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字和英语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汉字体系;性质;构形原则;表意文字
中图分类号:H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151-02
自20世纪以来,关于汉字性质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间断,但迄今为止,仍众说纷纭,没有达成共识。
应该说,作为自源文字之一的汉字,在其产生之后的漫长发展、演进和完善过程中,一直都能很好地记录汉语,二者之间也有着良好的适配性。按理说汉字作为客观存在的符号体系其性质也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之所以对这个问题各家观点莫衷一是,除了汉字本身的复杂性为其定性客观上增加了难度之外,各家在进行讨论时对于界定标准认识的不一致、术语理解和使用的混乱、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不同、个人所依据的理论框架的差异等主观因素也是形成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汉字性质问题讨论时,首先要做的前提工作就是对这些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内涵划定,只有基于此的讨论和判定才有可能达成使众家信服的一致结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那就是,既然讨论汉字的性质问题,我们应以客观存在的历时与共时两个维度的汉字体系的整体状况为依据,即既要排除对汉字性质的分阶段断代分析,也要排除只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汉字体系中的一部分做局部研究。因为无论是隔断古今汉字之间联系的做法,还是切分整体做局部研究的做法,都不能使我们正确地把握具有历史传承性和沿革性的汉字体系的总体和根本特征及其与其他文字体系的本质区别,而这些都会最终抹杀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试图对客观存在的整个汉字体系作综合判断分析,以期从全局角度找出贯穿其发展演变过程的一条“性质”红线。
众所周知,“无论哪种文字,总具有形体、音读和意义这三种要素”,但只有形体是文字本身所独有的,至于字音和字义,却都是由它所记录的语言赋予的。因此,任何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必然既有音又有义,在这点上它们之间并无区别。而讨论某种文字体系性质的过程,却应是从探源的角度去推求字形结构的来源和造字之初的理据,从而说明人们是用什么方法创制出形态各异的符号来记录语言的音和义的过程。可见,这应是一个动态还原回溯的过程,目的是归纳文字创制初始阶段的造字之法。而如何造字与文字的任务密切相关。有史以来文字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都是文字怎样去记录和表达语言——即文字记录语言的主要方式,也称构形原则。语言的外部形式语音及意义内容语义在客观上决定了文字的构形原则只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语言的语音来构造文字形体,二是根据意义来构造形体。“文字通过这独有的两种方式中的哪一种来记录语言是文字体系划分的标志,也是区分文字根本性质的基本原则。构形原则相同则属同一文字体系,构形原则不同则属不同体系,构形原则改变构成文字体系的变迁,体系变迁的轨迹就是文字性质变化的历史”。这是我们进行文字体系划分及汉字定性时要一以贯之的根本标准,一旦背离了这个方向,任何结论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
最早将汉字定性为表意体系的文字的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的体系。一是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一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字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二是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摹写下来。”他将汉字定性为表意文字,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依据汉字记录语言音义两要素中的哪一个要素,这种最高层次、穷尽性的、科学的分类,最能体现汉字与其他文字体系之间的本质区别,也最能揭示汉字体系的根本属性。索绪尔所谓的“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这些文字体制概念的逻辑范畴是从造字原则、造字方法的角度来界定的。澄清这一命名术语的内涵,对于我们进一步论证汉字的表意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此,我们可以概括索绪尔所说的“表意体系”的文字是指这样一种文字体系:其将依附于语音的语义在语素、词、词组或句子等各层次上划分出相应的语义单位,然后创制出一定的符号,即意符去记录它们。以意符为单位构成文字的,便是表意文字。而“表音体系”的文字是指这样一种文字体系:它产生的前提是对语音的分析,将语音分析出音素、音节或更大的语音单位,然后创造出一定量的符号,即音符去记录其中某一特定层次的语音单位。音符为字母的,是字母文字;音符为音节的,是音节文字。根据这个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大致对目前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几种文字体系作一个静态的现时分析,来看看此标准在文字体系划分时所体现出来的本质区别作用。
比如,英文被认为是典型的音素文字,因为其用专用音符来记写英语中的语音单位,比如用“b”记录[p]音位,而[p]音位也只能用“b”来记录,排除个别特殊现象,基本上一音一符,一符一音。日语是典型的音节文字,一个假名表示一个音节。在掌握了这两种文字的发音和拼读规则之后,一个人即使不知道某个英语词或日语词的确切意思,也基本能读出来,或者听到一个生词后也基本可以记下它的形体来。汉字则不同,其在整字这个层面和语言的意义发生关系。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和音发生关系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最初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渐渐将“天上的太阳”这个意义用任意约定俗成的“ri”这个音来表示。随后人们产生要将“天上的太阳”这个意义记录下来以便达到超越时空传播的目的这个想法。在这个动机的推动下,人们根据生活经验,画一个象征太阳轮廓的圆圈内加一点“”来表示“天上的太阳”这个意义。这个有了意义的图画形式,进而跟语音“ri”联系起来了。但凡有些生活经验的人,看到这个图画形式第一反应就是其跟实际生活中太阳形象的相似性,也就是说首先联想到的是“天上的太阳”这个意义,而不是“ri”这个语音。如果当时约定“天上的太阳”这个意义为“yang”音,人们也会自然将图画形式“”读为“yang”音,但绝不会看到图画形式“”首先把它跟地里耕作的牛或者其他与之在外形上相似性很小的事物联系起来。这说明,在造字之初,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中的语义的,随后,才按照约定的习惯被人们赋予了各种读音,成为音义结合体。这个阶段可以被称为形符阶段或据意绘形阶段。早期甲骨文、金文大多是以这种直观方式构形的。之后字符的象物性逐渐淡化,由象形转化为表意符号,通过意符的不同组合手段构形,直接把意义信息带进字形,靠字符意义的累积来体现构意,我们称之为形符的意化阶段。六书中的会意字便是义符一次性平面组合所构成的合体字。随后随着汉语表达功能的不断丰富和扩展,文字假借现象、词义引申现象的不断增多,汉字就不可避免地要孳乳以便满足以形别义的需要。