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网络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9-0072-02
自2012年国家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各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幅加快。截止2014年底,宁夏中小学校80%实现了宽带互联网络接入、60%中小学的班级安装了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设备、20%中小学的教师开通了网络学习人人通空间。大武口、惠农区、贺兰县、灵武市等县区的所有学校实现了互联网光纤接入“校校通”,辖区所有学校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设备并网络连通,实现了网络教学资源“班班通”,所有教师每人配备了1台计算机设备,学校基础信息化教学设备和网络建设已全部完成。下一步,这些地区的学校将进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阶段。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和利用。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
那么具体到一所学校该如何实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认为宁夏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不要面面俱到、全面实施,而应讲究策略、重点突破,具体如下。
一、掌握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针政策
掌握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针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学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工作上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整体安排部署,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由国家和自治区(省)级建设,中小学校不进行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目前,宁夏已初步建设了“宁夏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正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免费为宁夏中小学校提供数字教育资源、教师个人学习空间、学校综合服务空间、优质教育资源交易等服务。同时,按照教育部的安排,建设了“宁夏教育数据中心”,全面部署教育部的各项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部署了学生学籍系统、学校安全信息系统、学前教育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等6项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其他教育管理系统也在逐步安排部署之中。
掌握和了解了国家以及自治区(省)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针政策和内容,学校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时,一方面可避开国家或自治区计划建设的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另一方面,在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下,实施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府资金支持。例如: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时,就不再进行教育资源平台、个人学习空间、行政办公OA等系统的建设。
二、量体裁衣,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有针对性
尽管中小学校具有太多的共性特点,但就每个具体的学校而言,学校与学校之间依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特点,因此,制定学校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时,学校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特点、特色、优势和长处,以及不足之处。中小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其重点是发扬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使其亮点更亮。例如:兴庆区回民二小的办学特色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他们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依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即实施“数字化(魔方)科技体验中心”建设项目,以体验教学为主,融入电磁、声光电、力学、能源、人工智能、自然等新奇趣味元素,使学生通过实物与多媒体鲜明的感官刺激,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学校的优势,使学校的亮点更亮。因此,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重点要放在完善校园网络内外部环境、围绕课堂教育教学、围绕学校最具特色的亮点工作而开展。而在大数据存储、与其他学校相比共性特点较强的教学管理应用方面,就要考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可能统一建设和部署。
三、以一线教师为中心,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的直接使用者和应用者,数字化校园应用工作开展的好坏,关键在教师。所以,学校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以学校教师的实际为基础,广泛征求和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尤其是一线教师的意见。只有这样,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才更贴近实际,建成后的效果才最好。以固原市实验小学为例,该校在第一次设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中,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后经学校教师专题讨论商议后,学校对方案进行重新调整:以发挥学校优质师资优势(学校拥有“塞上名师”1名、自治区级骨干教师4名、固原市级骨干教师4名)为中心,在完善学校内部网络环境的同时,重点建设名师工作室和学校数字化微课堂教室,以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用数字化手段不断提高本校教学质量的同时,通过网络帮扶固原市山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这样既可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广泛服务的作用。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要面向学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务虚、不是理论研究,而是实实在在的务实,用信息化手段、用网络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实际效果。此类问题具有普遍性,学校开始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之初经常容易出现此类问题。例如,某中学,千人左右学生无住宿生(全部走读),学校没有公车、有1间会议室等等,而在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中,却看到以下建设内容:住宿学生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会议室管理系统等等。这种典型脱离学习实际情况、盲目准备建设的案例,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现阶段经常会遇到,因此笔者在此加以强调: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不要贪大、贪全。希望其他学校加以注意,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五、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向企业学习,尝试校企合作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范文2
两年来,学校依托虞城县教育局在我校建设的我县首个“班班通”工程项目及开展的数字化支持教育教学课题实验,把“提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办学的总体目标,确立了“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营造师生成长乐园”的发展思路,数字化环境支撑下的学校发展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信息技术的融入正在改变着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日常工作方式也在技术的支持下发生变化。现在明德小学每位教师的每堂课几乎都离不开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师的日常办公、业务学习和交流协作也大都在校园网上进行,数字化校园正在成为明德小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两年来,明德小学在“班班通、堂堂用”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才使学校逐步迈上教育信息化之路呢?
