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变更风险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变更风险评估范文1
量化风险评估是本质安全设计的要素。2011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为量化风险评估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其中规定,通过定量风险评价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的个人和社会风险值,不能超过规定(如表1所示),若超过,则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在化工设计中,量化风险评估主要应用于4方面,包括爆炸性气体泄漏事故的后果模拟,用于抗爆控制室设计;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模拟,如硫化氢气体泄漏等;储罐火灾辐射热影响范围及强度模拟计算;火炬熄火事故的后果影响等。几年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对某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进行全厂量化风险评估,对20多套工艺装置和十几个罐区的潜在爆炸、火灾、毒物泄漏扩散等事故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进行了厂内和周边区域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厂区办公楼、化验楼等人员集中场所的总图方案进行了调整,为十几座抗爆建筑物提供了抗爆设计参数,核算了事故条件下有毒物质泄放的影响范围,优化了工程设计,减少了投资费用,大大降低了人员伤亡事故风险。
2合理控制风险
合理控制风险是本质安全设计的原则,安全设计最根本的原则是合理化降低风险。但合理的度的问题,经常会有争论。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是合理化控制风险的主要依据,也是最低要求。当然,若企业有更高的风险要求,可以高于国家标准。在化工项目设计时,要考虑事故预防的优先原则,优先降低事故率;也要考虑可靠性、耐用性优先原则以及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降低工艺风险的4项对策,按优先顺序排列。第一是本质安全性措施,就是在设计时消除危险,采用非危险或低危险性物料及过程条件,如:最小化危险物质、替代高危险物质、弱化不利的工艺条件、简化工艺过程的操作和运行。第二是被动性措施,通过过程和设备的设计特性,来降低事故频率或后果,所谓的“被动性”是指不需要启动任何的设施,如工艺和管道材料的设备选择、防火堤的设置,这些都是比较可靠安全的。第三是主动性措施,采用联锁控制、仪表保护系统及其他工程控制措施。第四是程序性措施,主要用于生产管理中,采用操作控制、管理检查、应急反应和其他管理方案,来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影响。对于一个化工项目的发展阶段,经历工艺开发、基础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建设、生产操作等几个阶段。想改变工程设计的本质安全性,最关键是工艺开发阶段,也就是在前期工艺研发时,有许多机会考虑怎样提高项目的本质安全性。随着建设项目的发展,改变本质安全性的机会在下降,但是改变外在安全性的机会在上升。
3本质安全审查
工程变更风险评估范文2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中图分类号: 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地质灾害评估,包含明晰的评估逻辑。建构在风险评估根基之上的评估技术,应当针对灾害独有的特性。例如:地质灾害独有的属性,包含易发属性、承载体关涉的易损毁属性。辨识二者特有的耦合状态,依托着地理平台,完成区段之中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选出来的最优技术,应能为接续的减灾防灾,提供最佳指引。
1定性定量解析
1.1定性解析评估
