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分析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分析要素

财务分析要素范文1

在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作控制。由此可见,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进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同时也明确了控制至少要有施控者(施控主体)、受控对象(受控主体)以及施控者对受控者的作用机制三个基本要素

因此,财务控制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一个是企业各产权主体以股权为依据对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在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或过程施加应有的影响,以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能维护与增进各产权主体的利益,这是种内在的、隐性的控制过程,是通过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以财务治理活动的形式体现的,如股东会的争议或投票等。一个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配置其拥有或控制的财务资源、展开其财务活动,并对此进行控制以趋近企业的财务目标。这种控制是外在的、显性的,体现在企业的各种财务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如财务计划的执行等。第三个是产权主体通过多种途径所获取的受控企业的信息,并通过控制系统把信息传输送给受控企业,受控企业根据产权主体的信息表达进行改善并把其作用结果返送给产权主体,产权主体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再输出,从而起到对受控企业的制约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这三个层面的财务控制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但又各有侧重点。产权主体是受控企业的内在驱动力,侧重于对财务制度层面的控制;受控企业是前者的展现或细化,侧重于财务活动层面的控制。而信息是二者联系的纽带和发生传输的桥梁,如果要从这三个层面的意义对财务控制的内涵做一个改进性的描述,它就是基于财权的配置状态,依据其所获取的各种信息,而对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过程的控制,以使之趋于企业的财务目标。

二、集团财务控制的含义和要素

结合企业集团与财务控制的涵义与特征,可将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定义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指集团母公司基于出资人所有权及企业法人财产权基础上,围绕集团发展的总体目标,利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对企业集团内的各种财务资源及各子公司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调整、引导、控制和监督,使其财务活动符合集团发展的总体目标,为保证企业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与整体财务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而由集团公司董事会和母公司对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的一系列约束和激励手段。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包括出资人所有者的财务控制和企业管理者的财务控制,而出资者财务控制是根本,也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根本。在企业集团这样多法人、多层次的经济联合体内,其出资者财务控制又可分为集团母公司出资者的财务控制以及母公司作为出资者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本论文是基于企业集团角度研究财务控制问题,暂未考虑集团子公司、成员单位出资者层次的财务控制。综合两方面来看,集团财务控制主要包含以下七大要素:财务控制目标、财务控制主体、财务控制客体、财务控制方式、财务控制风险、财务控制评价财务信息系统控制。

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原则

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财务战略实施的保障,而实施财务控制不是最终的目的,其最终的目的是保障经济效益和集团发展,所以,集团财务控制不能是无限制和无规则,要求必须遵循做到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集团在实施财务控制时必须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不侵害、干涉各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经济法人地位的基础上制定有关实施财务控制的办法和制度,避免集团内部利益关系失衡,避免集团借财务控制之名,占用下属上市成员企业利益,损害流通小股东利益,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

2、重要性原则

集团财务控制与单体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是一回事,集团财务控制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基础上的外部控制,不能代替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活动。坚持重要性原则,抓住核心企业和财务运行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实施控制,对于重大事项实施全过程的动态跟踪控制。对于非核心成员企业和非重大事项,可给于适当放权,调动起积极性。

3、成本效益原则

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益,如果实施控制所花费的成本高于所产生的效益,该项控制就没有实施的必要。集团财务控制应在把握合法性、合规性和重要性原则的同时,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即集团实施财务控制的成本应低于该活动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也就是说,集团实施财务控制过程中应当梳理成本效益观念,避免财务控制过程多余繁琐与复杂,从而降低运行效率,增加运行成本。

4、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原则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经营者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除了采取控制监督手段外,另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励,所以财务控制系统的实现方式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协调问题,从深层次看也就是财务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配套运用问题。

5、治理和制度相结合原则

财务分析要素范文2

【关键词】 财务分析学; 教学内容; 界定

在我国,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所有者的多元化、企业身份多重性,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紧密。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希望根据企业的信息披露,深入分析企业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等,以评价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经营、交易及信贷决策。因此,财务分析在教学内容、体系及方法、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等各方面都面临着来自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挑战。研究新的经济环境下的财务分析内容、创新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不仅是财务分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财务分析内涵及学科归属问题

有关财务分析的内涵,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观点。荆新、刘兴云认为,财务分析是一定的财务分析主体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信用和财务风险,财务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评价。张先治认为,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上述两种内涵描述都包含了财务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依据、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分析的目的四个主要部分。而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下,无论是财务分析的主体,还是财务分析的目的以及分析的方法都呈现新的特点,对财务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扩展了财务分析的内涵。比如,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金融体系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运行与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整个市场机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无论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还是信贷市场参与者;无论是企业、个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还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保险公司;无论是中央银行、证监会还是银监会、保监会,都需要和应用财务分析信息进行监管、经营和决策。由于财务分析主体和需求者的变化,传统的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内容和方法都面临着挑战。同时,会计领域的变革对财务分析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会计信息一直是财务分析最基本和重要的信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和会计国际化趋势,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学的领域与内容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与时间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变革的实践使依据会计信息的财务分析必然也面临着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挑战。

