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环境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阶段环境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阶段环境问题范文1

关键词:农业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形势下,应做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这也是践行“中国梦”的重要举措之一。农业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要对其进行充分的重视。而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环境保护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我们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为农业的更好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现阶段我国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

1.1 农作物秸秆没有进行科学处理。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强了对于农作物秸秆处置的管理,效果是较为显著的。但还是有很多的农作物秸秆被焚烧,每年还是有一半以上的农作物秸秆没有被有效利用,有的地方将大部分秸秆丢弃在河沟里或直接露天焚烧,这对于水和空气都是巨大的污染,大量氮元素被白白损耗掉。在夏季和秋季情况最为恶劣,很多的秸秆由于潮湿没有完全燃烧,大量的烟雾粉尘聚集在空气中无法消散,导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污染了环境。这样对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极易诱发各种疾病。

1.2 畜禽养殖污染物的随意排放。近年来,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有关调查显示,每年我国的畜禽养殖粪水以及排出的粪便就有十七亿吨之多,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污染的面积十分广,为治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而我国在畜禽养殖污染物的处理上并不尽如人意,很多的养殖户只是将污染物随意扔掉而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农业水污染中,有一半以上来自畜禽和农田污染物,对于水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1.3 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经济发展更为迅速,人口数量也不嘣龆啵城市的污染也不断增多。而城市污染在逐渐向农村转移,主要有三种,即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旅游污染。工业污染主要是城市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很多一、二线城市的污染企业无法在城市中经营,这些企业向农村或郊区转移。生活污染主要是由于城市的绿化环保工作在不断加强,城市中的垃圾很多都被存放在了郊区或农村。这些工业和生活垃圾的大量堆积使耕地受到了影响,很多都无法使用。近年来旅游业持续火爆,城市的旅游也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这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带来了交通污染和生活污染,有的人文景观过度开发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致命的破坏,这就是旅游污染。

2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的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要想使农业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为此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以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为依托,科学合理地规划农业土地。采用各种宏观调控的手段,最大化地保证耕地面积。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研发力度,并对成果进行积极的推广和应用,将技术和管理结合在一起,助力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2.2 治理环境污染。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治理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减少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这不是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需要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的联动和通力配合,对化工品、饲料添加剂以及农药等进行治理。为农民群众讲解关于农药的知识,使农药的使用更为科学合理,对于那些高残留的农药要逐渐摒弃。按照农业生态所需的土壤环境优化施肥方法,提高施肥结构,最终落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2.3保护耕地面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耕地,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耕地,农业生产是无法进行的。所以必须要做好耕地的保护工作,拥有保护耕地的意识。要制定严格的保护耕地的政策法规,并坚决执行到位,进而保障耕地面积,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2.4 治理水污染。我国本就水资源缺乏,再加上水资源污染使问题就更为严重。所以必须要加强水资源的治理工作,这也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措施是加强对水污染质量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找到污染源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展开有效治理。也就是转变思想,针对现阶段的问题,制定新的治理措施,从源头出发,纵观整个污染过程,将治理和防治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现阶段环境问题范文2

(一)水资源污染

对于农村发展中最重要的农业生产来说,水资源的破坏将会引发一系列无法预估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农作物发育受损、农产品产量降低、农业质量下降等等,而这些表现将直接限制农村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乡镇中工厂的大规模、多数量建立,随之而来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废水的大量产生,因为缺乏严格的监管,大部分工厂钻了环境的空子,在不处理的前提下随意排放工业废水,这些废水排放的最终目的是土壤或者是河流,而对于农村来说,河流中的水大多是用于日常生活和农作物灌溉,工厂污水不合规定的排放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质量,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从而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作物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品的过度使用而造成的。现阶段,因为土壤污染而引发的粮食、蔬菜质量安全不在少数,而这些粮食、蔬菜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这就意味着因为一个地区的土壤污染可能会影响整个国家人口的健康安全。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还会进一步引发土地沙化问题的产生,我国目前土地沙化的问题十分严重,并还存在逐年上涨的趋势,这样一来便严重制约了我国正常的农业生产。

针对以上已经存在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的环境污染问题,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应引起相应的重视,农村环境问题现阶段可能并不太明显,但一旦严重造成的影响及经济损失将无法预估。因此,从现在起就开始预防和治理十分有必要。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应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政府可以再非农忙时期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系列的宣讲和教育,并针对环境污染对农村的长远发展、农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等等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化、科学性的分析和讲解,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完善农村环保政策体系

