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范文1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在上级部分的大力支持下,全县规划内完成投资10453万元,解决了205个村庄、39所农村学校,19.08万人、3.49万名师生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这些工程的建成有效的缓解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全县除发展单村供水工程外,还积极探索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迈向了新的台阶,开创了农村饮水工作的新局面,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南纪城、北洼、南寨、安定等4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涉及三圣院乡、北洼乡、南寨乡、灵寿镇等4个乡镇的27个村,供水人口6.4万人。联村水厂的管理模式为以水厂职工为主,当地参与的原则,目前水费收取率95%以上,群众满意度高。随着县城周边联村供水工程的不断扩大,近年我们开始谋划将农村联村水厂与县城自来水实现联网(南寨、安定两座联村水厂已实现与县城自来水联网),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使饮水工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更好的服务于全县群众。
“十二五”期间,全县规划内完成投资780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682万元,省配套资金1561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561万元,解决了138个村庄、36所农村学校,13.63万人、3.29万名师生的饮水问题。
二、农村供水消毒技术应用现状
2010年,灵寿县开始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配备消毒设备,经过6年的努力,共安装消毒设备99台,包括紫外线消毒设备81台,臭氧消毒设备13台,二氧化氯消毒设备5台。尽管通过大规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新建的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配备了消毒设备,但由于农村饮用水消毒技术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导致部分消毒设备消毒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和群众生活质量。具体有,一是运行管理水平较低,存在着消毒设备运行管理及消毒检测工作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二是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的消毒管理水平有限,运行效果不理想。三是消毒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消毒设备不能稳定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四是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消毒设备运行维护不及时。
三、消毒设备选取
为提高灵寿县农村饮水消毒水平和管理人员、检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以及消毒设备的使用效率为今后农村饮水消毒技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在深入分析各饮水工程所处地形、水源类型以及供水模式的基础上,确定了3处联村供水工程(均在平原区)、8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平原区1处、丘陵区6处、山区1处)和11处分散供水工程(平原区2处、丘陵区5处、山区4处)。经认真研究讨论,明确各示范点的消毒设备类型,其中,高纯型二氧化氯消毒3处、次氯酸钠消毒1处、臭氧消毒8处、紫外线消毒10处。
四、农村供水工程消毒技术模式
1、高纯二氧化氯消毒设备。高纯二氧化氯消毒设备以工业合成盐酸和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发生器反应生成消毒剂进行消毒,为使消毒药液与水混合均匀,实现最大消毒效果,消毒液适合投加入蓄水池,并根据上水泵上水量调节消毒设备加药量。该设备消毒剂持续消毒时间长,且需要与水有30min的接触时间,运行管理及消毒水检测技术要求较高,适合在供水范围较大,管理人员配备齐全的联村水厂安装。该模式中的消毒设备应满足《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GB 28931-2012)的要求。通过运行检测消毒剂余量按照末梢水合格来控制,根据采集数据分析,消毒剂余量、微生物学指标、消毒剂副产物全部合格,设备运行稳定,成本低,消毒效果较好。
2、次氯酸钠消毒设备。次氯酸钠消毒设备以无碘食用精制盐为原料,通过电解食盐水生成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为使消毒药液与水混合均匀,实现最大消毒效果,药液适合投加入蓄水池,并根据上水泵上水量调节消毒设备加药量。在消毒原料方面考虑,无碘食用精制盐购买、运输及保管方便,消毒剂持续消毒时间较长,且需要与水有30min的接触时间,但消毒设备运行管理及消毒水检测技术要求较高,适用于供水范围较大,供水管网较远的供水工程。该模式中的消毒设备应满足《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HJ/T 258-2006)、《次氯酸钠发生器安全卫生标准》(GB28233-2011)的要求。通过运行检测消毒剂余量按照末梢水合格来控制,根据采集数据分析,消毒剂余量、微生物学指标、消毒剂副产物全部合格,设备运行稳定,成本低,消毒效果较好。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范文2
关键词 农村饮水;供水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K2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农村供水水源水质问题
(1)农村居民饮用污染水主要有3种,一是直接饮用渠水、涝坝水、浅层地下水。由于饮用水源缺乏卫生保护,很容易受到牲畜粪便等污染,使水中含有大量病菌,饮用这种污染水容易引发肠道性疾病和病毒性传染疾病;二是饮用受污染的浅层地下水。近年来农业生产加大使用了化肥农药,通过农业灌溉残存农药、化肥入渗补给地下水。
(2)地面水多采用河水及水库水。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剧增高。
(3) 不洁饮用水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渐进性,各种有毒物质在人体内缓慢积累到产生危害,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不易察觉,更具隐蔽性。二是不易分解,不断积累。有机毒物及所有重金属一般无法被分解和代谢,一旦进入人体内只会长期滞留,不断累积。
(4)苦咸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苦咸水主要是口感苦涩,很难直接饮用,长期饮用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
2饮水水质超标原因
(1) 前期工程建设受到投资限制,部分工程建设标准低,水源选择受到限制,使工程建设初期就成为饮水不安全的工程。
(2)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达标排放,农药、化肥用水的不断增加,相当多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整理是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成为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
(3)水质检测管理不规范,农村供水工程普遍没有建立水质检测体系,工程建设标准低,检测设备不完善。县市级水利部门没有水质分析化验室,工程实施中只注重了水量的解决,忽视了水质的科学分析与监测。
(4)农牧民饮用水的安全意识淡薄。农村由于经济较落后,农民群众只求有水饮用就行,对水的饮用安全性认识滞后。
3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措施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江、河、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为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因此,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需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合理规划供水水源。水源布局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供水工程实用和多样性。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选择工程形式和建设方式。
(3)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具备集中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可以建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多形式的供水工程。
4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