而早期的形声字就是顺应这种需要产生的。比如“辟”与“避”、“僻”、“譬”、“嬖”的关系就是这种文字孳乳过程的生动写照。但其所谓的“声符”原是借本来既有音又有义的现成文字充当的,本质上是地道的义符,只是这些义符由于社会的约定,与语言中某个词语的音有了固定的联系,因而在通过追加义符而造的合体字中,人们对其声音的认识在先,于是才有了示音的作用。但其实质是由源字直接转化成的,其示源功能才是最本质的。可见,形声字中声符的示音功能---“通过它独立成字的语音与由它构成的形声字的语音之间的音同或音近关系来提示形声字的读音”是在其根本示源功能的影响下衍生出来的,是一种辅助标音功能。后来人们在对这类合体字习得和使用的过程中,对其结构进行静态的描写和分析,总结出“义符+声符”的构形机制,并进一步发展为“形声拼合”的造字方法,这成为后期形声字的主要构形原则。但由于受到早期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类推影响,后期形声字的声符也往往会较自觉地选用那些具有示源功能的字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形声字的声符在本质上是示源的,其示源功能是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示音功能是次要的,是由示源功能派生出来的附带功能,是示源功能造成的一种客观结果。这些“声符”本身与汉语的语音并无必然的联系。有人将现代汉字定性为意音文字或表音文字,显然是流于对形声字声符性质作用认识的表面和模糊。“从形声字的构成分析,正是由于形符和声符各自都有着区别功能,同形符的字用声符来区别,同声符的字用形符来区别,在这双重的区别之中,使汉字实现了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构形系统,这也正是汉字顽强地坚持其表意性的表现所在”。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汉字体系的定型,并未改变汉字的基本性质,只是使表意体系的文字进入一个更高的新阶段。贯通汉字的构形史,我们便不难发现,形声造字法是适应区别意义的需要而产生的,声符是别义的,而不是专门为了表音而创制的;恰恰是形声造字法,瓦解了汉字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表音趋向”。根据某些学者的观点,汉字表音趋向的主要表现是同音假借。但如果从较客观的角度看,假借作为造字之后的用字之法,其本质借的还是表意文字,并非汉字的本源,其的记音性属于文字的使用问题,与汉字的功能无关,并非造字之初的理据。即使按照许慎的观点,将假借归为造字之法,但随后“假借转化为形声,恰恰说明汉字系统对纯粹的音化符号难以接受;而增加义符,正是它坚持自身表意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认为汉字的性质在形声字出现后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纵观汉字构形发展史,其根本构形原则——据意构形、提示语义的造字之法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我们将汉字命名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是大体合理的,能够概括汉字体系与其他文字体系的本质区别特征。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范文2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中文信息处理的主流技术,尤其是几个重要的部分,即n元模型、语音识别和句法分析技术。
一、中文信息处理的特点
(一)汉字的特殊性
我们都知道,英语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就是其字母数量有限,因而可以很容易的进行输入输出以及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而中文的汉字则数量庞大,且字形相对复杂,这就给汉字的编码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此我们根据汉字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要求对汉字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编码,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案,即汉字输入编码,汉字标准编码,汉字内码和汉字形码。
(二)书面汉语的特殊性
汉语的另一个特征是在书面表达中,词语和记号之间没有明显的分隔标记,这就使自动分词在书面汉语分析中成立一个难题。分词需要将连续的字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有序的组合,比较英文我们会发现,英文单词之间都是用空格来做分隔符,而中文则是习惯通过字、整句以及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而这其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对词语的划分,我们都知道,英语中也有短语划分的问题,但是由于中文的词语远比英语的数量和范围要庞大,因而处理起来更为困难。
(三)汉语语音的特殊性
在语音方面,汉语的特征是音节结构相对简单,音节划分界限比较清晰,但是声调和变调是中文与英文的显著区别,因而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劣势,但是总体上来说汉语语音的处理比之其他方面来说还是相对容易的。
(四)汉语语法的特殊性
在语法方面,汉语词汇的句法功能相对来说难以判断,这与英语语言上的多变形态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汉语主要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因此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句法,就特别容易产生歧义,因此汉语语句自动分析这一重要技术是一项难以攻克的技术。
二、中文信息处理的若干技术
(一)n元模型
设wi是文本中的任意一个词,如果已知它在该文本中的前两个词wi-2w-1,便可以用条件概率p(wi|wi-2w-1)来预测wi出现的概率。这就是统计语言模型的概念。一般来说,如果用变量w代表文本中一个任意的词序列,它由顺序排列的n个词组成,即w=w1w2。。。wn,则统计语言模型就是该词序列w在文本中出现的概率p(w)。利用概率的乘积公式,p(w)可展开为:p(w)=p(w1)p(w2|w1)p(w3|w1 w2)。。。p(wn|w1 w2。。。wn-1)不难看出,为了预测词w n的出现概率,必须知道它前面所有词的出现概率。从计算上来看,这种方法太复杂了。如果任意一个词wi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两个词有关,问题就可以得到极大的简化。这时的语言模型叫做三元模型(tri-gram):p(w)≈p(w1)p(w2|w1)∏i(i=3,。。。,np(wi|wi-2w-1)
符号∏i i=3,…,n p(…)表示概率的连乘。一般来说,n元模型就是假设当前词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n-1个词有关。重要的是这些概率参数都是可以通过大规模语料库来计算的。比如三元概率有p(wi|wi-2wi-1)≈count(wi-2wi-1wi)/count(wi-2wi-1)式中count(…)表示一个特定词序列在整个语料库中出现的累计次数。