一、2010年上半年:高起点投建“班班通”工程
2010年春季开学,刚刚开始招生的虞城县明德小学28个教室除了拥有传统的教学设施外,还配备有28台55寸的液晶网络电视。这是我县的首例,也是我县教育局的一大举措:在经过几年来的农远工程和“校校通”的教育信息化探索的基础上,决定以虞城县明德小学为试点,进行“班班通”工程建设与应用的新探索。
对于刚刚安装的“班班通”网络电视,主要应用是收看有线电视节目或学校统一播放的教育教学资源。虽然称“网络电视”,但主要还是通过长虹的“乐教”功能收看固定的网络节目,无法连入因特网。因此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班班通。因为没有电脑主机,教师要想使用电视上课,必须把PPT课件转化成JPG图像,用U盘插在电视机上才可使用,所以,这学期主要应用于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上。
二、2010年下半年:以培训和应用促进校园网建设
为了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建设好生态环境下的班班通,实现资源共享,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交流、互动、合作的平台,提高现代化教育教学能力,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架设了校园网站,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一个交互性的平台:学校的通知、新闻、学习专题、备课资源和课件资源可在第一时间实现上传和下载的共享方式,网络的优势逐步展示出来。校园网站的建立标志着学校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如虎添翼!
我们还引进了先进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与我校的网站紧密结合起来,组建了一个更加合理、科学、贴近实际的网络平台。此平台,栏目更清楚,功能更齐全,分类更合理。有了前期校园网使用的培训基础,教师们学习和操作起来可谓是轻车熟路,很快就适应了这个功能齐全、操作方便、作用强大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师生们就有了自己的网络家园后,纷纷登陆数字化网络平台,逛教学资源超市,或叙述教学故事、或抒发教学心得、或吐露教学困惑、或探讨教学方法,小小的校园网成了师生之间交流对话的平台,学习成长的加油站。
三、2011年上半年:用制度之“手”推动资源建设和课堂应用
为对数字化校园进行规范化管理,学校成立了“数字化支持教育教学课题领导组”和“数字化支持教育教学课题技术顾问小组”。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使教师能更积极地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又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考核激励办法,如数字化教学设备管理制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制度》、《明德小学校本培训制度》、《资源上传的考核办法》等。另外我们还从上课、备课(资源上传)、教学研讨、业务培训、成果展现等方面进行量化积分。领导组和技术组分工合作,每周作好记录,每月生成统计报表,做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之一,与评先晋级挂钩。同时还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把制度和措施及时作相应地更新或调整,使各项制度能随着信息化的应用而发展。
四、2011年下半年: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再迈新高度
通过一年半的努力,我校的数字化校园从无到有,教师们从不会用到慢慢用,直到今天我们好像越来越离不开它。但毕竟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从应用,还是从建设和管理上都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克服。譬如课堂上对校园网的应用也处在多媒体课件授课层次上,还没发挥校园网的深层用途;我们上传的教案和资源原创性不是太高,并且缺乏进一步的汇总与整理;除数字化教学平台之外对其它功能应用不够,对WEB2.0时代的交流、共享、协作不力等等。由于硬件设施还比较薄弱,网络环境有时还会出现问题,教师的整体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新的学期学校又筹措资金,购置26台电脑,为所有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师配上一台办公电脑;并用交换机改造了班级原有的上网方式。这样我校教师更方便于校园网上办公和授课。相信通过我们的进一步努力,明德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一定会再迈上新的高度。本学期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正在做着努力:
4.1 追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教与学的方式出现新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简单单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度使用课件上课,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挥。我们通过培训和教研在努力纠正这种偏差。信息技术更多是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提供交流和表达的天地。
4.2 加强教师间协作,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点亮集体智慧。由于数字化校园的支持,教师间协作变得非常方便,更容易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和资源共享。
五、结语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范文3
一、策划与思路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9年~2001年 建设探索阶段):1999年建立第一个多媒体教室。2001年校园网络建成,驼峰工作室成立,开始递进式信息技术培训。当时,学校提出“宁可用坏,不可放坏”,重点引导教师多使用现代化设备设施。
