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重要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文化的重要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文化的重要价值

茶文化的重要价值范文1

关键词:戏剧影视文学;茶文化;价值理念;文化素材;传承机制

在多元文化深度交流的今天,茶文化这一传统文化方式,日益被大众所理解、认可。传统茶文化是我国整个传统文化机制中,极为重要的关键“基因”,透过茶文化体系,不仅能够使得我们可以直观、形象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同时也能够从茶文化中品读相关精神理念与认知美学。当然,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形成了清晰而合理的认知。

1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发展状况分析

在我国文化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戏剧影视文学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元素,其在社会大众生活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对于戏剧影视文学艺术来说,想要实现最佳创作效果,就需要创作者自身将个人思想理解融入其中,通过创作相关艺术作品来激发大众的理解与艺术思考。所以,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对于当前戏剧影视文学的创作与表达而言,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过程中,其中主要包含了对原创文学作品进行创新和改编,也包含了独立化再创作过程。当然,对于戏剧影视文学作品来说,良好的文化素材不仅是其“血肉”,更是人物展示与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良好的素材选择与搭配,不仅是影视文学作品灵魂的生动展示,也是拉近其与观众理解与审美认知的重要渠道。合适的文化素材应用,既是当前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在进行创作过程中的力量来源,同时良好的素材应用与创新融合,更能使整个文学中展示出更灵活、更立体、更丰富的艺术空间。茶文化不仅是人们的饮茶习惯,其同时也可以是一种载体,或者具体而客观的处事表达方式。通过对当前已经完成的戏剧影视作品文学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其中有诸多与茶和茶文化相关的经典作品,无论是动画作品,还是影视艺术,其中或是以茶文化为创作背景的艺术作品,或者是设及茶文化素材的作品,通过古色古香的茶文化描述,不仅增加了写作素材,更是让我们从文化理念与精神感知等多样角度对该文学作品形成了全面认知。在以往戏剧文学创作过程中,通常呈现出故事情节的冲突性与内容戏剧性等艺术特征,现代影视文学艺术,则呈现出综合性特征。对于现代戏剧影视文学艺术来说,通过将不同特征的文学形式进行深度融合,不仅诠释了系统化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实现了戏剧艺术和影视文化的全面诠释。戏剧影视文学作为现阶段整个文化市场中,极为重要的代表因素,其在传承传统文化与传播时代精神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价值作用,因此,合理认知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内涵特征,并且探究合适的文化创作素材,就极具价值和应用意义。

2我国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诠释

对于当前活跃的文化氛围来说,茶文化也成为了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机制,尤其是西方茶文化的发展,更是让茶文化突破了地域属性,超出了单一文化体系的基本特性。当然,这也是茶文化生命力的重要展示。茶文化成为世界了解我国文化的名片,也成为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茶文化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文化机制,各种类型的文化元素都能够被融入其中,呈现出新的价值,比如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成为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因素。茶文化的包容特性,成就了该文化的重要影响力。茶从一种简单的物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内涵多样的文化机制,其中不在是单一的生活元素,通过融入大众理解与生活体验,从而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体系。茶文化是一种丰富完善的文化体系,无论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还是精神理念,都是值得我们综合应用的重要文化机制。在当前利用茶文化时,应该对其价值形成全方位认知。茶文化作为一种动态化的文化体系,其中将大众理解与饮茶实践活动一系列复杂要素相融合,从而为传统文化展现与传播营造了生动的载体。通过立体化表达,引导大众对茶文化内容形成全面理解。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植入大众生活的习惯,因此,在理解茶文化时,其不仅更有亲切感,更容易选择合适的传承载体。在大众长期饮茶过程中,茶文化所诠释的精神理念与人文内涵,逐渐发展成为当前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

3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价值应用

对于茶文化来说,其不仅是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内涵,更是彰显相关文学作品价值和创作意境的关键素材。所以,选择合适的茶文化元素,并且从其中探究到能有效应用于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内涵元素,就发展成为当前该文学作品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尽管在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今天,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在创作时,可以使用的元素更加丰富,但是其仍然是一种基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创造,所以,文化是实现该文学作品持续良性完善发展的本质动力,所以,只有为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创作,寻找到合适的文化素材,才能为其真正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动力。当然,如果我们对茶文化进行内涵性分析,我们看到其中不仅是一种文化素材的诠释与表达,更是一种理念的诠释,甚至是一种习惯上的认知。因此,在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应用茶文化,不仅需要从创作素材应用的角度来认知茶文化的价值应用,更需要从精神理念这一视角来全面分析茶文化对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具体影响。事实上,我国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活动中,其之所以未能形成良性发展体系,主要因素就在于整个文学作品创作时,并未能探究到合适的文化素材。对于戏剧影视文学作品来说,其并非简单的素材展示,其背后还包括创作理念与意境的全面延伸,只有构建符合大众阅读习惯的写作风格,才能让大众读得懂、愿意读,从而实现该文学作品的应用影响力和社会价值。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往往较为抽象,其并非纪实性文学,所以,选择合适的素材来展现作者自身的情感理念与意境,就发展成为该文学作品创作时的重要诉求。这实际上与茶文化的本质特征之间,有着实质性关联。尤其是茶文化作为一种包含了各个阶级饮茶习惯的文化体系,对其进行改造和融合,更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与认知。比如,以茶文化为题材所创作的动画艺术作品《乌龙小子》,内容风趣幽默,备受大众青睐。此外,戏剧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融合,也恰恰说明了茶文化可以作为不同文化体系连接的“纽带”,尤其是通过合理融合,从而呈现整体性价值。

