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调研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管理调研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调研问题

企业管理调研问题范文1

截止2012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贡献GDP的58.5%,贡献外贸出口额的68.3%,贡献税收的52.2%,解决超过80%的就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总体竞争力弱、管理水平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等问题依然突出。赛迪经略经过四个多月的调研和走访,对近4000家中小企业管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集结而成的这份名为《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蓝皮书》通过构建以“战略管理评价”和“基础管理评价”两个维度为核心的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评价体系,对中小企业健康状况进行了系统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指数为61.1,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战略管理健康度指数为56.5,基础管理健康度指数为63.1。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主要面临以下管理健康问题:

1、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意识普遍落后是健康指数偏低的内在原因;

2、战略规划制定的科学性不足,企业对内外部环境状态缺乏全面、系统、客观、清晰的认识和判断,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确或不科学;

3、战略实施的目标导向不明确,发展目标、经营计划管理比较欠缺,战略实施保障条件不足、实施效果不理想;

4、企业战略评估机制缺失、调整职能发挥不足,导致战略规划的适应性较差;

5、企业组织管理不规范、职责不清晰、权责不匹配、决策随意性强、人治现象较为明显,制度建设滞后且执行不到位,信息化应用水平低;

6、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经营信息和数据利用率低、绩效管理片面、激励不足等问题,导致基础管理难以对战略目标实现形成有力支撑。

赛迪经略从企业属性、行业分布、区域分布、企业规模(收入)、发展阶段等不同维度对参与调研的中小企业进行统计分析,企业管理健康状况差异较大。

1、私营企业管理模式粗放

调研统计表明,私营企业的管理健康度指数最低,仅为56.3,由于其在调研样本中占比超过六成,因此也直接影响综合健康度指数;外资企业(80.5)和中外合资(77.6)由于管理意识较为先进,并普遍引入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其管理健康度指数明显高于私营企业。而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健康度指数也不高,分别为62.4和59.1。

2、高精尖行业管理更规范

不同行业的管理健康度指数差别较大(最大差距近20%),健康度指数与企业所在行业对知识和技术水平要求、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幅度要求有一定相关性。调研企业中,IT、医药等知识技术密集的行业管理健康度最高,零售、制造业等精细化管理要求较高的行业企业管理健康水平较好;而餐饮服务、运动休闲等行业的管理健康度相对较低。见图1。

3、管理水平呈东中西递减

华东、华北、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主要受该区域中小企业数量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国际化程度高、政府及行业协会充分重视、配套政策灵活丰富、引导扶持举措得力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

其中华东地区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指数最高,为64.1;华北其次,为62.3;华南为61.0;华中和东北以及西南分别为58.4、56.3和54.2;西北最低,为53.5。

4、健康状况与规模正相关

调研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总体随企业规模扩大而不断上升。较大规模企业的管理幅度较大,要实现和保持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要求更高,企业管理者主动提升管理水平的需求更为迫切、积极性更为高涨。见图2。

5、成长期企业管理最健康

企业管理调研问题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32-01

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学科,也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新时期企业发展对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的问题。可见,探索中职学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寻找有效的教学艺术势在必行。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门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树立经济观念和现代管理观念,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充分体现,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学生观念

目前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观念中,总是习惯的认为只有专业技术、专业课程才是值得着重学习、深刻把握的,而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企业管理》课程是不值得花费精力去研习的。那么,教师应该使学生意识到:单纯的掌握专业技能,学生会成为一名技术工人,会获得工作的保障;但是,只是单纯的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个人的发展,企业的良好运行,都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理论来加以指导。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综合型人才。相应的企业管理理论的汲取,不仅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更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更有利的保障!这样,只要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学习兴趣树立了起来,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教学效果才能有保障。

二、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贴近专业需求

《企业管理》课程内容相对统一和规范,主要分为“基础模块”(包含“企业创建”和“资源管理”)、“应用模块”(包含“营销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提高模块”(包含“文化与战略”和“质量管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努力改进课程结构体系的同时,根据学生专业不一、要求不同、学时不等的特点,讲课时要注意“专业对口”,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地安排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因才施教”。例如对硅酸盐专业的学生,要强调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系统效益思想,如质量管理中的经济计算、设备管理中的经济评价等等。对各个专业学生都要加强技术经济分析的内容,尽量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介绍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和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较好地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效益观念。

