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情景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情景分析范文1
股票市场行情走势的专家分析论文范文一:
看一下盘口情况,两市低开,上证指数开盘3069.39点,下跌6.29点,两市竞价能量23.7亿,成交量比上个交易日缩小,两市上涨660家,平盘769家,下跌1648家。
股票市场行情走势的专家分析论文范文二:
今日股市早评】:
昨日沪深两市早盘低开,随后反弹至20日均线受阻回落,午后沪指及中小创指均持续下挫,尽管盘中也有个别雄安概念股欲挽救市场人气,但终究功亏一篑,次新股板块成为市场杀跌的重灾区,盘面上雄安、可燃冰、苹果等近期活跃的题材板块分化较大,人气涣散,次新股板块短期亏钱效应的加大蔓延到其他热点题材板块,影响了资金做多热情,短期市场也进入震荡企稳的阶段,两市昨日振幅加大,沪指连续三个交易日没有站上年线,指数整体处于底部区域,短期继续维持底部震荡整理概率较大,预计沪指今日弱势震荡,沪指支撑3050 压力3100。
股票市场行情走势的专家分析论文范文三:
指数小幅低开,这基本都是震荡行情,在昨天杀跌后,很多人又对今天更恐慌,今天未必会那么糟糕.
金融情景分析范文2
关键词:信用风险;压力测试;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33-02
1 引言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机构的巨额损失不断涌现,次贷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深为人们所始料未及。次贷危机之后,美国银行业倒闭危机频现,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风暴正在整个银行体系内扩散。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银行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主要类型,目前来看,在全球范围内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业的主要风险。《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指出,信用风险管理不善是导致商业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由于银行的信用风险不仅在计量、管理上比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更复杂,通常还是银行经营风险组合的最主要方面,因此,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影响银行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信用风险的角度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问题,运用压力测试作为主要方法考察突发事件或极端情景下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期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 压力测试与信用风险管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重视运用风险计量技术进行风险管理,从而引发了大量的内部评级体系的开发和应用。借助于这些评级体系,可以将借款人根据风险大小进行分类,从而决定贷款定价、损失准备计提和资本金配置等。但由于内部评级体系仅仅着眼于评价单个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而不能用来计量不同借款人评级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这些评级体系不能直接用来评价复杂的信用资产组合的风险。因而,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开始自行开发或将VaR(Value-at-Risk)(在险价值)模型运用到信用资产组合风险计量领域中,这些模型包括穆迪公司的KMV、JP摩根的CreditMetrics、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CreditRisk+和麦肯锡的Credit-PortfolioView等。
通常,大多数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即针对单个借款人的内部信用评级和针对信用资产组合的VaR计算。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内部评级体系,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等级,然后将信用评级结果映射到对应的违约概率(PD),这样就使得银行对借款人违约可能性的大小估计精确化;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违约损失(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和期限(M)等风险因子,以及各风险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计算信用风险价值,从而得到对整个信用资产组合风险或者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轮廓的估计。
大多数信用风险计量体系,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都仅仅适用于正常经济状态,这是因为这些风险计量体系通常依赖于风险因子过去的表现来预测其未来的变化。事实上,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多数金融工具都具有“厚尾(Fat Tails)”的特征,也就是说这些金融工具的收益是非对称的,产生较小的正的收益事件的概率较大,而产生大的负的收益的事件的概率较小,尤其对于信用工具而言,由于数据的缺乏,利用正常经济状态下的风险计量模型来计量“厚尾”区域内的风险也就变得极为困难。这就是为什么银行需要采用两种相互补充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正常经济状态下,对于单个借款人和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计量采用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风险计量模型;而在异常经济状态下,也就是压力情景下,则须通过压力测试来识别风险大小。
3 压力测试的主要步骤
(1)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可靠的数据是确保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结果的关键,涉及的数据分为两个层次: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内部数据包括商业银行的交易账户和信贷账户中面临信用风险暴露的资产数据;外部数据包括各种风险因子如利率、汇率、股价指数等。商业银行应当确保能及时地获得准确的内外部数据以进行压力测试。这要求商业银行有一个高效的账户信息系统,并且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良好对接,国际先进银行可以做到将交易账户和信贷账户变动的信息实时传递到风险管理系统。
(2)资产组合与环境分析。银行资产组合的结构和具体特征是确定压力测试的风险因子的基础依据,此外还需要对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环境等做出研究,以找出潜在的压力事件,这往往需要银行外部专家的协助。