地质灾害潜藏着的风险属性,应当经由定性评析,明晰它的根本属性。评析之中的侧重点,包含受灾体特有的时空布设概率、灾害潜藏着的可能性、灾害附带着的损失层级。在这之中,灾害特有的易损性,是在设定好的区段以内,某一范畴的承灾体,表征出来的损伤程度。如区域范畴内的居民、公共特性的建筑物。承灾体特有的抗灾属性,包含本体自带着的这种属性、测定出来的灾害强度。
真正评价时,应当明晰承灾体特有的布设位置、灾害分布凸显出来的彼此关系。例如:在滑坡发生之时,人体特有的抵挡能力,是带有差异的。公共特性的建筑,固有的抗灾层级,也会凸显差异。地质灾害的延展状态,也会不断变更。这种情形之下,若要辨识量化态势下的易损性,是很艰难的。只能依托统计得来的数值,确认相对定量。
1.2定量解析评估
带有区域特性的、突发状态之下的地质灾难,应当依循死亡人数特有的概率数值、财产损耗表征出来的总概率,予以统计解析。现有的定量辨析,应当依循测定得来的数值,描画明晰的评估图。
在这之中,灾害特有的损失状态,是灾情辨识必备的评估,它被涵盖在总体范畴内的风险评估。根据调研得来的损失状态,预测得来的未来灾情,整合了危险属性、对应着的危害属性,属于快速评估。
1.3明晰评估前提
首先,发生过的事件,对未来时段的类似事件,带有凸显的指引价值。为此,发生过的、某区域以内的地质灾害,也会带有指引的价值。调研累积史料,能够推测得来大致态势下的灾害趋向。
其次,若某区段现有的地形,很近似调研归结出来的灾害地形,那么这种区段,也潜藏着灾害隐患。真实运用中,这种假定通常适宜。然而,也不应忽略掉例外状态。例如:历史时段中,渐渐形成的区段滑坡,变更了原初的地貌。但建构滑坡必备的地质状态,已经消失了。
再次,地质灾害关联着的根本要素,应能被辨识出来。风险特有的构成要点,包含量化架构下的表达路径、评估范畴中的易发等级、潜藏着的风险等级。整合定性定量,以便描画出这样的危险。
2细分的评估层级
地质灾害评判得来的精准数值,对应着设定好的制图等级。为便于比对,应当创设多层级架构下的评价精度。
例如:现有的评价,把细分出来的风险层级,分成三至五个。不同层级以内的评价结果,应与对应情形下的分级数量,保持同一。如把指标范畴之中的易发程度,分成细化的四个层级,那么对应着的危险性、风险评判得来的数值,也可分成四种层级。
为便利接续的制图,保证整体架构的美感及协调,细化以后的分区,应能添加同一颜色。依循从低至高这样的次序,渐渐加深颜色。
3制图必备比例尺
不同层级特有的比例尺,对应着制图范畴的多样类别。地质灾害特有的调查编录、灾害表征出来的易发性、威胁特性、设定好的风险区划,都对应着差异数值下的成果精度,也拟定了差异特性的运用范围。为了辨识区划特有的水准,地质灾害评判预设的分区,应当采纳适宜情形下的比例尺,妥善予以编绘。最优的比例尺,是在设定好的底图之中,对应着不同特性的评价分区。
依据调研特有的进展状态,在全国范畴内,或者省区范畴内,选出来的比例尺,应被限缩在1比20万以内。这样的比例尺,对于评判灾害特有的易发性、关联着的其他属性,都是很适宜的。然而,偏小数值下的比例尺,很难确保期待中的评估精度。偏大数值特有的比例尺,适宜查验危险性,或者编录等。此外,风险区划特有的制图流程,适宜筛选出来的重要城区、国家拟定好的侧重工程。
4采纳新颖技术
伴随技术拓展,遥感特性的技术路径、GIS特有的技术,在查验地质灾害之时,凸显出重要实效。这是因为,GIS协同下的遥感测定,能够辨识细化的灾害态势。它整合了查验及评估这样的全程,涵盖着调查编录的制备、建构起来的数据库、空间预测得来的评价数值、带有监测特性的预警数值、防治及管控等。数据特有的更新流程、信息互通及分享、地质范畴的信息布设,都适宜建构可视化特性的多重功能。
GIS架构下的风险评估,适宜突发态势的预测评价、应急状态之中的排查。它支撑了长时段的、动态特性的跟踪查验,评价得来的精准结果,便利风险管控。但从现状看,熟识GIS特有技术的人员,仍旧占到少数。未来时段中,有必要依托努力,不断更替偏旧的评估测定途径,采纳新颖技术。
5结语
从现状看,地质灾害关联的风险评判,累积了领域以内的珍贵经验,获取了凸显实效。但未来时段中,仍应接纳先进技术,针对调研得来的区域特性,采纳适宜情形下的评估方式,提升预测属性。
参考文献:
[1]龚士良. 中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集对态势分析方法[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01),02:83-87.
[2]吴树仁,石菊松,张春山,王涛.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J]. 地质通报,2009(05),08:995-1005.
[3]孙锡年.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11),04:436-439.