4茶文化与戏剧影视文学艺术的融合策略

历经几千年发展,在大众不断传承与认可之后,茶文化之间逐渐沉淀,形成了内容多样、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系。在茶文化体系中,我们除了看到丰富的文化素材与多样理念,同时也能感知茶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价值影响。在传统文化全面复苏的今天,整合、应用茶文化的价值内涵、理念,已经成为现阶段我们开展多样活动的重要诉求。茶文化与戏剧影视文学艺术的全面融合,不仅形成了系统化的影视艺术作品,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解茶文化的平台与空间,这既有效推广了茶文化元素,同时也大大深化了戏剧影视文学艺术的价值内涵。实际上,在戏剧影视文学艺术应用茶文化素材时,其不仅是一种素材上的应用,更是能够从多方面来影响这一文学作品创作。比如,为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素材,能够弘扬相关积极价值理念。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茶文化与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之间的深度交流与融合,为我们了解传统茶文化提供了重要载体与空间。事实上,在当前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传统文化茶叶承担了独特价值,将茶文化所具体诠释的理念以一种全面生动的方式,融入到当前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创作活动之中,这也实现了戏剧影视文学作品活动的空间拓展与内涵延伸。在这一具体融合的过程中,本质上改善了戏剧影视文学作品活动的内涵质量,同时也赋予了戏剧影视作品浓厚的艺术特征,创新了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实际上,戏剧影视作品是整个文化体系中重要的内容,所以,对于创作者说,掌握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中所诠释的精髓,本身就是创作“接地气”、“符合大众审美诉求”作品的关键要求。戏剧影视文学是一项包含多个层次、多个视角的文学体系,从其中所展示的价值理念,以及使用的素材特点看,无论各个群体的文化审美诉求,都能够从中得到满足。在文化环境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下,戏剧影视产业不断成熟。在实施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过程中,逐渐实现了从创作要素到内涵理念的多方位提升。除了戏剧影视设计技术不断优化之外,该文学作品创作活动中,合理文化素材的选择与应用赋予了该文学作品的全新空间。

茶文化的重要价值范文2

1茶文化和音乐之间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历史底蕴极其深厚,是经过数千年历史洗礼留下来的精华,发展至今依然被人们广为推崇。认真回想书籍中有关采茶、饮茶方面的诗词歌赋不难发现,茶文化和音乐早已被古人融合在了一起,并被历代人们所传颂。比如,大家熟知的《行香子•茶词》、《宿杜曲花下》、《鹧鹄天•汤词》等作品,都提到了琵琶、笛子、古筝等一系列古典乐器的应用。与此同时,当代茶楼中经常播放的音乐也均以古典歌曲为主,奉行了“茶适合净室与古曲”这一从古到今永不改变的文化与旋律。茶艺与茶道即是能够培育人们精神情操的艺术形式,也是能够培养人们审美情趣的美学形式。因而,茶道学习不仅可以利用沏茶、赏茶增进茶友间的沟通与友谊,[1]同时,还能够通过品茗让自己树立求真、温婉、廉洁、清和的高尚情操。另外,茶道作为能够提升气质且极具意义的美学仪式,同古代文人、墨客等儒雅之士所提倡的儒家、道家与佛家的茶文化精神不谋而合。茶文化和音乐是相生相容的关系,如我们熟知的采茶歌。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高于日常生活的采茶歌,经过发展又衍生出了采茶舞、采茶戏等,且这些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都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尤其是采茶戏,其为我国有且仅有的独特剧种。即便是在现代生活中谈论到茶文化和音乐的相容相生时,很多人也会想起一些经典的传统采茶歌,如《请茶歌》、《采茶舞曲》等。当然,当代音乐在吸收传统茶歌的基础上,也极其重视对其的发展与创新,促使茶文化和当代音乐不断发生碰撞和交流,推动了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更好发展。比如,在精湛的茶艺表演中,将水从壶中倾斜而注到茶杯中的动作,配之以古典曲目《高山流水》,可以让整个画面充满诗情画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与艺术环境。

2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2.1增强审美感知力

音乐属于声音艺术的一种,也是情感最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因此,采茶戏、茶诗歌、茶艺表演等各种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要蕴含深厚的审美意境与茶道精神,而且还要增强动作的“神韵”与美感度,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聆听与观赏真切感悟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美的享受。[2]伴随着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不断积累与提升,促使学生对音乐的表达方式产生了更多理解,也更易于把握音乐作品中蕴含的茶道精神、表达意境等,进而提升其审美感知力。

2.2有效拓展想象力

从某种角度去讲,丰富的想象力主要是指从对象的表现形式中获取更为广阔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将茶文化应用于当代音乐教育中,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体验美、发现美以及拓展美,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增加想象的弹性空间,而且有助于学生通过音乐科学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深入理解与把握音乐作品的本质内涵与文化蕴意。例如,在当代音乐教学中学习作品《十二月采茶》时,蕴意饱满的曲词不仅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茶农愉悦欢快的心情与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虽有无奈但却毫不气馁的伟大精神,更为关键的是能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茶园的景象、茶农的情感及辛勤劳作的画面等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还能有效拓展想象力。

2.3建立健全高尚人格

茶自古就被中华民族视为高尚情操与健全人格的重要象征符号。因而自古至今数不清的文人骚客均是在茶的陪伴下洞悉事故人情,领悟清净为怀、虚怀若谷的道理,将茶作为支撑自己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当然也创作出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茶诗词、采茶戏、茶歌曲等。在当代音乐教育中引入这些与茶息息相关的作品,对学生深入理解茶文化内涵与音乐本质有极大帮助。[3]古代人们对茶味、茶秉性的解读实质是对茶的意蕴与精神的赞美,是为了塑造更为高尚的品质与人格,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所以,在当代音乐教育中运用茶文化,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改正,对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与道德情操塑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路径