(3)确定银行面临的风险暴露,找到风险因子。通过对资产组合的分析可以找到风险因子,要把它们与由环境分析得到的风险因子结合起来,并按重要的程度进行排序,以确保重要的风险都得到测试,并且可以使得测试不至于太宽泛而失去针对性。
(4)以可能发生的不利冲击为基础,构造相应的测试情景。
(5)设定冲击发生时风险因子变化的大小。
(6)运行压力测试模型。
(7)报告结果并进行分析。
4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主要方法
4.1 基于敏感分析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敏感分析法考察在其他风险因子不变条件下,某个风险因子变动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其优点是易于操作,有利于考察金融机构对某个特定因子的敏感性;缺点是可能不符合现实,因为当极端事件发生时,通常多个风险因子都会同时发生变动。据新加坡货币监管局(MAS)2003年的研究报告,实践中常用的交易账户标准冲击有:
(1)利率期限结构曲线上下平移100个基点。
(2)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斜率变化(增加或减少)25个基点。
(3)上述二种变化同时发生(4种情形)。
(4)股价指数水平变化20%。
(5)股指的波动率变化20%。
(6)对美元的汇率水平变动6%。
(7)互换的利差变动20个基点。
4.2 基于情景分析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与敏感分析相比,情景分析的一大优点就是考虑了多因素的影响,但只有借助良好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支持才能很好的考察多因素的影响。情景又划分为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两种。历史情景依赖于过去经历过的重大市场事件,而假定情景是假设的还没有发生的重大市场事件。
4.2.1 基于历史情景分析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历史情景运用在特定历史事件中所发生的冲击结构。进行历史情景压力测试的通常方法就是观察在特定历史事件发生时期,市场风险因素在某一天或者某一阶段的历史变化将导致机构目前拥有的投资组合市场价值的变化。这项技术的一个优点是测试结果的可信度高,因为市场风险因素结构的改变是历史事实而不是武断的假定。另一个优点是测试结果易于沟通和理解。像这样的描述―――“如果‘$&&’年亚洲金融危机重演,我们机构会损失美元”,让人很容易理解。运用历史情景的缺点之一是机构可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构建其风险头寸时尽力避免历史事件重演时遭受损失,而不是避免预期的未来风险(并非历史的精确复制)可能带来的损失。历史情景的第二个缺点是难以将测试运用于该历史事件发生时还不存在的创新风险资产,或者将测试应用于自从该事件发生后其行为特性已经发生改变的风险因素。
4.2.2 基于历史情景分析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假定情景使用某种可预知的发生概率极小的压力事件所引发的冲击结构。由于这样的压力事件在最近没有发生过,因此必须运用历史经验来创造这些假定的情景。在假定情景创造中,机构需要考虑“传染效应”,即假定的压力事件对相关市场冲击的规模和结构效应。“传染效应”的估计一般建立在判断和历史经验上,而不是市场行为的正式模型。
两种测试情景的选择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如历史事件对于当前投资组合的适用性、机构所拥有的资源,特别是时间和人力。历史情景比较容易公式化表达和让人理解,且较少涉及人为判断,但是它可能不能反映出当前的政治经济背景和新开发的金融工具中所隐藏的金融风险。而假定情景更加与机构独特的风险特性相匹配,并能够让风险管理者避免给予历史事件比未来风险更多关注的误区,但是它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并涉及相当多的人为判断。基于以上考虑,一些机构邀请资深经理、营销人员和经济学家等来共同讨论假定情景设置以确保其客观有效性。
实践中,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同时使用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如用过去的市场波动数据作为参考但是又不必然与某一特定历史危机事件相联系的假定情景。因为对历史情节的使用能够帮助我们校准价格变化的幅度和其它难以设定的参数,例如对市场流动性可能的影响。而且,风险管理者需要在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寻求平衡,因为情景表达得越清楚客观,内容可能会越复杂和难于理解。无论如何,压力测试的使用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所使用的情景也在周期性的压力测试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改和完善,结果,机构的风险暴露就不断地被跟踪记录。
5 结语
在次贷危机危机等一系列极端事件发生后,许多大型国际金融机构都加强了实施整个机构范围压力测试的能力。这些异常事件的发生也强化了机构管理层在风险管理和决策中对压力测试方法的依赖。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压力测试结果也已成为年度财务报告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世界发达国家的监管当局均要求或鼓励所属银行遵循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建议规范进行压力测试的工作。
金融情景分析范文3
巴塞尔委员会在2000年将“压力测试”定义为金融机构度量其金融体系潜在脆弱性的模型,主要用于衡量金融机构应对可能(plausible)但异常(exceptional)损失的能力。我国银监会将压力测试定义为: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单家银行、银行集团和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国际知名银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广泛进行压力测试,在、在压力测试范围、情景设置、压力测试实施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压力测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20-02
一、压力测试的必要性
(一)内在动因
从银行内部来讲,进行压力测试一般出于以下目的:评估风险模型在假设前提和环境因素不同于开发设计时的可靠性;评估信贷组合在一般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低,但一旦发生将对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经济环境中针对不同风险类别的弹性和敏感度;通过压力测试将能够让银行知道宏观经济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其业务的;评估经济资本需求受到的影响(压力测试的结果为银行管理层提供了一个有关银行持有的经济资本充足度的指示信息);通过压力测试,银行还可以识别风险集中在哪些地方、了解大客户违约对银行的影响、了解历史最坏情景再次发生对银行的影响等,从而确保将银行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帮助银行估计其金融系统是否能承受住重大的经济打击。
(二)外在监管要求
