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相关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工程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工程相关知识

通信工程相关知识范文1

【关键词】 项目成本 通信工程 管理控制

社会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下,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上也有着显著提升。人们在通信的需求量上日益的增加,这就不对通信工程的发展有着带动作用。在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成本管理层面的科学化就比较重要,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其加强研究对实际发展就比较有利。

一、通信工程设计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现状分析

1.1通信工程设计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通信工程设计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对效益的提升比较有利。项目成本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以反映的重要指标,在项目成本管理层面进行优化和加强就比较重要。通信工程设计工作是比较复杂化的工作,在项目管理上进行完善化就要能从多方面得以充分重视。项目成本管理的实施对成本降低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比较有利[1]。只有充分注重这一层面,才能促进通信工程设计的质量水平提高。

1.2通信工程设计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从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成本管理现状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上没有得到合理化的呈现,这就会造成成本控制的压力加强。在通信设计企业多是国有企业,在行业重组后对工作岗位也进行了相应的调配,由于在组织结构层面没有得到合理化的呈现,这就必然会在成本控制的压力上加大。还有就是在责权利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善形成等。这对成本管理也会有着很大阻力。再者,对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实施中,没有采取现代化方式进行管理。以及对工程项目当中的工期成本以及质量管理控制没有得以充分重视,在这些方面的因素影响下,对通信工程设计的项目成本管理也会有着负面影响。还有是受到设计变更的影响,使得成本增加,以及客户对设计企业的质量服务要求比较高,为能赶工期就会造成人力成本的增加等[2]。另外,通信工程的设计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实施中,在成本管理的体制上相对比较缺乏。在成本管理体制当中的人力成本以及材料和工具等层面的费用管理没有科学化,以及没有严格的按照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执行等。在对设计项目成本管理的认识上没有得到加强,这些层面的问题对成本管理都会产生阻碍。

二、通信工程设计项目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为能有效保障通信工程设计项目成本管理的优化,笔者结合实际对成本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在这些策略的实施下就能有助于实际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第一,加强通信工程设计项目成本管理的全面改革,从组织结构层面加以优化,以及能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只有从组织结构层面加以优化发展,以及在责权利的管理制度层面加以科学化的制定,以及在制度的落实上进行加强,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相应的制度完善,就能对成本管理措施的实施科学化的呈现,对调动员工的主动积极性也比较方便。第二,要紧密的结合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的目标,在具体的管理控制原则方面能加以遵循。具体工作实施中,就要从多方面加以重视,在人力以及物力资源方面加以充分利用,要能注重对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按照全面控制以及节约原则进行加强管理[3]。在人力财力等资源的配置上要合理化的呈现,最大程度的将成本能进行降低,从而来促进通信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成本管理中,要充分对现代化的手段加以应用。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项目成本管理当中加以科学应用,这样就能在设计项目成本当中的预测以及分析和决策等工作水平加以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在成本的细化管理层面能得以加强,使得管理的整体效率水平不断提高,也能在预定成本管理的目标上加以实现。第四,对通信工程设计项目成本管理的质量和工期成本管理的质量进行提高。这就需要能够对设计人员的综合设计能力加以提升,在项目成本管理的培训工作上进行加强[4]。通过激励措施的实施对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责任心的加强进行促进,以及对成本控制人员的敬业精神能加以培养,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利于通信工程设计项目成本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结语:总而言之,对通信工程设计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就要能充分注重和实际的情况紧密结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利于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目标的实现。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通信工程设计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对解决实际的问题也能起到一定启示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通信工程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杨团结. 通信工程设计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J]. 中国新通信. 2015(05)

[2] 莫铎. 浅谈通信工程发展前景[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4(12)

通信工程相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微课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应用

引言

受多方面外在因素的干扰,通信工程专业通信电子线路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应加强通信电子线路教学现状分析力度,并在微课的支持下改善通信电子线路教学缺陷,全面落实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的目标,彰显微课教学实用价值。而且在微课的支持下,还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促使通信工程专业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顺利开展。