现阶段的环境保护政策是基于城市、工业所造成的污染防治而建立而,但因为农村的实际情况与城市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关的政策在农村并不适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意味着在农村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条件的农村环保政策体系十分有必要。

首先,从生态补偿机制出发,应通过立法手段、市场手段等,促使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等优势地区对劣势地区进行合理的利益补偿。现阶段城市造成的污染在逐渐向农村地区转移,因此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也应该对农村进行相应的生态补偿,必要时可介入政府行为,以确保补偿的实际操作效果。

然后,从环境政策机制出发,随着我国农村生产生活的逐渐细化,相应的生产行为也随之增加,而想要针对各项生产行为进行严密的监督显然不切实际,因此在环境保护机制上,因由管制性逐渐向引导性转变,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来引导农民自觉进行环境保护的行为才是趋势。

最后,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该通过对市场消费的积极引导,在促使农民采取环保生产方式的同时,引导大众消费者对农业消费品的自觉监督,从而引导环境政策的有效建立。

(三)合理的城镇化建设

第一,传统形式上的农业模式对以土地为主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负荷,从而导致环境承受力的不合理增加,进而引导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实际上,区域内生态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因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进行合理的空间聚集,这就是所谓的农村向城镇转移,即城镇化建设。这就需要对现有的农村经济结构进行科学调整,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从根本上环境农产业及人口对土地资源的过分依赖。

第二,城镇化是转移农村产业结构的必然结果,因此非农业化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协作和效益,非农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于地域聚集,城镇作为各项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非农产业最为合适的聚集地。非农产业通过向城镇集中,不仅可以享受城镇的基础公共设施,还能系统化解决农村环境污染。

基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城镇化建设不仅是缓解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最佳方式,因此城镇化应得到政府的重视。

现阶段环境问题范文3

在环境监测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在思想上还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一些人认为,要做到真正的保护环境,就必须停止发展,要发展经济就不能做到环境的保护。先污染后治理:认为先发展,等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钱,再去保护环境;环境污染是没办法避免的,在发展中: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环境污染是肯定会有的,这种结果我们无法去避免,即使我们的环境工作做得再好。

2、不能正确认识国情

主要代表性的观点就是资源低价、环境无价论,后代聪明论,与己无关论等。资源低价、环境无价论,认为凡是没有通过劳动产生的东西就没有价值,看不到自然资源和国有性和环境要素的有用性、稀缺性;后代聪明论,认为对现有资源要尽快开发,一代更比一代强,后代肯定能有办法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与己无关论,认为保护环境只是环保部门的事,不懂得“谁污染谁治理”的道理,看到环境质量差就断定环保部门工作不力。上述观点有或者片面或者错误,都不利于经济建设和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不断的去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尽可能的走出这些误区。

二、我国现阶段的环境管理制度

对于环境管理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对于环境管理在不断地完善法律法规,目的是为了实现环境与资源保护。在不损害自身离得情况下,规定了一些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规章制度。

1、标准化制度

环境标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想要维护生态平衡,就必须做到对污染物的排放、环境的质量作出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以做到控制污染和预防为目标。系统对环境的分类和分级标准,制定和实施条例。环境标准制度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预防环境污染。环境标准制度可以说是环境管理的基础。由于要保护环境就必须对环境的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做出统一的规定,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一些制度。

2、监测和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是利用生物、化学、医学等科学的知识,对环境进行科学的测定和调查。其主要目的是: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一些资料和数据,使我们能更好的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3、资源规划制度

环境资源计划系统主要是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措施和规划措施。要想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化利用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严格执行环境资源规划制度。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估制度要求在环境保护中做到对环境有一定的分析、评估和预测,最后作出一系列的对策。

三、环境管理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管理也应该不断地完善和适应在发展中的社会环境。现阶段,我国的管理制度依靠行政、经济和法等手段来运行,使其综合管理,协调发展。就当下而言,想要做到社会环境和经济共同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变革与创新;2、深化与完善;3、确保信息公开化;4、加强环境科技能力建设。

四、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阶段,我国虽然在环境管理上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严峻和复杂。所以在这些环境问题面前,我们的环境管理体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够健全、完善

我国环境问题缺乏统一的管理,行政区域间各自为政,而环境问题有具有很强的地域空间整体性,它们不受地域的限制,例如:沙尘暴,水污染等都是可以跨区域的。所以,建立管理机构已经刻不容缓。

