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费用分析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费用分析的内容范文1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指标;方法
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是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经济评价工作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要求,结合交通量预测和工程技术研究情况,计算项目的投入(费用)与产出(效益),通过多种经济指标的分析研究,对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作出评价,为项目决策和建设方案的比选提供科学依据。
公路项目经济评价主要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分析计算公路建设项目需要国家支付的代价和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若为收费公路。一般还应进行财务评价,明确偿还贷款的能力,确定财务的可行性。
1 国民经济评价
公路属于基础公共设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作为公路项目最大的投资者,有必要对公路投资项目在广泛的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中进行论证。通过对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既可以使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又可以促使产业布局、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并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1.1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是项目的建设对整个国民经济所做的贡献,如增加了国民收入、节约了国家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等,它包括了全社会所获得的收益。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一般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直接效益是全社会道路使用者从项目的兴建和营运中所获得的直接效益,一般表现为运输成本的降低、运输质量的提高、运输时间的节约及运输距离的缩短等;间接效益是建设项目在运输领域之外为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实际成果和利益,如加快了资源开发,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由于间接效益很难量化,大多只能做定性描述,因此在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中一般不进行计算,只计直接效益。内容包括运输成本降低的效益、新建项目所产生的旅客时间节约效益、货物节约时间效益、减少交通事故损失效益。这些效益可根据国民经济评价中的相关模型计算得出。
1.2 国民经济费用分析
公路项目的经济费用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建设期的经济费用,另一部分为运营期的经济费用,包括日常养护费用、管理费用和大修费用等。经济费用的测算,常在工程投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采用影子价格作相应的调整所得。
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中的人工费用采用影子工资调整。影子工资是建设项目使用劳动力,国家和社会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影子工资作为项目费用。
土地影子费用。土地是一种专用的稀缺资源。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土地影子费用包括土地的机会成本以及国民经济因项目占用土地而新增的资源消耗。土地的机会成本是指土地被项目占用后所丧失的所有其他各种可能被利用机会中所能产生的最大效益。
另外还要对公路项目的主要材料(木材、钢材、水泥、沥青等)进行影子价格的调整。
1.3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及方法
通过以上对项目的效益费用分析计算,得出效益费用流量表,并计算出主要的经济评价指标,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和经济投资回收期(EN),并取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与要求的社会折现率相比较,以此来确定项目国民经济的可行性。
2 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条件下,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分析测算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以此来考虑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一般而言,只有收费的公路项目才需要做财务评价。
2.1 财务收入估算
公路项目的财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运营期间的车辆通行费收入,同时也可能会有一些配套服务、开发性设施的营业收入。
收费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交通量和收费标准。因此,合理估算项目运营期间的交通量和选择合适的收费标准对估算项目的盈利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交通量受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内的交通方式的变化、相互平行或竞争性公路的影响最大:收费标准作为影响收入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在确定时需考虑诸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道路使用者所获得的效益、道路使用者对收费的负担能力和接收能力、不同车型车辆对道路损坏程度的强弱、道路建设费用的投资利率、还贷期限及投资要求的最小回收期等。目前,我国一、二级公路和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设定都是由当地政府交通有关部门和物价局批准确定的,公路项目公司在决定收费标准方面的自主权较小。
2.2 财务费用估算
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费用一般包括建设期费用(含承诺费、开办费等)和运营期费用,包括日常养护费用、应用管理费用、大修费用及须缴纳的税金等。
建设期的费用估算依据是交通部、建设部及其他有关部门颁布的关于投资估算的规定及方法。项目投资估算包括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及工程建设的其他费用等。项目投入使用后,项目的总投资转化为相应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
运营期费用是项目在运营期间的各种运营和维护费用。运营期间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安排养护费用及大、中修费用;根据道路收费管理部门的配置情况,确定各年管理费用,提取相应的税金。
2.3 财务评价指标及方法
通过以上对项目财务效益和费用分析计算,得出财务现金流量表。并计算出主要的财务评价指标,包括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FNPV)、财务效益费用比(FBCR)和财务投资回收期(FN),并取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与要求的财务基准折现率相比较,以此来确定项目财务评价的可行性。
财务费用分析的内容范文2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三章 管理程序
第四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通过建立有效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和动态成本管理体系,规范集团的成本管理工作。