工程变更风险评估范文3
1项目融资风险评估方式
在大型建设项目发展过程中,对项目金融风险进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找到最佳的金融风险评估方式更是刻不容缓。
1)大型建设项目金融综合评估式。所谓综合评估式就是对大型建设项目各类金融风险,进行综合处理,将全部的金融风险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量化统一选对。对处理后的金融风险采用阙值归一算法,相互比对,相互运算,在整体风险中进行综合归纳。在进行风险评估运算法则中,最简洁、最方便的运算方法就是概化综合评估式。概化综合评估式最适用于大型建设项目中的复杂金融风险领域,风险结构越复杂,评估的风险指数就越趋向于精准。但是,大型建设项目金融风险防范工作,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由于施工中突发状况多频,未知因素根式不确定,导致概化综合评估式在运用过程中受到约束。
2)大型建设项目金融贝叶斯方法。考虑到其他方式的利弊各异,特别是针对于在大型建设项目金融风险评估时,风险评估领域必定会掌握有相当程度的经验与数据资料档案。但是,处在大量不确定因素的金融市场环境中,手握再多的评估资料,也不足以评判与断定多变的建设工程金融风险现状,只是在评估风险过程中把经验中的体会集中表现整理出来,为评估后人做方向上的指引工作。在已知的各类金融风险领域中,提取具有代表性制的风险因素,整理聚合,为接下来的金融风险评估工作做引导工作,整个过程是: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后处理,也称贝叶斯金融风险评估方法(如图1所示)。特别是在大型建设工程发展中,项目融资的加入为工程顺利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经济保障。项目融资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一项新型融资模式,它的产生为全国各大项目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项目融资在传统融资意义,增加了改善功能,大幅度提高了项目自身的资本拥有量,同时扩展了项目对资本贷款、债务解决能力,在根本上解决了项目本身的资金困难,并在此基础上为项目发展、项目收益都作出了杰出贡献。项目融资的顽强生命力,扶持了全世界各大型建设项目工程的发展,尤其是对处在发展中的中国,其发挥的经济价值体现更是淋漓尽致。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虽然名列世界前茅,但是由于发展历史时间相对尚短,管理体系还未做到足够的成熟,大型建设项目的自有资本能力更是不足,所以说:项目融资模式的应用结合,在根本上,为中国大型建设项目提供了经济发展保障,推动了大型建设项目的稳固发展,保证了项目顺利的进行。
但是,项目融资为大型建设项目带来诸多贡献意义的同时,也相对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金融风险。了解到项目融资对建设工程的重要性,以及项目融资本身非常复杂、要求技术水平更是极高的活动。项目融资活动在经历漫长的建设周期、未知因素大量存在的金融环境里,给项目融资带来了非常大的风险挑战。综合以上观点,研究项目中的金融风险,制定合理科学的建设方案,做好缜密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为了后续整项大型建设项目顺畅发展,创造了一个无风险、无阻碍的平稳发展空间。
2大型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应对措施
大型建设项目工程,建在当下、利在千秋。当面对各大型建设项目中普遍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时,积极主动采取一切可以应对和管理的措施,是大型建设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保障工作。本文针对当下在大型工程建设项目融资中产生的各种风险,提出了以下几点应对防范建议:
1)防范金融风险,规避风险爆发。在工程建立之前,为金融政治风险设保投保。联合中国各大保险公司,例如中国保险、平安保险等国有保险,以及外汇信贷机构和各类保险机构,为中国大型建设项目金融提供风险保障。二者之间相互监督,有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
2)结合政府部门,利用拥有财政、管理及调控多功能于一身的政府部门,为大型建设项目提供信誉保障。由此一来,大型建设项目中可能爆发的政治风险、金融汇率变更等,在政府的支持辅助下,可以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工作,不至于对突如其来的金融风险而手忙脚乱。
3)做到建设项目金融国际化。与世界项目金融接轨,与时俱进,掌握更多的国际一手信息、拥有更多实战能力,结合国外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应用于我国大型建设项目工程中。
3结语
工程变更风险评估范文4
[关键词]工程变更、因素分析、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S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4-0111-01
1.引言
土木工程建筑企业一般而言具有投资较大,周期较长,整体性较强,涉及比较多的东西,在许多项目中的实施不可避免的变化实施施工合同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环境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工程很容易变更,总体而言变更的情况有以下两种:一是传统的工程变更形式的简单变更,二是包括不可抗力还有业主违约等因素所引起的被动的工程变更。众多类似的这些影响因素导致项目变更对整个建筑项目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项目的延误、投资失控,返工,甚至是劳动和机械损失的效率。本文着重分析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变更的风险因素,施工环节为主要研究过程,同样对于其他项目工程变更控制也起良好的作用。
2.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一般是指在建设程序,结合项目的内容、数量的协议签署前,按照施工质量要求和变化相关的标准,不断变化的条件和新的业主变更施工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项目风险及其类型
3.1.项目风险
项目风险是指投资项目前期已经对项目市场、技术以及经济等进行预测,但是因为诸多风险因素而导致预测成本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情况和预测情况有所偏差,以至于项目发生损失。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有:风险的客观性和必然性、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可变性、风险的相对性和风险的阶段性。
3.2.风险类型
3.2.1.业主风险
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业主的风险是:投资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管理风险。
3.2.2.承包商风险
承包商的风险应由承包商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承担,除了业主的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不同阶段的风险是不同的。
3.2.3.其他风险
合同风险与人员风险管理。本合同的条款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原则。
承包商善于通过合同管理寻求自己的利益,不善于管理合同的承包商无法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要学会使用合同条款,使自己的利益得到维护,获得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承包商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所有的损失只能由自己承担。