1.通信电子线路教学现状

就目前来看,通信工程专业通信电子线路教学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专业课教学的学时一直在压缩,而课程的知识点依旧很多,集中授课效率表面看上去有所提高,实则不然。在课堂讲授大纲知识点学时紧张,想要利用一些实物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是没有时间。课堂上学生的专注力持续时间不会太长,课堂上高强度的授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实质上信息扩容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学时有限而学生吸收曲线不断下降的矛盾中,真正的课堂效率也在下降。第二,由于通信电子线路科目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抽象,造成学生学习各项知识点的兴趣低下。如果不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必然导致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出现问题,严重影响通信电子线路科目在通信工程专业中所占比重,对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也有极大的影响。

2.微课在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为促使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就应在其中引入一系列现代化教学模式,针对性解决通信电子线路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确保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能够满足通信工程专业综合教学要求。从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微课在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延长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学时

为保证学生更好的学习通信电子线路知识,不仅需要考虑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形式,还应在微课的支持下延长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学时,不断提升通信电子线路科目集中教学效率,据此改善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而且在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还可以将一系列教学内容转化成微视频,在课堂某一时间段展开集中教学,避免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对于提升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效率和教学改革作用效果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通信电子线路教学中还可以将微课教学与实物教学结合到一起,有效处理通信电子线路固有教学缺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效率,落实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的目标。

2.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来说,保证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按照教师指导学习各项知识点,据此改善通信电子线路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对于通信电子线路科目中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来说,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现有思维模式的角度出发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成微视频,并在微视频条件下开展通信电子线路教学,优化调整通信电子线路教学缺陷,使得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能够满足我国教育行业发展要求。与此同时,还应将微课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到一起,强化理论教学在通信电子线路实际教学中的作用效果,使得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学习各项知识点。凸显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优势,逐步提升学习学习各类知识点的兴趣。对于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时出现的兴趣低下问题来说,还可以从微课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改善措施,继而实现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效率提升的目标。

通信工程相关知识范文3

【关键词】电子技术;通信工程;应用;关系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态势日益激烈。为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社会各行业领域加快了高新技术的改革,社会各行业领域之间的竞争也因此成为信息技术的竞争,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电子技术的支持,两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两者有效结合是技术信息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这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和机遇。现对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1.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指的是以电子学原理为主要依据,利用电子器件和特定功能电路的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该门学科主要倾向于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这两大类技术的应用[1]。其中,信息技术囊括的范围很广,从一定角度来说,电力电子技术也可看成是信息处理技术的范畴。

1.1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这为信息电子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当前,社会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信息电子行业因此进入大发展时期。它将引领社会逐渐走向高利用、低消耗的全新时代。目前,信息技术在医学、汽车、建筑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例如,环保机构在检测工具中应用信息电子技术进行环境质量检测,能从源头上检测到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利于及时处理和消除环境污染现象,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在物流行业,则使用电子车载装置,对物流运输车辆进行监控,以便及时采集商品信息。另外,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最为突出,并趋于成熟。汽车与信息电子技术相结合,出现了电子汽车这一概念。电子汽车中广泛应用嵌入式微处理机和智能化集成传感器,有效保证了传感器信号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汽车的速度控制性能和故障诊断能力。汽车电子技术也因此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控制软件的开发,通过使用大量微处理机来提高和完善汽车性能已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2]。

1.2 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领域,是电子技术中的一门新兴技术学科。从其发展历程上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后,电力电子技术中出现了变频器,这使得电力电子技术得以迅速应用到各相关领域中。到了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半导体复合器件的形式,这标志着电力电子时代的到来[3]。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到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转变。现在说电力电子技术就是指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不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改变了以往的低频技术(波段强度和信号传输均很低),而发展成为高频技术,波段强度和信号传输的频率均大大提高,因而,更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信息传输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并逐渐覆盖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工业。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促进现代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即该技术不仅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而且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2.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工程中的基础学科,又被称为典型工程。通信工程关注的重点是在通信的过程中对信号和信息传输进行处理,这使得通信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信工程可视为信息科学基础发展的典型代表,而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当前,通信工程发展很快,并已达到一定高度,尤其在数字移动通信、互联网通信、光纤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通信技术以达到信息交流为目的,其硬件技术主要是声、光、电技术以及相关辅助软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通信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为通信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今社会,人们相互间不断进行着信息交流,这使得人与人之间、各行业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在此过程中,通信工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通信工程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如报刊图书、信息服务、广播电视、无线通信等众多领域。另外,在采集、传输、处理信息时所用到的原材料制造、销售,设备器件,计算机,光纤,激光等,因具有产值高、范围广、技术含量高等特点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4]。