(二)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的最终目标是使人类与计算机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交流,使机器听懂人类的语言,并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反馈。语音识别技术包括了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概率论和信息论、发声机原理和听觉原理、人工智能等主要内容。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和模型训练技术3个方面,另外还涉及到语音识别单元的选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以音节为识别单元。另外,在特征参数的提取技术方面,由于语音符号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它们通常被称为声学特征。特征参数是决定语音识别质量的关键技术,因此我们应该极可能的采集所要传播语言的语义信息,剔除掉说话人的个人信息干扰,这样才能保证特征参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是以汉语的语法特征为分析方法,对句子、段落中的短语结构树进行各个句子成分关系的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句子中所有的单句,每个单句在句法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单句以上更大的语法结构是什么,句子中的短语或词组类型是什么,在句子中起了什么作用,最后,所有这些成分是如何有机组合或附着在整个句子中的,这些就是句法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这叫做线图分析法。值得说明的是,英语语言结构中主语必须置于谓语之前,否则所表达的意思就完全变化了,当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倒装句结构中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是与汉语有着显著的区别的。
三、结语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语言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旨在对中文的音、形、义等输入计算机,进而进行必要的信息加工与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声学等大量学科的交叉知识。具体来说,语言信息处理是将自然语言的各个部分,包括词语、句子、段落以至篇章进行文本、声音和图像各种方式的信息化加工,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输入输出、压缩、存储以及检索等等各项处理。我们都知道,自然语言是我们日常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因此语言信息处理这种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专门分析了利用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即汉语信息处理技术,希望本文能够对同行们有所启示,还望能够多多交流学习,更好的完善这项技术。
参考文献:
[1]曹邦伟,高传善.计算机与信息处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本科生 课程设置 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5.046
Abstract Linguistics curriculum provision for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should embody the two important points including foreign and Chinese. Under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sets up a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assisting to underst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 On language teaching course, really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the curriculum; linguistics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是在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的基础上整合设立的专业。该专业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包括语言、文化、教育、心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专业建设一般涉及师资、教材、课程、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其中课程建设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该专业培养面向国际传播的汉语教师。根据2012年国家汉办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认为此类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师综合素质。
围绕师资标准,课程应该体现汉语教学基础、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5个板块。①其中语言学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因为这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先决条件。
李泉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首要的和必备的知识是:具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字知识。其核心内容应该包括汉语言文字理论与知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学理论与知识。②也就是说该专业语言学课程设置要紧紧抓住“对外”和“汉语”两个关键点,课程体系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汉语国际推广能力服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体化”。
如何达到这个培养目标,首先要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学生获得相关教学技巧的特点。对外汉语学生只有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汉语与所派地区外语差异对比,才能理解与掌握汉语理论知识,把握语言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一特点就要求该专业语言学课程要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明显区别,要加强各国语言与汉语从发音到文字、词汇再到语法的对比教学。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认为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对比分析的课程体系。
1 语言学课程体系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应设置汉语基础课、汉语选修课、外语、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课等语言类课程。“课程的横向结构以课程对于专业的适用性划分,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③我们认为起码应该设置以下必修课和选修课。