2、环境管理成本高、资金不足

我国的目前环境管理实施是政府直接控制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成本太高,而环保部门自己没有能力承担。这种以有限的能力去管理庞大的污染,环保部门必然有心气无力。

3、环境法律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只是大致的规定一些政府部门对当地的环境进行管理,而具体怎么去管理,管理到什么程度、失职后要负担什么责任却没有制定出明确的规定。这样不健全的法律体系很容易造成一些在环境保护中的重大问题。

五、对于我国环境管理的建议

环境监测工作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所以想要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我们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1、加强政府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

我国的政府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者,想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就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第一,需要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改进监测设备的不足之处,以及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第二,给与环境监测工作中一定的政策支持,以及政府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

2、建立健全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各部门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3、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分工合作

在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时,各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防止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各部门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合作,相互配合与扶持,这样才能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整天水平。

现阶段环境问题范文4

关键词:环境监测;作用;环境保护;应用

当下,带动社会经济的主要为工业制造业,但是,同时工业也带来诸多环境隐患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生态发展,并致使自然界生态环境恶劣,这种影响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伴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出现,这一问题逐渐得以改善,并弥补了自然生态原有问题中的诸多环境隐患。

一、环境保护下监测环境的发展现状

我国环境监测自70年代起步开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现代环境监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使环境监测经历了“认识不断深化、队伍不断壮大、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尤其在“九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体系,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存在地区差异大、整体水平不高的现象。

二、环境保护下环境监测的关键作用

1、环境保护下环境监测的生态环保内容

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因为它所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水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问题、土地污染问题。环保部门需要而临的环境保护工作范围遍及全国,通常对己经出现的环境污染治理一也是治标不治木,治理过后还会反复出现。所以,总是在发现严重污染问题之后进行突击治理是非常不明智也不合理的保护环境方法,我国环保部门必须采用更科学系统的治理方案碜龌繁9ぷ鳌U馐保环境监测就能发挥明显的作用了,它能让环保部门少做些无用功,找到更好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向。环境监测系统会收集到我国各地的大气、水流、土壤等自然环境的被污染情况,之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处理。这样环保部门就可以通过环境监测系统来查看我国各地的环境污染情况,有利于环保人员更直接的发现环境污染之间是否有关联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

2、环境保护下环境监测获得参考依据

我国环保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也需要有参照标准,环保工作者在确定某地的土质、水流、大气等自然环境是否被污染时,需要与在一定好的环保标准进行比对。看这些自然环境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出现被污染的情况,也需要用标准来衡量环境的污染程度。所以环保指标的制定对开展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要。环境监测系统的使用就可以为我国制定明确的环保指标提高有利依据。当环保部门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需要收集到自然环境不同时期的各方而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以了解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在不同时期受到的污染情况,或者是相同时期不同的地方受到的污染情况。这些数据能够很好的反应出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对制定环保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三、环境保护下环境监测的具体应用方式

1、创新环境监测技术内容

生态环境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维系着大部分生命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加强生态环保效应,应着重展开生态环境的监测、监管工作,监测内容应依据地域实质需求开展,目的在于促进生态环境的有效进步,使其在未来更为协调的发展。有效监督环保工作,应从环保基础理论内容开展,以避免污染类气体或能源造成生态污染问题优先,改善现有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措施,运用全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根据现阶段环境保护措施的缺口问题,制定创新形式的环保措施。创新内容应依据地理环境问题开展,改善现有生态污染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现有检测技能,改善原技能中所存在不足,引入全新技术观点,中心置于加强环境效应。当下,应针对生态问题严重区域实施相应监测技术措施。

2、完竣环境监测的预报体系

伴随着环保缺口问题的日益加深,改善现有环保模式变得极为重要,因此,应妥善开展区段式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在监测系统中,架构体制内在最为重要的预报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环境问题得以呈现,且弥补了大部分环保问题隐患。同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应采取对监测系统的应用,监测预报系统的优势在于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将问题点进行上报,以备相关人员及时处理问题隐患。检测方式可通过设置相关监管人员开展,监管人员应接受严格培训,且通晓各类环境问题的基础常识。监管人员的日常工作应做到反复检索区域内环境,对区域发现问题隐患,依照科学、规范的手段进行解决,待未解决问题应进行体制上报,避免问题点因其他因素而扩散,以至问题隐患的恶化、严重。完竣检测体系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人员入手,建立详细监管人员体制,将检测内容引入体制,并逐渐培养体制人员的生态环保责任心。第二种方式:加强现有监测技术规范,使之充分适应现阶段生态的基本需求,监测技术已逐步跟随治理方案变更而衍生多种技术规范,但是,其主旨却未曾变更。环境检测主旨内容便是对环境给予保护,且在保护的同时设置相关检测措施,以防止环境恶化问题的延伸。