在整个项目工程中,不论大小不论时长,对于人员操作,要求真的是非常高的,如果业主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一般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的素质没有达到标准的话,那么一个项目的质量基本上是完全不能保证的,一个团队也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
4.风险定级
风险和损失是息息相关的。按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风险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后果可以被忽略,所以可以不采取相关控制;二级,后果较轻,不至于造成某分项工程的破坏,可适当采取相应措施;三级,后果严重,会造成某分项工程的破坏并有人员伤亡,必须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四级,灾难性后果,应立即排除。
5.风险控制和管理
5.1.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在施工进展过程中应收集和分析与风险相关的各种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对其进行监控并提出预警。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第9部分“施工管理”的“9.1”规定可供其他工程建设参考。应完成一下工作:建设各方施工风险分析及职责划分、制定现场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实施制度、编制关键节点建设风险管理管理专项文件;编制突发事件或事故紧急预案。
5.2.风险管理的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
施工风险管理过程包括施工全过程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和风险控制。风险识别的任务是识别施工全過程存在的风险,其工作包括:收集与施工风险有关的信息、确定风险因素、编制施工风险识别报告。
任何一个风险源都不能够被忽略,可能一个小小的风险源,但是日久天长必定会形成许多许多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风险。因此,风险评估是很重要的。
对于重大工程的风险,承包商在面对时一般会避免,也就是说采取回避的方法,承包商可能会完全采取放弃投标的方式,进一步将目标转移到那些风险相对比较小的项目进行投标;当承包商承担了高风险的项目,这时候呢通过改变工艺或原材料的方法,往往可以使风险状况得到改变。
风险转移,指任何一方通过合同协议,把自身风险率或风险量较大的工程转移向并非保险业业内人士的人,风险转移也可以通过买卖契约、分包合同、联合经营的形式,使风险所产生的损失法律责任被转移。对于风险所造成的财务损失负担,则也可以通过寻求外来帮助来化解危机。就好像当土木工程工程建设合同条款中涉及许多具体的问题时,合同双方就会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写清楚,例如因发在施工期间材料价格有变动时,总价由发包方承担,当然,潜在的风险损失也可由发包方通过合同条款被转移给承包方。
6.重视管理,积极应对
6.1.建设项目工程变更前期相关工作要得到重视
在项目开始前可以去工地现场看看,考察考察。弄清楚确切的施工情况,并且保证施工的环境和条件,事先分析可能会导致影响目标偏差的各种因素,然后根据这些我们已经分析出来的因素,继而产生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对可能产生变更的项目报相对来说更低的价格,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变更取消该项目或减少工程量,这也是使其他项目价格得到提升的一种方式。重视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变更前期相关工作,使工作特征被更好的明确,也使土木工程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6.2.积极面对风险
项目团队要提前进行一个彻底的计划,在每个有必要行动的时候就行动变更计划,尽量不可预见的情况下,那么倘若这种变化真的是不可预见的,项目团队应积极主动应对,千万不能消极,沉着冷静,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携手一起面对风险,渡过难关。
作者:杨朝廷
参考文献
[1] 《教课导刊:电子版》.2016(6):136--137.
工程变更风险评估范文5
风险管理的动态性是由客观因素的多变以及对地质因素了解的局限所决定的,施工前需制定突水(泥)风险处置预案,做好应对突发风险的准备工作,建议在加深地质勘查和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再评估,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合理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预定的目标。
关键词:长大隧道,风险辨识,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With large-scale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long tunnel of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pproach to risk analysis and rigorous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risk of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GGR Sandu tunnel, for example, to survey the main line, the integrated use of risk AHP, Matrix Metho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brainstorming and other method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risk Sandu tunnel exists, and to lower the risk control measures, effective and orderly advancement for tunnel construction provides the basic theoretical basis of risk management.
Dynamic risk management is changing and understand the limitations of geological factors determined by objective factors, need to be developed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inrush (mud) risk treatment plan, prepared to deal with unexpected risks of preparatory work, it is recommended to enhance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risk re-evalu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properly handle the risk of adverse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 incident, at a reasonable cost to ensure the safe and reliable achieve the intended goals.