三、运用生动的案例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使学生把枯燥的理论主动应用到一个逼真的具体场景中,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从主观实际出发,提示管理活动的各项规律,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实践性等特点。此时,若没有生动案例的辅助,中职学生因为经历少、阅历浅,很少或者没有实践管理工作经验,就无法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贴近教学内容的、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圆满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践活动的教学,提升学生技能

有了理论做基础,加以实际案例来分析,学生必然会产生渴望动手一试的心态。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来直观的面对企业管理。可以让他们做一份市场调查,拟定一份营销报告,也可以参观工厂,起草生产作业计划。在进行考评时,应用综合性的知识来进行考核,设计一些具体实验或计划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企业管理理论的理解,加强对企业管理技能的培养,以达到教、学、做统一的效果。

另外,教师还应强化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在教学中设计包括“读写议”、实验模拟、案例讨论、企业实地专访和聘请企业家、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上讲台等多种实践性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组织对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企业管理的实践性教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通过调研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参加校内的“技能周比赛”,以及参加全区、全国的“技能大赛”等提供素材。

五、改革课程考核的办法,提高教学效果

为提升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考核方式。以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实际问题回答等作为考核内容;制定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三方主体多维度、多方式的立体考核评分体系,通过实时考核、事事考核达到督促学生日常学习,提升专业技能的目的;还应定期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等方法。更重要的是期末考试可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一部分为闭卷笔试,另一部分为综合性案例分析,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企业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把理论考试成绩、实际调研能力和研究成果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调动学生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而言之,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渠道、获取式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中职学生对《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参与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所以,中职学校的《企业管理》要真正完成其使命,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学基本功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也要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与发展,这将是本学科教师要为之不懈努力的一个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荣胜.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

[2] 陈秋元.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

[3] 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企业管理调研问题范文3

【关键词】高职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43-02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不断深入,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由过去的学历型、学科型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社会需要具有全面的管理知识、卓越的组织能力、敏捷的思维方式、高超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对这种人才需求的新结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需求,在高职教育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办出教育特色。广西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开展调查有利于培育更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型人才。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社会需求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课题组对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的2006级、2007级、2008级和2009级等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进行了毕业生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的调研,安排各专人分别对毕业生展开覆盖式电话、网络询问等调查,试图通过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用人单位意见等调研,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一)历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走访与跟踪调查。课题研究组派专业教师前往广东等沿海地区对毕业生进行回访,并了解广东地区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况。调研人员先后几次到广州、东莞、深圳三地进行专业定位及毕业生跟踪调研,走访了深圳市景光物流有限公司、东莞时尚电器有限公司、东莞市明扬广告公司、广州南方人才市场、东莞市创富人力资源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大多数用人单位均要求毕业生能吃苦耐劳、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工作的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注重有晋升有事业抱负、管理潜能、思维敏捷的人员,在学校时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往往具备这些方面的素质,他们得到提拔的机会就比较多。在珠三角地区制造型企业较多,对品管员和仓管员的需求较大,如品管员要求掌握常用的品质管理技术、ISO 9001:2000质量体系和5S管理法;仓管员要求能独立开展及处理仓库日常工作,熟练操作OFFICE,有ERP系统操作经验优先。在与管理2005级、2006级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看,学生们对三年的学习的课程内容基本感觉满意,对教师的师德感觉很满意,对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觉得帮助不大,认为比较实用的课程有礼仪、人际沟通、管理心理学、基础会计、市场营销等,提出加强商务英语尤其是口语的交流能力,加强办公软件应用的熟练程度,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经过调查了解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约90%在私营企业中从事管理基础业务工作,剩余10%的毕业生中包括幼儿教师、设计、保险、待业等。大部分毕业生对每个调查问题的回答结果基本一致。从调查的结果中,了解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口径有不一样的认识,同时对基础技能及专业技能的训练要求较高,目前设置的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对技能提高的要求。在就业服务工作环节中,现行就业指导工作不能给予学生有效帮助,主要体现在就业单位招聘管理岗位较少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较多的矛盾上,以及对招聘企业的经营业务、薪酬制度、晋升制度等情况不明,无法清晰解答毕业生择业的疑问。此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较广,让不少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迷茫无措,导致形成专业口径太宽,无法对口择业的认识。在回答“学生还需掌握哪些必要知识,注意哪方面能力的培养”的问题时,有部分学生提出应加强外语口语沟通能力,以及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回访调研。课题组对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并抽样进行了电话回访和部分走访。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认为该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比较好,与人交流、沟通能力与协作精神较满意,求知欲及学习意识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开拓创新能力方面较为一般。在调查的大部分就业单位认为,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承压能力差,对企业的忠实度不高,没有安心踏实地为企业效力,更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当薪酬不满意,得不到所谓“公平”待遇时,往往选择离开企业。同时,被调查的就业单位也提出学校应多开设提高专业技能的实训课程,课程内容应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回答“学生还需掌握哪些必要知识,注意哪方面能力的培养”的问题时,有部分就业单位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在面试及笔试中的简单问题都不能准确回答。另外,应加强外语方面的沟通能力,提高外语口语及商务文书写作的能力。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缺陷。根据调查表明,目前学生普遍反映,管理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多而广,泛泛而谈,不专、不精,操作性不强,学过不久就忘,难以记牢。目前开设有实践课程的专业课不多,可以依托和使用的实验实训设备资源有限,大部分是专业教师自己制作和编写的,实训时间比较集中,多在整个学期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一、两周的综合实训。实训内容综合性强、用时短,学生感受不深,所以学过就忘。实践课的比重偏少且效果不佳,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运用它们的机会和能力,碰到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重规范、轻实证。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受传统教学影响较深,设置课程多以规范性知识为主,侧重于定性分析的内容,缺乏实践导向和应用导向,而在市场经济中更多的是以定量分析为主,需要的是实证性知识。