1.1 汉语基础课
这一板块为汉语语言学的基础课,核心课程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课。课程主要讲述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知识,并就汉字的规范化与简化等问题做专门讲解。该课程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其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
古代汉语相对于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学是工具性课程,但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古今汉语的差异,了解汉语词汇、语法系统的简单发展历程,了解汉字的简单发展历程,以便于学生理解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系统。其中常用词教学要放在重要位置,因为古代的单音节词,今天绝大部分成为双音节词的语素,如果能挑选部分常用词讲解其常用意义,一定能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提高他们的词汇认知能力。
语言学概论着重讲授语言学的一些主要理论和方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了解语言接触、语言演变等内容,加强学生对语言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1.2 汉语选修课
这一板块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而设,核心课程为:文字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
文字学着重讲授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性质、汉字的结构、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使用以及汉字的整理和简化、文字信息化、文字与文化等内容。提高学生书写、分析、运用文字的能力,帮助其理解文字中的文化内涵。
汉语词汇学旨在使学生了解语言单位词和非词的区别、词和词位的区别、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构形法的区别,了解词汇的分类、词汇的类聚、词义类聚,了解义素分析法和语义场理论。重点掌握词义解释方法,为他们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编撰双语词典打下专业基础。
汉语语法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能力为教学出发点,以汉语词法、句法、语法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语法现象的敏感度,以帮助他们观察留学生语言运用中的语法错误。
1.3 外语语言能力课程
核心课程为:英语(含听力、口语、精读、写作)。选修课程为:汉外语言对比。
英语课程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一齐抓的情况,突出英语作为媒介语和交际工具的作用,强调对生活用语的训练,强化用英语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④
学生获得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之后,选修汉外语言对比,运用对比语言学知识分析汉语与英语语法、词汇类型差异,掌握部分外文类语言学术语,以便于在语言教学中,称说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4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课程
核心课程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选修课程为: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系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该学科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教学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修养,培养学生初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付诸研究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打好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法主要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用功能等语言要素和综合、听力、口语、阅读及书面语表达等技能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同时讲解语言要素中包涵的文化思想。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语言习得的本质和习得过程,主要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习得者为何获得第二语言。涉及中介语研究、语言习得者内部因素研究、语言习得者外部因素研究等内容。
偏误分析着重讲授对比分析的理论框架和语言学习偏误类型,介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国内外中介语研究情况,使学生学会搜集偏误语料,掌握偏误描写、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偏误分析实践操作。
2 语言学课程内在逻辑依据
课程体系要考虑共同性和时间性。所谓共同性,是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的共同性。在本专业要求培养国际汉语教师宗旨下,语言学课程之间要形成一些互相联系的系统: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英语与汉外语言对比相联系,通过古今对比、汉外对比,强化汉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与教学法相联系,通过分解教学难点,强化学生相关语言学知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本学科的核心课程,与教学法相联系,最终所有这些课程与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为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服务。这个语言学课程体系,突出了“对比分析”的教学理念,能够实现语言学课程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宗旨。
所谓课程体系的时间性,是指课程在时间上的关联。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课程“共同性”围绕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设计,“时间性”围绕着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而设计。大一宜开设现代汉语,使之获得浅显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知识。这一门课程将为语言学概论,为汉外语言对比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古代汉语应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相区别,强调古今汉语的一致与差异。语言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课程,要联系大一现代汉语、大二古代汉语具体实例,以实例讲解带动理论学习。