3、在国家监管下监理相应的环境监测机构

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是我国的重要任务,建立国家级的环境监测网络能让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更全而。首先,国家级监测网络要对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建立监测网络,比如空气、噪音、地下水、地表水等等。其次环境监测网络需要以不同的地市级来划分出层次,具体分为省、市、县、镇四级。最后就是对监测到的数据信自、实现在线传输、整理、分析等功能。这样对国家了解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很大帮助,也能更好的针对各地的污染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治理方案。

结论:如何规范操作生态环保已成为现阶段最为严峻的一项问题,而待问题未解决阶段环境恶化亦越发严重。其中,伴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衍生,其技术理念已弥补现阶段环境恶化的多项问题,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现阶段拥有三种方案,其中最为透彻的解决方案为在国家监管下监理相应的环境监测机构,这种方式可有效保障当下环境朝向有力因素面发展。在实际的检测系统之下,其基础措施工作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逐步带领起检测系统原有优势。在今后的发展中,仅有引入健全化的环境监测系统,才能解决生态环境中的根本性问题。

参考文献:

现阶段环境问题范文5

一、环境条件下财务会计核算难点分析

对环境问题下财务会计理论重构的有效措施进行具体讨论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环境问题在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主要难点,因为只有了解难点及问题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做到对症下药。结合环境问题表象性、稀缺性、准公共性等多样性,以及多元性的具体特点,就环境问题下财务会计理论的构建而言,必然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

1. 报表具体项目的缺失

环境问题中的绝大多数项目都属于表外项,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报表中都未设专门的列项,因此使得报表的使用者或者填制者无法对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准确的了解或者反映,相对应的,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这些表外项目自动被搁置,忽略不计。

2. 环境价值的估值问题

除了报表列项没有涉及到相关环境资源项目之外,就环境会计理论的构建来说,还面临着一个主要的难题,那就是环境价值的估值问题。环境资源大多数都具有明显的稀缺性,比如珍贵的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但是就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如水、阳光、空气等资源是否也具有稀缺性呢?由于人类的生命有限,在与人类生命长度相当或者大于人类生命长度的范围里,许多我们现在看来可以无限循环使用的可再生资源,从本质上来说其实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些资源,从表面来看虽然数量居多,但是质量也是关系到其资源价值的重要因素。比如就空气资源来说,我们在呼吸的过程中不仅会消耗资源的数量,同时对它的质量还有一定要求和标准,如果不能达到这一标准,我们将有可能花费更大的代价,如空气净化装置等设备去满足呼吸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准确的估值计算,也是环境会计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难题。

3.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财务会计理论体系重建过程中环境价值的介入,对于相关技术操作的要求会更高。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及技术性客观要求着相关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的提高,传统会计工作人员必然会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和淘汰,会计专业所有学科知识建设需要重组,这一要求无疑加大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难度。

二、环境问题基础上财务会计理论重构的基本方法

1. 新会计分支的有效建立

国家会计相关部门应着力建立新的会计分支——环境会计,开设专项培养科目及专业,培养专门性的环境会计人才;技术性审核团队的建设,就环境会计而言,属于技术性较强的会计种类,因此,需要技术及科技力量的大力支持;专门性研究队伍的成立。就环境会计分支的建立而言,离不开相应理论知识体系的支撑。

2. 计价问题

就传统会计方法来说,其会计基础主要包括收付实现制、实收实付制两种现金基础制度,以及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两种应计基础。收付实现制是通过款项的收付实际实现作为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则是通过交易双方权利义务的关系,以过去的交易事项为记账基础,就这两种记账方式来说,都是可以对未来损益进行有效预估,将具体项目交易的发生情况作为记账项目进行的。如果将环境问题纳人到具体会计核算中,未来交易则充满了不确定性,随环境问题而来的财务变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仅记账工作难以进行,监管工作更是存在技术难度。就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建立而言,不仅要对传统会计方法进行有效运用,更要提高相应监管措施的技术含量,采取专项监管的方法,通过某种证明措施来获得相应环境资源的价值,并通过相应的方法来计算其损益。