(三)考核办法单一。高职现行的考核制度与大多数高校的考核制度是一样的,采用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能力为主的评估制度。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考试比较在行的学生在实践操作时显得比较刻板,欠缺创新精神,而另一些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在实践操作时往往表现出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意识。传统的以考代评的考核办法存在较多的弊端:解释概念死记硬背,缺乏对全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系统掌握;忽视归纳思维的评估;忽视创新能力的评估;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利于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等等。因此,高职工商类专业的考核模式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

三、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的策略

(一)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经过调查发现,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包括营销推广员、销售业务员、人力资源管理助理员、会计、仓管员、品管员、采购员等。随着产业的相互渗透于交叉,不同产业之间的交叉,技术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人才的专业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需求趋向于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应兼具有知识性和技能性的特点。横向看,知识面广,知识的融合度要高,要求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多专业技能的复合、多能力素质的复合以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纵向看,掌握的知识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深度,知识迁移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

(二)以综合能力为导向,加强外向型人才培养。目前从事对外事务性质工作的学生人数不多,但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渴望进入这一岗位和行业,可是在外语口语能力上达不到岗位要求。这种迫切想要提高外语能力、外交能力、国际管理能力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广西背靠大陆,面向东南亚,与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广西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加强与东盟各国合作的过程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在逐步构筑粤港澳―西南―越老柬缅的分工层次,承接了很多外来转移的产业,各类外资、合资企业纷纷落户广西。面对广西经济市场的变化,培养外向型人才向社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以实践能力为导向,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对学生未来的竞争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企业认为责任心、敬业精神、承压能力等基本素养很难通过短期培训获得,而这些职业素养又恰恰是影响个人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调查中的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专业业务技能是从大学开始习得,在工作中才开始熟练的,因此通过企业的岗前培训加上工作的积累完全可以使新员工的业务水平迅速得到提升,但是基本的职业能力比如英语水平、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则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企业培训难以迅速取得成效,所以这些基本职能能力是企业在挑选人才时较为看重的。而职业素养更是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特征反映。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仅仅看重考试分数,忽视实际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大大阻碍了毕业生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井安,柴剑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基于高技能人才发展趋势的视角[J].成人教育,2011(10)

[2]刘明贵,向梅梅.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3]钱金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30)

