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课题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课题汇报

科研课题汇报范文1

一、就业、新增就业人员及下岗人员分布情况

1、就业人员分布情况:

x年末全部职工x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x人,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x人,重点分布在:(1)工业x人,(2)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仓储业x人,(3)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x人,(4)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x人,(5)农、林、牧、渔水利业x人。

x年末职工总数为x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x人,城镇集体及其它所有制职工x人。重点分布在:(1)制造业x人,(2)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x人,(3)采掘业x人,(4)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x人,(5)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x人。

x年末职工总数为x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x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x人,其它经济单位x人。重点分布在:(1)工业x人,(2)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事业x人,(3)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x人,(4)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x人,(5)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x人。另外,在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x人,个体劳动者为x人,重点分布在:(1)工业x人,(2)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x人,(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x人,(4)社会服务业x人。

2、新增就业人员分布情况:

x年末新增就业人员x人,其中分布在事业单位x人,国有企业x人,集体企业x人,从事个体经营x人。

x年新增就业人员x人,其中事业单位x人,国有企业x人,集体企业x人,从事个体经营x人。

x年新增就业人员x人,其中事业单位x人,国有企业x人,集体企业x人,从事个体经营x人。

3、企业下岗职工分布情况:

x年我县尚未出现下岗职工。

x年末下岗职工x人,其中国有企业x人,集体企业x人。重点分布在采掘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及批零贸易餐饮业等。

x年末有下岗职工x人,其中国有企业x人,集体企业x人。重点分布在采掘业、制造业和批零贸易餐饮业等。

二、在职劳动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变动,初、中、高级职称人员比重变动情况

1、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变动情况:

x年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劳动人口的x%,x年占x%,x年占x%。(x年在职劳动人口不含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及个体劳动者x人)

2、初、中、高级职称人员比重变动情况:

x年初级职称人员占在职劳动人口的x%,中职占x%,高职占x%。

x年初职人员占在职劳动人口的x%,中职占x%,高职占x%。

x年初职人员占在职劳动人口的x%,中职占x%,高职占x%。(在职劳动人口不含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及个体劳动者x人)

三、人才引进情况

1、外地人才流入(调入)本地数量

x年以前我县基本上没有开展人才引进工作,x年人才市场建成后,此项工作才有了较快进展。

x年调入外地人员x人。

x年引进人才x人,其中调入x人,聘用外地人才x人。

x年引进人才x人,其中调入x人,聘用研究生学历以上高级人才x人,具有高级职称的x人,本科学历x人,其他具有业务专长的x人。

2、本地人才流出(调出)数量

x年调出x人,x年调出x人,1999年

调出x人。

四、外地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进本地情况

x年x人,x年x人,x年x人。

五、引进人才规划及新出台政策文件

科研课题汇报范文2

为了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小学数学教研组自去年5月份起就成立课题组,开始了关于《基于我校开放式教学理论上的自主建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的筹备工作。经过几个月多种形式的对“新课标”“自主建构”“开放式”等理论的学习后,于8月中旬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开题工作。

本学期始,在课题组组长**的指导下,课题组制定了内容详实、操作性强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内容包括以各备课组为单位的子课题名称确立、理论学习、说课研讨、公开课研讨等。标志着课题研究进入了全组老师开展“重亲身体验、重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本学期课题组围绕各子课题认真开展的现场研讨活动3次,备课组内开展的研讨活动和网上研讨交流多次,特别是我组成员指导我校教师**参加市说课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值得表扬。

课题组老师们围绕“读书―教书―科研”为主线进行课题组教研活动,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我们真正实现了将“读书活动”服务于“教学实践”,从“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课题成果”的科研之路。

经过一个学期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课题组老师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在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半年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我们实验教师根据年级的不同,课型的不同,对之前研究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

情境---指导---提高式教学模式(新授课低年级)。

1、情境设计。

⑴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⑵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⑶创设启迪性的问题情境

2、学法指导

⑴操作实践

⑵思路点拨

⑶语言暗示

⑷合作交流

5)亲身体验法

3、巩固应用

“参与―互动”式教学模式(新授课中高年级)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2、呈现问题、启发诱导

3、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4、合作探究、解惑释疑

5、分层练习、内化知识

6、深化练习、拓展引伸

“自主型”计算教学模式(计算课)

1、创设情境、激趣

2、自主探索、猜想规律

3、组织交流、验证猜想

4、归纳整理、总结规律

5、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6、自我评价、课堂总结

“问题解决与构建网络”式教学模式(复习课)