(1)理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体制,形成州、县、乡、村4级管理体制。以农村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按照“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逐步将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移交到水利管理单位,对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实行统一管理。逐步扩大农村供水工程管理试点面,为今后实行乡镇水务一体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以国家、地方和集体投资为主的新建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实行专管和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跨村工程入村后的管道及附属设施,由村镇用水合作组织自行管理和维护。对原有集中供水水源工程、供水主干管网经产权明晰后,按照农村一事一议逐步移交乡镇水利管理站(所)管理。由私人投资或股份制()整理修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管理,并接受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也可委托农村供水管理总站管理。单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村(户)负责管理。加强对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做到工程安全,群众受益,承包人也得到实惠[1-2]。
(2)结合我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针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对我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进行轮训,确保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范文3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方法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卫生部今年组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饮用水不安全,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
《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著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
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
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天必须得到最低数量安全饮用水为3~5 l。洗菜、做饭、刷牙、洗脸、洗手等需要20 l每天,加上卫生和洗浴等生活基本需求用水,大约每人每天需50 l。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人类80%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吴晓萍.农村饮水安全分析[J].内蒙古水利,2007,(3).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范文4
1农村饮水存在的安全问题
1.1水质不达标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厂的设施设备有待更新,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相关资金投入也跟不上,因此造成农村饮用水水质较差,没有达到饮用标准要求。且大部分水厂在建设选址时没有与生活区域充分隔离,水源没有相应的隔离与保护,也没有设置相关警告标志,因此极易造成水源水质污染;甚至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源附近允许建设工厂、饲养场、农场等,这更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导致饮用水质不达标。
1.2饮水用管道设备陈旧落后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水厂所用的机电设备较为陈旧,加上农村地区人口密度相对不大,水管管道线路延伸较长,管道老化较为严重,部分网管腐蚀严重,甚至出现网管破损、无法使用的现象。虽然水厂每年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管网的维修上,但是供水仍然无法正常保证,这就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
1.3饮水工程管理缺失
首先,在饮水工程管理上认识不足。领导干部及广大村民对饮水工程管理在思想观念上还不够重视,导致农村地区的饮水工程难以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当前的工程建设通常存在一个扭曲的问题:重建设轻管理,管理工作只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因此一旦工程出现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其次,相关宣传力度不够。相关政府机构对饮水安全方面没有进行大力宣传,农村居民安全用水观念落后,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热情不足。相当数量的农村居民认为清洁水就是达标的洁净用水。同时,政府定制水价时居民没有参与其中,降低了居民对用水的满意度,在水费收取上存在一定困难。再次,缺乏管理经费。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完工后需要日常管理,因此需要一定的经费维持,但是农村用水工程很少有收入,这与日常维护所需经费金额较大形成矛盾,加上水费征收存在困难,因此农村的用水工程管理经费短缺严重。最后,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落后。大部分农村安全用水工程没有系统的管理规定,即使有也是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较低,加上缺乏必要的培训,因此难以对工程进行有效的日常科学保养及管理。甚至有的地区没有专门供水工程管理人员,当用水过程出现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造成人们正常用水难以保证。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
2.1加强水源保护
要保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需要从水源的保护做起,这是提高水质的前提。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隐患很大程度上是因水源遭受污染造成的,因此,加强保护水源刻不容缓。要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制定有效的水源管理保护制度,划定水源保护区域范围,饮用水水源附近严禁建设污染性工厂、饲养场、农场等,对任何破坏水源的行径要严厉制裁,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2.2强化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
首先,要做好计划。我国农村饮水工程较为分散,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监管,因此在工程建设前要做好长远发展计划。在工程建设前要深入调查,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在城市水厂可辐射到的区域,尽可能实现城市、农村统一供水。在城市水厂辐射不到的区域,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地扩大工程规模,建立规模较大的水厂,集中管理。其次,要确定财产权利。饮水工程要持续有效运转需要有确定的财产权利,同时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水厂运转正规化。收入与责任要清晰划分,农村的村落或者是农户联合饮水工程具有公共服务性质,产权都归集体所有,由村集体负责管理;对于规模较大可以盈利的乡镇用水工程,可以实施企业经营模式,如果建设方等有投资,各投资方财产权利要明确划分,政府不能直接参与经营。村民是用水工程的直接受益对象,要引导农民充分参与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再次,搞好饮水工程的卫生管理。卫生优质的水源源源不断的供应是供水工程正常运转的保障。因此要加强用水的卫生管理,加强水质监测。要对水源、供水环节等做好卫生防范工作,对造成水质污染的个人或者单位给予严惩。
2.3加强饮水工程水质监测
加强饮水工程的水质监测是保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有效措施。政府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资金、技术、人员的投入,建立专门的疾病防控部门,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的设备,制定系统完善的水质监测制度体系,做好日常水质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认证记录总结,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标准,保证村民用水安全。
2.4提高相关人员技术水平
