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财务管理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财务管理专业范文1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金融知识的市场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许多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转变无疑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对学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财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各种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避免会参与其中。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因此,市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要了解金融市场、熟悉金融机构、能够理解我国金融机制及法规。要培养此类人才.在其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金融类课程必不可少。
2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多分为五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公共课.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因其与专业性质无关.故不必开设金融课程。后四层都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不同层次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2.1专业基础课中,几乎没有金融类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甚至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无不妥.但对财务活动的生存环境——金融市场.及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金融机构未作丝毫介绍.这显现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尚有欠缺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
2.2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有所增加
专业主干课是构成财务专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传统选择的为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为专业主干课。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除了传统开设的投资学课程外,各高校对专业主干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复旦大学的必修课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和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和公司理财等。这说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数量。
2.3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随不同院校的特点而变化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设置的多少和具体的开设种类都有所不同。如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別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十二门的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如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等占了九个。而中国人民大学在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看重的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门的选修课程中,金融类课程仅仅只有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和证券投资学五门。其中证券投资学是必选课,是作为专业主干课中没有开设投资学的必要补充。
综上分析,在当今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金融类课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对比我国庞杂多样的现实市场需求,金融类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不足,为能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其中金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
3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
3.1增加专业基础课中的初级金融课程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Hmnce”一词。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应至少开设一入门级金融课程,如《金融学一>或彳.货币银行学这两门课内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较浅显但较为全面的对金融学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货币的产生发展、相关形态制度的演变;可以掌握财务分析中关键因素——利率其作用及运行机制;可以初步认识筹资或投资等财务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这门课开设到专业主干课中。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关系。二者不应是并列而应是前者为后者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础。因此,应将金融学调至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果学校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知识的培养,还可在专业基础课中除金融学之,再加设一门金融课程,如金融市场学等。
3.2加强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实践环节
市场迫切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
进行理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财务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仅仅加大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的数量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培养财务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尽可能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放在全真模拟实验室中,通过采用模拟炒股实验、上市公司融资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甚至沙盘对抗实验等设计性实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运用财务数据,设计分析模型的综合能力。即便不具备全真模拟实验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基本方法,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财务金融知识,为其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3.3设置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
虽然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金融类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并无特别要求,但学校对该专业培养重点和方向的不同导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就隶属于会计学院,该专业学生在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的选择上,必然以财务会计有关课程为核心,多选择公司治理、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能够培养出既能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突显学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在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限选课中设置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例如,若某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限选课一共要求30学分,其中金融类课程不低于8学分。这样,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仍由学校根据自身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设置,只是为了配合市场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还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偏好。
金融财务管理专业范文2
