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范文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重视实践性的专业,但目前我国的艺术类高校教育实践课程方面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对现有课程设置的价值也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在这种发展形势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中如何处理好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关系中教学的“质”与学生的“量”的问题,如何确立高等艺术设计教学思想和指导方针的统一,如何改革艺术设计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模式、方法。及设计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研究,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当代的艺术设计教学进行更深入认识与了解,并做出科学的!理论性与对策性和具体实施相结合的正确判断。
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课已经从原来的理论上、技术上去教学生,逐渐转变为开发性、启发性的教育模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改善教学体系设置与教学模式
首先从课程的专业特点出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将教学与社会,市场相联系,打破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与兴趣,通过大量的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大量的实践和客观实例的分析论证,留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并提出目的性的研究课题。
1.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教学采用分组式教学方法,通常在艺术类的教学中除理论课外,专业课基本都是具有实践性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锻炼设计创意能力,这是从艺术类视觉传达方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让学生面向市场。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种项目设计课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设计团队中去。学会查找资料、分析案例,市场调研及销售市场的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补充课堂上的不足,及在设计中的应变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
1.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协作参与的教学模式
“协作”是“参与”的手段,“参与”是“协作”的途径。为什么我们重点提出来了协作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它不单单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整体协作能力,奠定了交流、沟通和协调的方法论基础。教师选择课题,学生分小组织研讨,建立与他人的集体协作精神。通过协调能力的加强,摆脱学生个人的思维局限,让设计的思维在集体的协作关注下得以完美呈现。使整个教学在“协作式教学模式中体现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
1.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个性优势式教学模式
个性优势式教学是为了加强和促进学生发展,突出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展现其个性设计优势的教学,我们提出了个性优势教学。学生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所显示出其稳定的个性优势,预示着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成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我们教师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各方面突出与众不同个性的部分,发现其闪光点,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完善设计方案,采取鼓励、启发、肯定的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提供展示其个性才能的舞台。从以往的教学方法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向实践转化,突出个性。在学生讲评各自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肯定,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意识。
1.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造式教学模式
艺术类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思维方法。创造式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教学氛围内,不再受现有知识及传统观念的局限与束缚。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区别是:传统教育培养的是理论型、知识型人才,教学内容陈旧并且多年不变,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教材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掌握知识,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创造式教学方法主要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突破书本上的知识用实践通过自己的分析通过创造式给出其不同的方式方法,起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从教学上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及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2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模式注重实践研究的目的