3.1增加教材的茶文化内容比重

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常被列为“副科”,始终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所采用的音乐教材也是长期未得到调整与创新的陈旧教材。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音乐内容却在不断变化,如果一直沿用传统教材开展教学,不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会降低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实现茶文化的有效应用,需要相关人员紧扣茶文化对当代音乐教材进行改进与创新,适当增加教材中的茶文化内容比重。譬如,在教材中详细介绍我国各地区比较经典的采茶歌,将茶艺、茶道与当代音乐教育内容相融合,提升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最大程度地发挥茶文化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带动作用。只有在当代音乐教育中注入更多的茶文化内容,才能让学生对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路径有更为清晰的理解,也才能真正发挥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3.2发挥多媒体的音乐教育功能

新时代的多媒体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被广泛应用到包括学校在内的多个领域,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利于促进当代音乐教学内容的积极开展。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诸多音乐教师仍以“唱练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这种单一的、机械的教学模式缺乏专业性,而且易于出现走音、气息不稳等现象。[4]然而,多媒体作为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如果当代音乐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音乐示范的精准性与逼真性,而且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具体而言,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有关茶文化音乐的音频、视频以及有声读物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影响力。

3.3开设茶文化的音乐欣赏课程

在当代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不同朝代中极具特色的有关茶的舞蹈、歌曲或词曲等作品,以此当作茶文化的音乐欣赏课程的重点内容。例如,《茶歌》、《全唐诗》、《西山兰若试茶歌》、《茶中杂咏序》等。同时,茶歌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由民谣改编而成的歌曲,即民谣经过文人墨客的整理、配曲与雕琢,再放置于民间进行传唱,如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茶歌曲《贡茶鲥鱼歌》;同时茶歌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即由茶工和茶农自己创编而成的山歌或民歌等,如在清代的武夷山采茶区广为流传的劳工歌等。通过鉴赏这些描述茶文化的音乐曲目,可以增强学生的歌词理解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感悟到歌曲的内在魅力与文化气息。[5]另外,当代音乐教师在茶文化的音乐欣赏课堂上,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针对茶文化的赏析及见解进行讨论,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切领会中国茶文化的浩瀚与精深。开设该课程的重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学习鉴赏茶文化音乐的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基础的文化赏析水平与能力,促使学生将自己对人生的领悟、文化的认知以及自然的万物等融入到当代音乐的学习之中,进而创作出经典的、触动心灵的现代音乐。

3.4重视实践活动的科学合理组织

加强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茶文化的音乐选择水平与能力。学生在当代音乐教学中学到丰富的茶文化知识之后,已经对茶艺表演中的音乐选择、音乐形式等有了系统性的了解,此时就需要音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讲,音乐实践就是在学生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感悟音乐中的茶文化精髓,实现音乐感知与音乐能力升华的一系列过程。科学有效开展当代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音乐与茶文化学习,更好的树立形象思维和鉴赏思维。诸如,教师可以举办赏乐茶会、音乐茶谈会、茶音乐竞技等实践活动,对学生应用茶文化的音乐能力进行系统化、集中化的训练,对学生的艺术品位进行层次化的练习,甚至可以通过举办音乐欣赏茶会等活动,全面展示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的实际训练成果。[6]这种实践模式,既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当代音乐的学习之中,还有助于教师形成学生学习成果记录,对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进行全方位的把握,从而为提高当代音乐教育的针对性发挥重要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学习过程中,广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结合茶艺表演的具体类型,选用最为合理的音乐曲目,然后在音乐茶会活动中进行表演,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而且能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等。

总而言之,历经数千年的茶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还是全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茶文化还影响着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茶文化形成。当代音乐教育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科学引入到课程之中,则可以有效巩固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从微观视角去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力与审美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整体素养;从宏观视角去看,也是传播与发扬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路径,对提高整个社会的品德素质、人文素养以及精神文明等有突出作用,更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作者:王芳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曾竹娥.浅议音乐教学的生活化取向———以赣南采茶戏教学为例[J].群文天地,2012(11).

[2]杨韶军.粤北采茶戏及其音乐歌舞特色[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9).

[3]陈茶凤.茶文化学科音乐课开设的意义和教学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8).

[4]林晓洁.不可替代的魅力———浅谈茶文化与艺术的联系[J].文学界(理论版),2011(02).

茶文化的重要价值范文3

传统紫砂工艺的价值自明代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其重要价值在于:

一、学术价值

(一)历史价值

对现代尚存的紫砂陶艺遗产的调查,并结合考古出土紫砂实物及传世紫砂实物之工艺分析,证明该工艺的技法、流程、特征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传承至今的宜兴紫砂陶艺堪称文化“活化石”,对研究我国传统陶艺内涵及其文化历史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科学价值

宜兴紫砂原料比较稀见,具有透气性强、可塑性强、收缩率小、呈色丰富等优点,并且用宜兴独特的紫砂成型工艺制作出茶具等,在这过程中体现了多种科学原理的使用。经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证实紫砂泥料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和诸多优良特性,在手工打片、拍打成型和明针修光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材料的密度、强度和可塑性及器物表面的光亮度与美感等,同时又能使器胎内部仍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能,大大增加了器物的使用价值。此外,艺人们对不同泥料的配比,成品的烧制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

二、艺术价值

紫砂陶艺在成器过程中创造了很高的美术价值,一是材质之美:质朴无华,完露的天然肌理,珠粒隐现,或如玉石,或如金铁,“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黑而不墨”,且愈用愈美,使人喜爱。二是工艺之美:各种造型端正完美、大小适中、体态各谐,圆器珠圆玉润,方器轮廓周正,花器表达逼真,筋纹器脉络清晰,嘴、盖、钮、线搭配协调,浑然天成,各种装饰手法丰富多彩。三是使用的功能美,紫砂壶饮茶可获得诸多美的享受。四是高雅的品味美,紫砂器吸纳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精华,可谓“温润如君子,或豪迈如丈夫,或风流如词客,或丽娴如美人,或廉洁如高士”。它作为一种民间工艺类生活器具,它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可用可品的艺术境界。