第二条 术语与解释
(一)集团:除非特别指出,本制度中集团指河南伟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二)集团总部:指包括集团各职能部门在内的行政管理范围;
(三)城市公司:集团下辖的各城市公司;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三条 适用于伟业集团所有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合作开发项目可参考执行)。
第三章 管理程序
第四条 项目可研阶段
(一)根据城市公司或储备中心提供的土地信息、市场调研报告,由营销中心确定拟(或已)取得地块的项目定位及产品建议书;且通过评审、审批。
(二)根据营销中心确定的项目定位及产品建议书,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总工办负责完成概念方案设计【含产品系列、档次(建筑、景观)】并提供《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可研)》、产品建标(或参考对象),集团储备中心或城市公司工程部负责提供周边市政配套及报批报建费用情况、提供可供参考的周边地块地勘、文勘信息及目标宗地现场情况资料,成本部负责提供主要材料价格及当地建安造价信息等;
(三)根据项目定位、《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可研)》、周边市政配套、当地各种费用情况及产品建标(或参考对象)及建安造价信息等,成本部负责组织城市公司相关部门按照集团统一指导模板的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各分项的编制(其中:成本部负责土地、前期、基础、建安、公建费用分项的编制,营销部负责营销费用分项的编制,财务部负责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及税金的编制);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各分项编制完成后,成本部负责完成《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的整理、汇总,并提报集团进行审核;
(四)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根据集团领导的审核意见,组织集团相关部门对《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进行修订;
(五)修订后的《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作为项目投资论证资料的一部分,和其他资料一起由城市公司提交集团组织评审,集团总裁审批;若不能满足拿地要求,由集团总裁给定一个成本限值,有关各方按此限值去重新规划和测算。
(六)若成功获取目标宗地,《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将作为项目后续阶段目标成本设定的基本依据;否则由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存档。
(七)根据审批后的《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城市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项目团队成员一起研讨,最后成本部负责根据统一的模版要求,完成《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指导书》,集团总裁签发执行。
(八)根据《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指导书》,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负责完成《方案设计任务书成本控制附件》,作为《方案设计任务书》的附件。
第五条 方案设计阶段
(一)方案设计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由城市公司总经理组织,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总工办完成《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方案版)》和《项目产品配置标准(方案版)》,并经城市公司总经理及集团相关业务中心审核后,报总裁批准;根据集团确认的《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方案版)》、项目产品配置标准(方案版)》和《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集团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完成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各分项的编制(其中:成本部负责土地、前期、基础、建安、公建费用分项的编制,营销部负责营销费用分项的编制,财务部负责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及税金的编制);
(二)根据审核意见修订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由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核后,作为《项目开发任务书》论证文件的一部分,和其他资料一起由城市公司提交集团组织听证,集团总裁审批;若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超可研版,须报集团总裁审批。
(三)根据审批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总工办对方案设计阶段所做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执行报告》,报集团总裁审批。
第六条 施工图设计阶段
(一)在施工图设计开始前10日内,根据审批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由城市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召集项目团队成员、协调集团项目管理中心开会讨论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限额、设计要求及成本控制的初步建议,最后由成本部负责根据统一的模版要求,形成《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指导书》,经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核、集团总裁审批后,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依据,由集团项目管理中心具体实施。
(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35个工作日内,由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负责组织完成施工图预算;并根据集团确认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和施工图纸,成本部负责组织城市公司相关部门按照集团统一指导模板的要求,完成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各分项的编制(其中:成本部负责土地、前期、基础、建安、公建费用分项的编制,营
销部负责营销费用分项的编制,财务部负责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及税金的编制);项目目标成本各分项(执行版)编制完成后,成本部负责完成项目施工图阶段《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的整理、汇总,并提报集团审批。
(三)根据审核意见修订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由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核,集团总裁审批后执行;若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超方案版,须报集团总裁审批。
(四)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负责组织对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执行报告》,经集团总裁签批。
第七条 工程实施阶段
(一)成本分解及合约规划
1、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编制完成后30日内,由成本部项目对接人负责对《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进行分解,形成《项目目标成本分解》;