1、联系实际、激趣导课

2、自主整理、沟通联系

3、总结评价、构建网络

4、综合应用、拓展提高

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借助活动、解决问题

3、运用知识、拓展练习

4、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三)、存在与需解决的问题

科研课题汇报范文3

去年12月底,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清水河道”建设的动员大会,并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县“清水河道”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了从今年起三年内县财政每年安排3500万元资金,投放全县面上“清水河道”建设。《意见》同时强调在“清水河道”建设中要加强河道规划的管理,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加强对人员的管理,确保河道清洁、帐目清楚、干部清廉,把“清水河道”工程建成廉政工程、放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为此,我们针对过去在河道规划施工、管理、验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根据《意见》的要求,按照县纪委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我们确定了《加强“清水河道”工程建设中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这一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探索性课题。

自4月份立题以来,我局迅速行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科室(组)负责人为成员的课题探索小组。并以局纪工委的名义及时下发了文件,通报了课题的基本情况,明确了各科室(组)的任务职责,提出了课题实施的具体要求。6月底,又制订了《探索性课题的初步纲目》,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及框架。现将目前为止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抓规范管理,提出了规划设计、招标投标、质量管理“三统一”方针。由于工程建设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容易出现各类腐败现象,为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我们把加强规范管理放在首位。在河道规划立项、招投标、施工组织、建设标准等方面给予严格把关。专门设计了《“清水河道”建设项目立项、验收用表》,规范项目申报格式,统一项目验收标准。根据县里两办今年72号文件要求,编制下发了招投标《示范文本》,明确招投标各项程序,确保招投标公平、公正、公开。

2、抓立项管理,树立了追求资金效益最大化的意识。“清水河道”建设,一块是镇村,一块是城区。镇村一块整治采取县、镇、村财政三级投资的方式,工程项目采取各村自报、水电局踏看把关的形式。由于各级财政支持力度较大,又事关老百姓日常生活,各地申报项目非常积极。为保证把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保护镇村建设“清水河道”的积极性,各科室组顶烈日、冒风雨一处一处实地踏勘考察,坚持本着“立项从宽,验收从严”的原则,认真地抓好各类项目的立项工作。

3、抓质量管理,出台了《××县“清水河道”建设管理实施细则》。为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廉政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在立项时就提出,工程立项必须符合二大要求,否则不予立项:一是工程申报必须符合规划要求;二是工程申报时必须附上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名单,注明联系方式。在之后发出的《加强“清水河道”质量管理的通知》文件上,还提出: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可由镇村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干部、水利站人员及村民代表等组成,并予以公布,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应认真行使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责,严格项目管理和质量监督,对检查情况要记录在案,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效益。

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订了具体的限时整改制度,对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及时提出整改要求。河道砌坎组就曾先后对××××*等地三个砌坎项目的基础部分作出返工处理,限时完成。清淤组也曾对××镇街河清淤施工不彻底作出过重新清淤的决定。此外,还积极探索群众性监督与专业监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工程质量检查备案制度。经常发行《“清水河道”建设简报》,总结推广各地加强工程质量、实行民主监督的经验和做法。

科研课题汇报范文4

一、相关概念界定

社会体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二、《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现状分析

(一)《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数量。《中国体育报》2010-2014年7、8、9三个月的体育新闻报道总数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报道数量最多的是竞技体育,达到52.9%,而社会体育所占比例只有17.4%[5],可见,社会体育并没有受到过多的重视。此外,通过对体育专业其他新闻报道进行调查发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在社会体育报道方面,都没有《中国体育报》数量多,由此可见,关于社会体育的新闻报道,远远少于竞技体育。

(二)《中国体育报》中社会体育报道标题分析。新闻标题的质量对于提高新闻稿件的阅读率有很大的影响,现如今,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观看报纸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时候,人们会抱着娱乐休闲的目的观看报纸,这时,新闻标题的新颖、独特、简洁就成为关键。如何通过简短的标题,及时抓住读者的视线,成为当前新闻报道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一点上,《中国体育报》有成功的经验。《中国体育报》在报道社会体育时,标题语句简短,语义明确,口语化强,能极大的引起读者的注意,如《甩不掉的羽毛球》、《水上排球》、《见缝插针,快乐健身》等,均体现出新闻标题的通俗化、大众化[6]。

通过对《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标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体育报》虽然在社会体育的报道数量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在报道社会体育过程中,仍然是尽心尽力。