关于财务分析的学科归属问题,目前有种种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在财务与会计平行的观点或模型下,财务分析归属于财务管理学还是会计学,目前还是不清晰的。检索一下有关的教科书,可以发现两种并存的学科安排:一是将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模块安排;二是将财务分析嵌入到财务管理学的模块体系之中。这样的学科安排让人迷惑:财务分析究竟归属哪些学科?这个问题对确立财务分析的立场和框架至关重要。因为,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会计所提供的报表信息通常被认为是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或基础,但两种学科所体现的立场及所服务的对象还是有差别的。公司财务学的立场显然是从公司管理当局出发的,着眼于帮助公司管理当局如何有效地培育、配置和使用财务资源;而会计学的立场是公司全部的信息使用者,着眼于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如若归属于会计学,财务分析实际上就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延伸,是对会计核算产品的一部分――对外财务报表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其所服务的对象就是以股东和债权人为主体的范围更广泛的报表使用者,在框架结构的安排上,就会把“财务报表分析”作为重心,着眼于根据各类报表使用者的共同需求对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转换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效果进行识别和判断;而若归属于财务管理学,其所服务的对象就是以公司管理当局为主体的信息使用者,在框架结构的安排上就会特别关注管理当局的需要,着眼于依据以财务报表为主体的公司有关信息资料,对公司的整体与结构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这两种安排中,我们更倾向于归属财务管理学的安排。因为这将给扩展财务分析提供更大的空间,以提升财务分析的价值,同时又能更好地兼顾和服务于管理当局以外的其他信息使用者,使他们能够对公司有更全面的识别和判断。

财务分析应该单独开设课程已成学界共识,如东北财经大学1993年即在会计专业率先开设财务分析课,1995年,张先治教授和陈友邦教授合作撰写了《财务分析学》一书,在我国是财务分析领域的第一部著作,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目前,国内有关财务分析的著作层出不穷,但颇为遗憾的是,究竟应该怎样开设这门课,财务分析课程应讲述一些什么内容,每本著作的观点并不统一,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开展。特别是1999年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以后,作为其专业主干课程的《财务分析学》在很多高校并未开设,有的只是和会计学专业统开《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课程。因此,如何界定《财务分析学》的内容、体系和方法,是一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财务分析学》基本教学内容界定

从目前已出版的财务分析类教科书看,财务分析内容框架的内核显然是以“四要素”,即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对应的分析工具也就是四类财务比率,即债务比率、资产周转比率、收益比率和成长比率。在各类教科书中,对这“四要素”的分析内核所借助的分析方法基本上是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三类。这些内核、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其实在财务分析这门学科产生的早期阶段就已存在并被广泛运用。为增强财务分析的有用性,近年不少学者在财务分析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所突破,增加了一些衍生性分析要素。归纳起来主要有预算分析、信用分析、投资分析、成本费用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盈利预测分析和财务危机预测分析等。但遗憾的是,对于衍生性分析要素的安排,很多都是随意性的,很少显示前后要素间及与基本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财务分析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重复关系。

虽然财务分析的内容与很多学科内容广泛存在着相互交叉、移植和借鉴的情况,但是,交叉并不意味着合流,移植也并非混同,借鉴更不会抹煞固有的区别。财务分析学科内容与其相关学科内容不可能像切西瓜一样界限分明,但应着力避免大面积重复。财务分析学科的独立性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以财务分析为重点而形成的与其他学科的动态结合,财务分析学的基本内容在构成上应有如下特点:

第一,财务分析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分析学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不是对原有学科中关于财务分析问题的简单重复或拼凑,而是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在相关学科基础上构建的独立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二,财务分析学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财务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完善。笔者认为,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应由目标、环境、假设、原则、内容、方法及指标各要素构成。

第三,财务分析有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

第四,财务分析具备健全的技术方法体系。

第五,财务分析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

从财务分析学的基本内涵及构成特点的角度,笔者认为,财务分析学的基本内容应界定为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其成果。

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企业的筹资、投资、日常经营和收益分配等活动。上述这些活动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如投资主体和形式的多元化,形成了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因此,财务分析不仅要包括投资、日常经营和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分析,还应包括筹资方面的分析。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持续不断的,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现在是过去的继续,未来是现在的延伸。所以,财务分析不仅要包括事后的评价分析,还应包括事中和事前的预测分析,即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分析。

基于上述认识,财务分析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筹资分析、投资分析、日常经营分析和收益分配分析四个部分。

根据财务分析学的具体内容,财务分析可按以下顺序进行:

首先,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一般性分析。主要是利用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构成和变动情况,使财务分析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其次,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系统性分析。这是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不仅要利用企业的财务报告,还要利用日常核算资料和计划资料等。系统性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安排。按财务分析内容可分为:筹资分析,投资分析,日常经营分析和收益分配分析等;按财务分析主体可分为:筹资者分析,投资者分析,债权人分析和经营者分析等;按财务评价指标可分为:筹资效益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社会贡献水平分析等。具体如何安排,需进一步调查和研究。但不管采用哪种安排,都应该保持财务分析内容的完整性,并力求便于分析者理解和运用。

最后,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在上述一般性分析和系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项财务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确定各项财务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并综合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评价方法。

三、《财务分析学》教学内容的扩展

目前,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财务信息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财务分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财务分析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比如,资本市场、企业制度和会计准则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给财务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面对新的公司环境,财务分析框架结构研究视角需要转换,框架结构的内容也需要扩展。笔者认为,为更进一步提升财务分析的应用价值,在上述财务分析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需求,财务分析的框架结构可以在以下各角度适当延伸:

(一)基于金融市场的财务分析

基于金融市场的财务分析主要指证券投资分析与资产定价。其具体内容包括:证券投资的收益率分析;债券、股票的定价模型分析等。

(二)基于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

基于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主要指投资项目的评估与决策。其具体内容包括:项目现金流的分析与资本成本的确定;特定信贷和税收条件下的投资项目评估;不确定条件下项目评估的方法;实物期权在项目投资中的运用等。

(三)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

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主要从管理当局的角度,对企业运营中的成本、费用及现金流量的管理和控制进行分析。