2、《项目目标成本分解》由城市公司总经理签发执行,作为项目目标成本责任控制的参考依据;
(二)动态成本跟踪
1、动态成本的跟踪由《合同台账》、《合同变更台账》、《项目动态成本表》(月度)》实现。
2、根据签订的各类分包合同的内容确定《合同台账》项目的分类明细,合同金额应为合同价款的真实值,如签订合同为暂定金额,在规定的时间内确定真实的合同价款后,填入合同金额表内。
3、《合同变更台账》的项目,按照《合同台账》的分类明细进行划分,同《合同台账》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4、合同变更(包括: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差调整等内容)所产生的合同金额变化,按照相关制度要求进行审核及确认后7日内,由成本人员负责录入成本系统。
5、每月5日前,由项目成本对接负责人对本项目上个月未发生合同金额进行清理、预估,对己发生合同金额调整(如合同预算调整、合同变更调整)、费用变动情况进行确认、汇总,完成《项目动态成本表(月度)》。
6、每季度第一个月7日前,由成本部对接人负责根据《项目动态成本表(月度)》编制完成上一季度的《城市公司成本分析报告(季度)》,提报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批。
7、《城市公司成本分析报告(季度)》由集团成本部统一指定模板。
(三)目标成本的超支处理与调整
1、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若发生了不可预见的事项、预测条件发生改变或因管理不善,导致成本费项即将发生或很可能发生超出目标成本时,成本部应按照要求填写《项目成本费项超支预警表》,向城市公司总经理发出预警,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超支额度的审批:
(1)在不需要突破项目目标成本总额的前提下,通过调剂项目成本的费项指标得以平衡。
(2)必须要突破项目目标成本总额的,由城市公司负责经办,报集团总裁审批,同时,由城市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项目团队对超预设目标成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报告,与项目目标总成本(执行版)调整申请一同上报集团,总成本追加5%以下的,集团总裁审批;总成本追加5%以上的,须报董事长审批。
2、项目目标总成本(执行版)的调整条件及范围:
(1)项目开发计划调整(例如:产品形式有调整、分期开发有调整等);
(2)项目本身基本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如:土地面积增减、合作方式改变、规划定位改变、建筑面积的增减等】;
(3)重大设计变更、政策性调整。
第八条 工程结算
(一)分包工程(含室外配套及零星工程)竣工验收后15日内,由城市公司工程部提供结算资料,填写《工程结算工作交接单》;成本部在收到结算资料后一个月内完成工程结算。
(二)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后30日内,由城市公司工程部提供结算资料,填写《工程结算工作交接单》;成本部在收到结算资料后按合同约定完成工程结算。
(三)对项目工程结算价超合同价10%或结算价减合同价不小于10万元的,应报集团分管负责人审批。
第九条 项目决算
(一)在项目达到清盘条件后,由成本部负责提供开发建安成本数据,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销费用由城市公司汇总形成《项目竣工成本》。
(二)城市公司财务部应将《项目竣工成本》与《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进行对比分析,形成《项目成本总结与分析》,并同《项目竣工成本》报表一起书面提报集团总裁审批。
第四章 附则
第十条 本制度由项目管理中心进行起草与修订,由各职能中心负责人进行审核,总裁批准后。
财务费用分析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开发成本核算
一、引言
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经营利润必需严格控制控制成本,又由于房地产企业的特点是物质形态不可移,开发产品规模大,周期长,所需资金多,这导致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核算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处理好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核算是提高经营利润的必经之路。
二、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内容概述
要想做好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成本核算,必须先明确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定义和内容。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房地产开发产品而花费的各耗费,主要由房地产开发成本、开发费用和税金三大部分组成。
1.房地产开发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这是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主要内容,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土地出让金、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地上和地下附着物拆迁补偿净支出及安置动迁用房支出等。
(2)前期工程费。主要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勘察、测绘、“三通一平”发生的费用。
(3)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建设单位以出包方式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费、以自营方式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
(4)基础设施费。包括小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环卫、绿化等工程发生的支出。
(5)公共配套设施费。包括不能有偿转让的小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
(6)开发间接费用。指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工程借款利息和周转房摊销费等。
2. 房地产开发费用。是指与项目建设无直接关系、不能计入某个特定开发项目成本的费用。这些费用在其发生的会计期间直接进入当期损益,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1)管理费用,是指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行政管理部门(总部)为组织、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2)销售费用,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为销售产品或在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3)财务费用,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和金融机构手续费等。但凡是与开发产品建造相关的利息支出等,在开发产品交付使用之前发生的,均应计入开发产品的成本,而不作为财务费用列支。
3.房地产开发税金。是指房地产企业转让、销售、出租开发产品,提供售后物业服务、销售材料、转让无形资产和出租固定资产,应按规定计算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增值税等。
三、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会计核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是指企业将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最终计算出开发项目总成本和单位建筑面积成本的过程。企业进行开发成本核算,除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开发成本会计科目及辅助项目的设计