1.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的要求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定期实行压力测试。其中包括能识别各种经济环境改变的情景对银行的信贷资产组合的不利影响,以及评估面对这些情景的应变能力。为了促进灵活性和提高竞争力,银行应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继续持有一定的超额资本,即超过最低监管要求的那部分资本。根据新协议,监管当局也应该把压力测试当作评估银行应该持有多少超额资本的一项因素。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二大支柱的一部分,监管当局应该与银行管理层讨论压力测试的结果,以确保银行认真考虑经济周期内动态资本管理的需要。
2.中国银监会压力测试的监管要求
《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对银行压力测试的内容和情景设定做了如下要求。压力测试通常包括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内容,在压力测试中,商业银行应考虑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响。
针对信用风险可以采取的压力情景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国内及国际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出现衰退;房地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向下波动;贷款质量恶化;授信较为集中的企业和同业交易对手出现支付困难;其他对银行信用风险带来重大影响的情况。针对市场风险的压力测试情景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市场上资产价格出现不利变动;主要货币汇率出现大的变化;利率重新定价缺口突然加大;基准利率出现不利于银行的情况;收益率曲线出现不利于银行的移动以及附带期权工具的资产负债其期权集中行使可能为银行带来损失等。
二、压力测试的实施步骤
(一)确认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及实时性
国内许多银行数据基础较为薄弱,大量历史数据缺失,在实施压力测试前,银行必须确定其相关资料的正确性,以保证压力测试建立在正确的数据基础之上;此外衡量各风险因子的市场资料(如利率、汇率)及其它风险性资料(如转换矩阵)的验证工作亦十分重要。
(二)组合分析和环境分析,建立情景事件
压力测试是属于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压力测试必须与银行信用资产组合的具体特征相结合,因此首先应确认将要进行压力测试的资产组合。在资产组合确定后,可观察市场、经济等变化,以确定潜在的压力事件,金融机构可借助内部或外部专家顾问咨询,建立合适的压力情景,由于真实的压力情景是未知的,因此尽可能地多建立几个压力情景进行分析。
(三)定义风险因子
压力情境确定以后,需要将其转化为债务人或组合模型计算PD或信用VaR所使用的风险因子的变化。金融机构常见的信用风险因子包括:(1)交易对手风险:包含违约机率(PD)、违约损失率(LGD)及违约暴露金额(EAD)三个主要风险因子;(2)总体经济因素:经济增长率、失业率或物价指数等会对资产组合有影响的总体经济变量皆可视为风险因子,其它与行业、地区有关的各项政治或经济因素亦可视为风险因子;(3)市场风险因子:金融机构持有债券或证券等金融商品同时面临了市场风险及信用风险,需同时将此两类风险因子进行衡量;(4)其它类型风险因子:在风险模型中经常会使用到与资产组合相关的风险参数作为基础,如转换矩阵,在进行压力测试时,亦可将此视为风险因子进行试算。
(四)执行压力测试
在银行管理实践中,确定使用哪一种压力测试必须根据所测试的银行资产组合的特点以鉴别组合面临的不同类型的风险,来确定压力测试的种类。风险管理者需要在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寻求平衡。并不是测试技术越复杂越好,也不能仅仅根据测试技术的可操作性来选择压力测试方法。进行压力测试大致可选择以下方式进行:
1.敏感度分析
此方法是利用某一特定风险因子或一组风险因子,将风险因子依风险管理人员所认定的极端变动的范围中逐渐变动,以分析其对于资产组合的影响效果。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易于了解风险因子在可能的极端变动中,每一变动对于资产组合之总影响效果及边际效果,缺点则是风险管理人员对于每一逐渐变动所取的幅度及范围必须十分恰当,否则将会影响分析的结果与判断。
2.情境分析
此方法利用一组风险因子定义为某种情境,分析在个别情境下的压力损失,因此此类方法称为情境分析。情景分析中按照情景构造的方法来细分:历史情境分析、假设性情境分析和最糟情景分析。
历史情境分析:利用某一种过去市场曾经发生的剧烈变动,评估其对现在的资产组合会产生什么影响效果。此方法的优点是具有客观性,利用历史事件及其实际风险因子波动情形,在建立结构化的风险值计算上较有说服力;此外,管理者在设定风险限额时,可依历史事件的意义来进行评估,使决策更具说服力。但此方法的缺点在于现今金融市场变动非常快速,许多金融商品不断的创新,因此历史事件便无法涵盖此类商品。
假设性情境分析:以历史情境分析进行压力测试有其限制,参考历史事件并另建立对于每个风险因子可能产生的极端事件,将使得压力测试更具完整性,这就是假设性的情境分析。此类分析方法银行可自行设计可能之各种价格、波动及相关系数等的情境,但也因此有许多假设性或主观模型的设定,这些计算的设定主要来自经验及主观。
最糟情境分析:此方法依资产组合特性,估计可能最糟情境下的最大损失估计。最糟情境分析依据“资产组合在特定的持续期间下,有可能出现最坏的情况是什么?”,组合在一定时间内,各个风险因子最不利情形,构造压力情景,计算该情景下的资产组合价值,评估某一特定时间内,最糟情景发生时,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动。这种情景的设定忽略各风险因子间的相关性,有可能得到的压力情景不具有具体的经济含义,发生的可能性极低甚至不可能。
(五)依压力情境评估资产组合
在决定压力情境及风险因子后,接着需要确定各风险因子的变动大小,以便进行压力测试。这部分可直接利用历史资料来进行估算;若使用假设性情境分析,则须特别注意到各风险因子间的相关性,Kupiec(1998)利用条件概率的方法来处理此类问题。
有了影响资产组合的风险因子及其变动大小后,便可依此资料重新对资产组合进行价值计算,计算出各种不同情境下资产的价值,再与资产组合原先价值比较,便可得出当目前资产组合面临此类压力情境下,无法立刻调整资产组合所会发生的最大损失。
(六)结果报告与措施
当压力情景构建好,并对资产组合进行重新评估后,风险管理人员应该向风险管理层提交一个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每个压力情景的细节和对应的可能损失,以方便管理层的理解,采取相应的对策。
另外,压力测试的结果应该定期更新,一方面,银行的资产组合会随时间变化;另一方面,宏观调控政策和环境的变化也会使已有的压力测试结果的假设失效。因此,需要根据新的情况,重新进行新的压力测试。
三、简短的结论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大多拥有一个良好的压力测试程序,定期实行压力测试,以识别各种经济环境改变的情景对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的不利影响。监管机构也要求银行进行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压力测试,作为评估整个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工具。我国商业银行在压力测试的运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积极学习国外同业的成熟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借助压力测试技术构建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尽快实现与现代商业银行接轨。重点开发不同的压力测试方法和模型,构建良好的压力测试程序,设计出合理的、满足银行需求和监管要求的压力情景,与同业进行数据共享与合作开发,以达到少走弯路、发挥各自优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2007.