重视实践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视觉传达艺术的学生服务于经济及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的重要功能。也是为了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更贴近市场,更好面向未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从而改变以往只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培养模式,采用多学科渗透、侧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全方面的现代平面设计师的培养模式;为此我们试行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扩展,是为了学生不仅掌握形象思维的基本技能,还具有综合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使教学潜移默化为设计创意与制作提供最好表现力。
3视觉传达专业工作室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
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范文2
关键词:摄影设计;客户价值;系统化设计
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设计”,它更多的是一种创新性活动,是一种智力型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设计就是试图找到一个改变现状的途径。”我们无论属于哪个专业领域,都应该站在一个更为宽泛的角度上理解、认识“设计”。
作为一名摄影专业的学子,我将努力在“摄影设计”这个大的学科背景下,围绕“系统化摄影设计”与“客户价值”展开本篇论文的论述。摄影术自1839年发明以来,经过历代摄影家的不懈努力,摄影逐渐脱离绘画门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记录方式,摄影经过多年的累积形成了特有的艺术的表达方式、审美的接受方式、影像的传播方式,摄影也逐渐成为人们传达个人情感与相关信息的一种表达手段。具体的讲,摄影设计,是对设计活动、设计过程、设计性质、摄影师的知识以及摄影器材以及光学知识的研究和概括。系统化的摄影设计是以设计的一般过程为线索,完成从要素分析到过程整合、从知识搜索到理论构建、从设计方法论的研究到形成一般设计方法的过程。
设计是一个社会活动,是一种创新性活动,设计的过程是纷繁复杂的,闭门造车式的做设计是不现实的,它需要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即使再好的设计师,也要懂得“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道理,只有一个配合默契的团体才能更好的胜任设计工作。大家都知道,拍摄婚纱照,对每一位新人来说都很重要,每一位新人都想留借此留下一生的回忆,此处,我将以以婚纱摄影为例,简单介绍在婚纱摄影设计活动中,设计工作的主要流程:市场调研的开展,资料的收集、整理,拍摄风格的确立,前期服务与后期服务的开展,拍摄后再评价的活动等等。
一、摄影设计规划阶段
对于一家好的婚纱影楼的设计,根本首先是要有足够的市场调研,大量的资料的搜索、归纳、整理,并要从中寻找欠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经过这样反复的思考,原本模糊不清的设计原点会慢慢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线,最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设计的面。举一个婚纱影楼的设计,首先应了解其经营的层次,确定设计的方向,不同性格的顾客喜爱什么风格的婚纱摄影,是可爱型还是端庄型,是梦幻系还是复古系,民族风情、平实清新。例如港澳台地区的婚纱风格就与大陆截然不同,香港澳门地区的婚纱摄影具有异国风情的味道,台湾地区的婚纱摄影则既时尚又独特,颇受年轻一代的欢迎,“台湾旅人行馆”的婚纱清新自然而又脱俗,一边拍摄一边享受旅游的快乐。
二、摄影设计分析阶段
这一步完成后应提出一个完善的和理想化的婚纱影楼分析方案,也可以说是抛弃了纸上谈兵,进而进行实地实物的考察,即理论联系实际。当婚纱影楼的调研等基础完成时,便进入了实质的设计分析阶段,我们要对影楼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考察,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想象和实际永远会存在着差距,通过横向的比较并调研其他婚纱影楼的优缺点,并且明确了影楼所在位置的优劣状况,交通情况,公共设施情况等,有助与于我们缩小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这时如何将我们对于婚纱摄影的理想设计结合入实际的生存发展之中是这个阶段所要做的重中之重。婚纱摄影设计应从人以及人的活动着手,围绕着系统设计的方法寻找与之联系的种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围绕婚纱摄影设计任务创造"适合"的解决方案。婚纱摄影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只有最合适的设计而没有最完美的设计,因为每一对新人都有着自己的情感经历、个好以及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进行婚纱摄影设计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通过设计缩小不利条件对我们的影响。
三、摄影设计发展阶段
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的审美眼光也在发生急速变化,复古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有报道称,人类的服装经过50年便会循环流行。对于婚纱摄影设计也是相同的道理,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将我们的研究对象置于系统的形式中以进行考察分析与研究。
设计不是游离于商业价值之外的“创新”,是一个需要被系统管理的创新流程,实际上,设计活动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
大街小巷,充斥着各种摄影工作室,可是如何经营摄影工作室、如何提高摄影工作室的知名度?陈曼,二十一世纪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时尚人像摄影师,她的作品登上了国际时尚周刊杂志的封面,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拍摄出许多被当代年轻人所喜爱的艺术作品。她得成功源自她对艺术的高度敏锐以及对自己艺术素养的极高要求,或者说她坚持用艺术的手段做设计。陈曼非常注重“创作意识” “拍摄观念”,陈曼在完成一幅摄影作品之前,会根据人物自身的特点构想出完成后的画面,她对于系统化摄影设计的构想值得我们学习,她注重创作者的“观念”不仅仅运用于摄影中,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受用。
对于不同的设计问题,我们需要摄影家运用常识以及知识的经验或是对生活的感悟去解决。