正确划分成本项目,可以客观地反映产品的成本结构,便于分析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按现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首先,把“开发成本”作为一级成本核算科目,其实,分别按照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等六项明细设立二级科目明细,最后,按各二级明细科目以工程项目为单位的设立项目辅助帐,形成交叉定位,方便统计和查询。清晰的成本项目有利于将来的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和企业所得税汇算。
2. 公共成本费用的分摊标准的选择
公共成本费用分摊适用于“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一般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可直接计入特定的成本核算对象中;如果不能分清成本对象的,可以通过设定的分摊方法分配计入有关成本对象。其中,土地价款可按占地面积比例分摊,而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可按可售面积比例分摊,建筑安装工程费可按照建筑面积分摊,开发间接费用可按照受益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分摊标准进行分摊。
3. 间接费用的核算
企业的间接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按现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这些费用应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特别要注意的是,为项目贷款而支付的利息,如果将其直接列入损益类科目进行核算,势必会形成虚假的财务成果,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同时损失开发成本加计扣除的税盾收益。因此,对受益对象明确的贷款利息应视同资本性支出进行核算列入“开发成本”,作为成本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
4. 项目的竣工决算及合理税务筹划
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计算出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可销售面积的开发成本,以便企业结出经营利润。可是现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重视工程决算而忽视项目决算。因为工程决算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时间性比较明确,而且涉及到工程款的支付,不易拖拉。而项目决算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变得遥遥无期,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预提费用”科目将尚未实施的工程预算计入成本,使项目决算能按计划进行,以后待工程完成再按实际支出调整项目成本。由于这部分工程支出,通常在项目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这样做对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在土地增值税清算前未取得正式发票的成本最多按照合同总额的10%计提允许税前列支,超过部分不得在当期税前列支。因此,作为财务人员,必须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在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企业所得税汇算前尽最大可能取得已经发生成本费用的发票,哪怕是暂时没法付款,也要和公司各业务部门一起跟供应商进行良好的沟通,争取把发票取得后挂应付帐款进行处理,为公司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企业所得税汇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尽最大可能降低公司税负或递延公司应交税款的时间。
财务费用分析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企业 利润虚增 审计识别
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报出是为了满足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在现实中,有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常常会通过各种手段虚增利润,蒙蔽监管者,欺诈社会,给投资者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从企业虚增利润的目的、分析企业常用的虚增利润的方式,提出相应的审计识别方法。
一、企业虚增利润的目的
(一)企业为通过银行借款筹集资金而虚增利润资金是决定着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情况。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减少风险的需要,要求贷款企业必须在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经营状况较好。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一些企业便存在着虚增利润的现象。
(二)企业领导为追求业绩而虚增企业利润
企业发展状况的考核指标有很多种,其中最直观的就是企业财务指标,通过各种财务的比较与比率的分析来剖析企业的利润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涉及到企业领导管理业绩的评定,表面上看起来,利润指标好看就是领导的才能得到了极大的发辉,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部分企业会在年度报表里虚增利润。
(三)上市公司维持上市资格而虚增利润
根据《公司法》规定,企业必须在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经营状况较好才能上市。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上市标准,只好通过虚增利润来实现上市目的。《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证监会将会暂停其股票交易并限定限期消除亏损,如果限期内未能消除,其股票将被摘牌,终止其在交易所的交易。为了保住上市资格,上市公司也会在利润上花更大的心思,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利润操纵,来避免股价与股票的正常交易受到影响。
二、企业常用的虚增利润的方式
(—)多记收入类
1、提前确认销售收入
销售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企业是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如果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先收到对方的部分预付账款但与销售相关的商品还没有发出,就作为本期的销售收入;采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提前确认收入;委托其他单位代销产品的,未收到代销清单,提前确认收入实现等。这种利用混淆会计期间来调节利润的现象经常发生在年末,使本期的收入增加,进而虚增利润。
2、虚假销售增加收入
部分企业利用企业间两者或三者的利害关系,通过应收账款调节营业收入。年底前大搞虚假赊销虚开发票,次年再销售退回;有些企业甚至通过虚拟销售客户,伪造经济合同、银行账单、税务发票、海关报关单等一系列法律凭证,使本年营业收入虚增,达到财务报告的利润虚增。
(二)少记成本费用类
1、往来款长期挂账不转销,呆账死账少计或不计坏账准,资产虚增,费用虚减,造成财务报告利润虚增。
2、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及固定资产清理损失不损失不及时予以处理。
3、固定资产少提或不提折旧;无形资产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造成虚增资产。
4、推迟结转成本,企业为了达到设定的利润目标把应结转的成本推迟到下一年度结转。从而造成本年度财务报告利润虚增。
5、在建工程已达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转作固定资产;一些日常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利息费用支出予以资本化,少计财务费用,以达到利润虚增。