[4]刘凯,黄亚东.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7)

[5]王璐.经济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例[J].中国报业,2011(2)

[6]闫伟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

【基金项目】2009年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项目(2009B127);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1年年度课题(高职教育类)(2011GZZX098)

企业管理调研问题范文4

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当IT进入到服务管理的层面时,传统方法论遇到了困难。

经常会有CIO抱怨:“随着信息化与管理的结合不断深入,领导的需求总是不断变化。一旦领导不满意了,就可能不再使用这个系统了。”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信息化从满足业务需求进入到服务企业管理的时候,灵活多变的管理层决策导致了信息需求的多变,带来了IT部门难以应对的需求“焦点漂移”问题。CIO如何才能建设一个持续满足管理层需求的系统呢?

传统IT系统建设是以“需求调研”来确定方案。首先,CIO先要观察市场上现有的信息技术,一旦出现了新的IT技术和应用,CIO们就开始思考能否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去,条件成熟后,就开始上马新项目,信息化的建设通过技术来驱动。其次,IT部门深入业务部门进行需求调研,在这一过程中,业务部门将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系统需要输入和输出的内容反馈给IT部门。此时,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精力聚焦于软件的功能和配置能否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上。因为企业业务流程一般比较稳定、较少变化,所以这样的方法成功率比较高。

当信息化从满足业务需求的层面走向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时,情况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因为管理层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多变性,不可能事先确定,所以管理层对IT的需求也会经常变化。这意味着:“需求调研”的方法无法满足企业管理层经常变化的需求。

IT系统的建设方法如果不正确,系统就很难持续地运行起来。企业要建立什么样的管理应用系统、怎样前瞻性地建立这些系统、这些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发挥出怎样的作用,就成为了CIO需要思考的问题。

云计算带来挑战

云时代来临,企业传统IT运行模式面临挑战。

除了管理对 IT需求在不断改变,云计算等新的IT运行模式带来的技术架构改变成为CIO另一个需要面对的变化。

笔者曾经就职于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并带领团队将核心的ERP系统搬到了私有云上。一般的大型企业不缺资金,但对自己的数据和核心业务高度重视,因此公有云的部署前景值得商榷。但现在,部署私有云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IT技术架构向云的方向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公有云的便捷与经济性则开始体现出较强的吸引力。目前,市场上已有公有云的服务商开始提供实质性的服务,一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已将核心业务系统部署在公有云服务平台上。此外,部分公有云的服务商已经在传统公有云服务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将云计算与BI应用进行结合,试图将商业智能分析变成一种公共数据服务。云在中国落地的趋势正在逐渐增强。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将使企业享受到托管、平台等服务,使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门槛逐渐降低。这一模式给企业的IT技术架构和运维方式带来了改变,企业无需再自建机房,甚至采用全租赁的方式就能迅速建立起持续运行的IT系统。在这样的模式下,云计算的运营商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给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设想一下,当企业的机房、数据中心都不存在了,现有IT运维的队伍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云计算将会使企业信息部门的运行方式发生变化。IT部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开始思考,云计算等新的趋势会使其自身发生什么样的变化。CIO也需要思考,在云模式下未来的IT基础架构的建设和运维模式将如何调整,企业信息化的模式由此将发生哪些改变。

什么是制胜之道

面对挑战,CIO需要改变方法、提升能力。

为了应对上述的变化,CIO需要从四个方面提升自己、开展工作,用IT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可能产生的需求。

首先,CIO要学会根据企业管理方式、业务模式和战略目标来设计IT架构,将企业的组织形态、市场特点、管控模式等融入IT架构。CIO还要增强自己对管理和业务的了解,了解业务部门和单位领导的工作方式,从而使自己能够从修机器、打补丁、杀病毒这样一种电脑维护的角色,逐步成为掌握单位的业务流程,熟悉单位管理方法的管理者,最终跟上企业经营的思考节奏,成为企业管理团队的一员。

其次,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IT发展趋势下,CIO需要对新信息技术、新的运维管理方式、与业务的结合方法等进行全面的梳理。不断发展的IT技术和新的应用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例如:如何使用移动终端进行业务处理;进行BYOD(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时,如何保证系统的安全问题;私有云运行模式下,系统灾备和运行如何处理;在公有云情况下,数据安全和数据资产保护的问题如何处理;与经营管理要求相适应的IT方案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等等。