三、文化价值

(一)在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工艺及其文化传统上具有唯一见证的价值,几百年来,其工艺传统世代相承,具有悠久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第二处地方类似的体系。

(二)具有体现高超的民族工艺水平的价值。紫砂陶艺用料独特,加工技艺独特,艺人自己制作各种各样艺术化的加工工具,采用围片打身筒法或切片镶身筒法及刮、削、勒、推等多种成型技法,在装饰上又吸纳传统的诗、书、画、印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造型语言丰富,器型繁多,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确实体现高超的工艺水平。

(三)紫砂器历代艺人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各种文化营养,提升文化品位,形成不同工艺流派等多个方面持续创新,具有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特殊价值。

茶文化的重要价值范文4

2005年,日本饮食业率先响应内阁府发表的《推进日本品牌战略》研究报告,主张以生鱼片和寿司为先导传播日本文化魅力,增强软实力,提高日本国际地位[1]。随后,由日本饮食和创意等行业知名人士组成“饮食文化推进恳谈会”,提出争取将日本料理通过国际传播成为继中华美食和法国佳肴之后的第三大饮食文化。2010年,我国首届全国餐饮学术年会一致呼吁要“制定实施国家美食促进战略,提升中国饮食文化软实力”。由此可见,饮食文化不仅在地区社会经济和旅游发展中成为重要文化资源和品牌形象,而且在国家文化交流和国际旅游领域中愈来愈体现其独具魅力的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形象。为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如何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升级和国际传播来提升其餐饮产业、文化品牌和美食形象,目前已成为业界的关注热点和研究课题。

1饮食文化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中华美食享誉世界,我国素有“烹饪王国”之称,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饮食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文化要素和品牌形象功能也日显重要。

1.1饮食文化体系

所谓“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活习俗差异显著,使得我国地方饮食丰富多彩。以饮食为基础,融合习俗、民族、传统、思想和哲学等人文内涵,饮食文化成为蕴含着科学、哲学、民俗和艺术的一种风格各异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现象。综合而言,饮食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和共同文化作用下,由人们饮食生产与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人文等结构聚合而成的全部饮食事项[2],它融制作工艺、食俗、食仪、食器、典故传说、诗词歌赋、审美情趣、人文精神于一体,也充分寄寓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审美情趣和艺术理想。而在某一地域,某类饮食及烹饪技术与理念的系统化与知识化即形成地方菜系。由于各地气候、物产和风俗习惯等差异,我国饮食形成了精彩纷呈的菜系文化,其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湘菜、粤菜、闽菜、鲁菜、川菜、浙菜、淮扬菜和徽菜等“菜系”。饮食文化与餐饮产业关联密切。1987年,国家统计局将饮食业改为餐饮产业。中国烹饪协会将其定义为“通过生产制作加工、商品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手段,向消费者提供饮料、食品、菜肴、消费场所和设备设施的经营单位均属餐饮产业。”从业态来看,餐饮产业有正餐、西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等多种形式。我国特色风味独具魅力,属于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风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饮食文化资源在餐饮与旅游开发中表现为饮食景观和葡萄酒景观[3],经组合成为消费者品尝美食并体验饮食文化的餐饮与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的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地方小吃、中华菜系、民族饮食、宗教饮食、餐饮老字号,以及养生、医疗、保健和药膳饮食等构成我国饮食文化体系。

1.2饮食文化旅游资源体系

饮食是旅游者六大消费要素中的基本要素。但饮食和餐饮并不自行生成旅游资源,只有对旅游者产生一定吸引力并为旅游业所用,同时带来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才能成为独具地方人文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地,饮食文化借助器、形、艺、俗等多方面物质形态体现,其商业运作形成以餐饮为核心、以文化为表现、以民族为特征的相关产业,如餐厅建筑、环境、设计、礼仪、服饰、容器、菜肴品种、烹饪方法、就餐方式、民族民俗风情、歌舞演艺等饮食文化旅游景观。旅游地须大力开发当地饮食文化资源,将饮食文化与旅游规划充分结合。旅游者通过领略风味小吃、特色菜肴、名特产品等饮食文化,深入了解旅游地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通过亲身参与获得深刻的感官体验和审美享受。品味异域饮食文化成为旅游体验的一项支持因素,饮食文化也正以不同形式成为旅游地的重要吸引物[4],构成了诸如芝加哥美食节、欧洲葡萄酒之旅、广东美食旅游线路等专项旅游产品。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鲜明区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文化性的地方饮食文化作为旅游活动的一项日益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动机触发器,有着广阔的旅游市场和开发潜力,须创新餐饮产品和饮食形象[5],以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吃、名菜和名点成为旅游地重要的旅游形象代表,如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成都川菜等。而国内外诸多旅游地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和风物特产,衍生出具有现代地方特色的饮食节事,除各地举办不同菜系的烹饪厨艺比赛之外,其它如韩国泡菜节、德国慕尼黑文化啤酒节等,香港、成都、广州、南宁等地的美食旅游节,上海、重庆、信阳等地的茶文化节,普陀山和武夷山的佛茶文化节,青岛啤酒节,盱眙国际龙虾节等成为提升旅游地城市文化魅力与旅游形象品牌的营销途径与平台。以成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构成为例,成都饮食文化资源丰富,主要有川菜、火锅、小吃、名茶和名酒,且多历史传说和名人典故,如麻婆豆腐、夫妻肺片、龙抄手、双流兔头、郫县豆瓣、伤心凉粉、灯影牛肉和担担面等,并策划举办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兰桂坊啤酒节、月饼节、螃蟹音乐节等旅游节事。此外,还建成川菜博物馆和“锦里”小吃街等,再辅以川菜馆、火锅店、小吃铺和茶馆等餐饮产业共同构成成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体系。