3.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之间的关系

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两者互相依赖,在应用领域上也密不可分。分析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互相推动

⑴电子技术对通信工程的推动作用: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离不开电子技术的推动作用。纵观通信技术的在每一阶段的发展和进步,都得到了电子技术的支撑作用。例如,通信技术中,交换设备是其重要的基础设施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通信工程的技术瓶颈。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这一技术瓶颈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得交换设备不断完备。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子技术的支持,并成为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

⑵通信工程对电子技术的推动作用:电子技术对通信工程有推动作用,通信工程同样也有利于促进电子技术的发展。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在交换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简化,这使得信息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人们进行沟通和知识交流更为便捷。这无疑为电子技术实现更广泛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推动该技术进步的电子技术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进而促使人们加大力度研发更新的电子技术来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因此,通信工程无疑推动了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相结合能在信息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推进时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也在为实现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扩宽及发展积蓄了较强的人员基础,以期为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2 计算机对通信工程和电子技术的作用

计算机对通信工程和电子技术起着关键性作用。首先,在通信工程方面,应用计算机能对各项交换机进行编程,并能将相关信息储存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器中。而当系统操作需要进行变更时,无需改变交换设备,而只需要改变程序指令即可。这种交换机系统有利于开发新的通信业务、提供多种服务项目,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在通信工程中承担接纳和发出信号的任务,这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应用。另外,计算机在电子技术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发展使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时代,这也有利支撑了电源技术的发展。开关电源在上个世纪80年代得到全面应用,电气和电子设备随即也引入了这一技术,这使得电子技术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

4.小结

总之,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都在各自的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另外,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之间存在协同关系,若将两者有效结合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赵东.关于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探讨[J].电子测试, 2013(12):42-43.

[2]高杨.关于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3(17):11.

通信工程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动手践能力

1.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更需要贴近社会需求,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提出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等[1]。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成为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通信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工程性较强的专业。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该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给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对于通信工程本科教育来说,其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介于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间的工程技术型人才[2]。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如何构建一个能满足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体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整体功能;(2)有序性原则,把课堂内外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连接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目标实现;(3)效率性原则,避免实践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时间和经费[3]。因此,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可采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形式,其中实验教学是基础,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技能;课程设计、专业实训、毕业设计是重点,通过这些方面的锻炼,学生具备工程设计、设备调测与维护的初步能力;生产实习是辅助,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互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时,必须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规律[4]。

3.实践教学主要环节

学生实践能力的获得是通过开设实践教学体系内容逐步完成的,在实践教学内容选取上注意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1课程实验

实验是学科的基础,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重要平台,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起着巨大的作用[5]。通信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工程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必须强化课程实验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同时在实验内容上,应将传统单一化的课程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三个层次。学生从做简单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逐渐过渡到做设计性实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自由组合申请学校的开放性实验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新思路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实践表明,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改善其工程素养。

3.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学生学完某门课程后集中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工科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专题独立开展设计与实验。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而言,必须对传统课程设计内容及设计方法进行大幅度调整与创新,在保证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同时,更多引入工程技术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

3.3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一种新的实践教学形式,与传统毕业实习不同,主要是在学生完成一定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到相应企业进行短期实习。核心是提供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或经营的机会,体验项目开发或经营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校学习之时就能切身体会到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提供目标。

3.4专业实训

专业实训就是专业技能训练,通过该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职业技术能力,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其专业实训既要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又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训可到中国移动、联通进行参观学习,也可以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且可以让学生参加专业培训机构组织的专题实训等。通过专业实训让学生了解通信行业工程设计、设备调试及维护相关知识,为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5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实践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是衡量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也是衡量学生大学四年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取至关重要。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特点及社会需求,毕业设计题目选取应尽可能覆盖本专业主要课程,同时与实践工程紧密结合,这样既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又为学生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4.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才能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胡玉叶,李高建,朱秀斌.适应技能型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31-132.