系统化的设计大约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由感性经验上升为科学理性的阶段,第二阶段: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融入设计师的感性经验,形成交叉式的设计论与方法,第三阶段:在交叉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人文与环境等因素,形成多元综合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以我的传统摄影作品《我的每一次无助都有你的陪伴-08,班委》(光刻胶工艺)为例,它是在我理解摄影的本质,了解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结合数字摄影、传统摄影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以三种艺术形式为载体进行创作。将数字摄影与传统摄影相结合,摄影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新的视觉语言,开辟了新的创作空间,体现了一种双赢的创作理念。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我们不应该一味考虑设计的结果而忽视了设计过程的重要性。例如,我的传统摄影作品《我的每一次无助都有你的陪伴-08,班委》(光刻胶工艺),共有三种表现形式,这三种表现形式只有根据一定的过程创作出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创作。借鉴马克・吐温的一句话结尾:“… … 如果缺乏想象,纵使技巧超群也是徒劳。”
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范文3
关键词:笔记策略;多媒体;课件设计
课堂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记下的重难点、要点,有助于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做好笔记,那么他们在课后进行复习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边讲解边板书,学生有了一定的时间做笔记。而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据调查:能大部分记下笔记的仅占28.5%; 多达40.7% 的学生只能记一点笔记; 根本不记以及其他原因基本不记笔记的高达30.8% 。可见, 多媒体教学的课堂笔记是个较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1、学生不记笔记的原因
据调查,多媒体情境下学生不记笔记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课程节奏过快。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 导致讲解同样知识的时间缩短,老师鼠标一点就几乎相当于过去的一黑板,屏幕上闪现的教学内容转瞬即逝,致使学生来不及记笔记、来不及思考。结果导致一堂课后,有的学生课本没有翻动或没有一点记录,课后学生对课堂内容印象不深。
1.2 多媒体课件内容不适度。有的课件文字内容太多,甚至照搬书本,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不知道重点难点,无从记起;有的课件文字内容太少,很多图片或图像或动画的多媒体,看起来漂亮,但忽略了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同样不知道哪些是应该掌握的,没办法做笔记。
1.3主要脉络层次不如传统板书清晰。传统板书每堂课结束时,重点都体现在黑板上,但多媒体由于每一屏幕显示的内容有限,不能很好体现这一点。
1.4多媒体课件形式单调。很多课件的设计手段单一,字多、字体与背景不易分辨,没有选择颜色对比鲜明的配色方案突出重点。另一方面,为了看到较好的投影效果,往往把窗帘和灯光都关起来,教室里面光线不好,只听老师讲课,学生没条件记笔记。
由此可见,学生的笔记行为较大程度受到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影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笔记策略的运用,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
2.1在制作课件时预留讨论和思考的余地,控制教学节奏。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教师把许多授课内容都装入到多媒体中,容易忽视课件内容的具体讲解, 甚至会出现“照屏宣科”, 这势必导致学生跟不上授课的速度和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难以记下笔记。因而, 教师要把握住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精选课件内容, 课件收入的教学资料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学目的, 做到有的放矢;合理控制讲课速度, 做到精讲细讲,艺术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打破简单的课件演示型方式,将课件演示、提问、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贯穿于课堂中,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在听讲的同时, 能有效的记录好课堂笔记,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2.2教学内容表达简洁,画面美观
课件内容要用简洁的文字把概念、原理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成一个系统。文本是课件的核心内容,课件中大段大段固定、呆板的文字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疲劳感, 失去学习激情。因此文本选取尽量做到精炼,突出重要知识节点,尽量避免出现大量、连续的文本显示,使课件页面美观整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学生对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才能一目了然, 容易接受。课件中大量的图象、动画和视频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 如果盲目过多的使用图象、动画和视频, 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多媒体的选取要以教学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有助于理解重要知识节点,不能喧宾夺主,不宜过多,播放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可能会出现学生上课看了很多幻灯片,却不知道要学什么、要记什么的尴尬局面。
2.3丰富课件表现形式,将内容与技术和谐结合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在首页上列出重点内容,然后制作页面链接,链接到相应幻灯片上,可以使整堂课脉络层次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由于页面链接制作比较麻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所以很多课件往往是竹竿进胡同――直来直去;播放时也缺乏动态性,往往是整个页面一起放出来,使教学显得呆板。另外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色彩要能“引人注目”,字体颜色尽量与背景形成明显对比,标题字号要有层次,不同层次的标题要用不同的字号标识,并且同一层次标题字号、颜色要统一。教室后面的窗帘拉开,多开几个灯,方便学生在书上或笔记本上做好记录。
除了课件之外,还可以使用电子教鞭等工具。电子教鞭可以变换出各种形状,可以在屏幕上随意挥洒,对重点讲授内容进行强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录笔记。
3、结语