1.3饮食文化和美食旅游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侧重于美食旅游,起步较早,亦较系统化,主要着眼于美食旅游的概念、功能、开发和运作,尤其对葡萄酒旅游研究情有独钟,较为深入。国内饮食文化及美食旅游开发正如火如荼。我国2003年旅游主题为“中国烹饪王国游”,广州争创“全国最佳餐饮旅游城市”,成都打造“美食之都”旅游品牌。但美食旅游在我国仍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国内饮食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于饮食历史文化、菜系、菜谱和烹饪技巧等方面,研究方法注重个案或区域饮食文化资源的材料搜集和整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普适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整合。因此,如何有效推动区域旅游与饮食文化的整合开发,既深入挖掘地方饮食文化及餐饮业的无限潜力,又逐步培育饮食文化旅游的营销价值与独特吸引物,成为目前及未来旅游地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和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拟超越单纯对饮食文化所进行的烹饪学、历史学、民俗学、地理学等研究范畴,引入“文化创意”这一概念,旨在综合运用文化经济学、旅游学、营销学等学术理论,深入探讨旅游地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机制,以获取饮食文化的系统理论体系和科学策略机制。

2文化创意概念解析

作为文化经济的一部分,文化资源是一种动态、非独占、可再生的精神财富。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文化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关键在于文化资源能否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6]。饮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正面临着这一困局:如何用文化经济的理论来整合饮食文化,形成一个活力四射、潜力无限的产业体系。解困之道即在于用文化来整合产业,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尤其是须同其他文化产业协同发展[7]。但曾几何时,文化的重复生产和商品化现象日益明显,导致了文化发展的“创意转向”[8]。因此,能推动饮食文化“整合产业”的重要文化战略手段在创意时代背景下即是“文化创意”。英国创意产业工作小组于1998年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自1990年以来,创意经济、创意产业、创意城市、创意国家等概念相继出现,创意发展策略为全球范围内众多国家、城市和产业发展所采用。创意产业以文化为内涵,以创意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一般涵盖了广告、工艺品、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休闲、音乐、演艺、出版、软件、广播电视等行业。作为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的核心引擎[9],文化创意由思想观念、知识资本、技能服务、创新机制等文化要素构成[10],会衍生出无穷的新形式、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市场。一方面,正如美国理查德•凯夫斯(Caves)从文化经济学角度所定义的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只是提供宽泛地与文化、艺术或仅是娱乐价值相联系的产业和服务[11]。文化创意将为旅游地饮食文化资源开发提供重大的战略和机制思考,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创意产业所涵盖的分支行业都可为饮食文化的产业化升级提供手段和平台。根据国际经验,政府主导模式在创意产业发展初期异常重要[12],为了饮食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建立制度性的饮食文化创意机制,使其可制造文化创意、输出产业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意更应视为一种产业理念、战略视野、升级途径和具体方式,以促进传统产业的主题商品化、产品产业化、文化资本化、资源景观化、营销整合化和创意品牌化。以文化创意战略思维和发展模式整合饮食文化资源,创新饮食文化产品,拓展饮食文化产业链,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全新饮食文化开发模式。文化创意型饮食文化开发模式模型由加强城市饮食创意生成能力、将饮食创意转化为产业现实、连接饮食文化创意、形成饮食创意流动网络、搭建饮食创意流动平台、吸引创意饮食消费人群和构建创意饮食市场等阶段构成。

3基于文化创意的旅游地饮食文化资源开发机制

基于文化创意这一开发视角,旅游地须专注于实现饮食文化资源再整合和优化配置的多元综合创意开发机制。旅游地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应贯穿于饮食文化产业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关联到创意产业的各种业态形式,其开发机制可概括为景观化开发、品牌化塑造和整合营销传播三个方面的内容。

3.1旅游地饮食文化资源的景观化开发

旅游地应重视当地饮食与餐饮产业的文化整合,突出其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地域饮食文化和旅游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为有效开发地域饮食文化资源,可深入调研、广泛征集和创意升华当地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名品典故、民间传说和私家菜品,如云南的过桥米线、叫化鸡、东坡肉等。为推动旅游地饮食文化资源的景观化开发,首先应积极开发各种形式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旅游地应深度开发体验性饮食文化旅游、特色饮食旅游线路和饮食旅游商品,打造饮食文化节事,建立美食地标[13],并大力扶持餐饮产业,创新旅游产品,强化旅游体验,注重文化营销,创设主题公园[14],从而丰富旅游地饮食文化旅游景观,使旅游地饮食文化资源得到最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其次,应通过生产专业化、供应规模化、经营连锁化和管理科学化等措施,推动旅游地餐饮产业联动发展。旅游地应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开发饮食文化旅游产品,优化餐饮产业结构,如成都正是构筑了小吃、美食节、川菜馆、火锅店和茶馆等由菜系、餐饮企业、美食名品、饮食文化节事等饮食文化餐饮产业联动体系。最后,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美食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和建设,促进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旅游地饮食文化产业培育应重视所在城市美食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格局,规划、设计和建设民俗文化街、商业休闲街和休闲娱乐街,置旅游地饮食文化传承、餐饮产业培育、旅游格局规划与城市文脉发展四位一体。

3.2旅游地饮食文化产业的品牌化塑造

为适应新的市场竞争业态,目前,旅游地饮食文化产业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发展,争创饮食文化品牌效应,如常州“大娘水饺”、上海“杏花楼”、杭州“红泥”、宁波“向阳渔港”等餐饮名店以及其它名茶、名酒、特色招牌菜、知名饮食旅游节事等。为推动地方饮食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化,旅游地须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开展地方饮食名品、名店和名小吃等认定活动,规范发展风味美食游、药膳保健游和农家乐旅游餐饮,增强参与性饮食体验,塑造饮食文化旅游品牌。而以全国各地的众多茶文化节为例,如何避免同质化,实质上即是一个品牌化的塑造过程,应当以其独特性脱颖而出。在饮食文化产业培育过程中,旅游地应加强对餐饮老品牌和老字号的保护和扶持,逐步聚集名品和名店效应,最终实现饮食文化品牌的打造和运营。如淮扬菜已形成独特的菜品风格和醇厚的文化意韵,产生扬州“富春”、镇江“宴春”、南京“绿柳居”等众多百年品牌名店。而品牌是一种知识产权。在饮食文化产业的品牌化塑造过程中,旅游地须将饮食文化纳入其保护范围,强化地理标志保护立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个立体交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保障饮食文化产业在品牌传播和产业竞争中做大做强。