Keywords: long tunnel,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management, risk control
一、三都隧道地理地质概况
三都隧道全长14598m,隧址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境内,进口位于王司镇,出口位于普安镇。地形地貌:隧道进口段属溶蚀丘峰洼地地貌,丘峰呈低缓浑圆馒头状连绵起伏,宽缓谷地相间出现,一般相对高差50~150m;隧道出口属侵蚀构造台状中低山地貌,多为硬质碎屑岩层盖顶的平台山,缓倾单面山为主,局部为南北向展布的脊状山脉。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主要包括泥灰岩、钙质粉砂岩夹页岩偶夹灰岩,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泥质砂岩,页岩夹钙质粉砂岩,灰岩、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等。地质构造:隧区位于杨子准台地滇黔褶断区黔南坳陷断束的东北区,振荡运动频繁,沉积间断较多;褶皱运动以燕山期为主,形成背斜宽缓、向斜紧密的隔槽型褶曲带,其构造线多为南北向;隧道位于区域性的王司背斜与舟溪向斜南端平寨向斜之间,王司背斜位于进口外侧,隧道进口段位于该背斜的E翼;舟溪向斜轴部通过隧道出口。本隧道断裂构造很发育,且存在向斜构造,褶曲及断层富水赋存条件好,形成明显的承压涌水带;岩溶管道水赋存于可溶岩的溶孔、溶蚀裂隙、接触带。
本隧道主要不良地质风险因素为:
岩溶密布
断层、软弱夹层及软质岩变形
高应力
地下水富集
三、风险评估程序及方法
3.1风险评估程序
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及建设单位相关要求,结合贵广铁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本隧道评估基本程序是:
(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3)提出各风险因素的等级,综合确定各隧道风险等级。
(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5)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定,并针对高度和极高的风险等级,组织专家组评审。
(6)上级单位以书面的形式明确隧道安全风险评审意见。
(7)当次评审结束。参建单位按《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各负其责,做好施工阶段风险过程管理。
3.2风险评估方法
以调查法为主线,综合运用风险层次分析法、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估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
四、风险评估的内容
4.1风险评估的对象及目标
评估对象:三都隧道施工阶段风险。
评估目标:通过风险评估工作,识别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等级,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从而达到保障安全,提高效益的目的,后果或损失与评价目标关系见下表。
后果或损失与评估目标关系表
4.2风险评估内容
(1)岩溶。隧道洞身进口~DK127+700段白云岩夹灰质白云岩,钻探揭示岩溶发育程度中等~强烈,地表岩溶形态不发育,勘探岩芯多见细小的溶孔、溶隙,并见洞径3.2m的充填溶洞;DK128+000~DK133+000段地层中。地表调查岩溶弱至中等发育,但DK129+800深切沟谷两壁悬崖多见沿层间发育的干溶洞并见有水溶洞出露,岩溶发育、岩体极破碎,极可能遇大型溶洞、大段溶蚀破碎带、大型贮水岩溶管道,故应加强预测预报工作,作好突水、突泥等危害的应对措施。
(2)断层破碎带。DK134+100~DK135+350洞身围岩粘土页岩、砂质页岩为主,隧道埋藏深度大于500m。故围岩开挖后有产生过大变形的可能,故考虑该段为围岩变形段,部分围岩可能存在软质岩大变形。
(3)岩爆地段。隧道埋深大于500m时,深埋贫水地段地应力较高,尤其是石英砂岩、板岩地段可能发生弱岩爆。
(4)软质岩变形段。隧道埋深200~700m,受高地应力的影响,软岩易产生塑性变形。开挖时必须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开挖揭示以及量测情况,必要时测试地应力重新进行验证观测变形等级,并判断是否出现软岩大变形,并及时反馈设计和监理单位进行变更,采取有效的安全施工措施。
(5)洞口浅埋特殊岩土地层。三都隧道进口为棕红、灰黄、褐黄色的硬塑状红黏土,大部黏性较好,土质均匀,刀切口面光滑,质稍软;局部土质不均匀,夹强风化白云岩质角砾,厚度不均,厚2-15m,具弱膨胀性。施工前采用抗滑桩加固地层,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洞口浅埋特殊岩土监控量测的方法减少施工风险。
五、风险评估结论
经风险评估,本标段隧道安全风险见下表:
(六)残余风险等级评定
通过对三都隧道初始风险等级评定,对安全风险等级为“高度”、“极高”的风险事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对初始风险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处理以后,进行残余风险评估,残余风险等级见表6-12。