专业核心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以学生具备语音、词汇、语法相关理论知识为宜,于语言学概论同时或之后开设。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针对语言要素教学中的难点而设。词汇学、文字学宜于分别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之后开设;语法学难度最大,应在高年级开设。汉外对比、第二语言习得等难度较大的课程也应该在高年级开设。各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增加专业选修课,以开阔学生学术视野。
3 语言学课程体系设置最终旨归
语言学体系设置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理解和产生与教材没有直接提示的新思想、新能力或新技能。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应用型专业,所有课程以学生能产生运用能力为归宿。
具体说来,学生应该具备《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所要求的相关能力:“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 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能了解并解释影响语言正负迁移的各种因素, 能分析和解释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这是一种创新能力,没有一所学校能设置课程,帮助学生解决未来面对的非汉语学生学习问题,只能学生自己运用学校所学进行分析归纳。
当学生看到非汉语人员学习汉语所产生的错误,能对错误类型归类、并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正确运用汉语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达到了本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这也是“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是我们下一步深入探索的方向。
注释
①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
② 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原则与实施重点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3).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范文4
接头词属于派生词,用在独立词前以增添词义、调整语调或构成新的意义的词汇,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否定接头词的运用使表达更加简洁有力,使语言更加丰富。日语最常使用的是汉语系否定接头词“不”“?o”“未”和“非”,以及外来语系否定接头词“ノ?`”和“ナン”。尽管日语的否定接头词在构成上和汉语有相似性,却无法做到互相替换。
二、日语否定接头词的特点及用法
关于日语的否定接头词,将通过词例进行分析说明,括号内容为汉语注解。
1.汉语系否定接头词“不”的用法
日语否定接头词“不”有两个发音,分别是“ふ”和“ぶ”。
(1)当接头词读音为「ふ时:
不景?荩ú痪捌?)、不正?_(不正确)、不定期(不定期)、不?l生(不卫生)
不一致(不一致)、不注意(不注意)、不自由(不自由)、不?_定(不确定)
从以上所举例的词语来看,否定接头词“不”可以和名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搭配构成派生词。另外根据日语的汉字书写就可以明确汉语的意思,二者相同。有的词语日汉书写一致,如“不自由”;有的稍有区别,如“不??t”,汉语在书写时使用简体汉字。
(2)当接头词读音为「ぶ时:
不作法(没规矩)、不?菸叮?令人害怕)、不器用(笨拙)、不?{法(不周到)
不恰好(不美观)、不?工(粗糙、丑陋)、不仕付け(不懂礼貌)
在这组词中,依旧是“不”和日语固有词搭配构成的派生词。与「不字发音为「ふ相比,读音为「ぶ的词语不多,并且如果只凭日语的写法,无法猜测出词语正确的汉语意思。
2.汉语系否定接头词“?o”的用法
先观察两组词语。
(1)?o意?R(无意识)、?o差?e(无差别)、?o意?x(无意义)、?o感?(无感觉)
?o罪(无罪)、?o言(无言)、?o?Y格(无资格)、?o数(无数)、?o能(无能)
(2)?o免?S(无驾照)、?o意味(无意义)、?o?萘Γ?精力不足)
?o邪?荩ǖゴ俊⑻煺胬寐?)、?o分?e(没有辨别能力)
从日语的构词角度而言,接头词“?o”和名词和固有语词搭配。正如上面所举例的第一组词语,使用繁体汉字,其形态与汉语简体稍有差异,但其表述的含义却与汉语一致。在看第二组的词语,如果只是凭借日语汉字,可能会望文生义,无法准确理解词的含义。
3.汉语系否定接头词“未”的用法
未完成(未完成)、未解?Q(未解决)、未?_?k(未开发)、未成年(未成年)
未?_?J(未确认)、未?_定(确定)、未?k表(未发表)、未?U?Y(尚无经验)
从以上词语可以看出,否定接头词“未”通常与动词和名词搭配构成派生词,日汉构成形式一致,且语义相同。汉语通常使用的表达是“无经验”,然而日语使用的却是「未?U?Y,这一点需要注意。
4.汉语系否定接头词“非”的用法
非金属(非金属)、非?悠罚ǚ锹羝罚?、非武装(非武装)、非公?_(非公开)
非暴力(非暴力)、非人道(非人道)、非典型(非典型)、非国民(非国民)
否定接头词“未”和名词搭配构成派生词。举例的日语和汉语表述一致,语义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汉字使用的是简体文字。
5.外来语系否定接头词“ノ?`”和“ナン”的用法
ノ?`アイロン(免熨)、ノ?`アウト(无人出局)、ノ?`カウント(不算得分)
ノ?`ゲ?`ム(无效比赛)、ノ?`カット(无删减)、ノ?`コメント(无可奉告)
ナンセンス(无意义、无聊)
根据以上举例的词语来看,不难发现外来语接头词「ノ?`和后面的名词、动词搭配使用时,其形式遵循英语结构。相对而言,和外来语接头词「ナン搭配的词语比较有限。
三、日语否定接头词课堂教学的应用
1.分析法
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否定接头词“不、?o、未、非、ナン和ノ?`”不会同时出现,所以就不同的否定接头词可以通过分析法来介绍其基本用法。本文以“不”举例说明。先把常用的派生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与“不”搭配的词语词性,让他们思考当“不”和这些词搭配时其构成及含义是否与汉语一致。通过向学生提问让其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加深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归纳要点:否定接头词“不”从读音来说存在区别,不像汉语只是单一发音。形成的派生词有的形态和汉语一致,有的略有区别,但总体而言不存在语义的歧义。但是对于形态和汉语完全不一致的派生词,就需要用心记忆,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2.对比法
对比法是建立在分析法基础之上的。例如汉字系否定接头词可以和汉语进行对比式学习。学习日语外来语系否定接头词“ノ?`”和“ナン”,可以用日英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外来语接头词「ノ?`和后面的名词、动词搭配使用,其形式遵循英语结构。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容易发现共性的一面。这样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3.综合法