[2]司淑梅.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袁夏炜,李娜.浅谈构建高校工科实践教学新体系[J].科教文汇,2007(5):65-67.

[4]孙培禄,钮王杰,弓锵.机械类应用性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运城学院学报,2009,27(1):90-91.

通信工程相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课程体系;通信类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已近10个年头,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达200多所[1],已有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但网络工程专业仍属于教育部颁发的本科教育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080613W);各高校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都不尽相同,缺乏统一或公认的指导性办学计划。随着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近些年来,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报告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围绕网络工程专业如何设置通信类系列课程进行探讨。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多专业技术不断地交叉、融合,内涵不断地丰富和扩展,并在社会对各类网络人才需求不断推动下得以产生并发展壮大的一门新的学科和专业[2]。本文将它的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大致分为4大方面的系列课程,如图1所示。

其中,电子类课程涵盖电工、电子电路、数字逻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是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通信器件和网络设备等IT产品能力的基本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后续计算机类、通信类以及网络类课程的重要基础。由于网络

工程专业主要起源于计算机专业,而且网络和通信设备又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学生只有在掌握好计算机基本原理、体系结构、程序设计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熟悉并掌握网络系统(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及系统软硬件的开发。因此计算机类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一类系列课程,它和网络类系列课程一起构成网络工程专业的骨干课程体系。

图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通信类和网络类系列课程是最能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的系列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网络系统研发、规划、部署、集成、管理、安全防护等技术的重要课程,也是关系到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是否能最终满足现代各类IT企业对网络人才要求的关键。目前,

各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差异也是这两类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深浅和宽窄的选定,这与各院校在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及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的教学实力和实验条件有关。

2网络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异同点

网络工程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同属于网络与通信领域,同跨电子、通信和计算机学科,部分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开设的课程类似。例如,大多院校的两类专业均开设电工与电路基础、模/数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尤其是网络工程专业的通信类课程,主要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且两者都强调动手及其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共性。但毕竟两者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不同,因此,在通信类课程的选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网络工程专业应着重考虑两者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主要如下:

1) 在专业定位方面,通信工程专业偏重于信号编码、信息的发送、传输和处理以及通信设备、技术和系统的研发和使用;而网络工程专业则关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组网工程的设计、规划、集成,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等,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内容深浅和学时安排上,两专业的通信类课程应作明显区分。

2) 在数理基础方面,通信工程专业关注信号的变换、传输、处理、检测及编码,其特有的专业基础课程有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及编码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或将来进一步研发、运营、维护通信设备和系统打下理论基础。而网络工程专业除了注重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让学生加强学习图论、进程代数、排队论、Petri网、线性与非线性规划等知识领域相关的理论课程,为进一步研究网络协议设计、网络拥塞控制、流量控制、网络性能分析等打下基础。因此在专业理论基础方面的教学侧重点应有明显不同。

3) 从网络体系结构方面来看,通信工程专业更注重于学习和研究IP层以下的底层支撑通信网的协议、技术及相关知识点,通常开设通信电子线路或高频电子线路和低频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数字程控交换原理等网络工程专业不开或涉及较浅的课程。而网络工程专业则注重IP层以上的网络高层协议及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重点涉及的课程有网络工程、网络协议分析、网络编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Internet技术[3]等通信工程专业涉及较少的课程。可以说,通信工程专业通常着重于电信或广电等公共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而网络工程专业则相对偏重于互联网、企业网、专用网、IP网以及接入网络的开发、管理及应用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通信类课程应以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关键技术的教学为重点,以满足网络类系列课程的教学要求为目标,而将复杂的电磁或信号处理等理论分析内容加以精简。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体现专业特色。

4) 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偏重点也不同。通常,通信工程专业将电子系统课程设计、DSP系统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以及通信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作为重点的课程设计内容。而网络工程专业关注的课程内容有组网工程课程设计、网络协议或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设计、网络管理课程设计、网络攻防课程设计等[4]。这也说明了两类专业的毕业生将来要走向的工作岗位有所不同。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也应与课程教学一样有所侧重。