七、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对三都隧道初始风险等级进行统计,52.2%段落塌方初始风险等级判定为“高度”,9.7%段落突水(泥)初始风险等级判定为“极高”,23.9%段落岩爆初始风险等级判定为“中度”,地表失水初始风险等级判定为“中度”,工期延误风险判定为“高度”,综合考虑各风险因素,三都隧道初始风险等级为“高度”。
三都隧道风险等级评定统计表 表7-1
采取相应的工程对策后,判定其残余风险为“低度”、“中度”风险,综合考虑各风险因素,三都遂道残余风险等级为“中度”。因此,三都隧道在施工安全目标风险方面都是可以接受。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通知》(铁建设 【2007】102号)。
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 号)
3、基础资料
⑴新建贵广铁路GGTJ-2标施工相关合同文件
⑵GGTJ-2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010年修编版)
⑶设计院前期对隧道地质勘察报告
4、设计院初步设计风险评估报告
5、新建铁路贵广线施工图
6、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⑴《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
⑵《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⑶《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⑷《铁路隧道辅助导坑技术规范》 (TBJ10109-95)
⑸《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⑹《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J259-2003)
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
工程变更风险评估范文6
关键词:维修规则;可靠性;可用率
作者简介:邹维祥(1982-),男,山东昌邑人,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维修部维修管理处副处长,工程师。(山东 海阳 265116)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215-02
目前,国内核电单位均在借鉴美国核电站的良好实践以期改善设备可靠性,从而提高运行业绩,其中就包括维修规则的应用。维修规则用于帮助核电业主识别高风险的SSCs(构筑物、系统及设备),以充分利用电站的资源提高维修的有效性,并合理平衡电站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率。
西屋为AP1000项目提供了维修规则管理大纲,用以指导业主建立适合电厂自身的维修规则实施大纲。该大纲作为整个设备可靠性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对维修有效性的监测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维修规则的内容及在美国核电站的应用实践进行介绍,并就如何开展后续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维修规则的内容
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NRC (核管会)与业界评估发现,核电厂跳机或降功率事件绝大多数与设备维修作业直接相关,因此于1991年7 月公布了核电厂维修有效性的监测要求,即维修规则(以下简称MR)。[1]要求核电厂要有一套机制来监测设备维修的有效性,并于1996年7 月正式生效实施。同时,了核电厂维修有效性的监测导则,[2]对各电厂进行具体的指导。
1.维修规则管制条款
维修规则内容包括管制条款(a)(计4项条款),即(a)(1)、(a)(2)、(a)(3)及(a)(4);范围规范条款(b)(计2项条款),即(b)(1)及(b)(2),其定义如下:
(1)条款(a):监测管制要求。(a)(1)在条款(b)所界定的系统或设备,应监测其性能或状况,若无法达成预定性能准则应进行特别监测,并作适当改善,直到其恢复正常性能准则。(a)(2)在条款(b)所界定的系统或设备,经过适当的预防保养,如显示其性能符合标准,只要按照维修计划,继续执行一般性监测即可。(a)(3)至少每一燃料周期(最长不可超过24 个月)要对性能目标监测及预防性维修工作的成效评估一次,评估时要参考实际运转及业界经验,必要时须调整维修项目或周期,避免因维修过度或太少而使设备可用率与可靠性无法达成最佳匹配。(a)(4)在执行维修作业之前(包含但不限于定期试验、维修后试验、纠正性和预防性维修工作),对于经风险评估为安全重要的系统或设备应评估及管理因执行该维修作业所增加的风险。
(2)条款(b):MR的范围界定。符合下述标准的SSCs 均属于MR的范围:(b)(1)安全相关的SSCs在发生设计基准事故期间或之后,用来确保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的完整性;且有能力停堆并使其处于安全状态,或确保能够预防或缓解事故后果的能力,避免发生厂外放射性泄露超过法规10CFR100中的标准。(b)(2)非安全相关的SSCs:用于缓解事故或瞬态,或用于执行电厂应急运行规程;其失效可能会导致安全相关SSCs无法执行其安全功能;其失效可能会导致紧急停堆或启动专设。
2.维修规则相关的重要定义
功能故障(FF):MR范围内的SSCs无法执行其预期功能。
维修可预防的功能故障(MPFF):由于维修相关活动导致MR范围内的SSCs无法执行其预期功能,包括初次故障和重复故障。例如由于齿轮箱问题导致电动阀(MOV)不能开启,影响了重要系统就属于MPFF,而由于设计问题导致MOV不能开启不属于MPFF。