第二阶段(2002年~2006年 建设普及阶段):2002年,学校成为首批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年召开了全市小学信息技术现场会。以此为契机,学校进一步完善现代设备设施,实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形成了较完善的、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学校自制课件资源库。当时,学校提出数字校园建设要循“规”蹈“矩”,行“稳”致“远”,重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考评制度》。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后,学校数字化硬件建设已达到一定标准,常用软件普遍使用。接下来,数字化校园该如何建设?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读到了“杯水选主持”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启示:一要学会逆向思维,打破思维定势,从“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为教师提供些什么”转变为“教师们需要什么”,建设以需求为导向;二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在“破”的基础上要“立”,要抓住关键点,重点突破。我们分析得出现阶段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把已有的、孤立的资源整合并提升,达到以效益促发展的目的。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学校的数字化建设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2006年至今 建设提升阶段):2008年,我校承担了市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实践现场会议。会上,我们提出现阶段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实现“三维一体,常态管理”,就是将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整合,从而形成数字校园应用的常态化。
二、措施与过程
1.制度建设是基础
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规章制度,是学校数字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学校从驶入信息化轨道开始,就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逐步制定并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目前,已经有了一套科学、详尽的《信息化管理与规范》,从学校网站使用规范、电教设备使用规范、计算机和网络规范、“校校通”使用规范、教师考核评价量规、教学资源使用规范等等方面做了132条具体规定,确保了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正常开展。下图截取的是我校《学校网站使用规范》、《计算机和网络规范》和《电教设备使用规范》。
2.实践应用是关键
(1)数字化行政管理模块提供了校务公开平台
目前,学校的行政办公平台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有:学校公文、政策法规公布、规章制度学习、校内外新闻公告与管理、本周工作安排等等。信息技术为校务公开的及时性、普遍性、大众化提供了平台,每一位教职员工可以随时了解学校管理工作,保证校务工作的公平与透明。
网站管理不再是网管员一个人的事情,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人,职责分明,要求明确。这既保证了校园网内容能够及时更新,丰富了校园网的资源,也确保了网站运行的安全性。
(2)数字化德育管理模块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们已经实现了学生信息、学生素质评价、操行评语的数字化管理。每到期末,各任课教师在模块里填入相应数据,班主任填入操行评语,一张学生的素质报告单便自动生成,极大地缩短了填写时间,减少了班主任教师的劳动强度。过去,值周教师发现学生违纪,需要填写扣分单,再送到班主任手里,期间往往因为找不到班主任而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失去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现在,我们利用数字值周平台进行扣分,以短信的方式告知班主任,反馈更加及时,有利于班主任教育引导。
(3)数字化教学管理模块规范了教学工作管理
教师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课程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自动排课、成长档案管理等数字化教务管理功能,使各项教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过去,班主任在期末登记学生成绩时,要输入本班所有学生的所有学科成绩,打印本班成绩单,平均每班耗时5个小时。现在,所有成绩按教师和学科联网输入,再由打印室通过网络统一打印全校学生的成绩单,只需3个小时就能完成全校学生成绩的管理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对各学科成绩的查询、分析更为简便了。
(4)数字化财产设备管理模块完善了设备的管理
我们开发了设备报修系统,分总务后勤、电脑网络、投影展台三部分内容。一旦发生故障,教师只需在网上报修单上填写报修内容和报修地点、预约时间,一张设备报修单便自动生成了。在点击“确定报修”的同时,短信平台已经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相关责任人手机上,责任人便根据情况安排专人修理。修理完毕,报修者也收到短信通知。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设备设施的管理,便于学校领导检查考核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
(5)数字化办学特色管理模块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创建
结合艺术办学特色的开展,学校设立了专门的艺术教育专题网站,加强艺术特色教育。专题网站中不仅有学生书法、美术、音乐等作品及成果展示,而且还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类游戏活动等。专题网站的建设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大力支持。
(6)教育博客促进师生成长
学校重视博客建设,每个教师、每个班级都有博客。目前,学校网站注册博客154个,日志近万篇。学校将博客作为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考评制度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及时反思总结,不定期地将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论文、教学设计、教育类文摘等在博客上。班级博客则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成长的平台,搭建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7)学科资源建设促进教学发展
资源建设是校园网建设的重点内容。我校在资源库建设中遵循“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任务驱动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搜索、筛选、整理,以网站、博客为交流平台进行资源的共享。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校已积累了视频资源500多小时,在校内任何网点都能直接点播课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网上下载、教师自制等各种途径,我们还整理收集了大量素材和积件,如语文朗读、音乐范唱等,都转换成MP3语音格式,分类存放。