综合法是分析法和对比法的一个整合。在分析法和对比法的基础上,可以对日语否定接头词“不、?o、未、非、ナン和ノ?`”有整体的把握。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日语否定接头词的构成受到汉语和外来语的影响。汉字系的接头词对于中国的学习者而言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部分否定接头词的派生词还是和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单凭汉字会造成认知上的差异。对于这部分的词语无规律可循,只要用心记忆就可以掌握并正确使用。外来语系的接头词本身遵循英语的构词法则,如果学生有英语学习的经历,学习这类词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一旦掌握运用时就不会出错。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范文5
一、对比分析理论的概述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将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对比,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卢布特·拉多)Robert Lado认为,第二种语言获得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形成的结果。该种现象被称之为“迁移”(transfer)。对新知识学习起促进的迁移称为“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反之则称为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叫“干扰”。
该理论运用于英语课程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发挥正迁移功效,刺激学生语言学习思维,形成对比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语言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
1.1对比理论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1.1语言彼此之间的对比能够产生迁移的作用;
1.1.2对比分析能够发现外语学习中重点和难点;
1.1.3运用强化教学模式来减少母语干扰,便于培养学生合理学习习惯和思维。
1.2对比分析的主要步骤:
1.2.1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的基础;
1.2.2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1.2.3对比:对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2.4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二、对比分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价值意义
2.1对比分析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学习对比分析能力。通过对比分析来加深理解认识,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运用。
2.2对比分析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中能够有效预测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以母语为参照物,以异中求同来理解学习英语,更能够减少错误发生。
2.3对比分析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中能够为教师提供有效教学策略。母语和英语的差异学习者大部分错误产生的根源,教师可通过运用强化教学模式可帮助学生克服母语干扰。
三、对比分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例谈
3.1对比分析理论运用于语音教学,提高发音标准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的重要性决定了语音教学是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前提。汉语和英语作为世界上两种的重要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从音位学的角度去看,两者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1.1有些音素,汉语中没有,英语中却有。
例如,在英语语音的音标中有 [θ]、[δ],而在汉语中则没有。不少学生把他们和汉语的两个拼音字母[ts]和[ts’]的发音混为一谈。其实从发音部位来看[θ]、[δ]属于齿间音,发音时舌尖放在上下牙之间,两者的差别是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差别;而汉语中的[ts]和[ts’]是舌尖前音,发音时舌尖轻抵上腭,两者都是清辅音。所以教授学生时一定要吃准发音部位,运用正确发音方法。
3.1.2有些因素,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发音部位相同,而发音方法不同。
从音位的角度看,在英语辅音系统中,有些音标有清辅音和浊辅音之分,例如,[p]和[b]两者发音部位一样,都是双唇音,差别是声带是否震动。而汉语中,却无这样的区别,只有送气音和不送气的区别,例如,[p]和[p’]两者都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都不振动,区别是呼出的气流有强弱之分。教授此类发音时,告诫学生不要与汉语等同。好在笔者所在的苏州地区属于吴方言区,吴方言中还保留着一些清浊辅音,这对学生学习学习也是一个地缘优势。
3.1.3两种语言的声调和与重音区别
汉语属于语素文字,用汉字表示,读音用拼音表示。每个汉字都有语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而英语属于音素文字,用字母组合表示单词,英语中单个单词没有声调,只是在语流中,有语调之分,例如一般疑问句句末单词读声调,而其他读降调。笔者在教学中,感觉到学生对此不太敏感,需经常强化。
关于重音,汉语中只有在句子中由于表达意义的需要,某些词语需用重音表达,以突出重点。单个汉字都是单音节,没有重音。而在英语中,有些单词属于双音节或多音节,这就出现了重音。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太重视,造成发音不准,甚至引起意义表达错误。因为英语中有些单词,字母组合相同,但重音不同,从而它的词性和词义也相对不同,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不少教师都有所忽视甚至避开。因此,我们的英语教育工作者需有细节意识。
3.1.4英语语流中的音变
音语单词组合成词组或句子中,两个相邻的单词结尾和开头的音标会出现发音变化,最常见的是连读和失去爆破。在汉语中这种情况较少,像儿化音有些变化。而英语比较常见。例如Can I help you?中 can和I 之间连读变成/nai/. 在英语语音系统中/p/, /b/, /t/, /d/, /k/, /g/这6个爆破音中的任何两个音素相邻时,前者发不完全爆破音,后者则要完全地。彻底地进行爆破。如: 1) He has a ba(d) col(d) today. 2) You shoul(d) ta(k)e care of the children. Gla(d) to meet you.