性能准则:用于确定MR范围内SSCs的性能是否令人满意而制订的标准。
性能监测:持续或间断的试验、检查、测量或对物理特性及性能进行趋势分析,以确定目前或将来的设备性能和潜在失效。监测通常是在非侵入的基础上进行的。
风险重要的SSC:那些对风险贡献比较大的SSC。
风险降低值RRW(Risk Reduction Worth):指假设SSC对于各种失效状态都具有很好的可靠性,而产生的风险降低量。SSC的RRW如果超过了CDF的0.5%,也就是超过1.005,则认为是风险重要SSC。
风险增加值RAW(Risk Achievement Worth):指假设SSC对于各种失效状态都失效,而产生的风险增加量。SSC的RAW如果超过两倍的CDF,也就是超过2,则认为是风险重要SSC。
可靠性:是对SSC将来不出现功能故障这种期望的一种衡量。上述的FF和MPFF均是可靠性的指标。
可用率:SSC能够执行既定功能的时间占总的要求其执行设计功能时间的比例。它与不可用率的和为100%。
二、维修规则在美国核电厂中的应用实践
实施维修规则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电站SSCs在合理维修的基础上能够执行既定功能,同时在可靠性与可用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美国核电站自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下面以美国某核电厂为例,简述其实施情况。
1.电厂相关人员/部门职责
系统技术处处长(Engineering Systems Manager):负责电站整个MR工作的实施,包括对MR大纲进行监测和维护、为MR范围内的系统分配系统工程师及批准任何MR系统设备清单的变更。
电站MR总协调人:由系统技术处处长指派,负责每天审查所有与MR有关的状态报告。与各部门MR接口工程师沟通协调有关变更、报告、组织召开会议等。
MR专家团队:负责审查相关文件,包括性能准则、纠正行动及目标等,审查MR范围的变更。对MR相关的决策提供支持,包括最终风险重要功能清单的确定。
系统工程师:负责责任范围内MR系统的管理,包括制定性能准则、(a)(1)系统的纠正行动计划和目标、可靠性事件的状态报告处理、系统设备状态监测和趋势分析、当系统转为(a)(1)或超过性能准则时评估可靠性和可用率间的平衡。
2.实施流程
系统技术处负责整个电站MR的归口管理工作,除《MR管理大纲》外,还编制了《MR大纲的评估》、《MR大纲范围的变更及大纲接口》、《MR大纲的实施》、《MR目标设定及监测》等程序对MR相关工作进行规定和约束。主要实施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筛选列入MR范围内的SSCs清单。SSCs的筛选标准主要看SSCs的功能重要性和失效后果,将重要的SSCs而非电厂所有设备置于维修规则下监测。维修规则(b)节中定义了监测范围。采用这种方式在力图提高SSCs可靠性的同时不用过多增加成本。电站MR总协调人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各系统工程师进行SSCs筛选,形成MR范围内的SSCs清单,例如安全相关的安注系统、高压安注泵、非安全相关的凝水贮存箱(向辅助给水供水)等。
(2)判断风险重要度。电厂通过PSA的分析结果(主要是利用上文提到的RAW与RRW结果)进行筛选,最后将筛选出的清单及判定依据提交至MR专家团队进行确认,最后由技术部经理批准。经过筛选形成电站的风险重要设备清单,例如厂用水泵、正常余热导出泵、应急柴油机等。
(3)建立性能准则。所有的风险重要SSCs和非重要但处于备用状态的SSCs应建立专门的准则(SSC级)。因为处于备用状态的SSCs平时不运行,用厂级准则不能监测它们的性能,只能通过试验来监测,因此也要建立专门的准则。备用SSCs准则可定性描述为“需要时能够正常启动,完成它的功能”,所以用可靠性作为准则是合适的。其他非风险重要性的SSCs建立厂级性能准则,厂级性能准则应该包括:每7000临界小时、非计划停堆数、非计划安全系统触发、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非计划发电量损失与额定发电量之比)。
对于可靠性指标(适用于对备用系统的性能的要求),一般描述成“在18个月循环周期内百分之几,或不超过多少次在需要启动,动作或执行备用功能时失效”。具体通过PSA、历史数据或专家意见来建立。
对于可用率指标,一般描述成“在18个月循环周期内百分之几,或不超过多少小时不可用”,可通过PSA、历史数据或专家意见来建立。
关于MPFF准则,如果MPFF用来描述可靠性指标,可以不使用其他的可靠性指标。MPFF指标不考虑安全重要性或运行/备用状态,但有“不重复发生MPFF”。
电站还列出了专设动作、负荷减少、能力因子、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跳堆等性能指标如何描述。厂级指标一般用于安全不重要的系统,但电站要求所有的SSC均要满足厂级指标,厂级指标分为在线运行和停堆工况。
以上工作均由系统工程师根据电站历史运行经验及业界经验数据进行,制定出电站MR范围SSCs的性能准则。
(4)性能监测及确定纠正目标。准则建立后,由电厂的系统工程师对SSCs进行性能监测。监测定期执行包括收集、跟踪趋势、评估与性能有关的信息。信息来源有维修反馈、巡检、试验、设备更换、状态报告、系统日志等。
首次评估(对比性能监测结果和性能准则做出首次评估)要决定SSC是按照(a)(1) 还是按照(a)(2)来管理。如果可以证明SSCs的性能能够通过预防性维修有效控制,就可以按(a)(2)管理,不需要再进行监测。这里需要借助电厂的历史数据和来自业界的经验、数据作为依据。