最后,通信工程专业发展历史悠久,教学内容也相对集中、稳定和成熟(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一级学科)。而网络工程专业则是个新兴且正在发展中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较多、较新,工程性也相对较强,不但涉及网络设备或系统软、硬件的开发,还涉及网络系统的集成、运营、管理、测试、性能分析、安全等技术内容。因此,网络工程专业如何设计好自己的通信类课程体系,既要重点突出,又要适应面广,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3通信类系列课程的设置建议

综上所述,由于两个专业的关注点不同,因此,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开设有关通信方面的课程,应对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够用和满足网络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网络系统的研发为原则,以理解并掌握基本的通信理论、概念和工作原理并熟悉现代各种通信网络关键技术为要求,以通信类课程能否支撑网络类课程的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衡量准则。

3.1通信类专业基础课设置

在通信类专业基础课方面,可开设信号分析与处理和数据通信原理两门课程。其中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应涵盖信号与系统的大部内容和数字信号处理的部分内容。其主要知识单元应包括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连续信号分析(时域、频域、复频域),离散信号分析(时域、频域、复频域),信号处理基础,模拟和数字滤波器,信号分析与处理的MATLAB实现等内容。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通信原理课程,主要简化了模拟通信原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其主要内容应涵盖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信号、噪声、信道和性能指标等),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同步等主要知识单元。另外,还可在这两门课程中适当增加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方面的章节。教师可根据各高校特点及目标定位来设置两门课程具体的教学知识点。

3.2通信类专业课设置

在通信类专业课方面,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社会各种常见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网、数字程控交换网、宽带IP网络、微波和卫星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以及各种接入网等)的基本特点,协议,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组网和应用方面的内容。保证学生今后无论是进行核心网络还是接入网络、有线网路还是无线网络、电信网络还是IP网络的规划、设计、

运营和软硬件开发,都能具备足够的通信知识背景,并快速了解和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说到具体内容,可开设现代通信网络(可涵盖数字程控交换网、光纤通信网、宽带IP网络、智能网、NGN网等),无线通信与网络(可涵盖无线通信和无线信道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移动通信网、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接入网技术(可涵盖以太接入、xDSL网、HFC网、各种无线接入网)等3门左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简化一些理论性强、学生学习枯燥的内容(通信工程专业可能侧重的内容)。如何确定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选定教材、内容和知识点,各高校可灵活掌握,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开设无线传感器网、物联网等新的通信技术课程。

4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横跨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专业领域。虽然建设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它与通信工程专业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其通信类专业课程主要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有关课程。如何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取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类以及对网络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特点进行比对的基础上,给出了开设网络工程专业通信类系列课程的想法和建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毛羽刚,徐明. 网络工程专业调查及思考[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60-61.

[2] 曹介南,徐明. 关于增设网络技术(NT)二级学科的雏议[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76-77.

[3] 逢焕利,常欣等.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78-79.

[4] 胡山泉,高守平,于芳. 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 计算机教育,2009(12):88-89.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cation Serial Courses in Network Engineering

MAO Yu-gang, CAO Jie-nan, XU Ming

(Departmen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通信工程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通信工程;就业;培养方案;人才需求

作者简介:冯友宏(1979-),男,安徽池州人,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丁绪星(1971-),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安徽 芜湖 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jyxm118)、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工作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1xgxb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96-02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对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各高校通信专业毕业生步入了一个较好的就业黄金期。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尤其是师范类、财经类、农林类等非传统工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范围、就业潜质不甚乐观。笔者在某省属重点师范院校担任通信工程专业教师和兼职辅导员多年,一直积极思考和认真梳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努力探索和切身实践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受到高等教育改革、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1]本文主要讨论师范院校通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以此引出共性的思考与交流,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建言献策。

一、通信专业就业竞争力问题之所在

1.问题梳理

(1)就业层次较低。从近几年毕业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毕业生能够按期签约,但他们主要从事产品销售、机械维护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能够进入技术研发岗位的学生并不多。学生工作待遇较低,长时间内难以进入公司技术核心部门。

(2)就业范围较窄。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大多集中在省内以及学校周边城市的小型企业,进入大中型通信企业的微乎其微。

(3)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大部分毕业生缺少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有效的职业技能训练,对专业发展的认识比较模糊,在企业劳动中得过且过,不能激发职业潜能。