3.3旅游地饮食文化的整合营销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和协调使用各种形式的营销传播方式,对准一致目标,通过各种不同传播渠道,传递一致营销信息,树立一致品牌形象,实现与消费者双向沟通,与消费者建立长久密切关系,有效实现营销传播效果最大化。整合营销传播异常青睐于体验营销传播。由于旅游者饮食习惯、饮食独特性、饮食体验、旅游地形象感知等要素对旅游者的旅游地饮食评价影响巨大[15],旅游地应着力推进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生活化、形象化、愉悦化和商业化,实现旅游地饮食文化的体验营销传播。如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旅游者通过观看烹饪比赛、茶艺表演、学做川菜,以及参与美食节、啤酒节、茶文化、水果节等体验性饮食旅游活动,增强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原真性体验开发,成都“美食之都”旅游形象的节事和体验营销成效倍增。饮食文化节事为整合营销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推介渠道和营销平台。近几年,旅游地通过特色节事扩大知名度,实现美食的节事和文化营销。如成都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广州美食节、大连美食节和舟山海鲜美食文化节等。而淮安正是充分利用淮扬美食文化节、盱眙中国龙虾节和涟水白鹭节等文化节事,有效推介和展示淮安传统饮食、菜肴小吃、餐饮品牌等饮食文化,提升了淮安旅游形象和地方饮食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文化创意会令整合营销传播“如虎添翼”。韩剧《大长今》热播使韩国料理及其衍生的药膳饮食在国内掀起了势不可挡的美食“韩流”。因此,旅游地须异常注重饮食、餐饮及其节事的形象设计,借助菜系品牌优势,通过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服饰和戏曲等文化创意达成其整合营销传播目标。如继2007年的《豫菜皇后》之后,河南省又于2010年摄制完成了《糊辣汤》,通过电影弘扬豫菜文化,助推河南餐饮经济发展。河南省社科联、省豫菜文化研究会计划继续与潇湘电影集团和河南影视集团合作,再开发信阳菜、洛阳水席等豫菜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系列。同时,顺应电子商务时展潮流,旅游地须建立诸如菜系网、饭统网、搜饭网等饮食文化及美食旅游网站和餐饮网络平台,实时饮食文化、特色菜式和旅游资讯,实现区域性在线交易和整合营销传播等旅游服务。

茶文化的重要价值范文5

【关键词】成都锦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也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其中承载着民族风情、地域特色、传统节日和特种工艺等,将诸多的内容浓缩在文化旅游产品之中,更好地促进当地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也能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对于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成都文化产业的相关计划中提出了集中培育城市文化品牌,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就有打造锦里文化一条街的计划,现如今锦里文化一条街已经打造完毕,但是想要实现长远发展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之上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中让成都锦里的“名片”走向世界。

一、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价值

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是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进行全方位分析后,发现其价值是多方面的。进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可以更好地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众所周知,文化旅游资源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都是特定区域内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够更好地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产品之中,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形成,旅游资源包含当地的民俗、民风、文化等诸多特色,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灵感与素材,也让当地人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正是在多重作用的影响下,文化旅游产品依托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设计和开发,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二)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

文化旅游资源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不仅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还能带来吸引力,正是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下,才使得大众对于文化旅游心向往之,想要一睹它们“本尊”的风采。

(三)发展社会经济的功能

进行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让人们感受到文化旅游独特的美,对文化旅游以及当地特色有全方位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领略地域之美。进行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为文旅产品的经营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实现了文化旅游资源向着社会经济资源的转变,而且当地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旅游之上,进行诸多文旅资源的整合发展,树立起一个城市或者地域的整体旅游形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二、成都锦里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想要实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需要对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全方位的认识并且进行资源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为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成都锦里为了促进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进行多方位的资源整合,为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一)进行成都锦里文化主题形象的确定

锦里文化街立足于巴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基础之上,有了2000 多年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条拥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其中“锦里”二字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成都作为天府之国有着诸多别称,比如:龟城、蓉城、锦城,而“锦里”在取名时,选择了“锦城”中的“锦”字,而这一名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的蜀锦远近闻名,并且设立了专门的“锦官”管理蜀锦的生产工作,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锦城”,而当时生产蜀锦的国家工厂集中在锦江南岸,所以这里被称为“锦里”,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是整个锦城的商业中心。现在的锦里文化一条街在规划设计方面紧跟时展的趋势,以传统川西建筑为主,并且依托武侯祠以三国精神为灵魂,实现了历史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让人有一种“画中游”的感觉,如同穿梭在历史的长廊中。再加上成都这座城市有着浓厚的休闲娱乐的底蕴,这一底蕴在“锦里”中充分地展现出来,在街区里设立客栈、餐厅、小吃、工艺品、土特产等具有自身特色的小作坊,将其文化主题定位为都市旅游休闲街区,有了明确的定位,为其自身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功能区和产品设计定位