同时,为保证财务分析系统的完整性,可以财务分析专题的形式针对一些特殊业务或特殊情况进行分析。比如: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财务分析,基于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跨国公司财务分析等。

【参考文献】

[1] 荆新,刘兴云.财务分析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 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财务分析要素范文3

【关键词】EVA;价值管理;财务分析

一、基于价值理念的财务分析体系应运而生

一个看起来处于“盈利”状态的经营行为就一定会盈利吗?实则不然。在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中,由于资本投入是一定的,不同项目的利润水平也许会此消彼长,难以兼顾。由于传统方式下,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建立在每股收益的基础上;业务单元业绩则通过与投资回报率的指标或预算的利润水平相比较而做出评价;而对一个未来也许前景良好的项目却以对营业利润的可能贡献来衡量,因此,传统以利润为导向的财务分析方法难以适应基于价值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的利润也许是由毁损股东价值的投入换来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EVA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管理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用。EVA(EconomicValueAdded)也称经济利润,是衡量经济组织价值和财富创造的度量标准。从算术角度说,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益。它反映了一个公司在经济意义而非会计意义上是否盈利,它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调整和分析得来,反映出公司营运的真实情况及股东价值的创造和毁损程度。因此,在基于价值理念的财务分析体系中,EVA指标取代会计利润指标,使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根本一致,使经营权和所有权二者的关系进一步合理协调。管理层将自己处于股东一样的角度去思考和经营管理,以利于管理人员做出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决策。同时,EVA指标除了可以用于企业整体的业绩衡量外,也可用于业务单元的考核和观察,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业务单元业绩评价的统一。由于经济增加值是一个绝对值,增加公司经济增加值的决策也必然增加股东财富,可以避免采用相对值指标带来的决策次优化问题。最后,EVA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力促使企业从战略高度找出企业关键的价值驱动因素,从而发现业务单元的核心业绩评价指标,使EVA能广泛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层次中。总之,EVA财务分析体系是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如图1所示),实现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企业的终极目标。

二、EVA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

经济增加值指标是在扣除了全部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基础上来衡量企业价值的。用算术方法来表示,EVA是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

公式为:EVA=NOPAT-WACC×NA

计算公式中:NOPAT表示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

WACC表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NA表示公司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

从公式可以看出,EVA是一个运用全部因素来衡量业绩的指标。由于EVA本身是财务指标计算的结果,构建EVA财务分析体系应当以因果分析法为途径,先从这些财务指标入手层层分解,找出会影响这些财务指标的价值驱动因素,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结构,直至不能分解为止,中间通过因果关系链将其联系起来,以结合形成企业价值统一体。这样做是因为:高层管理者要为所有用来生产产出的因素负责,那么,EVA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其衡量高层管理者的业绩。然而,由于下级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的结果被大量的、不能控制的但却影响EVA的因素所左右,那么对于较低层次的管理者而言,EVA的优越性并不显著,但提高EVA仍是他们上级的目标。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公司转而依靠EVA的驱动要素,这些要素相比EVA本身具有两个长处,一是EVA驱动要素在一些部门中可以更精确地加以衡量;二是EVA驱动要素与部门管理者职责对应得更加紧密。

因此,EVA在基于价值创造的层面上拓宽了财务分析的宽度和深度,通过对EVA层层分解,可以挖掘出很多价值驱动因素,不仅便于各部门的理解,而且也为战略制订提供了相关信息。因为价值驱动要素的分析将有助于各业务单元的管理者理解价值是怎样创造的,以及怎样才能使股东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可帮助管理者了解当前哪些行动可以在增加当期和未来EVA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为价值导向型公司的最终目标是未来EVA的现值。总体看来,EVA价值驱动要素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EVA的财务性驱动要素

企业的财务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利益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EVA财务分析体系中,EVA是分析财务效益的最开始点,从以上公式可对其进行初步分解,得到次级财务指标:投资回报率,加权资本成本,以及投资资本。在分解过程中我们始终是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关注的不仅是盈利的数量,更是盈利的质量,并且是以引导出驱动EVA增长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为依据的。(二)EVA的非财务性驱动要素

企业内部价值链由自身的所有价值活动构成,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影响内部价值链增值的主要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研发、生产经营、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反映外部价值链的非财务指标可以分解为横向和纵向价值分析。纵向分析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价值链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供应商和销售渠道与企业价值链之间的各种关系为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横向分析主要反映同类产品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价值运动过程,就是要考虑企业目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通过对横向价值的分析评价,找出竞争对手在作业活动上的差异,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竞争战略。

在基于价值的管理理念下的财务分析体系除了要对过去的业绩(滞后性指标)做出评价与反馈,更重要的是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帮助企业找到自身在行业中的定位,并发现和发掘能够使企业竞争力赖以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价值驱动因素(先导性指标)。EVA财务分析体系中的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实际上是一个从上(财务/滞后性指标)到下(非财务/先导性指标)和从下到上相互转化的以驱动为重心的双向循环的分析过程。由于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因而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经营战略才是有意义的,对其所进行的财务绩效分析才是有效率和效益的。

三、EVA财务分析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在经营活动和财务之间找出了明确的动态联系,并根据企业战略选择适合的财务指标和实现战略目标的经营驱动因素的业绩指标,实现了企业经营战略向一系列彼此联系的具体目标和衡量方法的转化,将其融入动态的因果关系链中。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EVA财务分析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以EVA为例来分析某个业务部门的真实经济效益是要扣除那些主观的和不可控因素的。对于企业内部的业务单元,在明确各单元的职责后建立适当的EVA中心,来计量各EVA中心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程度。而且EVA不是直接使用现成的会计报表数据就可以计算得出的,需要对一般的依据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作必要的调整,并剔除某些对分析结果会产生误导的因素。