监测、评价性能准则和目标与日常工作联系在一起,主要是采用状态报告。发现事件后,系统工程师按照“状态报告”流程,并判断该事件是否为MR范围内SSCs相关的事件。若为MR范围内的事件,应进行功能失效评价,以决定对电厂的影响以及此状态是否引起维修规则功能的失效,若影响其他系统的维修规则功能,则应通知其他系统的系统工程师。
接下来进行MPFF评价,主要判断依据有:SSC属于维修规则范围内,不能实现规则范围内的功能,通过适当的维修活动可预防。三条同时满足即为MPFF。
性能准则不满足或实施纠正行动后仍发生重复MPFF,则要制订纠正行动及目标,建立目标后需继续进行监测。如果必要,要进行额外的监测任务,监督试验或预防性维修活动。对于(a)(1)类的,所有纠正行动应在(a)(1)计划中标明。监测结果显示如果满足了目标,则回到之前继续用性能准则监测。如果不满足,应进行原因分析,考虑是否纠正行动不合适或者目标设定不合适,作适当修改后继续监测直到满足目标为止。对特定的已经建立目标的监测要能反映性能变化的趋势。
(5)(a)(1)与(a)(2)之间的相互转换。当SSCs性能可以得到保证时,根据维修规则可将其从(a)(1)转到(a)(2)。转换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如果监测周期等于或小于6个月,则三个监测周期内性能需可接受;如果监测周期超过6个月又小于两个燃料循环,则连续两个监测周期内性能需可接受;如果能够有成熟的方法找出性能降低或失效原因并纠正,不再需要监测的。
(a)(2)中的SSC按照预防性维修大纲进行管理,不需要特别对待。对SSCs采用合适的预防性维修,如果维修中或维修后评估发现性能不符合要求,或者运行中发生了失效,则必须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故障原因、故障影响,以及是否为MPFF。如果分析表明风险重要SSCs发生功能失效或范围内任意SSCs发生MPFF,则要放入(a)(1),建立目标,执行特别管理。
如果不是MPFF而是其他如设计问题造成的则仍按(a)(2)管理。根据分析结果,如果认为变更成本过高或可以运行到失效,可不作改变,如果需要则可采用设计变更等方法予以纠正。
在美国核电厂内,可在各会议室及走廊上随处看到目前机组的(a)(1)系统名称,用于提醒所有人员,要大家共同努力采取行动将(a)(1)转变为(a)(2),以提高SSCs的可靠性。
(6)维修活动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并不是所有MR范围内SSCs的维修活动都需要作评估,(a)(4)规定可以只限于经分析认为会对公众健康和安全造成显著影响的SSCs。有的维修活动可在机组正常运行时执行,有的只能在停堆换料时进行。根据维修活动实施的时间不同,电站将风险评估分为功率运行工况下评估和停堆工况下评估。
根据对风险的分析评估采取必要行动,提高对风险的认知和控制、减少维修活动的持续时间、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还要准备好风险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对于正常运行期间,设备退出运行状态的时机及时间会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以便在可靠性和可用率间寻求一个最佳平衡。在美国核电厂的生产计划中,即可看到某一项维修活动的风险评估结果,电站相关部门在进行工作准备时会按照电站程序,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维修活动采取不同的措施。
(7)定期评估。电站系统技术处负责组织成立评估小组,按照(a)(3)的要求以及电站程序《维修规则大纲评估》对维修规则进行定期评估。评估的内容包含MR范围、风险重要的系统设备清单、性能准则及监测过程、纠正行动的有效性、可用率与可靠性之间的匹配等。评估的全过程由MR总协调人负责以状态报告的形式发起并记录。
三、维修规则在海阳核电的应用探讨
维修规则在美国核电站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且西屋公司提供的一系列技术文件中有几份都涉及到维修规则相关内容,为了保证机组投运后设备的可靠性及维修有效性,海阳核电非常有必要在合适的时机拟定《维修规则实施大纲》。
西屋提供的设备分级导则中,其设备分级原则就包含了相关要求,例如关键一级设备判据中的第一条就提到了“导致MR范围内风险重要功能的丧失”,非关键级设备判据中的第一条就是“导致MR范围内非风险重要功能的丧失”。设备分级是设备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西屋提供的设备分级原则将维修规则的要求涵盖进去,由此可见实施维修规则的重要性。
西屋已经在D-RAP大纲(即设计可靠性保证大纲)中向业主提供了MR范围内风险重要功能的设备清单(此清单参考了PSA的分析结果及专家团队的意见),这就大大弥补了海阳核电目前阶段在PSA分析经验上的不足,减少了很多工作量,可以直接应用。机组商运前,可以针对该清单中的设备,结合相关设计文件,制订初步的设备级性能准则,将性能监测任务分配给设备工程师。商运后,由系统或设备工程师按计划进行监测并定期编制设备健康报告,从而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逐步优化性能准则及监测要求。同时,电站逐步掌握PSA技术方法,采用自主分析或委托分析的方式筛选出MR范围内的全部SSCs。
机组商运后,利用与美国核电站对标的平台以及国内其他核电站维修规则的实施情况,逐步健全维修规则管理体系,编制维修规则管理大纲及其他支持文件,应用风险指引方法(即Risk-Informed)管理维修活动的风险,优化大修项目清单,提高在线维修项目的比例,缩短大修工期,改善机组的运行绩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