现在的锦里文化一条街已经成为成都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除了具有明确的定位外,还因为其进行产品功能区的划分,为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进行精准的定位。经过多方位地分析发现锦里文化一条街实现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一体化,能更好地满足旅客对于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需求,再加上整个街区实现了整体化的设计,巴蜀风情、蜀汉文化与现代风情完美结合,从而拥有自己的独特韵味。锦里文化一条街虽然只有350 米长,但是却齐聚酒吧休闲区、四川小吃区、客栈休息区以及特色工艺品展销区等,实现了功能区的明确划分,从而在进行旅游的时候拥有更好的目标性。有着明确功能区的划分为文化产品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定位,根据锦里的特点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打造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让旅客在看到文化旅游产品的时候就可以想到锦里文化一条街,想到成都,从而实现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承。

(三)进行经营运作模式的创新

想要实现文化旅游资源变为经济资源需要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资本,综合形成文化旅游资源,为后期的发展,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对锦里文化一条街的经营运作模式进行分析后发现,改变传统的运作模式实现自主经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锦里文化一条街采用股份制经营模式,从2004 年开始在政策的支持下,建立了锦里品牌,并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共享,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适合锦里文化一条街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古街带来了新的生机。为了促进锦里文化的传播,实现锦里与武侯祠的结合,买票进入武侯祠后进入锦里不需要任何费用,依托武侯祠进行锦里的宣传,实现自身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以开放的姿势迎接旅游者,形成新的锦里商圈,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提供了灵感。

三、进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应遵循的意见

进行锦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让产品发挥更大的价值,需要遵循相关的意见,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开发更适合社会的发展趋势,让文化旅游景区更深入人心。

(一)政府加强重视

政府对于锦里文化一条街的发展是十分重视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锦里文化的发展。为了促进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和扶持力度,并且要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进行锦里文化一条街特色产业的发展,引导管理和销售,实现文化产品设计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进行文化和创意的结合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并不是在于其本身的价值,而是对于当地文化特色的浓缩与概括,其文化作品要承载着当地的自然和文化信息元素,将文化旅游产品概括为一个新型符号,在设计中进行多种特色的展示,呈现出更多的文化旅游产品。比如:锦里的文化旅游产品除了具有良好的视觉体验以外还有听觉感受,能在生活中轻而易举地想起锦里的独特之美,也能勾起旅游者当时旅游的美好记忆,在无形之中达到宣传的效果,从而让锦里文化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促进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实现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注重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

对于文化旅游产品而言在制作时应注重其品质,因为只有良好的品质才能让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更长时间的保存,在保存的过程中发挥其促进文化传播的功效。锦里的文化旅游产品具有独特的人文气息,游客购买文化旅游产品的动机更多是为了纪念和收藏,所以锦里的文化旅游产品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应该更加精致和美好,能长期保存。本文全方位分析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价值,并且依托成都锦里文化一条街,分析了想要实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为其开发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还应该遵循相关原则,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意义,得到大众的喜爱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张行发,王庆生,郭静.旅游产品文化开发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01):14-18+127.

[2]刘莹.非物质文化视角下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J].福建茶叶,2017,39(04):99-100.

[3]毕海龙.基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学术交流,2014,(04):145-148.

茶文化的重要价值范文6

田黄是中国古代皇帝把玩的石头,过去说一两田黄一两金,现在还要更贵。极品台山玉和田黄很相似,入手的门槛却低于田黄,感觉就像用低的价格去买高品质的东西,这种快乐的感觉吸引我去追求极品台山玉。

在众多的收藏品中选择成长性好,增值潜力大的品种,而且在入手阶段又在比较低的价位,需要藏家有毒辣的眼光。有了好眼光才能在平常中发现神奇、创造神奇,也就能在别人忽视的地方捡到好东西,走在市场的前面。有些藏家别开天地、独辟蹊径,打开一片新的收藏天地,并且为世人认可。他便成为这片收藏领域的创始人和财富拥有者。

台山玉石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发现的时候,每公斤的价格不过五六块钱,后来虽有所上扬也不过十几块、几十块一公斤。直到六七年前,它依然被归为奇石的收藏行列。从2009年开始,受黄龙玉价格暴涨的影响,台山玉的价格也开始飞涨,最普通的玉料每公斤也达上千元,顶级的玉料每公斤的批发价格已经超过了万元。与最初的价格相比,已经上涨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2010年的昆明世博会上,台山玉石首次亮相,一件200克左右的雕件就卖出了5.8万的价格,另外一件名家雕刻的《瑶池进酒》摆件要价更是高达800万元。龙哥说这种高达数百万上千万的精致台山玉雕件是一些比较高级的收藏家收藏的,通常是请名家雕刻而成,单加工费用都要几十万。美石加巧工集于一身成就了顶级台山玉高昂的身价。

龙哥是台山玉早期的藏家之一,他最初喜爱的玉石是田黄。“当我见到一件真的田黄的时候就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去摸过,但是没钱去玩这样的东西。”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台山玉竟然和田黄是如此的相像。“田黄是中国古代皇帝把玩的石头,过去说一两田黄一两金,现在还要更贵。极品台山玉和田黄很相似,入手的门槛却低于田黄,感觉就用低的价格去买高品质的东西,这种快乐的感觉吸引我去追求极品台山玉。”事实上台山玉也是非常好的玉石品种。珍稀的台山黄花湾籽玉比十年前暴涨了近千倍,且还在不断上涨中,被收藏家们称之为玉器中的“原始股”。

龙哥认为收藏台山玉首先是对资源性物品的投资,“玉石没有大的地壳变迁是不会产生的,没几千年也不会形成,随着地球上这种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至少从数量上会越来越稀少。”

什么是精品?精品不是绝对的,但是要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就像全世界有很多人喜欢巩俐,但也有一些人不喜欢。当大多数人都说是好的,那基本上就是精品了。