6、企业发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时,相应的会计处理将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均产生影响,不按国家规定任意调整会计政策达到控制利润的目的,比较明显的就是通过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达到企业调整利润的目的。
(三)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利用相关产品和原材料的转移价格调节收入和成本,利用关联方借贷利率差异降低财务费用,利用管理费、共同费用分摊等方式调节利润,造成利润不真实。
三、财务报告利润虚增的审计识别方法
(一)查看资产负债表
1、查看“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等项目。我们可以简单的通过这三个科目的期末余额来粗略分析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当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的余额较大,同时利润表上的利润数额也增加很大,在现金流量表现金净流入没有体现出增加,通过这些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怀疑企业利用赊销之名虚增利润。解决的办法就是采取向债务人函证,来证实应收账款等往来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通过回函金额是否相符判断企业有关人员造成的差错或弄虚作假,虚增利润的行为;对于坏账准备,要特别注意应收账款等往来账户的账龄,是否按照账龄确定坏账准备金,是否及时转销了因长期拖欠或对方破产而无法偿还的应收账款。
2、查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这几个项目容易存在“应摊未摊、应提未提、少提少摊”的问题,造成企业的虚增利润。可根据企业的相关会计政策,结合企业“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项目的数额,分别结合上述五个项目的年初与年末的平均数,对各项费用的年度摊销率做出分析,如果计算出的各项费用的摊销率,低于企业会计政策所规定的比率,就说明企业存在着少摊销费用,少计入成本的现象,据此企业存在着虚增利润或隐瞒亏损的实际情况。针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详细审核每项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入账内容及时间,测算折旧及摊销金额的待摊金额并经此金额与计入费用的金额相比对。长期待摊费用的发生情况采用核对法、查询法审查跨期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摊销。
3、查看“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及“固定资产清理”三个项目。在以后的会计年度中个业不会因为拥有这些资产而带来收益,这些资产是根据记账的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产生。如果“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及“固定资产清理”在年底中出现的数额较大,则表明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通过这三项的存在操纵会计利润,虚增了利润。
(二)查看利润表
1、查看“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将每月的营业收入进行纵向对比,若存在营业收入忽高忽低,排除非季节性销售的因素,可以认定企业利润虚增的嫌疑。重点检查与销售有关的合同、文件,将同期销售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关注企业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等业务;审阅产品入库单和产成品明细账,查明是否有退货记录,有无按规定将折扣、折让业务冲减销售收入来验证销售收入金额的真实性。
2、查看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针对主营业务成本是否真实,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的年初数与期末数,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项目本年累计数与上年同期数以及产品成本表中的产品单位成本项目的本年数与上年同期数,以及这些项目的逐月变化趋势来发现异常情况。尤其是通过计算期初、期末存货中产品或商品的库存金额与库存数量的相对数,比较其差异,更容易发现问题。审查有关存货的明细账,并采用盘点法和调节法核实在产品数量的正确性,采用复算法验证主营业务成本确认的正确性。
3、查看费用类科目,从账目上详细分析费用确认是否符合费用确认原则。管理费用中的折旧及摊销是否与实际相符。财务费用的列支,有的企业少列“财务费用”的发生额以此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可联系“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来检查,把“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财务费用”项目的数额,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数额进行比较,如果所得比例与同期正常银行借款的利率相差较大,则说明企业存在着少计财务费用,以此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的现象。
(三)查看现金流量表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总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没有相应的现金净流量作支撑的利润,与有足够现金净流量作支撑的利润相比,其质量相对较高。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不应长期低于其净利润。同时分析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如果某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其净利润,那么就意味着该企业可能将本应作为费用处理的一些项目变为虚拟资产,而虚拟资产是不可能转化为现金的,即该企业是通过增加的虚拟资产来达到利润虚增。
参考文献:
财务费用分析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 投资性房地产; 计量属性; 融资租赁; 借款费用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现金流量表准则变化较小,但由于相关准则的变化,现金流量表编制中产生了新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投资性房地产、现值计量属性的使用及存货借款费用资本化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一、投资性房地产现金流量的归类
对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的归类历来争议不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95号―现金流量表》投票时,七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投赞成票,3名成员投了反对票,意见主要也集中在现金流量的归类上,如:分类主要为了服从会计净收益构成内容的需要,与财务学文献中的分类不相符,利息费用应属于理财活动,却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投资收入应当归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却列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我国原制度不要求单独核算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新准则更为清晰地反映企业所持有房地产的构成情况和盈利能力,将投资性房地产单独作为一项资产核算和反映,与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加以区别。准则的新变化带来了在现金流量表中如何对投资性房地产归类及列报的问题。很多实务工作者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6》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有关论述出发,认为应把投资性房地产的现金流量归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6》强调“投资性房地产业务是经营性活动。