第二,虽然EVA是一个衡量价值创造的绝对值指标,但在实践中,引入EVA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如何精确地计量该指标,而是通过该指标值的动态观察来评价管理者的管理业绩,也就是公司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因此,管理者需要从管理角度而非会计角度来对待该指标,以避免产生标杆概念的误解。构建过程要求能让管理者看到现在的业绩比过去的业绩更好或更坏,它要显示的是EVA如何引导管理者创造价值以及是否创造了价值,而不完全在乎它创造了多少价值。因此,只要从EVA角度衡量出企业是处于一种持续进步的状态,企业就是为股东创造了财富。

总之,在构建EVA财务分析体系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全局价值链,分析影响价值增值的驱动因素,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体现企业的长期价值,并及时做出反馈,以根据需要对战略、目标和评价指标进行实时调整。

【参考文献】

[1]李琴,李文耀.企业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指标的利弊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2).

财务分析要素范文4

关键词:信用评级财务分析

一、引言

自1909发表的《铁路投资分析》阐述了债券资信评级观点,开拓了美国铁路债券评级先河之后,国际信用评级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权威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有:穆迪投资公司、标准普尔评级公司、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等各大公司。经济中由于信息的客观存在导致信息不对称,通过收集受评对象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信息,评级机构综合分析、评价其违约概率,并对外界提供信用风险信息则相应产生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实际上可以准确揭示、把握信用风险,可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些优势让信用评级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肯定。但由于信用评级是在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判断受评对象的偿付能力,评价结果不可能百分百正确,特别是在近几年经济发展缓慢,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市场对信用评级行业有着严重的质疑。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的债务评级,再加之此后欧洲国家开始陷入信用危机,欧洲国家的信用评级下降,也存在欧洲债务危机,这些金融危机都导致国际信用评级成为全球关注重点。我国金融行业一直存在着不平衡的发展、过低的直接融资比例的问题,但又有着“股市较发达、债市较落后”的情况。不发达的债券市场相对应的是我国不太成熟的资信评级行业,上海远东资信评级机构(1988年)是我国第一家金融系统外独立的资信评级机构,到现在为止,我国的资信评级行业也才二十多年的发展时间,且国内只有大公国际、中诚信国际、联合信用等几家大型的资信评级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证券行业越来越市场化,我国越来越重视信用评级,对资信评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财务分析与信用评级

1.财务分析。

1.1四要素。财务分析是指通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采用各种分析方法,评价、预测企业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经营状况。西方的财务分析对于财务分析体系的解释不完全一致,但其实财务分析内部结构并没有根本不同,主要有四种基本要素: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

1.2财务分析的发展。四要素一直在财务分析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人为地分开了财务与经营两个方面。但四要素综合分析的是企业“过去”的信息,只能揭示一部分的财务风险,难以全面地预测和防范完整的财务风险,而随着经营风险的不断扩大,企业要越来越重视实行战略风险布局,避免不必要的财务风险。我国一些学者以企业的价值为导向,并把管理业绩考核一并归入财务分析当中。更进一步,一些学者深入研究信用评级下的企业财务分析,把创造企业的价值为目标,把战略分析作为起点,以分析价值驱动因素和价值源泉为主体建造一个全新的财务分析构架。这种财务分析构架融入了“五种状态”模型,价值源泉分析使用价值网络模型,把财务、经营、生态进行一体化运作,也包含了预测性分析。不管哪种财务分析构架都是以综合分析企业价值为目标的。

1.3信用评级与财务分析。

1.3.1评级技术是评级公司的核心。信用评级公司不仅要独立、公平、客观、公正的进行信用评级,还要有一定的评级技术。评级技术不仅关于收集、整理各类信息,还对加工、挖掘信息有重大影响,并对信息抽象成为信用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评级技术还要对信息的不确定性程度进行分析,最后才能得出信用风险大小的结论。

1.3.2评级技术中必须注重财务分析。在进行信用评级过程中,大多都采用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方法。如专家制度模型、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等,种种分析模型都为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而J.P摩根的信用度量制模型、KMV公司的信用监测模型等则为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三、大型评级机构的财务分析架构

1.传统信用分析内的财务分析。银行职业信贷工作人员最早运用财务分析来关注资产负债表,重点关注企业的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以及运营资本和经营状态,对于损益表却置若罔闻。20世纪30年代末,信用能力指数概念被发明,它用线性关系结合起若干个财务比率,以此来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如120分以上的为高品质企业,偿还债务能力强,企业运营情况好,而60分以下的则属于高风险企业,偿还债务能力弱,违约风险大。

2.现代信用分析中的财务分析。以标普、穆迪、惠誉三大信用评级公司为例,每个公司的评级重点不相同。标普信用评级财务分析的核心是评级对象的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及偿还债务的能力,并充分考虑到流动性以及财务弹性对评级、对于债务的影响。穆迪则把评级对象的偿还债务能力作为基础,重点关注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持续性。而惠誉则把评级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作为重点,把评级对象偿还债务能力作为静态基础。我国大型的信用评级公司—大公信用评级公司借鉴穆迪的评级方法,并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定量分析财务指标,以现金流为核心,并结合定性分析受评对象的债务偿还能力等,预测受评对象的债务结构、盈利情况、资产质量等等。

3.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方法。综合各项财务指标,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进行分析、评价、解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就是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

4.多元判别分析法。美国爱德华.阿尔特曼博士认为影响企业违约有五个方面:流动性、盈利性、杠杆比率、偿债能力以及活跃性。他从这五个方面分析企业的违约概念,从而开拓了多元判别分析法。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财务分析框架大多相同,也由于缺乏理论基础,呈现出一种历史静态统计分析,只关注了企业的短期绩效,无法反映企业的长期动态绩效发展。