瓷雕作品《西游记》是龙哥比较得意的藏品,是中国三大民间雕塑家之一的“陶瓷曾”第二代传人曾山东的作品。“曾山东是个聋哑人,他在全世界上的作品也只有二十来件。‘陶瓷曾’、‘陶塑刘’、‘泥人张’是中国三大民间雕塑世家。他们都不是学院派的,但在民间有很大的认可,在民间出类拔萃的,只有这三个人。这三个人的徒弟,现在基本上都是国家级的艺术家了。这班老人家的艺术高峰已经是后了。前没怎么出名,后国家开始重视,出名了,他们也已经老了,所以他们的精品比较少。”

收藏要有精品意识,藏品贵精不贵多,是众多藏家的切身体会和共识。精品因其特有的历史文物价值、精湛的工艺水平和较高的艺术观赏性,是人见人爱的物品,加上精品原本就存世量少,物以稀为贵,其含金量和增值潜能是不言而喻的。关于“精品”的理解,龙哥认为没必要去做一个规范的定义,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喜好。 “艺术家从他的开始到他艺术生命的终止,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感觉,每一个阶段都有他的精品。对一个艺术家来讲每一件艺术品就好像一女人一样。男人欣赏女人一样,每个人的角度都不是一样的,这个就是个人的喜好。什么是精品?精品不是绝对的,但是要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就像全世界有很多人喜欢巩俐,但也有一些人不喜欢。当大多数人都说是好的,那基本上就是精品了。”

龙哥说他在收藏景德镇瓷器之前最早接触的是紫砂茶壶。“在我接触紫砂壶的时候,当时有很多名家,做假的机会比较少。现在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艺术家太多了,以前那一群老艺术家,都是比较有名气的,这些艺术家带出来的第一代徒弟,才是比较真材实料的。现在的艺术家数量虽多也会做茶壶,但是技术没有得到真传,做的作品没有神韵,等于人没有了灵气,无精打彩的,没有流派,没有个性,基本上抄袭的比较多。”

在收藏艺术品的过程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又能够以艺养艺,还有人生的乐趣,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幸福指数是自己去争取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心态。你用仇恨的眼光看世界,整个世界都像是亏欠你的;如果用宽容的心去对待世界,你所做的一切都在回报社会,那你就自得其乐,能称得上是大慈善家了。

大收藏家马未都说过;“收藏是一种人生乐趣,并不是追逐金钱的游戏。玩收藏和个人实力有很大关系,效果也完全不同。可能你没有钱,买些便宜的东西图个乐;也可能你一出手就是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做个像样的博物馆也是种享受。起点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一些初学收藏者,面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藏品,往往经不起市场的蛊惑,头脑发热,今天买古瓷,明天买古玉,后天又买字画,盲目跟进热门投资,梦想买进抢手货,立即发上一 笔,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收藏者应从实际出发,集中精力、财力和物力,选择自己了解熟悉、能够把握的物品进行收藏,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终将有所收获。

龙哥因收藏紫砂壶进而收藏茶叶,尤其是普洱茶。“茶叶是一种文化,特别是普洱茶,是比较传统的茶文化。为什么普洱和别的茶不同呢?那是因为普洱茶从它的第一泡到最后一泡都有不同的变化,所谓变化就一种感觉。其他茶就没那么多的变化。” 在收藏艺术品的过程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又能够以艺养艺,还有人生的乐趣,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幸福指数是自己去争取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心态。你用仇恨的眼光看世界,整个世界都像是亏欠你的;如果用宽容的心去对待世界,你所做的一切都在回报社会,那你就自得其乐,能称得上是大慈善家了。

沉香

沉香自古以来都受到极为尊贵的礼遇。自沉香融入宋人的精细生活当中之后,明、清两代的宫廷皇室、文人士大夫阶层及富裕百姓皆崇尚用沉香制成造像、文房器物、佩饰等。由于沉香生成状态及结构的特殊性,用之雕刻,可完成的大件沉香雕刻品十分罕见,因此在市场上,可见的多是一些制作精良的小件。

漂亮的生沉香是沉香树被大自然摧毁或者人为摧毁后在地面经过一定的时间形成的。最漂亮的沉香出产在越南和东南亚。另有一种香叫熟香,熟香是沉香树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受了伤,在意外折断后留出来的树汁吸引来蜜蜂和昆虫在断枝上做巢加上附近的花和泥土产生的化学反应形成的。

沉香为什么有这么多香味,因为引来的蜜蜂等小昆虫有可能在附近的兰花或者其他花上采过蜜再过来的,所以很难分辨,知道是花香,但是搞不清楚是什么花。这些沉香树经过大自然的作用倒下来,被泥土覆盖了,经过日积月累几千年,也不知道覆盖在它上面的是什么泥土,有红泥也有黄泥,但不管是什么泥,都含有的一定的矿物质。真正的沉香是经过大自然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比其他的木头密度要高,所以能一直保留下来的。熟香的价格和生沉香的价格有天渊之别。最贵的叫金丝棋楠,这是皇帝玩的,还有紫棋楠和绿棋楠。

青蛙壶

范永良,高级工艺美术师。其作品以花器为主,讲究形、神、气的表现,重视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结合,是传统类花器的代表人物。

“游龙戏水”壶

周卫平,江苏省工艺大师。“游龙戏水”壶由壶体、杯托、杯盏浑然一体组成。四条祥龙从云端(壶盖)探身而下,杯托似海水翻腾,托举着四个杯盏。远观似中国古代地震仪,近观则无传统紫砂壶的壶嘴、壶把。最叫绝的是,沏茶时将壶体旋转90度,四条祥龙口吐玉液,飞流似从天而降,将四个杯盏注满;沏茶后将壶体再旋转90度,流水戛然而止且滴水不漏。这个茶壶的特点就是利用虹吸的原理,经过大师的创作技术制作的。

事事如意

胡献雅,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胡献雅精通国画,他笔下的梅、兰、竹、菊、牡丹、蔬果之类运用独特的造型语言,其画追崇山人削尽冗繁,返璞归真的艺术格调。他对山人的大写意艺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受到国际画坛的关注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