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一方面可满足我国当前对金融与财务管理领域复合型、交叉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学科融合发展的需要。我国相关学科设置中,金融学是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下面的二级学科,财务管理则是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面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中的一个方向。当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建立,金融改革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与金融市场已密不可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齐鲁工业大学开展了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这将有利于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学科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培养合格的金融与财务管理领域高层次人才,服务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国外相关学科发展模式分析
(一)国外金融学培养的两种模式国外金融学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方面,存在所谓的"经济学院"模式和"商学院"模式,即学术性学位模式与职业性学位模式。在两种模式的选择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侧重。根据张亦春、林海(2004)的总结,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强调经济学院模式,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部分大学;二是强调商学院模式,大多数的美国大学,一般将金融学专业安排在管理学院、商学院或工商管理学院;三是两者的结合,即不少西方大学的金融学本科专业由经济学系与管理学院联合开设。
(二)经济学院模式下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经济学院模式下,金融学教学相对更多地强调宏观层面的分析。在课程设置方面,经济学院模式的金融学专业的重点是: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货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宏观经济政策,博弈理论,经济史等为其普设课程;强调数学工具与实证分析,重视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的开设;兼顾微观金融(佘德容,2010)。[2]澳大利亚各大学的金融学课程设置具有经济学院模式的特点,如西悉尼大学的金融学硕士专业,设置的课程包括:FinancialModelling(金融建模),FinancialInstitutionsandMarkets(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FundsManagementandPortfolioSe-lection(基金管理与投资组合选择),Derivatives(金融衍生品),SecurityAnalysisandPortfolioTheory(证券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CorporateFinance(公司财务),FinancialInstitutionManagement(金融机构管理),CreditandLendingDecisions(信贷决策),LawofFinanceandSecurities(金融与证券法),RealEstateFinanceandInvestment(房地产投融资),MarketingofFinancialProducts(金融产品营销),StrategicBankManagement(银行战略管理),InternationalFinance(国际金融),Economics(经济学),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yEconomics(国际贸易与产业经济学),等等。该课程体系中包括微观金融、宏观金融以及经济学等各类课程,整体上与我国金融学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同。
(三)商学院模式下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商学院模式的金融学教学相对更多地强调微观层面的分析。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侧重于微观金融、金融市场、投资学、公司理财、证券分析与组合管理等,重视开设专业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佘德容,2010)。[2]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提供的金融学硕士课程相对较多,包括:AdvancedCorpo-rateFinance(高级公司金融),AppliedQuantitativeMethodsinFinance(应用金融定量方法),Behavior-alFinance(行为金融学),BusinessEconomics(商业经济学),CapitalMarkets(资本市场),Continuous-TimeFinancialEconomics(时间序列金融经济学),CorporateFinance(公司金融),CorporateValu-ation(公司价值评估),EmpiricalMethodsinAssetPricing(资产定价实证方法),EmpiricalMethodsinCorporateFinance(公司金融实证方法),FinancialDerivatives(金融衍生产品),FinancialEconomics(金融经济学),FinancialEconomicsUnderImper-fectInformation(不完全信息金融经济学),FixedIncomeSecurities(固定收益证券),InternationalBanking(国际银行业务),InternationalCorporateFinance(国际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s(国际金融市场),IntertemporalMacroeco-nomicsandFinance(跨期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InvestmentManagement(投资管理),Macroeconom-icsandtheGlobalEconomicEnvironment(宏观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MethodsinFinanceTheory(金融理论方法),MonetaryEconomics(货币经济学),PrivateEquity(私募股权投资),RealEstateInvest-ment:AnalysisandFinancing(房地产投融资分析),SelectedTopicsinEmpiricalCorporateFinance(实证公司金融专题),TheFinanceofBuyoutsandAcquisitions(收购和并购),TopicsInAssetPricing(资产定价专题),VentureCapitalandtheFinanceofInnovation(风险资本和金融创新),等等。可以看出,该课程体系主要以证券市场、投资分析等微观金融的课程为主。
(四)商学院模式下的金融学与财务管理国外金融学培养的两种模式与我国的财务管理学科是何种关系呢?肖鹞飞(2005)认为,美国金融学科的发展主流在各大学的商学院,金融学和财务学合二为一,公司财务被称为企业金融,金融学科归属于管理学科,以公司财务学、投资学、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机构学、国际金融市场学、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学等课程为核心。公司财务学和投资学二者之间紧密联系并成为学科的基本组成部分。[3]孙建强、罗福凯(2008)则指出,欧美国家只有一个finance,我国则被解释称为财务学和金融学,我国的金融学是西方的货币经济学(monetaryeconomics),而我国的财务学即欧美国家的finance。[4]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商学院模式下的金融学,即可认为基本等同于我国的财务管理学(FinancialManagement)。
三、我国高校相关专业设置比较
(一)金融学科发展与课程设置在我国,金融学科长期以来都是以货币银行学为核心(肖鹞飞,2005[3]),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原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黄达,2001[5])。但是,对于"金融"涵盖的范围、金融学的学科建设等,一直存在争论。这种争论主要是金融学应该以传统的宏观货币银行学为核心,还是以现代微观金融理论为核心。强调现代金融理论,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方面源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国外学习商学院金融学科的人员回国,带来了国外微观金融学科体系设置的理念。整体而言,当前我国各高校金融学科课程体系安排,主要是以宏观金融学为主要内容:一是金融学专业公共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计算机信息、数学、外语等课程;二是金融学专业基础课,通常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等;三是金融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财政学、中央银行学、保险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四是金融专业选修课,一般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三个方向。与此同时,当前也有部分高校强调微观金融的教学,向国外商学院模式靠近。根据戴晓凤(2006)搜集的资料,北京大学已开设有时间序列分析、动态优化理论、博弈论、随机分析、固定收益证券、信息经济学等较前沿的课程,上海财大设有数值方法、金融期权与期货等课程,厦门大学则有财务报表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随机分析、金融中介理论等新兴课程。
(二)财务管理学科发展与课程设置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变化以20世纪90年代前后为分水岭(刘淑莲,2005):在此之前,财务管理只是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之后财务管理从会计学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7]就本科层次的的课程设置而言,我国一般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差别不大,曾富全(2010)指出,该专业培养目标来源于会计专业,缺乏清晰定位,课程设置与会计学专业课程重复严重,特色课程并不明显。[8]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李连军,2006)。[9]在硕士培养层面,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面的一个方向。同时,部分高校则自主设置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或者在经济学硕士下面设置相关方向。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金融与财务管理方向课程体系中,学位课包括: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选修课包括:高级公司理财、金融市场、财务管理实务、公司理财与项目融资、财务报表分析、高级税务筹划、固定收益证券产品分析、投资银行经营与业务、金融投资分析与实务。