(8)微格平台促进学校校本教研
自我反思、专业引领、携手名校、团队协作是我校校本研修的工作思路。我们建立了微格教室作为教师日常教研的载体。教师在微格教室就像平时在教室里上课一样,所不同的是,摄像机自动跟踪,课后自动生成教学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能自动上传到网上,也能刻成光盘,教师课后可以据此反思自己的教学。
(9)现场演播凸显现场教学效果
2008年11月,我校开展了近一周时间的语、数等学科的教学展示活动,邀请省市区各级名师和一线教师来校观摩。为凸显现场教学效果,我们调用了一切信息化手段,如网络现场直播、三个机位切换录播、会场无线网络覆盖、校园无线网络漫游、短信互动平台等等。正是有了这些手段的配合使用,课堂教学的效果被放大了,现场教研的互动氛围格外浓烈、和谐。
(10)学生尽享信息技术无穷魅力
自从学校建起了信息化的教学系统,孩子们每天都能接受最丰富的教育资源,获得最充分的优质教育服务,都能在超前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支持下,体验到学习知识的无限乐趣。教师利用孩子们对网络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课后布置大家上网查询与课程相关的资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电脑特长班、活动课的开设还培养了不少电脑小高手,他们也都成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看到构思精妙的电子板报、漂亮大方的班级博客,还真想不到均是出自小学生之手!
3.考核评价是保障
有使用就要有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是激励教师使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保障。学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信息技术考核量规――《网络资源操作考评细则》,主要针对校园网站(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使用两方面的内容,做到目标量化、分类清晰、职责明确。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范文4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促使学校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大变化,学校通过努力,使数字化校园初具规模,其在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对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 教师 学生 教学管理 促进作用
数字化校园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实现教学、科研、管理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共享、应用。它将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给教育教学带来变革。笔者从学校建立数字化校园以来,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上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及数字化校园对学校管理方面带来的便利进行探讨。
一、数字化校园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1.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翻转课堂”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被打破。数字化校园有利于教师开阔教学视野、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间各种教学资源的共享,交流探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最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成型的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和经验,教师通过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个人的教学实践,培养和锻炼信息整合能力,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个人教学实践活动。
2.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1)笔者学校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展教师博客,使教师能够及时记录个人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生活点滴,从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及时梳理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和观念的转变过程,起到自我评价和引领的作用。开展教师间的“对话式”交流和讨论,能够广泛展开平等、积极、自由的互动和沟通,实现了多方原有信念的解构和重建,在共享教学智慧,实现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促进彼此专业的共同发展。
(2)结合学校教研活动的统一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教师们积极丰富学校的备课形式,网上备课应运而生。按照备课的主题,精心设计教学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各教研组组内统一讨论,确定全组认可的内容,然后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进行修改,力争奉献给学生精彩一课。同时还可利用学校的自动录播系统全程录课,上传校园网,全组观摩,在集体备课时间上认真研讨,分析得失,共享成果。
(3)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广大教师整理和链接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课堂需要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进行资料的筛选和加工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整合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3.促进和改善教学评价方式