三、《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一)竞技体育报道过多。在各大媒体新闻中,竞技体育都占据绝对的中心地位,不管是在新闻报道数量方面,还是在新闻报道质量方面,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都无法与之相比较,可以说,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竞技体育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竞技体育具有很强的悬念性、对抗性,能引起人们关注,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市场,与之相比较,社会体育缺乏热情,更是一些“平凡事”,很难引起大众的注意,缺乏相应的市场[7]。除此以外,造成社会体育新闻报道数量少的原因还在于,社会体育的新闻报道质量远远比不上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并没有真正走进民众的生活,仅仅是被大众所熟知,民众还没有对社会体育有深入的关注,这就需要新闻报道加强社会体育宣传,提高社会体育的影响力,让大众参与到社会体育中,实现我国的体育强国梦。

(二)报道形式单一。《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新闻报道大多以消息为主,关于社会体育的评论、特写、专访等内容少,通过对新闻报道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评论、特写、专访等形式的新闻报道属于更深层次的新闻报道,能让大众深层次了解认识事物,对提高大众的关注力有极大的帮助,在这方面可以明显看出《中国体育报》报道形式单一、报道角度不全面、缺乏深入挖掘,从而导致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的读者少。

四、《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实现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综合发展。对社会体育新闻报道而言,要提高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的数量和质量,就需要协调好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从当前情况看,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竞技体育呈现一家独大的现状,不管是报道数量,还是报道质量,社会体育都无法与竞技体育相比较,因此,要树立全新的体育传播理念,将关注重点从竞技体育转移到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综合发展上,只有转变体育新闻报道观念,才能逐渐改变民众的体育观念,提高对社会体育的重视力度,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的作用。在新环境下,单纯的竞技体育新闻报道已经不能满足民众对体育新闻的需求,体育新闻报道必须加大对社会体育的重视,注重对社会体育进行深入报道,实现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齐头发展,通过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合作竞争来促进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报道策划水准,加深报道深度。在进行社会体育新闻报道时,应提高报道策划水平,加深社会体育报道的深度,提高文字写作能力,全面体现出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的内涵。在新闻报道成稿之前,必须对所有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并对热点社会体育进行有效、合理的评论,从而获得良好的报道效果。对《中国体育报》而言,可以在前期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组织、策划,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跟踪、采访,在活动后期进行加工、评论,这样报道出的社会体育内容必然能引起大众的兴趣,这对提高社会体育的影响力有极大的帮助。

科研课题汇报范文5

 

一、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依托优势学科发展情况分析 

 

为了满足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需要的专门人才,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1999年,全国首批有8所高校获得了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资格,目前,全国已有125所高等院校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生,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梯队,相关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培训正在深入展开。 

由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没有标准可依,没有资料可参考,各校基本上都是利用本校的学科优势,在原有学科基础上结合本校特色确立自己的专业定位。 

通过对全国设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校调查,各校发展的方式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以社会学为基础进行建设,依托社会学的资源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社会角度开展研究。二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基础进行建设,利用原有的经济管理学科的优势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经济管理角度开展研究。三是以医学为基础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医学为基础,侧重发展医疗保险方向是近些年一些医学院校的探索。 

 

二、中央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保险学科交叉发展、培养特色人才的探索 

 

中央财经大学于2000年开始设立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至今己走过了10年的历程,目前已有248名本科层次的学生顺利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我们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岗位及课程设置方面的调研。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有65.38%的毕业生工作在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其中在保险行业工作的最多,占毕业生总数的34.62%。调查结果表明,具有中央财经大学特色的与保险学科交叉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 

 

1.在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下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中央财经大学的保险专业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因此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设立之初就树立了在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下依托学校既有的优质保险学科平台进行专业建设的理念,侧重发展社会保障。这种设置并不是两个专业的简单拼接,而是两个专业的有机结合。这种有机结合一方面是源于保险和社会保障这两个学科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虽然在我国的学科设置中,保险学归属于经济学科,而社会保障被划分到管理学科下,但保险与社会保障具有与生俱来相同的属性,二者都是应对风险的措施,保险和社会保障在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方面所采用的原则是一致的,都是多数人共同分担少数人所发生的风险——大数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险与社会保障都可以包涵在社会风险管理的范畴之内,因此中央财经大学这种专业设置,充分体现了保险与社会保障两个学科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这种专业设置体现保险与社会保障两个学科在内容上既有交叉,又互为补充,各有侧重。社会保障是公民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而通过商业保险则可以使人们获得更高程度的保障。从应对和化解人们所面对的风险角度来看,保险与社会保障既具有同源性,又具有补充性。 

