寸以及枢纽的布置方案,还要明确主体建筑施工的方法、进度等,以对小型水工建筑的工程成本以确定。

(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案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是确定小型水工建筑的等别,还要对特征水位、坝型、输水线路以选定,进一步确定主建筑的形式、尺寸和枢纽。然后,将施工方法、施工进度、施工设施以及运输等等确定下来。同时,还要论证分析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做好工程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避免小型水工建筑施工中影响到环境质量[4]。

(三)对设计方案以优化

当小型水工建筑的施工图纸设计完成后,要系统化分析建筑设计方案的稳定性,以及强度和刚度,并优化建筑设计方案,以使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还能够提高施工安全性。为了进一步确保水工建筑的安全可靠,要注重抗震设计并进行验证分析[5]。

五、小型水工建筑施工的完善

在小型水工建筑施工中,要根据行业建设标准对工程施工的程序和标准以明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实施。小型水工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它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出优质水利工程。

要强化小型水工建筑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主要是加强对施工阶段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上的管理。当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有出入,就要做好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的协调工作,经过变更处理后,能够确保水工建筑施工质量符合要求[6]。在水工建筑施工之前,要审计图纸,与施工单位做好交底工作,使施工单位对于图纸的信息能够准确理解。核查和检测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建设质量标准来执行。关于人员的管理,要以培训的方式对有关责任人开展教育工作。施工人员要接受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够上岗,以避免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增多,虽然工程规模相对较小,但是,施工难度并不会降低,因此而对于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型水工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要对于设计方案不断完善,并实施必要的施工管理,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朱文俊,姜伟华.水利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9):132-133.

[2]廖炎杰.高科技环境下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方向[J]. 价值工程. 2011(12):15-17.

[3]王智慧,冯艳丽.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 [J].科技资讯,2013(05).

[4]刘兴华,葛连东,刘培山,陈伟,张新丽,张波.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新进展[J].科技与生活,201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