[2]吴青.信用风险的度量与控制[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3]何育田,张羽,暴晖.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压力测试方法研究[J]华北金融.2011年1期.
金融情景分析范文4
近日,美国财政部推出的新一轮救市计划中,将压力测试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决定对各大型银行的注资方案。美国此次救市之举,给中国银行业从本次金融危机中带来一份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搭建全面压力测试体系,或成为国内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第二轮救市的创新
为拯救本次金融危机中风雨飘摇的美国金融体系,两届美国政府均坚定地出台了救市计划。然而,首轮救市计划的效果并不理想,未能充分考虑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以及宏观经济下行对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恶化的影响,以致注入金融体系的资本迅速损耗,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有鉴于此,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以资本援助方案(The Capital Assistance Program, CAP)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次金融救援计划。按照该计划,美国风险加权资产在1000亿美元以上的19家主要银行均将接受压力测试,美国政府将依据测试结果决定其援助方案。
本轮资本援助计划中的压力测试方案,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美国货币监理署和储蓄机构监管局统一制定,并由上述监管当局与19家银行联合开展测试。该方案设计了两套假设情景:一是按照对经济普遍预期的基准线(baseline)假设情景――美国经济今年萎缩2%,失业率为8.4%,Case-Shiller住房价格指数下跌14%,明年经济增长2.1%,失业率为8.8%;二是按照经济较严重衰退的逆境(more adverse)假设情景――美国经济今年萎缩3.3%,失业率为8.9%,Case-Shiller住房价格指数下跌22%,明年经济增长0.5%,失业率为10.3%。
通过该方案的压力测试,美国财政部可对各大银行在上述两种不同程度经济衰退情景下的资本需求作出评估,并借以判断哪些银行适于首先求助于私人资本,哪些银行因无法从私人渠道筹措到资金,而需要政府提供“暂时性资金缓冲”。
在救援计划中引入压力测试,是本轮计划的一大创新。本轮资本援助计划中,以基于宏观经济继续下滑为假设情景,对银行资本的未来需求进行压力测试,采用了压力测试的前瞻性理念,是通过压力测试加强金融体系极值风险管理能力的有益探索和重大推进。通过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应用,压力测试工具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何为压力测试
对于国内不少银行业人士来说,压力测试还是一个新名词。通过考察工程领域的例子,有助于理解压力测试的概念。桥梁设计领域中,经常使用压力测试来判定,超过荷载多大程度以后,桥梁会倒塌,进而分析桥梁结构中导致倒塌的薄弱环节在哪里。
在金融领域,压力测试指的是分析、评估金融体系或者金融机构资产组合在比较极端的宏观经济、市场波动等情况下所受的影响,并根据测试结果采取应对措施的过程。
一般来说,金融领域的压力测试包含以下几大步骤:(1)确定测试对象,即进行压力测试的机构和资产/负债组合,比如某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2)识别影响该组合的主要风险因子,比如房价;(3)设计压力情景,比如房价下跌的幅度;(4)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计算压力情景下测试对象相关指标的变动结果;(5)根据上述结果,判定组合/体系中的弱点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响应和反馈,如可针对某类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
首先,压力测试是金融稳定性评估的重要工具。在总结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于1999年5月联合推出了“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 Program,简称FSAP),通过压力测试、金融稳健指标、标准与准则评估三个分析工具,对成员国和其他经济体的金融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其中最为核心的工具即为压力测试。目前,FSAP已成为被广泛接受的金融稳定评估框架,它也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对成员国监督的重要手段。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2008年初,总理接见IMF总裁卡恩时,表达了中国加入FSAP的意愿。
其次,压力测试在监管机构评估监管资本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2004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开展压力测试作出了相关规定。新资本协议的第一支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相关风险参数进行压力测试,第二支柱要求商业银行进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ICAAP)时,要进行前瞻性的压力测试,以识别可能对银行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或变化出现时需银行进一步增加的资本,银行和监管当局利用压力测试结果,分析、确保银行持有一定量超额资本。《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对压力测试的规定,代表了监管机构使用压力测试工具评估监管资本要求,来促进银行审慎经营的观点和态度。
再次,压力测试已成为银行评估业务、资产组合在极值风险下表现的重要工具。银行业最早将压力测试用于市场风险管理领域,用于分析投资组合在极端市场情况(如市场出现巨幅下跌)下可能面临的损失。风险价值(VaR)是在一定置信度(如99%)下管理市场风险的有效工具,但在识别和计量置信度之外的分布于“尾部”的风险时,就需要使用压力测试工具。压力测试和日常风险管理工具之间具有互补性。近年来,银行业逐步将压力测试应用到分析极端条件下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领域。
金融危机的教训
近日,高盛公司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专门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在总结本次金融危机的七大教训时提出,针对当前金融危机中各金融机构的糟糕表现,金融行业应当开展更多的情景模拟分析和压力测试。
按照我们的理解,压力测试的应用分成三个层次。首先,压力测试是管理工具。与风险价值、评级模型等日常风险管理工具不同,压力测试是分析、管理极值风险的一种工具。进一步,压力测试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任何金融机构都是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中运作的,当社会经济环境出现极端情况时,金融机构会如何表现?压力测试给银行家们提供了一种条件假设的思维模式。