教师多媒体课件水平及授课方式影响学生笔记策略的生成与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从课件形式、课件内容、课件展示、授课过程与师生交流方面尽量规避由多媒体教学自身特点带来的“笔记难”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韩纪江.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应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温州大学的案例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5):102-103
[2]董芳.关于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几点思考[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3):80-81
[3]谢从华.《大学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 ,4 (3) :699700
[4]邹克琴,叶子弘,李素芳.浅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课堂笔记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215
[5]何俊琳, 王应雄, 王亚雄等.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医学教育与探索,2005 ,4 (4) :351352
[6]白淑英. 浅谈多媒体教学及课件制作应注意的问题[J]. 气象教育与科技,2006,29(4):19-22
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范文4
邮资凭证是一类特殊的产品,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作为邮件纳费标志的有价证券,其主要包括:邮票、邮资符志、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邮资信卡等,其中以邮票为主。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对于邮资凭证的研究多集中于著作权领域,主要分析著作权的归属问题和仿印邮票图案的著作权许可,在国外暂未发现邮票类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邮资凭证的保护在国外也多采用著作权。邮票与一般的工业产品不同,它的设计、生产、销售均由邮政法及其配套的相关规定来控制,本文从邮政法的相关规定出发研究邮资凭证不能被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原因以及初步审查的处理方式。
二、邮资凭证外观设计申请现状
据笔者统计,在我国,与邮票以及明信片相关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到目前为止共有3364件,其中邮票有548件。在最近几年,邮票的申请有增多的趋势,并且多数为个人的批量申请。
三、邮资凭证的相关规定及特点
(一)邮资凭证的相关规定
关于邮资凭证的法律法规现有《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关于邮资凭证发行问题的若干规定(试行)》以及《仿印邮票图案管理办法》等,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条款:
1、《邮政法》
第四十一条 邮件资费的交付,以邮资凭证、证明邮资已付的戳记以及有关业务单据等表示。
邮资凭证包括邮票、邮资符志、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邮资信卡等。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邮资凭证或者倒卖伪造的邮资凭证,不得擅自仿印邮票和邮资图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邮资凭证是邮电部发行的,作为邮件纳费标志的有价证券,包括邮票,印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上的邮票图案,邮资机打印的邮资符志。
3、《关于邮资凭证发行问题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五条 邮资凭证的发行是指题材的选择,图稿的设计和印刷,邮资凭证的分发和出售的全过程。
第六十四条 邮资凭证图稿的版权管理如下:
(1)专业邮资凭证设计者从事邮资凭证的图稿设计,属职业创作,其设计的邮资凭证图稿的版权属邮电部,本人对图稿享有署名权。
(2)委托社会美术家设计邮资凭证的图稿,在约稿时,以合同的方式明确版权属邮电部,作者对原图享有署名权。
(3)选用社会美术家的作品(包括绘画、摄影等)作邮资凭证图案时,其邮资凭证图案的设计稿的版权归邮电部,作者对原作品仍享有著作权。
4、《仿印邮票图案管理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邮票图案,是指由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具有特定内容画面,有“中国邮政”或者“中国人民邮政”字样和邮政资费面值等邮票基本特征组成的图案,包括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和邮资邮筒上的邮票图案。
(二)邮资凭证的特点
由上述相关规定可以看出,邮资凭证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垄断性,邮资凭证的设计、印刷、分发和销售均是由国家邮政部门执行的,普通个人和单位设计的所谓邮票并不能称之为邮票,不是真正的邮票,即便设计也无法发售并从中获得效益。
具有货币性,邮资凭证是一种表示邮件资费已经交付的手段,是一种有价证券,其主要作用是为了表明消费者已经为信件的投递支付了费用。
具有艺术性,邮资凭证从一个侧面介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自然风貌等各个方面,并且具有收藏价值。
邮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权的证券,其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财产权的证明,与普通的工业产品并不相同。与普通的商品不同,邮票的价格并不由市场决定,由于邮票完全由国家经营发行,可以源源不断的充分满足用户对通信的需要,不存在供求矛盾。普通商品,只要市场需要、价格合适,生产者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而邮票的生产是不可重复进行的,达到一定发行量便不再进行生产,邮票的不可重复性是其它商品所没有的。
四、邮资凭证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处理意见
(一)邮资凭证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后的不良后果
1、 扰乱邮资凭证的发行秩序,邮资凭证是由邮政部门负责发行的,其他个人或者单位获得专利权则会干扰邮政部门正常的职能,使邮资凭证的发行过程出现混乱。
2、邮票是由国家政府部门组织设计的,著作权归邮政部门,将这类产品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会导致版权与专利权不必要的冲突,造成混乱。
3、邮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是一种财产权的证明,其生产是由国家规定的,发行一定数量以后无论市场需要与否均不会再重复生产,这与普通的工业产品不同,其不受市场规律的控制,对其授予专利权对经济发展不会有任何推动作用。