所以在掌握了英汉之间语音系统的异同基础上,更能够提高其发音标准。这样的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出母语和英语在语音上的彼此区别,更能够有助于他们强化记忆,提高发音标准。
3.2对比分析理论运用于词汇教学,灵活记忆并善于运用英语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词造句的基本单位。没有词汇就无法传递信息,也就无从交际。词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只想从两方面谈论一下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感悟和理解。
3.2.1从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构词的不同,努力提高学生词汇的识记能力。
按照词的结构和词素的关系来看,汉语接近根词语,根词语的特点是缺少构形后缀,根词较多,派生词较少。而英语属于屈折语,根词前后都可以加上词缀派生出新的单词,英语对我们中国学生而言,是一门外语,学习的时间也不像汉语那么充裕,识记英语单词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而掌握英语这种不同于汉语的构词规律,则可以以点带面,提高识记效率。例如,英语一些单词可以加上前缀,表示否定的意义:honest-dishonest polite-impolite helpful-unhelpful. 也可加上一些后缀,表示词性或词意的变化:care-careful careful-careless.许多学生怕记单词或者不善于记单词,就是没有掌握这些英语构词规律。
3.2.2从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语法意义和文化意义的不同,努力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运用能力。
学生在完成英语单词识记后,目的还是要能正确运用。和汉语相比,英语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达丰富的语法意义。像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时态,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这些汉语中都不具有的,汉语大多借用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需要不断强化练习。还有同样的词汇,但是在两种语言中所反映的文化意义有所区别,众所周知,西方人爱狗,视狗为好朋友甚至作为家庭成员。Dog这个单词普遍含有褒义,用来喻人表示友好和亲昵。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而在汉语中,“狗”多是贬义,像“狗仗人势”“狗头军师”等等。这些需要学生在平时的比较和体会中加以积累,才能做到减少汉语的负迁移,进而学习和运用地道的英语。
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可采用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来予以解决。首先,可建议学生对汉语中相关词汇的表达使用规则和英语使用规则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其次,加强英美文化学习,注重差别,注意积累。最后,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来增强使用的技能。
3.3对比分析理论运用于语法教学,准确运用语言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法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头,不掌握这些规则,就难以真确理解和表达某种语言。所以语法教学是处于英语教学的中心地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在语法上有共通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语序都是主+谓(+宾)基本模式,词性分类也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与汉语相比,英语多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两者重大的不同:
3.3.1从句法角度看,英语词类与句法成分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汉语则是一对多的关系。例如英语中主语由名词或性质相近的代词充当,其他词类做主语,需要一定的变化。例如:
a. Daniel went to school early as usual this morning.
b. Eating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eyes.
上面两句中,a句中主语Daniel是个名词,和汉语一样,学生容易理解。而b句中动词eat变化为eating,中国的学生就难以理解,这是受到汉语负迁移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作业中经常碰到类似的错误: Pick apples is interesting.
3.3.2从词法角度看,在具体的句子中,英语单个的词语有很多的形态变化:
像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时态语态变化等等。关于这些,上文已作阐述,这里不再详谈。
上述两点的不同,造就了不少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屡屡犯错。究其原因,除了要求记忆内容多和比较抽象之外,更多的是学生受母语学习思维习惯的影响,在语言学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而导致“中式英语”现象的存在。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通过比较,反复练习中帮助学生掌握。
3.4对比分析理论运用于文化教学,提高甄别能力
跨文化教学是新课程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任务。这是因为,任何语言知识现象的存在都受其文化影响。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应该自觉按照异域文化思维习惯来学习运用,倘若把本国的民族文化内容不加审辨地照搬到外语交际中,结果导致文化负迁移,会适得其反。
教师可在教学中,对于西方的问候、饮食、交际等文化习惯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学习。例如,在表达问候过程中中西方的文化就有明显区别,如果生搬硬套的结果会严重影响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难免导致文化冲突。我们遇到熟人打招呼,往往是“吃过饭了没有?”、“到哪里去?”而在西方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问法,认为在有意打听别人的隐私,而用“How are you.”、“hello(hi)”等。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更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得体性。
四、结束语
思维是人类共同具有的认知世界的能力,而语言是实现思维活动的物质形式。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由于地域,风俗,文化等等诸因素的不同,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形式也是同中有异。表现在语言上也是如此。而自觉运用对比分析理论,对英汉这两种重要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就能找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中就能把握先机,有的放矢,真正做到重点突出,提高教学效率。而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也少走弯路,会自觉运用这些老师教授的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找出一条符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真正掌握这门语言,以便更好地与外国朋友交流,达到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
[1] 刘 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1).