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建设技术性较强,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有效开展工作,因此政府及水利部门要加强对该领域工作人员的技术辅导及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水利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及能力;要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或者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其他区域成功的经验及工艺技术,运用到本区域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中。
3结语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范文5
关键词:农村供水;建设管理
一、农村供水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大部分饮水工程由于受规模、资金等因素的限制,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且间隔性供水造成生活不方便。另外,群众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大口井、小水井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农村的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保证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非工程对策
(1)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解决农村饮水质量安全问题。
(2)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优先解决对群众生活和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的饮用水问题。要加强水源保护,控制工农业和城乡生活对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改建和新建农村供水工程;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和饮水安全状况的监督和监测工作。
(3)加快建设制度化进程的管理体制,应明确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项目纳入水利工程管理范畴,实施项目归口管理。要按照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加强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制度,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成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民心工程。
(4)拓宽投资渠道,工程建管资金是基础。在供水工程建设上,按照财政、民营资本以及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积极筹集工程建设资金。
(5)强化节水意识的宣传,培育全民的节水意识,狠抓节水宣传,要让群众都知道水资源匮乏的现实,重视紧迫感,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水情,讲透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把节约用水作为一种社会公德。增强公民节水的使命感、责任感,大家都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做贡献。
(6)建立适合本地实情的管理政策法规,规范农村饮水运营体制。农村供水工程应以保障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符合农村供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农村公益性事业。在工程管理运行中,要按照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核定成本水价,实行计量收费,按市场化运作来规范农村供水工程,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三、工程对策
(1)加强对供水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1)根据当前农村饮水的实际情况,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设法增加优质水源,对于造成水质污染的因素进行取缔,同时要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合理布置,因地制宜地建设供水站。
2)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凡因采矿、建厂及其他人为因素引起水源变化、水质污染或工程损坏,造成群众饮水困难的,要按照“谁损坏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由责任方解决,以恢复供水。
3)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目前有的地方存在已有的饮水工程水源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现状,对已有饮水工程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针对以上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对于具备建设供水工程条件的,应优先建设供水工程;既快又好的稳步推进供水工程建设,逐步取销不能保证安全供水的已有设施。
4)加强水质检测体系建设,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建立和完善供水站化验室,进行水质检测,落实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并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
(2)供水站
1)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
2)保证供水的可持续性: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不能半途而非,不搞形象工程、烂尾工程。
3)保证管理、运行和维护的可持续性: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积极培育农村供水服务市场。
(3)把筹集资金管好用好,把工程建设好
1)坚持领导责任制,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切实保护好群众的利益。要继续实行领导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抓规划,抓工程质量,抓资金安全,把饮水解困这件为民造福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2)推行项目法管理,扎扎实实地抓好工程建设。坚持规划建卡,认真细致地搞好前期工作,没有规划建卡的项目不进行资金安排。要把好材料设备采购关,把好施工队伍选择关,把好工程建设期间的质量监督关,把好检查验收关。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禁止拨付建设资金,要立即采取措施整改,直到工程合格为止,绝不能让1处不合格的工程投入运行。
3)坚持报账制和公示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各渠道筹集的饮水解困工程建设资金,要统筹安排,专户立账,按工程建设进度报账后拨付。要增加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实行账务公开。无论是国债资金、地方配套资金还是群众自筹资金,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四、建成后的工程设施管理是切实保障供水的关键条件
(1)取水设备的管理。对取水井、管道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应及时处理。取水口的污物应经常清理,防止进入管道,造成阻塞。冬季还应对地面上的管道采取防冻措施,防止冻坏或结冰堵塞管道。
(2)配水工程的管理。供水用的清水池,应保持不渗不漏,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要经常清理池中的污物,池底每年清淤1~2次,保持水质卫生。
(3)供水设备的管理。供水设备主要包括闸门、水表、水龙头及水泵、电机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要及时维修,防止工作失职、渎职,影响正常供水。各级水泵及电机等重要设备,要严格按使用规程操作。
(4)水质监测管理。供水工程建成供水后,必须按期进行水质化验,以确保安全供水。水质必须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5)供水管网的养护管理。供水管网要定期检查、经常维护,这对于保障正常供水很重要,管网维护工作的范围包括阀门维修、漏水检查、水管接头松动维修、水管防冻等。
五、良好的运营管理是供水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建立供水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供水站负责人根据工程投资额和受益范围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优胜劣汰。供水单位其他职工由供水站按照岗位要求,公开条件,统一考试,择优聘用,持证上岗。岗位和人员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确定。认真负责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