利用学校内的教师资源独立开发或结合社会专业的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一些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个性化的学科训练系统,以达到学生自主设定个人的学习规划,实现自主学习,并能够有效地分析自身的学习水平,明确目标,快速提升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的个性化学习的辅助产品。同样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可以达到跨过空间、时间,完成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互动性学习,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考试这种终结性评价进行有效补充,组织教师和学生对其进行及时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以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数字化校园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1.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学生在校园内所获取的信息都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同时对于不良信息的判断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对自己所学学科的知识判断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师通过数字化校园对学生正确的引导也可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2.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
师生间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在线交流、探讨。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与方面跟学生进行研究。同学间可通过班级空间进行相互点赞,增进友谊。班级中不善于发表个人意见的同学,可经过教师引导变成校园网上的“活跃分子”。
3.丰富了教学模式
笔者学校利用自主学习平台资源呈现方式和学生协作学习为理念的设计多学科的教学活动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过去想到做不到或难做到的教学活动,如讨论区、在线测验、网上作业、投票、学习心得等,现在鼠标点击便可完成。根据信息化课程设计模型要求,教师只要设计组织好学习的路线和资源,并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和能力水平完成资源建设、教学活动和网上测评等学习任务。
三、数字化校园对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
1.促进学校行政管理
在校园网站上建立了自动化办公平台,借此平台可公告信息、课程设置、工作计划、工作要求、工作进度、工作成效和工作总结等。同时学校的视频监控与办公网络有机融合,可适时管控教育教学、校舍安全、安全保卫等工作,使学校的日常行政管理变得有序而简单。
2.促进学校教务管理
(1)学籍和档案管理。招生时新生信息由班主任录入计算机并上传教务处,综合后形成完整的学籍资料,通过校园网的学籍管理入口进入省学籍管理系统。老师的档案收集后上传至校园网。管理员可以在有互联网的任何地方管理本校的学籍和档案。数字化的建设使这些繁重的工作管理起来既方便、又快捷,同时为学校其他部门提供了相关的基础数据。
(2)学生成绩管理。考试后可通过批量导入将成绩上传至成绩查询系统,供学生和家长查询,且不能随意看到别人的成绩,既方便了查询,又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同时教师可以查询所任学科学生的成绩并对其进行分析、统计等工作。
(3)操行评定管理。学生科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操行评定电子档案,每学期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表现在此电子档案中记录相关信息。实行“12分制”的德育管理工作,学生可随时随地查询本学期的操行分。同时为了实现学生信息的科学保存和管理,学校要求各班主任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健康档案、家庭环境等个人信息经整理统一保存到学生数据库中,形成学生的成长档案。这些数据既可以让各班主任、任课教师清楚地了解与掌握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态与家庭教育氛围,又可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管理,进而真正推动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与和谐进步。
(4)科研管理。学校和个人的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子课题、
参考文献等可以通过专题网站的相关栏目呈现出来供课题研究者学习。同时研究人员上传研究案例、实验调查数据、评测成果等,供课题负责人掌握研究进度和收集整理阶段性研究成果,可以通过通讯平台即时交流研究经验、探索困惑。课题结题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向课题单位申请结题、成果鉴定、推广应用。
3.促进学校后勤管理
数字化校园的建立在学校后勤的故障报修、设备管理、设备维修情况等信息的查询,回复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通过监控系统实时了解学校设备、硬件等设施的状态,为更好地服务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经过三年的信息化建设,学校初步构建起以校园网为平台的与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应用环境,有力促进了学校的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目前,笔者学校已基本实现了网络班班通、无线处处通、信息时时通的现代化、智能化的数字化校园,但与发达地区学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日后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将继续深化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学习信息化建设水平,切实满足广大师生教学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延从.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新课程背景下对教研员工作的再认识[J].中小学校长,2011(10).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范文5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建设;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167―02