四、分析企业竞争优势信用评级机构要进行财务分析

首先得透视企业的竞争优势。要评价一家企业的信用等级,首先得查看受评对象在其行业的地位,拥有较大竞争优势的企业能够比同行其他企业有更多更大的收益以及稳定的可持续经营,也有更高的信用等级。

1.财务信息可体现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得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并能在发展中增值,虽然企业拥有竞争优势但这并不代表该企业就一定优于其他同行,要通过该企业的财务信息,分析财务信息真正的判别该企业是否优于其他同行,恰当给予信用等级时,要首先考虑该企业同等范围内的竞争对手情况,才能下定信用等级评价。

2.财务信息体现企业的综合能力。企业将自身的核心技能、技术、管理等种种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整合企业所有可利用的资源,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而分析财务信息可体现出企业的综合能力,如企业的内部资产结构和质量、现金流量的结构和质量、筹资现金流与经营活动等等都可透视地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综合能力从而判断一个企业的信用等级。

3.财务信息体现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财务分析不仅要关注、考核企业的短期目标,更应该注重企业的长期目标的实现。要结合动态和静态地综合管理、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等,以此为依据来评价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动态变化和持续性,且要多对比企业的历史数据,综合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

五、结语

要想准确评价一家企业的信用等级和信用质量,就必须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综合分析、理解该企业的财务信息,这样才能准确判断该企业的信用等级。但其实根据财务分析进行信用评级,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本文只是简述财务分析中的一点,其他内容还需要我们更深层次地去了解、分析。

参考文献:

[1]马文霞;基于信用评级角度的财务分析研究;2013.

[2]贾瑞敏;企业信用评级与财务分析之关系研究;2013.

财务分析要素范文5

【关键词】 价值链; 财务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2-0039-05

一、引言

作为具有先进性的一种管理思想,价值链管理正凭其普适性与先进性延伸到企业的诸多管理领域。财务管理和企业价值链管理之间的结合,是价值链管理思想朝内部管理领域不断延伸的必然结果。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项手段,其和价值链分析之间的结合实际上就是价值链管理思想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逐步深入的反映。

波特指出,倘若将企业视作一个整体则将难以有效认识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1 ]。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差别,实际上在于各个企业价值链的差异性。然而,怎样明确企业当前价值链中关键点和关键要素,是目前企业管理层急需解决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重点在于深入探究分析企业自身价值链。只有在不断的分析过程中明确实现企业战略的关键点和主要因素,才能进一步明晰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 2 ]。而以价值链为基础的财务分析实际上就是追溯和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各环节,是明确企业价值链关键点和主要因素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本文基于企业内部基础价值链,以建立价值链财务分析的方式探究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节点。

二、传统财务分析与价值链视角财务分析的比较

(一)财务分析的目的不同

传统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对目标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成果作出正确判断,从而为企业的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判断依据。而价值链视角下财务分析的目的有所不同:从企业外部价值链(包括横向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分析来看,其目标是明确企业上下游价值链的完善程度是否给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了价值增值,进一步能否为投资方向和长期发展战略提供指引[ 3 ]。从企业的内部价值链财务分析来看,根据价值链的思想本源,企业的价值增值可以通过提高顾客价值来实现,另外,对作业流程和成本的控制也是增加企业价值的有利途径,故其目的是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完善、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消除不增值作业,提升顾客价值。

(二)财务分析的对象不同

传统财务分析对象是企业本身的财务信息[ 4 ]。在进行价值链财务分析时,除了要对自身的财务信息、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外,还要对与其自身发展相关的核心企业的财务业绩进行分析,因为这些相关企业中的任何相关环节如果发生重大变化,都很可能会给本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果带来影响。全面还原和分析企业财务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报告的数字,应该将分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可以做一些项目信息采集、调查报告分析等;对于外部相关企业来说,财务数据往往不容易取得,所以可以凭借竞争对手销售渠道和生产场地的选择计算其在特定市场下的销售成本,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固定资产规模就可以得到其生产能力的大致评估。

(三)财务分析的重点不同

在进行传统财务分析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重点往往不同,因此财务分析的重点也不同,例如,债权人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投资者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价值链视角下财务分析的重点不同。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方面,分析的重点是成本和顾客价值导向的管理。只有通过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各业务环节的成本,才能判断各个业务活动对企业价值、客户价值的贡献度,从而优化、完善业务流程。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方面,分析的重点是成本和盈利。企业为了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需要对发展战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通过对上下游价值链进行财务分析来确定哪些环节是增值环节,从而可以制定出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发展目标。另外,对各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找出非增值环节进行改进和整合。

(四)财务分析的方法不同

传统财务分析方法中比较常见的有因素分析法和比^分析法两种。因素分析法具体又可以分为指标分解法、差额分析法、连环替代法等。比较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出差异和矛盾,大致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价值链视角下财务分析以比较分析为主,同时辅助参考相应的非财务指标,通过比较各个业务活动的收益和成本,消除不增值作业。在进行外部价值链财务分析时,比较价值链不同环节企业的费用、成本和盈利来找到整体产业链上核心竞争能力,制定改进措施。

三、价值链视角下各增值要素的分析

(一)内部价值链关键增值要素分析

1.研究开发

研究开发是一个企业完成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研究开发水平,才可以持续获得创新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活动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成本方面,提升研究开发水平可以通过改善产品生产制造工艺、优化生产材料等方式实现降本;运用新工艺能够简化企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关系,减少企业内部活动导致的消耗;使用新材料或者改进原料配比能够帮助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价格。就差异性而言,使用新技术可以使企业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带来竞争价值。从客户的角度分析,理性的消费者偏向于接触到更加便捷、功能性更强大的产品或服务,所以在相对应的研究开发阶段,能否满足客户的这一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发出新产品的适用效果、成败与否。综合研发人员、经费投入和新产品产出考虑,内部价值链研发环节的指标如表1。