更深一层,金融机构应构建全面压力测试体系,以积极管理极值风险。一个全面的压力测试体系,不仅包含压力测试的各类计量工具,同时也应包含一整套应对极值风险的政策、制度、流程和预案,并须将压力测试的理念深植于每位组织成员以及日常经营管理流程中。该体系与常态风险管理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回顾本轮金融危机,尽管很多机构在部分领域采用了压力测试工具,来评估部分业务的极值风险,但并未将压力测试所代表的极值风险管理理念纳入整个组织中,也未将极端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的评估、决策、反馈机制纳入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国际金融组织、监管机构以及银行业均开始对现有的风险管理、压力测试和监管体系进行重新审视。
2009年1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征求意见稿。该文件是巴塞尔委员会首次的专门的压力测试监管文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对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压力测试要求。文件要求银行开展覆盖全行范围内各类风险和各个业务领域的压力测试,提供一个全行全面风险的整体法人的情况,以便促进风险识别和控制,弥补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的不足。文件认为,压力测试应成为银行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和风险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压力测试相关分析结果需要应用于管理层决策,包括董事会和高管层作出的战略性业务决策,文件特别强调董事会和高管层参与对压力测试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如果新资本协议的压力测试监管文件在2004年就开始实施,如果银行家们通过压力测试,提前看到了房价大跌的压力情景下的可怕景象,也许此次金融危机不会来得那么快、那么深,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
他山之石
在本轮危机中,国内银行业损失较少。但幸运不等于高明,与国外“落水”的同业相比,国内银行业的整体风险管理和压力测试水平依然是落后的。从把压力测试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压力测试理念的渗透、构建全面压力测试体系三个层次看,国内银行业大部分还开始于第一层次,还处在将压力测试作为风险管理工具进行研究探索的阶段,仅有建行、工行等少数大型商业银行较为全面地开展了各种资产组合的压力测试,并开始着手构建全面压力测试体系。例如,建设银行从2005年开始,开展涵盖全行信贷资产的宏观压力测试,2007年-2008年又专门开展了房地产市场下滑、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宏观经济下滑等极端情景的压力测试,制定了压力测试管理办法,搭建了全面压力测试体系的初步的制度框架。
与此同时,中国银监会也在大力推动压力测试在银行业的应用。2007年12月,银监会正式了《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要求商业银行根据各行业务发展情况和风险管理水平,制定各行的压力测试方案,从而在监管层面,首次对商业银行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压力测试的要求,在制度上保障、规范了商业银行压力测试体系的开展与运作。此后,银监会通过组织商业银行开展有针对性的压力测试项目、国际金融组织专家技术援助项目等多方面工作,将中国银行业对压力测试的研究和应用整体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对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次金融危机给国内银行业提供了难得的极值风险案例,国内银行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及时研究总结国内外风险管理体系的不足,及时制定相应的压力测试管理政策和制度,组建压力测试人才团队,搭建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数据基础、系统基础、计量工具基础),构建全面压力测试体系,从而为积极管理极值风险、打造中国银行业百年老店奠定基础。
金融情景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外币贷款; 风险管理; 情景分析; 压力测试; 敏感性分析; 在险价值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企业将面临外币贷款中的汇率风险。通过借鉴国外企业外债风险管理中科学而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结合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以及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外币贷款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有三十年,根据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的方针政策,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54亿美元。
我国外债主要是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贷款。这部分资金具有贷款期限长、贷款利率低等优点,深受企业的欢迎。在实际运作中,该部分外债真正承贷及还贷的主体是国内企业。一旦企业出现偿债能力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将其转嫁给国内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从而影响国家总体外债安全。
如北京奥林匹克饭店、中德合资武汉长江啤酒有限公司等均是因本币大幅贬值造成企业无力偿还债务而倒闭的。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外币贷款的风险管理认识程度不够,对汇率风险的规避意识淡薄,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极不成熟,急切需要外债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指导与实务方面的经验。
二、现状考察
外债风险不仅从宏观上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信用,而且从微观上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我国外币贷款使用企业已经开始关注风险管理问题,并着手使用一些基本的衍生工具来管理外汇贷款风险。然而在实际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债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重筹资,轻还贷”和“圈钱”思想盛行;国有企业体制性缺陷造成管理者缺少长远的规划或者具体操作的随意性;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准确把握汇率和利率市场变动情况、熟知各种金融工具应用的专业人才;缺乏合理的外债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和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等等。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金融系统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年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从8.27元人民币/美元上涨至接近8元人民币/美元,年变动幅度达到3.3%。