第三,关注并探索以BI为代表的、支持管理工作的各种IT应用。随着企业管理方法的不断成熟,以及提升管理的工具不断成熟,数据分析对企业管理决策越来越重要,理性和系统性的分析方法越来越普及。因此,CIO 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逐步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者和决策层思考的问题以及思考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IT系统。

企业管理调研问题范文5

摘 要 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石,只有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扎实,企业管理创新才有可能。企业需要的是基础管理工作,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管理之上。因此,抓企业管理就必须抓基础管理。文章从公司、部门和员工三个层面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石油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关键词 石油企业 基础管理

一、公司层面(宏观层次)

企业高层的决策对基础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方向和引导作用。因此,要做好基础管理工作,从企业的整体和大局出发,在宏观层次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宣贯力度,明确基础管理工作的含义

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必须以“基础管理”为理念指导,加强以基础管理工作为主题的各项宣传活动,包括下发正式的文件,召开研讨会,推进典型示范和推广活动等,但其前提是要明确基础管理工作的涵义,让员工明确的知晓什么是基础管理、基础管理包括哪些内容,实施基础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基础管理等基础性理论或概念。

(二)注重目标管理,提升基础管理的过程控制能力

管理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目标的设定要与公司的战略规划、长远发展联系起来。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保障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提升整个基础管理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

(三)注重反馈与激励,保证基础管理推进过程中的干劲与热情

一是对基础管理各个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验收与反馈,在反馈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与完善。二是对基础管理的结果与各项奖励措施相挂钩,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真正体现管理中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也增强基础管理开展后续工作的热情与干劲。

二、部门层次(中观层次)

企业各职能部门对基础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承上启下作用,在管理上,各职能部门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深入到基层,摸清情况,切实负起自己的责任,将各项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正确开展好基础管理工作。

(一)建立与健全部门各项规章制度

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保障,企业应结合现在新体制下的要求,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补充,使之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是要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努力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严厉性。二是要提高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水平,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稳健发展。三是要避免制度本身的缺陷,或者避免产生执行不力问题。

(二)深入基层,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始终,是基础性工作。调研,调研,顾名思义,既要“调”又要“研”。只“调”不“研”,不叫调研。调查研究,重在研究。调查研究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调研过程中,调研人员始终要把了解民声、民愿,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当作调研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做到言而有信,抱着解决问题,为下层单位服务的态度,才能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

(三)加强信息沟通渠道的宽度和速度

一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息网络,搞好经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诸如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完善的内部信息传输网络,通过技术改进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加强企业自身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二是通过微机联网,与企业外部市场开通信息渠道,及时收集和信息,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保证信息传播及时、准确、齐全、配套。

(四)扎实推进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要结合油田现在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使职工素质高能化,改变职工队伍素质落后的局面,必须认真地对职工进行全面培训,要以新的基础管理工作项目为主要培训内容,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有比较透彻的了解;组织多层次的岗位技能培训,使职工牢牢掌握专业技术和操作技巧;彻底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培训流于形式的倾向,严格考核和培训管理制度,要做到培训、考核、使用三位一体化。

三、员工层次(微观层次)

企业的员工是基础管理工作的最终推动者,从员工层面来讲,开展基础管理工作,是每位员工的义务与职责所在,同时也是管理收到实效的最终受益者,员工要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时间管理,保证工作的计划性和有序性

时间管理的三部曲是记录时间、分析时间和管理时间。记录时间就是要了解自己真正是如何使用时间的,即如何诊断自己的时间;分析时间就是管理者的事务都可以按照“轻重”、“缓急”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和排序;管理时间就是管理者需要编制每天的时间工作表,根据事先计划和要事优先来分配和安排时间,最后进行反馈与检查,即要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寻求不断改进。

(二)做好能量管理,保持工作的干劲与热情

人的能量包括基本的四个层面:身体、情绪、思维和精神,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合理分配与管理好能量,一是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二者合理处理好运动、睡眠与饮食的关系。三是培养有益的生活情趣,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三)做好环境管理,保证工作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企业管理调研问题范文6