 

2.依托学校保险专业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程设置,培养特色人才 

在较强的保险专业实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财经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其培养方案中,在保证完成教育部规定的主干课程的前提下,设置了一组与保险学科相结合的保险类课程,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形成了特色。这类课程包括: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学、精算学原理、保险法、保险基金管理与运用、风险管理等课程。 

对中央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表明:毕业生对保险类的专业课程评价普遍比较高,特别是对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学、精算学原理这三门课程。其中“保险学原理:在所有课程中排名第一,有65.39%的毕业生认为该课程对其毕业后的工作“有一些帮助”或“非常有帮助”。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方面这门课程是作为专业课程最先开设的,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形成有帮助,另一方面该专业的很多毕业生在保险公司工作,这门课程是其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基础。有46.19%的学生认为“人身保险学“课程对其毕业后的工作“有一些帮助”或“非常有帮助”;34.62%的学生认为“精算学原理“课程对其毕业后的工作“有一些帮助”或“非常有帮助”。 

我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体现了学校在保险学科的特色,使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不仅具备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了保险方面的专业知识,扩大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也满足了保险公司,特别是人寿保险公司对于具有社会保障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 

 

3.重视实践教学,共享保险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是通过实验、调研、实习等手段,使学生直接接触实务,了解实际部门的运作,对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实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央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内的实践技能训练和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两大类。课堂内的实践包括课堂讨论、案例教学、非独立设课的课程实验和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或模拟训练,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包括周末和假期的社会调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研究项目及“第二课堂”活动等。这些活动安排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形成了不间断的实践学习。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从2005年9月起在全院本科生中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一入大学就可以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系统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所在学校优势学科交叉发展的对策 

 

根据此次对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调查,结合其他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建设的情况,我们对未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结合所在学校学科优势实现交叉发展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选准优势学科,合理确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优势学科的结合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身是一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新体系,其内容包括劳动经济、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住房保障、教育保障,等等。但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理论本身还远未完善和系统化,甚至落后于本已迟滞的社会保障改革实践。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深入与理论的完善,作为主要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专门人才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也应突出特色,依托所在学校优势学科的基础发展是一种成功的尝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优势学科的选择,应选择那些与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有合适结合点的学科,在其基础上进行特色发展,绝不能进行随意的组合,否则该专业就会成为两个学科或专业的简单拼盘,学生掌握的知识难以系统化,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课程设置既要保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基础,也要体现交叉特色 

依托优势学科发展并不是办“第二个”某专业,应立足于培养具有本专业背景和交叉学科特点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体系中,既要保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开设,又要有交叉学科中与本专业领域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程。中央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原来的课程体系中,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学和精算学原理三门课程均体现了寿险公司的业务特点,受到毕业生的肯定,而风险统计模型课程虽与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有关,但与专业主要为人的风险提供保障关系不大,毕业生对这门课程反应冷淡。 

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应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要经常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专业研讨会、走访用人单位等形式及时了解课程的适应性,并及时调整。中央财经人学在这方面深有体会,现行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最初版本已有较大差异,根据毕业生反馈,我们及时删除了不适合的课程,如风险统计模型等,增设了适应需要的课程,如企业年金与员工福利、社会保障职业模拟(在高年级开设)等。 

 

3.师资队伍建设应体现多学科优势,切忌“自我保障” 

科研课题汇报范文6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次报告,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越秀区外国商人聚居地的特色文化,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态度,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观念,激发学生们自信的表现欲望。

学习重点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制表、报告、答辩

准备工具:相机一部,每个小组一张报告表格、一张b5纸,每人一支签字笔。

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导:(参考时间:3分钟)

教师导入明确本次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

1.学生们按照小组就座,将之前已经填写好的表格再次拿出来进行探讨,尽量让课题完善。

2.小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每个小组的汇报时间为5分钟,汇报的时候要求所有组员都要参与,汇报的时候可以适当用板书或者多媒体,汇报的时候注意仪容仪表,也尽量让语言清晰,让下面其他同学能够听清楚汇报内容。汇报的过程中,下面听汇报的小组要做好要点记录,对于一些疑点,可以在答辩环节进行提问。

3.汇报结束后,所有成员留在原地准备答辩,下面的任何一个小组的任何成员都可以问汇报小组问题,问题可以针对整个小组,也可以指定回答问题的人员。当然,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也可以提出来供汇报小组参考。

二、学生们按照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堂了解学生们的初步定题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参考时间: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