(2)合理的水费收入是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的前提。供水工程都要实行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农村饮水工程水价至少要能够补偿供水生产成本和费用。水费的征收和使用要实行规范化管理。供水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明确水费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要建立严格的工作折旧费、维护养护费和使用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要加强用水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
(3)以保障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做到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L/d,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min,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0%。
六、结束语
总之,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必须把为群众提供安全饮用水作为首要任务,多方筹集资金,加大供水工程建设步伐。工程建设后要以保障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要把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工作摆到与建设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符合农村供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供水工程可良性运行的管理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计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建设监理的区别.河北水利,2010.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范文6
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能。
近些年来,我省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加强城乡供水设施和供水工程建设,加强供水调度和水质监管,城乡饮用水得到较好的保障。但是,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水源短缺、水污染加重、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存在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隐患,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4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基本目标。到2010年,全面完成城乡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率大于85%;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区域集中供水工程,每年新增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100万人;加快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全面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农村合格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城乡饮用水供给水量满足生活需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实现安全保障。
组织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由水利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建设、环保、国土资源、卫生等部门,抓紧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006年各市、县(市、区)要完成当地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2007年完成全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深化落实各专项规划。环保部门要牵头编制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地,界定保护区域。建设部门要牵头编制城乡给排水专项规划,综合布局城乡给排水系统,统筹安排供水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供水管网。水利部门要牵头编制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规划。卫生部门要做好相关规划的卫生学评价及水
质卫生监督监测方案。编制实施各种涉水规划,必须坚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摆在第一位,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综合防治水污染
认真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落实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可能污染水体的行为。在二级保护区内,禁止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力度。2006年完成中心镇以上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任务。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其他乡镇和农村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创建工作。各级环保等部门要定期开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达标排放或搬迁。
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实施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依法及时查处破坏生态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全面推进水系、主要湖库、河网以及地下水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大力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跨行政区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管理制度,落实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水环境保护责任。继续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不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
严防城乡饮用水有机物污染,饮用水源上游不得建设生产和使用高毒高危原料和产品的项目,现有的相关企业要限期关停搬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2007年前,畜禽禁养区内现有养殖场全面完成关停转迁;限养区内猪存栏300头以上、牛存栏3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完成治理任务,畜禽存栏量削减到控制范围以内,同时加快建设一批生态畜禽养殖小区,全面实施其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加快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改造,加快形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机制,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加快实施种植业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工程,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实施水产养殖证制度,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严禁施肥养鱼。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投饲养鱼,在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格控制投饲养鱼,鼓励发展保水渔业。加快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强农村小流域综合整治。
三、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和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供水保障水平