[关键词]煤炭销售管理 重要性 问题 解决措施

煤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需要提高企业的销售管理水平,努力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一、煤炭销售管理的重要性

煤炭销售管理得好对于煤炭企业的发挥着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煤炭销售管理得好可以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销售管理得好,可以有效地掌握市场行情,针对市场制定正确的销售策略,提高煤炭产品的交易额,继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2.完善煤炭企业的现代经济管理制度。煤炭销售管理得好可以完善煤炭企业的现代经济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是当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销售管理做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3.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销售管理水平。煤炭销售管理得好可以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销售管理水平。一个煤炭企业销售管理水平做得好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带动整个行业销售管理工作的进步,这样,煤炭行业整体销售水平就有很大提高。

二、煤炭销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销售管理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然而,当前由于销售管理发展时间较短,煤炭销售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介绍:

1.销售渠道相对比较单一。销售渠道相对比较单一是当前我国煤炭销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一般来说,销售方式主要包括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两种方式,两种销售方式都以各自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利润。

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过度重视直接销售而忽视了间接销售。作为煤炭企业来说,火车、化工、电力等行业都是其直接销售的对象群体。这样过分重视直接销售,忽略了其他品牌推广、业务销售,以及网络销售等其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煤炭产品的销售。

2.销售观念比较落后。销售观念比较落后是当前我国煤炭销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销售观念如何直接影响了一个公司的销售管理水平。因此,如果煤炭行业销售管理人员销售观念落后的话,那么,该公司销售措施会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销售层面,不利于市场的拓展。个别煤炭行业的领导单方面重视煤炭的产量,忽视销售管理工作,导致煤炭企业整体结构得不到优化。

同时,销售观念比较落后也会导致企业售后服务的忽视。一般来说,企业的售后尤其是煤炭企业的售后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品牌,如果销售观念落后,那么久不重视自身的品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

3.缺乏对市场的调研。缺乏对市场的调研是当前我国煤炭销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又一重要问题。任何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必须重视当地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只有明白当地市场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才会制定正确的销售策略,在当地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然而,当前我国国内大多数煤炭企业并不重视对市场的调研,很多销售策略都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不利于当地市场占有额的提高。

三、煤炭销售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为了更好地提高煤炭企业的发展,笔者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相应地给出以下的解决措施:

1.加强煤炭企业的销售渠道建设。加强煤炭企业的销售渠道建设是解决煤炭销售管理问题的关键。煤炭企业在重视直接销售的同时,也要加大间接销售的力度。随着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煤炭企业可以考虑网络营销,通过新型的营销方式来推动企业市场占有额的提高。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煤炭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其下属的各个子公司和分公司要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集团公司要均衡不同子公司和分公司的销售渠道发展,做好各个公司的销售管理,只有这样,才会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

2.创新销售观念。创新销售观念是解决煤炭销售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煤炭企业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首先要取缔之前单纯追求产量等观念,要树立“以产定销,以运定销”新型销售观念。煤炭销售管理人员要根据产量合理确定市场。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销售率,煤炭企业有必要对相关的销售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让他们创新销售观念,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素质。

同时,煤炭企业创新销售观念也包括重视客户的满意度。一般来说,任何企业的发展终端客户群体都是客户。因此,在发展中要改变“卖出去就不负责”的观念,认真做好售后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只有这样,煤炭企业的品牌才会得到逐步的推广。

3.加大对市场的调研力度。加大对市场的调研力度是当前解决煤炭销售管理问题的外在要求。我们这里提到的加大对市场的调研力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当地市场供需情况的调研,以及当地竞争对手的调研,对当地资料的掌握和分析可以使得我们做出正确的销售决策;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对国家大方向的政策有所掌握,要密切关注国家经济、法律、技术环境的变动,及时根据这些变化调整企业的销售管理方向。

四、总结

销售管理水平与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重要的关系。通过上文我们可以发现,当前企业销售管理中存在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我们必须从加强煤炭企业的销售渠道建设、创新销售观念,以及加大对市场的调研力度等方面做好销售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尹家勇.煤炭营销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创新.企业研究,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