随着社会高度信息化,信息资源载体形态呈多元化,形成了纸质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并存发展的局面。建设具有特色的数据信息资源是现代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创新标志,也是对馆藏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的手段。在新的形势下,中学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根据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据馆藏特色以及学校的信息保障的具体分工,建设特色信息资源建设和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整合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积极主动开展信息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效益,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1、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学图书馆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使工作人员湮没于大量的、反复的服务性、事务性和维护性的劳动之中,绝大多数图书馆图书分编工作没有统一标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学生到馆率普遍较低,书刊得不到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不到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藏书质量没有特色,常常为了评估验收,进行突击应付,没有按教学内容系统地选购图书。根据江苏省中学图书馆等级评定条例规定来衡量,70%以上的学校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图书馆面积小、馆藏压力大;②图书购置量少,馆藏结构不合理。馆藏图书复本过多,内容陈旧过时,实用性差,破旧严重无法流通;新增购的图书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及学生课外阅读需要。③经费困难是困扰中学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要难题,设备和人力资源方面较落后,发展滞后。④现有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效益普遍较低。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短期内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除了加大资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科学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馆藏信息资源并提高利用效益,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2、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效益评价指标
中学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中仍处在热衷于资源的拥有阶段,还未建立资源利用和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价体系,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图书经费是有限的,当我们把资金用于购买某种数字资源后,就必须放弃购买另一种资源的可能性。因此,要尽可能对有限的资源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对于他们的评价,要重点反映信息资源利用率和投资的效用。目前常用的统计方法有点击率统计、下载量统计等,但都有不完善之处。点击率只能反映该数据库有多少次被浏览,不能反映读者有没有利用,下载量能反映读者的利用情况,因此,要把信息资源构成、价格、专业范围、核心期刊收录情况、读者面、点击率、下载量等多种因素作为自变量,通过科学的调查和统计以及相关指标,来评价信息资源建设的效益。
信息资源建设效益是由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之间的比率来反映的,都可以用公式R=∑R/∑A来描述。其中:
R――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效益指标系数;
∑B――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产出效益,它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B=b1+b2+b3
b1=经济效益,b2=社会效益,b3=节约时间、劳务、能源等当量
∑A――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成本。
∑A=a1+a2+a3
a1=购买价格,a2=使用维护和能源消耗费用,a3=劳务费用
设备配置的合理参照系数r应大于或等于1,即收回成本或保持适当的利润率。
假定信息资源每单位时间被利用一次,其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都用一个效益单位w表示。
例如,以一座面积10000平方米、藏书100万册、阅览座位1000个、周开放60小时、年开放40周的图书馆为例,如果它建筑投入2000万元,经常性维护费用每年100万元,年劳务工资100万元,图书流通率50%,则:
投入成本A=建筑成本+使用维护和能源消耗费用+劳务费用
=2000+50×25(25为该馆的使用年限)+100
=3350万(w)
年产出效益B=年图书流通册次+阅览时效+劳动效益
=100万×50%+60×40×1000+100万
=390万(w)
R=B/A=390/3350×100%=11.64%
收回成本需近12年。如果欲10年收回成本,则年产出效益应在3900万w。这样一来,就必须加强管理,开源节流:一方面减少劳动成本,如精减人员,降低成本消耗等;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提高图书流通量和阅览时效,开辟服务渠道,增加服务范围,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益。
因此,无论是图书馆的硬件资源或软件资源,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行量化的分析和评价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这对我们最终实现图书馆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使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信息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使用价值游离于价值之外,与其价值并无直接的关联关系,甚至完全脱离价值。以某种文献资源为例,它的价值就是撰写这本文献的作者所付出的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最后体现在文献的知识版权上,表现为文献的价格。但其使用价值则是一个开放的计算体系,它的使用对象、目的和效果都对其使用价值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我们在评价图书馆系统的效益时,既要对其价值进行评价,也要对其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必须将二者统一起来。