(三)国内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改革设想关于我国财务管理与金融的关系以及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如何改革,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财务管理学科研究范畴应该与微观金融学的研究范畴相一致(刘淑莲,2005),[7]即财务管理学科应主要由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构成;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管理与微观金融中的公司金融相一致,而不包括金融市场和投资学,如范从来(2004)认为,[10]宏观金融、微观金融、公司金融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金融学体系,公司金融是从金融体系运行的角度研究公司的融资行为。关于财务管理的课程设置,徐焱军(2012)指出,财务管理专业应围绕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资本运作等内容开设相应的初、中、高级课程。[11]上述观点基本都认同,我国的财务管理专业,应该与会计学专业课程进行清晰地区分,与微观金融学课程设置内容相一致,即与国外商学院模式下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一致。
四、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
在分析国外金融学教育的经济学院、商学院发展模式基础上,借鉴我国高校金融学、财务管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齐鲁工业大学在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优化研究方向,确定课程设置,以体现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与相近专业的区别以及本专业的优势。
(一)研究方向结合对国内外金融学、财务管理学科的讨论,齐鲁工业大学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的研究方向设置为四个方面:1.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决定因素等相关问题,资本市场效率、组合投资、金融工具定价、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财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等;2.金融市场与公司筹融资管理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金融市场和中介组织的类型和功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公司筹融资行为、风险、影响因素、效率,融资约束、融资政策,资本结构,收益分配,金融市场与公司筹融资之间的关系,营运资本管理;3.投资管理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兼并与收购,资本资产定价,投资组合理论,风险管理,基金与风险资本,金融市场中介机构,投资项目评价,创业融资、风险投资、技术创新与投资决策;4.行为金融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司证券相对收益偏离与风险的关系,投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非经济因素影响资源配置等等。
金融财务管理专业范文3
关键词:地方院校 财务管理专业 专业定位 SWOT分析
一、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17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13年,全国已有超过500所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其中地方本科院校占据多数。地方院校以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为所在省市、地区的各类工商、金融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输送了大批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鉴于财务管理边缘学科的特点(刘淑莲,2005),国内对于该专业学科范畴的讨论一直延续至今。不少学者针对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就学科研究范畴而言,刘淑莲(2005)认为财务管理主要由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构成。朱开悉(2011)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要想取得实效,首先必须给学生未来执业方向与岗位准确定位。在培育具有独有性、社会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的专业特色过程中(杨忠智,2013),应满足新环境下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需求的综合管理型、决策型以及创新型三个方面的技能要求(李世辉,2009)。
财务管理专业交叉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专业定位方面既具有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相似的特点,又应突出自身的专业特性。然而现实中,由于对专业特征的把握不清,财务管理专业相对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与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同质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因此,在当前强调内涵式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将直接决定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市场需求适应度,乃至专业发展的持续性。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结合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带给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新契机和新要求,针对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进行分析思考,旨在为提升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办学质量,培育专业竞争优势提供借鉴。
二、基于SWOT方法的地方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发展定位分析
(一)优势分析。由于2012年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相近专业――会计学成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会计学专业的新办院校增速明显放缓。而财务管理专业院校数量的快速增加趋势更加显现(见图1),从2009-2013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来看,新办专业院校总数达到127所,其中不仅包括普通高校,还有不少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在短短17年的时间里,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已超过了具有几十年办学历史的会计学专业。并且新办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数量在2012年达到顶峰,即55所,远超相近专业会计学8所的新增规模。同时,2013年的新增数量有所回落,有效避免了一哄而上办专业的情况。
在近5年新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院校中,地方院校成为主流。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服务于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基于“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教学理念,目前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财务管理专业背景及相关理财技能的专门人才,适应了新形势下经济主体对于同时具备会计理论功底,熟悉资本运营规则,掌握价值管理方法人才需求的现实情况。
(二)劣势分析。根据目前的就业趋势,财务管理职业市场准入门槛高,因此本科毕业生就业与会计学专业具有同质性,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能够在就职初期完全胜任会计岗位的相关工作。从财务管理学科特点来看,该专业学科应当是建立在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上的资本运营活动,本质是经济主体的价值管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将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虽然经过了17年的发展,各高校对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准确定位仍未形成统一认识,由专业定位不清带来的培养人才目标不明确,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界线模糊等问题依然存在。依据武汉大学高校专业排名,从位列财务管理专业排名前20的院校中,可以看到单独设立财务(管理)系的高校有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将财务管理专业设在会计学系(院)的有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将财务与金融专业合并设系的有华中科技大学等,侧重于投资方向的有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其余地方院校在设立该专业时上述问题更为普遍,尤其是在2012年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成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后,一些新办专业院校几乎将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替代。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院校专业定位不明确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就业时与会计学、金融学毕业生竞争岗位,专业间以及校际竞争的结果表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并不比会计学、金融学专业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机会分析。作为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众多的地方院校发展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提供了指导思想。纲要指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可见,财务管理专业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战略规划、资本运作、投资管理等内容的培养,才能适应未来的人才发展需求。