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形式是出租建筑物、出租土地使用权。房地产租金就是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使用费用收入,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营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也规定: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从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中的核心―“投资”出发,笔者认为投资性房地产的现金流量应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新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如下定义: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投资性房地产与其他投资一样,属于长期资产,都是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使资金增值,为获取收益而向一定对象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投资性房地产属于财务学中众多投资形式中的一种。
以下对如何列报相应的现金流量进行讨论。
(一)外购、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支付的现金应列入“投资支付的现金”
投资性房地产的本质是投资,且与自用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性质不同,因此,外购、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现金流出应列入“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同时建议对《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的编制说明进行修订,将投资性房地产补充进去,即修订为“反映企业取得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其他企业的权益工具、债务工具、合营中的权益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所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交易费用。”
(二)取得的租金收入列入“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
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与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性质相同,都是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只不过股权、债权投资取得的股利、利息等收入在日常会计核算时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通过“其他业务收入”核算,但在期末应按现金流量的性质编制报表,即将性质相同的现金流量归入同一项目。因此,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可列入“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三)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收到的现金列入“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
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收到的现金在会计核算时也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但本质上却是收回投资性房地产。因此,应列入“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
(四)投资性房地产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影响
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损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并且计提折旧及进行摊销实际没有支付现金。因此,在补充资料“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进行相应调整。
新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与自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因此,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和摊销不应列入“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项目,建议从投资性房地产的性质出发,将折旧额及摊销额与取得的租金收入对比后的净损益通过“投资损失”项目进行调整。同理,可将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时产生的损益也通过“投资损失”项目进行调整。
二、现值计量属性的充分运用带来的归类及列示问题
新会计准则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着眼于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充分运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对资产、负债进行计量,如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时,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现值计量属性的充分运用带来现金流量表如何列示相关现金流量的问题。
为更准确地提供相关的现金流量信息,我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应以现金收支的性质来划分而不能依据前期交易的性质来划分收支的类别。二是本息应分别列示。
(一)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长期资产
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长期资产(包括融资租赁),该项业务具有融资性质。因此,购入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应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之和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实质是借款费用,不论借款费用是资本化或是费用化,按现金收支的性质不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应与支付的本金一道,作为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在列示中容易将本息混淆,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中有反映企业偿还债务本金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和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的项目――“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例1,2006年1月7日,A公司从B公司购买一项商标权,由于公司资金紧张,经与B公司协议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款项。合同规定,该项商标权总计100万元,每年末付款20万元,5年付清。假定同期贷款利率为5%,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2006年购入时:
借:无形资产 865 900
未确认融资费用134 100
贷:长期应付款1 000 000
2006年年末支付款项时:
借:长期应付款200 000
贷:银行存款200 000
确认融资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43 30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3 300