[2]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对比学习
经过三十多年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我发现在农村学校教好英语还得联系母语――汉语,因为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结构、语序、语法和书写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通过对比学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这几方面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一、语音方面
英语中有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区别,汉语中也有声母和韵母的区别,汉语中的声母有:b、p、m、f、d、t、n、l、g、k、h、j、q、x、z、c、s、r、zh、ch、sh、y、w,其中除了q、c、x、zh这四个字母外,剩下的这些声母的发音大多数都是英语辅音字母b、p、m、f、d、t、n、l、g、k、h、j、z、s、r、zh、ch、sh、y、w在单词中的发音,了解了这些,学生就能掌握辅音字母的基本发音规则并能进行简单的拼读。英语中的部分元音字母的发音可以借鉴汉语拼音中韵母的发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引导学生用拼拼音的方法尝试拼读未学过的英语单词,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建立字母与音标一一对应的关系,加快他们对英语拼音方法和单词记忆的掌握。借助汉语拼音学习英语语音,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英语语言学习,尤其对于英语基础薄、语音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母语(汉语)对英语语音教学的作用,但是不要过于强调母语发音,因为毕竟母语发音与英语语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二、汉字与英语单词对比学习
1.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而英语单词是由字母组成的,相比之下,记英语单词比记汉字容易得多,可学生就是埋怨记不住英语单词。如果学生学英语和学母语一样,经常翻英语词典,就会发现在汉语字典里,临近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但书写和意义没有联系;而在英语词典里,临近的词读音相似,书写和意义却有着很大的联系,这是因为英文词汇有词缀变化,中文没有词性的变化,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均保持一致。
2.中文词典着重于解释,如果无需解释的词汇一般是不收录的,例如,“上坡”,大家都理解,也就不用收在词典里了,否则会引起笑话的;而英文收词原则则不同,词形不同就可以收录,于是类似于猪肉、牛肉、羊肉、水管工、电线工、玻璃杯、啤酒杯……这样的词汇都可以在词典中见到。
3.英文词典俚语、粗俗语词汇很多,中文则相反,粗俗的东西好像是不能进词典这样“神圣的”书籍的。记得以前有个新闻:“‘包二奶’进词典引发争议”。可见,中国人真的很重视词典词汇的“纯洁性”。但这并不排除词典中有俚语及粗俗语词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强了与外界的接触,海外的新文化、新思想、新科技、新产品如潮水般地涌如入中国大陆,随之,指称这些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语作为外来词大量进入现代汉语。例如,
IQ:英语“智力商数”的缩写
卡拉OK:一种源于日本的电子图文伴唱娱乐方式
的士:英语TAXI的音译,出租汽车。
可口可乐:英语COCA-COLA的音译,一种饮料。
了解这些外来词,记住这些词汇就会变得很轻松。
4.词类
英语中十大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连词、介词、代词、叹词、副词和冠词,在课堂教学中可编成:“数副官联名谈行动代价”的谐音来形象记忆,对比之下,中文里没有冠词,但有量词。
三、语序
语序(word order)是指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语序能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习俗和思维模式的特征。汉民族的思维着重于对事物的感知,依据时间顺序编排语言;而说英语的民族则不注重时序与句序的对应性。因此,汉语的语序结构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时序结构,即往往先发生的动作先说,后发生的动作后说,语序在总体上比较固定。英语的语序虽有时候也按照动作或事件的先后顺序组句,但常根据说话人的语气轻重、表达需要等意图来排列语序,其语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英语中,谓语动词紧跟主语,且在句中的位置不变,修饰成分(这里的修饰成分是指修饰谓语的成分:一些状语)都在谓语动词后面;而在汉语中,随着修饰成分的增加,谓语与主语分开,修饰成分在谓语的前面。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不同,就可避免用汉语语序的思维方式来翻译英语了。
在英语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修饰成分紧紧跟在被修饰成分的后面作定语;而在汉语中,修饰成分不管多少,都要放在被修饰的成分之前。差别最大、变化最多的是定语和状语的位置。
1.定语
英语和汉语一般都从对名词的修饰角度来考虑定语的位置。汉语的定语修饰语一般只能前置,而英语的定语修饰语既可前置,也可后置。
在英语中,单词(如,形容词、数词、分词、动名词等)作定语一般要前置,与汉语一样。如,severe environment(严酷的环境),experienced doctors(有经验的医生),英语中也有单词做定语后置的,如,first aid available(可能的急救),something important(重要的事)。
英语中定语后置的现象非常普遍,多见于介词短语、不定式、分词短语及从句,但做翻译练习时,一定要符合汉语的语序规则,要将定语部分放到所修饰的中心词前,英语中无论是前置定语还是后置定语,修饰与限定的作用都比较直接、清晰,意群结构相对固定;而汉语中定语与被修饰语之间显得逻辑性较强,结构更紧凑,语言表达更委婉、严谨。
2.状语
英汉两种语言的状语位置差别较大,因为强调的程度、句子的平衡和上下文的关联性,状语的位置不固定。一般情况下,汉语的状语在谓语之前,而英语的状语在谓语之后。但是表示强度、频度及标注性的副词作状语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位置是一致的,都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不仅如此,表示时间和地点的状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实现了反向差异,英语中往往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组句,而汉语却相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另外,汉语状语从句的位置相对稳定,而英语中从句作状语时位置相对灵活。表示原因、条件、假设、让步和目的的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多前置,而在英语中可前置也可后置;表示结果的和比较状语从句一般都后置,只有有效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英汉语序的特点和异同,加以对比、思考才能使他们在写作和翻译的过程中克服英汉语序上的困难,以求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四、语法
在语法方面,主要体现在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上。英语教学中有下列时态要讲解和练习,他们是:
1.一般现在时;
2.一般过去时;
3.现在完成时;
4.过去完成时;
5.将来完成时;
6.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
7.现在完成进行时;
8.将来进行时。
而汉语,仅仅用“着”“了”“过”与动词连用来表示动作的时间关系。
英语中动词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的动词需要变化,而汉语的动词则没有形式的变化。
五、书写方面
语言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字必须以一定的书写格式表示出来。各种文字有其自身的书写方式方法,英语的书写在教学中主要有:
1.印刷体
2.手写体:(1)斜体(2)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