事实上目前国内管理会计人才相对匮乏这一现状,也将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提供新的机遇。2014年10月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更进一步地明确了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思路。重视战略规划、绩效评价、财务分析、投资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价值管理,不仅使得管理会计由一门专业课发展成为指导公司内部财务决策的完整学科体系,同时也是实现财务管理专业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以管理学为工具或手段,以满足财务管理执业需要为目的构建课程体系(刘淑莲,2005)基本要求的必由之路,也是管理会计由企业内容财务职能发展成为经营决策系统重要工作的总体需要。
(四)威胁分析。《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相关举措中指出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健全多元招生录取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具体举措包括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事实上,这一举措在为考生选择学校、选择专业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势必意味着优质生源在校际竞争与专业间竞争的加剧。财务管理专业未来的发展也由此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界限模糊的状况亟待改善,培育专业特色、形成竞争优势势在必行。
三、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在新办财务管理专业院校数量赶超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背景下,寻求专业定位的特色发展之路就显得异常重要。作为目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办学主力,各地方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由于办学历史不同、发展背景有差异,因此专业定位、特色优势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另外,由合理的专业定位形成的优势特色不会从地区经济环境、院校办学历史以及就业惯性中自觉形成,需要有意识的培育并不断强化。例如,依托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决定专业发展定位,将“资源型经济和晋商理财”作为主线,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的山西财经大学;具有工程背景的长沙理工大学,则是在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具有鲜明的竞争优势。
我们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有别于会计学专业侧重于会计信息系统,金融学专业主要面向投融资决策的专业定位。因此对于同时开办会计学、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专业的地方院校来说,在结合地区经济特点和自身办学优势凝练特色优势的同时,将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于企业内部财务决策,即以价值管理为主线,侧重于战略规划、财务决策、投资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及控制等管理会计职能,也不失为培育专业竞争优势的行之有效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金融财务管理专业范文4
【关键词】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从哈尔滨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相关调查来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数在从事会计类岗位的职业,真正从事企业财务管理或金融管理岗位的非常少,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财务管理专业并没有体现它的办学特色。为此,必须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为突破口,提高新升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一、新理财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当今社会对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当前企业的外部理财环境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网络财务等因素推动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金融市场环境方面,中国资本市场比如创业板市场的成功上市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为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的融资渠道。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更加便捷,企业融资、投资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金融风险。所以在培养学生具备相关的金融基本理论与知识基础上,更应突出对金融管理方法和理财技能方面的训练。经济环境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增强企业自身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合理筹资、投资、分配管理的能力,熟练掌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进行经济预测、经济决策等经济管理的方法。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对企业财务的计划、决策和评价能力的培养。网络技术环境方面,网络财务的发展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便捷,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整合整个企业的财务资源,通过加快资金的周转和结算效率的提高,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但同时存在的弊端是网络财务引起的安全问题。这样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财务软件操作能力和财务安全管理能力。面对理财环境的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有必要加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在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一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管理型的应用人才去提高其管理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与研究型高校有较大区别,主要应定位在为中小企业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定位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各类中小企业或者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体系不系统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理论课和实践课共同实现的,而没有单独从本专业的实践环节提出实践教学目标,这将导致实践课的内容设置、实践教学方法应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总体设计,不能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清晰、共同为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服务的有机整体。例如: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的内容设置与会计专业实践课的内容设置只是在专业课如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的实践环节有差异,其他方面的实践课大致相同,都包括会计综合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综合电算化实验以及ERP综合实训等,没有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也没有实现对学生金融管理方法和理财技能等综合理财能力的培养。