(二)推荐初步审查的处理方式
从上述分析可知,不应当将邮票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建议初步审查的过程中采用下述处理方式:
1、《专利法》第五条规定: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无论产品名称如何,如果视图中包含“中国邮政”和邮资字样,如下面两幅图,图2产品名称为邮票,图3产品名称为笔膜,即可认定其实质为邮资凭证,其设计和发行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妨害公共利益,不符合《专利法》第五条的规定。
2、《专利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申请人提交的有关图片或者照片应当清楚地显示要求专利保护的产品的外观设计。
名称为邮票的产品,如果其产品上没有邮资、邮政标记,如图4所示,则该产品属于表达不完整的产品,不能清楚地显示要求专利保护的产品的外观设计,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3、如图5所示,以邮票的形状作为部分设计元素并且不会与邮资凭证产生混淆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由于《邮政法》对此并没有相关规定,按照其它正常的平面产品来处理即可。
五、结论
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范文5
【关键词】数字影像设计 联动式 课程体系
一、数字影像设计教学的现状与背景
数字影像设计(motion graphics design)是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重要专业方向,其指以数字视频媒体为传播载体,以特定信息的有效传递为设计目的,以影像、图形、文字、运动与声音等为设计元素,以视听感知为信息传达途径的综合性设计。
一个合格的数字影像设计师需要具备操控一系列组合专业的能力,其中尤其包括以下能力:平面设计师对于字体排版的能力,动画师对动态和时间掌控的灵气,作家或编辑所具备的叙事,作曲家对音乐的敏感度,以及对电影和现场表演的导演能力。①如此多元化的能力要求,决定了数字影像设计包含了繁多的知识点、多样变化的思维维度、交叉运用的执行能力……同时,也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与挑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在经过不同阶段的课程学习后,很难把各阶段的知识与能力连接起来进行综合思考与运用,也很难形成独立的整体设计能力。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数字影像设计客观存在的多元化专业特性,使得教学体量庞大;另一方面,也在于现有的教学体系沿用其他相近设计专业的架构,没有完全从数字影像设计的专业特性与教学需求出发进行量体裁衣。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构建一个适合数字影像设计特性与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以这个课程体系为基础,才能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出合理的教学评估标准,组建更加交融互补的教学团队,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二、数字影像设计的联动式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
1.通过承接式的课程结构搭建教学框架
数字影像设计是一项既注重设计概念,又强调技术表现;既注重创意表现,又强调清晰表达的设计门类。因此,数字影像设计的课程结构应该是前后关联,上下支撑的承接式结构。所谓“前后关联”,是指设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与专业设计课程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具备有机而明确的内在关系,前期的动态训练、视听表达的教学效果能够在后期的设计思维与创意表现上产生连锁反应;所谓“上下支撑”是指专业设计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并行,通过技术性课程支撑设计实现,通过专业设计课程明确技术目的。利用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承上启下不仅能够梳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同时也搭建出了较为合理完善的教学框架。
2.通过贯穿性的课题设置衔接教学内容
数字影像设计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设计门类,这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理清头绪。从表面来看,不同的课程具有各自的教学内容与侧重点,但是深究其中,彼此的知识点息息相关,教学目的更是相互支撑。那么,如何解决知识的关联性问题?课题设置就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切入点。将同一个课题分解为几段镶嵌在不同的课程之中,从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专业技术等不同层面对该课题进行分析解决。以贯穿性的课题设置为纽带,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衔接起来,突出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与目的性,形成连贯的专业知识系统。
3.通过穿插式的专题讲座扩展教学维度
数字影像设计作为艺术设计学科中的特殊分支,具有强烈的开放性与融合性,需要其他学科专业的碰撞与激发,汲取多元化的知识养分。因此,应该重视扩展教学的视野与维度,根据课程环节的实际需要,穿插式地开展专题讲座能够弥补常规教学中的知识空白地带。有利于学生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的整体面貌与新型媒体的发展趋势,更新专业信息,形成有活力的知识体系。
三、数字影像设计联动式课程体系的特点
1.强化实际教学的系统性
突破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各自为政的局面,以联动式的改革将较为封闭孤立的课程模式转化为更加系统的课程体系,以此带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估等其他环节的研究改革,形成连贯完整的教学架构。
2.突出专业的多元化特性
通过对课程体系的联动设定将繁多的知识节点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学生能够对数字影像设计中的多元化设计要素形成整合性的认识,这不仅符合数字影像设计的多元化专业特性,也更能够适应数字影像设计的行业需求。
3.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开放性
联动式的课程体系以专业性课程为主体,在此基础上,串联贯穿性课题,穿插技术性课程与镶嵌相关专题讲座,在教学执行上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灵活性。能够在不改变整体架构的前提下,根据数字影像设计发展变化及时地做出微调,保持教学体系的可持续性。
结语