由于人民币兑换美元、欧元及日元等主要货币每年都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汇率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外币贷款过程中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个风险来源。
三、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经营收入货币与外债债务偿还支出货币的币种不匹配,在外债债务未清偿前,因汇率变动而产生偿债成本增加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收入货币贬值或支出货币升值导致借用外债单位的偿债成本上升。
目前我国企业外债汇率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波幅趋大趋频,整体汇率风险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直接后果就是较大幅度的升值。至2008年1月3日,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7.27元人民币兑1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2%。
同时,市场化后的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受到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的频率、幅度将进一步扩大,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外债债务的整体汇率风险有所加大。
其二,日元和欧元债务潜在风险大。日元和欧元一直是汇率波动较频,波幅较大的币种,欧元从2002年至2006年7月,兑换美元波幅达到60%以上。如果持有这两种货币债务的单位而不对其日元和欧元债务进行风险管理,未来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并有可能超出债务单位所能承受范围,导致偿债危机,严重的将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相对于固定汇率制度而言,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幅度要大得多,因此对外币贷款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增加了许多。而目前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特点是汇率走向更加无序化,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更加令人难以捉摸,凸显汇率风险管理的日益重要。
汇率风险一般包括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在企业偿还外币贷款过程中,均需要以本币兑换成所需偿还的外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本息的偿还。在这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汇率风险。
外币贷款的时间结构对汇率风险的大小具有直接影响。时间越长,则在此期间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时间越短,在此期间内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小,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我国企业在外币贷款偿还过程中,由于产生收益的是人民币,而需要偿还的贷款都为日元、美元、欧元等外币,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货币错配现象”,收益与债务的不匹配给外汇贷款债务人平添了一层汇率风险。
根据外汇风险的作用对象及表现形式,通常将汇率风险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折算风险及国家风险。
将汇率风险进行分类,有利于确定风险管理应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
对使用外币贷款的企业而言,其还债过程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具有双面性的。由于汇率未来变动的方向、时间以及规模的不确定性,汇率的波动既可能减小企业的偿债成本,也可能增加企业的偿债成本,使企业遭受损失。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不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贬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上升,企业遭遇损失。反之,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有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升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下降,企业获利。
四、风险计量
准确度量外债项目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决策的必要前提。企业在进行外汇债务风险计量时可采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和在险价值四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该四种计量方式计算,一般可以满足企业财务从不同角度和侧重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析。
(一)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是当市场风险监控人员预测会发生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时,就多个风险因素建立较为全面的模拟环境,应用于当前的头寸,以测算可能发生的盈亏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在外债风险管理中,企业根据专业金融机构对汇率和利率走势的分析判断,分析企业外债风险。
情景分析为管理层更好地应付市场变化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是一种策略分析技术,可用来评估在发生各种不同事件的情形下,对企业外债的影响。
进行情景分析的关键首先在于对情景的合理设定;其次是对设定情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及由此对事态在给定时间内可能发展的严重程度和投资组合因此而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合理的预测;最后得出情景分析报告。
情景分析方法简单、直观,但存在对汇率和利率走势分析主观判断的成分较大的问题。
金融情景分析范文6