有不少学者和实务工作者错误地认为,2006年购入时长期应付款的余额1 000 000元就是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负债本金),实际上真正的账面价值(本金)应为现值865 900元,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长期应付款应填列865 900元。年末支付的总额200 000元中本金为156 700元,利息为43 300元,年末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本金)为709 200元(长期应应付款余额800 000元-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90 800)。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不能将200 000元全部列入“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而只能填列156 700元;“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填列43 300元。
(二)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现金的列报
按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财务费用)。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对收回的款项进行归类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该观点依据的是现金收支前期交易的性质。二是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该观点依据的是现金收支的性质。
例2,2006年1月1日,A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B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1 000 000元,分五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该设备成本为700 000元。在现销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758 200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
通过计算得到实际利率=10%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758 200
销售商品时:
借:长期应收款1 0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758 200
未实现融资收益241 8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700 000
贷:库存商品700 000
2006年年末收取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2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 200 00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75 820
贷:财务费用 75 820
净利润=758 200-700 000+75 820=134 020元
采用第一种观点,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收到的200 000元列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在填列补充资料时,75 820元的财务费用属于经营活动的财务费用,不应进行调整,长期应收款属于经营性应收项目,应进行调整,金额为634 020元,分析中假设购入存货的现金已经支付。
现金流量表列示如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 000 000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7 000 0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00 000
补充资料中进行如下调整:
净利润134 020
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 -634 02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00 000
采用第二种观点,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收取的200 000元中的124 180元列入“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将75 820列入“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销售收入对应的长期应收款属于投资性应收项目,在补充资料不能作为经营性应收项目进行调整,应列入“其他”项目。
现金流量表列示如下: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7 000 0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700 000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124 180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75 280
补充资料进行如下调整:
净利润 134 020
投资损失-75 820
其他-758 2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00 000
第一种观点将长期应收款的收回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符合人们的日常思维,不会影响到大量涉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指标的计算,并且计算过程简单,但这种观点存在逻辑问题,即已经支付的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从现金收支的性质分析作为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若也采用此观点从现金收支涉及的交易分析,支付的已计入长期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应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支付的已计入存货成本的部分应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第二种观点从现金收支的性质出发,将符合投资性质的长期应收款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虽然处理较为复杂,但能提供正确的经营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笔者建议采用。
三、存货借款费用资本化带来的影响
新借款费用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已经支付的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利息,从现金涉及的交易增加了企业的存货,但从现金收支的性质来看,支付的是利息,所以,应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计入“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不能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并在补充资料中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补充资料进行调整时,因为资本化的利息不属于经营活动损益,不论是否支付均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调整增加。资本化利息尚未支付时,由于“应付利息”不属于经营性应付项目,不能通过“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项目进行调整,可通过“其他”项目调整。资本化利息已经支付时,由于未计入“财务费用”,不应通过“财务费用”项目进行调整,应通过“其他”项目调整。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6》.人民出版社,2007.