2.原因分析

(1)相关部门重视不够。通信工程专业是学校近几年才开办的新兴学科,对于师范院校如何利用有限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办好此类学科,校院相关部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思路和做法,还未找到一条适合市场需求、具有校本特色的工科专业发展之路,这极大制约了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

(2)教育管理引导不足。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是学生最直接的教育管理者,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和作用最有效、最突出,但是他们未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作用和地位,未能为学生的专业发展竭心尽力,未能采取有力措施激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就业。

(3)学生自我认识偏差。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走入了自我认知误区,过分强调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局限,导致自信心不足,对专业学习投入不够,在增强就业能力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自我潜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作为一名专业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要想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他们在就业的道路上勇敢坚定,必须认识到自身对学生所担负的责任,在适应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通过实践,为学生的就业和成才服务,既有明确思路,又有具体做法。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就业目标

当前,我国正大力倡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大环境下,通信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现实作用就是要为通信、电子、信息等现代化高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一大批既有学识又有能力的新生力量,帮助企业攻克科技难关,创造经济价值,搭建创新平台,实现跨越发展。高校理应承担起为企业的发展、为国家的进步培养储备人才的重任,而这项任务落到高校教师和辅导员的身上,就要求其平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做有针对性的准备,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鼓励、帮助、引导和支持。[2,3]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3G通信业务的全面铺开,联通、移动等大型通信企业为占领新兴市场需要大批专业知识过硬、动手能力较强的通信类人才。笔者根据这一时代特征,在专业课程学习和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强化学生对移动通信以及网络通信等通信知识的重视和学习,最终有15名学生在这类企业成功就业。

2.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增加就业优势

在结合以往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识到能力培养尤其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强调学生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制作,并且争取机会参加院级、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各类比赛。以笔者所带班级学生为例,班级学生代表学校首次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就取得省一等奖和国家二等奖的优秀成绩,先后8人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中获奖,10人在省第五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奖项在充分调动整个班级强化专业应用技能和提高科学创新氛围的同时,也为同学们的顺利就业提供了极有力的保障。

3.以等级考试为手段,提升就业能力

人们对于等级考试及其作用固然有不同争议,但如果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和考试,对于整个大学学习过程来说,既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鼓励。以笔者所在班级为例,通过每次班会的沟通,让学生认识到学好专业课之余,可以有选择性地参加各类等级考试,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并能够让学生明确每个学期应该在哪项考试中付诸努力。在笔者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下,所带班级同学大都顺利通过了计算机二级(100%)、三级(90%)、四级和英语四、六级考试,这在他们的就业杠杆上添加了一个极有分量的砝码。

4.以创新培养为契机,增加就业经验

缺乏工作经验是应届大学生就业的最大劣势,而当前,很多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时往往强调工作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弥补应届毕业生这种先天性不足,而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重视、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

(1)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引导参与创新活动。改革实验、实习教学,提高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加强现代化实验、实习教学手段和教材的建设。将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将创新实践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学分,此种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创新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2)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突出校企合作地位。师范类高校办学历史都比较悠久,所在城市的电子通信类企业也比较多,这为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实现校企优势互补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播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创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使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企业、工人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在广泛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提升素质。

(3)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实现创新能力培养。推动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和规范,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将学生的科研训练纳入培养方案,创造条件让学生较早介入科学实验或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并提供一定发挥空间,增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大局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及创新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创新热情和提高创造能力。[4,5]

5.以多元择业为抓手,拓宽就业渠道

通过就业与考研相结合,本地就业与外地就业相结合,本专业就业与跨专业就业相结合,网上求职与现场应聘相结合,考编考职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等方式,形成一种全方位、多元化的就业模式。鼓励同学们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不固守,不局限,勇于接受挑战,以一种乐观开放的心态走向求职道路。这样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就业渠道,而且丰富了同学们的就业选择。

三、结束语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竞争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于时代大背景,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形势下的创新教育体系。必须针对通信工程专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区域经济、行业经济背景,正确把握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不断总结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林青,夏清华,周潞.创业型大学的创新生态系统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19-26.

[2]李祖林,易杰,姚胜姓.电气信息类专业实习教学模式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4(30):69-70.

[3]黄纪军,柴舜连,刘继斌,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