【关键词】压力测试;风险管理;银行业监管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压力测试得到各国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广泛的应用。2009年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19家银行进行了压力测试,2010年欧盟银行监管部门对欧洲22家银行进行了压力测试。中国银监会近年来也组织各商业银行开展了多次压力测试。尤其是近期针对房地产的压力测试,受到业界乃至媒体、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1.压力测试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压力测试以其估计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经济损失的优势被国际银行及金融机构广泛应用,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1995年国际证券监管机构组织(IOSCO)对“压力测试”做出了明确定义,即压力测试是“假设市场在最不利的情形时,分析其对资产组合的影响效果”。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压力测试作为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单家银行、银行集团和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从巴塞尔协议角度看,压力测试是巴塞尔协议II中与风险价值模型VAR(99%,X)对应的概念,即对于置信度99%以外突发事件的测试。
从具体操作过程上看,压力测试通过选择风险因子,设计压力情景,构建一些数量分析模型确定假设条件和测试程序,测试风险资产组合价值在最坏情境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及对金融机构盈亏及资本状况的影响,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部门或监管当局的决策提供参考。压力测试包括敏感性测试和情景测试等具体方法。敏感性测试旨在测量单个重要风险因素或少数几项关系密切的因素由于假设变动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情景测试是假设分析多个风险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以及某些极端不利事件发生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
压力测试最初是为了响应1996年巴塞尔协议的修正而被正式提出并开始应用,长期一直被视作风险价值(VaR)的辅助风险管理工具,因为风险价值仅反映在正常市场环境下金融机构可能遭受的损失,并不包括极端不利的小概率事件发生时金融机构可能遭受的潜在损失。Berkowit和O’Brien(2002)对商业银行使用的VaR模型所做的实证检验就表明,VaR模型低估收益率的波动性。压力测试部分地弥补了VaR的缺陷,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测量和监控可能的异常事件引发的极端价格变化给投资组合带来的潜在不利后果。
2.欧美银行业进行压力测试的实践比较
2.1 2009年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银行业监管当局认识到压力测试的积极作用,并以资本为导向,启动了新一轮的银行业压力测试实践,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维护了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2009年2月2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奥巴马政府稳定金融计划的核心内容――资本援助方案,并宣布美国19家主要银行开始接受政府组织的压力测试。
此次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具体情景的风险因子包括,全面反映经济状况并考虑物价影响的真实GDP下降、与投资消费密切相关的劳动失业率上升以及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美国房地产价格指数。其假设了两种情景,一是基准情景:2009年GDP增长率-2%,失业率8.4%,房价下降14%;2010年GDP增长率正2.1%,失业率8.8%,房价下降4%。二是更坏情景:2009年GDP增长率-3.3%,失业率8.9%,房价下降22%;2010年GDP增长率0.5%,失业率10.3%,房价下降7%。
压力测试主要针对交易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19家银行控股公司,监管当局要求他们在基准情景和更坏情景下,对其所持有的贷款、证券、和交易相关头寸在2009年和2010年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评估,包括表外资产的潜在损失。参加压力测试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年2008底余额对以下各项在2009年和2010年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优先留置权抵押贷款、次级留置权抵押贷款、工商企业贷款、商业地产贷款、信用卡贷款、证券、交易头寸和交易对手风险。然后对以下各项的收益进行估计,包括拨备前净收益、贷款和租赁损失准备。
2010年5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压力测试结果,其中9家通过,但包括美国银行业“领头羊”――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在内的10家银行都需要筹集更多资本,筹资总额约为746亿美元。
2.2 2010年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
2010年7月23日,欧洲银行监管委员会(CEBS)公布了欧洲银行压力测试的结果。这些测试涉及欧洲91家银行,其目的是确定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以恢复市场信心,并促使采取行动来完善银行业的不足。
此次欧洲银行压力测试的主要内容是:当欧洲银行业再次遇到金融与经济危机时,能否抵御风险渡过难关?是否需要国家施以援手注入资金?负责测试的欧洲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假设欧洲遭遇经济二次探底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股市萎缩20%,银行利率急剧攀升,希腊国债在2011年底时贬值23.1%,葡萄牙国债贬值14%,西班牙国债贬值12.3%,德国国债贬值4.7%。
在此情形下,具体测试结果如下:总体而言,若欧洲经济出现该测试的最糟糕情景,则这91家欧洲银行可能面临5660亿欧元的潜在亏损,其中670亿欧元与债务冲击有关。到2011年底,总体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将从2009年的10.3%下降至只有9.2%。但这也大大高于“安全线”,目前欧盟法定的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最低线为4%。按银行个体分开来看,被测试的91家欧洲银行中的84家仍能把核心资本充足率维持在“安全线”6%以上。未能过关的7家银行分别是总部设在慕尼黑的德国房地产抵押银行、希腊农业银行以及5家西班牙银行。根据欧洲银行监管委员会的观点,7家测试不成功的银行将不得不筹集总共35亿欧元的资金。而由于此次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困境,这个数字都低于大部分人认为需要筹集的资金水平。这也远低于2009年美国压力测试之后美国银行必须筹集750亿美元资金的要求。有关国家政府将会就此展开评估,以决定是否实施援助。
2.3 欧洲和美国银行业进行压力测试的比较
比较美国和欧洲所进行的银行业压力测试,可以发现这两次压力测试的一些区别:
(1)目的不同。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主要是评估银行在未来2年内由于贷款、自营投资及表外业务的损失可能对其资本金的影响,并从中发现单个银行所需补充资本金的数量。而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并不要求盘清各个银行的资金需求,而是检验银行系统的风险承受能力,即显示整个欧盟银行部门的弹性高低。
(2)使用工具不同。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完全将压力测试作为唯一的工具以评价银行的资本金状况,最终相关修补政策的依据也完全以压力测试的结果为准。而欧洲银行业进行的压力测试只是将其看作评价银行风险承受力的工具之一,在风险评估过程中还将使用其它各种工具,因此,最终所采取的相关政策可能以多种评估工具的加权结论为依据。
(3)结果透明度不同。美国版“压力测试”具有很高的透明性,最终公布了19家大型银行中有10家共需750亿美元额外资金的事实;但欧洲版“压力测试”不会公布任何一家银行的测试结果,而只是要求欧盟27国的银行监管者把本国银行系统数据向各成员国财长和欧盟执行机构报告。
(4)美国和欧洲压力测试的另外一个主要差异与政府对银行业的救助有关。美国的压力测试是在采取救助措施之前,而欧洲是在救助措施之后。
除此之外,欧洲的压力测试范围更全面,风险因素的数量更多,其考虑了证券化头寸的影响以及风险显著上升的情况。
3.压力测试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实践
3.1 我国银监会的相关监管要求
2007年12月25日,银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最迟应于2008年底前按照本指引要求开展压力测试工作。我国监管机构提出的压力测试范围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内容。该指引对压力测试提出了原则要求,并没有对银行开展压力测试的情景设计、风险因素、压力测试程序和频率等做硬性规定,赋予了我国商业银行初期实施压力测试工作的相对灵活性,以利于商业银行不断探索深化压力测试工作。另外,为了防范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2008年6月,银监会组织部分商业银行开展了房地产信贷专项压力测试,一是对房地产贷款(含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住房贷款以及其他使用房地产作为抵押品的贷款等)进行综合风险压力测试,二是对个人住房信贷专项压力测试。测试所用基数以2007年6月底的数据为基础,检测时间间隔频率为6个月。
3.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压力测试存在的一些问题
与监管要求以及国际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工作主要体现了如下不足:
(1)缺乏统一的部门或机构管理和协调全行压力测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类型,多采取了分部门分散管理的组织架构,压力测试仅限于单个风险领域及部门层面进行,尚未形成整个机构或集团层面的压力测试体系。除市场风险外,其他风险类型的压力测试缺乏统一约束与规范,压力测试的对象、情景设置、频率存在随意性。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需要建立全行的压力测试政策,并由统一部门或机构对各个风险领域与业务层面的压力测试统一协调,并考虑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2)压力测试覆盖风险及业务领域不全面,无法反映全行风险集中性情况。除市场风险外,其他风险领域压力测试尚未作为风险管理重要工具被广泛使用,信用风险、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不定期进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也仅限于局部业务,缺乏对全行整体授信资产组合的压力测试。另外,压力测试多限于国内分支机构,未包括海外机构或整个集团层面。
(3)压力测试方法单一,缺乏模型支持。目前,受制于现有IT系统、全面业务数据支持以及风险计量模型限制,各风险领域压力测试采用方法多为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方法尚需不断完善。
4.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压力测试的启示
4.1 构建合理的压力测试模型,选择合适的压力测试情景
我们应该在学习欧美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自身情况的压力测试模型。构建合理的压力测试的关键还是在于,风险管理部门对本行的各种风险情况有清楚的了解。模型要适合本行的业务发展规律、特点和风险状况。对不同的风险要构造不同的压力测试模型、此外,要定期对压力测试模型进行回测并调整,找到最合适当期的压力测试模型。压力测试的情景要符合本行的风险业务状况,压力程度的大小要依据本行的经验数据决定。压力太小,就不符合压力测试的初衷,起不到准确的风险预警作用,压力太大,又错误的预报了银行的风险状况,使银行持有不必要的头寸,严重影响了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只有恰到好处的压力,才能真正发挥到压力测试在风险管理中的预警作用。
4.2 扩展压力测试的范围,优化测试结果的应用
启动我国银行业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实施覆盖资产负债表内表外、所有实质性风险的整合性压力测试。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将提升压力测试的管理层次,使董事会和高管层全面、充分的了解银行所面临的真实风险轮廓,整合测试信用、市场、流动性等各实质性风险相互联系对资产组合的影响,并制定前瞻的应急预案,以保证压力测试的有效性。
应用压力测试结果于风险管理全流程及财务预测、资本规划等相关领域,确保银行科学、可持续发展。压力测试后,银行应密切监测风险因子的变化,及时改进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提早采取资本约束、限额管理、资产调整、反向对冲、风险缓释、流动性储备等措施降低风险水平,减少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为中长期财务预测、资本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3 完善基础建设和资源保障
首先是完善压力测试所需的宏观与行业数据采集,为压力测试的细分组合的传导机制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是推进国内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建设,为压力测试的风险量化提供先进的计量手段和科学的传导载体;最后要加快国内压力测试的人力资源配置与组织保障建设,为我国压力测试工作培养、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Amendment to the capital accord to incorporate market risks[EB/OL].January 1996.(November 2005)[August 2009].Available at,省略/publ/bcbs24.pdf.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Z].2007(12).
[3]杨文生,赵杨.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J].企业活力,2010(09).
[4]姚.美国压力测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经营管理者,2010(12).