(二)没有充分利用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课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单项实验(主要应用在基础实验、财务会计、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等课程中)、综合实验(主要应用在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纳税筹划、会计综合模拟实验、ERP综合实训等课程中)、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由于论文的选题没有和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管理问题很好地结合,论文的选题缺乏针对性,导致最后完成质量不高,没有真正实现对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毕业实习等形式。应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性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些教师把案例教学法简单地理解为把案例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做完了交上来,老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一个分数,全部过程就结束了。其实,案例教学法与其他实践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把课堂的主要角色由老师转变为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判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不高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组织实践教学的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之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的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数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从事会计管理、金融管理或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导致对具体的实践业务环境只是感性的认识,对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细节不是很了解,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比较薄弱
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或为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理论上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业务环境,为锻炼学生的财务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能力等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提供实战的场所。哈尔滨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包括哈轴承集团、哈药集团和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上能满足毕业生的专业实习,但有的基地没有以签订协议的方式形成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给实习基地的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企业财务等重大决策或盈利情况、税收情况等涉及单位的商业秘密,因此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本专业实习的学生,即使提供了实习机会,也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财务部门机构设置和生产业务流程等参观实习的层面,很难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为了体现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应逐步探索与自身定位相适应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实践的角度来培养财务管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构建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明确实践教学目标;科学、系统、合理地组织实践性教学环节
财务管理工作是在不同的理财环境下,明确具体的经营问题,寻求对决策的有用信息,进行预测、分析判断、最终作出决策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工作。所以应将培养财务管理应用能力作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为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各部分协调统一,始终为实践教学目标服务,必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在大纲中明确本专业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明确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践目的、实践要求、实践教学方法和学时数),同时编订相对应的实习指导书,以利于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二)完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方法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内容是以单纯的财务模拟培训为主,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看是不完整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收益分配的管理。它要求学生具备会计、管理、金融等学科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实践课程的设置应兼顾这些能力的需要,主要包括上述三大模块和专业实习环节。
1.会计类实践课程模块
主要包括:(1)基础会计技能实验,在《基础会计》理论课完成之后进行。主要包括简单的证、账、表的填制,理解它们之间的勾稽关系和会计业务的基本操作流程。(2)财务会计综合实验(包括手工和电算化、网络财务三种形式),在《财务会计》理论课完成之后进行。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以及网络财务对应的会计信息生成、传递、分析、决策能力。(3)审计与纳税申报业务实验,这一环节使学生掌握对一个企业的报表进行全面审计的工作。同时通过对增值税等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使学生具备对一个企业的纳税处理、纳税申报的能力。
2.管理类实践课程模块
主要包括与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相对应的单项实验、ERP沙盘模拟与财务管理案例实习相对应的综合实验。单项实验主要培养在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用资的某一个领域应具备的单一能力。ERP沙盘模拟与财务管理案例实习相对应的综合实验主要培养学生从整个企业的管理角度出发,针对企业在市场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中出现的具体经营问题,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问题,进而作出决策,提高对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3.金融类实践课程模块
企业的筹资、投资都必然会涉及金融方面的知识,金融管理能力对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证券投资类实践课程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增加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通过让学生利用模拟交易系统和证券投资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进行模拟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资,培养学生金融方面的专业技能。
4.专业实习
大多数学校的毕业实习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收效甚微。提高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做到实习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包括制订实习计划,布置实习的具体任务,事中的严格监督和管理,事后以实习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将最后的成绩与取得的学位证相挂钩。在完善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社会调查等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提高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
首先,校方要加大鼓励教师进行实践锻炼的经费投入,支持教师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考试通过之后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调动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在会计师事务所、投资管理公司等与本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公司兼职,有可能的话,可以发展为校外实习基地。其次,校方也需要有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如要求专任教师每学期下厂实践的课时量不少于理论课时量的1/4,并统一组织考核,检验下厂实践的效果;也可以邀请企业的实务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聘请他们作为兼职实践指导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使本校教师成为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
除了上述改革措施之外,还应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只有各项措施全部到位,才能真正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井静,段宗志.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论坛,2008(4).