3.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对外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记录,二是对内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财务依据,综合两种用途的本质来说,实际上就是提供决策的依据。就现阶段财务报表的应用现状来说,巳经存在一系列弊端,如果建立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理论重构,必然面临更多的问题。因此,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首先,对于现有财务报表的结构进行改善,细化项目,提高财务报表的精确程度;增加报表数量,针对一些专项工程或项目,应具有专门性的报表;结合项目的技术环境,弥补会计的信息局限,提高整体财务水平;对于不能用具体价值衡量的资产或者损益,通过技术性措施给定参数值;社会责任及环保义务的承担不记人负债项,直接转化为实际的费用等。

现阶段环境问题范文6

关键词: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

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生产的基础。一直以来,我国极为重视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并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制。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大,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直接加大了环境保护管理的难度,也使既有的体制难以发挥出最大效用。在此形势下,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及创新的意义

1.1推进经济转型和升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竞争力。现阶段,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且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效应得到大幅提升。此时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一个关键阶段。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好,将资源消耗型、污染型、效率低的生产设备、产线予以淘汰,把节能和环保管理标准提升,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高新科技、知识型节能产业,才可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的低碳绿色转型和升级,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现有的环保管理体制在监管上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一些管理部门未能明确自身职责,存在推诿情况,未能真正发挥环保的作用。

1.2加强和谐生态建设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极为重视和谐生态的建设,实现人、环境及资源的和谐发展。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阶段,应始终坚持推进环保体制改革及创新,积极树立和谐生态的理念。不但要推进经济的发展,还应不断加强生态经济建设,将和谐生态理念充分贯彻到经济建设和发展事业中。如此,才可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积极有效保护,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构建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的格局。因而说,要实现和谐生态,就必须积极推进环境保护体制改革,当前我国该项体制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尚未良好发挥,使得和谐生态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和谐建设。

1.3促进低碳社会的发展

低碳社会的显著表现是低污染、低消耗及低排放。这不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主要途径。为有效推进低碳社会建设,应不断改进生产生活技术,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开发和利用清洁环保能源,实现低排放。而这就对环保管理体制有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现状,推进体制改革,严格控制社会生产生活中CO2等排放量,促进社会共同建设低碳、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2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及创新的对策

2.1加强监管,提升效率

环保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及难点就是环境污染问题。倘若环境污染无法得到积极有效的监管和控制,那么生态环境质量则不可能得到改善,生态环保型社会也无法真正建立。所以,应充分重视污染管理,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管,环保部门应在管理体制内作出统一规范、部署,落实好各项制度,对污染性企业加强监管和整改力度,提高监管效用。另外,在农业生产、工业及交通运输等重点污染方面,及大气、土壤、水资源及海洋等纳污环境进行统一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综合式环境问题处理,对于违法违规企业、个人等,应理性判断,合理处置,以强化监管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维护环保管理体制的社会权威性。

2.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等应贯彻并落实好国家、地区及部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部门的管理职责,提高各级管理工作效率,实现高效、公正、阳光的监管及执法。应明确各级部门领导的责任,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对自身区域的环保管理工作有效协调和统筹。同时,要明确各自职责,合理分工,将责任机制落实好,如此才可有效避免和控制工作推诿、责任不明等行为,确保环保管理有序开展。

2.3透明管理,社会监督

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社会公众只有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自身的关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可有效调动每个人的环保参与性,才可将环保工作发展成和谐社会建设中每个人的事。所以,在进行环保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创新中,应积极推进信息透明、公正执法、社会监督等管理制度。在信息透明和执法公正的管理工作中,时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监督,不仅是对社会复杂,同时也是对政府及企业的督促。另外,应健全社会举报制,以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效用,让公众认识到环保是每个人的事情,让他们积极参与环保中,将自己作为环保管理中一个积极参与者。另外,要加强环保宣传,提升公众意识。特别是要通过“4.22———地球日“”6.5———环境日”等特殊节日加强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并参与到环保管理中。如此,才可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风气,进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危害。所以,应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解决的迫切性,在认识到现行环保管理体制的不足基础上,积极改革和创新体制,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作者:马广峰 董青 牛风青 单位:林州市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1]耿峰,张茹松.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