3、提高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效益的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图书馆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知识信息除了从书刊资料中获取外,更多地从网络等其他媒体中获得。许多书刊出了电子版、网络版,许多大型数据库设计了界面友好的人机对话系统,网络技术已经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亦应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转变观念,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并提高其利用效益。
(1)做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宣传和推介,创新读者服务工作。首先图书管理员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运用创造性思维,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在用户最需要的时候在第一时间传递过去,创造出信息的最大价值。其次服务语言要具备科学性、规范性,并有一定的艺术要求,即文明、优美、准确、简练、得体,充满情感色彩,富有幽默感。最后要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精神,要坚持学生至上和学生为本的原则,满足其文献流通、参与咨询、网上信息导航等需求。中学生没有利用图书馆的经
验,缺乏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因此,中学图书馆可以通过新教师的岗前培训、新生的入学教育、校园网专栏、学校校刊校报、图书馆宣传栏等多种途径,进行深入的图书馆知识和信息资源检索方面的宣传,让读者真正了解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源以及如何快速获取信息资源。
(2)加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建设,满足师生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已经形成纸质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共存、相互补充的格局。建设能够满足校园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硬件资源建设是先决条件,主要包括:①电子阅览室。主要是指提供专门的设备用于信息资源浏览,有时特指专门电子图书浏览器的资源,例如Ebook、CNKI、维普、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光盘、超星数据等。电子阅览室在四种模式中都可能存在,已经联网的多媒体教室也具有电子阅览室的功能。②综合阅览室。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融合通信技术、音频技术、视频技术、图像技术、多媒体标准化和计算机技术,是数字、文字、声音、图像一体化的阅览室。提供已经接入Internet的设备,以便使用者能够利用超链接获取书本中难以查询的信息资源。③电子备课室。它集中了教师备课用的各种信息设备,教师既可以进行信息浏览,又可以进行电脑备课、课件制作等。
软件资源已经成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图书馆承担着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资源并提供给用户使用的职责,可在校园网络上建立资源导航网站,链接专业网站、搜索引擎、数据库服务中心、数字图书馆等,进行网上资源的导航组织、建立虚拟网上资源系统。以CD―ROM、VCD、DVD等为介质的电子出版物,包括光盘文献、音像制品、教学软件、电子书刊等,具有存储量大、体积小、检索方式多、检索速度快等特点,加强软件资源建设能满足读者了解文献信息真实、全面、便捷的要求。
(3)整合信息资源合理组织各类信息资源,加强信息资源的有机联系,为读者检索各类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平台,让读者在同一种检索平台下检索到尽可能全面、有效的信息,尽量简化读者下载、使用资源的操作方法,并为读者自主搭建个性化图书馆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EB/OL],(2002-02-21)http://law.省略/pages/chinalawinfo/4/3/21321b6695398a322eb9aal2338963ad-0.hunk.
[2]张四新,论图书馆系统的生态交流[J],图书馆,2004(5).
[3]李朝民,对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5).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虚拟数字世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49-01
随着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数字化学习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数字化学习的核心和依托,并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关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定义,李克东教授的研究颇有代表性,如下阐述:
李克东教授是国内较早从事数字化学习研究的学者,他提出,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其中,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等。与传统资源相比,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特性;可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
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在理想的状态下与职业教育网络化学习平台具有同样的内涵,是满足职业院校师生、企业培训师和社会学习者等用户需求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专门研制的具有资源集成、网络传播、用户服务功能的资源平台和支持用户共享使用、提供用户服务的机制三者的组合。其服务于各级职业教育与在职人员终身学习需要,既要针对职业教育专业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又要针对企业职业岗位高技能人才培养,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具有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示范性院校展示和推广本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特质决定了资源的“数字化”形态,网络是资源传播的主要载体,普遍适应是资源共享的基础,遵循规范和标准是资源便捷使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