财务费用分析的内容范文6
【关键词】新医改;财务管理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医疗改革在数十年间经理了多次变革,从建国后到70年代末的政府统管的公立医院,到80年代到96年的企业化管理的医院,再到97年到08年的市场化管理,最后到09年开始的公益性经营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在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过程中产生,当前进行的公益性公立医院改革对于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为了适应这种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公立医院本身必须对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二、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方向
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就医问题;改革的另一个目标是打造一条符合国情的医疗体制,而这个体制的构成本身又不与当前市场主导的市场机制不想违背,从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保证医疗体系的效率;最后也是当前最为迫切的目标,当然是解决当前政府、医院、医药企业和病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医疗体制的完善和变革。
三、公立医院改革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
(一)对于公立医院预算的要求
新医改的出台,明确了财务管理的方向,其中明确对财务预算提出了要求,预算管理的改革成为了新医改的重要内容。所谓的预算一般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国家对医院的预算进行审核和补差,从而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新医改中要求,县级医院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所有的收支都需要纳入到医院的预算管理中,这样国家就可以通过对于预算的审核来用核定和补差来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保证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
(二)对于公立医院财务成本的要求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成本进行分析,了解收入和支出的状况,了解支出的合理性并进行改善。在我国当前的新医改中,对于财务成本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首先是要求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主要通过对过量用药,重复治疗等恶性增加财务费用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其次是对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控制,医院固定资产成本非常高,通过对于购买前的论证分析,购买后的保养维护,都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财务的健康。
(三)对于费用占比的调整
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化运作下的逐利行为,而这种逐利又因为药品加层变得更加饰无忌惮,因为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改变当前的费用占比不均的情况。提高医生诊断、手术和护理的技术费用,减低药品的加层费用,合理的引导费用分流,保证多方利益。
四、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分析
(一)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于预算的认识和执行不到位
对于预算的认识和执行不力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院方对于预算的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计算方法掌握的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在预算管理的培训等方面也非常不及时。其次是对于医院的预算编制方法有效性欠佳,
很多公立医院的预算报表都是采用的增量预算来进行,这种在上一期上进行累加的预算方法只单纯的注重财务收支预算,在预算的项目上不能涵盖所有的费用收支,预算的执行率较低,相对的也缺乏有效性。再次是预算的支出执行率不高,由于财务人员在指定预算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全盘考虑,从而导致公立医院的预算执行和预算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只是形式上有而实质上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医院管理者和医院的财务人员对于医院的预算管理缺乏认识,不够重视。
2.成本费用管理不科学
这里的不科学是从效率角度看,对于医院来说是科学,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成分费用管理非常不科学。首先是以药养医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当前医药行业普遍知晓的问题,而且无论是在医改之前还是医改之后,药物费用都是医疗费的重要部分,在医改之前医生可以通过药物进行加层,医改后医生同样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检查以及多开不能报销类药品进行治疗。其次是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医院在固定资管管理方面不规范不科学,在仪器的采购、使用、维护、报销等方面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尤其在报废过程中,很多的医院仪器都可以不经过报废手续和流程就执行报废,很多国家的资产就此流失;在固定资产清查方面,很多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清查都是由科室填表上报,汇总登记,缺乏严格的查验过程,很多都存在固定资产实物和账面资产不符的情况。
(二)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解决路径
1.加强行政管理,改进决策机制
医院财务管理的落后是因为行政管理理念和制度的落后,尤其是管理者在决策方面的落后和不作为,因为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医院管理者的理念以及这种理念下的落后的不规范的制度。因此需要加强管理者对于财务制度的学习和认识,在医院的内部制度中,强化对于预算管理的监督和管理。
2.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新医改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要改变当前预算管理的问题,医院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改变,首先需要增加预算中的内容,改为全面的预算管理,使得预算能够涵盖应该有的内容;其次是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进行预算的报送和测算,保证预算数字的科学性;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执行,保证科学性。
3.加强财务成本控制
完善公立医院的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制度,有效控制药品成本、医疗成本
等成本支出项目,建立在有效的成本费用预算;严格规范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行为,避免发生开大量处方药、重复检查以及超标准用药等违反医生职业道德的行为;加强对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利用效
率,杜绝固定资产增减无序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张丽君,刘芳,王峰.浅论医院经营模式转变中的成本控制[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2):8283
[2]陈照明.推行全成本核算管理提升医院质量效益[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