2.生产环节

生产环节是运用原材料与组织生产人员进行生产和增值的环节,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的关键性环节。要想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成本制造出满足质量标准和要求的优质产品,进而使得企业所创造的顾客价值最大化。产品的成本一般包括:原材料成本、相关人员的人工成本、制造费用以及车间管理人员的费用等。在该项环节中,投入员工成本的单独列示是为了衡量整个内部价值链中人员成本的分布,产出中退货的比率可以揭示产品最终产出量的瑕疵度。同时,从客户角度出发,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质量过硬、价格合理的产品。综合上述分析,内部价值链生产环节的关注指标如表2。

3.营销环节

随着供需市场的演变,市场营销的地位越发重要。当全球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时,各个企业所实施的市场营销战略也逐渐从以往的产品导向战略向市场导向转变,企业开始更多地从消费者角度制定营销战略。企业营销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减少存货积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因此,企业营销能力属于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市场营销的重点在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即经由市场获得消费者订单,然后把产品或服务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最后顾客对产品送货是否及时、服务是否满意等方面作出评价,这些都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综上,关键指标设计如表3。

4.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指的是在产品或服务完成交易后,企业以顾客为中心(而不是产品)进行的所有后续活动。企业提供售后服务的目的在于提升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培养顾客忠诚度。售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消除因为各方面原因导致产品功能损坏或缺失而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是决定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项关键因素。完成交易的产品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产品功能受到损害的情况,进而导致产品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此时,售后服务就是至关重要的补救性措施,能够及时解决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的困扰,解除消费者因担心产品质量而导致的购买犹疑。在售后服务过程中,企业应借助于和消费者的直接接触,取得更多的消费者反馈信息,并根据消费者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企业生产,提升产品质量,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除此之外,售后服务实际上是企业和企业间除产品销售环节之外的“第二次竞争”。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很多同行企业在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等方面通常较为接近,此时企业之间的竞争重点就转移到售后服务环节。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不单单可以确保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提升其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扩大企业竞争优势。综上,该环节的设计指标如表4。

(二)纵向价值链关键增值要素分析

1.上游供应商分析

在价值链上位于上游的提品(或零部件)的企业被称为供应商,研究前向的与供应商的关系对得到、改善和维系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供应商选择和价值链建立更为看重和供应商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进而降低制造成本,促使双方和市场更为接近,增大重复交易概率,创造进入或者退出障碍,并可使价值链企业成员共同获利。在企业采购环节,采购产品的成本依然是企业选择供应商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因为采购成本最终影响企业输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尤其当企业采用低成本战略时,采购商品的成本往往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除了价格因素外,还要考虑供应商的准时交货率、可靠性、采购产品质量合格率。综上,可以对采购商的满意度M列出表达式:

M=?琢×供应商准时交货率+?茁×供应商产品质量合格率+?酌×供应商成本利润率

公式中,?琢、?茁、?酌为权数,其取值可随供应商的不同而不同,且?琢+?茁+?酌=1。对于满意度指标M而言,准时交货率=(供应商在某个规定时间内按时交货次数/全部交货次数)×100%。

供应商按时交货率低,表明供应商协作配套能力不能满足买方要求,或其生产组织管理能力无法达到买方企业价值链正常运转要求;供应商交货率高,则表明供应商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供应商产品质量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产品总量)×100%,反映的是供应商所品的质量水平。当不合格产品数量增多时,供应商产品质量合格率将降低,表明供应商所品质量较差或者质量稳定性不佳。

供应商成本利润率=(单位产品净利润/总成本)×100%。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是决定企业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所以,当市场供需关系保持平衡时,供应商产品价格可以视为一个定量。根据成本加成定价原理,产品价格是产品成本和企业利润的总和。产品成本利润率高表明供应商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此时,因为供应商可以在当前市场价格水平下取得较多利润,将增强与买方合作的积极性,进而对相关生产设施加以改造,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满意度指标M可以用于对企业各个供应商经营管理业绩及其下游价值链关键企业的影响加以评价。满意度指标值低,表明此供应商经营业绩较差,生产能力与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同时会对下游价值链企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进而对整个价值链的正常运作造成干扰。所以,企业应重点管理满意度指标值较低的供应商,倘若其难以进行有效整改,则企业应该重新进行供应商选择。

2.下游分销商分析

分析企业和客户企业价值链,不断优化销售渠道,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在确保市场需求和供给平衡的基础之上,结合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对企业结构和规模进行相应调整,并且确保企业资金、产品、信息等资源正常流动、周转。下游价值链分销企业往往是直接接触目标客户的媒介,所以在对下游分销商价值链进行分析时,应结合客户的需求以及企业自身的情况,分定性和定量筛龇矫行分析,如表5。