继续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适应城市化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的需要,按照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原则,加强城市供水水源建设。加快综合利用水库、供水水库建设和已建水库的供水配套,发挥水库在城市供水中的积极作用,宁波、温州等以水库为主要饮用水源的大中城市要积极研究和实施联库、多管联网供水,嘉兴等平原城市要加快研究中远期引水水源方案。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供水水厂、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完善配水系统,减少供水漏损和管网二次污染,增强集中供水的稳定性。加强制水工艺改造,提高常规处理能效,推广深度处理和膜处理技术,提高供水水质。凡饮用水水源水质不符合标准的,应当提出强制性的技术措施,制定水厂技术改造规划,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进水处理工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试点推进分质供水。水源建设和引水有困难的海岛及沿海地区,要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工程建设。
加快实施区域集中供水,以城带乡扩大农村受益范围。经济比较发达、城镇化程度比较高、具备相应地理条件的地区,要制定并实施城乡一体的给排水规划,结合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快区域集中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盖面。城镇集中供水企业要在提高供水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供应半
径,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将自来水直接输送到周边农村。要加强城乡供水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注重提高集中供水设施运营的规模经济水平。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区域集中供水同网同质同价。
加快建设农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现有简易水厂和供水设施的改造,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落实各项净水措施,确保供水水质。有条件的丘陵、山区和海岛地区,在人口集中的单个或多个乡村要加快建设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净水和消毒设施,建成一批独立的供水体系,并尽可能实现供水网络的互联互通。要优先解决资源性缺水、取水难度大等地区的供水问题和高氟水、高污染、介水性传染病高发地区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饮用水困难的边远山区和小岛地区,要积极通过下山脱贫和“大岛建、小岛迁”等办法,彻底解决饮用水问题。对人口相对集中、短期内无法迁移的地区,要通过雨水集蓄等供水设施建设,解决饮用水
困难问题。
四、加强监管,确保城乡饮用水水质安全
对饮用水取水、制水、供水水质实施全过程监管。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城乡各类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并建立定期报告和城乡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公告制度。环保、水利部门要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的要求,优化监测站网设置,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具有饮用水功能水库的水质监测。建设部门要加
强对城镇和区域集中供水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供水经营单位建立以水质保障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严格的取样、监测和化验制度,落实保障水质的各项技术、工艺和管理措施。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下水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卫生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严格实施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涉及饮
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卫生许可,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各级都要抓紧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网络,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定期抽测。对城乡饮用水日常监测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处,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五、进一步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广泛开展节约用水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工作。保障城乡饮用水供给,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要进一步理顺节水管理体制,完善节约用水各项制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扶持发展节水型产业。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废水资源化和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和海
水利用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各种节水设备和节水产品,强化节水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地区严禁建设高耗水项目。
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和高耗水行业的差别水价政策。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适时提高征收标准,尽快将集中供水覆盖范围内地下水的水资源费调整至高于供水价格。加快落实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促进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促进
企业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2006年,全省所有市、县(市、区)都必须开征城镇污水处理费,并尽快将收费标准调整到合理水平,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正常运营。加快建立按企业排污浓度实行分档计价的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办法。
六、加强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
加强城乡饮用水储备体系建设。全省水资源及饮用水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由省水利厅牵头负责。要合理选择部分大型水库和江河作为区域性战略储备水源,并制定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县以上城市要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规划建设备用水源。沿海平原地区要结合承压地下水禁采限采工
作,保留和改造一批应急开采井,作为饮用水应急水源。具有供水功能的水库和河网地区,应制订枯水季节的用水方案,优先安排饮用水,限制其他用水。
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水资源条件,制定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健全技术、物资、人员保障系统和值班、报告、处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水域周边的化工、医药等重点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的企业,要严
格防范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并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把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供水单位应当摸清取水口上游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污染隐患情况,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原水、供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水量严重不足时,供水单位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请当地人民政
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