通过数字影像设计联动式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教”上为教师提供了相对自主的教学空间,有利于引进常规教学体系外的设计思想与跨专业合作机会,促进了教学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在“学”上为学生构建了清晰的知识架构,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与自主性,以良性方式推动数字影像设计的教学体系改革。
注释:
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范文6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课 优化设计 探究能力 操作能力
实验课是初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好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由于受到师资队伍、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这种问题的存在越来越不适应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实验课进行优化设计。
1.实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老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以老师为中心的理念,先给学生以化学实验的结论,然后再讲述,并得出这种结论,化学实验课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
2.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尽管大部分化学任课老师认识到了实验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是,一部分老师仍然对这一问题不重视,他们甚至认为化学实验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使得一些学生实验之前不认真预习,对基本理论知识缺乏了解,因而实验动手能力差,缺乏对实验的探究能力,难以实验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的策略
为了应对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优化实验课程设计。
1.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当中。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化学实验中,如果注重采取相应的策略,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中所发生的的细微变化,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当中。例如,在如何鉴别二氧化碳这一实验当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实验前教师拿出一瓶透明的液体对学生说,我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往里面吹口气,里面的液体会立即变成牛奶。这时候,学生会被老师将要表演的魔术所吸引,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操作当中。接下来老师往石灰水里吹气,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使得液体的颜色变成“牛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对这章节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充满了渴望。
2.注重启发讲解,模仿实验设计。在讲解课文内容的时候,要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方法和化学研究方法,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然后让学生模仿实验设计,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当中。例如,在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利用浓氨水、烧碱、生石灰、必要的仪器,如何制取少量氨气。学生讨论之后,提出两种方案:将浓氨水放在烧瓶中加热;将生石灰放在烧瓶中,再用分液漏斗滴加浓氨水。然后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利用一只圆底烧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橡胶管、一粒NaOH固体、少量浓氨水、大烧杯、水,如何做成喷泉实验?由于学生学习过制取氨气和喷泉实验,具有一定的模仿基础,学生通过对这些实验的模仿设计,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学会了氨气收集、使少量水进入烧瓶的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清楚实验原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任课老师要对基本原理解释清楚,在实验的时候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学习铁燃烧这一基本内容后,学生知道燃烧之后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实验前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广口瓶底要加入适量的清水?实验中学生观察到燃烧过程中会有黑色固体落到瓶底,并由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得知这是四氧化三铁,进而可以明白加水是为了防止广口瓶受热而发生爆裂现象。还可以提问:除清水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来防止广口瓶受热不均而出现破裂?通过提问,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采取多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运用好教材中的开放性实验习题,强调探究途径的多样性,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不同层次、侧面、角度、范围得出不同结论。例如,利用三种方法鉴别KBr溶液、Na2CO3溶液、盐酸,事实上方法远远不止这三种,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得出最佳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总之,实验课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除了采取上述课程优化设计策略之外,任课老师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探索和创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也需要加强实践操作,注重对实验的探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初中化学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