(三)横向价值链关键增值要素分析

在企业横向价值链分析时,基准分析法(也称作标杆分析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标杆分析法指的是以企业个体外部的绩优企业为参照,对企业自身产品、服务的质量加以评价,找出企业和绩优企业之间的差距,制定持续性的改进方法。绩优企业指的是在某个特定方面,例如产品工艺或服务质量业绩突出的企业。通常而言,各企业都有自身的弱势环节,同时也有其独特优势,参照其他绩优企业的管理办法加以改进是最为有效和简单的方法。在选取标杆企业后,可以从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自己和标杆企业在哪些作业环节有差异,如果可以获得标杆企业差异作业的流程和成本规划,就可以进行学习和选择性模仿,以最快捷的方式达到绩优企业的作业效果和作业成本水平。企业内部的作业流程和成本构成往往涉及商业秘密,获得的机会很小。桑克和戈文德拉贾对价值链思想进行拓展,指出企业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增加价值的作业;其二,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在对企业价值链进行优化时,企业管理重点在于不增值作业。不增值作业不会给消费者增加价值,因此企业应该合理安排不增值作业和增值作业间的联系,尽可能撤销不增值作业。增值作业指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同时可以给消费者带去附加价值的作业。企业应该尽可能提升增值作业的执行效率,采取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为消费者带去附加价值,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相较于以“产品”为核心的作业方式,价值链管理中的作业以“作业”自身为核心,更加注重企业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同时对作业进行分析,基于作业成本进行信息计算。如果是价值增值作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提升作业带来的效益;如果是不增值作业,则首先要明确该项作业是否为必需的作业程序,如果不是就要及时消除,如果是,看是否能找到其他价值增值的作业来替代。企业区分价值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在首次细分时有可能并不能完全确定该项作业增值与否,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把该项作业进行进一步的细分,直至区分出价值增值和非增值的各个部分。

四、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现代企业财务分析框架构建

(一)价值链视角财务分析的整合思路

波特(2005)指出:“消费者价值的形成源自许多可以导致某个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活动。各企业则是由设计、生产、销售和运输等等诸多过程所组成的集合体,倘若将企I视为一个整体,则难以识别各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必须将组成企业的活动进行分解才可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对价值链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正是从价值链本源的思想出发,把企业的内部作业活动和上下游企业的联系充分考虑进去,并与竞争对手等标杆企业进行横向对比,最终达到成本最优,满足客户的最大价值。笔者对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的整合,是依据价值链财务分析的核心思想体系,即成本领先和客户价值两个维度。客户价值作为企业内部各个作业展开以及上下游企业合作的主要牵引思想;在横向价值链对比上,以成本领先引导,进行各个作业环节的对比,找出需要改进或删除的目标作业,再进一步分解分析。

(二)基于价值链视角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价值链财务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价值链分解成多个作业环节来加以分析。各行业企业价值链涉及程度都有所不同,故在进行价值链财务分析时也会有差异。根据分析需求的不同,企业在进行分析时要选择不同侧重点,另外,客户价值维度的衡量要通过一些顾客满意度相关的指标完成,在内部价值链分析时曾多次涉及顾客对各个环节结果满意度的评价,企业获取这些评价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在一定的场合发放顾客调查表,让顾客填写后归集整理,具体的调查项目可以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制定。

通过前面对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关键要素的分析,不难看出,单单依靠定量财务指标分析或定性非财务因素分析衡量企业经营管理业绩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均不可能很好地揭示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驱动因素,也不可能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因此,只有在确定的、合理的价值链上,将各环节的关键价值驱动要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才能够确认企业的经营重点,实现企业成本最优及客户价值最大,进而制定出资源整合的最优方案。基于前文所述基本思想,本文设计了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框架,如表6所示。

五、结语

价值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产品增值,根据价值增值规则探索价值创造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在实施价值链管理模式时,分析价值驱动因素是一项关键环节,但是当前很多企业财务分析体系仍未将价值创造作为企业目标,即未对价值动因加以分析。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了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流程,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延续了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的方法和手段,并且优化了分析理念和技术。虽说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技术尚未得到普及应用,但是随着价值链管理思想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一定会成为企业财务分析的主流方式。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彭玲玲.对价值链财务分析的探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11):25-27.

财务分析要素范文6

【关键词】财务分析;现金流;初级财务分析;中级财务分析;高级财务分析

一、现行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行财务分析体系主要有三种:一是以财务报表为主体的分析体系,如美国查尔斯·吉布森著,刘筱青等译《财务报表分析》;孙铮、王鸿祥主编的《财务报告分析》等等;二是以财务指标为主体的分析体系,如美国迈克尔·泰兰著,朱邦芊等译《财务比率分析》等;三是以财务要素为主体的分析体系,如张先治主编《财务分析》等。这三大体系最大的优点是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抓住了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评价企业业绩较为客观。但这些分析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功能未得以充分体现。即企业的任何一种分析,必需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同时实现企业的财务发展战略。而以报表、指标、要素为主体的分析体系,往往注重于过去和现在,较少关注未来。

二是未突出企业“现金流”的核心作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注重实证研究,其中,有一种观点特别得到广泛重视,即上市公司股价不是取决于“每股收益”,而是取决于“现金流量”。从这以后,“现金流”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2007年12月,我国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的要求,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这说明,企业发展的“血液”——现金流是具有核心地位的,它应该贯穿整个财务工作的始终,财务分析也应当如此。

三是未突出企业外部环境——资本市场的分析。现行的财务分析仅仅限于企业微观层面,未突出与它相关联的中观乃至宏观层面的分析,这对于一千多家上市公司来说显然不能与时俱进。

四是未突出智力投资等新内容的分析。现行的财务分析仅仅分析物质投资的绩效,未分析智力投资的绩效,这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是不够的。

二、财务分析创新内容的设计思路

(一)传统财务分析内容向现代财务分析内容转变研究

该项研究在揭示现行财务分析不足的基础上,研究“现代财务分析”的特征、理论依据、转变的必要性,发展趋向等,构造“现代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