[2] 方纲厚.试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6).
金融财务管理专业范文5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学科体系 财务管理课程体系
1. 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独立院校高校已达100所左右。这里并不包括港澳台的学校。这比1995年的只有5所高等院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翻了近20倍。1990年以前是没有高等院校开设此专业的。目前独立院校中还没有开设财务管理博士点的院校。财务管理作为一个专业,最开始是由一个试办的“财务学”专业,成为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的“理财学”专业,进而更名为“财务管理”专业,近年发展势头迅猛,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的,恐怕也是所有专业罕见的。
发展为何如此迅猛的原因是由于开设财务管理专业创办费用不高,社会需求旺盛。因此受利益的诱惑,高等院校还是扎堆开办这个专业。但有些院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令人担忧。办学质量的良莠不齐,表现在师资力量、专业计划、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教案、实践课程、毕业论文等诸多环节。教师素质的差异,教学流程的差异,教学工艺的差异,导致教育出来的产品——培养的学生也相差悬殊。
再者因为在大会计论的影响。至今财务管理还在大会计论的卵翼之下。由于Finance一词的不同译法,还导致金融学专业也向财务管理大幅度的染指。从而使财务和会计的界限大大缩小,财务与金融的界限日益模糊。可见,财务管理专业面临许多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现象,严重影响财务管理专业的持续发展和建设。
在这一的情况下,如果不加强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财务管理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许多变数。
2. 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关键
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认清财务学科的地位,弄清财务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进行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自然要涉及财务与会计、财务学与会计学的关系,财务与财政、财务学与财政学的关系;财务与金融、财务学与金融学的关系;财务与经济、财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财务与企业管理、财务学与企业管理学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否则。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课程的设置就很难把握。笔者认为财务作为一种活动,是具有综合管理性质的,与会计相辅相成并在某种意义上包括会计的,在金融市场中利用金融工具而涵盖金融的.是下至家庭和个人上至国家而包括财政的,与企业管理交叉的,以聚财、用财为主要职责的,以主体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任何主体(包括经济的、社会的等)所必不可少的活动,财务学(指广义财务学) 作为广义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与会计学、狭义经济学并列的,包括财政学、金融学的。与企业管理学交叉的独立科。
3. 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途径
3.1摆脱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困境
虽然财务管理从理论上分析是一门独立学科。但却面临诸多困难。要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就不能不找出制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因素,寻求摆脱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困境的措施。
3.1.1制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因素
制约财务管理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因素很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其健康发展。从外部环境说。存在下列“八无”现象,应该逐步得以解决。这“八无”包括:
(1)在业务管理中,无真正的主管部门。会计法明确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而具体负责的业务部门是财政部门下的会计部门(如会计司、会计处)。因而会计专业的建设也就往往得到会计管理部门的关注。由于大会计论的影响,一般认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业务部门是财政部门下的会计部门。
(2)学校院系设置中。基本无独立的二级财务管理院系,没有财权。财务专业多在会计院系的领导之下。
(3)研究生专业目录中。无独立专业。虽然在本科、专科的专业目录中都已经设有财务管理专业,但在研究生的专业目录中尚没有财务管理专业。
(4)学术组织中。无一级学会。会计、金融、投资、财政、审计等都有一级学会.但财务却一直没有。始终依附于会计学会、审计学会、财政学会等。
(5)在期刊杂志中。无一级期刊。
(6)在财务文献中,无影响深远的论著。由于某些学科的相对成熟,加之一些外界力量的推动.往往产生出一些影响深远的理论成果。而财务管理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似感至今还没有经典型的影响深远的论著。
(7)法规体系中,无独立法律。现行法律体系中,有专门的会计法、统计法、审计法,但却没有独立的财务法,其最高级别的法规也不过是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与法律相比,权威性远远不足。
(8)在职称系列中,无独立职称。在企业专业人员职称系列中,有会计师、审计师、统计师、经济师等,但却没有财务师。尽管有证券分析师,也开始引进国际财务管理师,但这只能属于职业资格,并不是职称。
上述“八无”,导致财务理论研究难以形成合力,也很难像会计那样利用行政的力量将准则,规范以及理论成果应用于实务,当然也就影响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
3.1.2摆脱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困境的措施
针对上述困境,提出下列对策:
(1)在业务工作中,明确主管部门。财务管理人员的主管部门应是财政部和央行等。
(2)学校院系设置中,应力争建立独立的二级财务管理院系,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并列。
(3)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应通过修订专业目录,独立设置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并列。
(4)学术组织中,由财政部、人民银行等机构拳头,组织建立全国性的一级学会——中国财务学会。
(5)在期刊杂志中,随着一级财务管理学术组织的建立,创办财务管理一级期刊。
(6)
(7)在法规体系中,可以以企业财务通则为基础,综合金融方面的财务通则,逐步制定财务管理法。
(8)在职称系列中,应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师等职称。
3.2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一般培养目标,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一般就业方向,根据财务管理职业的素质要求,根据未来专业转移的可能性,根据基础课对专业课的基石作用吗,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应做到:厚基础,大平台,宽口径,强核心,分主辅,具有六大基础,凸现九大核心、坚持一主二辅,开设十大系列课程,培养学生三大能力。
六大基础:这是财经类所有专业应该具备的基础。其内容包括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法律、文献检索。它属于第一级平台课。
九大核心:作为管理类专业来说,教育部提出的管理类九门核心课,即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目前看,基本上还可以作为管理类的平台课。
一主二辅:以财务系列为主,以会计和金融为辅。
十大系列:除上述财务系列,会计系列、金融系列课程外,为了拓宽知识面,综合前述各门课程,可将课程划分以下十大系列:
外语系列、数学系列、计算机系列、法律系列、经济系列、管理系列、其他系列、再加上一主二辅三大系列,全部课程包括十大系列。
三大能力:通过上述课程的设置,要提高学生的三大能力即:
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这些能力集中表现为竞争能力。
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完善教学中的不足,就一定能培养出市场需求的应用性财务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万贵 《论广义理财》 2004(06).
[2] 杜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29期(201).
金融财务管理专业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商业银行业务逐步拓展,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可以总结为四个部分:票据结算风险、会计核算风险、会计监督风险、结算风险。
会计人员风险如何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节中遇到的金融会计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构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本文将详细剖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给出针对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相适应的防范与控制方案。
一、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界定
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可以归结为会计管理风险和会计素质风险,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可以表现为票据结算风险、会计核算风险、会计监督风险、结算风险。其具体表现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节中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达标素质低而导致会计核算风险的产生进而影响了整个决策的失误,从而导致最终商业银行经济和信誉的损失。
二、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金融会计风险是当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会计风险中加强会计核算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尤为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进步,商业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商业银行安全稳定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商业银行经济和信誉的损失。因此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控制与防范,研究一套与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相适应的方案,避免金融会计风险问题进一步恶化而影响了整体商业银行安全稳定的发展,以下内容将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宏观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影响
宏观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传统的地方政府治理理念多以自身所具有的权利、权威,运用政府权力集中对社会的各种事务进行强制性管理,对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产生也有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机制下,存在不公平竞争,非正规的金融机构频繁出现,导致菲菲活动猖獗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产生,因此宏观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当地政府本位主义的思想都是导致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
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 建设一套完善的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导致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之一,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票据结算机制、会计核算机制、会计监督机制、结算。比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不健全,有的员工责任心不强,导致联行报单的错发漏发,银行内出现柜员之间混岗的现象,支票等先关票据核算审查不够严格都是因为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而导致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产生,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银行管理体制的优化关乎着银行安全稳定的发展,一套完善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系统,不但可以增强银行效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在新经济市场条件下,加强银行财务管理,建立银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降低了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实现提高银行管理效率,促进银行安全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以下内容将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人才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就是专业人才的竞争,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或者在风险预测,财务监督上不能严格按照规范实施,甚至参与犯罪极大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管理质量,增大了商业银行金融会计的风险,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保障商业银行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在技术上杜绝操作失误,在道德和法律规范上做好自我约束与监督,了解怎样做才能有效地防范与控制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问题的发生,因此要求专业人员要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培养金融会计高素质的人才,是解决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的首要任务,进而实现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避免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发生的根本保障,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加强各岗位人员责任的明确分工,坚决杜绝违法犯罪现象,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从管理层次与操作层次进行会计人员的内部管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去摸索创新,积极构建出一套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防范与控制方案。
结论
综上所述,金融会计风险是当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套与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体系,对实现银行收益最大化,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晓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