(二)现金流核心体系下财务分析的内容构建研究

该项研究以“现金流”为核心,重新构建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分析体系和应用体系。将现行“财务报表为主体”的财务分析系统和“财务指标为主体”的财务分析系统进行总结提炼,突出“现金流”的内容,构建以现金流为中心的新的指标体系。如构建融资资金流动分析体系、投资资金流动分析体系、运营资金流动分析体系、货币资金应用效率分析等。

(三)战略财务下的财务预测分析内容研究

将战略财务进行具体化,设立几个大的分支,并在该分支下组建新的研究内容,使财务分析都能同企业发展的战略一致。

(四)资本市场下的财务分析内容和方法创新研究

该项研究包括:证券市场财务分析内容和方法创新研究;市净率分析内容和方法创新研究;市盈率分析内容和方法创新研究;证券市场风险分析内容和方法创新研究;股市效应实证分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伪判别分析等。

(五)智力投资分析内容设计研究

本项研究是在物质资本绩效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智力资本分析体系,揭示智力投资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创造智力投资分析的新体系。

以上各项研究要和实际密切结合。其思路是:选择2004-2007年上市公司数据、2004-2007年国务院国资委统计评价局评价企业绩效数据、2004-2007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作为实证研究的基础,参考世界上先进的或标准研究指标,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合理的财务指标标准值。三、财务分析创新内容的具体构建

(一)财务分析内容框架要体现分析程度的层次性

财务分析的目标是为各种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决策有用的分析信息。为了满足各类不同人员、不同层次分析决策需要,应设计“初级财务分析”、“中级财务分析”和“高级财务分析”三大分析体系。初级财务分析适应于各类专业人员的决策需要;中级财务分析适应于从事各种专门项目或专项工作的人员及企业综合管理部门人员的决策需要;高级财务分析适应于企业高管人员战略决策分析的需要。

(二)初、中、高级三个层次财务分析内容框架的构建

1.初级财务分析内容框架的构建

当今企业各类人员都要和财务人员打交道,企业的厂长、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供销、计划、统计、劳资、储运等中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会计,涉及到许多会计知识、财务制度。设置初级财务分析内容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是要让非会计专业的各类人员了解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使其管理、决策行为符合国家规定;同时,了解会计的基本技术、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会计基本术语的内容,能看懂会计报表,并利用会计报表及其有关资料进行财务状况的一般分析,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和经济决策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效益性。初级财务分析内容的知识构造应包括会计学专业《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分析》等课程内容,但不能过广、过泛,应高度概括,融会计主干课核心内容于一体,同时,财务分析的语言应公众化,不拘泥于会计凭证、账簿具体操作的圈子,主要让非会计人员了解会计的处理过程和数据的来龙去脉,能够接受会计的基本知识,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技术。

根据上述要求,笔者设计的初级财务分析的纲要性内容如下:(1)财务分析总论。包括:财务分析的概念、财务分析的对象、财务分析的依据、财务分析的种类和方法。(2)流动资产的一般分析。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存货内容的一般分析。(3)非流动资产的一般分析。包括:非流动资产投资、固定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的一般分析。(4)负债的一般分析。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一般分析。(5)成本费用的一般分析。包括:产品成本与生产费用、产品制造成本、期间费用、成本费用的分析。(6)收入和利润的一般分析。包括:收入、利润及利润构成分析。(7)所有者权益的一般分析。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一般分析。(8)会计报表的一般分析。包括:财务报表种类、成本报表种类、会计报表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2.中级财务分析内容框架的构建

设计中级财务分析内容的目的,是为从事各种专门项目或专项工作的人员、企业综合管理部门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它主要是结合具体工作实际进行专题(项)分析和综合分析。分析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有较高的技术。

中级财务分析的纲要性内容如下:(1)流动资产专题分析。包括:货币资金专题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专题分析、应收款项专题分析、存货专题分析。(2)非流动资产专题分析。包括:固定资产专题分析、智力投资专题分析、投资性房地产专题分析、其他非流动资产专题分析。(3)负债专题分析。包括:流动负债专题分析、长期负债专题分析。(4)经营业绩专题分析。包括:弹性预算法下业绩评价专题分析、成本差异专题分析、市场占有率专题分析等。(5)所有者权益专题分析。包括:资本保值增值分析、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分析。(6)财务综合分析。包括:杜邦财务分析、沃尔评分分析、能力指标综合分析、资本绩效综合分析、经济效益综合分析。

3.高级财务分析内容框架的构建

设计高级财务分析内容的目的,是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性的、较为复杂的决策信息。它一般要应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才能分析得出预测数据或决策数据。

高级财务分析的纲要性内容如下:(1)资金流动分析。包括:融资资金流动分析、运营资金流动分析、“现金流”适配性分析等。(2)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包括: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现金流量折现评估法、经济利润评估法、相对价值评估法。(3)投资决策分析。包括:投资决策方法、投资决策一般分析、投资决策风险分析、基于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期权定价分析。(4)企业整体功能分析。包括:企业整体分析、营运杠杆分析、财务杠杆分析、成长模式分析、财务危机预警分析。(5)证券市场财务分析。包括:市净率分析、市盈率分析、证券市场风险分析、股市效应实证分析、上市公司热点问题实证分析等。

【参考文献】

[1]陈石进编译.财务分析技巧[M].香港:香港财经管理研究社,1986.

[2]罗飞主编.企业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3]陈信华编著.财务报表分析技巧[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

[4]朱学义,周咏梅.财务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5]张先治主编.财务分析(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6]王治安领著.现代财务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胡奕明主编.财务分析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张新明编著.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教程与案例(第二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9][美]斯蒂芬·佩因曼著,刘力,陆正飞译.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定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0][美]E.B.DeakinM.W.Maher著,孙庆元等译.现代成本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